登陆注册
19299200000029

第29章 1984-1988阳光正热烈(3)

1988年1月1日,时任国务院代总理的李鹏在全国政协茶话会上提出的当年首先要认真抓好的三件大事中,第一件就是稳定经济和深化改革。在此后的几个月中,国家对价格改革方案的施行工作不断推进。很快,价格闯关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并进而演变成疯狂的抢购潮。人们第一次感受到“通货膨胀”。

1988年7月,统计局公布的物价上涨幅度为19.3%,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纪录。在此情况下,政府紧急叫停“物价闯关”,对经济实行全面“治理整顿”,从1988年第四季度开始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削减基本建设投资。这些政策迅速控制了物价,城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增幅从1989年的16.3%降到了1990年的3.1%。但是与此同时,GDP也从11.3%降到了4%左右。

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经济过热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通货膨胀呈明显加剧之势,人心不安,社会经济建设出现动荡。在这种情况下,1988年夏季又不适当地决定推行价格改革,触发了持续一个月的全国性抢购风潮。呈现了数十年未有的物价上涨势头,困扰着政府和企业,困扰着整个经济建设。

一位大学毕业已3年,每月工资70元的年轻人,26岁不敢谈恋爱,说是没钱谈不起,有了女朋友也不敢带上街,怕到吃饭时间不好办。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校外去兼课,搞“生产自救”。

一大批企业因原材料涨价而叫苦不迭,反过来又叫喊他们的产品应该涨价。

从前在“指令计划经济”或称“产品经济”之下,基本物价都是由政府及有关部门指定,凭票供应的,如火柴2分钱一盒,大饼3分钱一个,近30年固定不变。自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9年以来,物价也连续上涨了9年,老百姓皱眉头了。人人拥护“改革、开放”,但不赞成物价老是上涨。虽不是样样东西成倍地涨,但也已是收入赶不上涨价,家家户户对此感到头疼。

物价飞涨直接导致抢购风潮甚嚣尘上。老百姓对于有关涨价的消息特别敏感,一有风吹草动,便倾巢而出,盲目抢购。

1988年5月间,中央规定统一放开四种副食品价格的文件送达各单位领导办公室之前,消息早已被泄露出去。尚未正式公布前,社会上便流传着不祥的预测:“涨价”。于是,抢购之风进入高潮。北京、广州、上海的形势还不算混乱,但武汉、南京、长沙等地,有些储蓄所几天之内就不得不关门,暂停取款。

各地中国人民银行的储户们争相提取人民币现款,已使银库几乎告罄。1988年春夏之交,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了抢购风潮,抢购的商品主要是日常生活必需品,如粮食、食油、调味品、洗衣粉、肥皂、棉布、毛巾、牙刷牙膏、毛线等。

这反映出中国的老百姓对于涨价的惊恐程度——害怕物价上涨威胁到自己的基本生活。而抢购风潮背后也是有其深刻的经济原因的。十三大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1984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

国民生产总值从7171亿元增加到14928亿元;国家财政收入从1642.86亿元增加到2357.2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从3376.4亿元增加到744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535.5亿美元增加到1027.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从27.05亿美元增加到102.26亿美元。

这展现了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改革和发展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整个国民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但在加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较大,通货膨胀加剧,重复建设严重,经济发展过热。

1984年到1988年国民收入只增长70%,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4%,城乡居民货币收入增长200%,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与国民收入增长的比例严重失调。

而在1988年夏季,在经济秩序特别是流通秩序的混乱状况没有得到扭转的情况下,中央宣布放开大部分商品价格,实行价格改革“闯关”。这一决策未能充分考虑国家、企业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结果诱发全国性抢购风潮,影响了社会的安定。

随着一些商品价格放开的是物价指数迅速攀高,到了1988年7月份,物价指数达到了19.3%,创下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记录。“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这是当时报纸的记载。

到了8月初,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63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约增加13%。

面对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党中央迅速作出反应。8月30日,发出《关于做好当前物价工作和稳定市场的紧急通知》,采取紧急补救措施。9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压缩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抑制通货膨胀,为价格、工资改革创造条件,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保持必要的后劲,国务院决定开展一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清理工作。通过全面清理在建项目,做到大幅度压缩投资规模,进一步调整投资结构。这次清理对象包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9月26日至30日,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批准了中央政治局提出的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政策、措施,决定用一段时间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扭转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的态势,创造理顺价格的条件,更好地推进改革和建设。根据这一决定,国务院相继采取一系列治理整顿的措施,压缩投资和消费需求,加强对物价的调控和管理,整顿经济生活特别是流通领域中的各种混乱现象。

主要措施是:第一,压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重点企业采取倾斜政策。对涉外项目采取保护政策,合理调整投资结构。第二,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特别要坚决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第三,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定金融,严格控制货币发行、开辟多种渠道吸收社会游资,引导购买力分流。第四,克服经济过热现象,降低工业增长速度。整顿经济秩序,就是要整顿在新旧体制转换中出现的各种混乱现象。

经过一年左右的治理整顿,取得初步效果,一度过旺的社会需求开始得到控制,过高的工业生产速度有所回落。

但在1989年春夏之交,经济的治理整顿工作因为当年的政治动乱而受到干扰。

在1989年11月的十三届五中全会后,党中央把一度被延误的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这一阶段治理整顿大体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在调整结构的同时,以启动市场,争取经济适度发展为侧重点。第二步是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重点逐步转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上来。根据这一部署,国务院从1990年底开始,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督促企业提高效益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措施。

与以往历史上的宏观调控有所区别,这次宏观调控不再一味依赖行政命令手段,而是提出了:治理整顿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纪律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五管齐下,进行宏观调控。

1990年底,“七五”计划胜利实现,计划所规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为下一步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1991年底,投资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的局面有所缓解,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流通领域混乱现象得到整顿,经济秩序有所好转。农业生产连续两年丰收,扭转了前四年的徘徊局面。工业生产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逐步恢复到正常年份的增长速度。1991年外商直接投资达119.77亿美元,比1989年增长一倍多。外贸实现顺差。

如此,治理整顿工作以取得显著成效而基本结束。

改革开放30年间,中国从计划经济经由商品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其中,1988年对物价的调控,在商品经济期间起到了扭转不利局面的重要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不再单一,明显变得更加灵活多样。这也为此后多次宏观调控积累了宝贵经验。特别是大幅提高银行存款利率的货币手段,我们至今仍在使用,只是使用的手法比当年更加娴熟。

◆记忆中的重大事件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中央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经济体制改革。。

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沿海经济开放区。军队减少员额一百万。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成。

1986年,制止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中国向WTO总干事提交恢复中国缔约国地位的申请。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实施863计划。

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明确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兴安岭森林火灾。

1988年,自主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海南建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关于价格、工资改革的初步方案》。

同类推荐
  •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富豪游戏:中国民间财富大转移

    他们是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常客,他们是中国商界家喻户晓的传奇,从地产大亨到IT精英,从零售巨头到电商大佬,在他们谱写各自人生的同时,也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多彩的财富故事。深窥富人圈子,闲看“上流”社会的百态人生:创业之路上,他们也钻空子,拼钱拼爹拼人脉,甚至上演“空白套白狼”的好戏;而现实生活中,他们有的低调内敛,淡然安逸,有的则是灯红酒绿,张狂奢侈,为我们百姓看客上演着一幕幕有钱人生活的浮世绘。
  • 小型零售企业会计、税务、审计一本通

    小型零售企业会计、税务、审计一本通

    本书考虑小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以会计核算知识为主体,引入了小型零售企业财务工作中经常会用到的会计核算、税务知识、审计方法三种知识技能,对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并运用大量案例说明帮助读者解决实际问题。
  •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经济学通识(第二版)

    《经济学通识》就是薛兆丰教授的一部自选集,他从自己10多年写作的文章中,精选出98篇。就像他所说的:“想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支持者,或真正的自由主义支持者,你绕不开这本书所讨论的每一个议题。”读这本书,你会产生一种随时烧脑毁三观的冲击感。你将逐渐学会,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衡量;你知道不仅要看“局部”,而且还要看“全部”;你不仅能看见“别人看得见的”,还能看见“别人所看不见的”;你会发现“事实是什么”比“别人怎么形容”更重要;你还会觉得不少过去看来理所当然的因果关系原来颠倒过来才对。
  • 每天读点经济学

    每天读点经济学

    你知道作为消费者,怎么做出消费决策吗?你知道作为厂家,怎么做出生产决策、怎么定价吗?你知道宏观经济是怎么运行的吗?你知道当前炙手可热的经济热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理财的重要性和怎么理财吗?这些都是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每天读点经济学》,你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经济学是一门人人应该懂、人人都能懂、人人都会用的学问,拿起《每天读点经济学》,我们将带你畅游经济学的世界!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

    城市化进程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本书共分八章论述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演进状况和发展态势、城市基础设施的理论、城市经营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体制的新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政府和国有资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改革、项目管理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部分国资公司典型案例研究。本书是一本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理论分析和模式创新的著作。
热门推荐
  • 音法

    音法

    以声之名,予音以灵。重生文,不喜欢勿吐槽,心脏受不了。
  • 最佳女孩

    最佳女孩

    故事发生在北京某大学,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什么都再普通不过,唯独,他的女友彭慧被室友们评委最佳女孩。这让他心里酸溜溜的,一是怕同学们嫉妒他,抢走自己的女友,二是担心自己的女友知道自己获得这个称号,越发骄傲,强势,不可一世。其实,彭慧家世和他的家世一样,全都是那么普通,就普普通通的下岗职工家庭,但是,彭慧不但美丽,健康,还勤奋,泼辣,懂得心疼男友,而不是单等着让男友疼爱,就凭这一点,她,就让大学生们喜欢。
  • 龙挽歌

    龙挽歌

    岚祝十岁之前,是最被家族看好的长子,十二岁魂兽觉醒失败之后,又成了人人口中一事无成的笑柄,十五岁后,一枚古朴的簪子,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他走上一条通往那种可能的艰难的路,少年并非不知天高地厚,只是胸中热血尚未凉透,只要活着,就有前进的希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遇秋

    遇秋

    这是他们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我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我无法对他们的事情做出任何评价,也无法做出任何感想,我在他们的故事里扮演着一个小丑,一个幕后工作者。我的身份?哦,我或许是他们的朋友,也或许是他们感情的阻碍者。为什么?也许是因为我和他有着一样的感觉吧…我爱他,只是因为他是他。我想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名字?他们叫方严和邱朔我?我的名字不重要,因为在这故事里我并非什么好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娶个妖精暖被窝

    娶个妖精暖被窝

    我爱上了一个coser,她平时之时一个落落大方的清纯女孩,时而会脑袋秀逗的犯二病,或许这是她深受F毒侵害所成。只是我不知道我何时被她的F毒所浸染,也成了一个coser。然而……自从我随他参加了一次聚会之后,我才发现,每个coser都是一个修行千年的妖精,而我爱上的是一只修行千年的蝶妖。
  • 愁的深处是洒脱

    愁的深处是洒脱

    人生在世,有许多的不如意,只要满怀善意,总有阳光温暖你……
  • 空气树

    空气树

    空气中有一棵树,那树皮中的纹理记录了所有因果轮回,树根扎进黑暗潮湿的土壤,树枝贯穿现实与虚拟。顾城:叶子,我回来了。也许我还不够爱你,所以我自私,我舍不得,我要看着你在我的视线中,即使痛苦。方匠:倾儿,如果我是方丈,你就是如来。我是为你遁入空门。你才是我的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繁星都藏进了夜晚

    繁星都藏进了夜晚

    高中生活的所见所感。表达自己少年时代的感情。其中有唯美的原创诗词加以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