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900000005

第5章 稚嫩华为,破土而出(2)

华为的第一款产品BH01只是一个24口的用户交换机,属于低端机,这使市场很受限,只能在小型的医院、矿山使用。而且当时的华为也做不到买断,只能说是华为的BH01和别家的BH01同时在市场上销售。但是华为坚持打自己的品牌,把自己的优质服务注入到功能、外观都和别家一样的产品中去。华为公司销售的第一款自主品牌的产品,就是把其他厂家的BH01宣传单上的厂家地址和品牌一抹,换成华为的,发个传真给客户就完成了。

自己控制散件的好处是自己可以控制设备的备件,这在提升对客户的技术响应度和服务质量方面大有优势。拥有自己的品牌,也不用像做别人的代理那样,还需要花钱买代理权,还要提前半年以上打订金去订货。自己的品牌做好了,还可以在全国发展自己的代理,自己收代理费,这些也可以缓解现金流的紧张状况。

但是订散件,需要向厂家提供更大量的订单。订整机还可以一台一台地订,订散件至少几十件起订,这也要求公司拥有更强的周转资金和市场销售渠道的能力。而且由于供散件的厂家也自己销售,华为的供货常得不到保障。没想到,由于华为公司的服务好,销售价格也低,第一款产品BH01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华为买的散件也被断了货源,收了客户的钱,却没有货可发。

此时,任正非意识到,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突破自主研发,实现自己控制生产,控制产品,否则客户追上门来要货要退款,公司就会面临断流及关门的危险。

1990年,华为开始自己照着BH01的电路和软件,进行自主知识产权的电路设计和软件开发,为了给客户以型号有延续性的印象,这次的型号叫BH03,也是从24口开始做。从客户的角度看,换了个更漂亮的机壳,别的功能差不多,但BH03里面的每块电路板的设计和话务台软件的研发都是华为公司自己做的。

研发程控交换机是一项技术工作,与上次开发经历相比这次任正非有了自由的空间,可以放手一搏。整层楼分隔为单板、电源、总测、准备四个工段,外加库房和厨房。挨着墙排开十几张单人床,外加用泡沫纸箱板上加床垫的地铺,就是所有人的住所。人们以此为家吃住在楼上,经常连外面有没有下雨都不知道。

研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楼里没有空调只有吊扇,人们在机器的高温下挥汗如雨夜以继日地作业,设计制作电路板、话务台,焊接的电路板,编写软件,调试、修改、再调试。累了抽烟,病了吃药,实在困了就趴在桌上或在地铺上睡一会,醒来再接着干。有时睡到半夜突然来货,立即起来卸完沉重的设备再睡。夜里蚊子太多,值班的员工就用套机柜的塑料包装把自己从头套到脚,然后在脸上挖几个洞以保证呼吸,这下就再也不怕蚊子了。

办公条件艰苦一点没关系,熬一熬就行了,但公司还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产品开发出来了,需要专门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没钱买设备怎么办?

这也难不倒任正非和伙伴们,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用一些土办法代替。技术人员用万用表和示波器来测试交换机,用放大镜一个个地检查电路板上成千上万的焊点。遇到交换机的大话务量测试,往往要将所有的人都叫到一起,每人同时拿起两部话机话筒来检验设备的性能。人们白天测试,晚上开会讨论攻关。设备测好后,在场的人不分工人或是经理,也不分学历是大专或博士,一起动手给设备装箱钉上边角铁,一起搬运装车发货。虽然环境艰难,但是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怀着勇往直前的干劲。有位工程师累得眼角膜脱落,不得不住院手术。

没买测试设备能够省下一笔钱,但华为的现金流依然非常紧张,想借贷又到处碰壁,连到账的合同预付款都投入到生产和开发中。各地客户的催货电话、电报、传真不断,每个华为人都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华为工资不高,也没有补贴和加班费,曾连续6个月发不出工资,不得不以24%的年利息借高利贷来研发产品和给员工发工资,包括任正非在内的股东们不但没有收益,反而要不停地掏空自己的口袋来维持公司运转。正是老一代华为人“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才挺过了公司最困难的岁月,才有了今天大展宏图的华为。

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检查生产及开发进度,开会研究面临的困难,分工协调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遇到吃饭时间,任正非和公司领导就在大排档同大家聚餐,由其中职位最高的人自掏腰包请大家吃饭。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经说过:“企业的一把手跟下级员工之间的关系,就是大发动机跟小发动机的关系,你所带动的不是齿轮,不是螺丝钉。员工也可以成为一个发动机,而且能跟你同步。如果能够做到这样,这个企业活力就非常大。”

此时的任正非不但自己开足马力,也让他的员工们开足马力,靠着每个人的潜能和创造性极大地发挥,襁褓之中的华为终于得以坚强地活下来了。

1991年12月,华为开发出的BH—03交换机终于通过了全部的基本功能测试,电话打出接入畅通、音质良好,并通过了邮电部的验收,取得了正式的入网许可证。首批3台价值数十万元的交换机发货出厂。此时公司收到的预付款已经全部用完,账上资金也几乎接近于零,再发不出货就要破产了。

1991年12月31日晚,华为全部员工在这层有历史意义的楼里开了一个庆功会,用简单的自助餐隆重庆祝第一个有华为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产品出厂。这次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胜利,成为华为创业崛起之路上关键的一步。

二、岿然不动,任尔东西南北风。

传统中国人做学问最讲究定力,“十年寒窗”,不仅要坐得住,还要能坐得久,唯有如此方能成为一代大师。现代中国之所以不出大师,原因也在于此。诱惑与浮躁弥漫于整个社会空气之中,整天东张西望,患得患失,浮躁得根本无法让人坐下来。做学问如此,做企业也是如此。整天就盯着眼前的钱,看什么赚钱就一哄而上,看着没利可图就一哄而散,这样的企业肯定不会长久。

就在华为人在为自己能够单独开发出通信产品而群情振奋的时候,一股不亚于十级台风的经济风暴刮来了。

1992年1月,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经过三年治理整顿,经济进入恢复性的高速增长。但是火暴的投资、急剧的扩张,使得经济开始“发高烧”。上千亿的房地产资金飞向南方几个地区,海南800亿,北海300亿,惠州150亿,迅速掀起了一场热炒狂潮。

“到处在开工,房子还没有盖,甚至还只有一张图纸就进行转让。项目转让了一手、二手、三手。开发的人还没有炒作的人赚钱快,开发的可能赚500元一个平方,炒作的人一下可以赚l 000—2 000元一个平方。”一位曾经身临其境的人回忆说,“那时候甚至国内各省的政府部门都筹集资金到海南来捞一笔,一个人能在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

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深圳更是不能幸免,上演着另外一种疯狂。1992年8月,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表的方式发行5亿元新股。从8月8日起,百万股民浩浩荡荡进军深圳,在深圳全市302个发售网点前排起长龙,满怀希望地购买百元一张的抽签表。8月9日早晨开始发售时,尚能秩序井然,风起云涌,越炒越高,一张认购证被翻炒到上千元,结果招致“天下大乱”。8月10日上午,抽签表全部售完。就在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市内深南中路游行,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形成对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势。这就是中国证券史上著名的“8·10”风波。

事实证明,随波逐流是时髦也是风险。当时大名鼎鼎的四通集团大踏步多元化,紧跟潮流,涉足房地产。一贯主张“想好了再做”的柳传志也忍不住了,在惠州投资地产,然而后来不得不改变计划,以“国际电脑城”的名义进行招商,最后只好用做自己的南方生产基地。在历次回忆自己头脑发热的情形时,柳传志说:“如果再让我来一次,我很可能还会这样选择。”

俗话说,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在华为诞生后不久,任正非就提出“做一个世界级的、领先的电信设备提供商”的目标,并且逢人就讲。他的愿望是:“十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

任正非没有为暂时诱人的利益所动,始终专注于开发自主技术,他带领华为走上了充满未知风险的研发之路。

电信行业竞争非常残酷,不发展就灭亡,没有中间道路。华为同样如此,没有退路,要生存就得发展。任正非咬紧牙关坚持,“处在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们要竭尽全力,在公平竞争中自下而上地发展,决不后退、低头”,“不被那些实力雄厚的公司打倒”。

管理大师邱吉尔。谢安东说:“绝不可追随产业界的时尚,要做其他公司不肯做的事。同时,不要做其他公司已经在做或将来可能要做的事。”

三、天道酬勤,百二秦关终属楚。

BH—03交换机研制成功,让任正非长出了一口气。但是,他并没有像员工那样兴奋,一个现实的问题又占据了他的脑子:产品的功能还很单一,使用效果还不清楚。相对于国外产品,也许价格是唯一的优势了。这样的产品投入到市场中是否受欢迎?

产品投放市场后,任正非寝食难安,他的心就像悬在半空一样。

不过,用户反馈的结果让任正非终于放下了心,产品性能稳定,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于是,BH—03交换机开始批量生产。随着用户群的扩大,产品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基本上供不应求了。

第一款产品照着别人的东西做出来了,而且很客户的欢迎,那么接下来做什么?吃BH—03的老本?当然不行,这样会黔驴技穷,会坐吃山空。

任正非想到的是,应该立即推出第二款、第三款产品。虽说要做自己的产品,但华为当时却没有更多的技术力量,于是任正非找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当年叫华中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广泛邀请教授带着老师和学生到华为参观、访问,寻求技术合作的可能性。

一次,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位教授带着他的研究生郭平到华为参观,当时郭平刚刚研究生毕业不久,留在学校当老师。年轻有为的郭平,一下子就被任正非身上特有的企业家做大事业的抱负、待人的热情和诚恳所吸引。任正非当即“拿下”郭平,一番激情洋溢的谈话让郭平认为21世纪非华为莫属,恨不得明天就到华为大展手脚。任正非立即把郭平留在深圳,让郭平成为华为公司第二款自主产品研发的项目经理。该产品即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是一台机可以带48个用户的新产品(当时为了给客户以产品的延续性,一开始叫BH03U,原来的BH03,改为BH03K)。

郭平到华为公司之后,不仅担当起自主研发负责人的工作,而且成为华为公司吸引华中科技大学优秀人才的“猎头”。在郭平以身说教的示范作用下,郭平把同学郑宝用说动到华为公司看看。

郑宝用到华为公司与任正非会合,在华为公司研发的历史上不亚于当年红军朱德与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

郑宝用,也是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的本科和硕士,毕业后留校当老师,1989年刚考上清华大学博士没多久。郑宝用来华为后,也立即迷上了华为,就再也没回清华大学,博士学位也不要了。郑宝用思维敏捷,为人随和,性格直率,大家都称他为“阿宝”。

郑宝用一开始在郭平的项目组里跟着郭平研发HJD48,成为HJD48的软硬件开发主力。

郑宝用这位技术天才的到来,一下子提高了华为的技术水平,以及华为研发的组织形式。在郑宝用的才华施展下,华为公司很快就推出了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用户交换机,一台机可以带48个用户。HJD48在技术实现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里面一块板可以带8个用户,比华为公司的前两款产品BH01、BH03一块板只能带4个用户,在产品的集成度上大为提高。相似的产品,同样的功能,减少了产品所占的空间面积,容量提升了,还大幅降低了产品的成本。该产品投入市场后,质优价廉,受到很多单位用户的好评。

HJD48项目结束后,郑宝用就成为华为公司的副总经理兼第一位总工,负责华为公司产品的战略规划和新产品研发。当时大家对战略规划还没有什么概念,郑宝用的职责被大家理解为“只要是不生产、不发货的产品,凡是没做出来的产品都归郑宝用负责”。

郑宝用主导开发的HJD—04 500门的用户机,一台机可以带500个用户,采用了光电电路和高集成器件,被邮电部评为国产同类产品质量可靠用户机。郑宝用还给华为公司做规划并带领研发人员成功开发出了一台用户交换机带100门、200门、400门、500门等系列化的用户交换机,极大地填补了市场的空白。郑宝用带领下开始的用户交换机系列产品在1992年给华为带来年总产值超过1亿元,总利税超过1 000万元的销售业绩。

这一年,华为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知名度也空前高涨,员工超过100名,为进一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任正非决定全部利润投入研制更高容量和更好性能的C&C08交换机,华为正式从一家交换机代理商转向生产商,但新的生死考验仍在等待着华为和任正非。

第二、走荆棘之路,华为顽强成长。

珠穆朗玛峰堪称世界最高峰,登上珠峰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尼泊尔境内的南坡,气候温和,坡度较小,攀登比较容易;另一条是中国西藏境内的北坡,气候恶劣,笔直陡峭,堪称“死亡之谷”。

早在20世纪90年代,柳传志就说过:“在中国IT界,华为和联想是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华为崇尚技术立足,就像一直在爬喜马拉雅山的北坡,陡峭险峻;联想是从平缓的南坡向上,缓和迂回,走的是贸工技的通路,最后也能爬上山顶。两家登顶的路径不同,但异曲同工。”

任正非简直是“一根筋”,“不撞南墙不回头”,甚至撞破了头也要“撞出个洞”,坚决从陡峭、人迹罕至的北坡出发,向技术的制高点挺进。“开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要做好投入几十个亿,几年不冒泡的准备。”他已经做好准备,从困境中走出一条全新的路。

刚刚开始自主研发的华为,步履蹒跚地在1993年步入了全新的领域:电信局用交换机。从“单位用交换机”到“电信局用交换机”,就差了两三个字,可无论是产品的技术要求,还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有天壤之别。

“无知者无畏”,华为血气方刚的研发团队,刚刚在自主研发“单位用小交换机”的胜利中尝到了甜头的华为年轻人,无畏地进入了“电信局用交换机”市场。

然而,一开始华为在这一全新的领域,却一败涂地。一意孤行,结果却是一败再败。

同类推荐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马歇尔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马歇尔

    马歇尔是美国三名陆军五星上将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职务,协助罗斯福总统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指挥800万美军协同盟军在全世界辽阔的战场上同德、意、日军队作战,并最终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民主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战后他出任总统特使,赴华“调处”国共两党冲突,未能成功。回国后他又任国务卿,实施援助欧洲复兴经济的“马歇尔”计划,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马歇尔,1880年12月31日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尤宁敦。马歇尔是3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哥哥姐姐都不喜欢家里多生出来的这个小弟弟。
  • 名人传记丛书——罗斯福

    名人传记丛书——罗斯福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
  • 走近歌德(谷臻小简·AI导读版)

    走近歌德(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歌德著作因其所蕴涵的深邃智慧和丰富内容一向是学者们研究关注的对象。本书不落俗套,别具一格,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地评价了歌德的重要作品和思想精髓,系统地总结了前人对歌德及其作品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拓展了认识歌德的范围和视野,推进了对歌德的进一步的认识。语言深入浅出,文字优美,引导读者们真正了解歌德,阅读歌德,近走歌德,热爱歌德。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热门推荐
  • 三生辞故去

    三生辞故去

    一世祭剑,一世抱歉,若再有一世,我便不爱了吧。一次次的心痛习惯就好,心痛,我好像已经没有心了,心脏的位置只是一块石头而已。人人都道我无情,殊不知我为个情字付出了多少。
  • 蓝怪爪学校

    蓝怪爪学校

    黑森林深处的蓝怪爪学校,是一所专门培养凶恶妖怪的妖怪学校。随着黑小妖、蓝小妖、绿小妖等一群可爱的小妖怪的到来,蓝怪爪学校的风气渐渐改变了,那里居然成了一个学习有趣魔法的地方。
  • 一条狗道士

    一条狗道士

    “诶?那条蠢狗呢?”“修心不稳,去处理俗世里未了之事去了。”“啊?下山了?”“正是”“切,还想着给它烧一锅当归茴香高汤洗个澡呢!”“......”老道长默言无语。“诶,今日不宜出行啊,估计它会有一场血光之灾”老道叹了一口气。“啊?呜呜呜,我的狗肉火锅~啊!师弟你一定要活着回来啊!”“....大概是可以逢凶化吉的。听天命吧!”“呜呜!一定要活着回来!新鲜的才好吃啊!”师兄不禁拂袖捂脸大哭。“....”另外一边田野花香,温柔阳光,微风习习,蝴蝶翩飞,一只狗兴高采烈地奔跑在田野的小路上。
  • 霸道邪王:冷妃不要跑

    霸道邪王:冷妃不要跑

    她,是“鬼影”里的一名完美杀手。被自己的上将追杀。来到异世,只为寻父母寻姐妹。世人都说她是废女,不知她惊艳风华,一只簪子也能狂傲天下。然而,可怜的她被一只“闷骚邪王”缠上。他缠,她甩。他追,她逃。她有桃花,他折桃花。她毒舌,他腹黑。“玉思徒,求放过。”某女闷闷不乐地撇嘴,便反翻而逃。“娘纸,为夫这就放你走。”某男邪魁一笑,眼中有一丝狡黠闪过。然而……“娘纸,玩够就要乖乖回家。”某女被某男拖回家门,某女感叹:麻麻我要回娘家。
  • 刑警驱魔师

    刑警驱魔师

    一个唐朝穿越而来的刑警侦查队小组长继承蒲家最后的血脉与域外邪魔少主的双眼面对世间魑魅魍魉,妖魔鬼怪且看他如何揭开这个世界最真实的模样,还给您不一样的真相
  • 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

    [花雨授权]她第一次牵他的手将他从死神手中解救出来他从此爱上了这双手希望能执之到老。他的柔情令她心底的防线一道道地崩溃她终于清楚了自己心底的感觉——幸福只是简单的十指相扣
  • 凌越辰星十四世

    凌越辰星十四世

    一个来自都市的少年,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成了空间穿梭体,在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成长,渐渐忘却仇恨,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 丫头做我女人

    丫头做我女人

    他第一次的告白被她狠心拒绝,而她第一次的帮助却被冷漠回绝。帅气而又多金的他,为得真爱,不惜隐姓埋名,美丽而又纯情的她,为寻学业,不惜低调行事。而渐渐的接触,又能否是二人走到一起?在浪漫的樱花树下,他们能否甜蜜相拥?王子与公主的爱情,是否真的会实现?
  • 神级打脸系统

    神级打脸系统

    神武大陆人力逆天,陆扬帆武源溃散沦为废物。但得到〔神级打脸系统1.0〕之后,虐武道天才、抢高富帅的未婚妻、收冰山女神当小弟,就成了他唯一的兴趣爱好……
  • 小神医闯荡八零年代

    小神医闯荡八零年代

    【年代,探险,1v1甜宠】一代医学大佬向柔,意外穿越回了八零年代,成了懦弱无能、备受欺凌的小可怜。从此斗渣渣谈分家,一刻也不消停。然而就在她撸起袖子,准备发家致富时,某男却忽然拉住她,将她带进探险队。从此丛林、雪山、戈壁、探察稀有矿藏、寻找失落文明……两人一路经生死历离别,看尽大好河山。某日,如火的夕阳下,吉普车在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疾驰,向柔慵懒的靠在椅背上问道,“下一站,去哪里?”某男眯着眼睛,唇角轻勾,“去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