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9000000016

第16章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当时,古印度有很多教派,最主要的教派是婆罗门教,此外还有耆那教、湿婆教多种。婆罗门教,也称吠陀教,信仰多神,奉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三大主神。其他的异派杂教五花八门,有的信仰苦行之神,有的信仰水火之神,有的信奉舞蹈之神……可以说无一不在苦行的隧道中匍行。

婆罗门教主张人生善恶有因果,人和万物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再生不灭,认为一切有生命、无生命的万物都有自己的灵魂,即万物有灵论。一切有生命的躯体寿终正寝以后,原有的灵魂还可以在另一个出生的躯体中复活。一个人转世的命运,决定于他前世的善恶,取决于他奉行婆罗门教的虔诚程度。当时婆罗门教和其他杂教都提倡苦行修炼,自我摧残,甚至以杀身殉教为荣。悉达多在少年时代,从两位师傅跋陀罗尼和毗奢密多罗那里接受的教义,就是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他也曾一度向往苦行林,有过悱恻迷离的幻想。

在疾风骤雨中,悉达多怀着一种沉甸甸的心情,离开了苦行林,他的脚步越走越快。此次在苦行林里的耳闻目睹,唤起了他今后刻苦修炼的勃勃心机,然而他绝不扭曲自己的生命。

离开苦行林后,他心发大誓,将来倘如有修悟成功之日,一定普渡那些不能明心见性的异教徒。后来他在佛经中有一个比喻:一盏明灯,可以用自己的火焰点燃许多灯,这盏灯却不会因为点燃了其他灯而减弱自己的光芒。佛教相信自己所修的功德,可以回向他人。

想到这一切,悉达多的嘴角上流露出愉快的笑容,继续向前赶路。这时,蔽日的阴云已经四散,天上映出了一条虚幻的雨后彩虹。雨后天晴,太子来到尼连禅河东岸,静立观看,眼前一泓流水,清澈见底,太子心想:这澄清的尼连禅河水,天然纯净,我在那不干净的苦行林中,沾染了一身尘垢,现在倒不如跳到这条河里,洗个干净!

他见四下里山野寂静,没有一个人影,便将衣服脱下,先在河水里洗涤干净,继而纵身一跳,跃入河里。瞬间,只觉着清凉透身,爽快得直沁五脏。洗了片刻之间,浑身清凉,充满活力,心神畅适。当水波拂过他的全身时,他禁不住有一种脱胎换骨、再生人世的感觉。

洗净了身子,走上岸来。正要穿衣服,忽听背后有一个人用苍凉的声音大喊:“喂,释迦牟尼,释迦牟尼!”

太子回头一望,见一个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的老人,一手拄着锡杖,一手提着包囊,憨厚地望着他,嘴角和眉梢都现出笑意。悉达多不知道老人在喊谁,心里莫名其妙:“老人家,我叫乔答摩·悉达多,不叫释迦牟尼。”

“哈哈,”老人抖着花白的长须,微眯亮眼,笑出声来,“你今后就不要叫那个俗气的名字了。叫释迦牟尼吧!”

“释迦牟尼?”

“是的,你既然决心修证悟法,获圣性洁,我看,就不要那个世俗的姓氏了,改叫释迦牟尼吧。”

太子心领神会,释迦是他的宗族,而牟尼,即“能仁”、“能忍”。意即释迦族最能忍的圣人。

这位慈眉善目、衣装褴褛、来路不明的老人惠赠给太子的名字,给他一种“诸恶莫作、诸善奉行、勤修订慧、息灭贪嗔”的寓意。他听了,脑海里灵光一闪,觉得这个名字对他再适合不过了。

佛教认为,进入三宝法门,首要练达的就是忍辱,与世无争,以诚待人,化干戈为玉帛。倘如遇事火爆冲天,不仅遭来祸患,而且能把辛辛苦苦修来的功德瞬间烧光。顺境不喜,逆境不忧,如如不动,了了常明。

后来,释迦牟尼专修忍辱法门。有一天,反对佛教的歌利主要割掉他的四肢,举起一柄利刀,就要动手。释迦牟尼不仅不生嗔恨,反而可怜歌利王愚顽无知,他双手合十,虔诚地对这位君王说道:“将来有一天我修成佛时,第一个先渡你修道。王啊,你太需要真觉了!”歌利王听了,很受感动,生大忏悔心,后来奉行众善,皈依佛门,听释迦牟尼给他讲四谛法,最终证得阿罗汉果。

这一天,太子由于这位慈眉善目的老者的呼喊,便得到了释迦牟尼这样一个理想的名字。当时,连他自己也没想到,“释迦牟尼”,这个内涵忍辱、智慧、仁慈的名字,后来竟会与天地长在,与日月同辉。

那老人见太子在河里洗心涤虑之后,忙着要穿衣服,便上前摆手制止:“慢来,慢来。我特地到这里来,有三件东西相赠。释迦牟尼,你那件太子袍,今后可以不必再穿了。”

但见那老人放下锡杖,打开包裹,从中取出一件朱色袈裟,替释迦牟尼披在身上:“这是寂静天衣,披上它可以使你五欲不生,六贼不扰,七情平定,圆成诸般功德。”

释迦牟尼心中大喜,这正是他游居三界之外最理想的服装。披上了袈裟,又见那老人取出一个紫金钵盂递给他说:“这是钵陀罗,出家人离不开它。体、量、色三者都应于法。拿着它,你可以盛功德水,可以贮吉祥粟,终日足食,得大方便。”

释迦牟尼恭敬地用双手接过来。

那老人又将手持的锡杖递给他,恳切地嘱咐道:“这是伴你代步的锡杖,持之可以云游四方,出入三界,拯拔一切苦厄,造就千般福德。这三件东西,都非人间凡物,故称为三宝。我老朽见你诚心修行,正信不移,如今尽赐于你,望你永远把它们带在身边,善自保持。”

后来,据古印度神话传说中记载,那老人是奉上天无垢天子之命,特地下凡,赠赐这三件佛门常用的珍宝,不能离身的法器,为来日佛祖使用。

老人走后,释迦牟尼独自一个人坐在河边的一棵毕钵罗树下,身披朱红袈裟,手捧紫金钵盂,把锡杖放在身旁,自己静神坐定,微闭双目,思沉沦苦,念安详乐,内心禁不住感到平和,明朗,自然。似乎宇宙天地都如其本来的面目,有条不紊地运转,无须忧虑,无须烦恼,无须欢乐,无我无人、空空朗朗,无生无死,无惧无畏,身心舒泰。他开始领会到“独坐溪边任水流”的妙趣。“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这是形容坐禅的功德,是说坐禅的人,在须臾之间能够屏弃凡尘的虚荣名利,早明心性,静坐片刻,比筑造恒河沙那么多的七宝塔的功德还要大。因为,造那么多的七宝塔,仅仅是为了供养佛舍利(灵骨),然而静坐明心片刻,是为了自己修正内心,湛然常寂。

释迦牟尼心地安详,第一次为自己苦海沉浮、漂泊无依的身心找到了归宿。不料,第二天,他正在默坐自我静息时,一阵人呼马嘶声由远及近呼啸而来:

“太子,太子!悉达多太子!”

原来,几天前太子深夜出走的消息,晴天霹雳似的打破了王宫中的平静,掀起了轩然大波,整个王宫,人人震惊失色。

首先是耶输陀罗公主,她清晨起来,一发现太子深夜出走,就意识到自己被丈夫遗弃了,伤心得失声痛哭,并可怜自己的小儿子罗睺罗,出世不久就失去了父亲。净饭王认为太子不理解他的苦心,为了让太子继承王位,安守江山,福禄绵长,他千方百计,耗尽心血,到头来太子终于断然而去。唉,那个该死的疯癫游仙阿私陀真的说中了!当前十万火急的是设法把太子找回来。摩诃波阇提公主更是哭哭啼啼,说太子没良心,放着江山不要,非要出去奔波苦修。这位姨母整天哭得顿足捶胸,几次昏厥不省人事。

净饭王在万般悲痛和束手无策时,有五位亲信侍臣■陈如、摩男俱利、阿舍婆誓、十力迦叶和摩诃跋提,自告奋勇,愿意前去把太子追回来。净饭王还另派一队勇猛的卫兵,跟随五位侍臣,风风火火地出发了。

当天,■陈如等五位侍臣率领一队卫兵,翻山越岭,几经周折,终于在伽耶山下,尼连禅河畔的一棵毕钵罗树底下,发现了太子。见他已经脱去太子袍,换穿上朱红袈裟,慈祥庄严,古铜色的脸庞,显得光洁丰润,合掌静坐在树下。于是,五位侍臣立即跨下骏马,一字形地跪在他面前,由■陈如带领,齐声喊道:

“下臣五人前来参见太子!”

释迦牟尼微睁双眼,神色镇定:“你们到这里来干什么?”

■陈如双手呈上一份净饭王颁给太子的亲笔王命。释迦牟尼合十的双手纹丝没动,安详地说:“侍臣,请你给我念一念吧。我洗耳恭听。”

“是,太子。”

■陈如双手捧着王命,朗声念道:

聪明孝顺的太子:自从你突然离开王宫以后,王的心就像被一柄利刃刺伤,痛不欲生。你姨母一天到晚哀啼哭号,眼泪没有干过。你的妻子耶输陀罗公主,更是伤心得不能自持。

悉达多儿,王了解你求道的愿望,乃是出于你的真心和良知,追究人生痛苦的解脱。这种善良仁慈的心念,王是十分赞许而赏识的。可是,即使你断然割绝骨肉的恩爱,隐居深山,广渡众人,难道对朝夕悲泣的父王、姨母和妻儿都置之不顾吗?你的亲人此刻已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你为什么不救渡呢?你此次毅然出家的举动,像祸患的恒河洪水泛滥,冲毁了迦毗罗卫国朝野上下众人心灵的堤防,最后将导致王室崩溃,国破家亡!

你出家寻道修行,在荒山野峪里,毒蛇猛兽,狂风暴雨,这是常人不能忍受的灾难。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在撕裂王的心脏!如果你体会到王此刻的心境,就应该翻然悔悟,返回京城,继承王位,管理国政。假如你不尊从王的劝告,遗弃家国,遗弃妻儿,还谈何救渡众生,还谈何用你的大慈大悲心广济世人呢?……

读着读着,■陈如禁不住涕泪交流。他以为太子定会回心转意,屈于净饭王的感召。不料,太子听了,闭目趺坐,平心静气地说道:“侍臣们,你们回宫转告父王,我已经发过大愿,天下男子均是我父,天下女子均为我母。为了悟出人生的最高真理,我只能系念大众的疾苦,而弃离小家的恩情。我如今发心修行,求无上道,济三涂苦,不成正觉,不离此座,这乃是我对父母最大的孝敬。”

“太子,”侍臣■陈如的嗓音微弱发颤,抽泣地哀求:“自从你走后,王城中到处都是叹息和哭泣。大王为了思念你,此刻已经沉溺在忧愁的苦海里。太子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王后,她从小把你抚养成人,只因想念你,她竟日哭得死去活来。太子,你即使不发怜悯之心,也该尽孝敬之道。还有你那仙逝的母后,她在九泉之下也不安心哪!太子,回去吧,快跟我们一起回王城吧!”

释迦牟尼微睁双目,望着几位侍臣哭丧着的脸,他慷慨陈辞,表白心曲:亲人们为他的离弃而伤心,在宇宙万古轮回的生灭中,那仅仅是瞬间的梦缘。试想,无常的瞬息人生,父母妻子最后还是难免分道扬镳,终将解脱不了生离死别。如果他们能彻悟这个道理,就不会因骨肉的分离而伤心得肝肠寸断。生是喜,可是它离不开灭是悲;聚是乐,然而紧接着就是别苦。要是能够洞彻人生的虚幻梦境,随缘任它去,也就淡然置之了……

“诸位大臣,我希望你们能够认清这个道理。”释迦牟尼对他们敞开心扉,直抒人生,娓娓畅叙:“不知你们想过没有,我们都是在生死的坎坷漫途上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过客。生生灭灭,灭灭生生,不仅是我们的血肉之躯,一切世界万物、山川草木都脱离不开无常之相。人一离开母胎,就被五欲迷惑不醒,做五欲的奴役。假使不生,就可以不死。看起来,芸芸众生好像都是为了死而生,为了死而服劳役。几位大臣,请恕我直言不讳,据你们看来,父王要我嗣位的敕命,似乎是不能违逆的。然而,我不得不对你说,我认为弘扬和追求人生的法性,也是不能违逆的!父王毕竟是一国之君,而我的神圣至高的使命,乃是为了感召和普救世间亿万众生。请问,我怎么能尊一人而负天下人呢?”

■陈如侧耳聆听,深感太子的话句句发自肺腑,字字铭心刻骨,好像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对心灵的穿透力。顷刻间,■陈如好似从迷梦中惊醒,达到一种蒙生顿觉的境界,对人生豁然开朗,了然地颔首默许。然而,他身边的另几位侍臣,却仍然置迷不悟,听不入耳。

一个叫摩男俱利的侍臣,趴在地上,对释迦牟尼磕了一个响头,百思不解地宏声大呼:“太子,下臣还有话要说啊!”

释迦牟尼顺手拿起锡杖,放在膝头,镇定地点点头:“请说吧。”

“太子,下臣实在是不明白,你为什么弃丢了那享也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和福禄高位,一个人跑到这荒山野地里,在风寒雨露中受苦?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释迦牟尼高亢激昂地慨叹一声,喊道,“摩男俱利啊!……”

“太子……”

“你错了。当下真正受尽世间苦的是你摩男俱利,而不是我。你知道吗?”

“太子,你是说我在受苦受难?”

“是的,摩男俱利,你和世间众人一样,正在熬受八种大苦。”释迦牟尼委婉细语,双掌合十道来:“八苦者,一是生苦,你住胎出胎,备受逼迫,在痛苦啼哭中脱胎坠地;二是老苦,你一生从少到壮,从壮到老,气力羸少,动止不宁,两者灭坏,渐至衰亡;三是病苦,此中有二,一者身病,众疾交攻,二者心病,悲哀烦恼;四是恩爱别离苦,常所亲爱,乖违离散;五是怨憎会苦,谓怨仇憎恶,本求远离,反而相聚;六是求不得苦,谓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七是五盛阴苦,此假合之身,众苦炽盛,喜怒哀乐欲,盛贮众苦;八是死苦,此复有二,一是病死,折磨受尽,寿终而亡,二是难死,水火祸患,偶遇恶缘。请问,你活在世上能脱了这八苦吗?”

侍臣摩男俱利听了,低头深思熟虑,不禁颔首哑然。

“至于你所说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那是因为一切众生不得正见,迷离颠倒,名利相缠,造诸恶业。”释迦牟尼尽情抒怀,说得深入浅出,鞭辟入理,“顺从世俗的陋习,那只能充满忧患和苦恼,障碍本心,与人生真理相违,绝不是智者所为。比如人的肉身好似七宝宫殿,但那里常常有无常之火在炽盛燃烧,口里虽然吃的是百味佳肴,耳里贪的是好声音乐,岂不知,内中蕴藏着五欲的毒药。有朝一日,这七宝宫殿终会被那五毒之火摧残得分崩离析,破碎倒塌。如此说来,我爱那荣华富贵,岂不是自毁自灭?”

“诸位侍臣,我最后告诉你们,日月可以坠地,雪山可以成海,我这颗金刚心将永劫不变。假如谁要强迫我退却道心,我宁可把身子投入烈火里焚成灰烬。”释迦牟尼不顾任何人的规劝,最后敞开肺腑,捧出了一颗金刚心,扬起浓眉,带着直抒胸臆的微笑,望着五位侍臣:“好了,请你们回去吧!”

释迦牟尼这一番灵性的奇智和超凡的哲理,说得■陈如等五位侍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他们被太子高尚的行为和远大的理想而感动,俨然从一场庸庸如我的大梦中,被惊雷震醒,不约而同地伏倒在太子面前,顶礼膜拜:

“太子,我们不回王城了,决心留在这里,侍候太子。”

“太子,我们要跟着你一起修习学道。”

“太子,你连世上最高的荣华富贵、国君王位都摒弃了,我们还有什么丢不下的呢?请你收留我们这几个弟子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释迦牟尼泰然自语。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马克思,K.(KarlHeinrichMarx,1818~1883)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家庭和学生时代1818年5月5日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犹太人。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是家庭妇女,荷兰人。1830~1835年,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学习,受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影响,立志为人类服务。1835年10月进波恩大学法律系,1836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起初研究法学,后来主要研究历史和哲学。1837年起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成为该派“博士俱乐部”一个颇有影响的成员。
  •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名人传记丛书——贞德

    法国东部乡村里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孩,穿上男装,骑着战马,娇小瘦弱却也无比坚强。贞德的一生只有短短的20年,可是她在生命最后的4年里,解救了奥尔良城,促成了法国查理七世的加冕。为什么这样一个对法国做出重大贡献的女孩,最后却被巴黎大学神学院以异端罪处以火刑。
  • 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

    清代世界首富伍秉鉴的财富人生

    伍秉鉴的一生离奇曲折,他出道之时,正值清朝康乾盛世后的极速衰落期。在当时那个波谲云诡、错综复杂的乱世,他却逆着大清国衰落之势演绎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财富传奇,在中国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笔。为什么出身平凡的他,却成为当时中国富甲天下、显赫一时的富商?为什么生活在乱世的他却能轻松玩转官商两道?他成功的经验是什么,他失败的教训又在哪里?在这里,我们将踏着他留下的传奇履迹,透过他闪耀着的财富光环,去感受他纵横驰骋政商两界的智慧谋略,还有他作为政治“第三者”凄苦、寂寥的悲剧人生。
  • 千古圣人——孔子

    千古圣人——孔子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名人——千古圣人孔子,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热门推荐
  • 怪大学

    怪大学

    各种奇怪的人,进入了学校,结果发现一场阴谋,各路奇怪的学生干掉了幕后主使!
  • 此情可忆

    此情可忆

    乾隆年间,一场战争让苏若源的父亲沙场殉职,母亲随之殉情而去。父母的挚友淳郡王昊承成了若源唯一的依靠,她成了他的义女。在成长岁月里,昊承的温暖让若源对他依恋至深。随着年纪渐长,那份依恋逐渐化为一份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因此,在郡王府里,若源与福晋的重重矛盾不断上演,让昊承日渐陷入左右为难、身心疲惫之境……
  • 比彩虹多一抹

    比彩虹多一抹

    一部轻松真实的校园小说,没有那些偶像剧里的狗血桥段,全都是简单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带给你的难受、开心与思考。
  • 莫名修真时代

    莫名修真时代

    近日一款不知出处修真游戏突然出现席卷全球,全民修真时代莫名来临。谁主沉浮,还看今朝
  • 仙界牙医

    仙界牙医

    一不小心穿进仙界,再一不小心穿成被称为仙界唯一的、最后一只尊贵凰女,不过她有点悲催,少了七魄,仙是修不成的只好潇洒游乐人间。死皮赖脸混进书院,靠着一张嘴骗吃骗喝,结果被三师公赶出书院!于是她改头换面再次混进去,但她气运实在不好,又被赶出去了!再后来,白莺装成可怜兮兮的小美人混进去,又又又……被赶了出去!三师公给她最后一次机会,“你会烧海棠面吗?”白莺泪流满面:早知道师公是个大吃货,她还藏什么厨艺啊!不过,她发现了三师公的一个小秘密……【伪师徒,1V1,美食,甜蜜宠文,欢迎抱养!】
  • 租道

    租道

    道路飘渺,何处征道;武路漫漫,何以巅峰。时如苍狗,岁月流逝之后谁得几回重;无上无我,得道无道。我掌有情道,不负有心人,巅峰不是孤独,是守护!
  • 全能败家子系统

    全能败家子系统

    屌丝少年意外获得了全能败家子系统,走上败家子之路。。。不给我败家?信不信我跟你急
  • 巧克力也有春天

    巧克力也有春天

    巧乔集团被歹人陷害落败,无奈乔巧被父亲嫁给了付斯,付斯世界首富啊!多少女人梦寐以求的男人啊,但却被乔巧嫌弃,让付斯的颜面何在??!付斯对这个女人很好奇,她却让他帮忙查出歹人,两人共同面对,日久生情但却迎来了不速之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剑证

    剑证

    三尺青锋,逆贯万古长河;数点寒芒,倾洒星海彼岸;一人一剑,敢乱诸天万界。以剑证我名,以剑证我道,斩破诸天万界,誓让所有生灵都能看到登天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