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8600000067

第67章 皇明祖训(1)

朱元璋是亲眼看到元朝皇帝群臣在那种骄奢淫逸中亡了国的,所以他不能不怵然警惕。他得天下不易,所以决不能让儿孙们也在骄奢淫逸中把他辛辛苦苦得来的天下丢掉。

上一讲我们说到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宫中生活。他们这一对开国皇帝和皇后,可算得上是一对患难夫妻,历尽千辛万苦,打下了天下。可是他们还是改不了过去那种生活习惯,这也是创业的一代人一个共同特点。

朱元璋和马皇后都是平民百姓家庭出身,马皇后连娘家的亲人也没有去找,就这样跟朱元璋一起生活了三十年,直到去世。

既然朱元璋和马皇后这对平民帝后都没有什么显赫的家世,他们也就不再去找自己祖宗的光辉了。马皇后去世前几年,朱元璋写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里面讲到了自己的家世。他毫不隐讳,如实说明自己是个平民百姓出身。据说为此还起过一个波澜。

一、皇陵碑铭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其实也还是有点虚荣心的,他打心眼儿里觉得自己这个朱姓虽然祖父两代都是穷人,可是祖上未必就没有什么声名显赫的人物。等到跟儒臣们一起商量修家谱的时候,就想把同是江淮的朱熹,认作祖先。

皇帝的家谱有一个专用的名称,叫“玉牒”,这个“玉牒”里面要是写上皇帝祖上是哪位名人,就仿佛镀了金,作为名人之后的皇帝当然远比平民百姓出身的皇帝荣耀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五百年前一家人”,意思是说,如果同姓,追溯到五百年前就应该是一家人。修家谱的时候要认祖宗,有时候世事变迁,谁也说不清楚祖先来源,就找一个名人作为始祖,这也是中国人修家谱的一个传统做法。

碰巧朱元璋要攀朱文正公朱熹为祖先的时候,有一个姓朱的典史来朝见。这个典史正好是徽州人,跟朱熹是正宗同乡。朱元璋就问他:你是朱文正公的后人吗?典史是县里面管治安的小官,听到皇上这么问,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敢胡说,自己家虽然是徽州人,可是没听说跟朱熹有什么亲戚关系,只好如实说不是。朱元璋一听,心里头可就纠结了。你看人家一个小小的典史,又是徽州人,尚且不肯乱认祖宗,我如今贵为天子,却乱认祖宗,而且从来也没听说过家里跟徽州朱姓有什么关系,乱认倒也罢了,如果让人家考证出来自己这个朱姓跟朱熹那个朱姓根本没关系,那就是在乱攀名人为祖宗,可就丢人丢大发了。

吴晗先生当年写《朱元璋传》专门写到这件事:朱元璋“只好打消了这念头,不做名儒后代,却向他的同乡皇帝汉高祖去看齐,索性强调自己是没有根基的,不是靠先人基业起家的,在口头上,文字上,一开口,一动笔,总要插进‘朕本淮右布衣’,或者‘江左布衣’,以及‘匹夫’,‘起自田亩’,‘出身寒微’一类的话”(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

既然决心不再攀高亲,朱元璋就挥笔写下了一篇真实记述自己家世的著名文章,这就是朱元璋为他父母的陵墓写下的碑文——《大明皇陵之碑》。

朱元璋在这篇碑文中说:

“洪武十一年夏四月,命江阴侯吴良督工新造皇堂。予时秉鉴窥形,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饰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纪录汇编·御制皇陵碑》)

朱元璋在重修父母陵墓的时候,睹物思人,想起当初家里生活的穷困和打天下的艰难,感到有许多话想要说,于是他不再让儒臣们去写那些粉饰之文,亲自动手写了这篇《御制皇陵碑》,让后世子孙永远记住自己的创业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天下。其实皇陵原来就有碑文,是建国之初朱元璋让元朝的遗臣危素写的。可是这时候,他觉得危素并没有把自己对父母的感情和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所以他决定亲手重写。

这篇碑文,从朱元璋小时候写起,写了那时家里生计的艰难,写了父母兄长早逝的悲惨经历,写了田主不给葬地,父母殡无棺椁,身穿破衣浮掩三尺连个坟墓也没有的惨状,也写了家破人亡,被迫到寺中求生的心情。毫不隐讳,坦坦荡荡,把自己家世写得清清楚楚,不再遮掩、粉饰,他朱元璋就是一个穷人家庭出来的布衣皇帝!

碑文的后半段记述了朱元璋投军打仗,据和州,战太平,取金陵,“亲征荆楚,将平湖湘,三苗尽服,广海入疆”与陈友谅相争的过程,然后命大将军平东吴,取大都,建立起一统江山。

碑文文字,既有悲情痛苦,也有豪情壮志;既有生活的艰辛,也有战争生死的惊险;既有苦难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得意。正所谓“我手写我心”,这篇碑文极其生动真实地反映了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和思想水平。

我们常说,苦难经历对于失败者是灾难,但是对于成功者来说,是一份值得骄傲的本钱。

过去有的学者说,朱元璋这种态度是他强烈的自卑感一反而表现为自尊。我不大同意这种看法。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有的是凭借原有的地位和势力打下了天下,也有像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这样赤手空拳、白手起家打下了天下。我觉得朱元璋没有也不必有自卑感,从这篇《大明皇陵之碑》的碑文中就可以看出。他就是这样豪气冲天的一个布衣皇帝。

二、布衣皇帝

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皇帝就是老百姓出身的皇帝。

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贵族出身的皇帝,还是布衣出身的皇帝,都有很了不起的人物。比如秦始皇、汉光武帝、唐太宗、元世祖、明成祖、康熙皇帝,这些都可以算是贵族出身的有作为的皇帝。再比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布衣出身的有作为的皇帝。虽然贵族出身的皇帝更多,也多有作为,但是就开国皇帝而论,我觉得还是像汉高祖、明太祖这样的布衣皇帝更有作为,更让人佩服。

首先,这种布衣皇帝都很俭朴。洪武元年,也就是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国之初,这一年八月,有关部门上奏说制造车轿服饰,很多地方需要用金子,结果朱元璋批示的时候让所有用金子的地方全都用铜代替了。官员们说,这些都是装饰部位,用不了多少,那金子的效果当然是铜不能比的了。朱元璋对他们说:

“朕富有四海,岂吝于此?然所谓俭约者,非身先之,何以率下?小用不节,大费必至。开奢泰之原,启华靡之渐,未必不由于小而至大也。”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节俭》)

朱元璋这番话的意思是说,这天下都是我的,我是富有四海的皇帝呀,我怎么会吝啬呢?可是国家要提倡节俭,必须从我做起。我要是不带这个头,就不能要求下面节俭。如果我们不能从小的地方做起,大的浪费就必然随之而来。所有奢侈华靡浪费的造成,其实都是由小变大的。

朱元璋这个布衣皇帝不光言教,还要用事实教育群臣。你们不是说用点儿黄金做装饰费不了多少吗?他就非要教育教育这些官员不可。

有一天,朱元璋拿出一锭黄金来,让群臣们看。大家很奇怪,皇上没事儿拿一锭黄金让我们看干吗呀?这时候朱元璋说了:“你们知道这锭黄金是从哪儿来的吗?”

群臣一个个茫然摸不着头脑,说:“不知道。”

朱元璋说:“让我告诉你们吧,这是地方呈上的表笺包袱皮上面的金饰,我让宫女们取下来,洗涤销熔后就铸成了这一锭金子。这锭金子就是这么来的。”

说着,他又拿出一块由一小片一小片丝缝成的很讲究的毯子,虽说毯子是由小块丝绸拼制而成的,可是看上去很好看,很艺术。这时候朱元璋又说了:“你们看,这块毯子就是用制衣裳时剪下的废料制成的,不错吧?”

“上次你们不是说用点黄金做成装饰,用不了多少吗?谁能想到,地方呈上来的表笺的包袱皮上的金饰,都能熔成这么大的一锭子黄金,废弃的衣料,还能制成这么讲究的毯子?”

这一下子群臣们无话可说了,大伙儿明白,这位开国皇帝节省惯了,他说的做的还真是处处在理。

还有一次朱元璋退朝回到宫里,那天正好下雨,他看着雨景,心里本来挺高兴,可是再一看眼前的情景,他就高兴不起来了。原来有两个宦官正穿着很好的靴子在雨地里走。朱元璋让人把这两个不知爱惜东西的宦官抓来打了一顿,告诫他们说:“这靴子虽然是件小东西,可也都是老百姓的辛劳才做成的,你们俩怎么就这么不知道爱惜呢?”说到这里,朱元璋又举了一个前朝历史上的例子:“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看到侍臣有人穿着刻花的皮靴,就责备他们说,好好的皮子,你们这不就给糟蹋了吗?”

说到这里朱元璋感慨道:“大抵为人尝历艰难,则自然节俭;若习见富贵,未有不侈靡者也。”他接着又说:“惟俭养性,惟侈荡心。居上能俭,可以导俗,居上而侈,必至厉民。”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节俭》)

听听朱元璋说的这些话,他把皇帝的奢侈和节俭与社会风气乃至天下百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

他这可不是故意装出来的。他就是一个经历过艰难,自然知道节俭的人,他也不讳谈自己的艰难经历,所以我说,他在这方面没有什么自卑心理。

那时候大家生活都不富裕,京城驻军将士的待遇稍好一些,他们闲暇时就凑到一块儿喝酒。朱元璋知道后,把将士们叫来训了一顿:

“勤俭为治身之本,奢侈乃丧家之源。近闻尔等耽嗜于酒,一醉之费,不知其几。以有限之资供无厌之费,岁月滋久,岂得不乏?且男不知耕,女不知织,而饮食衣服,必欲奢靡。夫习奢不已,入俭良难,非保家之道。自今宜量入为出,裁省妄费,宁使有余,毋令不足。”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戒奢侈》)

朱元璋不仅这样要求别人,他自己也率先垂范,甚为节俭。当时开国不久,皇宫里面还在大兴土木建设,管理营缮的官员把设计图送给朱元璋看。朱元璋看了以后说,雕琢太过华丽了,完全没有必要。盖宫室主要是结实,何必过于雕琢。朱元璋的这种要求可能对明朝后来的建筑和家具工艺起到导向性作用。我们今天看到明式的建筑或者家具,功夫都不下在雕琢上,而下在造型上。

同类推荐
  •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

    《铁血宰相·俾斯麦(插图版)》: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战国非常人物

    战国非常人物

    本书从赵毋恤写到苏秦,揭示权谋学的三个阶段,揭秘权谋家成功的手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景再现战国中、前期群雄逐鹿的大国战略。
  •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一个人的环球航海

    “单人帆船环球航海中国第一人”翟墨自传,以生动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独家披露其成长经历、追梦历程、环球故事和航海日志。他曾是一名被哮喘折磨的儿童,苦苦与疾病斗争寻找自信;他曾是影视圈中成功的广告制作人,与众多明星合作,制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广告片;他曾是艺术圈内的知名画家,在法国、新西兰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名人传

    名人传

    《名人传》,又称《巨人传》《巨人三传》,是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家所作的传记。他们都是各自时代乃至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巨匠,他们的作品无不洋溢着过人的天才与深刻的思想;他们或被身体的病痛所折磨,或因对艺术的孜孜追求而痛苦,或为内心的矛盾和怀疑而苦恼不堪,但他们都顽强地向命运抗争,追求着爱、欢乐和高尚的信仰。这是一曲献给受难者的挽歌,也是一阕振聋发聩的英雄主义交响乐章……
热门推荐
  • 小可周记录

    小可周记录

    一周的记录,千奇百怪的事件层出不穷,有生活随笔也有各式异闻
  • 云霄上的梦想

    云霄上的梦想

    凡人多烦恼,或为衣食奔波,或为庙堂操劳,然而求不得、爱难聚,红颜转瞬成白发,最终化为一抔黄土。修道就是要打破这个枷锁,探索长生,提升人的能力,这是人们亘古以来的追求,也是持之不懈的努力。夺天地之造化的修真者,被凡人看做高高在上的神仙,却也要时时为三灾九劫而烦恼,为天材地宝而奔波,甚至会因此而模糊了修道的初心,走入忘却自我的迷途,乃是戴着枷锁的神灵。追求自由、共担责任,靠众多修士的联合努力,一起挑战这命运的考验,成为云霄上神灵的梦想。而带头实现这理想的修士,注定要成为云霄上的英雄。
  • 魔教情圣教主

    魔教情圣教主

    遥遥星空,唯国恨家仇,毅然残留,为平乱世之战火硝烟,独浪天涯,造就格格儿女情,壹举成名,空古绝今,诠释英雄风流,江山美人,威名远扬。
  • 第一宠婚:总裁别闹行不行

    第一宠婚:总裁别闹行不行

    被养母算计,梁浅浅不得不找个人结婚应对眼前的难题。找上青梅竹马的厉少堂本是无奈之举,谁知道竟然意外开启了甜蜜的婚后之旅。她家总裁牛X霸道又专情,还是个喜欢吃醋滴!某日,梁浅浅看着面色阴沉、越走越近的男人,紧张地咽了咽口水。“老公别闹行不行?我只是拍戏而已!”拍戏?厉少堂挑起好看的眉,心中的醋意丝毫未减。拍戏用得着搂搂抱抱,整个人都贴在一起吗?不行,他要给老婆立个规矩,不能宠得没边际!
  • 世界名书(学无涯丛书)

    世界名书(学无涯丛书)

    本书主要记叙了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的书。诗经,论语,孙子兵法,史记,资治通鉴,本草纲目,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 网王之浅川黎音

    网王之浅川黎音

    她从英国回来为了寻心爱之人,初始时,他们本是一对甜蜜恋人,究竟是怎么成了现在这样,他们会不会和好如初呢……
  • 皇之领域

    皇之领域

    本少就是帅,天下美女都拜在我的膝下吧!!恩,别理他,看剧情,看剧情!
  • 初遇常在我心

    初遇常在我心

    京城一姐苏丛,京城四少之首程酩鹤。苏丛,娱乐圈神一样的存在,国外回来的海归,京城公认的第一名媛,第一美人。程暝鹤,无数少女的梦想,年少有为,23岁,身价过五百亿,如今财富数不过来。再次相见,“阿苏,你又要跑到哪里去?嗯?当年一声不吭就跑到了国外,毫无音讯,如今大红大紫,是要把鹤哥忘了吗?”某男子将娱乐圈一姐抱在怀里,低声问道。“先生,好久不见了,当年的事情只是年少无知,就不必当真了吧?”年少无知?不当真?巧了小爷真当真了。“媳妇,今天情人节,你给我准备了啥礼物了?”“媳妇...”“媳妇...”“媳妇...”谁能想到,高冷霸道的褚总裁也是个妻奴。妻奴?不存在的,姐从来没想找老公。“老婆,孩子饿了”苏丛:“...”
  • 冯志远:我有一寸爱

    冯志远:我有一寸爱

    冯志远,一个感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感动了整个中国的人民教师。自1958年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偏僻闭塞的宁夏农村支教,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43年。由于长期的艰苦生活,长期的用眼过度,加之没时间治病,冯志远不幸在一次讲课中双目失明,即使这样,他又坚持当了5年盲人老师,直到60岁退休才正式离开讲台。有一种人格叫做万世师表有一种经历叫做无悔人生有一种情怀叫做鞠躬尽瘁把“师魂”渗透在教学工作的细节中把希望与梦想寄托在教书育人中在艰苦的环境中体验普通老师的伟大情怀在坚守的信念中展示人性的坚韧、美丽与光辉。
  • 重生之晚晚

    重生之晚晚

    重生回十五岁那一年,林晚握拳:这一世,我要斗恶女打小三,维护咱家的土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