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68600000068

第68章 皇明祖训(2)

朱元璋也不让在宫里空地上建亭馆台榭,而是种上蔬菜,到时候收获了大家能吃。他可真是个农民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时代,要求各级官方机构都必须节俭,不许浪费。后来他的子孙们不能坚持这种节俭精神,浪费越来越严重。多年以后,有一个老太监出差到南方去,看了造纸的过程,回来再看宫里的人不爱惜纸张,用最好的纸糊墙,就心疼得落下泪来。他说,当年太祖时代,对纸张十分爱惜,公文纸用过后,还要送到国子监,让学生们用背面做稿纸,用过后还要送到相关部门,当包装纸用。这当然跟明朝初年国家经济正处于恢复时期有一定关系,但是朱元璋提倡节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朱元璋提倡节俭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教育后代。他担心后代子孙不知道节俭,最终会导致亡国。因为你要奢侈,就必定要从老百姓那里索取更多。他借鉴历史上的教训说:“独不见茅茨卑宫,尧禹以崇圣德;阿房西苑,秦隋以失人心。诸子方及冠年,去朕左右,岂可使靡丽荡其心?”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节俭》)

朱元璋是坚信骄奢可以亡国的,他说:

“自古王者之兴,未有不由于勤俭;其败亡,未有不由于奢侈,前代得失,可为明鉴。后世昏庸之主,纵欲败度,不知警戒,卒濒于危亡,此深可慨叹。大抵处心清静,则无欲,无欲则无奢纵之患。欲心一生,则骄奢淫佚,无所不至,不旋踵而败亡随之矣。朕每思念至此,未尝不惕然于心,故必身先节俭,以训于下。”

(《明太祖宝训·节俭》)

朱元璋是亲眼看到元朝皇帝群臣在那种骄奢淫逸中亡了国的,所以他不能不怵然警惕。他得天下不易,所以决不能让儿孙们也在骄奢淫逸中把他辛辛苦苦得来的天下丢掉。

为了让儿孙们知道节俭,朱元璋还真的想了不少教育他们的办法。比如吃饭,朱元璋要求宫中每餐必有粗粮时蔬。

大家都知道,古代皇帝一顿饭就要有几十乃至上百种菜品点心,这些都是宫中御膳制度。可是朱元璋要求御膳尽量简单。马皇后在世的时候,还经常亲自下厨房给朱元璋烧菜做饭,他也习惯吃马皇后做的饭。就算吃御膳,朱元璋也要求桌上必须有一些粗粮和时蔬,一个是他爱吃,另一个是他要让子孙不忘农民的艰难。

有一个相声说朱元璋在战争年代没饭吃,差点儿饿死,被两个要饭的给救了。要饭的哪有什么好吃的呀,给朱元璋吃的就是剩饭剩菜大杂烩,其中有些饭菜还是馊了的,可是朱元璋吃得挺香,还救了命。当了皇帝以后,他还常想起那顿救命的饭来。当时听要饭的随口编的菜名叫什么“珍珠翡翠白玉汤”,后来终于找到了那两个要饭的,给他又做了一次“珍珠翡翠白玉汤”,还赐给群臣们喝,结果除了朱元璋自己没人能喝下去。

这当然是后人编的故事,不是真事。可是据明朝人记载,朱元璋在打仗的时候,就算有马皇后细心照顾,也经常吃不上饭。有一次饿得不行了,正好看到一棵柿子树,靠着吃树上的柿子才活下来。后来他当了皇帝,这棵柿子树也得到了封号。这件事虽然真假难辨,不过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确实吃过不少苦,也没少挨饿,要不然马皇后也不会专门给他准备口粮了。朱元璋曾经说过:“吾昔在军中,尝乏粮,空腹出战,归得一食,虽甚粗粝,食之甚甘。今尊居民上,饮食丰美,心未尝忘之。”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宽赋》)

只有饿着肚子打过仗的人,才知道吃东西多香。

大家也许会说,朱元璋那时候国家还比较穷,生活不富裕,所以要提倡节俭,是节俭治国。其实朱元璋提倡节俭,不只是治国,也是治家。他说:

“‘节俭’二字,非徒治天下者当守,治家者亦宜守之。尔等岁禄有限,而日用无穷,一或过度,何从办集?侵牟剥削,皆原于此。”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戒奢侈》)

你整天想着享受,可是你没有那么多钱,岁禄有限却欲望无穷,那怎么办呢?结果就必定走向贪污盘剥。

这就是朱元璋这位布衣皇帝治国治家的思想,他把这种以节俭为核心的治国治家原则贯彻到了一生的活动之中。也正因为这种节俭思想,明朝的公职人员工资都很低。最高一级的正一品的大员,年薪不过1044石,最低一级的从九品官员,年薪只有60石。就拿当时最普通的正七品芝麻官县太爷来说吧,年薪90石,给本色粮食54石,折色的其他东西36石,朱元璋时代不许用银子,折合成明朝后来的银两,也不过年薪45两,实在是不多。

朱元璋一心想让官员们节俭治国治家,可人的欲望实在很难限制,朱元璋之后的明朝无官不贪的局面,是他始料不及的。

三、事必躬亲

朱元璋在南京当皇帝登极的那天,在奉天殿大宴群臣,对群臣说:“朕本布衣,以有天下,实由天命。当群雄初起,所在剽掠,生民惶惶,不保朝夕。朕见其所为非道,心常不然。既而与诸将渡江,驻兵太平。深思爱民安天下之道。自是十有余年,收揽英雄,征伐四克,赖诸将辅佐之功,尊居天位。念天下之广生民之众,万几方殷,朕中夜寝不安枕,忧悬于心。”

这时候刘基出来说:“往者四方未定,劳烦圣虑。今四海一家,宜少纾其忧。”

朱元璋说:“尧舜圣人,处无为之世,尚且忧之。矧德匪唐虞,治非雍熙,天下之民,方脱创残,其得无忧乎?夫处天下者,当以天下为忧,处一国者,当以一国为忧,处一家者,当以一家为忧。且以一身与天下国家言之,身小也。所行不谨,或至颠蹶,所养不谨,或生疢疾,况天下国家之重,岂可顷刻而忘警畏耶?”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论治道》)

朱元璋这番话的大意,就是要居安思危,要有忧患意识。所以每当想到天下百姓生活,朱元璋就夜不能寐。正是有了这种责任感,他也就备感身上担子的沉重。刘基劝他说天下太平了,陛下可以稍事休息了。他却说不能休息,要干的事情还多着呢。不仅要干的事情很多,而且要事必躬亲,无论大事小事,都要亲自去处理。

史学界前辈我们的老师吴晗先生用了这样一段话形容朱元璋:

“全国大大小小的政务,都要亲自处理。交给别人办,当然可以切省精力、时间,但是第一他不放心,不只怕别人不如他的尽心,也怕别人徇私舞弊;第二更重要的,这样做就慢慢会大权旁落,而他这个人不只是大权独揽,连小权也要独揽的。以此,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办公,批阅公文,一直到深夜,没有休息,没有假期,也从不讲究调剂精神的文化娱乐。”

(吴晗《朱元璋传》第八章《家庭生活》)

吴晗先生是把朱元璋当成一个独裁者来写的,所以说他这样事必躬亲就是不放心别人。当然会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皇帝实际上都是最大的独裁者。可是也不是所有的独裁者都能这样勤于政务吧?

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大封功臣的时候,朱元璋在酒席间对功臣们说了这样一句话:“今天下已定,朕日理万机,不敢斯须自逸。诚思天下大业以艰难得之,必当以艰难守之。”

(邓士龙《国朝典故·北平录》)

朱元璋这样勤于政务,不敢有一丝一毫放松,就是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天下是艰难得来的,也必须艰难维系。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辛勤治国,也还会经常感到害怕。他怕什么呢?他就是怕自己哪天太累了,支撑不下去了,会不得不懈怠。

朱元璋如此辛劳治国,过度紧张疲劳,到五十岁以后,体力便支持不住了。据学者考查,他患了心脏病,心跳过速。宋濂劝他清心寡欲,可是他做不到。所以有时候会做怪梦,有时候爱发脾气。

到了晚年,朱元璋身体更不好,他也更担心自己支持不了。洪武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94年,这一年正月,刚过完年,朱元璋退朝后,就对身边的翰林学士刘三吾说:“朕历年久而益惧者,恐为治之心有懈也。懈心一生,百事皆废,生民休戚系焉。故日慎一日,惟恐弗及。如是而治,效犹未臻。甚矣,为治之难也!”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论治道》)

这一年朱元璋已经六十七岁了。

朱元璋这个皇帝当得实在是太过辛苦了。也多亏他是农民出身,对管理国家就像一个辛勤的老农,不断耕耘,不然的话,恐怕真的很难做到他这样勤于政事。

朱元璋最享受的时候,就是他去钟山孝陵,那时候马皇后已经去世并且葬入这座陵墓中。朱元璋从孝陵回来,没有乘车马,一个人独自从田间漫步走过,看着田地间耕作的农民,既感亲切,又能引起他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再有就是他回到凤阳去给父母扫墓。每次回去,他都要见一见家乡的父老,请家乡父老们吃一顿饭,这也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濠吾故乡,父母坟墓所在,岂得忘之?诸父老宴饮极欢。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恩泽》)

跟家乡父老饮酒聊天,欢醉而去,这算得上是朱元璋最奢侈的休闲时光了。

自昔有国家者,未有不以勤而兴,以逸而废。勤与逸,理乱盛衰所系也。人君当常存惕厉,不可少怠,以图其终。

(朱元璋《明太祖宝训·警戒》)

学者们把朱元璋的这种思想总结为“慎始图终”,也就是做事要有头有尾,“太祖踏入晚年,慎始图终的思想和完成事业的渴求愈来愈强。”

(朱鸿林《明太祖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

朱元璋的这种渴求越强烈,他也就越感到力不从心,这大概也是所有理想主义的政治家无法解决的必然规律。尽管如此,朱元璋还是依旧不分白天黑夜地处理那些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文件,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接见各级官员,还有不属于国家正式官员的粮长、里长和乡里“老人”。每天上朝,用开大会的形式处理国家大事,还要防范那些他心目中的叛逆者,并且用政治手段屡兴大狱,除掉不可信任的功臣,除掉那些祸害百姓的贪官污吏。

我实在是佩服朱元璋的精力和精神,他就在这样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够有精力亲自去审理一些本来可以不由他亲自过问的小事件。他会像个县太爷一样,升堂亲自审问一些民间的案子。朱元璋的这种做法,也引出一些关于他亲自审问案子的有趣的传说故事。

朱元璋是怎么审问这些民间案件的呢?他为什么要亲自审问这些民间的案件呢?这里面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一讲再说。

同类推荐
  • 伏尔泰传

    伏尔泰传

    一代思想家的个人小史,一个思想大变革时代的社会观察。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的代表人物,启蒙时代又被称为“伏尔泰时代”,后世作家如雨果、博尔赫斯都是他的忠实读者;伏尔泰一生著作颇丰,全集近百卷,哲理小说是其所有著作中最受读者欢迎的部分,是法国中学生必读书目;采用傅雷先生经典译文。《伏尔泰传》是法国著名传记作家、法兰西学院院士安德烈·莫洛亚的传记作品,从伏尔泰出生时的法国社会环境写起,直到伏尔泰在耄耋之年回到法国,受万众欢呼为止,对伏尔泰的思想、创作和生活做了详尽中肯的评述,是了解伏尔泰其人其文的重要参考。有人说,十七世纪是路易十四的世纪,十八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在莫洛亚的笔下,伏尔泰走下神坛,成为一个顽皮的孩童,一个反叛的少年,一个性情飞扬而不断受挫的青年。他在成功与磨难中认识了社会与人生,在流放与牢狱中愈发坚韧。《伏尔泰传》是一代思想家的个人小史,亦是一个思想大变革时代的社会观察。
  • 一路有树

    一路有树

    周末的晚上,应朋友之邀去看京剧《杨门女将》,中国京剧院莅临成都演出。我这个人很少做随意性的事,那么一个不懂京剧的人架起势去看京剧,肯定是有原因的,其一,附庸风雅,想想那是国粹,自己一个文化人应当对之有兴趣才是;其二,怀想逝去的青春。
  •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唐高祖李渊(566—635),唐代开国的君主,姓李,名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北)人。世代显贵,受北周唐国公爵号,后受隋炀帝弘化留守,兼领潼关以西的军事指挥大权.见隋炀帝无道,天下大乱,运筹帷幄,起兵太原,定鼎关中,创建大唐,又横扫群雄,统一全国,实为一代创业之主.在位九年,传位于子世民,自称太上皇。贞观九年崩,死后庙号高祖。
  • 高晓松口述:与青春私奔

    高晓松口述:与青春私奔

    文艺男中年高晓松亲口讲述激情澎湃的青春年华,愿我们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高晓松亲口讲述,那些最香艳的情爱、最受老天眷顾的创作、最顶天立地的责任、最温暖的家……如今的你是否还能想起曾是同桌的你,是否还能记起睡在上铺的兄弟。在那些青春无悔的日子里,邂逅恋恋风尘。如丧的那些过往,让人回忆起一阙歌、一首诗,甚至是曾经的一霎那……
  • 知性美女许戈辉:灵魂的独白

    知性美女许戈辉:灵魂的独白

    本书通过对每一位文化名人的采访,展现文化名人的内心世界。每一个创作背后的故事,都是一段历史,丰富的人生经历就是他们灵感的来源。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看文字如何在他们笔下熠熠生辉。主持人许戈辉智慧聪颖,问题犀利,嘉宾回答深刻至极,一问一答中尽显智慧人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青寻狩记

    青寻狩记

    (非纯玄幻文)无尽大陆之下,遍布着无数星辰尘埃,每一点都是一个世界,七道之主之下,人神鬼,魔妖不异,混希七族昌盛,互通婚姻,在七道之主的秩序下。逐渐演变出井然有序的七道止规,各族在七道之主统领下,繁衍昌盛,妖族同鬼族恋爱,神族与骷髅同眠。
  • 陌生公子

    陌生公子

    梅花,雪一般洁白的梅花。他静静的把一把通体透明的匕首摆在面前。他盯着远方的天空。前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跳,还是不跳?他是伴着雪梅降生的。他的名字,叫梅墨生。……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
  • 无敌神农仙医

    无敌神农仙医

    山村少年钟离,因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了一块神奇神釜因此获得超凡的能力
  • 学霸今天又早恋了

    学霸今天又早恋了

    路未希,别人口中的乖乖女,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是老师的骄傲,同学的女神。直到有一天,从来没有被叫过家长的路未希,破天荒的被叫了家长。原因:早恋。宋天白,学渣一枚,存在感,低!从不犯错。是老师口中学渣的榜样。被上帝亲吻过的面容更是深得人心。直到有一天,最乖的学渣宋天白被叫了家长,原因:早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将门娇后之权倾天下

    将门娇后之权倾天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九州大地在周家统治之下早已硝烟四起,民不聊生。出生丧母的左家二女,天纵奇才,一颗七窍玲珑心洞观世事,在黑暗岁月里携手楚家庶子无双打造一个光明的新世界。大宝已登,尘埃已落,岁月静好里,糟糠结发妻又能否和倾城俏佳人相比,胭脂无双的佳话又能否流传后世?猜忌,欲望,权利渐渐笼络了人心,遮挡了双眼,当信任崩塌,猜忌满心,他们又将怎样。无尽岁月里,胭脂以己做劫,唯有无双以命来解。
  • 世纪末歌

    世纪末歌

    很多话现在不说以后就永远没机会了比如那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