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18700000030

第30章 晚年(1)

晚年后的王大珩仍旧很忙,忙得叫人不可思议。

日程表上,一年到头的时间总是排得满满的,难得有点空闲。才进四月份,就把六月份以前的时间都早早地预支出去了。在一个月的日程安排上就能找到三个外地会议:

×日至×日到武汉参加×××会议;

×日至×日到西安参加××会议;

×日至×日到长春参加××××××会议。

除了这些需往外地跑的会议外,余下的在京时间安排就更为复杂了,每天常常是以小时来计算的。如四月份某一天的日程表上这样写着:

上午:8点,×××先生约见;

9点,××单位约谈工作;

10点以后,与×××继续谈××问题;

下午:14点参加××会(如会议结束早,可以约××先生来会议处面谈。)

晚上:×先生等五人、×先生、××单位前来拜访。

这还只是日程上安排了的,还不算那些不打招呼就突然挤进日程的造访者,而且这种不打招呼就来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

于是,王大珩的家就走马灯似的,整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只要王大珩前脚一迈进家门,后脚紧跟着就开始一拨一拨地来客人。有时候,人还没回来,客人早就坐在家里候着了。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忙得叫人看着心疼,别说是休息了,连一顿饭都吃不安生。一顿饭中间常常要有两三次放下筷子,去接待来访的客人。到最后,连吃饭的心思也没有了,赶紧稀里糊涂扒拉几口也就算了。

原中顾委委员武衡曾在一次会上笑着说,你们看,王大珩的屁股后面总是跟着一大群人。

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换谁也烦了,可王大珩不烦。王大珩说,怨不得别人,我这是自己找忙。

好心人劝他:年纪大了外出行动不方便,外面的会能不参加就别参加了。王大珩却说,我只要能跑得动就得到处跑。不到处跑跑,我怎么能了解情况?不到处跑跑,我怎么能更新知识?不了解情况,不更新知识,我会逐渐在学术上变成个瞎子,那样的话,总有一天我会连话都说不上的!

还好心人劝他:年纪大了身体要紧,该挡架的就挡挡架,不能总是来者不拒了。王大珩想来想去就是不忍心。王大珩说,人家没有重要事情就不会来找我了,谁来找我之前不是前思后想才进的这个门,能帮人家一把为什么不帮?

仍旧是来去匆匆地在一个个城市之间和会议之间穿梭飞行。仍旧是一如既往的来者不拒。仍旧是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也有拒绝的时候。

名气大了,被人惦记的机会自然就多。新的科研成果希望能借你的名气来认定;新产品希望能借你的名气打开市场;新公司希望能借你的名气做大生意;还有的人干脆就想借你的名气来创他自己的名气。现如今,市场经济下什么都能开出价了,名气就是最好的资本,用好了名气就能创造出无数利润来。

王大珩却把名气攥得死死的,绝不轻易拿出来使用。

总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科研成果鉴定会来请王大珩。王大珩把住一条,与他的专业没有关系的一律回绝,只要参加的就一定说实话。对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王大珩一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绝不顺人情说好话。他说,在科学面前,再大的名气都是毫无用处的,科学是一个自我校正系统,任何错误在其中都不可能长期隐瞒下去。只能老老实实地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科学。但也常有一些质量不高的科研成果鉴定会令王大珩十分为难。有一次,王大珩参加一项科研成果鉴定会,他对结果不满意,但得知这是很多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干了很长时间才搞出来的成果,又实在不忍心太伤害这些付出了许多心血的人。在两难之中,老人不得已耍了个“滑头”,在鉴定中写了句无懈可击的评语:经过实验,数据可信。后来有人追问老人对评语的解释,老人调侃地一笑说,数据是他们在实验中得出来的,因此是可信的,但可信的不一定没有问题,不一定都是对的呀。

这两年公司找上门的也多了。有个公司出了一种新产品,托人请王大珩主持鉴定,一直托到王大珩的妹妹头上。妹妹来找王大珩,说人家说了,你要是能出面主持鉴定,人家那边就让科委主任出来坐陪。王大珩说,笑话,这不是谁出来坐陪的事。我又不是干这个的,我有什么权力主持这样一个产品鉴定!

还有个公司想请王大珩、何泽慧、彭桓武三位著名科学家做顾问。条件很好,除了每月付给一笔顾问费外,每年还可以享受一次旅游。人家的意思很明确,并不指望这三个人做什么事,要的只是这三个人的名,王大珩却偏要叫这个真儿。他去认真地了解这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发现这个公司的业务与他们三人的专长根本不对口,就毫不迟疑地把这个顾问辞掉了。自己辞掉了还不算,还不嫌麻烦地找罢了何泽会又去找彭桓武,挨个告诉他们说,你们都不要去了,那个公司的业务与我们不对口,我们去只能空担个虚名,一点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结果,就轻而易举地把人家策划的那点事生生给搅黄了。

有不少想用钱来买王大珩这个名的,要的只是王大珩的一句好话或一个赞许的态度,有时候甚至只要照张像或提个词就行,但钱在王大珩那里从来都不好使。知情人说,王大珩连该拿的钱都不拿,还能要这种钱!吉林省给院士每个月发1000元补贴,从第一个月起王大珩就吩咐把这份钱给研究生作奖学金了。他说研究生太苦了,一个月就那么点钱,给他们补补身体吧。得了何梁何利奖后,他立刻拿出50万给中国科协,设立了“迎光基金”,专门奖励在物理学、光学、光电子学等方面作出突出成就的青年科学家和成绩优秀的研究生。连秘书都直发牢骚,一个劲儿地对王大珩的学生们说,你们就不能好好劝劝他吗?哪怕留一点也行,不能总花姑娘儿子的钱呀!

也有抠的时候。

有一次,下班时王大珩的车坏了。老伴在电话里嘱咐他说,你就打个“的士”回来吧,没几个钱的。结果一等二等总也不见这个人回来,老伴就知道坏了,王大珩肯定是挤公共汽车去了。跑去一看果然不假,他连中巴都没肯坐,就在大公共汽车里挤着回来了。吓得老伴一身冷汗,八十岁的人了,真挤出个三长两短的可怎么办?

科学院给王大珩配了一辆专车。按说,王大珩年纪大了行动不方便,除了公事外,有时私事上用一下车也是情理之中的。但王大珩却抠得气人。老伴要去单位领工资,问带我去领趟工资行不行?王大珩说行,这样吧,我去科学院开会,把你捎到科学院门口,剩下的路你自己走。有一次,王大珩要出去,刚巧老伴和小妹要去大妹家,她们看到正好与王大珩顺路,就想让王大珩把她们稍过去。王大珩看到她们坐在车上后,却绷着脸硬硬地扔出一句:你们以为这是你们的专车吗?弄得老伴和小妹到底没搭成这个车。王大珩常去妹妹家,去妹妹家就不肯要车。不要车也罢了,竟连个出租车也不肯坐。有一天晚上,王大珩和小妹一起去大妹家。出来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小妹说打个车回去吧,王大珩却坚决不干。小妹拗不过,只好陪着去赶公共汽车。两位老人硬是走了一站半的路,好不容易才赶上了最后一趟末班车。

人家请王大珩吃饭,吃完饭都站起来了,王大珩就是不走。站在那里指着剩下的菜说,这些东西不能扔掉的,你要拿回去吃,不然就太可惜了。非逼着请客的人自己打包拿回家不可。坐飞机时,飞机上发的食品老人吃不了。乘务员要把老人剩下的拿去扔掉,老人惊恐地用双手捂住,嘴里一个劲地说不。直到服务员走得好远了,老人还紧紧地捂着。捂着也不放心,生怕乘务员再来收走,东瞅瞅,西看看,到底找了张报纸把那点东西严严实实地包起来,这才安心地搂在怀里,一直搂到下飞机。老人说,这怎么能扔?

抠的最叫人受不了的就是不让打电话。家里人谁也不敢随便打长途电话,王大珩说这电话是科学院给我安了办公用的,私事怎么能花公家的电话费?还说自己与人家比已经是很公私不分的了,说有个老科学家每次私事用电话都要自己记录下来,到一定时间就主动去科学院交电话费。王大珩说,我就没有人家那么认真!言辞之中很有些自责的味道。

家里的电话都成了摆设了,只能接不能打。实在是太不方便了,老伴只好怏怏地与他商量:要不,我们自己再花钱安一盘电话好不好?

傍晚,在中关村那条绿荫掩映的小路上,常可以看到两位老人相依相伴一起散步的身影。老头清瘦精干,步子总显得有些匆忙,他显然不太习惯散步,常常是走着走着就忘了悠闲。老太太则很富态,胖胖的脸上永远是一副从容随和的神情,她总是紧紧地跟在老头身边,时不时地在后面轻轻地拽老头一下,提醒老头走得慢一些。老头这才发现自己又走快了,赶紧放慢脚步。两位老人心照不宣地相视一笑,又缓缓地向前走去。

这两位老人就是王大珩和他的老伴顾又芬。

顾又芬有一双温和的眼睛。从相识的第一天起,那双眼睛里的温和与宁静就给王大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是在大连相识的。在黎明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刻,他们都是在沈氏兄弟的帮助下,通过地下党组织的安排,相继从国统区奔赴解放区的那批进步知识分子。顾又芬是个上海姑娘,原是上海医学院的儿科医生,来到大连后就分配在大连大学医学院。大连大学的两个学院工学院和医学院常在一起活动,因此,王大珩和顾又芬很快就相识了。

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他们都是热血青年,都追求进步,因此他们之间有很多的共同语言。他们都是从上海来,又都是单身,这又使他们相互之间很容易勾通。只是没有很多的浪漫和情调,他们各自都很忙。

王大珩是个情感内向的人,虽然工作起来风风火火,但在与女孩子打交道时总是显得有些怯懦。如果碰上的是个火爆性子的女孩子,他们的关系或许还会发展得快些,但偏偏顾又芬又是个温和性子。这层窗户纸还是王大珩的大妹给捅破的。大妹放假从北京来看哥哥,没几天的时间就看明白了。大妹也喜欢顾又芬,说不清为什么,一见面就喜欢。于是,大妹就把哥哥和未来的嫂子拉到一起来了。直到现在,嫂子和妹妹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好,相互之间没有一点隔阂,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话,像亲姐妹一般融洽。

关系确定后不久,王大珩就到北京筹建仪器馆去了。还是忙,比在大连时更忙了,但信却写得勤。信也如同王大珩本人那样,不带过多的情感色彩,大多是简单的工作生活情况汇报。让顾又芬醉心的是,他几乎每次都在信里夹着一块糖。

结婚是在第二年,婚礼是在北京中山公园的来金雨轩举行的,只请了几位老师和朋友,很简单也很随便。婚后,顾又芬就随王大珩去了长春,在那个寒冷的北方城市一住就是三十年。

长春市有条有着美丽名字的街道:昂昂溪路。在这个叫做昂昂溪路的地方,座落着一栋远近闻名的日式建筑王大珩小楼。

王大珩小楼是因为王大珩一家在离开长春前一直住在这里而得名的。虽然,如今这座小楼早已经改建成招待所了,但人们仍旧改不了口,还是习惯地把这里叫做王大珩小楼。这称呼中仿佛永远透着一种不尽的怀恋。

怀恋大多是因了这座小楼中的女主人顾又芬。顾又芬是儿科教授,因此,在这三十年间,她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光机所所有孩子的义诊大夫。那时候,光机所的人最不怵的就是给孩子看病了。孩子有病了?没事,去王大珩小楼找顾教授!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把病孩子抱到家里来,有时候一来就是好几个。看了这个看那个,碰上病重的还得帮着给送到医院去。好不容易哪天清静点了,没准半夜又接个电话:孩子病得太重了不能抱过去,请顾教授来家里给看看吧。于是,赶紧提起医药包抬腿就出门了。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保证一会就出现在你家门前。光机所怎么也有上千户人家吧,几乎没有一户的门坎她没迈过!光机所怎么也有几千个孩子吧,几乎没有一个孩子她没摸过!

连光机所的人想起来都觉得奇怪,怎么三十年来,就从来没见顾教授变过脸?总是痛痛快快地随叫随到,总是那么一副温温和和的笑模样。老老少少没一个不说顾教授心眼好。你看,她能和继母相处的让外人都以为是亲生的一样,一直把继母养老送终,心眼不好能行?你看,她家的老保姆在她家一干就是几十年,就像他们家的家庭成员一样,主人心眼不好能行?后来,老保姆是觉得自己太老了才没跟到北京去。可分开了不久,老保姆又老远地打电话找顾教授,说自己还想到她家去。顾教授明知道老保姆已经干不了什么活了,接到电话却还是高兴地说:“要来就来吧,反正我现在也闲着没事,你来了我们两个老姐俩还能做个伴。”就这,心眼不好能行?

王大珩一共三个孩子,两男一女,如今都在国外拿到了博士学位。若问王大珩这几个孩子是怎么长大的,他一概不知道。王大珩很少在家。今天出国,明天出差,若是来国防科研任务了,二话不说,拿起包就得走人。既不能告诉家人自己要到哪里去,又不能告诉去多少天,更不能说去干什么了。而且,不管走多少天,连一封信也不能往家里写,保密。这个家就全撂给顾又芬了。顾又芬倒不在乎,因为王大珩即使在家,他也根本顾不上这个家,反倒多了个让顾教授操心的。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下)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超值金版)

    出身再贫寒也能享到大富贵,地位再卑微也能赢得大荣耀。不靠身世不靠人脉不靠财富只靠奋斗,《刘邦传刘备传赵匡胤传朱元璋传(四大草根皇帝奋斗史超值金版)》看史上最牛四大草根皇帝如何从贫贱底层崛起翻身到权力高层。本书以草根的视野草根的笔触书写草根皇帝的成功传奇历程!本书由禾君编著。
  • 现代科学先驱牛顿

    现代科学先驱牛顿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

    钱钟书是中国二十世纪的大文学家,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中学时擅长中文、英文。大学时期,他刻苦学习,广泛接触世界各国的文化学术成果。成年后,他遇见爱情,经历艰难,修成正果,继而留学深造走向世界。回国后与妻子相濡以沫,患难而来,坚持文学创作。他深入研读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曾间断过对西方新旧文学、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览和研究,著有多部享有声誉的学术著作。有千古名篇《管锥编》,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其文才横溢,妙喻连篇。推崇者甚至冠以“钱学”。《人生边上,心城内外:钱钟书的围城人生》将带你走进一代文学巨匠钱钟书的人生沉浮。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焚戮纪

    焚戮纪

    开国公:康儿,你想不想做皇帝?陈锡康(六岁):做啊!皇帝多威武,武神剑仙美人都得敬畏我!开国公:康儿,你做不做皇帝?陈锡康(十二岁):不做。以一人敌万人,武神剑仙,强汉,太武,还有心有狼虎的槐王,若要称帝,家破人亡,生灵涂炭。开国公:康儿,你做不做皇帝?陈锡康(十八岁):不知道。这天下藏龙卧虎,若要争,烽火与杀戮席卷苍生。可若不争,这天下容得下陈家,容得下西锤五十万开国之师吗?天发杀机,龙蛇起陆。君臣之间最大的忌讳就是功高盖主,开国公亲生之子却以义子之名告于天下。从小被老爹问的最多的就是要不要当皇帝的陈锡康到底会在乱世之中如何做出抉择?武斗、文斗、胭脂斗。沐平城、秦武城、长安不夜城。烽火起长安,杀伐与屠戮再起,天下乱!
  • 嫡女权谋

    嫡女权谋

    上官嫣儿,现代尖端律师一枚,做事狠辣,雷速风行!上官嫣儿,古代天皇朝第一美人,虽能得到爹娘大哥们的喜爱,但刁蛮任性、嚣张跋扈、无理取闹,却使她被世人厌恶。一朝穿越,当她成为她,清澈的眼眸中多了分精干,一切,都不再如初。穿越后,斗姨娘,斗庶妹。外加一场赌上自己的幸福的赌局!
  • 墨爷的小东西

    墨爷的小东西

    “朕错了,你能不能不要离开朕,你回来以后你做什么我都不逼你了”一个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男子跪坐在床边怀里抱着一个女子。“皇上,柔妃娘娘醒了”一个太监进来,看着皇帝的女子微微一惊。——————————————现代“兮儿,我错了,原谅我好不好,回家我马上就跪搓衣板”在大马路上一男子拉着一女子的衣袖
  • 还珠格格之达燕文

    还珠格格之达燕文

    活泼开朗的小燕子。当遇上了安静温柔的赛达,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谍鸾

    谍鸾

    前一世,被内定为太子妃的大周第一美人叶姜,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自己也死在了联姻外族的边陲沙场。这一世,手带神秘指环,意外重生边陲沙场。
  • 末世之吞噬崛起

    末世之吞噬崛起

    旧时代的坠落注定新时代的屹立……时代的齿轮已经被破坏,谁也无法挽回……时代的齿轮将流向何方;人类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2020年,末日降临——人类社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面对众多种族的欺压,不是在沉默中死亡,便是在沉默中爆发,人族的英雄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觉醒;人类的英雄们将会带领人族踏上一条艰难的人族奋斗史,见证那一段最为辉煌的荣耀;看主人公秦锋如何带领人类和异族争夺仅有的生存权利,踏上时代的巅峰,重铸时代的齿轮,成就一段时代的传奇……创了个书群,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加下,286328390,欢迎大家前来做朋友。
  • 微风飞舞

    微风飞舞

    两曾经热恋的两个人在毕业的时候因为一些事情分开,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室友,经过一些列的事情两个本就相爱的人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
  • 郑姑娘的日常琐事

    郑姑娘的日常琐事

    星期天约三五好友去逛街、购物,躲在床上看小说,发呆,太阳出来时,一杯茶,一本书,戴顶帽子在阳光下,晒太阳,与宿管阿姨斗智斗勇,在宿舍做饭,偶尔想想小帅哥,同好友谈着不为人知的心事,
  • 绝世农女不为后

    绝世农女不为后

    一个现代酿酒世家的二十四岁乖乖女,为救马路上闯红灯的小孩子而被车撞,醒来后居然是再一个不知名的朝代里一个八岁贫穷农家女的身上。而这户农家为奶奶治病卖田卖地,爹爹爷爷打临工,两个哥哥砍柴卖,穷的提小莫看不下去了,于是她决定利用现代的头脑做个小生意改变生活。谁知她的真正身份却是几百年世家的嫡出女儿,奶奶临终前让她去京城助她亲生哥哥肃清叛徒、坐稳家主之位。当她来到京城一步一步从一个只会酿酒的小丫头到一个几国之间最大豪商,原本只为哥哥们铺好前进的道路,谁知被卷入宫廷大位之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