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58400000017

第17章 历代治国,首重吏治(1)

吏员清廉与否,实关国家安危。清入关伊始,就以明朝亡国为借鉴,从严从速整顿吏治,不断打击贪官污吏,吏风已见好转。圣祖承其后,以整肃吏风为要务,不仅施之于法,尤重“宽仁”,伴之教化、培育,倡导儒家修身之主旨,政治清明,荡涤明末腐败之风,再现清平政治。至康熙中期,已历50年,基本实现正本清源,拨明末之乱而踏上正途,从民风、士风,到吏风,为之巨变,特别是吏风之变,带动了社会风气的好转,给社会注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有序地发展。清官、廉吏纷纷涌现出来,他们以清廉的作风和认真谋事的精神,又反过来影响了社会,继续向好的方面转化。圣祖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南巡至山东济南,参观趵突泉时,提笔写下了“源清流洁”四个大字,这是说趵突泉的源头是清纯而无污秽,流出来的水也是洁净的。用“源清流洁”四个字来概括圣祖时期的吏治,亦无不当。

不过,在圣祖后期,以其为政“尚宽”,吏治变得松弛,已出现败坏之象,诸如贪污、贿赂、欺隐、造假等恶劣风气,又重新抬头,且有滋漫之势。圣祖虽有察觉,仍以一生主“宽仁”,不嗜杀而自慰。综观历代的经验教训,吏治稍纵即坏,坏而不治,便会引发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所说“官逼民反”,皆由吏治败坏而来!圣祖后期吏治松弛,若任其败坏,势必毁掉圣祖六十年励精图治的成就,将使社会发展的势头陷人停顿,以至完全中止。在帝王新旧交替之际,不能不是一个关键时刻,对新即位的世宗无疑是个考验。

世宗不愧是圣祖临终前选定的理想的继承人,得到圣祖四十余年的培养,在成年以后,又得到圣祖的言传身教,对圣祖为政的思想了然于心。他即位后,就按圣祖生前为政的思路,继承其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因时制宜,根据现实出现的新问题,做出新的决策,甚至也大胆改变不合时宜的做法,以实现圣祖的遗志。

雍正元年(1723)正月,正是传统春节的第一天,世宗做的第一件事(节日问安、行礼除外),就是发下他亲笔写的“上谕”11道,分别对各省总督、巡抚以下,至各州县官“训谕”,总计不下万言!仅此一事,已见刚即位还不到两个月的世宗就表现出勤勉为政的精神。他在位十三年,始终如一,未曾稍懈。圣祖临终前,留下遗命说:“皇四子胤稹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姑且不论世宗是否处处都像他父亲那样,但其为政勤勉而不懒惰,却是分毫不差的!在封建社会,作为帝王能始终勤于治国,节制逸乐,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保证之一。世宗精明强干,目光远大,有明确的政治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懈,推进圣祖开创的盛世继续保持着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世宗即位是当之无愧的。

世宗给各级官吏分别发下“训谕”11道,不可与平常的官样文章同日而语。他不仅表达了他的为政思想和治国原则,让所有官吏都知道;更重要的是,告诫和指导他们如何忠于职守,保持清廉,不得坏法。

他在给总督的“训谕”中写道:“总督地控两省,权兼文武,必使将吏协和,军民绥辑,乃为称职。”特别是“澄清吏治,必本大公之心,虚怀察访”,如确实为人清廉而有名节,又才能练达的,要任以要职,举此一人“可以风百”。现在,以善逢迎的指为有能力,以沽名钓誉者为贤人,甚至暗通贿赂,私下接受委托,使这些不法、品行不端的人得到推荐,“而朴实无华,敦尚实治者,反抑而不伸”,受到压制,这哪里是正道呢?他指出,有些官员刚当官时,尚能保持清廉,而官当大了,则马上改变以往的操行,古人称为“巧宦”,这类人的内心还须问吗?他希望总督各官要“察吏安民,练兵核饷”,多做实事,不务虚名,秉公而不持偏,否则“国法森严”,是难以宽免的!

他给巡抚一级官员的“训谕”,强调:“吏治不清,民何由安!”痛斥巡抚营私舞弊,索纳贿赂,分肥人己,加征加派,“不恤小民之脂膏,但饱溪壑于无厌”。如此“积弊,尤为国法所不容者。”他给管理学校教育的督学官员的“训谕”,表达了对“兴贤育才”的渴望;给提督、总兵等武官,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各省市政使的训谕,以其“任既重,责亦大”,要求尤为严厉,而实际上存在贪占、贿赂等腐败更多,世宗逐一指出,并洞察“弊源”,不烦“反覆谆且言之”,期待他们“悔且改也”,否则“三尺莫逭”!世宗训谕各省按察司,执掌大小狱讼,“民命所关”,必得“肃清纲纪,无致废弛”;他一针见血点明问题根源:“总之,病官、病民,悉缘贪黩”,即由贪污而来。如“因循不改”,“必置于重法”。他在给副将、参将、游击等将官的训谕中,明确指出存在的问题,就是“营伍废弛,为害最大。”究其原因,仍为“将弁之贪利而废法”;一是冒虚粮而兵无实数,一是克扣月粮而兵有怨心。因此,上亏国家的粮饷,下盘剥士卒之脂膏,办理军务,不能廉正服众,谁肯用命!他警告他们:如“恣意逞威虐民生事,为害于地方,王法森严,决难轻贷!”

世宗向各省知府发出训谕,以其官处下层,“与民最亲”,着重说明,这一级官员为“吏民之本”,老百姓所以能安居乐业,没有“叹息愁恨之心”,关键是政治平和,诉讼合理。他鼓励知府官员以先代“循吏自勉”,如“徇私纳贿,不能率属爱民,贻害地方”,他不会宽恕的!

知州、知县官是国家基层官员,尤其值得重视,如世宗所训谕:“朕惟国家首重吏治”,州县官“乃亲民之官,吏治之始基也。”他是说,州县官是吏治的基础,虽说品级卑下,职任实属重大。他打了个比方:一个省的吏治,如同盖一座房子,督抚大员作为栋梁,司道官员就是墙壁,州县官就是“基址”。民为邦本。固邦本,就取决于吏治,而吏治之本则在州县。如州县的品行不端,就如同基址不立,那么,房子就不牢固。这又取决于州县官能否做到清廉自持,实心尽职。其中钱粮,关系尤重,一丝一毫一粒,都是百姓的脂膏,“增一分则民受一分之累;减一分,则民沾一分之泽。”他指出,近年乱加“火耗”,粮银亏空,百姓怎能承受住?他严令禁止,如被发现,“必从重治罪”。

世宗一次就发出11道训谕,针对各级官员,既讲明道理,又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公布奖惩原则,娓娓道来。除此11道,他又给内阁大学士、八旗官员分别发出明谕,这在历代帝王中实不多见。这11道训谕已清晰地展示出他为政的思想,他把理论的阐释与实际问题紧密地结合起来,看得出来,世宗观察问题极富深刻性,他提出为官“名实相符”的思想,颇有创新之意,成为他澄清吏治、培育新的吏风的指导方针。这一方针,贯彻于他发下的11道训谕之中。

世宗提出的“名实说”,是他熟读“史册”,从中总结出来的。他给督抚的训谕,首次阐述了这一思想。他认为,凡为政,总不过是“兴利除弊”,必“以实心,行实政,实至而名亦归之。”所谓“名者,实之华也”。用今天的语言表达,名与实,亦即内在与外表,换言之,就是实践的效果与应得的评价。“名”不过是“实”的华美外表。只有做实事,“而后名归焉”,即得到美名,受到称赞。他具体阐述,如“洁己爱民,奉公尽职”,这就是“实”;治事优异,“民歌舆诵”,这就是“名”,即“实至而名归之”的意思,如根本牢固,才能展现出华茂的盛状。他抨击官场对“名实”的歪曲,说道:现今当官的人,“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名日:名实兼收。”在吏治松弛,腐败日行的情况下,士大夫都标榜“名实兼收”,他们所说“名”者,“官爵也”;所谓“实”者,“赀财也”;“以献赂为实,虚誉为名”,动不动就说“名实兼收”。又有的“以弋取虚誉为名,而以封殖多藏为实。”更有“矫饰虚声,潜纳贿赂,陋俗相沿,谓之名实兼收。”凡此种种,官场中盛行的这种“名实兼收”论,实则是以权谋私的遮羞布,在它的掩饰下,谋官,谋钱,谋利,全在于谋一己之利,就是不肯为国家、为百姓做一件实事,不愿为他们谋利益。由此可见,圣祖晚年的吏治已出现败坏的迹象,先由思想变坏开始,道德水准下降,随之行为趋于低下。值得庆幸的是,世宗已敏锐地发现了这个事关国家安危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地予以揭露,是很深刻的。如他所说:“朕惟国家首重吏治”,一即位就从整顿吏治人手,拨乱反正,澄清思想,批驳谬论,及时地阻止贪风的滋长蔓延。

在整顿吏治的过程中,世宗把握“宽严相济”的原则。在这方面,他却有自己的认识,自成一家之言。雍正七年(1729)五月,他根据数年为政的经验,终于向大学士和九卿官员明确地阐述了自己的理论。他说:“自古为政者,皆言宽严相济。所谓‘相济’者,非方欲宽而杂之以严,方欲严而杂之宽也。惟观乎其时,审乎其事,当宽则宽,当严则严而已。如十人当赏,则俱赏之,断无以赏者太多,而舍一二人不赏之理;十人当罚,则俱罚之,断无以罚者太多,而宽一二人不罚之理。即如户部也,综核钱谷,惟在公平。直省征解钱粮,其不足者,固当查核,若余于额数之外者,岂遂不当查核乎?即如刑部也,按律定罪,务期明允。直省审谳重案,其间失出者,固当驳诘,若失入而致冤抑者,岂遂不当驳诘乎?总之,宽严适协其宜,乃为相济,非参杂于宽严之间,而为子莫之执中也。譬之饮食,原相需也,然亦当饮则饮,渴者不可以食解;当食而食,饥者不可以饮充,若强饥者以饮,强渴者以食,是相背也,岂相需之道乎!”

世宗的这篇讲话,极富哲理,阐述清晰,深入浅出,明白易懂。比较圣祖的主张,两人大不同,各主一道。圣祖主张:“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他推崇古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说教,“以不生事为贵”。这种思想,在他晚年尤其突出,简直是“无为而治”,遇有官员犯事,能宽则宽,能免则免,在他的思想中,已没有“严”处的想法。这就是宽严失调,把政治引向宽而无束的方向,难怪钱粮亏空千百万,各级官员风气转坏,已到了熟视无睹的地步!世宗主张要从实际出发,该宽则宽,该严则严,不能偏向一个方面而无视另一个方面,一味主宽,必使法纪松弛,人不畏法,犯者就众;而一味主严,刑罚过而不当,就会使人丧失进取心,亦有人将遭冤抑。所以,宽严相济,不失为治国之良法,整顿吏治之上策。

世宗整顿吏治,是通过表彰和重用廉吏与从严打击贪官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的。世宗发现与起用田文镜,即是一个典型事例。雍正元年,山西巡抚德音报告山西去年收成甚好,并无饥民。田文镜奉命告祭华山,回京复命,将所见山西荒歉收情况详细汇报。世宗很感动,认为他经过山西,民间疾苦,并不是他的责任,却能直言无隐,如不属有“忠国爱民”之人,怎能做到这一点!于是,即命田前往山西,办理赈灾事宜。他尽心竭力,圆满地完成了使命,世宗任命他为山西布政使。在任内,将历来积欠亏空钱粮及地方种种弊端,逐一剔除清理,“吏治整顿一新”。因河南诸事废弛,故将田又调为河南布政使,很快又提升为河南巡抚。三年来,他整饬河工,堤岸坚固,黄河安流,连续三年丰收。他秉公洁己,不搞私交,绅衿畏法,地方安宁。世宗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雍正四年(1726)十二月,世宗召集满汉大臣百官,评述田的业绩,称他“实为巡抚中之第一”,把他树为洁己奉公的榜样。适值浙江道监察御史谢济世参奏田文镜,告以“党私负国,贪虐不法十罪。”世宗完全信任田文镜,在群臣面前代为担保,说:“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办事,乃天下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赃坏法之事,朕可以保其必无。”他命大学士、九卿等官员审查此案。结果,“满汉大小臣佥云:田文镜并无贪婪之事,谢济世所参各款皆虚。”世宗痛斥谢济世身为言官,“颠倒是非,扰乱国政,实大有害于人心世道,为国法之所断不可容!”当即将谢济世革职,发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

原来,田文镜参劾河南属吏黄振国、汪诚、邵言纶等人贪赃不法,谢济世为他们鸣冤。在此之前,已有从广西巡抚升任直隶总督的李绂来京陛见时参劾田文镜,两人所参内容一模一样。世宗即断为“结党营私”,“排挤倾陷”。当诸臣逐条核实田之不法事,谢济世“茫无凭据,俯首无词”。世宗指出,谢“受人指使,情弊显然。”他说,他前曾发下旨意,有被上司参劾的官员,允许到都察院控告申诉。黄振国、关暾、汪诚、邵言纶等被参,为什么不去申诉?竟“暗结党援,将本身所犯之罪,巧为掩饰,钻营李绂密奏,今又指使谢济世挺身陈奏”,显系结党,报复私仇,推翻已结之案!世宗最痛恨结党,一经发现,决不宽恕。前已将案中人黄振国逮捕,上列其他官员不过罢官。现在,发现他们结党,排陷好人,世宗以“法所难容”,将黄振国、汪诚处死,邵言纶、关敶发遣边疆充军。

在处理田被劾一案中,世宗特颁谕旨,“言天下巡抚中,实心任事,不避嫌怨,为国为民者,唯田文镜、李卫、杨文乾三人!”李卫时任浙江巡抚、杨文乾任广东巡抚,均以政绩显于朝廷。雍正六年(1728)五月,世宗再次表彰田文镜,向内阁通报,说:田“自到河南以来,忠诚体国,公正廉明,豫省境内,吏畏民怀,称为乐土……从前三年,收成丰稔,而今岁八府各州,二麦复登大年。又如连年豫省黄河工程,当暑雨时行之际,全无泛滥……吏治民风之善,实为直省第一。”他要求与河南邻省的山东,“以田文镜之精神,办理两省之事。”他本想把田调为他省总督,但虑及田为河南官民爱戴,不忍心调离,临时定制,设“河东总督”,由田任此职,管理河南、山东两省事务。他声明,此项决定是他“因人设立之旷典”,下不为例。

与田文镜同受表彰的,还有云贵总督鄂尔泰。世宗称赞鄂尔泰“公忠诚勤,实心任事,是以云南地方连岁丰登。”他不禁感叹:“若各省督抚皆如田文镜、鄂尔泰,则天下允称大治矣!”

同类推荐
  • 洪洞大槐树移民轶事

    洪洞大槐树移民轶事

    元朝末年,朝廷连年对外用兵,对内实行民族压迫。受蒙古贵族及封建地主对农民残酷剥削压迫,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益激化,加之黄淮流域水灾不断,饥荒频繁,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暴政。战争连绵不断,加上各种灾害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到了明朝初年,中国许多地方,特别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区呈现着田地荒芜、人烟断绝的凄凉景象。而这时候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相对显得安定,风调雨顺,连年丰收,较之于相邻诸省,山西经济繁荣,人丁兴旺。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难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区。
  • 三国河西记

    三国河西记

    “汝南许子将,观世有良方,火眼金睛目,月评断人肠,不对不对,是月评美名扬,贵客前来,蓬荜生辉,子将兄,请,”
  • 回到古代做神探

    回到古代做神探

    一次意外,临猗回到了大唐盛世,成为一个小小的捕快,身带系统的他,本以为可以摆脱前世孤儿跟屌丝的身份,成为一个富甲一方的大富豪,但万万没想到,他的出现还有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因为一场阴谋,每一次水落石出时,都会被莫名破坏,临猗只能是依靠自身的系统一次一次的寻找着线索,寻找可以回到未来之路。
  • 山河梦之重生南唐

    山河梦之重生南唐

    本仰慕李煜,可一场巧合,却让他一开始就站在了李煜的对立面……彼时,大周初立,南楚新平,吴越在东,后蜀在西,恰江山如此多娇娥皇待字闺中,女英尚未长成,花蕊夫人正当妙龄,正美人倾国倾城子云:江山,我所欲也,美人,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江山而取美人也二者不可得兼,是吗?……第一次写书太仓促了,写得有点乱,暂定一段时间,思考准备一下本书出现的历史人物,请勿对号入座
  • 中兴演义

    中兴演义

    本书又名《忠烈记》、《忠烈护国记》,以睦寇起义为开始,到宋金和议为结束,书中故事多以历史为基础,前后故事跨度二十余年,作者创作并修改时间五年。前人写宋朝中兴故事,都以岳飞一生为主线,而本书忠臣良将颇多,如种师道、宗泽、种师中、张俊、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吴璘、杨沂中、赵立、李彦仙、曲端、方七佛、刘锜、王禀、宋江,更有南宋四名臣并巨奸秦桧,渠魁方腊、杨幺等,皆是书中主角。书写不一样的历史演义小说,掀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热门推荐
  • 梦幻地带

    梦幻地带

    无业青年巴哥在网上找了一个游戏测试的工作,结果面试过程如同特务接头一样神秘。‘梦幻’头盔是正在研发的最新游戏头盔,能让玩家在梦里进行游戏。星际旅行,魔法时代,超能英雄……巴哥成了各种大片的主角,在一波又一波的梦幻中寻找他的真理和真爱!
  • 嗜血魔妃:九生九世之重生复仇

    嗜血魔妃:九生九世之重生复仇

    一段情缘蹁跹,一份伤感蔓延,一个等待执着,终究换来一份爱。哪怕陪你君临天下那个人不是我,只要你过得好,那我就过得好。这生于你于我终究只能错过,若有来生我定不会让你离开我,一定牢牢抓住你,而不会再顾那些血海深仇,我或许现在只愿与你浪迹天涯,四海为家....
  • 武林旧事

    武林旧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与校草是冤家

    我与校草是冤家

    处女作,写法很稚嫩,这本书是很久以前写的,但是没有上传。请大家多多支持!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阳光帅气的慕容,乖巧可爱的少女廖凡……他们会是青春里最纯美的约定,还是……
  • 重生之终生幸福

    重生之终生幸福

    片段一:“哼,小三,姐姐我是不好欺负的。”我很有志气的对着天空大喊。“恩恩,哥哥我不会让小三插空子的,我会永远守护你,永远陪在你身边,永远爱你。”片段二:“干嘛,放开我,快放开我,我发过誓的,我不会再喜欢你啦。”“你再说一遍!!”“我告诉你,我不会再喜欢——唔,你。。放开我。”“那我现在警告你。。。。。。。。。。喜欢的朋友欢迎加QQ群:97840599
  • 万灵大道

    万灵大道

    道,天地之本,万物之源。大道衍混沌,混沌化阴阳,阴阳生天地人。宇中有三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天地生万灵,人自成一大。人族,乃千族之首,万灵之长。自诞生以来,守护一界,保护万灵。如今时境过迁,人族危难,天地浩劫再次来临。一个人族少年,身负天命,从偏僻一隅走出,与各族天骄争霸,与擎天巨灵争雄,追寻大道,成就道果,保护人族,带领万灵,抵御浩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高空弹跳

    高空弹跳

    本书写高中毕业生叶凌在民办大学里的学习、爱情、友情及与父母的亲情故事。为了逃离市长母亲的束缚叶凌独自来到异乡读民办大学,却没想到在遥远的冰城母亲仍然布置了一个温柔的陷阱。叶凌的同乡、公办大学学生姜毅边与叶凌“恋爱”,边与女友同居,最终送了女友的命,自已也被开除。叶凌发誓不做第三者,网恋却让她跃跃欲试。现实的诱惑使叶凌误认为找到了真正的爱情,结果只是落入了第三者未婚先孕的尴尬境地。常有人问叶凌,在民办大学里读书和在公办大学里读书有什么不同?都是迷茫的年轻人,而选择了民办学校,生活会更坎坷吧。
  • 划破赤与蓝的流星

    划破赤与蓝的流星

    一个正义感和体力都爆棚,但是因为死于恶势力之手而失意的青年灵魂,被天启四骑士之首沃尔选为下一任的征战骑士,送入风色幻想的世界追寻真正的正义,击溃那些注定的悲剧......
  • 测试书007

    测试书007

    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测试书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