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14300000011

第11章 寻觅它的足迹(1)

——巴斯邮政博物馆

1490年,世界上第一条邮路诞生。它以驿站的形式,联结了马克西里米利安一世皇帝在因斯布鲁克(奥地利)的宫廷和菲利普王子在马林(比利时)的宫廷。从现代含义上来说,邮政就是这样诞生的。

1840年,英国人罗兰?希尔倡导:所有一定重量的国内信函,不管发运路程远近,其邮资统一为一个便士。同时,用以证明邮资已付的世界上第一枚邮票——“黑便士”邮票诞生。

1870年,瑞士邮政发行了明信片,并且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当时被称作“卡片函件”。1874年9月15日,22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首都伯尔尼集会,至10月9日签署了创立邮政总联盟的伯尔尼条约,标志着万国邮联的诞生。后来10月9日又被确定为“世界邮政日”。

邮政通信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成就,而由此衍生的集邮活动也随之成为全球最广泛的嗜好。欧洲是近代邮政的发源地,这里的邮政博物馆内收藏着不同时期的邮政用品、集邮品和文献档案资料,其中还有许多难得一见的珍罕藏品。所以,不仅对于集邮者而且对于旅游者爱好者来说,它也是不可错过一站。这可是观赏邮政起源的大好时机。

我们来到的还是英国的巴斯市,这里既是联合国著名的三大古城之一,也是英国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更是仅次于伦敦的英国旅游胜地。巴斯市的名声这么大,其实它面积很小,常住人口也并不算多,可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却极有文化内涵,是一座用宗教、历史、哲学、艺术慢慢积累起来的,可滋养心灵的享受之城。

参观举世闻名的巴斯邮政博物馆,可谓是一次寻觅历史足迹的精神之旅。

巴斯邮政博物馆在世界邮政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地位都十分重要。因为它可谓是全世界现代邮政的滥觞。1840年5月2日,从这里寄出了世界上第一封贴有邮票的信,即大名鼎鼎的带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皇头像的“黑便士”邮票。

今天,这枚珍贵无比的邮票依然收藏在这家邮政博物馆里,只是普通观众能看到它的放大照片悬挂在墙上。除此之外,还有用它制作的明信片,上面有这枚邮票的图案,以及放大了的邮戳,清晰地显示着“BATHMY21840D”(“巴斯1840年5月2日D”)的字样,整个图案下面有它的历史说明文字。这类明信片还以每枚不高的价格向参观者出售。

巴斯邮政博物馆内容丰富、深厚,简直就是一部“世界邮政史”。他会令你心生敬意,并不由得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用眼睛寻找起来:几块石头,灰白色,外表光滑,中间有凹下去的部分。原来它们竟然是4000年前皇族密信使用的信封。

凹下去的部分是用来放入信件的,而它的的整个做功当然不是纸质的,因为当时还没有纸。也许信的内容就刻在石头本身,是一种只有当事人才懂得的密码。几个似泥又似石的板型家伙,是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使用的泥板邮件,它们的内容似乎是个谜,也许只有丹·布朗笔下的密码专家才能破译。

古埃及人的木纹纸信其实是书写在一种树叶上的,不过,这也是密信的专用品,重要文件写上去之后,再涂上一种神奇的药水,字迹就隐身了。信送到后,对方再用一把小刷子,蘸上相应的“解药”把遮蔽的字迹刷出来,其神秘程度令现代人都自愧不如。

从16世纪开始,欧洲慢慢开始形成了相对独立的邮政系统,其形式有点类似今天的销售网络。

在玻璃展柜里,摆放着两封信的真品,一封是1508年从威尼斯寄出的,另一封是1528年从意大利寄出的。纸张并不像想像得那么黄和那么旧,字迹也能看得很清楚,只不过上面写的是古体的意大利文,很多人识不出其中的内容是什么,但确实难以想像的是这500年前的信究竟从哪儿寻觅来的。

17世纪和18世纪是欧洲工业革命兴起的世纪,其邮政事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于是,在博物馆中,你还会看到一个和真人大小差不多高的木雕PostBoy(邮童)。这名邮童穿着红色的邮政服装,笑嘻嘻地站在那里。

说是邮童,其实也算是一个大小伙子了,而据说这样的木雕在世上仅存此一个。当时邮童们送信,起初是骑马,后来换成了红色的邮车。说来英国邮政和中国邮政的绿色正相反,他们使用的基色是红色,邮车、邮筒、服装等等都是红色的,一直沿用到今天。而当时邮童的出现,与其说是为了送信,不如说是为了收钱。因为先前所有的来信都是放在一个公共的地方,比如商店或酒吧里,由本人自己去取,取信时需要付邮费,但由于很多人不知道有信到来或者由于没钱而取不起,造成了许多悲剧性故事和大量的浪费现象。所以,后来才出现了邮童这个职业。且那时的邮筒是放置在火车上的,由寄信人自己把信件送到火车站,投在邮筒里,然后被火车带到远方。

到了19世纪20年代,纸张还特别珍贵,每张纸都要使用四次。所以现在我们看的一封信的页面上,其实是先后写下了四封信。第一封是从右往左写,第二封是从左往右写,第三封是从右上角斜着往左下角写,第四封是从左上角斜着往右下角写。看着也够真叫人眼花缭乱的了。

另外,邮童的出现,实际上并没有彻底解决邮件的收费问题,因为有些穷人明明知道那是自己的来信,可因为没钱付费,还是不取。1837年2月13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有一位叫罗兰·希尔的发明者,先后向奥地利、希腊、瑞典等国政府提出使用邮票的建议,但可惜都没有被采纳。这位有创见的人即“黑便士”邮票的设计者,历史注定了要助推他一把,也注定了要把荣耀给予大英帝国、给予巴斯,于是在延宕了1173天以后,终于从巴斯市的布劳德大街8号,寄出了世界上第一封贴邮票的信,人类邮政历史的新纪元,从此就揭开了辉煌的现代大幕。

怎么样,跟着我们的笔触参观到此,您是不是觉得也上了饶有兴味的邮政一课?然而,馆中还有许多更丰富的内容。

这座邮政博物馆里,按照历史年代的顺序,包罗万象地陈列着众多和邮政业务有关的物品:羽毛蘸水笔、印章和印章盒、放大镜、天平秤、手铃、放邮票的珐琅盒、象牙的拆信刀、古老的邮政剪子、邮票打孔机、旧式英国货币、红色的邮筒、邮递马车、邮递铜号等等。

在一面墙上,还有一幅阔大的油画,诙谐地展现出18到19世纪的英国,邮递马车来到一个小镇的情形:马车上的邮差在3公里以外就吹响了号角,邮号一共有六种音调,分别显示出“上车”“快行”“让路”“过关”等行进状态,以便让前方沿途的人们作好迎接的准备。果然,小镇上的人们听到号角,差不多都跑出家门来迎接,小孩子和小狗们趁机捣蛋,邮差则像救世主一样坐在高高的邮车上,居高临下地接受人们的欢呼。

那时,邮递马车的到来,把各地封闭、沉闷的生活连接了起来,因此就成为像节日一样重要的精神大事。其所到之处,都能掀起一阵阵狂欢的旋风。

在世界文明史中,所有的故事都是由人来统领的,人物始终居于中心地位,可以说没有人、没有传奇人物,就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巴斯邮政博物馆的小册子上,还介绍了3位重要人物,并印着他们的古装相片:

第一位是劳夫·艾伦,他1693年出生在英国的坎沃,14岁就开始经营其外祖母在哥伦布大街的邮局,到19岁时已经是巴斯邮政局的局长了。艾伦的重大贡献在于他改革了巴斯的邮政系统,过去,由于巴斯是归于布里斯托管辖,所以从巴斯寄往伦敦的邮件必须先往西送到布里斯托,然后再折返往东送到伦敦。这样不仅耽误时间,邮费也贵了许多。艾伦建立了直接通往伦敦的邮政系统,这样就激活了巴斯及其附近地区的邮政市场,使业务量大增,也为以后巴斯在世界邮政史上的惊人之举埋下了伏笔。

第二位是约翰·帕玛,他是土生土长的巴斯人,于1784年策划运行了第一次邮政班车。这一活动取得了非常的成功,从此,邮政班车路线几乎延伸到了巴斯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大大提高了邮政快递的速度和效率。

其实,这位帕玛并非邮政人员,据说他是巴斯一家剧院的经理,邮政班车的思想火花产生于接送演员的马车。所以真可谓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不留神竟成了名垂青史的人物。

第三位是汤姆斯·摩尔·马思葛雷夫,他在1833年至1854年当了21年的巴斯邮政局局长。这位局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历史对他这21年兢兢业业工作的回报是:1840年5月2日,就是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黑便士”邮票盖戳的人。这位辞世在自己邮政工作岗位上的老人,亲手开启了一个邮政新时代。

顺便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导览用的小册子一共有4种文字:英文、法文、中文、日文,并且你还会发现,在这里的很多景点都有内含中文解说的导游小册子和导听电话。中文已经是这里几个必备语种之一,自然为我们的旅行带来了不少方便。

在介绍巴斯邮政博物馆的最后,你还应该知道:别看这座巴斯邮政博物馆是如此的大名鼎鼎,它的展品又是这么珍贵,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可是,在商品经济大潮汹涌冲击的今天,它已经由原来中央邮局后院的大街上,被安排到了一所邮局的地下室。和一些英国的乡村博物馆相似,还真是带有一点储藏室的味道,而人类文明的希望也就在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在参观展览的整个过程中,大部分是由白发苍苍的保罗老先生陪同的,他不仅会不厌其烦地为我们介绍每件展品、每个历史细节,声音里还充满了行业的激情,就像炫耀自己平生最重要的成就。他守护这些无比珍贵的展品,也是为了延续巴斯邮政这根历史的血脉。

很多人都会向保罗老先生投以极其敬佩的目光,并与他合影留念。他们同时也会为世界邮政事业感到高兴,并为人类文明史骄傲。世界上的文化和文明的光芒也正在代代不熄、薪火相传。

●盖在时光轨迹上的印记

如今人们对邮戳已司空见惯,但这在古代并不多见,其演变历史也与人类的邮政事业息息相关。

可能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邮戳是盖销邮票用的,所以邮戳一定要比邮票来的晚,但这种结论未免下得太草率。在人类的邮政史上,到底是先有邮票,还是先有邮戳呢?其实这个问题已有定论。

1870年,我国的邻邦阿富汗开始使用邮票时,并没有邮戳。当有人买邮票的时候,邮局人员就把一枚邮票剪去或撕掉一个角再出卖,防止人们使用贴用过的邮票。缺角的邮票就证明销用了。结果弄得阿富汗早期邮票都是缺胳膊短腿的。这样看似乎是先有邮票后有邮戳。其实不然,邮戳的问世可比邮票早得多。

世界上没有邮票的时候,人们就使用邮戳了。而信封上盖上邮戳则表示已经付过邮费了。阿富汗的办法,只是特殊的一例。

早在1661 年,英国邮政总局局长亨利·比绍普就采用一种圆形的、刻有邮寄日期的戳。后来,比绍普把这种邮戳加以改进,后人统称“比绍普邮戳”。“比绍普邮戳”要比“黑便士”要早一百七十多年。而实际上,在“比绍普邮戳”以前,没有刻日期的邮戳就早已诞生并被人们使用。

目前有物可证的世界上最早的一种邮政戳记是古埃及第三王朝(公元前3000年)时期,官员们在信件上印红色和蓝花的戳记,戳面上刻有告诫语句“以国王的名义,快!”实物被收藏在埃及开罗博物馆。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枚邮政日戳,还是在1661年4月由英国邮政总局局长亨利·比绍普发明的“比绍普邮戳”,但是这种邮戳仅表明邮件到达邮局的月份和日期,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落地戳。

真正意义的盖销戳(即注销邮票的印记),则是在1840年5月6号英国的罗兰·希尔世发明界上第一种邮票(“黑便士”邮票)发行后首次使用。当时英国邮政局为了防止邮件传递后,其上所贴邮票再次被利用,为注销这些贴在邮件上的邮票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盖销戳具,专门用于盖销邮票。

邮戳通常是圆形,内容有地名、日期以及时刻。由于此戳的图案是以英国都铎王朝蔷薇花为基础的,并有点像四个箭头构成的八个尖角的马耳他骑士十字勋章,故人们称之为“马耳他十字邮戳”。

这种邮戳只能销票,不能显明邮件投递的时间、地点等等。后来,英国邮政部门对这种类别的邮戳戳具进行了改造,把日戳和销票戳两部分组合在同一工具内,成为所谓的双重盖销戳,并在1853年3月由伦敦区邮局率先使用。这种既可销票又可表明接收邮件的日期、时间、地点在内的邮戳一度在许多国家流行,但至今仍在使用的只剩美国一家了。

我国最早的邮戳是1872年使用的。后来,清朝正式开办了邮政,使用的邮戳是“八卦”形的。八卦戳和我国古代文化紧密相联,所以是我国仅有的。

中国1878年诞生“大龙”邮票,而1872年就开始使用的上海海关总税务司的椭圆形印章(英文字样),它是表示邮资运费付讫的邮戳。1878年,清政府正式发行邮票,使用的是海关英文地名戳和汉文地名戳。1897年,清政府正式创办了大清邮政,诞生了具有传统文化风格的“八卦”字样的邮戳,以每卦表示一个地名,后因邮局不断增加,卦式已不适用,故废除了八卦戳,改用大圆戳。到了1903年11月,清政府邮政总办规定,从1904年起,邮戳改用干支纪年邮戳。1912年后,清政府垮台后,将干支纪年改为“民国”年份。到1937年,才出现外圈为钉齿形邮戳。

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邮戳是一种组合戳,它是奥地利邮政部门在1850年首先把销票部分和日戳部分两者设计成一个整体。这种由销票部分、地名和日期时间组合而成的邮戳独树一帜,很快就风靡全球。尽管世界各国在现阶段为不同目的而刻制了许许多多不同形态的邮戳,但是其基本内容和功能仍源于这种类型的组合戳。

当然,邮戳也有好多种,按照它们的用途和性质,大致可分为普通邮戳、纪念邮戳、特种邮戳、首日纪念戳、内部邮戳等。特种邮戳还包括火车邮戳、轮船邮戳、机要邮戳和军用邮戳等。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一下。

普通邮戳:普通邮戳是邮局日常盖销邮票、邮件使用的邮戳。英国的“比绍普邮戳”和中国人的八卦戳者是普通邮戳。现代的邮戳上都有年、月、日,每天拨换一次日期。普通邮戳上还有收件邮局的地点,一个邮戳上一个地名。我国国土辽阔,邮路四通八达,邮政局和邮政所遍布全国各地,要是按邮戳上的地名收集齐全则十分困难。此外,我国还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的少数民族地区使用的邮戳,除了汉字以外,还有本民族的文字。现行的就有蒙古文、藏文、朝鲜文、维吾尔文等等。

同类推荐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埃及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隐痛与暗疾:现代文人的另一种

    本书解读了近六七十年响当当的名字:鲁迅、胡适、顾颉刚、张爱玲、周作人、郁达夫、徐志摩、苏雪林、沈从文、陈寅恪、胡风、胡兰成、郭沫若、孙犁、萧乾、乔冠华、胡乔木等。
  • 天水八拍

    天水八拍

    天水是一座有着两千八百年建城史的老城,这里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相传人文始祖伏羲就诞生于此。伏羲始演八卦,拉开了人类洞悉宇宙机密的序幕。古人曰,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诗人叶梓以细腻的笔触,沿袭八卦生六十四卦的体系,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老城天水的六十四篇文章。这些文字共分八辑,每辑八篇,相当于一爻一文,涉列了老城的风土、人情、美食、工艺、歌舞、名胜,既是一册天水人文手册,更是一曲唱给加速度的时代里的哀婉挽歌,呈现出缓慢的优美与温情。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移风易俗(中华美德)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的风俗和节日,大家知道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指什么吗?在这些节日中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样的禁忌吗?大家想了解少数民族的婚礼是怎么的一种场面吗?他们的服饰丰富多彩,有着怎么的来历吗?一年分为四季,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些节气是怎么形成的呢,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妈祖祭典、成吉思汗祭典、黄帝陵祭典是人们对先祖们表示尊敬的仪式,想了解他们有着怎样的传奇的经历吗?打开本书吧,它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
热门推荐
  • 天禁无痕

    天禁无痕

    天起风云却无边际,地有万千难有永恒;阴阳虚实造就宇宙苍穹,万象变换才现时光无限。天外看天或就一尘,高人眼中英雄一般。来这里看不一样的天地,体会不一样的历程…
  • 甜心乖巧巧:亲一个,求抱抱

    甜心乖巧巧:亲一个,求抱抱

    世界这么大,每走一步可曾觉得那么迷茫。可是,你的出现,就是我生命中的一抹光亮。向着你,找到心之所向。“慕依婷,你爱我吗?”“小妞,你长得如花似玉,就不怕插在我这牛粪上?”某人调戏。“既然你惹到我就必须对我负责。从了吧,叫相公。”不就是一见如故吗,不就是年少无知吗?我改,我改还不行吗?碰你我秒怂,遇你我掉头,吻你我装傻,爱你,我愿意一辈子当个傻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娇人泪:妃同一般

    娇人泪:妃同一般

    前世她是国色天香的蝶妃!今生却成了拖着两人个孩子的无奈“没女”,她最爱的煦恒还能从茫茫人海中找到她吗?众神之神的她和血肉之躯的他之前的爱情究竟会怎样结局?
  • 漫威之无限人格

    漫威之无限人格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拥有着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副人格,而且这些副人格们的原型都是各个世界的风云人物的家伙,在漫威世界搞事情的故事!快银:你怎么可能追上我!雷蒙:速度即力量,年轻人,你有被光踢过吗?洛基:为什么你能无视我的幻术魔法?雷蒙:觉悟吧,我愚蠢的欧豆豆呦~~~ 钢铁侠:你……到底是谁?雷蒙:吾乃威震天,霸天虎的领袖! 【温馨提示①:本书背景是‘漫威无限人格宇宙’,请勿对号入座!】 【温馨提示②:对漫威背景不熟悉也不影响阅读,请放心食用!】
  • 神魔楚歌

    神魔楚歌

    一场神与魔的较量;一场冰封后的重生;一场生与死的抉择;一场透苍穹的绝恋;这世界何为神!何为魔;我屹立于天地间弑神!屠魔!只为一人;
  • 我在系统世界当管理员

    我在系统世界当管理员

    穿越到人人都拥有系统的世界,这里强者为尊,谁系统牛逼谁就是爷.....晨谁说的?你的系统强无敌咋了,我有管理你系统的管理员权限....
  • 饕鹫

    饕鹫

    这个世界病了,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植入在北冰洋脑海里的记忆这样描述道
  • 楚妖孽的黎小姐

    楚妖孽的黎小姐

    【内容与简介强烈不符系列】自从神秘少女黎诺来到贵族学院,少爷小姐们纷纷坐不住了。敢抢校花的风头?恶毒老女人天天计划收拾某人,不料反被收拾;一夜之间,她成了全校女生公敌。自此以后,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找上门来。当明星,拍广告,月入几千万,还当谁谁谁家的大少奶奶,永保衣食无忧?!黎小姐霸气一脚踹开,“呸!本小姐对那些没兴趣!”楚大少捏着她小巧的下巴,笑容肆意邪气,“那,对我有兴趣吗?” 不是玛丽苏!
  • 耀秦

    耀秦

    大秦始皇千古无二,他的一身充满了争议同时也充满了谜团,身世之谜、一生未立皇后、两千年来令无数人着迷的秦始皇陵、死前的荧惑守心、沉塘玉璧事件、天落陨石,始皇死而地分,我将带大家去认识一个不一样的大秦,不一样的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