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12700000060

第60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传播思想(7)

刘少少(1870~1929年),原名鼎和,字少双,笔名少少、少珊等,湖南善化人。出身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少贫,就学于岳麓书院,为湖南学政徐仁铸所激赏;1905年赴日本留学,攻读法政。1907年1月20日,杨度主办的《中国新报》在东京创刊,积极为该报撰稿,写有《苦政治与政治家》等文。1909年11月应陆鸿逵之邀,担任北京《帝国日报》编辑,用笔名“少少”发表评论文章,开始在新闻传播界崭露头角,有“京国咸知刘少少其人”之誉。国民成立后返回湖南,继续为各报撰稿。1912年4月,共和党人主办的大型日报《湖南公报》在长沙出版,任编撰;1914年10月,杨怀中、徐特立等教育界人士主办的《公言》月刊在长沙出版,任编撰。后被袁世凯的御用报纸北京《亚细亚日报》聘为主笔,撰写时评。1915年8月筹安会事起,拒绝袁世凯的贿买,辞走天津,拒绝上海《亚细亚日报》聘他为主笔一职,并致函杨度,对恢复帝制表示怀疑。1918年后被北京大学聘为研究所讲师,致力于道家老庄学说的研究;晚年仍热心政治,时与下野政客相过从,并继续为各报撰写政治学术文章。他曾因宣扬太极图说,反对白话文,鼓吹封建国粹受到过鲁迅的讥讽。除青年时热衷变法维新外,综刘少少一生政治偏于保守,鲜少进步意义。但在所写文章中,却庄谐杂出,时有新意,颇受一部分旧知识分子欣赏,与黄远生、丁佛言(一说徐凌霄)有“民初三记者”之称。林白水(1874~1926年),原名獬,又名澥、懈,后改名万里,字少泉,一作肖泉,号宣樊,中年后自号白水,笔名宣樊子,白话道人、退室学者等,福建闽侯人。出身官吏家庭,少有才名,中过举。戊戌变法时期,积极创办新式学堂,主张教育救国,担任过蚕桑学堂教习。1899年返榕创办福州蒙学堂。1901年任杭州求是书院总教习,并为6月创刊的《杭州白话报》担任主笔,撰写《论看报的好处》为发刊词。1901年动身赴上海,1902年与蔡元培等组织中国教育会和创办爱国学社,创办社刊《童子世界》,并为《苏报》撰写时评。1903年春留学日本,同年夏,为拒俄事回国从事革命宣传;12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中国白话报》,同时兼任对俄同志会主办的《俄事警闻》(后改名为《警钟日报》)白话主笔。1904年底,第二次赴日本求学,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法律,兼修新闻,为我国最早攻读新闻学课程的报人。1905年12月,因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清国留学生规则》,愤而退学回国。在福州、上海各住一年左右后,又第三次赴日本以完成未竟的学业。1910年夏学成回沪,一面从事译著工作,一面在《时报》、《民立报》撰写评论文章。武昌起义后,任福建都督府政务院法制局局长,并出版文摘式局报《时事选刊》。报投身共和党,被选为国会议员。1913年初到北京,历任总统府秘书、参政院参政。1915年参与筹安会活动,在《亚细亚日报》上发表鼓吹复辟帝制的文章。袁世凯垮台后,1916年9月1日由段祺瑞资助,创办并主持《公言报》,成为段派安福系的喉舌。对非安福系,特别是国民党大加攻击,恣意讥讽;但表面上却装成“第三者”模样。1919年2月,曾一度赴沪主办《平和日刊》,3个月返京续办《公言报》。1920年7月22日《公言报》被直系军阀捣毁而停办;1921年3月1日,由安福系资助,在北京创办《新社会报》出版,自任社长,胡政之为总编辑。1922年2月10日,因揭露直系军阀吴佩孚搬运飞机炸弹及社会公债黑幕被勒令停刊3个月。1922年5月1日复刊后改名《社会日报》继续出版。1923年10月,林白水因抨击直系军阀曹锟贿选总统,被监禁3个月,报馆也被封3个月。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连续发表《吾人对孙中山先生之敬意》、《时局与孙中山》、《欢迎孙中山》等时评,欢迎孙中山北上商谈国是。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拒绝在报刊上刊登英、日两国广告,支持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8月5日,在《社会日报》发表《官僚之运气》一文,揭露奉系军阀张宗昌,痛斥张的智囊潘复为“肾囊”,次日遂被张、潘以“通敌有证”的罪名枪杀于北京天桥。著有《生春红室金石述记》、《华盛顿》、《哥伦布》等传记。译作有《互助论》。1985年7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他写的文章夹叙夹议,尖锐泼辣,能够“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及于政局”,他写的头条新闻,有事实有分析,生动活泼,在新闻界有较大的影响。

邵飘萍(1886~1926年),原名新成,学名锡康,改名镜清,又包振清,字振青,笔名飘萍、阿平、素昧平生等,浙江东阳人。父亲是私塾先生,在父亲的严格督导下,刻苦攻读,1899年就考中了秀才,时年13岁。1905年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师范科,1908年毕业后回金华任教,兼任《申报》特约通讯员,为该报撰写金华通讯。1911年到杭州,受聘为《汉民日报》主笔,兼任《浙江军政府公报》编辑,开始了职业报人的生活。1913年初,《汉民日报》社长杭辛斋被选为国会议员入北京后,邵支持报纸笔政,并被推举为浙江报业公会干事长。1913年6月,因发表反袁言论被捕入狱,该报也被查封。1914年获释后东渡日本,在东京政法学校学习,1915年7月,他与潘公弼等3个同学在课余合办东京通信社,向国内《申报》等报纸发稿,较早地报道日本政府与袁世凯秘密协商中“21条”的详细内容,在国内引起极大反响。

1915年12月回国,受聘为《申报》、《时报》、《时事新报》主笔,撰写时事短评,在反袁高潮中日撰短评数篇,对袁世凯口诛笔伐,笔锋锐利。1916年8月前往北京,任《申报》驻京特派记者,两年间为该报撰写350多篇“北京通信”。1916年8月,邵飘萍还在北京创办了独立性较强的新闻编译社,向国内各报与外国驻京记者发稿。1917年1月起,曾为章士钊代理《甲寅》日刊馆务半年。1918年10月5日,创办著名的《京报》,自任社长,亲自采访要闻与撰写评论。10月14日,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他为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导师,为学生主讲新闻采访学。1919年8月22日,《京报》因抨击安福系政府对日借款事遭皖系军阀查封,社长邵飘萍因遭通缉避走上海。1920年2月,再度赴日,应聘担任大阪《朝日新闻》顾问,潜心研究,写成《新俄国之研究》、《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两书;1920年7月回北京,9月7日复刊《京报》,增出各种周刊及半月刊。1923年后,兼任北京平民大学、国立法政大学教授,主讲新闻采访学等课程,并出版教材《实际应用新闻学》与《新闻学总论》。1925年春,由李大钊、罗章龙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协助《向导》、《政治生活》等共产党报刊的出版。在五卅、三一八等运动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帝国主义,痛斥北洋军阀。1926年4月24日,被奉系军阀逮捕,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于4月26日杀害于北京天桥。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1986年7月1日,其铜像在浙江省金华市婺州公园落成,是我国为著名记者塑立的第一座铜像。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认定为中共党员,其主要新闻通讯作品收入1988年出版的《邵飘萍选集》。他的传播思想将在本书现代卷中详细介绍。

徐凌霄(1888~1961年),又名仁锦,笔名彬彬、徐彬、老汉、烛生、一尘、凌霄汉阁主等,江苏宜兴人。出身官僚家庭,其伯父徐致靖、堂兄徐仁铸,均为光绪进士,授编修,曾分任山东、湖南学政,因支持康梁变法维新,戊戌政变同被罢官。凌霄从小受他俩的影响,早年就读于济南高等学堂、京师大学堂土木工程系。他长于文学,娴于经史,与立宪派人士关系密切。1916年,继黄远生担任《申报》、《时报》的驻北京的特约记者,用“彬彬”的笔名为两报撰写“北京特约通信”,由于他对政界要员较为熟悉,所写通讯不仅分析局势清楚,而且还能透露出一些有趣的内幕材料,刻画那些军阀、政客如“鬼趣图”,个个跃然纸上,颇受读者欢迎,与黄远生、邵飘萍一起被称为“报界三杰”,成为民初的著名记者。1918年10月,被邵飘萍聘为《京报》特约编撰,主编该报副刊并撰写剧评文章。1926年9月,天津《大公报》复刊,邀请他主编副刊《戏剧周刊》,撰写过《打渔杀家》等剧评文章;与此同时,还为《国闻周报》撰写《凌霄汉阁随笔》。从1929年7月7日起至1937年8月9日止,又与其弟徐一士合撰《凌霄、一士随笔》,在《国闻周报》第6卷第26期至17卷31期连续刊载8年多。其中有不少新闻界的掌故、史料。自20世纪30年代起,他在北京遥编天津《大公报》副刊《小公园》,并以《凌霄随笔》为栏名,连载文史掌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应聘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整理古籍。1954年受聘为北京文史馆馆员。著有《古城返照记》等多种著作。

胡政之(1889~1949年),名霖,字政之,笔名冷观、静观,四川华阳人。出身官僚家庭。1894年随其父离川到安徽知县任上读私塾,后就读于安庆安徽省立高等学堂。1907年自费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帝国大学法科学习,1911年毕业后回国。1912年入上海《大共和日报》工作,初任日文翻译,翌年任总编辑。1915年1月任该报驻北京记者,在采访“21条”幕后新闻时以消息敏捷而闻名。1916年9月,安福系财阀王郅隆接办天津《大公报》,被聘为经理兼总编辑,仍参加采访活动。1917年7月,亲随皖系军阀段祺瑞采写报道“讨逆军”、马厂誓师,和在天津设国务院办公处等消息,蜚声于时。1918年1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代表《大公报》采访巴黎和会,是中国唯一采访和会的记者。会后漫游英、德、意、瑞士等国,1920年5月回国。1921年3月参加北京《新社会报》工作,任总编辑。同年8月在上海创办国闻通讯社,任总编辑,并先后设立北京、汉口、哈尔滨分社。1924年8月又在上海创办《国闻周刊》,撰写政论文章。

1926年9月,胡政之与吴鼎昌、张季鸾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任总经理兼副总编辑,负责报社经营管理,兼写社评,1936年4月,移总公司于上海,发行《大公报》上海版。1938年8月,直接领导创办《大公报》香港版。1941年3月,创办并主持《大公报》桂林版;同年9月,张季鸾病逝后任新成立的《大公报》社董监事联合办事处主任和社评委员会重庆版委员。

1942年被补缺为国民参政员,开始成为社会贤达。1943年11月参加访英代表团,赴英后又游美,历时4月余。1945年4月,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赴美出席联合国创立会议。回国后任新成立的《大公报》社总管处总经理,并将总管理处搬到上海。1948年1月,由上海飞赴香港,筹备恢复《大公报》香港版。同年4月因病飞返上海就医,1949年4月14日病逝于上海虹桥医院。

早年与共和党、安福系关系密切;晚年以“社会贤达”身份参加旧政协、伪国大。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懂报业经营管理,又会采访新闻、撰写社论,自译电码与摄像,有“新闻的全才”之称。

张季鸾(1888~1941年),名炽章,字季鸾,笔名小白、一苇、一记者、榆民、老兵等。祖籍陕西榆林,1888年3月20日出生于山东邹平。出身没落官僚地主家庭。13岁时因父殁随母返回原籍。早年就读于榆阳书院、礼泉烟霞草堂、三堂宏道学堂,师从榆绥道陈兆璜,关学大儒刘古愚,打下扎实的国学基础。1905年10月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肄业,由康心孚介绍谒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1908年2月,课余兼任《夏声》杂志编辑,并开始办报生涯。同年回国,创办《陕北》杂志。1910年10月,应邀赴沪协助于右任办《民立报》。民国成立以后,任南京临时政府秘书。他从南京拍到上海《民立报》的有关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专电,是民国成立后的第一条新闻专电。1913年,他与曹成甫由沪北上,创办北京《民立报》,自任主编。

宋教仁被刺,他仗义执言,以反袁罪被捕坐牢3个月。出狱后返沪,任《大共和日报》国际版主编。1915年又创办《民信日报》,自任总编辑。1916年袁世凯死后重返北京,主持9月创刊的《中华新报》北京版笔政,兼任上海《新闻报》驻京记者,用“一苇”笔名撰写大量“北京特约通信”。与《申报》的“飘萍通信”、《时报》的“彬彬通信”齐名,深受读者欢迎。1918年9月,因刊发反段祺瑞的消息,再次被捕入狱。1919年起,在上海任《中华新报》总编辑。

同类推荐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 成电科研团队风采

    成电科研团队风采

    聚沙成塔,众多团队形成合力助推学校快速发展。电子科技大学的广大科技工作者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浇灌科学之花,使电子科技大学在建设“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步。
  •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

    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之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秉承一贯的理性、思辨、前瞻的学术期许,遵循全面、新颖、敏锐的年集宗旨,凝聚学界、业界人士的最新探索和思考,《新闻传播学前沿2007—2008即将付梓。2007年和2008年我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汶川大地震、第29届奥运会成功举办。新闻传播学研究紧紧跟随这些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件,不断地从新的视角进行理性思考和总结。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同志考察人民日报时,就新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觉悟美学:解读美的本质

    本书内容包括人的本质作为美的本质、人的外化成为丑的本质、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真善美批判、从动物式享受到美感、觉悟之维与美感标准等。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热门推荐
  • 十吸之COPY

    十吸之COPY

    力之大妖吸血鬼?我的!速之大妖狼人?还是我的!操控梦境的梦魇?依然是我的!
  • 蒋少你的小酥心又跑了

    蒋少你的小酥心又跑了

    【辣椒小金女vs腹黑大少爷】一场车祸,让他们都用“傻子”的身份,重遇了。苏伊雯随手拿起柜子上的奖牌,撒娇地说:“伯母,这个是什么?我想要。"一屋子人都吃惊了,这姑娘怎么了?--------她把炖盅端到蒋文晟面前,打开盖子那一刻,他瞬间石化,顿了几秒。看着都想吐的猪脑门,慢慢抬起头,压抑心中的怒火,说:“我不喝!”蒋母好奇,侧过头来看那是什么,表情也尴尬,怎么就一脑花?“以形补形呀,也很好喝的。”“别欺负我小孩子。”蒋文晟别过头,向母亲发出求救信号。“伊雯一番好心意,你得喝完!”蒋母当然不能拒绝。“行,放着待会再喝。”--------蒋文晟毫不客气地坐在小圆桌前的椅子上,拿起桌子上的杂志翻看。“蒋少,喝什么?”“脑花汤。”来了,终于来了,君子要报仇了。......
  • 龙凌

    龙凌

    退役特种兵魂穿于正天门一个纨绔弟子身上,被人凌辱而崛起反击,参加千机大比为自己正名,入书院修行争无上荣光,领疲弱残兵战强悍异族,一步步在别人异样的眼光里奋勇前行,直至霸绝天下,万世称颂。
  • 龙啸九天虎啸月

    龙啸九天虎啸月

    偶然的一次机会。不经意间的重担,使一个想简简单单玩游戏的普通男孩背负了神圣的使命,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他怎么创造出传奇。。。。
  • 失晓之黎明

    失晓之黎明

    如果被神明选中,成为了救世主,真的,就能获得幸福吗主角寄语:身为人,请以思考,何为人?何为思考?你将成为世界的救赎者,也将成为世界的毁灭者。
  • 请你安好

    请你安好

    似乎所有人的青春里都会出现一个彩虹一样的人,惊艳,夺目,慢慢的又消失殆尽,恍然间如大梦一场。事隔经年,书里人却成了看戏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荆棘王冠

    荆棘王冠

    欲达高峰,必忍其痛;欲安思命,必避其凶;欲带王冠,必承其重!作为一名人群中一抓一大把的学渣高中生,方悠云从未奢望过自己将来会有多大的成就,乐天知命地过着平淡却幸福的生活。可一次意外的学校事故,一封神秘的深蓝色情书,使得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平静的校园日常就此被打破······隐藏在生活中的另一个神秘世界向他缓缓敞开大门,崭新的纪元、古老的家族、神奇的魔法、纷杂的异能······和隐藏于世界背后的恐惧真相都像是一副古老而瑰丽的画卷在他面前缓缓展开。然而命运仿佛要让他认知到它的残酷和无常,残忍将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无情掠夺,用无边黑暗将之淹没。“已经······不想再失去身边任何珍视事物,可已经一无所有的人,又能被夺走什么!”最终,他踏上了布满荆棘的王者之路,孤身一人,以骸骨铺路,用鲜血为毯,持王道之剑,斩不顺逆臣,登无上王座,承荆棘王冠!
  • 死亡契约之丧

    死亡契约之丧

    一场车祸契机,拉扯出潜藏的虚幻世界丧的一纸契约,牵连出人鬼殊途的际遇到底是死亡契约将命运之轮扭转还是人为在操纵死亡契约的签成谜一样的感情,也不过是你我他这一生永世的纠缠本文参加九月份PK榜,请喜欢本书的筒子多多支持
  • 仇天歌

    仇天歌

    我身上有书香气?嗯…这点我赞同,不过你说我这书香中还夹杂着铜臭是几个意思?读书人就不能爱财了?贪财恋宝,人之常情嘛!哼,告诉你,我还追求过那天道!啥?我成功了吗?嗯…也不算成功吧…反正我看着不顺眼,就给他戳穿桶破了!不信?哈哈,那你看我头顶后面那抹亮!那就是小爷我披荆斩棘,跨过山海,从天道手里抢来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