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433500000020

第20章 把权力变成一张牌(4)

在对待权力的问题上,曾国藩非常冷静,当退之时,干脆利落。其最大手笔便是裁撤他一手建立起来的湘军。历史上“兔死狗烹”的惨剧太让他心惊了,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曾国藩便意识到已经到了决定生死的关头。所以给曾国荃写信说:“阿兄忝窃高位,又窃虚名,时时有颇坠之虞。吾通阅古今人物,似此名位权势,能保全善者极少,深恐我全盛之时,不克庇荫弟等,吾颠坠之时,或致连累弟等,谁无事时常以危汤苦语互相劝诫,庶几免于大戾。”他的一位朋友窦兰泉在接到天京攻克的消息便对他说:“大功成矣,意中事也,而可喜也。顾所以善其后者,于国何如,于民何如,于家何如,于身何如,必筹之已熟,图之已预矣。窃尝妄意:图下所以为民者,欲以‘勤俭’二字挽回风,所以为家为身者,欲以‘退让’二字保全晚节。此诚忧盛危明之定识,持盈保泰之定议也。”为了避免这场危机,曾国藩从容退让,裁撤湘军,放弃兵权,使朝廷消除了顾忌,而曾氏及湘军也得以保持兴盛之局。

但曾国藩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出于无奈。早在准备裁撤湘军之前,他就写信给李鸿章说:“惟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力不足以制捻,将来戡定两淮,必须贵部淮勇任之。国藩早持此议,幸阁下为证成此言。兵端未息,自须培养朝气,涤除暮气。淮勇气方强盛,必不宜裁,而湘勇则宜多裁速裁。”临终时,他也向李鸿章交代了两点,其中一点便是指此。他认为平定太平天国后,慑于各方压力,解散了多支湘军,自坏长城,自己失去了坚强的后盾,导致“剿捻”无功。他让李鸿章记住自己的教训,万一有一天面临同样情况,千万不要像自己一样。乱世之中,军队切不可放松,只可加强,不可削弱。这番话无不透露了其权变的真谛,即权可让,势不可弱。

曾国藩言语之意极深,只有李鸿章才能理解他的苦衷:一方面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农民军队并未完全被消灭,捻军在全国各处发动起义,反抗清廷,农民军视曾国藩为“屠夫”,为共同之敌人,所以他需要有支军队保护;另一方面,朝廷向来猜忌握有兵权的湘淮将领,特别是天京被攻陷后,各种舆论更是推波助澜,必欲杀之而后快,如湘淮并裁,断无还手之力,若留淮裁湘,则对清廷可能的“功高盖主者杀”起到强大的牵制作用。李鸿章既窥见清廷的用心,又理解了曾国藩的真实意图,因而决定投双方之所好,坐收渔利。在老师的教诲下,他深知在专制制度下“兵制尤关天下大计”,淮军兴衰更是关乎个人宦海沉浮。于是他致函表示支持裁湘留淮的决策,说:“君师暨鸿章当与兵事相始终”。就这样,曾、李达成默契,便使裁湘留淮成为定局。

可见,曾国藩深知官场中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他认为李鸿章是自己的门生,有他在,就可保全自己的“势”在,也就不愁有什么变故发生。曾国藩的谋划可谓老道,李鸿章也果不辜负期望,在“剿捻”中迅速崛起,成为清廷颇为倚重的股肱汉臣。

韩非说:“天下有信数三:一曰智有所不能立,二曰力有所不能举,三曰强有所不能胜。故虽有尧之智而无众人之助,大功不立;有乌获之劲而不得人助,不能自举;有贲、育之强而无法术,不得长胜。”这段话讲的是成大事不可单凭蛮力、智慧或权势,而应因时、因事糅合三者之功。

把韬略与巧智合为一体

新官上任不烧火

——楚庄王韬光养晦三年不为

每个人在社会上忙忙碌碌,都希望有一天能够出人头地,可是老祖宗为什么却要说“烦恼皆因强出头”呢?这得从“强”字说起。“强”字在这里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勉强”,也就是说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却勉强去做某些事。固然勉强去做也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成功,但这种可能性极小,通常的情况是,做失败了,折损了自己的斗志,也惹来一些嘲笑。第二个意思是“强力”,也就是说,自己虽然有足够的能力,可是客观环境这一“大势”和周遭人对你支持的程度这一“人势”却还未成熟。“大势”不合,以本身的能力强力“出头”,虽然不无成功的机会,但却要多花许多力气。

楚庄王即位时很年轻,在位之初,他并未像其他新君上任那样雷厉风行地点上“三把火”,而是不问国事,只顾纵情享乐。他时而在宫中饮酒观舞,时而带着兵卒、姬妾去云梦等大泽游猎,浑浑噩噩,整日整夜地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至于国家大事,他根本就不放在心上,而是任凭大夫们自行处理。见此情况,一些正直的大臣进言劝谏,他往往不加理睬,甚至还训斥一通。后嫌麻烦,干脆立了条规矩:若进谏,杀无赦,以至朝野上下都拿他当昏君看待。

一晃就过了三年,朝野一片混乱,但楚庄王仍无悔改之意。在此期间,他的两位老师斗克和公子燮利用庄王的不问政事,相互勾结,独揽朝政。先王在位时,斗克在秦、楚结盟中立有大功,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封赏,一直心怀怨愤;公子燮想当令尹,未能如愿,也愤愤不平。庄王即位后,二人狼狈为奸,串通作乱,为夺得子孔、潘崇二人的封地,故意让他二人挂帅远征舒人,暗地里却派出刺客追杀。结果没有成功,东窗事发后,潘崇和子孔回师讨伐,斗克和公子燮竟挟持庄王外逃。在庐地,当地守将戢黎截杀了斗克和公子燮,庄王才得以安全还都。可是就是经历了如此混乱的局势,楚庄王也仍寻欢作乐,不知悔改。

大夫伍参忧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冒死晋见庄王。到宫殿一看,只见纸醉金迷,一派奢侈,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的姬妾,右手搂着越国的美女,案前陈列美酒珍肴,面前是轻歌曼舞,沉醉在温柔乡中。庄王看到伍参进来,劈头就问:“你敢违抗我的命令,是不是想找死?”

伍参连忙赔笑道:“我不是来进谏的,只是有一个谜语,猜了许久也猜不出,大王天生聪慧,想请大王也猜一猜,也好给大王助助兴。”楚庄王这才放下脸,说道:“那你就说说看。”伍参说:“高高山上有只奇怪的鸟,身披鲜艳的五彩,美丽而又荣耀,只是一停三年,三年不飞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实在不知是只什么鸟!”

古时候的人喜欢说各种各样的谜语,称作“隐语”,这些“隐语”往往有一定的寓意,不像今天的谜语这样单纯,因此,人们多用这些“隐语”来讽谏或劝谏。楚庄王听完了这段话,思考了一会儿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非凡鸟,凡人莫知。”

伍参听后,知道庄王心中有数,非常高兴,就又趁机进言道:“还是大王的见识高,一猜就中,只是此鸟不飞不鸣,恐怕猎人会射暗箭哪!”楚庄王听后身子一震,随即就叫他下去了。

伍参回去后就跟大夫苏从商量,认为庄王不久即可觉悟,没想到几个月过去后,楚庄王仍一如既往,不仅没有改过,还越发不成体统了,苏从见状不能忍耐,就闯进宫去对庄王说:“大王身为楚国国君,即位三年,不问朝政,如此下去,恐怕会像桀、纣一样招致亡国灭身之祸啊!”庄王一听,立刻竖起浓眉,露出一副暴君的形象,抽出长剑指着苏从的心窝说:“你难道没听到我的命令,竟敢辱骂我,是不是想死?”苏从沉着从容地说:“我死了还能落个忠臣的美名;大王却落个暴君之名。如果我死能使大王振作起来,能使楚国强盛,我甘愿就死!”说完,面不改色,请求庄王处死他。

楚庄王等待多年,竟无一个冒死诤谏之臣,他的心都快凉了。这时,他凝视了几分钟,突然扔下长剑,抱住苏从激动地说:“苏大夫,我终于等到你了,你正是我多年寻找的社稷栋梁之臣!”庄王说完,立刻斥退那些惊恐莫名的舞姬妃子,拉着苏从的手谈起来。两人竟是越谈越投机,竟至废寝忘食。

苏从惊异地发现,庄王虽三年不理朝政,但对国内外事无巨细都非常关心,对朝中大事及诸侯国的情势都了如指掌,对于各种情况也都想好了对策。这一切使苏从不禁叹为观止。

原来,这是庄王的韬光养晦之策。他即位时十分年轻,不明世事,朝中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处置,况且人心复杂,尤其是若敖氏专权,他更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中,想出了这么一个自污以掩人耳目的方法,静观其变。在这三年中,他默默地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贤愚,也测试了人心。他颁布劝谏者死的命令,也是为了鉴别哪些是敢冒杀身之险而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只会阿谀奉承,只图升官发财的小人。如今,三年过去,年龄已长,经历已丰,才干已成,人心已明,他也就露出庐山真面目了。

第二天,他就召集百官开会,任命了苏从、伍参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大臣,公布了一系列的法令,还采取了削弱若敖氏的措施,并杀了一批罪大恶极的犯人以安定人心。从此,这只“三年不鸣”的“大鸟”开始励精图治,争霸中原。

在他开始治理楚国时,楚国正遇上了大灾荒,四周边境又遭进攻。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击败了庸人的进攻,争取了群蛮及巴、蜀等小国部族的归附。尔后整顿内政,国家开始富强,他善于纳谏,重视用人之长,改革政令制度,尤其是改革兵役制,使楚国逐渐成为一个军事强国。

后来,庄王平定内乱,对外则进行了长期的战争,终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且从其所作所为及对霸业的认识水平来看,在五霸之中都应该算是首屈一指的。

楚庄王的韬光养晦并非是在受到失败与挫折时被迫进行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未来而主动地进行的。把权力束之高阁,任由下属各行其是,随意时势自然发展,这是一种权力无为。一般来说,这是一种失职的表现。所以,在常人看来,新官上任三把火,有权就要用,而且必须是立竿见影,权到成功。但楚庄王却另有绝招。作为新君,他上任以后不是立即着手整顿朝纲,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这真让人捉摸不透。但他这样做的结果却让楚国的许多问题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对楚国的官员也有了深入的了解。这样的权力无为,为自己后来的大有作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多少有点阴谋术的味道,但仔细想来却似乎又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许多时候,聪明的领导者并不急着表现自己,更不会拿着权杖到处挥舞。他会适当地退到幕后或者边缘,冷静观察,或者潜下心来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便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人和事的基本状况,然后对症下药,开展工作。有的时候,某事物刚刚萌芽,一时还看不出其实质和发展趋势,在这个时候,最好是像楚庄王那样,假装糊涂,静观待变。

这就是管人中的较高境界——无为而治。我们这里所说的无为而治,并非只是单纯地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什么也不说,放任自流,而是要求领导能从大处着眼,把握大局,将下属导向适当的方向,以包容人的理念,不让下属意识到自己只是被驱策的工具。

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做到表面上好像什么也没做,但是他的意志在组织里能得到顺利贯彻执行,这是最为优秀的管理者。下属虽然时时知道有这么一个领导,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他的活动,但是这个领导可以积极地发挥领导作用,取得显著的成效,这种领导技艺才是高超的领导方式。

欲擒故纵最厉害

——崇祯忍而不发后除魏忠贤

古人云:“欲抑之,先必张之;欲擒之,先必纵之。”欲擒故纵是为了制服对手,先故意放纵对手,使其解除思想戒备的一种策略。当然要想一举成功,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纵”要放得开,使对手深信不疑;二是注意“纵”的目的是为了“擒”,在对手猝不及防时为我所擒。在中国历史上,深谙此道的权变大师俯拾即是。

明崇祯帝朱由检刚即位时,朝政大权早已被以宦官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长期把持。这些人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滥施淫刑残害忠良,敲诈勒索搜刮民财。其势力之强大、心肠之狠毒、手段之恶劣,“均达峰极”,致使“天下骚动,人心离散”。

阉党不除,难以平天下,甚至可能连自己的地位都难保。然而要除阉党,谈何容易!如何去办,总得想一个万全之策,思来想去,朱由检决定先试探一下魏忠贤对黜阉的敏感程度,于是遣散了近侍中的几个阉党分子,罢免了与魏忠贤关系较密切的崔呈秀。果然,魏忠贤非常敏感,获悉后马上上言:“圣上,东厂(朝廷所设的特务机关)乃是极其重要之地,老奴难当此任,还是请皇上另择贤才吧!”朱由检知道“打草”已惊了“蛇”,只是现在还不是打“蛇”的时候,只有先把他稳住再图后事,于是便说:“朕刚即位,正需你这样功德无量的老宦替朕把持朝政,你若不干,大明的江山岂不倾斜!”魏忠贤听后稍安,却并不“定心”。朱由检为了进一步稳住魏忠贤,又送给他一颗“定心丸”:“你辅佐我的皇兄(指前任皇帝朱由校)劳苦功高,不过卿是内臣,无法封赏爵位。朕想封卿的侄儿魏良卿为太师,晋升为宁国公,并赐铁券,作为对卿的酬劳。”魏忠贤此时才喜出望外:想那“太师”乃是正一品的最高官阶,“公”又是皇族以外最高的爵位,这“铁券”可是与国同休的,何愁天下将来不姓魏!朱由检见魏忠贤高兴,他也心中暗乐。就在魏忠贤洋洋自得地过着舒心日子的时候,朱由检却巧妙地开始“拆帮儿”了:逐渐地给魏忠贤的心腹发以“重任”而调离京城。

一切准备停当,朱由检开始“动手”了。一日,魏忠贤还在家里做着他的美梦时,突然被人摇醒:皇上又要召见您了!“什么事?”“大概是又要封赏您了吧!”魏忠贤高兴地奔向朝堂,没想到这次不是听封赏的圣旨,而是内侍宣读弹劾他的奏章。奏章读毕,圣旨下:“……念多年侍奉先皇,免死,降为凤阳祖皇陵的烧香太监,即刻动身!”魏忠贤被校尉押解着出了京城。他越想越窝囊,走到半路便上吊自杀了。

“擒贼先擒王”,“王”既被擒,剩下的就好办了。该杀的杀,该革职的革职,就连有“铁券”护身的魏良卿也照样人头落地。

朱由检启用智慧,经“探、稳、拆、黜”几个步骤,终于割除了阉党,使政权相对地稳固了。

由此可见,用权固然要猛,但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一概使用强权,更不一定始终强硬到底。有时也要注意韬光养晦,积蓄自己的有生力量。当然这并不是要领导者“骑墙”,“顺风倒”,“不为舆论所左右,不为压力所屈服”,更不是要领导一意孤行,惟我独尊,而是要采取一种“忍”的处世之道。

坚忍,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心理能量;坚忍,是一种积蓄力量,待机而发的战略战术。《忍经·修炼篇》中引《吕氏童蒙训》说:“当官以忍为先”。“忍”这简单的一个字,却是人生间众多道理的关键。

狠的时候让人心跳

——曹操为安军心借头抚众

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袁术欲称帝于淮南,使人告吕布。布收其使,上其书。术怒,攻布,为布所破。秋九月,术侵陈,公东征之。术闻公自来,弃军走。”袁术逃跑之后,留下部将李丰固守寿春。两军对垒,曹操想催促军队速战速决,但李丰等料其17万大军日耗粮巨大,诸郡又连年饥荒大旱,粮草必定接济不上,遂闭门坚守不出,如此相持数月。果然,曹操军队在粮草供应上难以为继,后虽从孙策处借了粮米10万斛,但仍不能满足军需。

同类推荐
  •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修订版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修订版

    一直在答疑、从来不休息的秋叶大叔,曾为超过100000名大学生答疑解惑。回答问题之余,秋叶大叔发现帮助大学生解决他们的问题,不如帮助大学生打开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并且有所行动。针对此目标,秋叶大叔讨论了大学生最关心的十个话题,并给大学生提供了最实用的思考方法和行动方案。本书中讨论的话题包括:专业和职业、读书和学习、社团和实践、友情和爱情、考研和就业、求职和创业、生活和习惯、个人和社会、天性和信仰、成长和反复。
  • 改变人生的经典故事

    改变人生的经典故事

    本书分人性的得失、真与美、虚荣之心、细节之失、贫富与强弱之辨、自尊与自重、自制之力、宽容之心、勇气的价值、自信与信息、朋友与敌人等41辑。
  • 职场经济学

    职场经济学

    职场,是我们每个人步入工作圈子之后必须面临的话题。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年代,如何在职场中快速升职加薪、成为重要的少数人就成为每个职场人士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职场的种种行为中蕴含了很玄妙的经济学原理。只有遵循并且善于运用这些经济学原理,才能够成为职场中的大赢家。
  • 人生高起点——成功源于思考

    人生高起点——成功源于思考

    正向人类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伴随着潜在利润的诱惑,新社会阶层的出现与旧社会阶层的逐步消亡,每一个国家、民族、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适应时代的变迁和需要,调整自己,响应新时代的召唤。知识经济时代召唤新一代的潜在利润发现者和实现者,使社会在迈向更加丰裕的进程中拓展更为广阔的人类生存空间。
  • 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

    存在之镜与智慧之灯

    本书是作者最新力作,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对当代小说叙事研究的文化与美学向度作了最新阐述,显示出当代学术强烈的时代感和前卫特色。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能战界

    魔能战界

    龙血云,一手缔造了神秘莫测而又强势无匹的龙门,却因手足情义独身跳下宗门禁地万剑崖。他竟意外得到先人传承,一身魔能被封,时光轮转至千年后。千年,日月变迁,沧海桑田,他能否寻回故交、重塑辉煌?
  • 星则罔的新贵

    星则罔的新贵

    开始的开始,是十四岁的擎芜和哥哥隐瞒身份流浪各个大陆的故事。后来的后来,是二十二岁的擎芜拿命去救整个星则罔的故事。星则罔有个风评极高的年轻医生,人人都爱戴她。不想当刺客首领的心理医生不是一个好的饲养员。神经病呀?你个心理变态长得那么好看干什么?你的出场设置能不能参考一下那些平平常常的变态?平平常常/变态:感觉有被冒犯到???
  • 天使公主辗转遇见爱

    天使公主辗转遇见爱

    天使国度的三位公主用时空之境去人类世界,并可以附在人类身上,但是记忆得存放在自己的项链里,而项链是由主人身体大小而变化的~~~~~~~~~~~~~
  • 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打响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防治水污染,保障水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资委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各地人大常委会开展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的资料进行了研究整理,形成了水污染防治监督工作重要文献,便于各地人大和相关部门的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形成合力,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 许你一世安笙

    许你一世安笙

    安笙一直觉得遇见许清梦是她这辈子最幸运的事。许清梦是她最黑暗日子里的唯一救赎。在所有细枝末节里安笙轻而易举的对许清梦上了瘾。可惜这一切好像都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许清梦始终对她的所有感情视而不见。
  • 走出心灵的地狱

    走出心灵的地狱

    这是一部纪实作品,真实而详尽地记录了作者对一位抑郁、焦虑症患者的解析和精神治疗的过程。对于人为什么会生病,疾病产生于何种个人、家庭、环境及社会原因,人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康复,战胜疾病需要哪些条件,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也能让我们从中重新认识自身。
  • 可行天下

    可行天下

    一名拥有混沌之气的少年,因为其特殊的魔法属性,而被有心之人觊觎导致的灭族大祸!男主侥幸被一条巨蟒以死相救,临死前将自己刚诞下的蛇蛋托付于男主。从此便踏上了一人一蛋的复仇之路。新书等级制度:学徒,初级法师,中级法师,高级法师,铜级法师,银级法师,金级法师,御魔师,圣魔师,大魔神
  • 上古世纪之黎明之纪

    上古世纪之黎明之纪

    铁壁,生命,格斗,野性,元素,死亡,暗杀,幻术,意志,吟游;十种天赋,十种力量。觉醒一种天赋,可以成为一名光荣的觉醒者;觉醒两种天赋,可以成为一名强大的双星之子;觉醒三种天赋,可以成为一名无敌的英雄,荣耀大陆。可是,斐天却觉醒了全部的十种天赋。。。
  • 一路生香

    一路生香

    萧易奉师命下山保护美女老总,一手夺命针,百步穿杨,肉白骨,活死人,看他如何发挥自己的智商,纵横都市,驰骋商场,一路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