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66700000051

第51章 文化诗学的诗歌文本细读观及案例(2)

解读文学文本,常常需要把自己读过的别的文本的审美阅读经验与新的文本的审美阅读经验连接和对照起来解读,“以诗解诗”,或曰“以诗证诗”,以旧的审美经验惯例来阐发新的审美经验,就可能真正地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获得丰富而独特的审美阅读体验。特别是对那些较为晦涩的作品,最好是联系已经读过的、与之有关的作品来解读,不说迎刃而解,至少也不失为一种“化难为易”的有效阅读之法。如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诗,是诗人任宣州团练判官时,游开元寺,登水阁,眺望敬亭山,俯瞰宛溪,只见江山风景依旧,而六朝文物却消失殆尽,不禁感慨,咏成此诗。原文是: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我们在解读时,自然就会联想到杜牧的《山行》诗对秋意的流连与寂寞,《泊秦淮》中对历史兴亡的悲慨与无奈以及《江南春》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苍凉与感伤。我们还可以联想到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句子: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还可以联想到崔颢《黄鹤楼》中的句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有了这重重的“联想”和互文性的对照,就可以在吟咏之间,感受到诗人杜牧内心的寂寥惆怅,感受到诗人面对李唐王朝日渐衰落的哀痛与怜惜,感受到诗人爱国忠君却只能“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忧愤与落寞。因为受读者的阅读经验的限制,因为受读者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限制,因为读者阅读的特定情境的差异,不同读者对同一文本的解读必然是有差异的,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的解读背景下也会对文本作出不同的阐释。自然,这些阐释有可能是与作者和文本的本意相背离的,因而造成一定“误读”。但是,这样的“误读”却不可避免,甚至无须避免,因为恰如德里达所言“我曲解,所以我多解”,这“误读”中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读者的审美创造性。

(三)从自己感觉最亲切、最深刻、最鲜活的“词句”出发,读出其文学性和审美味来

作为读者,最重要的是从自己的“感觉”出发,忠实自己鲜活的体验与感觉,从自己感受最亲切、最深刻、最鲜活的“词句”出发。如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中的“啼”字,并非“啼哭”,而是“啼叫”、“啼鸣”,或者说是“歌唱”,与“戏蝶”的翩然舞蹈结合,则更能够表现春天充满盎然生机的气象。之所以用“啼”字不用“莺歌燕舞”的“歌”字,一是“啼”字更能够显出莺鸣之清丽与婉转,二是押韵的需要,这“啼”字与“千朵万朵压枝低”属于同一韵。如果与金昌绪《春怨》中“打起黄莺儿,莫教枝头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比较,就可以发现这相同的“啼”中却包含了不同的情绪。杜诗表现的是欢愉、欣喜的心情,金诗表现的是怨怅、伤感的情怀。读《江畔独步寻花》,最容易忽略的是“黄四娘”,或者是“以今推古”,以为这“娘”字就是“老太婆”,其实,这“娘”当是与“杜十娘”“杜丽娘”、“红娘”的“娘”同义,应当是指“年轻漂亮的女子”。

“黄四娘”就是黄家的排行第四的妙龄少女。自然,依理可推,还应该有一娘、二娘、三娘了。这是一群美丽的姑娘与千万朵姹紫嫣红的花相互映衬的景象了。

杜甫是到江畔独步寻“花”,结果也寻着了“花”,那花充满了小径,姹紫嫣红,姿态各异,群芳竞妍。而更重要的“花”似乎却是“黄四娘”

了。或许她并没有出场,但从这“满蹊”的招蜂引蝶的“花”则可以侧面地烘托出“黄四娘”这朵花的娇丽绝俗。于此,还可以联想到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句子: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是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美丽,这情景的确是让人着迷的。

三、文本细读的文化维度:内部的语境还原和外部历史文化语境追索的统一

新批评的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说:

“只要从新批评家的角度稍稍考虑一下批评问题的性质,就足以看出,这种批评在许多情况下大都需要语言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帮助,在所有的批评家中,它最需要运用别人进行缜密细致研究而得到的成果。实际上,治学严谨的学者正是以这样的批评作为自己的目的,换言之,上述批评也正需要、并依赖于这些学者们出类拔萃的劳动。由此可见,只要不产生误解,新批评在原则上是一种与正统研究最少冲突的批评。”(见克林斯·布鲁克斯:

《新批评与传统学术研究》,盛宁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可见,要对文本进行充分细致的解读,自然需要借助语言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的知识和理论,它既需要把文本放到特定的内语境中进行“语言意义的情境还原”,重要的是,还要把文本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外语境中来阐释。

这样一种把文本内在的语言审美与外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结合起来的细读,就是我们所提倡的“文化诗学的文本细读观”。按照瑞恰兹的语境理论,“语境是语言产生意义的原因和前提”,“语境是在文本之外的与文本相对的概念,是没有在文本中出现、但却决定着文本意义的那些事件,是文本意义产生的原因”。作家的写作常常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进行的。特定的历史创作背景,特定的写作机缘,特定的心情和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也决定着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也常常是特定的。所以,真正科学和合理的文本细读应该是这种文本内语境与社会历史文化外语境相结合的一种解读。

(一)联系作者写作时的具体而微的历史情境和语境,解读文本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阅读文学作品,如果能够进行“情境还原”,进入作者写作时的特定情境,与作者对话,“得作者之用心”,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就可以感悟到作者情感的脉搏和思想的跳动。这样的解读才会更为真实,更为深刻。我们在进行“还原”分析的时候,最根本的是将作者写作的历史情境“复原和再现”出来,将作者所表现的具体而微的生活情境“复现”出来,再与文本中的叙说与描写进行比照分析;其次,我们的“还原”必须是“微观的”、“具体的”。

“情境还原”越是具体、特定和独特,就越有利于对文本的解读。比如,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从“客”字我们就可以感知到诗人对故乡的怀念,而“愁”字则点明了离别故乡的痛苦和辗转难眠的孤寂。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历史情境的还原”,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写作的特定的“情境”是诗人科考失利,人生受挫之际,显然,这里的“愁”更重要的还不是思念故乡,而是因人生的不得意而生发的一种“人生经验”与“人生感触”。这时候,我们从“客船”与“寒山寺”的“对立”中似乎就可以隐约地感受到“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出世的与入世的。诗人或许就是在这两种不同的人生煎熬中而倍感痛苦、彷徨不已。当然,这似乎有些“曲解”,但是,又能够从文本中找到合理“线索”和现实的“情感因子”,纵然是误读,但也是一种“知人论世”和合理式的误读。

(二)联系文学与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发掘出文本中独特的文化蕴涵和文化价值

同类推荐
  •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我只想和你说说话

    这本书记录了一个年轻人在北京几年的漂来漂去,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不被听到的呐喊和絮絮叨叨的彷徨,也描绘了很多个年轻人没有勇气也无法到达的远方。城市这么大,世界这么大,可就算我们的生活再小,也要努力去捍卫。即使曾脆弱、无助、绝望、动摇,我们也不该停止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总是该保留点傻气活起来才有滋味,做梦都没法撒开欢儿大笑,哪还敢在沙滩裸跑?年轻一回,总得尽点兴。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 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

    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

    该书入选的诗人有29位。其中女诗人4位:温皓然、林妖儿、申林、月亮。除了林妖儿,其余3位女诗人(温皓然、申林、月亮)的作品曾入选2007年的《穿旅游鞋的舞神们: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作品集》一书。在另外25位诗人中,其中有14位诗人的作品曾人选2007年的《穿旅游鞋的舞神们: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作品集》一书,他们是:朱赤、高梁、上帝的拇指、元谷、亦言、况璃、黄明仲、柳荫、雷火、詹海林、萧宽、孙汝春、王学仲、谯达摩。其余11位诗人是:胡顺猷、王鼎、方明、舒尼、戈多、霍俊明、嘉德、杯中酒、西北龙、喜欢奇迹的人(范漠雨)、姜慕水。
  • 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

    《绿皮火车》是当下中国最具人文精神的民谣诗人周云蓬2011年至2012年年初的杂文合集。他把自己“游唱、知人、遇事”的经历写成文字。他关心很多事情,关心很多人,这位盲人歌者内心广阔的世界,会令“正常人”倍感羞愧。
  • 致理想读者

    致理想读者

    这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近两年来的批评文章合集,其中既有诸如对《红楼梦》和新时期文学的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评述,几乎囊括了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论题,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热门推荐
  • 钰启暗影

    钰启暗影

    阿莫,你这性命是公主所救,所以公主是你豁出性命也要护着的人。
  • 你你你离我远点

    你你你离我远点

    一觉醒来,安小小在风中凌乱了。我是谁?我在哪?为什么这里的床如此优秀?我刚刚买的豪华三件套哪里去了?还有,这里的人,居然可以幻化成兽!——某高冷蛇:做我伴侣吧 安小小:不要 某高冷蛇第二次表白:做我伴侣吧 安小小:不要 某高冷蛇第三次表白:做我伴侣吧 安小小:不…… 某高冷蛇幻化成原形,眼中透着一丝威胁。 安小小:你,你你,离我远点啊啊啊! 【本文1v1,或许还会高甜.】
  • 莲开双蒂

    莲开双蒂

    李洵登基为帝后,内忧外患。夫君战死沙场后,李洵悲伤过渡引发旧疾,深知自己命不久矣的她决心培养亲妹李洛为储,可发生的一件件事情考验着姐妹亲情~《莲开双蒂》今天起正式大修,因为回过头再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才发现实在有些太潦草了,毕竟是头本小说,还是精细些的好。所以在前面的基础上,加入了更丰富的内容,希望这部小说能尽善尽美。也希望以往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们继续支持本书,不要吝啬各位的票票哦~~谢谢大家~~些写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很羡慕姐妹之情,再加上最近各处都充斥着宫斗,我就想着若是将一国君主定位为女性,这样子的血雨腥风还会存在吗?希望本书能如一股莲之清香将宫斗的血腥之气冲散得无影无踪~~谢谢!!
  • 魔法工具

    魔法工具

    一个马童,因为噩梦,被检查出来有修炼魔法的天赋,从此,一飞冲天!本文慢,非激情文!欢迎加入魔法工具讨论群,QQ群聊号码:924162562
  • 候补星神

    候补星神

    他本具有成神潜质,但命运捉弄流落到垃圾星球,为了生存注射了转基因药剂,人类基因遭受污染,前途似乎一片黑暗……,但,事在人为,只要有一颗勇者之心,一切皆有可能!
  • 落花琉璃谁人知

    落花琉璃谁人知

    《落花琉璃谁人知》“神仙哥哥,你是个好人!”五岁的琉璃望着眼前白衣男子,露出了深深的感激。“那我以后去哪里找你啊?我要报答你的!”男子听闻,只是笑了笑,飞走了。“这就是神仙吗?”直到那抹白色身影消失,才堪堪收回了视线。“那我去哪儿找他呢?”正想着,目光落在男子不慎落下的青色雪花吊坠,青色,那不就是…?
  • 青水烟

    青水烟

    她是仙二代,可惜天生倒霉,活在仙人堆里,却与仙家无缘。她本以为这一辈子便是做定了凡人,谁知一朝迷路,却遇见了碧落君王。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因果报应,该是谁的谁也逃不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围墙少年时

    围墙少年时

    十二岁,夏粼来到新生活,他闯入她的世界,霸道的占据了她回忆的一角,又悄悄的离开,从此,人海中多出了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人,桑树栀子,最美的年华正悄然盛开,自信可爱的女生,深情内敛的男生,白莲花与菊花怪,花粉过敏的钱老师,梦想的追逐与爱情的萌芽在无声生长,时间是一个调皮的孩子,它善良且爱开玩笑,一次意外。两人又一次重逢,落叶知秋,墙上的少女和墙下的少年,少年无声隐秘在毒舌下的真心。他说:我爱你,就像一条鱼,明知离开了水的我不能存活,在水中却仍旧搜寻你的足迹。如果你也遇到他,请在茫茫人海拥抱他。
  • 穿越红楼之黛倾天下

    穿越红楼之黛倾天下

    借黛玉写个故事,红迷不用太当真。有不符合原著精神的地方,大家原谅一个。原著也曾读过几十遍,总认为曹老的中心,在“补天”二字。有心补天,却无才补天,就成了悲剧中的悲剧。宝玉只能放荡自己,黛玉只能泪尽归天,宝钗熙凤探春诸女,其实都有补天之心,却都无补天之力。大厦倾倒,无力搀扶,之惨之痛,不想可知。既然天已经不能修补,那么,换一片天如何?所以有了这本黛倾天下。故事不再仅限于给黛玉找个好归宿,也不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