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114400000038

第38章 下卷(5)

【译文】

有一天先生到禹穴游览,看着田间的禾苗,说:“才多长时间,又长了这么多。”

范兆期在旁边说:“这是由于禾苗有根。做学问假使能自己种下根部,也不会担心他们不成长了。”

先生说:“谁没有根呢?良知便是上天种下的灵根,自然而然能够生长而不间断。只是会被私欲所牵累,将这个灵根破坏堵塞了,使其不能够生长出来。”

【原文】

一友常易动气责人,先生警之曰:“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舜能化得象的傲,其机括只是不见象的不是。若舜只要正他的奸恶,就见得象的不是矣。象是傲人,必不肯相下,如何感化得他?”

是友感悔。

曰:“你今后只不要去论人之是非。凡当责辩人时,就把做一件大己私,克去方可。”

【译文】

一个朋友经常容易生气、责备别人。先生警告他说:“学习必须能够反省自己。假如只是一味责备别人,只能看见别人的不好,而看不到自己的不对。假使能反身自省,就能看到自己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哪里还有空闲功夫来指责怪罪其他的人呢?舜能够化解象的傲慢,主要在于他没有去发现象错误的地方。倘若舜只是去纠正象的奸恶,就会发现他不对的地方。象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愿听从他的,这样怎么能感化他呢?”

这个朋友便感到后悔。

先生说:“你今后只不要再去谈论别人的是非。凡当你正在责备别人的时候,就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大私欲来加以克制。”

【原文】

先生曰:“凡朋友问难,纵有浅近粗疏,或露才扬己,皆是病发。当因其病而药之可也。不可便怀鄙薄之心。非君子与人为善之心矣。”

【译文】

先生说:“朋友们在一起辩论的时候,未免会有深有浅、有粗有细,有的人急切于表露才能、自我颂扬,这都是毛病发作。应该根据其病症对症下药,只是不可以怀有鄙薄的心啊。这不是君子‘与人为善’的心。”

【原文】

问:“《易》,朱子主卜筮,程主理,何如?”

先生曰:“卜筮是理,理亦是卜筮。天下之理孰有大于卜筮者乎?只为后世将卜筮专主在占卦上看了,所以看得卜筮似小艺。不知今之师友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类,皆是卜筮。卜筮者,不过求决狐疑,神明吾心而已。《易》是问诸天,人有疑,自信不及,故以《易》问天。谓人心尚有所涉,唯天不容伪耳。”

【译文】

有人问先生:“《易经》一书,朱熹先生认为它重点在卜筮,而伊川先生却认为它重点在于阐明天理。究竟该如何正确看待呢?”

先生回答说:“卜筮就是理,理也就是卜筮。天下的理,哪里会有比卜筮更大的呢?只是由于后代学者把卜筮主要用在了占卦上,于是卜筮看起来就像雕虫小技。他们却不知道,现在师生、朋友间的问答,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等,都是卜筮。卜筮,只不过是解决疑问,使自己的心变得神明罢了。《易经》是向上天请示,人们有了疑问,自信不足,于是用《易经》来问上天。人心有偏私存在,只有上天容不得虚假。”

黄省曾录

【原文】

黄勉之①问:“‘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②事事要如此否?”

先生曰:“固是事事要如此,须是识得个头脑乃可。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且如受人馈送,也有今日当受的,他日不当受的。也有今日不当受的,他日当受的。你若执着了今日当受的,便一切受去。执着了今日不当受的,便一切不受去。便是适、莫。便不是良知的本体。如何唤得作义?”

【注释】

①黄勉之:即黄省曾,字勉之,号五岳,江苏苏州人,王阳明学生。

②“无适”三句:语出《论语·里仁》。无适,无可;无莫,无不可。

【译文】

黄省曾问:“《论语》里说的‘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是不是讲每件事都要这样呢?”

先生说:“当然,只是需要懂得它的宗旨才行。义,就是良知。明白良知这个主旨,才不会有所执着。就好比接受别人的馈赠,有当天可以接受而换个时间却不应当接受的;也有今天不应该接受而换个时间却又可以接受的。假使你执着于今天可以接受的便一切都接受了;或者你执着于今天不该接受的便一切都不接受。就变成了‘适’,成了‘莫’,就不再是良知的本源了。这怎么能叫作‘义'呢?”

【原文】

问:“‘思无邪’一言,如何便盖得三百篇之义?”①

先生曰:“岂特三百篇?六经只此一言,便可该贯,以至穷古今天下圣贤的话。‘思无邪’一言,也可该贯。此外便有何说?此是一了百当的功夫。”

【注释】

①“思无邪”二句:语出《论语·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问:“‘思无邪’三个字,怎么就能够概括《诗经》三百篇的含义呢?”

先生说:“不只是这《诗经》三百篇,六经也只需要这一句话就能够概括贯穿了,甚至古今天下所有圣贤的话,这句话也能够概括。此外,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呢?这是个一了百当的功夫。”

【原文】

问道心、人心。

先生曰:“‘率性之为道’,便是道心。但着些人的意思在,便是人心。道心本是无声无臭,故曰‘微’;依着人心行去,便有许多不安稳处,故曰‘唯危’。”

【译文】

有人向先生请教“道心”和“人心”的道理。

先生说:“‘率性之谓道’,就是说道心。只要有些许私欲存在其中,就是人心了。道心本来是没有声音没有味道的,因此说‘微’;依照人心去行动,就有了许多不安稳的地方,所以说‘唯危'。”

【原文】

问:“‘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①,愚人与之语上尚且不进,况不与之语可乎?”

先生曰:“不是圣人终不与语,圣人的心忧不得人人都做圣人。只是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中人以下的人,便与他说性、说命,他也不省得,也须慢慢琢磨他起来。”

【注释】

①“中人”二句:见《论语·雍也》:“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

有人问先生:“孔子说过‘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对于愚笨的人,给他讲解高深的道理,他尚且不会有什么进步,更何况不给他讲这些道理呢?”

先生说:“并不是圣人们不愿意给他们讲解,圣人只是担心不能让每个人都成为圣人。只是各人的资质会有所不同,不能不因材施教。天资在中等以下的人,即使是给他讲解‘性’‘命’的学说,他也不一定能够明白。因此需要慢慢地开导诱发他。”

【原文】

一友问:“读书不记得如何?”

先生曰:“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译文】

一个朋友问:“书读完了之后都记不住,那要怎么办?”

先生说:“只要理解明白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记得呢?而理解明白都已经是落到第二要义上了,只要使自己的本体光明正大就可以了。假使只是记得,不一定就能明白;假使只要求明白,也不一定就能使自己的本体光明。”

【原文】

问:“‘逝者如斯’①是说自家心性活泼泼地否?”

先生曰:“然。须要时时用致良知的功夫,方才活泼泼地,方才与他川水一般;若须臾间断,便与天地不相似。此是学问极至处,圣人也只如此。”

【注释】

①逝者如斯:见《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有人问:“孔子说的‘逝者如斯’,是不是在指自己的心性是活泼泼的啊?”

先生说:“是这样的。必须时刻都在致良知上下工夫,才能让心性活泼生动,才能让它和流水一样。倘使有片刻的间断,就和天地不相符合了。这是做学问最高的境界,圣人也只能做到这样了。”

【原文】

问《志士仁人》①章。

先生曰:“只为世上人都把生身命子看得太重,不问当死不当死,定要宛转委曲保全,以此把天理却丢去了,忍心害理,何者不为。若违了天理,便与禽兽无异,便偷生在世上百千年,也不过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要于此等处看得明白。比干、龙逢②,只为也看得分明,所以能成就得他的仁。”

【注释】

①志士仁人:见《论语·卫灵公》:“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②比干、龙逢:比干,殷封王叔父。因向封王进谏,被剖心而死。龙逢,即关龙逢。夏末大臣。因多次直谏,被桀囚禁杀死。

【译文】

有人向先生请教《论语》里《志士仁人》那一章。

先生说:“就是因为世人都把自己的生命看得太重,不问是否应当献出生命,只是委曲求全,因为这样把天理都弄丢了。忍心伤害天理,还有什么做不出来呢?假使违背了天理,那他就和禽兽一样了,即使苟活在世上千百年,也只不过是做了千百年的禽兽。学者们在这个地方要看清楚。比干、龙逢等,都是由于他们看得明白,才能够成就他们的仁。”

【原文】

问:“‘叔孙武叔毁仲尼’①,大圣人如何犹不免于毁谤?”

先生曰:“毁谤自外来的。虽圣人如何免得?人只贵于自修,若自己实实落落是个圣贤,纵然人都毁他,也说他不着;却若浮云揜日,如何损得日的光明?若自己是个象恭色庄、不坚不介的,纵然没一个人说他,他的恶慝②终须一日发露。所以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③’。毁誉在外的,安能避得?只要自修何如尔。”

【注释】

①叔孙武叔毁仲尼:事见《论语·子张》:“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叔孙武叔,名州仇,鲁大夫。

②慝:邪恶。

③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虞,预料。

【译文】

有人问先生:“《论语》里有‘叔孙武叔毁仲尼’的记载,为什么大圣人也避免不了被诽谤的命运呢?”

先生说:“诋毁、诽谤是外在的东西,即使是圣人,也不能够避免。人贵在自我的修养,如果自己确确实实是个圣贤的人,即使别人都来诋毁他,也不会对他有任何影响。就好像浮云遮蔽太阳,但怎么可能对太阳的光明有所损害呢?如果他自己只是一个表面端庄,而内心却软弱的人,纵使没有一个人说他,他的丑恶总有一天也会表露出来。因此孟子说‘有求全之毁,有不虞之誉’。毁誉是外在的,怎么能避免呢?只要有自我的修养,毁誉又能怎么样呢?”

【原文】

刘君亮要在山中静坐。

先生曰:“汝若以厌外物之心去求之静,是反养成一个骄惰之气了;汝若不厌外物,复于静处涵养,却好。”

【译文】

刘君亮想要到山里去静坐。

先生说:“假如你是用厌烦外物的心去山里求清静,反而会养成一个骄纵懒惰的性情;假使你不是因为厌烦外物,而是到静处去修养自己,却是很好的。”

【原文】

王汝中①、省曾侍坐。

先生握扇命曰:“你们用扇。”

省曾起对曰:“不敢。”

先生曰:“圣人之学不是这等捆缚苦楚的。不是装做道学的模样。”

汝中曰:“观‘仲尼与曾点言志’②一章略见。”

先生曰:“然。以此章观之,圣人何等宽洪,包含气象。且为师者问志于群弟子,三子皆整顿以对,至于曾点,瓢飘然不看那三子在眼,自去鼓起瑟来,何等狂态?及至言志,又不对师之问目,都是狂言。设在伊川,或斥骂起来了。圣人乃复称许他,何等气象?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如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地,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注释】

①王汝中:即王畿(1498-1583),字汝中,别号龙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王阳明学生,官至南京兵部郎中,讲学四十余年,传播王学,着作有《龙溪集》。

②仲尼与曾点言志:见《论语·先进》。

【译文】

王汝中与省曾在先生旁边陪侍静坐。先生手拿扇子递过来说:“你们用扇子吧。”

省曾连忙起身回答:“我不敢当。”

先生说:“圣人的学问,并不是像你这样拘谨苦楚的,也不是假装出一副道学的模样。”

王汝中说:“我看《论语》‘仲尼与曾点言志’一节,能够大致看得出这种礼节来。”

先生说:“是呢,从这一章来看,圣人是何等的宽宏大度啊!当老师向学生提问他们的志向时,前三个人都恭恭敬敬地做出了回答,可是曾点却慢慢悠悠不把那三位同学放在眼里,独自弹瑟,是何等的狂放啊!等到他们谈到自己的志向时,又不直接回答先生的问题,都说出了自大的话。假若换作是在伊川先生的身边,恐怕早就责骂起来了。孔子却居然还赞扬应许了他,这又是怎样的风度啊!孔子教育学生,不是死死地守着一个模式,而是对狂大桀骜的人,便从狂放这一点上来打造他;对洒脱的人,便从洒脱这一点来点化他。人的才能气质,怎么会完全相同呢?”

【原文】

先生语陆元静曰:“元静少年亦要解五经,志亦好博。但圣人教人,只怕人不简易,他说的皆是简易之规。以今人好博之心观之,却似圣人教人差了。”

【译文】

先生对陆元静评价说:“元静年轻时,也想专心注解五经,志向也是在博学上。但是,圣人教人,只担心不能学起来简单容易,他说的也都是简易的办法,用现在的人喜好博学的心来看,好像圣人教育的方法反而错了。”

【原文】

先生曰:“孔子无不知而作;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此是圣学真血脉路。”

同类推荐
  • 沉思录3

    沉思录3

    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就是“沉思”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沉思是那些哲学家的事,和自己没有关系。其实不然,孔子说过:一个人如果只知道学习而不懂得思考就容易产生迷惑。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也一样,如果只知道“埋头拉车”,而不知道“抬头看路”,就很容易走错方向,从而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沉思录》。
  •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成事之道

    《易经》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它凝结了先民的睿智和智慧,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本书撷取《易经》五十三个卦辞,结合古今案例,以简洁生动的插图、有趣易懂的文字,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易经》的原理,揭示做人处事的诀窍,教你改进做事的方法与手段,顺应穷通,获取成功。本书是指导现代人事业进取的一盏明灯。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老子大智慧

    老子大智慧

    老子哲学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父”。本文从做人准则、处世准则、做事之道、修身养性四个方面对老子处世之道进行了较为透辟的分析,以古今中外一些经典事例为背景,采用了浅显易懂的文字进行叙述。
  • 黄石公语录:素书

    黄石公语录:素书

    “西晋时,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时有盗墓贼掘西汉留侯张良之墓,在玉枕中发现黄石公著《黄石公语录(素书)》,从此,《黄石公语录(素书)》》流传世间。《黄石公语录(素书)》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三十六字。字数虽少,但字字珠玑,语语精华。内容融汇儒、道、兵、术、势诸家之精,重德、崇义、讲谋略。书中语言精炼,人性把握精准,处世谋略独到。史传,张良得此书,遂辅佐刘邦,成就霸业。”
热门推荐
  •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每天读点中国历史

    历史写满了沧桑,印记着民族步履的繁艰。后人看历史,鲁迅看到了吃人;柏杨看到了酱缸;有人看到了一种毒素的沉淀;也有人看到了历史传承了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满心荣辱与欢喜。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以上的说法都因他们只看到了历史的一个侧面。难免有失偏颇,有以偏概全之嫌。历史其实是一个过程,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下来。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智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我们绝不应该有任何亵读的举动。然而沉淀的历史文化有其精华也有其糟粕,所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 魔法新时代

    魔法新时代

    真正的英雄,不是站在魔法的至高点嘲讽世人,鱼肉众生,而是带领世界走向新生,解放众生。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就改革换青天。圣人不仁,以生灵为蝼蚁?那就拆了它的神庙。看夏风大发神威,移山填海,运转群星,扭转乾坤……一切都从一个小小城市小小校园说起。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有个男孩,名叫林旭

    有个男孩,名叫林旭

    性格版:有个男孩,名叫林旭,不爱说话,有些自闭。没有家人,一身秘密,孤独的世界只有自己。浮世中沉静如水,黑暗里寂寞相随。在老师眼中,他是天才少年,性格孤僻,难以靠近。在女生眼中,他是全能男神,高傲清冷,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在媒体眼中,他是传奇人物,低调神秘,却话题不断。在真真眼中,他只是她的旭旭,一个让人心疼又心爱的男孩。他家的客厅是刺眼的纯白,他的卧室是阴森的纯黑,犹如他的性格,至纯至暗。那个夏天,他遇到了夏真真,爱打架,爱闹事,爱唠叨,厚脸皮,火星撞地球般闯进了他的世界,于是,故事开始了。真真说:还好有你,让我绽放自己。林旭说:还好有你,让我不再那么悲哀。
  • 白色铃兰草

    白色铃兰草

    我连偷偷喜欢你的自由都没有了吗我们能不能当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能不能不要戳破这件事?你真的那么讨厌我吗?(阳光温柔帅气学长救赎自卑孤独普通女孩)
  • 穿越逆袭成了诰命夫人

    穿越逆袭成了诰命夫人

    江知一前世今生都是孤儿,只是没想到刚穿越就意外入了福窝成为姜家闺女。爹娘疼爱哥哥宠,小弟不酸同样宠~知一凭借自身本事带着全家越过越好!姜知一:相公,你也要努力哦!沈亦安:好,为夫给你考个状元回来!-----------------------某晚:沈亦安把姜知一堵在墙上,“一一,我说过我会给你最好的,所以不要不理我好吗?”温馨无极品金手指美食逆袭1v1男女双洁
  • 黑暗情人

    黑暗情人

    人间失格,地狱失火我的到来,又是一场混沌
  • 炎燚寒风灿若晴

    炎燚寒风灿若晴

    数万年前,三界战神火将为人族正道斩杀肆意无道的天,魔两族,却被天魔两族合力追杀,本体弥留之际,创世父神太宣帝君之女冰磷上神以血为祭,以寒玉之心为引,血洗天魔两界,之后,冰磷上神香消玉殒,那个脚踏三界,眼含星辰的少年手持魔剑,势要让天魔两界为她陪葬。数万年后,人间仍然有火将的传说,在人界最南之地,有一个四季如春的小村庄,不务正业的少年秦羽柯在经历了挚爱被村民以妖女的缘由生生烧死之后,得一老妪指点,踏上了寻妻的道路,一路上,少年不断成长,不断升级,同时,也在梦境中看见了自己与挚爱的生生世世。这一世,他是子羡,她是白珂,天下大义只为你;这一世,他是军师班燳,她是敌国公主,你,从来不用赌;这一世,他是起义军,她是一代美人,我,带你回家;这一世,他答应给她一生安定,却恰恰隔了一个轮回,君生我未生;这一世……秦羽柯一路上收获良多,却也发现,自己与他之间却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 夏日妍笑

    夏日妍笑

    我们是即将奔四的八零后,跨过三十五岁的坎,青春便和我们渐行渐远。一九九八年的夏天,十六岁的我们,懵懵懂懂,情窦初开,我们的青春便从这里开始。花样年华,似水流连,每一段小故事,每一个小插曲,都是我们人生的小美好。光阴飞逝,时光荏再,二十年过去,青春渐逝,容颜渐老,忆我们走过的岁月,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 大劫生

    大劫生

    一列载着数名旅客的地铁缓缓进站,人们下车后才发现整个城市竟然空无一人!甚至狂虐的天气,奇形生物还有未知的旅程也纷涌而至。这究竟是末世降临还是一场阴谋?一次劫难,一次重生。历经横跨欧亚大陆的爱恨情仇,深陷危机重重的另类世界,人类是否还有勇气拯救自己破碎的灵魂,找回原本属于天空的那一抹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