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296000000002

第2章 名书名文精典集锦(2)

文中描绘庄公的老谋深算、共叔段的贪得无厌、姜夫人的助子为虐,都活灵活现,有声有色,其生动地反映出奴隶主内部母子、兄弟之间的冷酷无情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有时又需要罩上一层温情脉脉的“孝悌”面纱,于是庄公和他母亲演出了一场在地道里重新会面的滑稽戏。文章最后写庄公受颖考叔感化而掘地见母时,借“君子”的话作论断,寄以褒贬。读后耐人寻味,发人深省,春秋时争权谋霸之况,可见一斑。通过阅读本篇,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左传》在写人记事上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助于学习古代散文传统。

曹刿论战——《左传》

题解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的公子纠,出兵攻打鲁国。本文记述的就是齐鲁两国交战于长勺,曹刿向鲁庄公献策,以智慧和才能击退齐国进攻,取得战争胜利的故事。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之一,历来为军事指挥者所重视,毛泽东同志在论述战略防御的原则时,就曾引用过这一战例。其文言简意丰,是古代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也一直被大中学校选作教材范文。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在位的人会筹划这件事,你何必参与到里边去呢?”曹刿说:“在位的人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您依靠什么打这一仗?”庄公说:“穿的吃的这一类用来安定生活的物品,我不敢自个儿享用,一定要拿来分些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还没有普遍地给予百姓,百姓是不会服从您的。”庄公说:“祭神的猪、牛、羊和绢绸,我不敢谎报,一定要凭事实对待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小小的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官司案子,即使不能一一调查清楚,也一定要用真心实意来审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心竭力为百姓做好事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一点打一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一块儿去。”

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跟齐军交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兵,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已经擂了三次鼓,曹刿才说:“可以了。”结果齐军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他下了车,察看了齐军的车轮印子,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上眺望齐军,然后说:“可以了。”这才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他得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说到战争,那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干净了。对方的勇气消失干净,我们的勇气却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至于大国的用兵,那是难以捉摸的。我担心有伏兵在那里。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印子乱七八糟,望见他们的旗子东歪西倒,所以才追击他们。”

赏读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故紧紧围绕“论战”取材。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人”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胜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全篇虽仅222个字,但以弱御强的一场齐鲁之战,通过作者的生动记述,反映得栩栩如生,井井有条。文章不但有战前朝野“迎战”状况的展现,有战中出击、追杀场面的描述,还有战后对取胜原因的探讨。更重要的是通过齐鲁一战的记述,突现了曹刿超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些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勇于参政、敢于直谏、乐于为国效力的精神风貌。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左传》

题解

齐桓公即位后,任用贤臣,发展经济,国力强大起来。他为了巩固霸主地位,就打着尊王的旗号,去号令诸侯。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为称霸天下而纠合八国之兵伐楚,就是他经营霸业的一次重要行动。而当时楚国也处于强盛时期,因此毫不示弱。本文记述的就是齐楚两国之间军事、外交斗争的一些片段。为制止齐国的军事进攻,楚国以实力前往交涉,从容应对,终于迫使齐国签订了盟约。

原文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毂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译文

僖公四年春天,齐桓公率领诸侯的军队进攻蔡国。蔡军逃散瓦解,于是又攻打楚国。楚成王派遣使者到诸侯军中对齐桓公说:“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纵使牛马跑散也不会到达彼此的边境。不料君王来到我国境内,这是什么缘故?”管仲代表桓公回答说:“从前召康公命令我的祖先太公说:‘天下诸侯,你都可以征讨他们,以便共同辅佐周室。’赐给我祖先征伐的范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们的贡物包茅不进贡王室,周王室的祭祀不给供应,没有什么用来滤酒祭神,我特来追究这件事。周昭王到南方征伐楚国没有返回,我要查问这件事。”楚国使者回答说:“贡物没有进贡王室,是敝国国君的罪过,岂敢不供给?至于昭王没有返回,君王到汉水边上去查问吧!”

诸侯军队继续前进,临时驻扎在陉地。

夏天,楚成王派遣屈完前往诸侯军中去交涉。诸侯军队稍稍退却,驻扎在召陵。

齐桓公陈列诸侯军队,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桓公说:“这次用兵难道是为了我自己吗?这是为了继承先君建立的友好关系罢了。和我共同友好,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光临,向敝国的社稷之神求福,承蒙您收纳敝国国君,这正是敝国国君的愿望。”桓公说:“以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抵抗他们?以这样的军队来攻城,什么城池不能攻破?”屈完回答说:“君王如果以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君王如果用武力对付我们,那么,我们楚国以方城作为城墙,以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虽多,也没有地方使用他们。”屈完于是同诸侯缔结了盟约。

赏读

本文只有几百字,以记言为主,却把齐楚两大国的斗争写得充满变化,活灵活现。一开始,齐桓公就来势汹汹,给楚国罗织两条罪状“包茅不入”和“昭王不复”以表现自己兴师有名,接着又以“同好”为饵进行笼络,其辞委婉怀柔;最后锋芒毕露,施以武力威慑。其霸主权术施展得可谓淋漓尽致,使人不禁为楚国担忧。然而,面对齐国的软硬兼施,步步威逼,楚国的使者却不卑不亢,针锋相对,据理应变。其辞令时而诙谐戏谑,和顺谦恭;时而又激昂慷慨,柔中有刚,守而有攻,令齐国无懈可击。终于干戈化为玉帛,双方讲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告一段落,也令读者长舒一口气。孙子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楚使高超的辞辩才能,令人为之折服,叹为观止。全文波澜起伏,节节生锋,确实是一篇辞令妙品。

宫之奇谏假道——《左传》

题解

在齐桓公建立霸业的同时,晋献公也在向外扩张,吞并小国。与之为邻的虢国,就成了他对外扩张的牺牲品。鲁僖公二年(前658),晋国又向虞借道伐虢。

虞公不听大夫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的要求,并派出军队,与晋合力共伐虢国,吞并了虢之下阳。三年后,晋国再次提出要向虞借路,去攻打虢国。虞大夫宫之奇对当时晋、虞、虢三国的历史和相互关系有深刻的了解,而且看透了晋国伐虢的险恶用心,于是对虞公进行了一番苦谏。可惜昏庸的虞公拒纳忠告,不听劝谏,使虞国终于灭亡,虞本人也成了阶下囚。这便是本文的历史背景和内容主旨。

原文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

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译文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着亡国。对晋国不可启发它的野心,对入侵之敌不可漫不经心。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俗话所说的‘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傍,嘴唇丢了牙齿就受凉’,那就是说的虞、虢两国的关系。”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难道会害我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太伯没有依从太王,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王室,收藏在掌管策命盟约的官府。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以他们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以国家对国家呢?”

虞公说:“我祭祀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下臣听说过,鬼神不是亲近个人,只是依据德行。《周书》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辅助有德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的德行才有芳香。’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德行可以充当祭物。’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夺取了虞国,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去,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晋国不用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驻扎在虞国,就乘其不备发动进攻,灭掉了虞,捉住了虞公。

赏读

晋国两次假道伐虢,本文记述的是第二次,主要写虞国大夫宫之奇对虞公的三次劝谏。第一次是论势,说明虞虢两国唇齿相依的地理形势和利害的关系。第二次是论情,针对虞君认为同宗可以免害的思想,指出晋献公“亲以宠逼,犹尚害之”的历史教训,说明亲情不可依。第三次是论理,批驳了虞君对神明庇佑的迷信,指出国家的存亡不在于鬼神,而在于国君是否施德于民,反映了春秋初期的民本思想。全文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揭示主题,语言简洁有力,多用比喻和反问句式。品读这段沉甸甸的文字,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宫之奇谏术的称道,对其忠于祖国和深谋远虑的赞叹,重要的在于记取虞国倾覆的沉痛教训,体味“唇亡齿寒”这一典故所蕴含的深义。宫之奇代有人出,虞公之类会绝种吗?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

题解

本文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文公重耳在流亡十九年后回国即位,并赏赐流亡时一直追随着他、为他出谋划策的人。其间,别人都居功邀赏,唯介之推“不言禄”,晋文公也就没有想到他。因此,介之推曾一度产生了情绪上的波动,后通过与其母的交谈,坚定了自己的思想,最终隐居山林,直至生命终结。晋文公为弥补自己的过错,并抚慰心地善良的人,特封绵上为介之推的祭田。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晋文公赏赐曾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提爵禄的事,爵禄也就没有给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有九个,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这实在是上天安排哪,而那几个随从他逃亡的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决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为止。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心地善良的人。”

赏读

同类推荐
  •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所有的疼,都会开出一朵花

    作者温情回顾40岁母亲的去世,记录身边平凡人不甘于平凡的勇气,以及那些细碎而美好的爱与情。16个故事,却不止16种心情,不喂鸡汤、不讲大道理,然而,当你疲惫、迷茫、孤单时,这本书或许会让你在这些朴素而又真切的故事中,找回本属于你的温暖。
  • 西西诗集

    西西诗集

    《西西诗集》,西西诗歌创作四十年大成(1959—1999)的合集,涵盖西西在不同时代的感触、观察、经验与体会,分三卷,共一百首之多。卷一即早期(1982年)以《石謦》为诗集名出版的作品,卷二、卷三为20世纪90年代陆续累积的诗歌作品,充分体现了西西在小说、散文之外于现代诗领域的试验和收获,题材广,风格独得,坦白而幽默。她写亲戚朋友,写学电脑时的缠斗,写从快餐店到地铁,从上医院到练太极,再延展到旅行中的感念,无不可以入诗,她让诗歌伸向散文,伸向小说,伸向童话和绘画……
  • 一线生命,多少深长

    一线生命,多少深长

    我们常说,你一旦选择了医学,就等于选择了奉献。医学这个神圣而伟大的职业,是每一名医务工作者一种终生的任务,一种确定的工作领域。很好地完成所处职位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是天职所在。一旦负起,终生无法逃避。医学一开始便是以服务生命为目的的。临床一线的医务人员,每天面临的,既有生的大喜,亦有死的大悲。这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一个极其寻常的话题,但在生死这个寻常话题面前,却有着生之尊严、死亦尊严的不寻常内涵。在医学科学技术之上,有一个最高层次的标杆,那个标杆要求我们每一名从医者更多地学会爱,学会怜悯,学会敬畏生命、敬畏存在;学会对无辜者有起码的同情,对受难者有真切的怜悯,对同类有更多的仁爱。
  • 莫言讲演新篇

    莫言讲演新篇

    本书从属于《莫言美术馆系列》由莫言发起,汇聚了“当代最富影响力的美术家、收藏家、设计家,以文字表达对艺术的感悟、思考与创作中的得失。描写了艺术如何既偶然又必然地改变了他们生命的道路。”这是延伸在美术馆之外的修辞空间,是感知艺术创作的“现身说法”。而莫言心声系列正是其中的一套书,包含《莫言散文新编》、《莫言讲演新篇》、《莫言对话新录》三本。小说之外的莫言,思维睿智、谈吐文雅。文章在天马行空般的叙述和陌生化的处理中阐述作家莫言的思想情感。本次收录丛书完整展现了小说之外的莫言。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
  • 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

    亨利·詹姆斯小说理论与实践研究

    本书旨在介绍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以及他的作品是怎样体现他的理论的,主要分为:詹姆斯研究概述、理论家詹姆斯、实践家詹姆斯三章内容。
热门推荐
  • 海贼之任务系统

    海贼之任务系统

    有系统,单女主或双女主没有更多,路飞时代,大部分都不改。
  • 最强世代

    最强世代

    因为打倒了复数世界的魔王而倍感无聊的赛维,在多拉古尼德,意外的得知了还有着“一拳可以打爆星球的实力,才勉强算的上是炮灰”的异世界legend的存在。这样的他,在第八次被异世界召唤的时候,终于到达了legend,和地球的普通少年关止一起。而这,才是异世传说的真正开始!
  • 斩佛

    斩佛

    一万年前圣武大陆最强宗派少林突然消失,天玄武界上的宗派都在寻找着少林秘宝。当地球人穿越到圣天玄武界却成为了开启少林秘宝的祭品,他们是卑躬屈膝还是奋起反抗?当被天玄武界的土著逼到了绝境,古宁选择了反抗,我命由我不由天!
  • 斗气冤家妙情缘

    斗气冤家妙情缘

    [花雨授权]她一定是被倒霉神附身了!打赌输了,只好在恶亲戚手下做牛做马五年多,好不容易熬到一个长假,却完全被一个死男人给破坏了!怎么说她也是一代妖女,她要是不使出浑身解数,把他迷得神魂颠倒,她的名字就倒过来写!
  • 彼岸的雾

    彼岸的雾

    带来死亡的影子,黑暗中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血染的彼岸花……以诡谲的故事,表现恐惧以及描绘现实。
  • 生活那些破事儿

    生活那些破事儿

    石磊不甘心!不甘心一辈子做个泥腿子!不甘心像蝼蚁一样活着!他努力地生活,努力地追寻着内心深处向往的爱情和幸福!秦园的魅力,无可救药地一直吸引着石磊!即使她与人同居;已是别人的新娘;身边带着一个孩子......在这个微信时代,谁才是你的真爱?暧昧中含诱惑,背叛里连着责任......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这个女孩很傻

    这个女孩很傻

    她在篮球赛上对他一见钟情,一心为他,他却苦苦爱恋另一个女孩
  • 熊孩子是神

    熊孩子是神

    游戏人间的浪荡子池鱼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一个小男孩,从此,他才得以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一种神孩子。
  • 七杀刀

    七杀刀

    七杀刀,灭世纪。无情不似多情苦。众生皆苦,斩斩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