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4300000005

第5章 存在即关系

新哲学思想之路的第一步是将“宇宙”和“个在”统一起来,得到了一个思辨的概念——存在,从而也就拿到了他在思想王国里的通行证。这张通行证的封面上写着“存在即关系”几个大字。新哲学通过把“个在即关系”和“宇宙即关系”交给思想王国的入口签证处,才换到了这张新的通行证。

检查这张通行证的内页,可以看到这样几行文字:新哲学把“个在”(一切具体个在的抽象)和宇宙(用有限的词语表达着的无限)统一为一个更纯粹的抽象——哲学意义上的存在。存在是指1)、一切存在均存在着,它包含着2)、其存在的关系(作为存在的内容)规定和3)、存在的形式规定。三者统一地表述为“存在即关系”。一切都是存在,存在就是一切;一切都是关系,关系就是一切。

有位哲学家曾这样发问过:为什么存在总是存在着而虚无却总是虚无着?既然存在就是一切,关系就是一切,那虚无又是什么呢?虚无又能在什么地方虚无着呢?

第一节 存在与虚无

既然“宇宙之外”和“关系之外”的说法是新哲学所不能容忍的,那么也就只能在关系之内寻找虚无,虚无也只能在宇宙关系之内虚无着。同时我们还应该清楚:一切存在都在宇宙关系中存在着,如果宇宙关系中存在有虚无的话,那虚无也只能在宇宙关系中被存在所规定。这就意味着我们也只能从宇宙关系中的存在出发,去寻找有关虚无的规定,因为虚无不能被虚无所规定。

一、存在之思想实验

先来探讨一下处在宇宙关系背景下的“存在”的真面目,在宇宙关系中存在着的存在究竟意味着什么?它在宇宙关系中又是怎样存在着的?它为何要在宇宙关系中存在着?

千万不要被这类玄乎莫测的问题吓倒,对付这类问题要采取特别的办法——在本书中被称之为“思想实验”的方法。

“思想实验”的第一步,就是为哲学意义上的存在建立一个模型。为建立这样的一个模型,先来查看一下我们已经有了什么样的材料和条件。

条件1:宇宙关系“同质同构”的思想。宇宙关系中的所有物质存在者最终都是由相同或相关联的物质材料组成,不同层次上的物质存在都以各自的方式在复制着物理宇宙关系的结构和无限性。

条件2:携带有时间方向的物理宇宙关系自身,可近似地描述为一个正三角形模型。见第二章第三节之“宇宙关系的方向性”段落中的相关文字。

条件3:物理宇宙关系是一张流动着的关系“网”。见第二章第三节之“宇宙之外无关系”段落中的相关文字。

合并“条件1”、“条件2”和“条件3”,就可以得到“推论1”,也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哲学存在的模型。

推论1:宇宙关系及其不同层次上的存在,其存在的模型都可以表述为“流动着的”三角形,哲学意义上的存在则可以近似地表述为正三角形。

哲学意义上的存在是所有个在的理想形式,正三角形则是一切三角形的理想形式,流动三角形对应于个在,正三角形则对应于哲学存在。

“思想实验”得到了存在的基本模型——正三角形,正三角形也因此成为“思想实验”的砖块,一切存在都可以用正三角形表示出来。为了让这个正三角形获得具体的物理存在,我们需要假设宇宙有个开端,开端处的物质仅有基本粒子。这一假设也就成为“条件4”。

条件4:假设宇宙有个开端,开端处的物质仅有基本粒子。

做这样一个假设的诱惑来自于人类所面临的窘境:人类永远无法窥视到宇宙的开端。假设宇宙真的有个开端,哲学乃至科学中的许多难题将迎刃而解。而假设的依据则是普朗克能量所描述的宇宙图景——普朗克能量也只能存在于宇宙的开端处。需要提醒的是,这仅仅是假设而已,我们在做假设的同时还要始终牢记宇宙关系的无限性这样一个基本事实。

假设宇宙有个开端(及基本粒子),确实是个非常不错的想法,因为立马就可以得到新的推论。

推论2:开端处的宇宙和基本粒子,其存在模型也都可以近似地描述为正三角形。宇宙是最大的正三角形,而基本粒子则是最小的正三角形。

现在,我们就可以开始“思想实验”了。第一个实验对象就是“数”,为简洁起见,不妨设定为正数。而宇宙原本就是位数学家的想法,更诱发了我们建立起“存在”与“数”对应关系的企图——弄清楚了“数”的存在方式也就弄清楚了“存在”的存在方式。

正三角形OAB如果是一个“数”的话,其物理含义应该是数几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果三角形OAB是一个基本粒子,其物理含义就是数“1”。如果三角形OAB就是宇宙本身,虽然同样也可以写成数字“1”,但其物理含义(相对于基本粒子来说)就是“∞”(无穷大)了,而此时作为基本粒子的“1”其物理含义(相对于宇宙来说)就只能是“-∞”(无穷小)了。

如果撇开计数单位的具体层次不论,三角形OAB总是可以写成数字“1”,数“1”也就获得了抽象的数学和哲学意义。即:数“1”作为存在,就是计数单位自身;而作为关系,就是计数单位与自身的关系。从另一方面说,数“1”本身也是“∞”(无穷大)和“一∞”(无穷小)的统一,它也因此成为全部“数”的砖块和终极构件,包含了全部的“数”的可能,实现了数“1”与其它“数”之间的关系。比如,数“1”作为“-∞”(无穷小)就包含了数“0”的可能从而实现了与数“0”的统一关系。

三角形OFI连同其中的九个小三角形共同表示了一个叫做“10”的数字,“10”可以写成“1 9”,即三角形OFI作为个位层次上的“1”和其它九个同样表示个位“1”的小三角形相加。相加就意味着被先后“抖”开了两次,第一次是“1”,第二次是“9”。至于在原表示数字“1”的三角形OAB在本图中已经退缩到一隅。从“1”到“10”的每个数字你也都可以用不同的图形画出来(具体详见本书第七章“数的猜想”)。如果你继续将的每个小三角形再“抖”开来一次,就得到了一个三位数“100”,它是通过(1 9)(1 9)=100得来的。该算式还表示“100”这个数有过两次进位,出现了两个“1 9”。

数学家此时会告诉你,任意地选择一个小三角形你都可以无限制地“抖”开它,前提是没有基本粒子存在。假设有基本粒子存在,你也可以从基本粒子出发,用于表示每个基本粒子“1”的最小三角形的尺寸则是固定的。随着数字的增大,用于表示大数字的三角形的尺寸也就越来越大。最后的结果可能比宇宙的尺寸还要大,因为你用于表示“1”的最小三角形的尺寸肯定比基本粒子的尺寸要大。再假设你从宇宙出发,用于表示宇宙之“1”的最大三角形的面积是固定的,那么随着数字的越来越小,用于表示小数字的三角形也就越来越小。最后的结果可能比基本粒子的尺寸还小,因为你无法画出来一个和宇宙一样大小的三角形。

上述两个描述方向的不同,本质上是人们在理解宇宙无限思想方面形成的差异。前者表示的是“生成着的无限”——宇宙的无限存在于宇宙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即使从有限的个在中也可以生成出宇宙的无限来。后者表示的则是“既定着的无限”——虽然宇宙是无限的,但是你从中拿走一个就会少掉一个,只是你永远拿不完而已。尽管它们所表达的宇宙无限的思想是等价的,但各自的思考路径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前者更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事实和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而后者则与小农经济社会的观念相对应。

是不是每个正数都可以用小三角形表示出来?答案是否定的。无理数(如圆周率π、2的平方根等)和循环小数(如1/3、1/7等)永远都在破坏着确定的三角形的边界,至少表面上看起来的确如此。因为没有人能完整地写出它们的小数值!

无理数实际上提出(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答)了数的连续性和离散性的问题,这一问题可转换为(即等价于)“那些小三角形之间的边界是否真实”的问题。如果再将视为宇宙开端的话,上述问题还可以转换为(即等价于)“用于表示基本粒子的小三角形是否存在有边界”的问题,此即宇宙的连续性和离散性的问题。试图解决这些问题是后面其它章节的任务,在这里仅说明一点:它们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并最终回归到“宇宙的连续性与离散性的统一”这个根本问题上。宇宙的连续与离散、数的连续与离散、存在者的连续与离散属于同一个问题,即存在者的本质问题也即哲学第一矛盾,在本书中被命名为“关系”。

接下来的实验对象为“位于开端处的宇宙(即位于开端处的宇宙关系)”。位于此处的任一个在——作为假想的基本粒子——都可以用一个最小的三角形来表示,“最小”即意味着基本粒子不可再分。数目庞大的它们以非常密集的形式平等地存在于一个更大的正三角形(即宇宙)中。此时的宇宙仅有两种三角形存在物:最大的三角形和最小的三角形,前者是宇宙的存在形式,后者是基本粒子的存在形式。而在最大和最小的三角形之间没有任何其它形式的三角形存在。

此时的宇宙也仅有两种存在关系真实而简单地存在着,一是宇宙和基本粒子的关系,二是基本粒子之间的关系。至于更复杂的关系形式,只能是以潜在的方式被包含在宇宙关系的未来趋势中。

以下两点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无论是此处的宇宙、还是基本粒子都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着。宇宙自然被开端处的宇宙关系所定义着,基本粒子则被基本粒子相互之间、基本粒子与宇宙、基本粒子自身不可分割等关系内容所定义着。第二,位于开端处的宇宙连同基本粒子,也都是以一种有限的方式在表达着宇宙关系的连续性、层次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设想宇宙有个开端确实是个非常有用的“思想实验”,物理宇宙中可能的基本粒子通过假设的途径获得了最小三角形这样的表现形式。基本粒子乃是宇宙万物的终极构件,对应于它的最小三角形则成为我们继续“思想实验”的最小砖块。有了这样的砖块,我们就可以尝试着深入到宇宙关系的不同层次,为不同层次上的存在者建立起相应的模型。

二、存在与层次

幸好存在不愿意固守最小三角形(即基本粒子)的单一形式(物理学家或许能告诉你更为复杂的原因),否则宇宙就只能是用基本粒子做成的丸子——宇宙爆炸都不可能发生,宇宙关系也就永久地停留在它的开端处,当然也就不可能见到这样的图形和它所表示的物理存在了。

菱形OADB作为新的存在和新的宇宙关系意义非凡。第一,菱形OADB作为存在,其内部关系(即菱形内两个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获得了现实意义。第二,菱形OADB与另外两个最小三角形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两个最小三角形既是菱形OADB可能的构件,也是菱形OADB的存在环境。第三,作为较复杂的存在,其内部自身的构件(即菱形中的小三角形)已经不再等同于外部环境中的可能的构件(即环境中的小三角形)了,更不等同于在它成为此在之前的可能的构件(即现在已在菱形之中但在过去却是独立的小三角形)了。第四,因为仅有基本粒子的单一宇宙关系被打破,更多的其他形式的存在也因此成为可能。完全还可能存在着:1)、菱形ABED和2)、由三角形ADC和三角形BDE拼合成的图形甚至3)、梯形ABCE、BDOC、ADEO等。

宇宙关系还在继续朝前走,新的存在也随之不断地涌现出来。我们得到了一个正六边形的存在,我们得到了一个“人”字形的存在。只要你愿意,你还可以从上述两个图中找出更多的存在出来。同时我们还发现,存在可以包含在的存在也可以包含在但如果你逆着这一方向往回走,存在在中就不可能全部找到,存在也不可能全部找到。宇宙关系的方向不可逆。

存在就是这样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存在着。最小三角形就是基本粒子的存在形式,正六边形就是正六边形存在物的存在形式,“人”字图形就是“人”字图形存在物的存在形式——只不过我们并不清楚它们对应于什么样的物理存在而已。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存在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地方?比如说,为什么恐龙会出现在数亿年前的地球上?为什么大熊猫出现在中国?

这“一定的地方”就构成了宇宙关系的层次规定。宇宙关系运动到一定的层次上,就会有相应的存在出现。如在“思想实验”中,宇宙关系每前进一步就有相应的存在图形出现。关系是存在的本质和内容,层次是存在的载体和形式。存在的层次总是出现于存在恰好能以自身的方式获得存在的地方,而存在也总是在宇宙关系运动到相应的层次上才会获得存在。层次乃是存在对关系提出的、实现存在自身完整性、系统性和现实性的要求,是存在与关系之间的关系。作为存在之本质(和内容)的关系,必须与作为存在之形式的层次统一起来,存在才能获得存在。可借用公式近似表示为:存在=关系 层次。因为层次的出现,“存在即关系”命题可以更精确地表述为:存在是存在于层次上的关系,层次是关系的存在形式。

切不可小看了层次。正是因为层次这一规定,奔流不息且连续无限的宇宙关系,方呈现出丰富多彩且相对稳定的层次形式,并进而拥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存在形式,才使得我们认识世界成为可能,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具有了现实意义。也因为层次这一规定,原本连续、无限、有着时间方向的宇宙关系从此被赋予了层次性内容,从而实现了连续性、层次性、方向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宇宙关系的连续性此时也就有了两层含义。一是指宇宙关系在所有不同的层次之间连续着,否则宇宙关系就不是一个整体。不同的存在层次是离散的,而宇宙关系则是连续的——此即连续和离散的矛盾(即哲学第一矛盾)的关系形式。二是指具体存在之关系内容在该存在层次上的连续,表现为该存在层次相对稳定性的连续——此即第一矛盾的存在者形式。宇宙关系的方向性也有了两层含义。一是宇宙关系在不同层次之间的方向性即宇宙关系的整体方向性,显然这是不可逆的。二是具体的存在者之关系在该存在层次上的方向性,它有可能是可逆的。时间反演(即时间对称)就成为问题。宇宙关系的无限性也有了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表现为宇宙关系自身的无限性,表现为不同层次的无限数量和无限可能。二是表现为具体存在者之层次上的无限性,即该具体存在者的无限可分和融人更高层次组合为更高层次上的存在之无限可能。

接下来还可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存在总是在相应的层次上存在着?对此,我们只能回答说,这是由宇宙关系的本质也是由存在的本质决定的,是由关系与存在的相互统一决定的,是存在即关系这一命题的必然要求。关系、层次、存在,三位一体。关系总是表现为存在于具体层次上的各存在者之关系(是该存在者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的总和,关于内在关系和外在关系的描述请参考下一节文字),存在也总是宇宙关系运动到一定层次上的存在,层次也总是在关系之中同时又被存在规定着的层次。连续而无限的宇宙关系,在其奔腾不息的运动中总是要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层次。

如果还要为层次寻找物理学依据,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大家都很熟悉却又很费解的名词“时空”。我们将在本书第六章“时空之谜”里讨论时空问题,这里仅明确以下观点:宇宙关系连续性、层次性、方向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在物理宇宙中就表现为物理时空连续性、层次性、方向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时空是宇宙关系同样也是存在的自身属性。存在总是存在于宇宙时空中,宇宙关系也总是在连续、无限且有层次、有时间方向的宇宙时空中运动着。时空是存在作为物理存在的形式,也是宇宙关系运动的物理形式。至于时空和层次之间的关系,则类似于数和具体数字、宇宙关系和具体存在之间的关系。无限而不连续的层次构成了时空的层次属性,时空也总是以层次的形式展示着它的连续性和无限性。在物理宇宙中,存在者的时空由无限连续着的不连续的层次构成,存在者的层次由自身不连续但通过无限多层次的规定再次获得连续性的时空构成。

关系、存在、层次、时空如此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存在总是存在于连续、无限、有层次、有方向的宇宙关系中,存在总是存在于连续、无限、有层次、有方向的宇宙时空中,存在总是存在于宇宙关系(和宇宙时空)的连续、无限、有方向的层次上。宇宙关系也可进一步表述为“存在于连续、无限、有层次、有方向的宇宙时空中的存在与存在之间的关系”。

三、虚无和灾难

在大致弄清楚了什么是存在的层次规定之后,再来看看什么是虚无以及同虚无有关的灾难。我们显然不能在三角形OJN之外去寻找虚无,这就等同于在宇宙关系之外寻找虚无。在三角形OAB中,你也得不到一个用菱形表示着的存在,在三角形OCE中,得不到一个用正六边形表示着的存在,在三角形OFI中,得不到一个“人”字形表示着的存在。因而,它们(上述图形所企图表示的存在)都是不真实的,相对于真实的存在来说,它们都只能是虚无——宇宙关系此时尚未满足它们获得存在的层次性要求,其获得存在的企图破坏了宇宙关系的层次性规定。

在三角形OCE中,拥有了用菱形表示着的存在。但你不能说三角形OAB和三角形ACD(或三角形BDE)构成了一个菱形的存在,因为这样一来你就破坏了存在的层次对宇宙关系连续性的要求,破坏了宇宙关系的连续性规定。它们构成的存在只能是用“△△”表示着的存在。硬要说这就是菱形的存在,那只能是虚无。

再假如在,有人把与OAB全等的三角形都看成是基本粒子,把三角形OJI真实地而不是近似地看成是开端处的宇宙,您肯定会说,此时的宇宙和基本粒子作为存在都是不真实的,它们都不可能存在而只能是虚无——因为它们破坏了宇宙关系的无限性。

还有另一种虚无:在过去的某个时空中它存在着,但现在却消失了。该存在只能是作为现实中的虚无和历史中的真实而存在着,只能存在于历史中而虚无于现实中。恐龙就属于此类情况。如果你坚持认为恐龙现在还存在着,那你是在破坏着宇宙关系的方向性。至于你说恐龙现在是以化石的形式或飞鸟的形式存在着,那是在谈论另一个存在和另一个问题了。科学家说,飞鸟是恐龙的后裔。

我们可以尝试着给虚无下定义。虚无就是不存在,是对存在的否定。存在是宇宙关系的真实的层次,是存在层次同宇宙关系之间的和谐关系。而虚无就是宇宙关系的不真实的层次,是存在层次同宇宙关系之间的矛盾关系。虚无因为破坏了宇宙关系连续性、无限性、层次性和方向性的统一而不可能真实地存在着,只能被宇宙关系、被众多的存在界定为虚无。虚无也只能在宇宙关系中虚无着。

仔细分析一下虚无的几种不同情况,更有利于认清虚无同存在之间的联系。未能满足宇宙关系层次性要求的虚无,一旦层次性要求被满足之后就即刻转化为存在,因而该类虚无可以说成是一种“潜在”——内含有实现存在的趋势只是现在尚未实现存在而已。破坏了宇宙关系无限性规定的虚无是绝对的虚无,其恶果就是导致宇宙关系的虚无。至于破坏宇宙关系连续性和方向性的两类虚无,是与死亡和灾难这两个词联系在一起的。通过某一存在的解体(即死亡与灾难)而使该存在转化为虚无的同时,又生成了别的存在。破坏宇宙关系层次性、连续性和方向性的虚无才是真正的虚无——只是个别存在的虚无而不是宇宙关系的虚无。物质不灭,能量守恒,作为绝对存在的宇宙关系也就不可能虚无。

存在界定着虚无,虚无也界定着存在,发现虚无对我们重新认识存在和关系的本质意义重大。第一,宇宙关系的变动不居正是通过存在与虚无之间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宇宙关系不断前进的过程同时表现为旧存在不断死亡和新存在不断诞生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虚无乃是以否定的或消极的形式完成了对宇宙关系连续性、无限性、层次性和方向性统一的肯定。第二,个在之不真实和关系之真实被虚无赋予了新的含义。个在的层次只是宇宙关系的偶然层次,该层次最终总是被解体,该个在最终要走向虚无——所以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也就只能是宇宙关系,宇宙关系又总是真实的。第三,只要有宇宙关系在就有存在者在,而宇宙关系又总是在的,所以存在者也总是在的。但存在者之在是由无限多个个在以“前赴后继”的形式共同完成的。第四,相对于宇宙关系来说,任何个在获得存在的时空都是有限的甚至是短暂的,而其虚无则是漫长的甚至是无限长——如果宇宙确是无限的话。

我不得不提前声明的是,“无”和“虚无”的概念在物理宇宙关系中是不存在的,物理宇宙中也不需要它们,物理宇宙中全是“有”和“存在”。之所以要在这里、也能在这里谈论“虚无”,全是因为语言的局限造成的。语言及词汇和概念实际上是人类用来描述物理宇宙关系的符号,被我们命名为哲学符号。全部的哲学符号组成了哲学宇宙关系,单个的哲学符号即单个的词汇和概念——作为哲学存在者——必须在哲学宇宙关系中才能获得真实。而哲学符号全都是离散的,这就给“无”和“虚无”这样的概念留有位置。另一个哲学符号数“0”的出现也同样如此,数“0”是“虚无”概念的数学符号形式,它和物理学中所使用的数字“0”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详见本书第七章《数的猜想》。

再来讨论死亡和灾难。

存在者总是于该存在的层次上存在着,存在者的死亡表现为存在的解体,实质上乃是该存在层次的解体和消亡——该存在的层次或者被更高的存在层次所覆盖、或者被若干个其他的层次所肢解。宇宙关系生生不息的运动和存在的变动不居,决定了存在者必须经过死亡才能生成新的存在。存在今天之所以要存在的理由,就是它将来之所以要消亡的理由;存在今天之所以要消亡的理由,就是它昨天之所以要存在的理由。这里的“理由”二字大致可以理解为存在对层次性的要求。连接存在与虚无的桥梁也因此有了两座,一座叫层次,将包含有潜在趋势的虚无导向存在;另一座叫死亡和灾难,将存在导向新的虚无。这两座桥都是单行道、且遵守着宇宙关系的时间方向,任何存在通过这两座桥的机会都只有一次、且只能是按照宇宙关系的时间方向朝前走。

存在者的死亡乃是该存在者内部层次与层次相互争斗的结果,该存在者的自身层次最终被肢解,其内部较低一级层次获得独立。如果导致一个存在者死亡(即其层次的解体)的主要力量直接来自于其内部关系的相互争斗,则属于该存在者的正常死亡。女口果导致某存在者死亡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外来者,且外来者与该存在者的矛盾内化为该存在者的内部矛盾,而其内部矛盾的争斗成为该存在死亡的直接原因,则该存在者属于非正常死亡。

与之相对照的灾难则有所不同。灾难实际上是存在与存在之间的战争。当一个远来的存在与此在相争斗时,远来的存在之破坏力是如此巨大,足以迫使此在的层次瞬间被肢解,最终导致此在于瞬间内消亡。这个远来的存在对于被消亡的此在来说就是灾难。灾难不是别的,它只是一个对立的存在,它是外来的,也是偶然的,因而它总是会过去的。宇宙关系中不容许有永久的灾难存在,永久的灾难也不再是灾难而是毁灭。

死亡与灾难是存在在宇宙关系的运动过程中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者的正常死亡是一种必然的、有规律的过程,这种必然性和规律性源自于存在者自身关系的争斗,而灾难则是随机的、偶然的事件,表现为不同存在者之间以灾难的方式随机相遇。相比较正常死亡而言,灾难更能吸引人类的好奇心:灾难是如何形成的?它为何要成为灾难?难道它真的就没有规律可循吗?

第二节 存在与组织

要是有人说,灾难总是在不断地被组织过程中获得巨大能量的,想必大家都会认同。在一次爆炸事故中,直接与受害者接触并导致其死亡的可能就是某一块小小的弹片,在一次汽车交通事故中,直接与受害者接触并导致其死亡的可能就是车体某一片小小的区域甚至是某一具体的零配件。它们之所以成为灾难,就在于它们在各自的组织中获得了毁灭性的能量,并最终随同自己的组织以灾难的方式与受害者相遇。灾难中的毁灭者是在不断地被组织过程中方才获得灾难性能量的:爆炸中的弹片是被爆炸力、冲击波等组织起来的,汽车事故中的零配件是被运动中的汽车系统直接组织起来的。由此可知,灾难来源于组织,但灾难无疑也是一种存在,这是不是意味着存在也是一种组织、或至少与组织有关呢?组织又是何方怪物?为什么会有组织?

一、存在即组织

如果以组织的观点看待存在,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生活中各种各样有组织的存在,甚至能感觉或猜测到几乎所有的存在都是被组织起来的。水在天空中被组织成雨水、雪花和冰雹,在地面上被组织为小溪、河流、大海和冰山,经太阳辐射后又被组织为水蒸气。雨水是被水蒸气、云层、地球引力等组织起来的水滴,河流是被河道、地心引力等组织起来的一股水流。作为组织的雨水、河流连同雪花、冰雹、小溪、大海、冰山等,总是同别的存在(它们同样是组织)如河道、地球引力等联系在一起的。习惯上我们称河流等为此在,称河道等为彼在。

将存在划分为此在和彼在完全是出于话题选择的需要,除此之外实在看不出还有别的理由。我们总得选择一个对象作为话题,才有可能继续谈论它,语言法则又规定我们恰好选择了此在。当然你也可以定义说:存在于宇宙关系此层次上的存在为此在,但这样的一个定义并不妨碍任一存在都有可能成为此在——我们总是拥有选择任何存在作为此在话题的自由。

对于作为此在的某一个在来说,其广义的彼在有可能就是自身以外的整个宇宙,而其狭义的彼在则是存在于此个在周边且能够对该个在施加影响的存在,且这种影响和作用不会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狭义的彼在总是能够有效界定此在的彼在。物理学中有个名词叫“作用者”用在此处颇为恰当,狭义的彼在乃是此在的外部有效作用者。

或许有人会反驳说:此在的内部作用者同样也可以列为狭义的彼在,狭义的彼在乃是此在的内部和外部作用者之和。

此话确实在理。第一,逻辑上看是可行的。第二,事实上你也很难明确区分此在的内部作用者同彼在尤其是彼在的内部作用者之间的分界限。在微观尺度上,你无法找到一条绝对精确的河流(作为此在)与河床(作为彼在)之间的分界线,同样也找不到一条精确的某片树叶(作为此在)与周边阳光、空气(作为彼在)之间的分界线——它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的过程。这两条理由都容许我们将此在的内部作用者纳入彼在的范畴。

但我们同样拥有两条反对的理由。第一,面对这样过于复杂的彼在,原本有缺陷的语言就显得更加无能为力,无法承担起描述过于复杂的彼在的重任,甚至会引发不必要的混乱。第二,在本书看来,任一个在都可能是一个组织,既然是从组织的角度来看待存在,那就得尊重存在的组织特性,将此在和彼在视为不同的组织,各自的内部作用者也就应该归在各自的组织之内。由此而来的便利是,可以很方便地将此在定义为此在内部作用者和彼在内部作用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双方(此在和狭义的彼在)的内部作用者共同决定了此在。

接下来的问题是,在所有参与影响此在的作用者当中,是谁具有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决定着此在的组织?这一问题还可以一种更广泛的形式提出:存在是如何成为组织的?存在又是为何要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着?

我们一时回答不了这样的问题,先可以去物理学家那里看看什么是组织,结果遇到了两个新的词汇:秩序和混沌。物理学家说,秩序是此在内部关系的秩序,而混沌则是此在的内部作用者与彼在的内部作用者之间的关系的混沌。彼在对此在的作用,是通过彼在的内部作用者对此在的内部作用者施加作用而实现的。对于作为组织的此在来说,秩序在致力于维护此在的层次,准确地说是在维护着该层次的连续性,使得此在的层次在一定的时空域里连续着,从而维护了此在的相对稳定。而混沌则包含有破坏这种连续性的趋势和倾向。当混沌的程度不至于能够破坏秩序时,此在便继续作为此在存在着。当混沌足以破坏秩序时,此在便会消亡。消亡又分两种情况。一是此在于混沌中不断吸取彼在作为自己的营养最终促使自己跃升到新的更高一级的层次上,此在和彼在共同组织起一个更高层次上的存在。这一过程是以彼在的解体为代价,通过此在相变为新的存在而实现。另一种情况则正好相反,此在于混沌中被迫不断地向彼在提供营养,最终相变为死亡而解体。

要粗略地理解秩序与混沌的关系应该不难。秩序只有在混沌的帮助下才能成为秩序,此在也只有在混沌中维持着与彼在内部作用者的相互作用,才能最终维护此在层次的稳定性。离开秩序的混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混沌,也不可能出现在宇宙关系中。任何作为组织的存在,都是存在于秩序与混沌的边缘上。当存在及其层次消失于旧的秩序与混沌的边缘从而实现为新的存在时,我们称这一事件为相变,称此前的过程为渐变,存在之维护自身秩序的能力被称之为存在的自组织能力。

一旦发现存在的自组织能力,我们就能明白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物为何总是可以在一定的时空域里保持着相对稳定,甚至还能明白为何宇宙关系运动到一定层次就会有相应的存在物出现——不同层次上的宇宙关系会自组织出不同的存在来。存在通过对其内部作用者之间关系的组织,维持着自身的秩序和相应层次的连续性;然后再通过对其内部作用者与外部作用者之间关系的组织,维持着存在与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自组织能力是存在的自身属性,也是宇宙关系的自身属性。宇宙关系的自组织特性包含在宇宙关系的连续性、层次性、方向性和无限性的有机统一中,表现为宇宙关系的连续性、层次性、方向性、无限性和自组织特性的有机统一。存在因为其自组织特性被赋予新的内涵:第一、存在即组织,存在总是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着;第二,存在(和虚无)都是宇宙关系不断运动、不断组织的结果,运动到不同层次上的宇宙关系会自组织出相应的存在(和虚无)来。

选择宇宙关系无限运动过程中的某一截面(可理解为处在瞬间时空段上的宇宙关系,该瞬间时空段即成为宇宙关系运动过程中的某个层次)考察存在和宇宙关系自组织的结果,就能看到下面这一非常有趣的景象:一方面,宇宙关系在该截面上既组织了无限个存在物的存在事实,也携带着无限个虚无物的虚无信息——只是虚无者的信息同样是由存在者携带着的。另一方面,该截面上的不同存在物之间其时空域的长短是很不相同的——覆盖了从星系的亿万年时间跨度到衰变粒子的万亿分之一秒的瞬间。

如果考虑到宇宙的无限性,你甚至可以说全部存在者的时空域一端接近宇宙的时空域,另一端接近虚无的时空域,中间则是无数的个在。用图表示,就是一个倒立着的正三角形。与三角形的AB边平行的每条线段都代表着某个具体的时空域。顶点O处的时空域为零,只能表示着虚无者的时空域。再假设边AB表示着宇宙自身的时空域,则AB就只能是无限长。宇宙(和宇宙关系)、个在、虚无,被不同存在所携带的长短不一的时空域,在图中被组织到了一起,而它们都是宇宙关系自组织的结果。

存在和宇宙关系为什么会具有自组织能力?它们的自组织能力又是如何获得的?为这类玄学问题寻找物理学依据是本书第二卷所要面对的课题,这里仅给出答案——存在之质能时空的统一是存在之自组织能力的源泉。眼下,我们先尝试另一次冒险——在“思想实验”中对这类问题予以描述。

二、学习与竞争

作为基本粒子的最小三角形不可再分,因而它作为存在(且仅就其自身来说)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组织。它们被共同组织在宇宙的开端处,它们被共同组成了开端处的宇宙。此时的宇宙仅保留了自己的组织而肢解了所有的其它组织。除了宇宙自身以外,宇宙间也就不再有任何作为组织的存在。除宇宙自身以外的所有存在,都只能是作为宇宙组织的终极构件(即基本粒子)而存在,只是由于这些终极构件乃是通过肢解其它组织而来的,因而它们也就具有了重新获得组织形式的潜在趋势。

菱形乃是具有内部作用者的组织。存在一当获得组织形式,便具有了以下意义。第一,作为组织存在者的菱形,其两个内部作用者就不再简单地等同于中的最小三角形了,它们通过放弃部分独立性而在更高一级的层次上获得了该组织的独立性,它们结合成一个组织。存在作为组织生成了组织与内部作用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这一新的关系要求内部作用者在同外部环境发生作用时,携带着组织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自己的信息。否则的话,该作用者就违背了新生的组织关系之规定,其结果就是该组织的解体和重组,两个作用者也就重新成为两个最小三角形。第三,为维护新生的组织,两个内部作用者都在向环境学习着,并把各自的学习成果带回到组织中来。第四,两个内部作用者在其组织内部的地位不是绝对平等的,其地位的高低取决于它们向外部环境学习的成果。该成果即是该作用者为维护该组织所付出的努力(即学习)与相应的收获(即学习的成绩)。第五,两个内部作用者之间的上述差异,可能取决于它们在组织内部以及在与环境作用过程中的时空差异。谁占据了有利的时空,就意味着该作用者与环境的关系较它的合作者与环境的关系更为有利。打个比方,两个基本粒子中先到者可能作为物质粒子存在,而它的合作者就只能作为基本粒子运动的能量存在。如进一步追究其原因,乃是宇宙关系的方向性决定了上述差异。第六,菱形作为存在,为组成更为复杂的存在准备了更为复杂的构件;菱形作为组织,为组成更为复杂的组织准备了更为复杂的内部作用者。宇宙关系向着未来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也因此成为可能。

组织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从此在与彼在可进行话题转换的角度来看,它们还能互换为对方的环境。当你将存在看成是组织时,原本是此在与彼在的话题,就转换为存在与环境的话题。

对较复杂的组织来说,其内部作用者同样也是一个个组织,同样具有自组织能力。在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中它面临着三种可能的选择。第一,在足够强的外来影响下,它有可能拒绝维持原来的组织,转而组成一个新的组织——它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回报。科学家们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出粒子加速器,来俘获被轰开了的更小的粒子。第二,组织的内部作用者也会因为组织的需要而离开这个组织,它因此成为组织在与环境交涉当中的牺牲品。究其原因乃是它的学习方向出了问题:它所学习的内容恰恰是环境所需要的,而对原组织来说可能是废物甚至是毒物。第三,内部作用者还有可能被一个外来的竞争者挤出组织,原组织中另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将它开除了并接纳了外来的竞争者。倘若外来的竞争者是该组织的敌人,而开除者是出于敌人的压力才支走了昔日的伙伴,那就等于在该组织中埋下了一粒危险的种子。内部作用者所面临的这三种情况,乃是组织与组织、存在与存在、作用者与作用者之间相互竞争的结果,只是它们在物理世界中的竞争形式和内容远比我们所描绘的要复杂得多。即使穷尽人类的智慧和语言能力,也只能是取其“沧海一粟”而已。

三、质能时空统一

在前面的“开除问题”中,我们漏掉了一个重要话题。假设菱形OADB中的三角形OAB是强有力的,而它的伙伴三角形ADB则是一个懒惰的家伙,结果被开除了,另一个不知名的小三角形取代了它。问题是,在新旧内部作用者交接的过程中,菱形OADB以及与这次交接有关的小三角形们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着?

不难想像,尽管三角形ADB走了,但它的“岗位”还在,否则菱形OADB就解体了。而宇宙关系的层次性又决定了新的伙伴不可能提前报到,否则旧的伙伴也就不会走了,三个伙伴组建一个更强有力的组织的诱惑,会使开除者和被开除者都回心转意。显然,这已经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开除问题”了。

我们还得进一步追问:被强有力的同伙开除了的那位可怜的家伙躲到哪儿去了?它又有哪些地方可去呢?

假如它还是以小三角形的物质形式存在着,而此刻的宇宙被设定在恒稳态下(既不膨胀也不坍缩),结果会导致一连串的小三角形们都在争着调换自己的“岗位”,那位可怜的家伙在这场混乱中也许能得到一个新岗位,尽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现在我们不妨假设这位可怜的被开除者再也找不到新的岗位了,而此时的宇宙仍处在恒稳态,那它的情形将会如何?它实际上是“失业”了,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它是怎样地在失业着?理解它的失业状态比理解它的再就业状态要困难得多。为克服这样的困难,这一次的。思想实验必须要“搬”到实验室里,而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碰巧实验室里有个很大的口部呈正三角形的容器,里面盛满了一种很特别的水——整个容器里的水可以紧缩到一个无限小的尺寸上。水上面浮着由这种水结成的冰块,每块冰的厚薄绝对一致(不妨将每个冰块都看成是一个平面),也都有着面积相等的最小三角形和(由两个最小正三角形构成的)菱形表面。这些冰块正好盖住了容器的口部,相互之间没有一点缝隙,整个冰块的表面与容器口部的表面也完全重合。

那位可怜的被开除者此时也呆在容器里,因为它无法在宇宙外面流浪,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描述它的存在状态。制约其存在状态的条件有:第一,宇宙此时被设想为恒稳态,这就要求冰块的表面刻度不容许有丝毫的上升或下降。第二,容器里也没有为它留有岗位,因而它也就不能以小三角形冰块的形式漂浮着。第三,最小三角形意味着它就是宇宙的终极构件,不可分割。

那位失业者此时还能有什么选择吗?它只能化成水。再假定它是一位外来者,且是在宇宙呈恒稳态之后进入容器的,那么由于它的到来,容器中水的密度实际上是增加了一点。

这项实验脱胎于远古人类关于“大地潜水者”的神话,某位神灵一头扎进水里捞出第一块物质,整个宇宙就是由这块物质长大而成的。毫无疑问,神灵捞出来的物质在我们的实验里就是冰块。实验结果告诉我们,基本粒子不仅能以冰块的形式存在着,还能以水的形式存在着。冰块被还原成物质粒子,水就只能被还原成能量。前者被科学家们称为基本粒子,后者被我们命名为基本能量。基本粒子和基本能量是同一个存在(即宇宙终极构件)的两种存在形式,宇宙的终极构件可以以基本粒子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基本能量的形式存在。当“思想实验”中的水紧缩至一点时,并不意味基本能量全部消失了,而是全部能量都紧缩至一点了。

实验室里的容器也需要被还原。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有这样的容器,我们在“思想实验”里放上这么一个容器,是提醒大家不要忽视了宇宙空间的存在。如果您主张将容器还原成“空间”的话,就同时意味着它是无法单独存在的,它只能是与冰块、水融为一体,也能随着水紧缩至一点。宇宙中的物质、能量、时空原本就是统一的。能够脱离物质能量而独立存在的容器空间只是一个假象。

这次实验的结果提醒我们,要用存在之质能时空相统一的观点重新审视作为组织存在着的物理存在。作为组织的物理存在者,是物质、能量、时空的统一体。其内部作用者相互之间及其与外部作用者之间的时空结构,决定了该存在物的组织结构。在这样的的一个结构内部,不存在任何密不透风的内部作用者,倒是在内部不同的层次上存在着物质能量时空的相互统一关系。该存在者在宇宙关系中(以物质能量时空相互统一的形式表达着)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其内部作用者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和时空变换,完全取决于它与外部环境的物质能量交换和时空变换。

用存在之质能时空相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存在、组织及其内部作用者们所发奋学习的内容,就能发现该内容不是别的,正是存在的质能时空统一关系。具体的说,作为物质的存在,它所要学习的知识是能量和时空;作为能量的存在,它所要学习的知识是物质和时空;作为时空的存在,它做要学习的是物质和能量。以上也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解释,现实宇宙中的物质能量和时空从来就没有这样单独存在过(参阅第五章、第六章的相关文字)。

如此一来,也就可以消除我们在谈论“学习与竞争”时给读者可能造成的一种误会,存在者们的学习和竞争当时都被人格化了。而实际上它们都只是没有意识参与其中的物质能量时空的统一而已。

用存在之质能时空相统一的观点来看待存在的自组织现象,大致可以将存在的自组织现象看成是存在对其内部和外部物质能量时空关系的组织。秩序致力于维护存在层次之物质能量时空关系的统一,混沌则包含有破坏这种统一的趋势。一当该存在层次上的质能时空统一关系被破坏被解体,存在的层次也就随之解体,存在就随之消亡。

同类推荐
  •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1912—1949)

    中国现代化思想史论(1912—1949)

    本书从经济社会、思想文化、个案研究三个维度,对1912—1949年期间的中国现代化思想进行较有系统性的深度研究,聚焦现代化的核心问题。在个案研究方面,重点剖析了章士钊的三农思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思想、马寅初的温和计划经济思想等。本书认为“以工立国”、社会主义、统制经济计划经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成为主导性思潮。这些现代化共识的形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本书着重从现代化理论角度展开,采纳社会思想史的研究范式,进行社会、思潮、流派、思想家四者的一体贯通研究,深入追究思想后面的社会原因,并大量掌握报刊、文集等原始文献。
  • 世界哲学史

    世界哲学史

    本书讲述了公元前两千多年至今的哲学思想史,既有婆罗门教、佛教、儒家、道家等东方思想,也涵括了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一直到当下的存在主义等西方流派。当然,它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思想,更没法解答一切疑问,但通过把其中那些杰出的成果,那些关于人生根本问题的回答,以简洁有力的方式传达出来,让我们得以穿透漫长的时空,从这些伟大心灵中汲取养分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答案。我们将会发现,四千年来,从古印度的无名作者到哲学巨擘康德,从中国到欧洲,对何以为人、何为良好生活的追问从来没有停止过。
  •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20世纪30年代为通俗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写的优秀著作。作者以通俗浅易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什么是哲学,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主要范畴等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阐释。写法推陈出新,开时代之风气,使哲学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贴近普通民众。本书自出版以来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至今仍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价值。
  • 读易经有学问

    读易经有学问

    “易”就是变易、变革,《易经》提倡变革,并指争人们去应对变革、引领变革《易经》上说:“改命,吉。”这就是让人们勇于改变自己的命运。“易”就是容易、简单,《易经》将一切还原为简单,指导人们用简易手段获取胜利。《易经》上说“匪夷所思”,就是说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解。“易”就是交易、交换,《易经》指出:没有失去就没有拥有,我们必须学会交换。《易经》上说:“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就是说只要我们善于动用天地四方(即“六位”)的资源,就可换取成功的自由境界。
  • 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游心之路:《庄子》与现代西方哲学

    本书将中国哲学经典《庄子》与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西方思想流派作比较,挑战性地重读《庄子》,阐明了《庄子》中的讽刺批判性、身心治疗、幽默的哲学意义,以及庄子对儒家主流价值观的批判。从个人层面看,如何理解真诚,如何扮演社会角色,如何寻求真我,庄子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反主流的游心之路。从社会层面看,在新媒体时代重读庄子,也有助我们辨明真相、寻求理性。
热门推荐
  • 贪婪生存

    贪婪生存

    我睁了睁眼,带着一丝血丝,又使劲扭了扭脖子,发现脑袋还是不能抬起来,又使劲扭了扭脖子,还用手拍了拍脖子。
  • 快穿之这个宿主有点方

    快穿之这个宿主有点方

    闺蜜的背叛,渣男的劈腿,这两件荒唐至极的事血洗了她的人生,满心不甘的她却又意外的与系统签约,穿梭于各个位面攻略各个男神来赚取积分以便回到原世界,浴火重生有甜有盐有虐,等你来探索专一快穿文1v1(落)
  • 伊人媚惑

    伊人媚惑

    本以为香艳一舞能够媚惑到昏君,谁料阴错阳差入了将军府。难道就等着被这嗜血俊美的天策上将生吞活剥?心中大计还未施行怎能任凭被软禁与此?看娇媚诱人的小女人怎么与运筹帷幄英武腹黑的大将军斗智斗勇。天策上将:“我何时与卿卿约好来研究兵法了?还不立马给爷宽衣沐浴。”
  • 重生大巫在都市

    重生大巫在都市

    大学毕业,曹小金的生活跌落谷底,一场自杀引来致命阴谋。在梦寐以求的新生活面前,他被人一枪爆头!难道,死不瞑目?——————幸得古巫搭救,令他借尸还魂,杀破狼格局独聚一身。苦逼屌丝,绝地逆袭!!!终得,傲视天下!(QQ群228229707,欢迎各路英豪带我装掰带我飞~)
  • 长房嫡女之黑魔法师

    长房嫡女之黑魔法师

    云冰颜大概是所有穿越女中待遇最好的,可她依然不开心,作为长房嫡女,一要时刻注意形象,二要为家族争光,三要克上治下——当个完美的长女,和她的人生目标完全背道而驰。本书杂糅古代礼法(含有瞎编的成分)和魔法元素(和传统的魔法大同小异),看不惯喷完请点叉,完事。
  • 颠唐

    颠唐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故事。这是一个道佛争雄,邪魔得利的年代。仙皇,佛女,佛域,李氏江山。在人心纷乱的时代里,万古不易的仙帝之位也将旁落。而大唐仙国的深处温柔水乡。励志挞伐天下的小捕快正悄然间崛起。何为法?何为佛?自古力先智而出,然天地间是否真有公义的天道?站在高处的人往下看,生命是石头,还是蝼蚁?恩仇不断,长箫不绝。千载难逢的奇才,万古不易的传说。且歌且行且逍遥,翻天覆地,自我辈始,少年,颠唐!
  • 初恋,原来是你

    初恋,原来是你

    高甜故事:女主因为对人脸有识别障碍而错过令自己倾心的初恋男人,在后来执着寻找过程中与男主一次次擦肩的搞笑治愈系爱情。兰婧媛:静动皆美,很聪明但有些神经大条,记不住人的长相,执着又容易满足,整体悲观主义者,凡是做最坏打算,即便面对最坏的结果,“已就而已”,很快消化掉。一句话: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愁。男主,取名本意一生光明,亦寄希望他能一步青云,但不尽人意。对于别人的痛苦总能感同身受,内心多情但因害怕伤人伤己,故不善表达。不轻信他人,相对悲观主义者,看事情总能分析出最好和最坏,并朝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去做——自恐多情损梵行,不负如来不负卿。
  • 妖精尾巴之全职龙骑士

    妖精尾巴之全职龙骑士

    什么?我变成了龙骑士。话说这里是,《妖精尾巴》。
  • 《彩虹上的歌声》

    《彩虹上的歌声》

    她们因为一场歌唱比赛,从而获得可以去人间旅游三年的机会。谁曾想,她居然碰到了他,他竟然还是……而她则是因为人间的美食,没想到却拐回了他……而她则是面无表情,面对这一切很淡定,简直堪称冷淡界的典范!
  •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

    佛说一切法高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