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4300000006

第6章 生命与自由

追寻存在意义的思想之路在新哲学的王国里继续延伸着,前面就是令所有思想家着迷、且倍感困惑的生命世界。宇宙中为何有生命存在?为什么会有我们人类?又为何会有意识和思想?……我们将在本章里尝试解答这些问题。这显然只能算是一种哲学式的解答而非物理学的解答,并且也只是众多解答中的一种。

第一节 生命与感觉

生命的基本构件是细胞,甚至有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细胞生物归根结底都是从一个细胞演化而来的。群居在一起的细菌和微生物们,乃是尚未成为细胞(或“前细胞”形态)的生命形式。生活在人类细胞里的线粒体,很有可能就是一些原始的细菌,它们曾大量地涌人人体真核细胞的远古前身并定居下来。通过对线粒体的研究科学家们还发现,地球上的所有人类或许都来自150万年前的同一个母亲。

地球本身也像是一只有生命的细胞。《水母与蜗牛》的书作者、美国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在《世界最大的膜》一文中把地球描绘成一个有组织的、自成一体的生物——更像是一个单细胞。大气层乃是地球细胞的“膜”,以令人叹羡的技巧利用着太阳能。

最近有科学家宣布:地球上的生命来自外层空间。也就是说,外太空生命到来之前的地球只能算是一只没有细胞核的细胞,更像是一粒卵子。由于外层空间生命(你可以将它设想为精子)的成功侵入,地球便成为一只完整的细胞,即一粒受孕卵子。依此看来,地球上的生命原来是地球生命信息与外太空生命信息成功“联姻”的结果。

以上都是科学家们的科学观点。我将它们串联在此,是想为本章中的“思想实验”提供一些佐证。

一、生命的特征

人类首先是在有机体的水平上将生命体同非生命体区分开来的。生命体首先是活着的,死亡的生命体不再是生命体,而只是生命体的尸首——尽管其上面可能还寄生着或携带着其它形式的生命,但就原生命体来说是死亡了的。存在的死亡乃是该存在层次的解体,是该层次上的存在关系作为质能时空统一的组织被肢解。生命体的死亡同样如此,只是更加典型也更加脆弱罢了。现在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是生命体的“活”着?简单地说什么是“生”?

生物学家说,所有的生命体都得“进食”,都得通过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来维系着自身的新陈代谢。能量交换和新陈代谢是生命体的主要特征,也是生物学的一大法则。生命体是通过能量交换和新陈代谢活动而“生”的,一旦上述活动被中止,生命体就面临着“死”的威胁。

生命体不仅被要求是活着的,还被要求是作为统一的有机体而活着的。从生命体上切走一块,该生命体未必会死亡,但它却一定是残缺的生命了。被切走的那一块再也不是原生命体的有机部分了,它要么重组为一个新的生命体(像那些扦插成活的柳条),要么就得走向死亡(如折断后抛弃在太阳下暴晒的柳条)。而“复位再植”和“嫁接”这两项特殊的技术,使得被切走的那块还可以通过另外两个渠道获得生命:“复植”到原来的地方去,或“嫁接”到别的地方去。

容易被忽视的生命体特征是它们的群体性、社会性和共生性。一只离开群体的蜜蜂和蚂蚁,不能再算是蜜蜂和蚂蚁,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只蜜蜂(和蚂蚁)的感受器而已,它甚至无法加入到别的蜂群和蚁群中去,等待它的只有死亡。有共生关系的动植物也不能离开其共生伙伴而单独存活,为维护这种共生关系它们往往不惜牺牲个体生命。

细胞的发现促使人们在更深入的水平上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界限。小小细胞不仅在细胞水平上承担起生物的能量交换和新陈代谢功能,还承担了生物的自组织功能和复制功能,从而使得生物的能量交换和新陈代谢具有了更为丰富的意义和更为明确的目的:交换来的能量和物质,原来是为细胞、进而为生命体的自组织和自复制提供能源和材料的。

细胞的复杂程度取决于相应生物关系的复杂程度。某特定生物的生物关系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作为物质存在关系的质能时空统一的关系,该关系被组织为一个生命体;二是作为生物特征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三是作为群体组织的生物群体关系。一个健全的生物细胞,不仅仅是对该生命体物质自身结构(即生命体的质能时空统一关系)的组织,还包括该生命体对未来全部生活能力(即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组织,甚至还包括对该生物群体全部历史生活(即生物群体关系)的组织。以人的细胞为例,其细胞内部至少组织(和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和信息):一是人体各器官成长发育及空间结构的关系(和信息),二是应对环境能力的关系(和信息),三是人类历史文化的关系(和信息)。

克隆技术的发展使得细胞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所有的生物都可以仅凭其一粒小小的细胞复制出来,甚至还可以无限制地复制下去。克隆出来的你可能不是你,但和你有着同样的外形和声音,你们二人握手,不知作何感想?克隆一词的本意就是复制。但在本书看来,克隆技术不仅仅是生命体的复制,也是该生命体所携带的生物关系的复制。

细胞何来如此魅力?打开来看看?科学家发现了基因,生命科学由此进入到基因水平。所有的生物都有基因,包括没有细胞的细菌和病毒,因为所有的生物都有神奇的DNA双螺旋结构。在你的双螺旋结构上取下一段,如果该段恰好表达出你的某一特征(如音乐天赋),该段就成为你音乐天赋的基因。目前尚不清楚基因的工作原理,但可以确定的是,生物的各种特性都是由一个或几个相对应的基因决定着的。基因似乎在告诉我们,不仅生命本身是有着“基本原因”的,即使是生命的各种特征也都是有着“基本原因”的。

从存在即关系的角度看待基因,大致可以将基因理解为对完整生物关系中某一片断的表达,是在某一基因片断上被组织起来的生物关系。如果该片断表达的是生命体的质能时空统一关系,则决定或影响着生命体的生理特征;如果该片断表达的是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则影响着生命体的生存能力(如人的音乐天赋);如果该片断表达的是生物群体关系,则影响着生命体的社会行为模式(如群体交往模式)。

生命的特征可以小结如下。在有机体的水平上,生命表现为能量交换和新陈代谢的特征,表现为有机体统一的特征,还表现为生物群体性的特征。在细胞水平上,生命表现为自我组织和自我复制的特征。在基因水平上,生命还表现为预先设计的特征。这里有意漏掉了生命体具有感觉和意识这样一个重要特征,是想在后面的环节中集中谈论它。因为在不少哲学家看来,讨论感觉和意识现象甚至比讨论生命现象更为重要。

生命体的这些特征能够统一起来吗?哲学家说,一个叫“自为”的词汇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虽然“自为”这个词已经被弄得很玄乎,但其通俗意义不过就是“自己为自己”或“自我为自我”。生命体的自为能力,乃是存在的自组织能力在生命体世界里的自然延续和提升,可体现在基因、细胞、个体、群体等层次上。生命体在DNA层次上为自我设计自我,在细胞层次上为自我预设了复制自我的图纸与信息,在个体层次上为自我组织新的自我提供能量和材料,在群体层次上为自我预设了群体交互能力,最终与同样自我的其它生命一道组成了千差万别和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接下来的问题是,生命体的这些能力或者说生命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地球上为什么会有生命?

二、生命的由来

宇宙关系运动到一定层次上就会自组织出相应的存在物出来,据此可以推断,生命体乃是宇宙关系在生命体层次上自组织出来的存在物而已。因此,要讨论生命体的由来,就不得不继续宇宙关系自组织的话题。

小三角形已经不再是基本粒子了,而是被定义为处在生命体与非生命体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的存在物——它们已具备了构成生命的几大元素如碳、氧、氮、氢等,却还没有获得生命的形式。假设生命是从DNA螺旋结构开始的,我们就需要使这些小三角形旋转起来。为表述上的方便,还可以设想小三角形的每条边都有两种可能的状态:断的状态和接的状态,如果相邻的小三角形们的边都是朝一个方向“接”过去的,就意味着它们都在朝一个方向旋转。现在的问题是:谁来给小三角形的边下达“断”和“接”的指令?

只能说是能量在这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存在与环境之间的能量交互作用基本上可以佐证。设想可以在任何方向上无限延伸,那就意味着每个小三角形都有三个邻居。它更乐意给哪个邻居打电话(即“接”)呢?那就要看电话线(即“能量”)拉到了谁家。

这时,又出现了三种可能:同时给三个邻居打电话,同时给两个邻居打电话,只给一个邻居打电话。

设想小三角形同时给它的三个邻居打电话(即“接”),这就意味着电话的内容(即“能量”)完全是一样的,三条电话线上存在着一种均衡,没有哪一条更特别一些,小三角形与它的三个邻居之间的关系也都完全是一样的。现实中的您是无法和邻居们这样通话的。

再假如小三角形与它的三个邻居都丝毫不差地属于同一类存在物,通过电话后的四个小三角形就可能结合成更大一点的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也都与其它的三个伙伴通过电话)。这就意味着其它的小三角形们也可能如此效仿,四个一组地结合成了较大一点的三角形。而每个大了一点的三角形也同样有三个邻居,也同样有三条无差别的电话线,最终又会结成更大一点的三角形。依此类推下去,直到某个阶段才宣告结束。

这是有关生命由来这组连环画的第一幅。虽然还没有突破生命的临界点,没有最终实现宇宙关系的生命形式,但它毕竟是在生命的演化过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为未来的生命体准备了更强大的自组织能力——自相似性。如果单从形式上看,它与无机物结晶体(如雪花)的自相似有着相近乃至相同的外表。但与无机物结晶体不同的是,它的分子材料来源于有机体。估计没有人能完整画出这样的一幅图画。

具有了自相似特征的三角形存在者一旦与它的三个邻居之间的均衡关系被打破,它就会选择其中的一个或两个邻居通话而冷落其它的邻居,形势也因此变得复杂起来。

先看看它仅与一个邻居通电话的情景。现在的问题是:它的邻居们会在哪个方向上把电话继续传下去?能量守恒定律似乎为三角形邻居们规定了将电话继续传下去的义务。但邻居们的态度则有可能是截然不同的:要么极其负责地传下去,要么漫不经心地传下去。不负责任的邻居们自然会把电话线随意地牵来牵去,不仅当时的线路乱成一团,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无所获。通话一结束,线路也就无影无踪了,小三角形们依然故我地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即使在某个角落里可能还留下了一截电话线,两个三角形之间还在说着悄悄话,但此时的它们与整个通话线路中的集体已经没有了任何联系,因为通话集体早已不复存在了。这样的一幅图画显然是没有资格入选生命由来这组连环画的。

生命是从负责任的态度开始的,这种责任心来自生命的自组织性即自为,自为就是生命体的自组织特征,是宇宙关系的自组织特征在生命世界里的表现形式。极负责任的三角形邻居们,会根据存在的自组织性制定一个很好的游戏规则把电话继续传递下去。无论三角形邻居们选择的是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都能得到一正六边形的存在。该正六边形图形如果被还原到三维空间中,就应该是螺旋状结构。我们也因此得到了生命由来连环画的第二幅,生命已经成为现实并开始展示它的美丽了。存在的自组织特征也就此上升为生命体的自为特征。

最后再来看看三角形同时与它的两位邻居通电话——并直接假设所有的参与者都是极其负责的,两位邻居也仍然面临选择:是朝同一个方向旋转?还是朝不同的方向旋转?如果是朝同一个方向旋转,就产生了一个放大了螺旋体;如果朝不同的方向旋转,就产生了一个双螺旋结构。双螺旋结构是生命由来连环画的第三幅,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在“思想实验”中将它画出来。

连环画的第四幅是“双螺旋的卷缩”,卷缩起来的双螺旋结构,构成了细胞核的材料。没有人知道双螺旋结构为何要卷缩起来,只知道它必须卷缩起来,且卷缩起来后确实有不少的好处。卷缩和旋转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它们都是旋转;只有形式上的差异:围绕点旋转的结果就是卷缩,围绕轴旋转的结果就是螺旋状结构。

生命连环画的第五幅也是最后一幅就是细胞了。如果说双螺旋结构中的基因链为生命体全面设计了密码、部分设计了未来的话,那么细胞就无疑是为这一预设的生命体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甚至可以说是为生命体设计了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细胞中为基因链提供营养的蛋白质,也同样呈现为链条结构:由二十多种氨基酸通过共价键连接起来的多肽链。科学家们说,该链条的一维线性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的三维空间结构。这样的结论自然符合“存在之质能时空统一”的观点。接下来的问题是,能否将这一观点推而广之?如:基因链的一维结构是否也决定着相应细胞核的三维结构?又如:基因链、多肽链的一维结构、加上细胞核核和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是否共同决定了细胞的三维结构乃至相应生命体的三维结构?人类基因草图远没有我们设想的那样数量众多,但它的层次(尤其是它与蛋白质共同作用的层次)的复杂性,将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

说细胞就是生命体,远不如说细胞乃是生命体内部作用者之间的关系、生命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命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更为全面、准确。在上述“思想实验”中为某一生命体作画的难度,也决不亚于叙述该生命体上述三组关系的难度。同以往观点一样,我们也把细胞的诞生视为生命体解决了自身的“本源”问题——不仅为生命体设计了全部密码(个体的和群体的密码),还为生命体准备了环境。和以往观点不同的是,我们还认为细胞之于生命体的意义更在于它预设了生命体与未来环境的全部历史关系,或者说是将生命体与环境的历史关系全部预设在基因链、蛋白链等各种形式的生命密码里。生命体将在未来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解读自己的一个个历史密码,不断获得自身关系的丰富和完满。

三、感觉与意识

在部分哲学家看来,讨论生命现象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最终揭开有关感觉和意识的奥秘——这不仅关系到人类知识的奥秘,甚至还关系到存在的本质问题。他们早已将具体与抽象的矛盾、即存在与意识的矛盾、也即存在者与人类符号之间的矛盾,视为哲学第一矛盾(本书认为,该矛盾属于哲学第三矛盾。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问题是哲学第二矛盾,意识作为主体统一客体的手段和工具,服务于第二矛盾,因而它与存在的关系就只能算是第三矛盾——特此说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类意识活动乃至情感活动总是伴随着人体内相应的物质活动和能量活动发生。我们也深信,意识作为有物质参与的活动(准确地说是作为物质活动的结果),同样也得遵守质能时空统一的关系法则。用质能时空统一的观点来描述感觉和意识活动,也就成为本节的任务。

心理学家说,感觉乃是感觉对象与感觉器官进而与感觉结果的统一。当你用手去拿一只热馒头时,你肯定运用了你的触觉(可能还包括了视觉和嗅觉)去感觉这只馒头,从而得到了有关这只馒头的感觉。你对馒头的感觉首先是馒头与你的感觉器官的统一(即感觉活动),最后又产生了与馒头与感觉器官相统一的感觉结果。感觉对象与感觉器官与感觉结果的统一,决定了感觉结果是可靠的。如果追问你对馒头的感觉结果,你可能会说,这只馒头很热、很香、很软,看上去也很白……。但我想知道的是:馒头此时有无“感觉”?它会不会也“说”些什么?这样的提问将我们引向感觉对象与感觉结果如何既达成统一又形成差别的问题。

假如“我”此时就是你手中的馒头,那“我”肯定会清楚以下事实:你的关于“热”的感觉来源于“我”传递给你的热量,“香”的感觉来源于“我”的那些弥漫于空气中的分子,“软”的感觉来源于“我”的空间结构和对你手指压力的柔弱反作用力,“白”的感觉来源于从“我”这儿反射到你眼中的光线的光波,至于你对馒头“形状”的感觉是因为你将来自馒头表面各点上的反射光组织成了一个整体即视像。热量、香味分子、光波、空间结构等感觉材料,因为被你的感觉器官组织起来而形成了感觉。仅仅因为“我”是馒头,“我”没有办法将上面这一切告诉你而已,当然也就没有办法把它们“记录”下来。套用本书的话说,乃是作为馒头的“我”没有办法把上述感觉材料组织起来,并使之在感觉层次上成为一个完整的感觉存在(和组织)。因而,这些感觉材料在馒头这里就不能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存在即感觉。恰恰是在感觉主体那里,上述感觉材料被很好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组统一的关系即感觉。

进一步分析感觉过程中参与各方之质能时空统一的具体特征,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感觉的本质特征:感觉形成的过程,乃是感觉者建立感觉的质能时空统一模式(你可以称之为“感觉模式”)的过程。在上述例子中,感觉对象馒头表现为物质(熟面及其分子)、能量(热能)和时空结构(松软组织)的统一,此即感觉对象的质能时空统一。但感觉对象的质能时空统一,在感觉对象自己那儿并没有、也不可能被组织成为一组关系。从馒头中散发和反射出来的热能、光线和分子们,是自然界中最散漫的景观——它们只会给这个世界添乱。但在感觉主体那里,感觉对象的质能时空统一却被很好地组织起来成为感觉。感觉主体携带着自身的物质(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脑皮层等)、能量(脑中的化学能和生物能等)和时空结构(感觉传导神经网络结构和大脑空间结构、感觉发生过程的工作顺序等)的统一,对感觉对象的物质(熟面及其分子)、能量(热能)和时空结构(松软组织)的统一进行了重组,使之成为一组新的质能时空统一关系即感觉。感觉源于感觉主体对感觉材料的再组织能力。感觉主体以感觉对象的质能时空统一为原料,以自身的质能时空统一为工具,最终在自身的物质结构(如大脑皮层)中重建了关于感觉对象的质能时空统一即感觉。

需要说明的是,馒头作为存在是有组织的,它的全部感觉材料(香味、热量、颜色、松软组织等)——作为存在——各自也都是有组织的。但在馒头那儿,它们没有被组织成一个新的关系层次,因而也就不能生成一组新的关系即感觉。这些感觉材料的来龙去脉,在作为组织的馒头那儿是一笔笔分开记账的,且混杂在众多的数据之中。馒头是没有能力按照某种规则将它们一一列出来的,更无法为它们开设独立的账户了。

这是否意味着馒头可能会有获得单独感觉(如冷热感觉)的能力呢?你拿一只热馒头放在冰冷的碟子里,馒头和碟子是否会有冷或热的感觉呢?毫无疑问的是,碟子会吸收到馒头传递过来的热能,如果你用手去摸碟子也能感受到碟子前后的温度变化,但碟子自己和馒头一样都不会有任何可以称得上是感觉的东西发生。无机物只能是以极度散漫的形式被动地反应这种单一的能量变化,它无法将这些“变化”和“反应”重新组织起来,即使是那些智能材料也不例外。

生命的群体性特征还要求生命体的感觉不仅是个体的,而且还是群体的。特定感觉器官的形成,本身就是特定生命体与其环境持续发生关系的历史结果。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同样也是作为社会性的人与作为群体的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同一类生命体之间的感觉是可以相互交流的。

不同生命体种类之间的感觉是否也可以进行交流呢?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共生现象,说明这种交流应该是可能的,只是交流的内容和范围则可能会受到严格限制。

但人类又可能是个例外,人类一直没有放弃过研究动植物感觉的努力。科学家早就注意到,植物之间可以通过一些化学物质交换信息。最近他们又发现植物们还会相互报警。在一个密封的环境中,受到病毒感染的烟草会释放出一种叫冬青油的气体,邻近的健康烟草“闻”到这种气体时,便会产生“免疫反应”把自己保护起来。植物们受到委屈时也会“呼叫”甚至还会“哭泣”——科学家们是用一种特殊的电子波的形式描述出来的。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哭泣也有利于植物的自我保护。

生命体都是有感觉的,非生命体对环境的零碎“反应”被生命体重新组织成一组关系后就成为感觉,因而感觉对生命体来说也是很自为的——即为生命体自己的。感觉总是出于感觉者的需要,那些可能危及到生命安全的感觉内容对生命体来说是最为灵敏的,对生命体不能产生丝毫影响的感觉内容也很容易被生命体忽略掉。

既然所有的生命体都是有感觉的,那么人的感觉与一般生命体的感觉又有何不同?这就涉及到人类的意识能力。意识乃是感觉作为关系自组织到意识层次上的相变,唯有人类才有意识。由普通感觉到人类意识,是人类主体在从感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到记忆(知觉)、联想、想像、思维、直觉这样一个不断进化的历史进程中完成的。意识的最终结果就是哲学符号(含语言)的出现,哲学符号完全脱离了感觉过程中的质能时空统一关系,将客体直接记录为哲学存在(即用哲学符号表示着的概念性存在),并形成了完整的哲学宇宙关系(具体详见第六章第三节的相关内容)。哲学符号也因此成为感觉和意识之间的一道鸿沟——除人之外的所有动物都被挡在鸿沟的另一边。

脑科学家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人脑的工作机制,企图通过生理、化学乃至物理的途径最终揭示出意识的奥秘。但这个问题的最终解决,估计会同解决宇宙起源、基本粒子和生命由来等问题一样遥不可及。眼下,人工智能研究者们又从另外一条路杀了进来。他们宣称,大脑神经突触与计算机线路连接点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因而人脑的工作原理就可以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中找到解释,甚至在某一天,计算机可能和人脑一样获得自我意识的能力。

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不认为电脑最终能和人脑一样具有自我意识的能力,甚至也不认为它能和生命体一样具有感觉的能力。我不怀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芯片的物质结构有朝一日能和人脑皮层的网络结构一样复杂,甚至也不怀疑人类能生产出用生命材料制成的计算机芯片。总而言之,我并不怀疑计算机有可能在某一天具有和人脑一样的生命材料和空间结构(仅此就足够人类忙上好一阵子了,没有人知道这一时间的长短)。但我相信,计算机永远不能像人脑那样自组织出能量来,计算机的能量和指令总是外来的。因而,计算机也就永远不可能像人脑那样自己完成物质、能量和时空结构的内在统一。对计算机来说,它的质能时空统一总是外在地被人赋予的。因而计算机永远只能是人类的工具,连真正的感觉都不会有,更遑论意识了。

源于人和环境关系的意识一经产生,就不再满足于仅以人类自身关系为参照系,而是很快超越了感觉的固有局限,以整个宇宙关系为对象,哲学家们称该特征为自觉——对整个宇宙关系(包含自身关系)的自觉。而一般生命体的感觉仅仅是自为——以自身关系为参照系的为自己,非生命体的反应则是一种自在——仅仅在宇宙中存在着而已。

但我们也绝不能因此就对意识产生一种神秘感,更不能割断意识与存在之间的连续性。本节所有关于感觉和意识的文字仅仅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存在与感觉、感觉与意识之间不仅是统一的,也是连续的。作为存在它们不仅在宇宙关系中统一着,也在宇宙关系中连续着。这也就是说,哲学第三矛盾被包含在哲学第一矛盾中,存在与感觉(意识)的矛盾被包含在存在者之连续与离散的矛盾中。

第二节 存在与自由

在很多人眼里,自由被视为限制的对立面,没有限制就是自由。其实这是对自由的最大误解。没有限制只是自由的一种表象甚至是误区,也只有宇宙关系自身才可能拥有绝对没有限制的自由,故没有限制也就不可能是自由的本质——自由乃是全部存在者都该拥有的基本价值。

自由的本质乃是存在者对其正当权利的拥有,以“存在即关系”的观点看,自由就是存在者对其合理关系的拥有。自由——作为关系——是存在者与其合理关系之间的和谐关系,如果存在者正当地拥有了其合理关系,那它就是自由的,反之就是不自由的。自由的本质就是存在者与其合理关系之间的和谐与统一。

存在者的合理关系是指该存在者的全部关系相对于该存在者来说都是合理的,都是该存在者应该拥有的关系,该合理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每个内部作用者都能对之施加有效影响。你也可以将自由问题描述为存在者之关系的合理性问题,而决定存在者关系是否合理的最终参照系只能是宇宙关系。第一,如果存在者只是部分地实现了它的合理关系,那它所拥有的也只是部分的自由。第二,如果存在者因为非宇宙关系自身的因素而丧失了其合理关系,那它就丧失了自由。如果因为宇宙关系自身的因素导致存在者丧失了其合理关系,那它并没有丧失掉自由但却遇到了灾难或毁灭。

对存在者来说,自由有两个阶段或两个层次上的规定。第一,存在能否作为对应关系层次上的存在者而存在着,能否作为质能时空统一的组织而存在着,即能否正当实现其合理关系的存在形式——存在只有在它获得存在的形式后它才真正地存在着即成为存在者,构成了存在首先遇到的自由规定。这里的自由问题乃是存在者能否获得“生存”权利的自由,被称为第一自由。第二,存在者作为有组织的此在,还存在有组织与环境、此在与彼在的关系,存在者能否正当拥有与彼在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就构成了存在者“发展”权利的自由,被称为第二自由。第二自由总是后天的自由。

再回过头来检讨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限制常常是不自由,但自由并不等于没有任何限制。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存在在正当拥有其合理关系方面,如果没有(来自宇宙关系之外的)限制那它就是自由的,反之就是不自由。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仅受到来自宇宙关系自身的限制,那它就是自由的。

一、关系与自由

首先讨论的是自由在宇宙关系中的自组织过程,存在的自由在这里是存在作为关系的自由,而不是存在作为存在者的自由。你甚至可以将这一过程看成是自由在宇宙关系中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自在的自由、自为的自由、自觉的自由。

所谓自在的自由,是自由在宇宙关系之物质层次上的表现形式,是物质宇宙关系中的自由。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是将全部的物质关系作为一个关系整体来讨论其自由问题的,而作为关系整体的物质关系总是能够拥有自在的自由。物质是宇宙关系的基本形式,物质总是能存在着。天体如仪,遨游于苍茫的宇宙;白云如帆,快乐地飘流在蔚蓝天际;河流在自由地流淌,风儿在自由地歌唱,粒子在自由地交换,能量在自由地传播……;无拘无束,无遮无挡。即使是宇宙关系也只能改变物质关系具体的存在层次和存在形式,而不能剥夺物质关系获得存在的自由。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们在这里谈论的是存在作为物质关系的自由,而不是存在作为物质存在者(如某一天体)的自由。

物质不灭、能量守恒,物质作为关系整体存在的自由是不可被剥夺的。这一自由与物质俱在,与物质关系同在,因而被称为“自在”。自在的自由丰富了宇宙关系中的平等思想:任一个在作为物质关系整体中的存在都是平等的。个在的平等不仅在于它们作为个在都在忠实地重复着宇宙的结构和无限性,都在忠实地表达着宇宙关系的无限思想;还在于它们作为物质关系中的存在,平等地拥有自在的自由。自在的自由还足以让我们认识宇宙关系的物质基础:除了物质关系之外的其它关系未必总是自由的,而物质关系自身则总是自由的,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剥夺自在的自由。

自在的自由虽是不可被剥夺的,其第一自由也总是自由着的——总是与物质关系同在,但其内容则是相当空泛的——仅表现为存在对其最为原始的质能时空统一关系的拥有,仅表现为存在对其物质形式的层次(组织、存在)关系的拥有。其第二自由只是一种内卷的自由——被限制在物质关系内部,自在的第二自由只能是在物质关系的内部自由着。“内卷”还意味着自在的第二自由没有在不同的存在者之间见出差异,因而就没有也不可能被赋予个体的意义,粒子的第二自由和天体的第二自由本质上是一种无差别的自由。

自为的自由乃是自由在宇宙关系之生命层次上的表现形式,是生命体作为生命关系整体所拥有的自由。生命体获得存在是有条件的,其第一自由是能够被剥夺的。因而讨论生命关系第一自由被剥夺的方式、剥夺者的身份及其合理性,也就成为必要。

有多少具体的生命关系的第一自由被剥夺了呢?估计没有人知道。我们只是知道,1)当你吃了一只鸡蛋时,这只蛋作为未来的鸡的一组生命关系就此被你剥夺了。但你是遵照宇宙关系的法则行事的,所以你的行为是合理的,而那只蛋的生命关系属于被灾难剥夺了。2)如果作为主体的你吃掉的是一只受到保护的珍稀动物,你显然不是在遵照宇宙关系法则行事,因而也是不合理的。你不仅剥夺了这只珍稀动物的生命关系,也剥夺了它的第一自由。3)假如你是作为上述珍稀动物的天敌吃掉了它,那你同样也是遵照宇宙关系的法则行事。

现存于地球上的生命,只是地球全部孕育生命中的很小一部分。那些大量消失了的生命形式,其第一自由过早地被剥夺了。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剥夺行为都是合乎宇宙关系法则的,你可以将这种剥夺视为生命关系自组织过程中的必然环节。

科学家们可以在试管中不断培育出新的生命形式,这似乎在暗示:众多尚未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可能的,在试管中它们就能成为现实;而成为现实的生命形式可能只是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对于那些尚未成为现实的可能的生命形式而言,不存在其第一自由被剥夺的问题。

生命关系还有着后天第一自由的问题——生命体必须被作为生命体对待的自由。设想让一只蜜蜂离开它的群体,但还是让它生活在与过去相似的生活环境中,表面上看你连它的第二自由都没有剥夺,但你却剥夺了它的后天第一自由——它已经丧失了被作为蜜蜂对待的自由,离开群体的蜜蜂也不再是一只蜜蜂。当然你还可以采取更为残酷的方式剥夺生命关系的后天第一自由,将它们隔离起来、或送出地球。

生命关系第二自由的问题,来源于1)、生命能否实现自身与环境关系的和谐?2)、生命能否实现自身与群体关系的和谐?生命关系“发展”的自由必须以上述两组关系的和谐为前提。假设生命体一直处在上述两组关系中、而关系本身却是不和谐的话,那就意味着它是不自由的,其第二自由是被剥夺了的:要么是被环境剥夺了,要么是被自己的群体剥夺了。

二、自觉的自由

自觉的自由实际上就是人的自由、主体的自由,其最高表现形式是主体的精神自由,其最高的发展目标是人与自然全面和谐、也即宇宙关系达到全面和谐的自由。马克思说,动物只按照自己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而人却可以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进行生产(《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翻译成本书的话语则是:自为的自由仅以自身生命关系为参照系,而自觉的自由则以整个宇宙关系为参照系。自觉首先是指人对自身关系的自觉,最终乃是指人对整个宇宙关系的自觉。

人的第一自由首先是人作为主体存在的自由。由于人的产生,宇宙关系一分为二:人与人的关系和物与物的关系,再结合为三:人与物的关系。和谐的人人关系同和谐的物物关系之间的和谐关系,构成宇宙关系的全面和谐,是人所要实现的最高目标。人是实现宇宙关系和谐的主体,宇宙关系的和谐因而也是为主体的和谐。以上规定就构成了人的本质特征——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即人的本质就是:自觉、自由、和谐。人的第一自由在这里表述为:人必须获得主体存在的自由,此即先天第一自由;人必须作为主体被对待的自由,此即后天第一自由。

人的第一自由还可以进一步表述为人必须作为精神存在的自由。人的精神活动乃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对人的精神能力的剥夺,同样是对人的第一自由的剥夺。如果某个人一生下来就是植物人,可以解释为是灾难剥夺了他的先天第一自由;但如果你限制一个健全人的精神活动,那你就是在限制着他的后天第一自由。自觉的自由无疑是最强大的自由,因为它以整个宇宙关系为舞台;自觉的自由也是最赢弱的自由,因为它太容易被剥夺了。自觉的自由比起帕斯卡的芦苇(即人的生命)来还要脆弱。

马克思还说过,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对人的社会关系的剥夺同样也是对人的后天第一自由的剥夺。人人都有参与物质劳动进而参与人人关系的自由、最终分享物质成果的自由,人人都有通过精神活动创造精神财富、同时也分享精神财富的自由。如果你迫使某人与世隔绝,从而剥夺了他们参与社会关系的权利,那你同样是剥夺了他的后天第一自由。

以上都是人作为人、作为主体、作为精神主体、作为社会主体获得“生存”权利的自由,因而都是第一自由。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的三大基本人权:生存的权利、思想的权利和社会关系的权利。剥夺它们的只能是宇宙关系自身,宇宙关系也只能以灾难的形式剥夺主体的第一自由。任何人为的力量对主体第一自由的随意剥夺,都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人的第二自由即发展的自由也是不能被随意剥夺的。人的第二自由是指,人在实现人人关系和谐、物物关系和谐、人物关系和谐(即三大关系和谐)这一前提下的自我发展的自由。人的第二自由的本质或者说最高目标,是宇宙关系的全面和谐,但这只能是一个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最高理想。人的第二自由因而总是被限制着的,判断该限制是否合理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有没有妨碍人的三大关系和谐。合理的限制或者说限制的合理构成“关系和谐”的现实意义。和谐是对限制合理性的一种积极解释,合理的限制则是对和谐的一种消极解释。因此,维护这种限制的合理性(即避免陷入不合理)就是保护人的第二自由,而不顾及合理性的限制就是剥夺人的第二自由。

三、个在的自由

个在的自由乃是自由在个在关系中的表现形式,是自由的个在层次,是具体个在的自由问题。当它(即个在的自由)作为自在的自由时,是某个粒子的自由问题;当它作为自为的自由时,是某只飞鸟的自由问题;当它作为自觉的自由时,就是某个人的自由问题。

因而,个在总是不自由的,个在总是被重重限制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但个在又总是自由的,因为宇宙关系的自由问题总是以个在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个在的自由。个在的自由还使得自在的自由、自为的自由和自觉的自由均获得了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个在的自由,所有的自由问题都只能是、也永远是空中楼阁。此即个在的自由所具有的第一要义:个在的自由使得存在的自由话题转换为存在者的自由话题。

个在的自由第二要义是个在平等地拥有自在的自由、自为的自由和自觉的自由,任一个在获得其合理关系的权利都是平等的。每个物质粒子平等地拥有作为粒子的自在的自由,每只飞鸟平等地拥有作为飞鸟的自为的自由。每位主体平等地拥有作为主体的自觉的自由。个在的自由也因此提出了粒子与物质群体的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飞鸟与生命群体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主体与人类群体关系是否和谐的问题。个在的自由使得个在与群体的和谐问题,成为个在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个在的自由相对应的存在者的合理关系也因此具有了三个方面的内涵:个在内部作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规定着个在的第一自由;个在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规定着个在的第二自由;个在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关系——规定着个在的第二自由甚至后天第一自由(当个在作为主体时)。

个在的自由如果丧失,就使得奴役成为现实。此即个在的自由第三要义:个在自由的被剥夺就是奴役。奴役也只能是奴役存在者,而无法奴役存在。被剥夺了自由的存在者,也就成为剥夺者的奴役对象。奴役也不可能发生在自在的自由中,因为自在的自由是不可能被剥夺的。奴役只可能发生在自为的自由和自觉的自由中。动物只可能成为自己族群里的某个同类的奴隶,而人不仅会成为同类的奴隶,还会成为环境和对象物(比如金钱或某个政治教条)的奴隶。就人类社会来说,如何消除奴役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实现人人关系和谐、物物关系和谐、人物关系和谐,则是人类长久的奋斗目标。

同类推荐
  • 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守望者)

    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守望者)

    《康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按从自然领域出发,再进至自由领域,最后达至自然与自由之统一的进路进行。其结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揭示出一个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学。它是道德的、属于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这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枢纽在于人类乃至全宇宙发展的终极根据——意志自由,及其最高原则——自由之原则。康德揭明的是人的真实,同时是人的未来。自康德的同时代人——包括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批判至今,种种责难都借着“持久的假象就是真理”而在学术界成为公论。本书着眼于康德所从事的研究的真正问题,逐一拆穿这些公论所包含的假象。
  •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详解版)

    《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于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嘉善县魏塘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1586年)中进士,万历十六年(1588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年)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年)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上)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人性与生死的秘密:自性光明论

    生命的终极实体是永恒的实体吗?心灵光子源于超越时空永恒隐序的“王国”,人类智能的起源与宇宙的文明是什么?生命的终极实体与基因伦理学的关系又是什么?科学的终极真理与真空的理论:蛋白质生命-非蛋白质生命“生态物理学生命”,宇宙学的生命观-宇宙的智能生命;;寂光智能生命,人类与宇宙最新的对话。
  •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爱智之思:西方哲学的趣谈与启迪

    本书是西方哲学的通俗读物。与现代社会流行的此类专著、教科书不同,它不是全面系统地介绍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观点,而是挑选出其中某些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进行论述与分析。为此本书遵循三个原则:第一“趣味性”。既然此书为“趣谈”,就必须从西方哲学中挑选出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的哲学问题、命题或名言,使读者见到此题目就能够吸引他,并迫不及待要去读它。第二“哲理性”。既然是西方哲学的读物,当然不能离开哲理性这条主线,尽管不是全面论述西方哲学家的理论观点,但无论写那方面的问题、命题或名言,都是从一个侧面、一个视角反映哲学家思想,而且应该从中揭示出其深刻的哲理性的内涵。第三“启发性”。就是让读者读后不仅增长了哲学知识,而且无论在看问题上还是在思想方法上得到一些启示、帮助与提高。
热门推荐
  • 涅槃大界

    涅槃大界

    破败的世界,神奇的物质,一枚异源,可蜕变身躯,了断凡路,一株神药,可洗涤肉体,超凡入化,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光怪离陆,神秘而苍茫,牵引着的枷锁,在一道一道打开……
  • 岑经沧海澜为水

    岑经沧海澜为水

    他快要死了,浑身是血躺在少年怀里“…要死了呢……”“不,不要…”少年捧着他的脸哭泣“你不要走好不好,不要…不要……”他忽然觉得,自己原来对少年似乎真的有点过分,眼前的少年是多么爱自己啊“…对……”他想为自己曾经做过那些事道歉,却已经连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血沫呛在喉咙里,艰难地吐着字“…对…对……”他到最后也没能把对不起三个字说完,耳边是少年悲痛欲绝的哭声,他闭上眼睛,意识开始抽离奇怪的是,当他停止呼吸,他还是感觉到了轻微的失重感后脑产生撞击在地上的疼痛,不过他已经死了最后几秒,他听见少年清冷的声音说“啧,晦气。”
  • 凤还巢:头牌小婢

    凤还巢:头牌小婢

    看惯了狂拽炫酷霸道猖狂的女主,如果女主只是个平凡的小丫鬟会如何?世人传言云华公子玉无清,风神秀彻,雪貌貂裘,兰芝玉树手握天下第一大帮,独拢半壁经财,富可敌国。人到之处无不香果满车,莺燕环绕。清冷如他,却为何只对她另眼相待。入京都,进府宅,在算计与被算计之间举步维艰。谋生存,斗高官,在爱情与权谋之间左右为难。当身世之谜被揭开,她又将何去何从?当众叛亲离,孑然一身之时,转身之际又是谁默然守候?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
  • 综漫之向日雪染

    综漫之向日雪染

    本文是滑头鬼之孙加网球王子在加犬夜叉……我穿越成向日岳人的亲生姐姐,遗传妈妈的一双血瞳……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居住在英国……我和岳人只是在十岁那年见过一面……现在突然让我转学到冰帝……想死的心都有了……
  • 预判大法师

    预判大法师

    能够预知未来的不是神,而是人。计岚被师傅除名之后流落街头,这时他遇见了一只猥琐的胖子、一只可爱的萝莉和一位很有眼光的女孩,从此他们开始了游戏世界的征程!奇妙大陆的冒险、层出不穷的诡计、最亲近人的面目……让我们跟随计岚的脚步一一揭开这些谜团吧!(招手——311878648,书友群,欢迎光临)
  • 傲诱邪妻

    傲诱邪妻

    “师妹,我们一起睡觉吧!”“不要!”“那我们一起喝酒吧!”“不要。”“那我们分开睡吧!”“不要!”某女反应说出了这一句话,回后立刻反悔了。可是某人已经扑了上来。她前一世作为一个废物,没想到重生后还是废物,没关系,这只是暂时的。一朝风云后,她是绝色倾城的铭术师。而她师兄居然是已死的六皇子,最终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帝君。某男喜欢她,就一直缠着她,没法,她也以其人之道还之以其人之身,缠着他一辈子。最终,她还是很单纯的被人吃干抹净变成一个小萌妃。
  • 夫人捂紧你的小马甲

    夫人捂紧你的小马甲

    乔苏是乔家失踪了十八年的小女儿,偏偏乔苏自己不争气,喝酒打架抽烟,简直无恶不作,偏生乔仁忠这个父亲宠着她,连乔琊这个哥哥也护着她,搞得其他人敢怒不敢言,憋屈的紧。京城时家作为四大家族之一,出了时夜这么一个优秀人才,各大世家的家族弟子都以时夜为榜样,可有一天,时夜八百年不发一句话的微博发了一句话:时夫人,你该回家了!@乔苏。可偏偏乔苏还回了他一句:滚!@时夜。微博一出,众人都认为乔苏配不上时夜,直到后来时夜扒出乔苏的众多马甲,众人:时夜你滚,你配不上我女神。简介无能,请各位小可爱移步正文~(三观正不正不用你们来判断,本文无逻辑,不喜勿喷!谢谢配合~)
  • 日记本投胎

    日记本投胎

    神界有一本神奇的日记本,每日无所事事,却记录了数量庞大的神界秘辛,比如赤脚大仙经常定制鞋子偷偷在家穿,南天门的守卫小张总是骗来二郎神的哮天犬看门自己偷偷下凡吃夜宵,玉皇大帝偶尔半夜梦魇起来骂王母娘娘太强势…虽然都不是什么大事,但都是各路神仙难以启齿的小九九终于有一天,在日记本把哪吒又和龙太子打架的那一天的日记高价卖给哪吒的时候,日记本被宣布被贬下凡了,理由是“昨日蟠桃宴吃桃子没洗手,教坏了玉帝的小外甥”投了胎的日记本还能保持本心,做一个合格的日记本吗?
  • 携手以沫

    携手以沫

    学生生涯短短十几年,爱情故事两三篇,翻本携手复写何妨,不为等待一个人只是纪念
  • 清宫娇宠四爷的格格

    清宫娇宠四爷的格格

    【甜文】这是一个不像清朝的清朝。一觉醒来发现穿成了四爷的格格怎办???既来之则安之,整天吃了睡,睡了吃。过着猪一样幸福的日子。苏纯表示:琴棋书画?样样不通;女红?仅限能把东西缝起来,绣花?想都不要想,自己都不敢看,实在是太难了,还是当吉祥物吧。四爷:“爷怎么会有这么蠢的格格”(¬_¬)算了,还是看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