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24200000002

第2章 童年趣事(1)

一、甜蜜童年

回忆起我的童年时代,的确是甜蜜的欢乐的。我生长在一个富裕的小康之家,深得父母喜爱,兄弟姐妹又和睦相处,除了六岁时得过一场怪病以外,都是幸福的回忆。

先从我的家世说起吧。我的爷爷陈海槎,前清优贡,生有一女三子。我父亲叫陈联芳,号熙堂(1871—1948),排行老三,前面还有一个姐姐和哥哥。原配郦氏,因难产去世。由于外祖父深爱我父老成豁达,为人忠厚,又以次女郦荷,号芙蓉(1889—1945)续了弦。郦荷就是我的亲生母亲。母亲共生子女14人,其中四、五、六、九四个男孩夭折,老十又被过继胡姓为子,实际上我们兄弟姐妹就只有9人:大哥陈步元(1908—1953)、老三陈步鳌(后改名陈痕,1915—1992),老七陈步青(1921—2003)、老八陈步垣(1922—2011)、老小十一陈步墉(1927—1991);大妹陈素珍(福姑,1910—1994)、二妹陈淑峥(素姑,1913—1959)、三妹陈国华(1918—1997)。

再细说一下家父。家父从小就随同乡名幕郦公学幕。什么叫幕和名幕,得要叙述清楚。幕用绍兴方言来讲就是师爷,学幕就是学做师爷。师爷本来就是绍兴出名,而名幕则是绍兴师爷有大成者,出了名的师爷。所谓绍兴师爷乃是封建官署中对绍兴籍幕僚之专称,始于两汉,盛于明清,没落于辛亥革命前后,是地域性专业性名词。因为古代将帅出征,治无常处,一般以幕为府,故称做是幕府,其佐治人员则统称幕僚。以后,相沿成习,幕府成为各级军政官署之代称,应聘帮助军政官员办理各种事务之文人学士,也就获得幕僚、幕宾、幕友等称谓。清平步青在《霞外捃屑》中称:“应是聘者,率呼之曰‘友’。友于义何居?曰以属则‘寮’,以德则‘师’,以礼则‘宾’。寮近乎卑,师过乎尊,宾介于尊卑之间,故曰‘友’之称。”至于“师爷”一说出于何时,尚无确切文献可考。据平步青同代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载:“盖仆从之于官,称老爷;于幕友称师爷。刑名、钱谷二席均得之称。”可以认为“师爷”之名起自明,盛于清之民间。由于“师爷”并无官衔职务,与主人实属雇佣关系。故幕主尊之为“宾”或“友”,而“师爷”则称主人为“东翁”或“东家”。师爷的职责是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等。因而,身份较特殊,故府内衙役、仆从尊主官为“老爷”,其宾友为“师爷”。而后,师爷由各级地方行政官署扩展至士坤、工商家族,不仅称呼依旧,而且连其类似佐治人员亦统统名之为“师爷”。

师爷头上冠以“绍兴”二字,大概有两种原因:一是地域差别。因为,明、清时,徽州也多出“师爷”;二乃操是业者之类多绍人也,即绍兴八邑之人为多。据绍兴县志资料第一辑记有名师爷150余人。而且,绍兴府县之出师爷而以山阴、会稽最多。据不完全统计,两县约出师爷2000余人。顾炎武《日知录》称:“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故民间有“无绍不成衙”之谚。

老家绍兴多出师爷有其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与经济、文化条件。一是绍兴向为文化之邦,人文荟萃,仕进有限,读书无成者,学幕为一大出路,加上清代仕途杂进,可由仕变官;二是绍兴人处世精明,治事审慎,工于心计,善于言辞,具有作为智囊之多方面能力,故绍兴幕宾多受幕主欢心,从而为绍籍人士广泛入幕造就良好契机;三是越地偏狭,士人清高自恃,薄农工商贾而不为,遂驱而之幕;四是幕业地位特殊,待遇丰厚,可仰以养亲育后。乾隆初年,刑、钱师爷年薪已达银220~260两,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幕修越高,至乾隆五十年时,师爷岁修有近800两者。而当时七品官之修薪也不过45两而已。

现在,回到家父这里来。如果粗略一看,家父面貌似与蒋介石有点相像,但仔细端详,比蒋介石面丰腴,态度慈祥,不像蒋介石那样獐头鼠目,而是慈眉善目,像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是一个知礼守法操守廉明的“师爷”。家父学幕成后,一度成为名幕,县府争聘,但从不徇私舞弊,曾做过专卖局长,也做过掌管金山银海的税卡所长,如系别人,早已腰缠万贯,而他则是清清白白,贫贱过日,从未置房买地,有时还要靠典当度日。家父私生活严谨,从来不打牌嫖妓,深爱我的母亲。母亲是大母的次妹,是续弦,小家父18岁。他们终生相伴,和谐相聚。在我的回忆里,从未见父母口角,夫妻恩爱,互相知心、关心。据说有一次有人告诉家母,说家父去长三堂子里嫖妓去了。母亲立即正言相告,说他在应酬上也可能会去吃花酒,但决不会嫖妓,相知相爱之心溢于言表。家父对岳父母十分尊敬,而且会曲意承欢,将三舅两姨视同亲兄妹,友好相处。他热情帮助扶植小舅,为他找伴侣缔结良缘。为两姨的亲事也尽心尽力,全力促成。父母与岳父母组成团结友爱的一个大家庭。母亲是大家闺秀,读过书,知书答礼。尽管家里当时雇有乳娘、保姆和仆人,但家务操持仍十分上心,待人和蔼有礼,从来都是热爱家人,善待童仆。尽管有奴仆做家务,对父亲的饮食起居都是母亲亲自料理。还有就是母亲善于烹饪,做的饭菜美味可口,深合父亲口味。如办小型家庭宴席,总是由母亲亲自切菜掌厨。父亲告诉我们,他最喜欢吃母亲做的“东坡肉”(红烧得像水晶似的)、蛋黄菜(江贝炒鸡蛋)、烧鲫鱼(小鲫鱼拌大量细葱,用油、酒煮得骨刺破碎)、香菇炖蛋(在鸡蛋壳内塞进香菇、火腿等再蒸熟),说到这里父亲就会有垂涎欲滴的感觉。母亲也喜欢打扮,但不轻浮妖娆。她有时也会和祖父、弟妹们打麻将,但都不赌钱,玩“卫生”牌。

我就是在严父慈母的教养下,一帆风顺地成长起来。虽然兄弟姐妹众多,我却受到父母的特别宠爱。十来个弟兄姐妹中,我和十一弟是吃母亲的乳长大的。在上学以前,我一直和母亲同睡一床,而大哥则和祖外婆住在一起。因此,我朝夕在父母膝下承欢,当然更多地得到父母的关心照顾。但是,兄妹间的穿衣和玩具等都是同样的。例如吃水果、糕点和夜宵,其他兄妹们就享受不到了。父亲对我管教是十分严格的,但也只体现在学习和生活起居上,严而不厉。我小时候也是一个比较懂事的孩子,会听大人的教诲,也从没有受过大人的斥责,就更别说挨打了。我和大哥是分居的,我们白天聚在一起,很少会吵架相骂,其余弟妹就更小了,也是友爱有加,和睦相处。所以我的童年是浸润在家庭幸福生活中,是吃着蜜糖长大的。

我出生在上饶县尊公桥乡,小时候的事只依稀记得,好像4岁(实际不满3周岁)时候,和父母在山后茅草丛中“躲反”(避军祸),五舅舅在脱险出山时,抱着我跌入山坑里,两人都跌断了手,医了长时间才痊愈。回忆起来好像是五舅舅高兴发狂的结果,不小心摔了下去。以后轮流抱我的是母亲的侍婢——菊英和菊仙。当时,她们大的也只有十几岁。她们常常让我吃喜欢吃的水果、山楂糕等小吃,而且管够,我当然很高兴。还记得当时住在县后衙,房前有个大院子,有很多的树,其中有枣树、桃树等,菊英、菊仙常抱我在院子中晒太阳。记忆最深的就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真正能够唤醒童年回忆,就是1913年跌断手开始的,我觉得从那时起好像已经粗知人事了。

1920年后,我已经十岁多了。由于父亲家是一个大家庭,除了我们四姐妹兄弟外,还有外婆、三舅、四舅、三姨夫妇,四姨等,还雇了些佣人,全靠家父继续在府县做幕僚,维持一大家人生计。我记得三、四舅父染上了鸦片烟的嗜好,被父亲赶出家门,偶尔偷偷地回来也是乞求母亲给点钱财。我记得由于家父(当时是星子县幕宾)已经有点声望,是江西著名的幕宾,受到当局的器重,住的房子比星子县知事的都要好,官绅常常会来家向“老夫子”请教。记得每年春节总是县知事汪之本第一个来拜早年。后来王知事晋省工作时,有一段时期县府事务都由父亲代理。

家里的大厅,由于人多,摆有两个饭桌,经常都坐满了(当时仆从是不能上桌的)。桌上的饭菜也较一般,因为家父生性朴素,讨厌大鱼大肉。早饭都是青菜煮泡饭,泡饭里放点盐,没有下饭的菜。我是最不喜欢吃菜煮饭了,但不吃也不行。一般都是我们兄弟两人先陪父亲吃,家父每饭都会谆谆教诲,你吃少了就会挨骂,肚子还饿得快,也就只有马马虎虎对付了。中午也是一般的粗菜淡饭,略有点荤腥,也不多。晚餐就较好了。因为家父天天晚上要喝点酒。喝酒用一种特制的锡酒壶,外有壶套,内冲热水,中间的杯中的酒便热了。后来,好像改用一种景德镇生产的瓷烫酒盅。母亲则每天系上围裙下厨,给父亲炒下酒菜,如红烧肉(红彤彤的,香甜入口,像现在的东坡肉)、炒三丝(冬笋丝、芹菜丝、猪肉丝)、三冬(冬菇、冬笋、冬腌的大白菜)等,还有虾仁、鱼片、鸡丁之类。当然这些菜我也很喜爱吃,不过这些好菜每餐中只有一样。另外还有一盘每餐都不会缺少的白菜炒肉,其中肉少得可怜,可这都是我父亲的最爱,每餐必有。我很讨厌这个菜,但又不可能不照吃,否则会招来父亲的叱骂。

母亲善烹饪,家里人和亲友们都夸赞她的手艺好,做的菜好吃,我记得凡家中的重要宴席“四小(盘)”、“四中(盘)”、“四大(盘)”、都是由母亲亲自掌勺。不过菜由仆人到市面采购回来,王妈洗择干净,母亲就从切菜、配菜到炒菜全包了。她的特色菜是江贝炒蛋、炒鸡丁、炒腰肝、釜羹汤(一种酸汤,有鱼肉味,似蟹羹等)。而且,能就菜配盘。父亲总是说母亲炒的菜比外面馆子里的名厨师还要好。父母不太讲迷信,从不求神拜佛。但是讲究祖先忌辰和诞日,是日一定要摆贡设祭,须荤菜八碗(不能用盘,也不能有素菜,其中些许菜笋、香菇只是配料佐料),偏偏家里的祭日包括祖父与婆家的又很多,这日肯定又是我母亲掌厨,让我们弟兄美美地吃上一顿祭祖饭,好像隔一段时间都可以碰到一次,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当然,也要花点代价,这就是祭祖时点蜡烛后,每个人要磕三个响头。父母生日也会设宴。祖外婆生日更要大操大办了。而我们弟妹们的生日就简单多了,一般只有两个茶叶蛋或一碗寿面,很扫兴。

我们家兄弟姐妹虽多,但相处很和睦。其原因之一是大哥和我两个是全家的宝,家乡风气一贯重男轻女嘛。大哥是跟祖外婆吃住,不长在一起,见面的时候有玩伴,高兴都来不及,哪会轻易吵架呢。妹妹们有自卑感,更不会和我们争吵,那样会自讨没趣。当时也没有什么玩乐,大人忙打牌,小孩也就敞开做小游戏,何况还有年长几岁的菊英、菊仙照料,出点子,也玩得不亦乐乎,很少有争吵打骂的情况。

我至今难忘的要属母亲了。母亲郦荷(1889—1945),享年仅五十六岁。父亲著文说“母亲是贤淑闺范,是‘好中之好’的好母亲”。郦荷是江西名幕郦公(已忘其名)的爱女,十八岁时就被外祖父许配给大她十八岁的家父,而且还是填房,填的是她难产而死的大姐的房。她身体娟秀瘦小,十九岁便生下大哥步元,父亲不让她亲自喂乳,特雇了乳娘,便让步元与祖外婆住在一块。次年,生下我后,听说母亲坚持要亲自喂乳,可是奶汁又不足,便又雇了一个仅在白天喂乳的乳娘。所以我得天独厚,获母亲宠爱,晚上亲自带我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使我长得白胖胖的。我三岁时,母亲就亲自教认字,每天一定要念几个字,还特制了一个小沙盘,让我在沙盘上点横直撇地描字、写字。以后,我跟母亲就更形影不离了。母亲下厨,我就在旁边看,如有好吃的,会先舀一碗给我吃。她出门或参加宴会,也会带上我。尽管当时是男女分席,但我还是小孩,也就不忌讳了。一直到1923年,我在德兴高小毕业,母亲送我们兄弟到南昌上学,才结束了与母亲形影不离的日子。还有就是我小时常会和大哥步元下土棋,有田字棋、五子棋、三角棋等,很简单的玩具,一下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时也会做手影游戏。

依稀记得我五岁时,跟人讲话时说了句“痞”话(具体记不得了,好像是伤害别人父母的话),被父母知道了。当天晚上,我在睡梦中被母亲叫醒,父亲掌着马灯,母亲手里拿着一根针,追问我有没有说过那句话。当时我被吓慌了,不敢承认。父母就说:“你这个孩子还不讲真话,罪上加罪。”母亲就按着我的头,在嘴上戳了几针,痛得我哭叫不止。可是,只见母亲泪流满面,泪水点点滴滴流到我的脸上。我急忙大喊:“我错了,以后再不敢了。”此时,已忘记了嘴痛,而母亲正为我用手帕揩血,以后又抱着我入睡了。经过这次教训,我以后再也不说也不会说假话、痞话了。

我对父亲的印象是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读书人,父亲的外貌看起来是很严肃的,不苟言笑,走路也是慢吞吞的,喜欢迈八字步,说话细声细气,很少见到他发脾气骂人,而且待人接物很富人情味。他在跟郦公学幕时,可能是由于郦公看到他的聪慧与忠厚本质,把幕寮中的三件即刑名、钱谷和文案悉心传授给他。当然,其中文案(包括账房)一件,主要是父亲从小文学就好,略加点拨,就揣摸通了。正由于父亲精通了这三种本领,所以后来他能够一个人掌管这三种大事,曾有一段时期还包办了县衙内的所有事务,而且还能青出于蓝胜于蓝,办得出色。这里稍微介绍一下民初县衙的几种官职,除了县知事外,下有刑名、钱谷、文案三个官职。刑名下有书记员、检验吏、监狱;钱谷下有漕粮、户书等房;文案下有收发、账房等。另外,还设有警佐、承审员以及护兵排、法警棚等。祖父很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工作,深受长官赏识和厚爱。县知事是一把手,我父亲是事实上的二把手,不仅要帮知事管好日常事务,还要帮知事督办军差。在当时,办军差是第一棘手事。因为办事得力,督办军差有功,县知事对家父评价甚高,口口声声说“老夫子说了好就好”(他尊称家父为老夫子)。再一个就是父亲为人正直,他守正不阿,从来就拒收不正当的财礼,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他常说:“公门中好修行”,“一支笔有时值千金”。曾记得有一个乡绅送来银洋到家中,要母亲收下,说是给儿女们买点衣物,并无人知道。他也不过高要求,只要求父亲在量刑时从最低标准判决,也不能算是违法,但被母亲严词谢绝。父亲回家听说后,说做得好,说母亲就是“贤内助”。尽管父亲身兼三项要差,也支领了三份薪俸,可是因家用大,仍是入不敷出,生活拮据,还要求母亲勤俭持家,节俭过日子。

我还记得父亲读过很多的书,也读过一些医书,懂得不少中医中药知识,也会中医的望问闻切,有时也给人看病开方。当然,他深知自己医治功力不行,一般只会看一些小病,重症则要患者自找良医。祖父身边总是备有北京同仁堂买来贮存的丸药,遇到病人要求,会施舍些给人。好像也有几个祖传秘方,我也是知道这回事的。当时,患白喉是不治之症,家父正好有一个祖传秘方,就是在门背找蜘蛛(蜕)壳,烧成灰后,和以冰片,用纸筒从病人口中吹入,即可有特效。有个白喉病人被家父治好后,给父亲送了鸡、肉谢礼来,并千恩万谢。我还知道父亲的另一个秘方,就是父亲为母亲治疗奶部红肿块,方子是用头发烧成灰,加上普通的伤药膏,也很有效验。父亲记得县衙中有一个家属,奶部红肿块已经溃烂,父亲为他配制了药膏,用白纸浸药,贴上患处,很快也好了。我父亲的好几个上司,都因共事期间找过父亲看病,建立了好感。省城也有几个与家父私交甚笃的大绅士,也常找父亲看病。因此父亲忙得很,从未赋闲过。做过丁税卡长(丰城附近,仅次于金湖口的银市汉),也做过烟酒专卖分局的主管,这些当时都是发财的好差使。然而,官做下来,依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两手空空回来。于是乎家父的朋友都说:“陈老头,只能做僚,不能做官。”便不再介绍他做官了。父亲也有自知之明,认为自己不宜做官。虽然以后还是有机会让他做县长,他都婉言谢绝了。

同类推荐
  •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

    《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是莎士比亚于1607年左右编写的罗马悲剧,它是源于古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
  • 用幽默跟生活和解:于谦×李诞(全集)

    用幽默跟生活和解:于谦×李诞(全集)

    本套装共2册,分别为《玩儿》和《笑场》。脱口秀大会嘉宾于谦和李诞经典代表作。《玩儿》于谦;人称谦哥。相声界公认头号玩主;郭德纲认证捧哏巨匠;素以谦和内敛、大智若愚、随遇而安著称。在《玩儿》中,谦哥以生动活泼的语言,记录了自己从小到大粘鸟儿、养鸽子、摸鱼、熬鹰、驯马、吸猫的趣事,字里行间弥散着老北京独有的亲切、局气、厚道、风趣。谈到小动物时更是妙语连珠,一派赤子之心,喜悦溢于言表。于谦交往朋友;不分职业贵贱,只分共同爱好。“团长”、老六、三哥、九爷……一起玩的朋友中有现役军人、有工厂工人、有曲艺大腕、有无业游民,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因共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几十年亦师亦友,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写到九爷、七哥等等京城大玩家时,江湖老手的那股子傲里夺尊的架势,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写到三哥这样的底层百姓,笔下又自然流淌出柔软、悲悯与同情。这是一本温厚的百姓故事。由小见大,由爱好见品行,由百姓烟火见世道人心,韵味十足,堪称佳品。《笑场》:《吐槽大会》总策划、总撰稿人李诞首部作品,收录了网络上脍炙人口的《扯经》系列、奇趣故事,以及李诞近年来的多篇随笔散文。看似天马行空、光怪陆离的故事中蕴含引人反复玩味的道理。从不同角色的口中描绘出了一幅荒诞而又耐人寻味的人生浮世绘。
  • 意识荒草

    意识荒草

    本书写到,20世纪80年代至今,牛撇捺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之余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专业研究和杂文创作,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但数十年里从未改变的是,贯穿这些文章始终的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者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
  • 为众生的悲心

    为众生的悲心

    悲心不只是同情心,而是你深切体悟到:那个正在受苦的人,就是你自己。只有悲心,不语而深刻。这不是一本关于佛理的书。但作者在变幻无常中,在人生的起起落落里,仿佛一一经历过佛陀证悟的瞬间。他一下笔,就是苍生,没有一行不是在写生命。让我们明白,原来感动可以不停留在落泪、煽情,更可以无关人间悲喜。他写生命的苦,写众生的多难,写文明的残忍……时时引你思考那些人生中不可不想之事。随着本书,深深地往自己的内心世界瞧去,我们终于在慈悲里得到最深的安静;也在天地和众生面前,了然自己的苦,放下把自己看得太重的负累。
  •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从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市长

    李琬若将自己在美国四十多年生活和参政经历真实地告诉自己的同胞听,就是因为她同时爱着两个“祖国”,而她的两个“祖国”之间却对对方真实的东西了解得实在太少,太片面。
热门推荐
  • 低维偷渡者

    低维偷渡者

    他们叫我松鼠夫人,我是一个阴险、恶毒而恐怖的怪物。我的一切仇恨和一切责任,都源于那群自称为轮回者的人。那个人说我们无法反抗,既然如此,那么我选择加入他们。好了,故事就到这里!那么亲爱的海绵宝宝和派大星先生,准备好了吗?如果准备好了,那么就一起来吧!杀死那些轮回者,拿到他们手中的“船票”!我叫松鼠夫人……当然,如果你听说过比奇堡,那么你也可以称我为——珊迪小姐!(黑暗风、无限流、脑洞文。)
  • 英雄联盟之最强荣誉

    英雄联盟之最强荣誉

    三年磨剑,一切只为称霸赛场!当他披上华夏战袍,登顶世界巅峰,傲视群雄之时,唯一想证明的不过是:中国电竞,牛X!
  • 桃花灼眸

    桃花灼眸

    乱世腐朽,轮回袖手,却作他人旧。红颜枯骨,流年不复,愿为鬓上香。【一】家母去逝时告诉我遇上对的人就送给他母亲的遗物你不要动我把护身符给你记得早日还乡
  • 禁忌神王

    禁忌神王

    修炼之道,筑基诀奠定基础,罡气境初窥奥妙,洞天境攻守兼备,铸灵境九变化龙,不堕境翻江倒海,笑傲天下!少年寇凡,凭借一块神秘紫石,在众天骄之中逆天崛起,征战地国,杀伐天庭,一步一步的走进传说……少年笑曰:且看明日之域中,竟是何人之天下!
  • 三瓣莲

    三瓣莲

    三瓣莲花三生梦,梦不醒人以如醉。若是硬要我在你和连城财富荣华富贵中取舍一方,我只要你。
  • 时间推远了谁与谁

    时间推远了谁与谁

    本文主要讲了一个平凡的女孩在爱情面前的坦荡与坎坷,一直以为爱自己的父亲会一直陪伴自己,但却被“仇人”所害,从此幸福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也因此获得“仇人”儿子多年来的默默补偿与守护。长大后,她以社会最中层的身份追求一位上流社会的佼佼者,期间拒绝过一直呵护她的白俊寅和一别多年才重逢的苏辰煜,也无形中得罪了他们的追求者,因为追爱的路上不断出现的绊脚石,才让她无意间知道害死爸爸的“仇人”才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他们每个人的命运在为爱付出的过程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终导致相爱却不能相守,好不容易的到的爱情只能因为心力憔悴而以失败告终。
  • 魔王宠妻:废柴妖娆五小姐

    魔王宠妻:废柴妖娆五小姐

    她,冷妖月,二十一世纪NO.1杀手,妖娆嗜血从不失手,却因自己的强大惨遭组织毒手。她,魔灵大陆冷家五小姐,万年难得一见的废灵体,容貌丑陋,胆小如鼠,遭人唾弃。当她成为她,若说她是废灵体,修灵力,练武灵,制丹药,做神器她无不精通,说她容貌丑陋,妆容卸去,绝世容然,倾国倾城。他,皇浦银寂,魔灵大陆的魔王,生性淡漠,狂妄嗜杀。如此这般的他,却在看到她第一眼时,就认定她是他的魔后...是神亦或者是魔,就在一念之间……
  • 哀台湾笺释

    哀台湾笺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快穿反派很傲娇

    快穿反派很傲娇

    反派傲娇一时爽,追妻……没得火葬场。系统瑟瑟发抖,意外绑定的宿主似乎……很不好欺负。怼天怼地看不起全世界的反派BOSS似乎都,看上了她。论反派在作死真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宿主却在自我变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第一个被开刀的,总是它的反派BOSS。系统:……我太难了平淡的任务外表下,结局总能给你一个重大暴击。女主记仇!死命记仇!
  • 美厨王妃

    美厨王妃

    现代美食家丧命于车轮之下,再醒来,她成为袁府不受宠的庶出小姐。深宅大院看似平静实则汹涌波涛,手无缚鸡之力的她,只能如履薄冰步步为营。然而在这勾心斗角的古代,小心谨慎并不能换来平静的生活。嫡母诡计,给她冠上不洁之名,让她替妹出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