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24200000021

第21章 抗日逃亡(2)

二、浪迹余江,蜚声教坛

1939年7月7日,时年29岁,我到了余江。这次到余江,是我在江西搞教育工作的开始,也是我在江西教育界显露出较好的成绩的开始,是我在地方教育工作中发挥才智的开始。是我的姨父的弟弟——万沙仑(名字是万兆麟,是在新闻界一个略有名气的文人),曾在余江廖上璠县长手下当过短时的助秘,因病来上饶医治,具道余江县政府正缺一名教育科长,乃修书函介我就任。当然他知道我在浙做过教育局长、督学,也知道我大革命的历程,可能已说明我从事教育,不再搞政治。廖上璠缺少教育科长,可能看来我是块料,但又不放心,特约原在他手下任秘书的熊文铭约我会见。熊文铭是我在大革命时期报社的练习记者,曾接触过他,早已相识。但熊一见之下,认为我是合格人员,但须丢掉过去一切,也就是说不再搞政治活动。我早已向沙仑叔讲过。但熊说去余江,去做好教育科的工作外,还有两件事是代理部分秘书工作,一为写公务信,二为写宣传报道文章。我当时急于求得工作,便一口承应下来。但心里总想,教育科长事本忙,还要代理秘书部分工作(当时秘书正在交接),到时再说。我是7月6日动身,当天到达鹰潭,按沙仑告,步行40里来到余江县城。到时县长外出视察,由代理秘书陈崇谦(建设科长)接待,安置与民政科长曾远灵(寿和人,都是廖的老友)同室。下午就参加了各界纪念抗日两周年大会,会见了当地党政商绅及教育界人士,次日就开始到教育科工作。廖县长在一星期后才回县见到了我,为我接了风,我也在这五天内摸了摸教育科和县政府底。才知道廖是党阀出身(做过省党部指导委员,是复兴社人物,也是政学系铁腕手下人物)。来此系补偿他在党务工作卖力流汗的位置。他还年轻,这次出任县长,想干一些事业,做出成绩。县政府是说一秘五科,秘书新聘刘扫棘(原任县长),在病中,由四科长兼代。一科曾运灵,二科姚某(前任留任,平庸之才),五科长谭星灿(同二科)。其余人员非亲即友,不是同学,就是裙带,虽都有从政历史,但少英才。三科长熊适珂原系廖的好友,因回家远就离开,缺人已久。教育科仅有两个督学,一个科长,无科员。两个督学(原一个系廖的妻堂舅赵任飞,调一区区长,仅和我共事不到半月)都姓刘,一个是刘运培(赣县国民党阀),一个是刘绍禹(做过督学)。此两人也,都是想做科长,一见我来,自不高兴。无如廖求治心切,明知两刘平庸,一直是未予提拔。我来时,廖上璠已来了半年,工作还是毫无建树,城乡两派,都已拉拢,也只能相安无事。至于教育业务,我上任时,真如一片荒地。除三所中心小学还在正常教学,另一所天主堂设立真原小学独树一帜。全县三个区,保学似有若无,据说大多数学生不上学,老师回家找生活,薪水领不到,孩子无书读。凤毛麟角的有几所保学(原来是推行保甲制度,每保一学,或联保一学),城里也有几所保学,但学生不多,毫无生气,县教育科不管事,保学老师也不找上门。这样的教育科,当然是明月清风,既不下乡,又少上下公文。自然,教育科长除了陪陪“县太爷”,招呼邑绅,闲来无事,就是为县长写写私人公务应酬信,写点新闻报道,敷衍太平。这和浙江相比,何其天壤之别。虽然在战时,一切都服从战情,但这样奄奄一息,要教育科何用。我既来到,了解情况后,就决心整理一番,摆弄一番。县长已说要我撒手干,当然照办,真的干起来。

大事小事,创业难,守成难,守成更难于创业。然而开荒是容易,一开荒就见成效。这是我一生的最初经验。

教育科两位督学,都是师范毕业,都办过教育,都想做教育科长,然而却又都做不到。明知于我无关,即换别人来做科长,也轮不上他们。对我的到来,当然不是欢迎,但也无法抗拒,只是冷眼旁观。当我请问他们时,回答是“科长酌办”,“听科长高见”。利用他们无法抗拒这一点,我调了人马,从乡区学校调了精干人员三四人,加上两个督学,统一分成三组,分三个区会同区长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情况是这样:学校有教师在,学生也有,问题是教育经费被少数头头扣住,工资多半发不出,教师要吃饭,无法上学。学生也有因为教师时时不在校,干脆不来上学,导致50%学校关门,90%学校仅有几个小学生读书。我当时下了决心,第一步是整顿,就是初步要求学校不能关门,经费收不上,工资发不出,归我们教育科发,教师不到校,以渎职论处。从九月份起,在县财务管理委员会下增设一区一个专收教育公款基金员,负责向保学所在地公款会收回经管教育资产,不再让私人经管,规定保学教师月底到区向教育管理员领工资,不少教师工资分文,还养了三个教务管理员。而教务管理员,不仅收取公款公产,而且会兼管教师是否及时到校上课。这样做,无异和教师订了合同,你教书,我发薪,你不上课,我罚你。到十月初一次乡镇长会上,乡镇长报告,从九月份起,保学已没再发生关门现象,而且上学儿童众多,教育焕然一新。县长听了笑眯眯,我则等于饮了清凉丹。教育有新气象了,当然是我的成绩,立竿见影。在此基础上,我又拟了三个月规划(1939年11月到1940年1月季度规划)。规划规定,校产管理员成为教育管理员,专门在一个辖区内监督管理学校,一面大量清查被私人吞并的祠学、旗学基金,凡是学款一律由县征收,养三个专门人员还多余很多,以之提高保学教师工资。除教书外,还规定每个保学须设扫盲夜班,规定乡保长须动员文盲上学。而教育科三个人,每月分别下区保一次,巡查教育。巡查重点是:是否动员儿童、文盲上学?是否认真教学?这样,所到之处,保学教师热忱迎接,一天要查三四个保学,在农村吃饭,乡保长即使不在家接待,也会引我们到当地巨绅及地主家吃饭,不仅我们从没有发现学校关门的现象,连我们下乡生活也得到了改善。六个月来,余江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开荒出成绩。两位督学也对我心服口服,有了好感。廖县长更不用说,在县务会议上老是表扬我工作有成绩,批评其他各科,要各科学三科一样工作。县长经常下乡,也会去看保学,这是破天荒的事,当然也带动了区长乡镇长大力协助学校。风气重教,是扭转过来了。至少,各科工作也得到了推动。县政计划、科政计划也就被提出来了(过去只有三科有计划),我就在1940年初,开始为廖县长歌功颂德,不要稿费,多样的报道寄赣东报纸,当然会刊登录用。首先是歌颂廖县长抗日救国,勤政爱民,经常下基层,体察民情(这是实情),着重从整顿教育,扫除文盲着手,保保弦歌不绝,生机勃勃。一篇《余江在抗战中前进》特写,为县长博得了荣誉,自然,其中有我一份努力。

半年的努力不是白费的,县长视我为心腹。半年后他不再麻烦我给他写私人书函了,知道我忙,在当地党部、商、会、邑绅群中,我也受到很大赞赏表扬。科里不再是过去的景象了,两位督学也成了我的心腹。另外还有在财委会开支的三个区教育管理员,各个中心小学,也在我的督导下,办得很有起色,不仅是比上了原来的私立真原小学,而且过之无不及。所有保学教师都是以我为依靠对象。趁着热火朝天时,寒假来到,于是破题儿第一次在过年后将所有小学教师(除了县立琴孙中学,校长县长兼,实际上我也在管),一律集中县城中心小学寒假讲习会(中心小学在一组,保学教师每区一组)对全县教师进行业务集训。这个讲习会,由两个督学分别负责中心小学组及保学组,我则全面负责。整整四星期,我日夜主持,除了开幕式由廖县长主持,并请县党部书记长上党务课外,我和两个督学分别讲授战时教育任务、学校行政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其实是我主讲,两个督学辅导讨论,三个教管员管理生活(中心小学组另由校长主持),并当场发给了清查公款公产增收后的工资。发款日,欢声雷动,无异把全县保学教师吸引在我的周围了。这次结束时,我将整顿余江县教育全年计划,提了出来,供大家讨论,也对大家提出实施义务教育,强迫入学,扫除文盲,提高教育质量的三年目标要求。有视导教学评点表,一学期两次,提出教育教学要求,督学到时当面评分,满分获奖,不满分扣薪,得到群众的同意。于是,在1940年1月起,在余江县开始实行整顿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强迫入学,否则处罚。于是,余江县的教育事业就在我的三年计划中前进了。

在余江,整顿小学工作已告一段落,三个中心小学校长在廖县长的安排下换了人,都是新手,更易听我的指挥。我一不向他们介绍人员,二不打搅他们,只是经常听听课,提提意见。在保学是防止关门,在中心小学,则是提高教学质量。我采取了学校与社会结合的办法,开展童子军工作,强调抗战时要重在社会战时服务实践,除向全国童子军总会登记有五个军团,三个中心小学,一个私立真原小学,一个私立培德妇校(两所私立学校都是天主堂办的,天主教在余江属江西主教区,主教、属于美国系统,主教神父各一,都是美国人,教民占全县人口的5%,权势很大,他们拉拢官绅,为所欲为)。办的一男一女两校,有的是钱,可以聘请好的教师,购置设备,把公立的中心小学压了下去。经过我一年的努力,换了校长后,重用师范生,拨款添置设备,这才转变了形势,中心小学有了地位。我就在这基础上,向童子军教育下功夫。按规定,童子军教育分高初中三级,各有七八门课程,由初到中,由中到高,团旗由总部发,童军徽向总部买,教练要童子军总会审批。五个军团都依程序办了,只是课程却不分高中初,由我选定,先学六种,理由是根据战时需要设置,计分搭瞭望台,河上架桥,通讯旗语,烹饪,救护,结绳六个课程,前三种高级,结绳是初级,其余是中级。无他,这六种课程操作可以比赛,引人注目。结绳共十个绳结,有平结、称人结(称人)、双套结等十种,可以比赛,谁快谁好,而且评判时,可以现场应用核正。救护则有止血、包扎、杠抬以及临时用童子军棍穿上两头童子军衣搬运到医治地点来,这不像结绳,一个人,而是要五个人,除一个伤员外,四个救护队员,由主考出题,伤在何处,是臂是腿,止血包扎,逼真,两人做担架,有条不紊,既要正确又要抢速度。烹饪,锅菜自备,主考出题,炒菜煮肉,临时洗切,也是四人,一人洗,一人切,两人挖穴作地灶,生火只限三根火柴,对风向,引火须十分熟练,以后就是分别煮饭、炒菜、装盘,运到中心,供评判员评(一般是县长和邑中大绅评尝)。生火不易,切菜要精细,炒菜要调味,防止生饭,分开男女(童军男女分开)进行,广场之上,十处烟火,十分紧张热烈。架桥与搭瞭望台系以一队为单位(十二人),桥按划定的石灰线(约五米宽)架设,队员脚不能过河,架桥仅凭一个基架,四条大竹,对岸须将基架竖起,这边铺桥后(绳用童军绳,桥棍用童子军棍十二根),对岸的须从基架上放过大竹两根后,才能逐步推进。木板是一块一块放上去,全队过河后向中心报告,证验无人下水,无人落水,脚棵牢固的基础上再评时间快慢。瞭望台则用四根大竹,外系以童子军棍(不限定十二根)、绳绑扎,上铺木板后再全体攀登,安全返回地面后再评高低。这两项和旗语,只限男生,瞭望台落成后,通讯员四人,两人登台,两人在中心发报,题目系发报文字,由主考官出,发方一挥旗,一发报,台上一念旗号,一抄报。旗语系用方位(左中下右)、笔画(点线撇横捺钩)、动作号(开始,结束,收到,重复)收发。收报下台交验时,才评定正确与速度。这六项课程,表演精彩。表演之日(外区中心小学也来),盛况空前,领导巨绅毕至,不仅中国人,也有外国人(天主堂神父,他们是希望教会办的学校得奖),真正做到万人空巷,破余江历史纪录。一来显示了小学生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显示小学教师的殷勤教练,还有一方面,这是战时,体现了抗日救国教育宣传任务。就在广场上露营了三天,也比赛搭帐篷,开阴沟,布置营地,第二个晚上还试行了半夜紧急集合(其实,他们都知道会有这个项目,虽系表演,也有奖惩,事实上童子军及教练两晚,直到检查完毕,才安心睡觉,是我害了他们),第三天拔营,也举行了比赛,主要是检查地面清洁,地面是否还原,有无遗物,一切按规定进行。这次大会,私立真原小学落在一区中心后面,列为第三,主教也还高兴。记得第三天,主教托请名绅****影来要求,批准他们几个美国神父到营地真原帐篷里和队员教练会一次餐,外国人也不横行霸道,规规矩矩地请求,自然我高兴批准,出营地时还到司令部(我住地)前来致谢,并伸出大拇指说“Very good!”****影说,外国人服从中国规定,看来这是第一次。我想,这发扬了国格,又获得美国神父的称誉,心中自是无限高兴。

在此以后,我加强了在一定区域内学龄儿童及成年文盲(50岁以内)不上学的惩罚条例,开始实施,罚金的催收由保甲长负责,收入应用于添置校内设备。这样一来,上学的儿童率增加了,文盲上学率也提高了,尽管教学质量不佳,然而总为学校提高了地位。我又提出1940年暑假通过识字写字考试办法初次验收被扫除的文盲,全县同一天,中午在学校进行,考试方法也特殊,由小学生主考,规定初考后,进入复试,写自己姓名、年龄、住址,读一封短信。考试结果,有20%受试者,给予脱盲证书,余均重读,区只派人抽查监考。我也去了一个保,应试人纷纷入场,景象很生动。由于这样,总算减少了一些文盲,算是我的成绩。

在这一年,江西省为了培训县政府科长(县长则分批去重庆受训),江西由江西政治讲习院甄训,地点就是今天的赣县梅林。我应召去了,按规定甄别不及格者及不赴训者均不得任用,饭碗大事,焉能不去。好在我和一位新到任的建设科长何健,甄审及了格,口试也及了格,受了训镀了金回来了。另一位民政科长曾运灵,却因甄试口试不及格,被清洗了。当然,镀金归来,县长又对我另眼相看。刚好上面分发了一位受训来的王瑞,只有屈就做科员了(在我以后他也做了科长)。

劳动没有白费心血。1940年初,江西省教育厅突然来了一个下县视察的义教视导员李炳文(后来做过县长),他路过余江,本来不是他的计划视察区域。在住旅社后,见到旅社服务员提书包上夜学,而且不少同伴。店主告诉他,她们现在在附近大厅上夜学,不去要缴罚款,其实她(他)们是高兴去的。听到不上学要受罚,引起他的注意,好在了解在附近,就独自前往。灯光照耀下,大厅内有四五十个学生,听教师念书,都很一本正经。回后老板还告诉他,新来的三科长好认真,儿童不上学要罚,文盲不上学也要罚,现在是大家都在读书了。李视导员便逗留下来,视察一番,感觉战时有此种好现象,实为他少见。于是视察结果,当然满意。不久,廖县长和我都得到通报,各记大功一次,并通报全省。这一来,余江扬名了,六区专员也随之召集会议,要我谈整顿经过。不久还从陪都来了一位视学万辉鹤,听专员介绍,又特地前来专访一次。时间较长,认为是下了功夫,可以通报。不久教育部下令表扬了余江,这一下,余江和我成为“热门货”了。就在验收扫盲过程中,教育厅又派了视导员郑均亨(也许是徐由监)及时视察了验收文盲情况,余江又第二次获奖,县长和我又记了功,一年两次,曾所未有。这一来,我有点飘飘然,自我赞赏。当然,敢想,敢做,敢担风险,不仅教育事件,民政禁烟,建设水利,我也会去搞,而且由于无私人得失,秉公办理,深受当地开明人士赞赏。还有一件值得提的事,和天主堂洋主教洋神父打交道,不屈不挠。学校无论公私一律看待,天主堂设立培德女中,坚持按程序办理,在天主堂后院边建筑余江公园,天主堂多方阻挠,我坚持人民义务劳动创建不可改变。一些洋神父虽心中不满,却无可奈何,并专门指定一新自教会学院毕业来的神父陈惠民和我打交道,终于经过不少纠折后竟成为好友,到我离任后还不断通讯,在此期间,洋人送东西,我不收,但请去吃西餐、西点,从不谦让。有时还约我们几位督学们去“吃洋饭”,我们一来,主教一律以餐点相待。我落个名利双收。

在余江任教育科长,刚好一年有半,廖县长调到贵溪大县,他自然少我不得,重金资送旅费,另加津贴,我自然乐于随任。就此结束了余江一年半的有生气的生活。

这里,还需要讲一下和天主教堂的交往的事。

余江虽是一个小县,然而却是天主堂主教区的驻地。教区范围很大,包括赣东南各县,教徒有好几万人。教会势力很大,独霸一方。在余江,人人都知道这么一个事实,曾有几个地痞流氓出面将城隍庙卖给天主堂,由天主堂付给几百块钱,凭一张字据就收买下来,当地绅民不服,报请县衙交涉,终于因为已经付了款,持有收据,莫之奈何,洋大人威风十足,可见一斑。

我到余江工作不久,便逢新当选的主教司徒光(美)就职仪式,仪式隆重,一连三天,每天盛宴相待(中国式酒席),招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教民和一些高级地方官员、绅富。设有观礼台,教民在台下(经常要起立跪拜),官员们则在正中观礼台上就座观礼。开始两天,都由各地来的主教(其中有几个红衣主教),轮流在教台上讲道,以外国讲道者较多,呜哩哇拉的说一通,有的用希腊语,旁有翻译,只见到台下教民经常跪拜。我们是山东人吃麦冬——一懂也不懂,当然不得不勉坐一会儿,观礼应酬,只坐了一会儿,便借故离开。最后一天,是主教就位的日子,新主教不过三十多岁,在未当选前是副主教,我们见过他几次。就位时可风光,登台时台下教民伏地跪拜。由一个红衣主教讲了一通话后,便授予权杖,旋即就坐上有轮的宝座花车在台下教民间巡回,只见主教与教民相互挥手,都是上下左右各点一下,我问陪我们的大绅士****影(主教委托他招待我们)。他告,他们是对划“十”字,不过动作熟练,好像是点一点。****影陪我们去看教民的献礼,五花八门,有什么饮食品、日用品、衣服,还有为洋主教奉献的黄包车、长胶鞋,居然还有中国式的水烟筒,应有尽有,陈设了两个房间,宗教迷信,达到如此狂热程度,实令人惊叹。三天盛宴,我们科长秘书午晚必到,“县太爷”仅最后一餐午餐来到,都由权绅****影代东,副主教司密斯则仅在那天来向我们这桌举杯敬了酒就走。他们这批外国神父主教和一些中国神父吃什么,我们不知道。我对宗教从来不感兴趣,认为是精神迷信。但来此仅是为了应酬,观一下礼,一为好奇,二是顺便看看主教加冕仪式,三是观察一下中国教徒的宗教迷信情况,既不须送礼,更谈不下奉献,只是饱饱眼福,图点口福。正如桌上我们中有人说:“不吃白不吃。”我则说:“他吃教民我吃他……”因为那餐饭,咱们的县太爷也在座,他仅来到一次,我有所顾忌地咽住下面一句:“不吃洋人是傻瓜。”至于那位陪客权绅****影,他又不是教徒,说这番话是无所禁忌的。

像这样具有权威性的大主教,对于地方上的专员和县长是从来不太理睬的。但对我来说,官虽不大,但有几件事是在我的职权管理范围内,经过几番较量,正副主教,也不得不服。余江天主堂为了传宗接代(信教者一人受礼,全家都是教民,要发展到后一代),在县城办了两所小学,一为真原小学,专收男生;一为培德女校,专收女生。为教民培植子女,还设有圣经专课(当时,教育部规定,校长须中国人担任,课程设置照规定。校长是中国人,但仍设有宗教课程,这是违反规定,但未公开列入课程表),多数是教徒子女。由于教会有的是钱,学校设备好,颇有吸引力,县办的中心小学却相形见绌。我到任后,首先充实县立中心小学,集中优秀师资,大量增加设备,很快就超过教会小学,争了这口气。我还施了一招,在全县完全小学组织童子军,一切都按照中国童子军总会章程办理,按规定着装,按规定配备并申请批准任用教练员,按规定训练课程。经过一段时间,就在县城举行一次前所未有的(这指在江西全省来说,在苏浙是常见,我在浙江主办过因而搬到余江来)全县童子军大会,进行检阅与露营,还就三级课程中选择了有关战时任务的“结绳”“救护”“架桥”“搭瞭望台”“旗语”“烹饪”六项进行比赛,雄赳赳、气昂昂穿着童子军服装入场活动,引起了全城的轰动。童子军训练是移植于美国,引起了主教的兴趣,两所教会学校也都参加了检阅、露营和各项课程比赛,并请我们派人指导。我不仅派了人去,而且自己还亲到这两校视察,一切的一切,都一式一样。大会检阅时,主教还来场地参观。场地露营搭好帐篷后,营场派有总的守卫,营棚门口也有值岗,规定外人不得进入。而那两位洋主教却提出要参加真原小学营帐的晚餐,特请权绅****影向我们提出请求,发了一张入营单,让他们几人在营地真原小学营棚里午餐,听说洋主教除了慰勉真原带队的教练员外,还伸出大拇指夸奖我们主办这一活动做得好(教练员听后告诉我们)。从此以后,这两所小学争取县里督学和中心小学辅导主任的辅导,课程和县小一样,宗教课程摆在星期天就学,我们也就听之任之。

不久,余江天主堂申请开办培德女子中学,虽然立案批准手续权在省教育厅,但必须经过县里批准转报。当时有县立琴孙中学,但只招男生,按理说是可以办的。我们批复是允许先行试办,主要从课程设置及教师人选上审查,并且坚持须由中国人担任校长。几经谈判,除同意暂不设校长,由校务主任(中国人)负责,还同意保持严禁外人入校(女中设在天主堂后院),基本就范,才转报了省教育厅。于是,培德女中就这样办起来了。后来,外间纷传,正副主教经常和女生打球,拥抱自所不免。这时我正在开辟余江公园,地点在体育场侧边空地,可以看到一堵天主堂的围墙,围墙后面就是培德女中的操场。我们联合县里党政公团和锦江镇(当时余江县城不是在现在的邓家埠,而是在锦江),组织市民和公务人员好几次的星期日义务劳动(平时是由锦江城指派民工),就在天主堂围墙后面挖泥开塘,以泥填山,塘中有阁,山上筑亭。山土本来堆得高,比围墙高出一米,培德女中师生在体育场活动,从山上看,看得一清二楚。这一来,气坏了主教大人,提意见,先硬后软,托权绅来和我们商量,要求毁亭,降土,自愿出资为我们迁山堆筑亭。请了我们去吃酒,吃当然去吃了,我坚持是县里人民劳动成果,谁也无此权力。可能是县长被说动了,他们围墙加高了,土也铲了些,亭子移到山前边腰上。当然,钱是由天主堂出。

靠近鹰潭约五六里地方,余江县境内,天主堂办了一所神学院,用心培植未来的神父,学生来自各地,范围很广,房舍也很大,有精致高大的教堂。在这所神学院周围一二十里处,有几处教民子女的读书处,形同私塾,但主课是圣经,既非小学,又非私塾。我是欢喜多事的,余江去专区上饶开会,必须先行到鹰潭搭火车,我听见书声以为是私塾,跑去一看,才知道是这样非驴非马的学校,当然按规定当作私塾取缔。听说还有几处有同样学塾,自然我要派员查禁。这就涉及代管神学院的余江天主堂的教会权益问题,又引起了一次冲突。他们有他的教会权益,我有我的法令依据,他们最后派了一个中国神父陈惠民和我打交道,陈比我还年轻,态度很谦虚,和我多次商谈,确定了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法。有的并入附近保学,有的由保学作为巡教点,一律作为小学生,应用规定教材。宗教课程和县城真原小学一样,在星期日进行。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影响不小,称王称霸的天主教堂也不得不就范,按照法令办。

尽管我和天主堂两位洋主教有过几次摩擦,然而还是和平解决。平时相处得也还好。我曾经有几次邀着我一两个要好的同事会到天主堂去看两位主教,名义上是拜访他们,实际上是图点口福加加油,吃他们款待的西餐、西点和上市的水果。这点,两位主教从未怠慢过,从未在我们的期望——“吃”字上落空过。至于那位陈惠民神父以后是和我常来常往,做朋友。我离开余江去贵溪任就职时,他还按俗例为我送行,而且在我转职贵溪后一直和我保持友谊通讯,直到贵溪沦陷日寇,我逃到赣旅店后才停止通讯。当年,我有一首小诗纪念执教余江处理当地教区美籍正、副主教违章办校,依法力争,终于立案,取得胜利。诗曰:“山姆主教恁猖狂,仗势办校犯规章。依法抗争斥洋奴,扬我国威志气昂。”

同类推荐
  •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 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

    如果生命可以再度青春

    本书分为五大块:亲亲·宝贝,亲情·呼唤,乡音·乡情,爱人·朋友,断片·私语。作者用质朴的语言,以散文、生活随笔的方式,回忆并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记叙了关于亲情、友情、爱情、乡情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动和感悟。愿书中展现的这些美好、感动和喜悦,让我们在平淡流年里相拥温暖。
  • 心里难过

    心里难过

    《刘心武文粹》第25卷《心里难过》收录了与刘心武本人生命成长相关的散文,第一辑《心里难过》从时间上、第二辑《空间感》则从空间入手,详细记述了作者家人、朋友以及重要成长事件相关的记忆,其中饱含作者对于家庭中浓烈的亲情、友人间真切的友情的珍惜之心,以及对自己特殊时期的政治立场、为人做事、创作原则的反思和思考,展现了作家刘心武思想和人格的成长历程,内容真实感人,丰富生动。
  • 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阴性书写

    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阴性书写

    讲述了综观中国古典诗词,由男性作者使用女性形象与女性语言来创作的现象就颇为普遍,《君难托: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及其阴性书写》大量援引唐宋词来说明这一现象。若就美学的观点言之,很多唐宋小词确乎体现了一种“双性人格”的特质。当然,古之作者未必有意追求这种特质。这些男性的作者,竟然在剪红刻翠、无边风月的游戏之作中,无意间展示了一种深隐于男性心灵中的女性化情思。与其他言志载道的诗文大为不同的是,这种表达更加细微幽约,更显阴性势态。
热门推荐
  • 合理出轨

    合理出轨

    什么原因让我们生活在出轨的时代?历史长久的本能压抑?现实荒谬的欲望泛滥?出轨,是我们更文明了,还是更堕落了?本书围绕着几对夫妻的出轨行为和怀疑出轨的疯狂追剿,描述了当代都市人情感生活的一种状态。如果真的“一切存在皆必然”,那么出轨合理吗?一个美丽女人总是想象着丈夫频频出轨,最终她落得被骗色之后独守孤灯,而真正出轨的家庭反倒安然无恙。
  • 三生石,三世劫

    三生石,三世劫

    她本是天帝最宠爱的幺女,嫁给魔君,成为魔后。天劫将至,她需渡身殒、心死、魂灭三劫。纵她冰雪聪明,也未曾料到第一劫竟是夫君佩剑刺入自己的心口。这一世她是符惕山上的一个小仙,只求欢乐无苦,爱恨无虞。
  • 上古时代

    上古时代

    一个迷路的少年,遇到一个迷路的少女,最后两个人一起迷路了!当两人从森林中走出,乱世已至,群雄争霸,魔物四起,天地一片混乱,杀戮不止,他们又将何去何从?冥冥之中,少年踏上了强者之路,引领上古时代!感谢支持!欢迎加入上古时代,群号码:362100193。
  • 冰与火之龙王传说

    冰与火之龙王传说

    完本感言里的群号填错了,正确的是这个633,028,504遭巫魔女迫害的卓戈·卡奥,被熟读冰与火之歌的异世灵魂附体重生,与龙妈丹妮莉丝带着孵化的幼龙走出了火葬余烬。自此,马背上的王者改骑巨龙,自由贸易城邦,维斯特洛七国,绝境长城,永冬之地,厄索斯大陆.....通通在他的脚下。他是龙之父,他洞悉过去未来,他的孩子能焚灭一切,他让你跪下,见证巨龙的力量!!ps:这里是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的同人文,感谢各位读者大大的支持。
  • 轮回之剑魔系统

    轮回之剑魔系统

    被系统选中的李宏,本该穿越到异世界大陆,在时空乱流中,阴差阳错下被主神空间截胡,从此在不归路上越走越远……
  • 青青子墨诗词集

    青青子墨诗词集

    诗歌散文,美文,生活随笔,记录!!!!!!
  • 薄暮和黎明

    薄暮和黎明

    3005年一片祥和的地球上,突然被黑喊入侵,有些不幸的人类变成了魔种。变成魔种的人类都有种强大的能力人类为其命名“薄暮”。人类强大的适应能力使其产生了一种名叫“黎明”的能力与魔种对抗。从小有一个英雄梦的墨子槐不幸变成魔种,与人类展开激烈的角逐
  • 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灵感悟全集

    人一生要懂得的心灵感悟全集

    本书收藏的这些广为流传的经典小故事,影响和改变了无数人的观念,洗涤和陶冶了无数人的心灵。它从真情,命运、生存、财富、处世、领导等各个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全方位解读。无论什么时候读起来,都可以给你一些激励,给你一些启迪,给你一些感悟,给你一些感动。
  • 不是歌手是主播

    不是歌手是主播

    薛之谦小迷弟穿越平行次元的故事怎么办到的?别问,问就是量子力学。还得到了系统,怎么办到的?别问,问就是量子力学。
  • 回首相思河畔

    回首相思河畔

    人人羡慕她失而复得的爱情,上天却嫉妒的拿走了。时光流去,驻足在相思河畔的她,究竟是为谁而活?命运、缘分,是谁掌握着我们的爱情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