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700000018

第18章 “宏观比较文学”与本科生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4)

庞雨尧、申薇、程莹、陈婧等很多同学都谈到了改革后的新课程对学习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文学理论等的促进作用和对知识的整合提升作用。还有很多同学专门谈到新课程对培养学生比较文学意识与比较文学方法的作用,等等。冯卉同学说,“王向远老师充分照顾了当前的学科设置、我们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水平。……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世界重要国家和民族的文学特性以及民族性格,使整个世界文学形成一个紧密相关的知识系统,完善了我们原本欠缺的知识结构,使我们有了世界性的眼光和民族性的思考。运用世界性的眼光思考中国文学,便能跳出传统的层层桎梏,以一种超拔、通脱、纯然的眼光去考察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仅新颖,而且客观,这是摆脱了盲目的民族自豪感之后的一种难得的文化的反省意识。……围绕各国文学特性,老师提供的材料丰富详尽,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在外国文学史中无法看到的风景,了解到了隐藏在教科书背后的历史的真实,为我们还原了真实的文学面貌。这样的授课方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文学、了解文学的全新视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对各民族文学进行平行的比较与横向联系,有意识地培养了我们的比较文学意识。”

张舒慧同学则认为:“改革后的课程对文学民族性、区域性、世界性的精练而准确的概括,对我们学习外国文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由于在我们的课程中,中国文学占的比重比较大,而外国文学课程又都只是具体的史实和作家作品解读,课程设置上本身就缺少这种宏观概括的、指导性的理论课程,这一课程通过对各个国家、民族、区域的文化特性及文学特性的介绍,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学作家和作品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改革后的课程内容能够帮助我们在民族文学、区域文学、东西方文学和世界文学中理解文学的特性与通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及其民族特性,倾听她与其他民族文学的对话与沟通,掌握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给中国文学恰当的评价和定位,也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学。”

姚雪鹏同学则说:“每节课都是一个专题,各节课又互相联系。每节课未必都会直接提及比较,但是比较的精神蕴含在课中,甚至启发我们自己有意识地对其进行比较研究。”郑鑫同学也说:“从这门课,我学到的最值得庆幸的事就是‘比较’的思维方式。”“这种比较的思维方式,会让我们不经意地进行‘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训练”;“我体会到我不是被禁锢在理论的重担之下,而是因为比较的思维方式的渗透让我站在更广阔、更高的层次上思考问题。”

在学生的评价中,王老师的教学艺术为人称道,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恰当的教学内容和高水平的教学艺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使课程一改以往的枯燥乏味而变得新鲜诱人。王老师的教学内容从来都是与自己的学术研究融为一体的,即自己有较充分的研究才敢开课传授给学生。《宏观比较文学》作为一种理论建构,源于王老师对丰富多彩的全球文学的概括擢升,并非由概念到概念的玄言。这种不尚空谈的理论付诸课堂,才不会让学生感到内容枯燥而无用。课程中一些显示出王老师精辟独到见解的地方,如对希伯来文学特性“一本书,一个神,一个梦”的概括等等,都激发起了同学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一时间成为热门话题。很多同学惊叹于王老师知识的宏富和表达的酣畅,在文学海洋中鳞翔鲤跃、纵横捭阖,似有千万分的余裕与自信。周丽佳同学就说,“王老师学富五车、腹有乾坤,却始终谦虚严谨,从不给人浮夸招摇的感觉。……从王老师的课上,你很快就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材料的丰富和完备,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上两个小时,而你却不愿错过任何一句话……”李苗苗同学则说:“我觉得王向远老师的讲课一会儿像演讲,激情澎湃,洋洋洒洒,铿锵有力,排比不断,气势如虹;霎时又变成了闲谈式的讲课,侃侃而谈,风趣幽默。”她认为这种“时而急促,时而舒缓,不停变化”的讲课方式极富个人魅力,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冯卉同学认为,“王向远老师既追求信息含量,又追求学术含量,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是授课的最高境界。在多媒体泛滥的大学课堂上,还能够感受到王老师如沐春风般的指点和教诲,对我们的灵魂和品格来说,这是一种来自大师的高尚熏陶。”王老师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保障了课程改革的成功。

总之,同学们认为,这次宏观比较文学课程视野宏阔,新见迭出,层次清晰,对以前学过的中外文学史知识起到了整合和理论提升作用,加深了学生对各民族文学的特性与相互交流、区域文学与世界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并有利于其他文学课程的学习,又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到了比较文学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比较意识、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

在具体分析了学生对宏观比较文学课程的评价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可以确定,王向远教授提出的本科课程讲“宏观比较文学”、研究生课程讲“微观比较文学”的设想和规划是科学合理的。本科阶段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人文素养为主,研究生阶段则以训练研究方法和培养研究理念为主。这样就形成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层次清晰、系统通透的课程体系。不过,“宏观比较文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大挑战。教师要对东西方各民族文学及其相互关系有全面的了解和透彻的认识,还要对各国历史文化有所了解,备课难度较大,讲授难度较高。万事开头难,王向远教授已率先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给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教学改革展示了很有启发性和参考价值的思路。

郝岚/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科比较文学教学目的、内容与观念急需关注

比较文学进入我国的时间已经不短,而且它似乎早就走过了“争取承认的文学”的阶段,成为了一门“显学”。但比较文学真正在高等教育中普及却还是非常晚近的事,因此比较文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凸现出来。就笔者看来,目前我们的比较文学教学存在着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比较文学本科教学急需关注

比较文学教学与学生培养已经成为中国当下比较文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纵观近期学者们的思考,无论是首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的发言还是在宁夏银川刚刚结束的“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中的讨论,其普遍的特点就是注重对比较文学学科意识、体制建构、本体论等的宏观探讨(例如杨乃乔的《比较视域与比较文学本体论的承诺》,见《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五期),相对忽略了对比较文学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关注与对策的有效提供,即使是偶有涉猎,也多是集中在研究生比较文学教学上(例如首届“北大——复旦比较文学学术论坛”中孟华的《注重研究生的实际能力培养——兼谈比较文学的身份及“世界性”因素问题》,见《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一期,以及宁夏银川刚刚结束的“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发言中徐扬尚的《关于硕士生课程“比较文学方法论”的思考》、高旭东《比较文学博士生培养》等等)。这些讨论无疑体现了学者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在宏观的学科定位与科学探讨中的思考,也在比较文学高级人才的培养上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但是作为“比较文学”基础教育的本科教学却明显急需关注。

纵然目前比较文学教学已经开始在中学教学中热烈展开,但客观地说,比较文学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教育却无疑属于本科阶段的学习。目前,比较文学已经正式列入国家学科目录之中,是中国语言文学类的几大基干学科之一,教育部也已经把它规定为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必修课程。这证明比较文学至少在本科教育中已经走过了“争取承认”的阶段,正式登上“大雅之堂”。然而这却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本科教育已经“高枕无忧”,恰恰相反,由于比较文学在没有获得“承认”之前只是个别高等院校“有能力”、“有此学术兴趣”的教师开设的选修课,而目前它已经成为一门普遍开设的必修课,因此,无论是师资队伍的培养还是具体的教学实践都更急需规范化和制度化。甚至退一步说,各个基层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刚刚开始开设比较文学课程的大学至少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的、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示范和交流。从数量上说,这一需求量是极大的,但是从本专业的高层导向上说,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仍显不够。

二、比较文学的切实教学目的急需确立

从多次全国性的比较文学学术与教学研讨会来看,“比较文学怎么教”是目前困扰各个院校比较文学一线教师的首要问题。这主要涉及三个层次:本科、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教育。日前已有学者大胆提出比较文学课程不适于在本科阶段开设的意见,(见谢天振《强强联手,规范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中国比较文学》2003年第2期,第5页)而这一意见也引起部分教师的共鸣,其共鸣的基点至少是对目前本科比较文学教学现状的担忧。

事实上,“课要怎么教”的首要问题就是涉及“要教成什么样”,即必须确立一个切实的教学目标,它与可以写进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稍有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更宏观、更高;而前者应该更脚踏实地,是任课者内心一个教学的最低目标。

就笔者个人看来,虽然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的教育属于专门高级人才的培养,但教学目的仍然需要一个切实的目标。“学贯中西”固然是比较文学人才培养的理想境界,但如果过于远大,未免显得空疏。比如从最低限度上说,比较文学硕士生的培养至少应该使之树立自觉的比较意识,使其有能力写出一篇规范的、有一定水准的比较文学范畴的学术论文。

而涉及到本科生教学,其切实教学目的则是初步确立打通的意识,和一种开阔的、包容的观念、眼光与观察问题的视角,用有些学者的话说这可以被称为视域(perspective)。虽然,理论上说这一视域的获得并非只能通过专门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钱钟书、王国维等诸位大师级学者的学术视野与教育背景已经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但就目前大学教育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紧张的课时,还是各门课程师资素质的状况,都不可能使学生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去综合获取此类专门的知识,形成开放的视野与眼光。这就更要求提高对比较文学本科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三、比较文学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观

只有树立了坚实和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教师才有可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学。由于各高校普及性的比较文学教学刚刚开始,各个层次的教学经验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每位教师仍处在各自为战,摸索经验阶段。因此,目前的比较文学教学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过去关注“民间文学”的教师把本科比较文学教成了“比较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学术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可能又把“比较文学”变成了干巴巴的“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史”。而如果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概论课程,只限于基本理论与学科史的勾勒学习,不仅不能形成“自觉的”学科意识,有时反而适得其反,使学生疑惑于比较文学不是中外“文学比较”又是什么,或者得知比较文学不能是A+B,但到底是什么也云里雾里,由此产生比较文学高不可攀,于是敬而远之的感觉。从多次会议的与会代表讨论看,这不是个别学校的个别现象,因此,本科比较文学教学现状的确令人担忧。

不过另一方面,目前的比较文学教师几乎都同时担任一门基础课程的教学,占比例最多的是外国文学教师,其次是中国现代文学课教师,此外也有一部分古典文学课与文艺理论的教师。这意味着这些教师在其基础课教学中,完全可以也完全有素质、有能力在其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入比较文学的观念与眼光,打破过去单纯的视野狭隘的学习方法,将开拓的思路、打通的意识提前在自己的基础课程中作一个比较文学课程的“预演”。这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而且可以做到的。例如,外国文学教师在讲到《十日谈》时就可以将框架式结构的流传与影响问题提及《一千零一夜》和《坎特伯雷故事集》,虽然不必过细,但类似的东西方文学的交流盛事可以简单提出,以开拓学生的思路。

就笔者个人观点认为,既然本科生教学的目标是初步确立打通的意识、一种开阔的眼光与审视问题的视角,那么过于细致的学科理论和学科史形成就不应是本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本科生的教学在三十六或四十课时内完成所有知识的学习与观念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能讲求“面面俱到”,只能择其要者介绍,而教学重点在于具体个案的举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具体可感的知识,真正实现“初步确立打通意识与开阔视野”的观念转变。

学科细致的理论与学科史形成的内容应作为研究生课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作为专门的一门课程来学习,关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等知识也不应该占有过多课时,可以被列入研究生课下阅读部分要求其必须掌握。因为这对于已经具有考研的前期准备和一定的阅读自学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来说,课下掌握或者课外阅读一些必读书目是完全可以获得同样的教学效果的。硕士生的教学重点与其说是学科方法论与学科史,不如说直白些应该至少能使其写出一篇像样的比较文学的论文,因此,研究生的学位课中不妨设立一门“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或方法)”,采用指导阅读,经典选读,列出个人拟选题目讨论可行性,以及研究报告等方式完成。

相对而言,博士生的比较文学课应该深化,细化,专题化,应超越一般的学科理论,不必局限于比较文学这一基本学科,可以开设例如“比较文学与主题学”、“比较文学经典选读”(中英文)、“比较文学与译介学”等。博士生已经定位在学者与研究层次,因此能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是任何一个专业,任何一个学校培养博士的指导方针。是否可以考虑将外语原文的比较文学经典选读作为学位课,因为作为一门开放性、跨语言等四跨的学科,外语的阅读能力事实上在很多本专业的博士生培养上都很欠缺,不容忽视。可采用阅读、分析原文,或者对照不同观点资料的方式,帮助理解其论述的历史性与学科发展的复杂性。

四、教育者观念的转变与教材的层次划分

同类推荐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便携本

    《极端之美》主要选取了我国举世独有的三项文化:书法、昆曲、普洱茶来讲,所谓“文化美学”,就是其他文化不可取代而又达到了优秀等级,一直被公认共享的那些具体作品。而书法、昆曲、普洱茶这三项,既不怪异,也不生僻,但是却无法让一个远方的外国人全然把握。任何文化都会有大量外在的宣言、标牌,但在隐秘处,却暗藏着几个“命穴”,几处“胎记”。这三项,就是中国文化所暗藏的“命穴”和“胎记”。
  • 十年踪迹十年心

    十年踪迹十年心

    都说读好书要净手焚香。于我,读陈浪的诗集是可以有“弦语相思”“落花流光”的雅乐相伴的。
  •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文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文集)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一本小说、戏剧、书信集。她的小说和戏剧以悲天悯人的情怀描绘人间百态,文字细腻,情感真挚。她致亲人、友人的书信充满知性和妙语,同时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你若安好,吾便心安

    在雨中,抛却人事上的牵挂,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与这窗树和花相望,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一员,时间,空间都不在了,内心里有澄净、安宁、自在的喜悦。远方的朋友发来信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都市修仙常天

    都市修仙常天

    先天阳体常天,先天阴体花无月玄黄天冥常天,寒冰女皇花无月面冷心热常天,钟情一人花无月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地情怀:陈孟东纪念文集

    大地情怀:陈孟东纪念文集

    孟东去世后,有不少老同志、老朋友,在安慰我的同时,还再三叮嘱我说要保存好孟东生前写的东西,诸如工作上起草的各种文件、报告和工作日记等,这些都是重要的第一手资料,它反映出陕西文物工作几十年走过的历程。希望我能把它整理出来。
  • 花魁愿

    花魁愿

    每个人都有愿望,而有些愿望却难以实现。但是有些人却有着不一样的实现愿望的方法。守护者(即代表着花朵的人)守护花魁并协助其夺取掠夺者(即代表着星宿的的人)的令牌,或是掠夺者夺取花魁的生命。现在,故事开始上演!
  • 总裁私宠:迷糊丫头养成记

    总裁私宠:迷糊丫头养成记

    凌晨三点,“土包子,给我把文件拿过来,书房左侧第二排第三格。”“是。”老娘没有那么高呀,梯子呢,梯子呢。。。凌晨四点半,“土包子,给我沏杯咖啡,要现磨的,不要奶和糖。”“是”。咖啡豆放哪里了,放哪里了。。。早上七点,“土包子,给我把衣服送过来。黑色配银色衬衫”“是”。银色衬衫昨天洗完忘记晾了。。。怎么办,怎么办。。。“土包子。。。”“是是是。。。”天呐,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呀。。。还要不要让人活了,还能不能愉快的睡觉了。。。呜呜呜。。。我想睡觉。。。我要睡觉。。土包子要睡觉?
  • 妃倾天下:嫡女荣华

    妃倾天下:嫡女荣华

    苏桁,我崔凌依死后一定化作厉鬼夜夜索命,一愿你子孙各个如你一般,嗜杀手足!二愿你结局如同你父皇一般,被子孙谋逆!三愿你后宫勾心斗角永无宁日!若有来生,必当血债血偿,以报君恩!
  • 啊大海

    啊大海

    旅游岛上的救生员,在旅游淡季找了款游戏打发时间。凭着机灵和运气在游戏中混得有滋有味。休闲游戏。钓鱼,航海,探险为主。玩游戏为消遣,不为发财泡妞和一统天下。本书群:92597352
  • 冷枪傲寒

    冷枪傲寒

    凡事皆为善所引,人、魔、仙、兽有其道,万物此皆有因果,这一情缘此生寻...新书写的不好求大家尽量指出,也求大家多多支持,投下您们的推荐票,打开您们的书架收藏,谢谢!O(∩_∩)O~
  • 红楼之黛倾天下

    红楼之黛倾天下

    本是无交集的两人,却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生母之殇,重重算计,让两颗冰冷的心慢慢靠近。“玉儿,这辈子有你足矣。”“不,四哥,你是要江山更要美人。”宅斗宫斗天下斗纷纷上演,不过是一场戏。悬崖峭壁,退无可退,相拥两人的决绝一跳,晃花了众人眼;王府之中,朝堂之上,阴谋算计见招拆招,成就岁月静好。--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