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700000019

第19章 “宏观比较文学”与本科生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5)

就目前现状而言,比较文学教学所出现的问题不只是此一学科的个别问题,它事实上体现了我国整体高等教育观念急需转变的事实。任课教师最多的抱怨是“课时量不足”,这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育者以“知识灌输”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因为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将学生在一门课中获得“足量”的具体知识作为衡量一门课程是否完成“任务”的基础,而忽视了高等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观念”转变的特殊作用。作为一门颇具活力的新兴学科,比较文学无疑带有与生俱来的“先锋性”,在我国整体高等教育理念急需转变的今天理应作出自己的表率作用。

如果说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教学主要解决的是“初步确立打通的意识与开阔的眼光”,那么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框架基本搭建起来之后,教育者就不能耿耿于怀于本科生关于此学科所有理论与学科发展史知识是否完备、全面的一得一失。而硕士生教学中,教育者也应该给予已具一定知识储备的学生以信任,充分发挥课下阅读的优势,挖掘学生认知潜力,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比较文学自觉意识的确立、规范的学术论文选题的捕捉与实践写作能力的获得上。尤其是博士生的教学,更应将学术“训练”放在首位,这也是为何国外的博士生学习中特别注重“训练”的作用的原因。

与此相关的是,比较文学教学的混乱导致了教学层次不能拉开,教材的编选无章可循,个别院校任课教师的专著一直充任本校本科与研究生教学的多重教材。常常这一本书对本科生显得过于专题化,而对于研究生又显得过于浅显。不过,比较文学教材规范化问题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重视。但大家普遍认为,教材总的原则是不宜过细、过厚,提出指导性、纲领性的理论框架,列出重要的经典篇目便可以完成作为教材的任务,不能将教师发挥的余地挤到最小。而且目前的实践证明更具实用性的教材往往是“理论+实践”的,即既有理论框架又有范文实例的。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比较文学教学更为全面、新颖的参考资料与中外经典选读的需求也是相当迫切的,它的阅读层主要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高校的比较文学任课教师。这类图书的重要性与教材不分伯仲,它的编选也应当是与教材同步进行的。

蒋芳/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对接: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的重要之举

自20世纪80年代起,比较文学逐步走进了我国大学课堂。1998年国家教育部将比较文学确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后,即便普通高校本科生比较文学课程教学不尽人意,可众多学者一直在为提高教学效益而进行比较文学教学改革:他们努力探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积极拓宽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为逐步完善比较文学教学付出了艰辛汗水。时至今日,研究还在继续,思考仍在进行。然而,笔者认为,要使比较文学教学落到实处,必须把握好“对接”这一关键。即:对接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对接教学双方的各自实际,对接学生的成才方向。只有这样,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才会呈现出蓬勃生机。

一、对接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19世纪末,现已走过百余年历程。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自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也跨过了二十多个岁月。在这逝去的时光里,比较文学学科一直处在动态发展之中。这种发展不仅包括学科理论的更新,也包括研究视角的开阔和新创,以及研究领域的开掘与拓宽。为此,面对学科的不断演进,在本科生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及时更新学科知识,随时掌握学科动态,使课程知识的传授做到与时俱进。

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比较文学除了沿着“比较文学方法论”、“比较文学与中国文学”、“比较诗学与美学”、“东方比较文学”、“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中西神话比较研究”、“总体文学与科际整合”等七大主题展开外,新的开拓和创获逐渐凸现:在比较文学观念更新上,一是倡导“和而不同”的多元文化共存与互补观念,强调差异、互识互补、和谐相处,并通过文学,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二是提出了跨文化的比较文学观念,建立了异质文化之间文学交流的基本理论;三是提出了东西方文化与诗学平等对话的观念,探索了东西方文学对话的机制与方法。在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和既成领域的拓新上,发掘了文学人类学、翻译文学、海外华文文学与流散文学等新领域,增扩了文学形象学里中西文学形象互看互识、中外文学关系上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整体探讨、东方地区的区域文学理论以及文学交流史研析的新空间。

按照我国比较文学所取得的成绩,本科生教学在讲授比较文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须将我国比较文学的创新状况作详略得当的介绍,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不止于某一时空之中。例如,在学习比较文学原理时,我们讲授实证式影响研究(即传播研究),除了向学生讲析梵·第根的誉舆学、渊源学、媒介学等方面知识,还有必要介绍我国学者的《译介学》(谢天振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翻译文学导论》(王向远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等理论,使学生在获得国内学者学术研究信息的同时认识到西方文学理论在我国的发展,为学生更深入、更细致地理解比较文学某部分理论奠定坚实基础。同样,在用国内的研究个案阐释比较文学理论时,我们不能满足于以往的研究个案,应结合当今国内学术研究新成果,帮助学生消化。比如用《比较文学研究》等(乐黛云、王向远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来述说国内比较文学研究的具体现状,用“跨文化丛书”《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共10卷,钱林森主编,宁夏人民出版社)等来诠释影响研究、跨学科研究、形象学,使学生既能具体地理解好相关概念,又能感受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繁荣,明晰我国比较文学研究进程。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吸收,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充实,有利于比较文学的传承。

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不同于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学,它无须在某一领域、某一范畴上作精深研讨,它旨在向学生传授比较文学基本常识,辅助学生了解其具体应用。教学中,强调对接学科的发展,是为了不把过时的知识当做新知来传达,增强课堂教学的新鲜感和时代感,避免教学内容被陈旧的信息所充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该“对接”的实施,靠熟读教材非能解决问题,需要施教者做有“心”人,需要我们时时关注学科的发展变化。经常从新版的学术著作中汲取养料,从《中国比较文学》等学术刊物中获取信息,从比较文学各类学术会议中捕捉动向,坚持让自己的教学紧跟学术研究的前沿。

二、对接教学双方的各自实际

表面看来,在本科生中进行比较文学教学,接受对象为同一专业同一类次,对接学生的实际没有必要。可细加分析,受教者之间存有明显差异: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具备还是所处高校的环境等都有着截然不同。况且,重点院校、重点学科的施教者在科研和教学水平上与一般院校相比有着层次上的距离。因此,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完全搞“一刀切”绝不可行。如何使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比较文学教学取得同样的成效?笔者以为以下三方面“对接”不容忽视:

(一)对接本科生的素质层级

在我国现有的高等院校中,同为本科生却有着层级之分。每年高考录取划出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的等级,就是一种层级标示——重点院校的本科生、一般院校的本科生和独立院校的本科生。层级的划分除了这一显在性,隐含的层级也同样存在。如一般院校中老牌院校的本科生和新升格院校的本科生,重点院校中的百强院校的本科生与非百强院校的本科生,他们都不是处于同一层级。虽然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层级低的本科生就一定比层级高的本科生差,但就他们的知识贮备、文学涵养、理解能力、学习自觉性等而言,层级的高低之分基本能体现出素质的等第。比较文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需要一定知识水平和分析能力作基础的学科,在面对不同本科生进行比较文学教学时,一定不能“跟着感觉走”,而要摸清底细,了解他们的知识积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然后再确定与之对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面向那些层级低的本科生,可以用大量实例简单介绍比较文学基础知识,讲清楚影响研究、平行研究以及文类学、主题学、翻译文学、形象学等基本常识;面向那些基础素质强的本科生,在运用研究个案来阐释有关概念时,可以增加学生实践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在教学上加入“跨学科研究”和“比较诗学”等内容,甚至增设某一专题作为学科知识的延伸。这样才能够使教学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而不会成为“对牛弹琴”。

(二)对接受教者的文学素养

比较文学因其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需要受教者具备国别文学的素养、世界文学的眼光。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除了个人在文学上有过零碎的平时积累外,他们都曾接受过统一的课堂学习,即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以及文学理论的熏陶,这些为比较文学教学铺垫了基础。但是,各本科院校的中外文学教学,即便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大体相近,由于师资队伍及受教者素质的不等同性,对教材的处理、文学知识的选择、讲解角度的把握等方面明显存有不同,何况,在文学作品的理解上,素来就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之说,因而,受教者对文学的接受自然会呈现出非一致性。为此,施教者在讲授比较文学之时,必须紧紧贴近受教者的文学接受实际。举例说明相关理论时尽量选取他们共同学习过的作品和理解深刻的作家,使受教者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一起思考一起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施教者用平行研究的方法来对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英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波斯的《蕾莉与马杰农》、埃及的《莱伊拉的痴情人》等进行“生死恋主题”探讨,而受教者对《蕾莉与马杰农》和《莱伊拉的痴情人》等却一无所知,那么,我们的比较文学教学就会堕入到“自编自导自演”的境界。所以说,依靠实例来阐述理论知识的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必须对接受教者的文学素养,否则就会收效颇微。

(三)对接施教者的科研实际

比较文学属文学理论类课程,它有着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的思维性,理解它不像学习某一国别文学那么简单。作为一个讲授比较文学课程的老师,非但要把比较文学理论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用研究范例来帮助学生弄懂诸如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以及文类学、文体学、主题学、比较诗学、翻译文学、形象学、总体文学等概念。诚然,在已出版的比较文学著作以及刊出的比较文学论文中,我们能很容易地找出一些例证,可毕竟那是他人的研究成果,只能在辅助学生理解上起到解说作用。对于施教者来讲,若能在教学中选择自己的研究成果作为范例,那么它对于学生的影响远非一个例证那样简单。一方面,因为施教者将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为实例来讲析,会阐述得更详尽细致,更生动具体,教给学生的比论文上写出的东西要多得多,比用别人的成果作佐证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调节课堂气氛,另一方面,施教者在课堂上讲授自己的科研成果,能让学生明白,比较文学研究并非遥不可及,自己的老师并非只能纸上谈兵,同样能身先士卒。它对学生的学习无疑会起到榜样作用和鼓励作用,还能开启学生的学术思维,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再者,它更能鞭策施教者本人,促使其大胆实践,潜心于比较文学研究。让施教者明白:一个比较文学教学者,如果不能进行比较文学研究,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必然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因此,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对接施教者的科研实际,实乃一石数鸟的好事。相反,假设施教者讲解传播研究时自己从未有过类似的科研经历,对实证性联系很少作过考究,对知识的分解只能从书本到书本,那样的比较文学教学必定难遂人愿。

三、对接学生的成才方向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以后的成才作准备,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学习中外文学能够提升个人的人文素质。学习比较文学究竟对他们有何帮助呢?我们在讲授比较文学课程时,一定要考虑这一现实问题,并且要将自己的教学对接学生们的成才方向,给他们的成才带来帮助。

就目前汉语言文学本科生的成才方向来看,不外乎两种情形:一是继续深造,二是就业。在这两种情形中,除了那些主攻文学硕士的本科生须在比较文学知识及其研究方法上作专业探讨外,其他的本科生更多的是在于一种思维视角和人生态度的培养。乐黛云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比较文学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科,而且是一种生活原则,一种人生态度,它不仅是少数人进行‘高层次研究’的‘精英文化’,而且是应该普及于大多数人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它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们”。然而,这种生活原则和人生态度究竟与比较文学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稍加思考就能发现其内在联系。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浪潮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广阔的知识视野、多方位的观察视角、富有进取精神的创新意识、高起点的文化品位等。而比较文学的学习恰好契合了这一点。因为比较文学的“打通”和“跨越”能使他们拓宽知识视野,比较文学的“影响”和“联系”能使他们打磨立体目光,比较文学的开拓发掘能使他们培养创新意识,比较文学的知识需求能使他们提升文化品位,比较文学的多视角思考能使他们反观自身。

同类推荐
  • 明亮的伏击

    明亮的伏击

    《明亮的伏击》是美国女诗人奥黛丽·沃德曼(1911-1960)获得普利策奖的诗集,也是诗人的代表作。沃德曼的许多抒情诗生动活泼、诚挚,富有魅力,融会了美国现代诗歌的主要技巧,技艺精确,以至于在熟悉的爱情、生活和死亡的题材上投射出新的影子。这是她的诗集首次在国内出版,相信这些清新动人的诗歌能受到中国读者尤其女性读者的喜欢。
  • 爱是一种修行

    爱是一种修行

    猫,是来自藏地的一位曾经的僧人。鱼,是来自凡尘的一位小女子。机缘巧合,猫和鱼在最深的红尘里相遇了。就像童话里,王子和公主从此生活在了一起。但这不是落幕,只是开始。他们在爱中开始了修行。对爱的向往与怀疑是修行,对人生及情感变幻的种种体验是修行。从相思相忆,到相爱相聚,到相守相依,爱之种种,生活之种种,莫不是修行。在这个修行过程中,他们显露着与我们每个人并无二致的贪相、嗔相、痴相,他们探讨着欲望、慈悲、无常、宽容,讲叙着同为众生的鸽子、藏獒、藏牦牛,展现着藏地的风土与人情、精神与信仰。《爱是一种修行:在红尘中追寻仓央嘉措》是一部以猫和鱼的生活经历为实例。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与世界温柔相待

    与世界温柔相待

    本书旨在传递,每个人都会有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会你怎么与它们握手言和,所以你都不必害怕的。
  • 寻找张爱玲的上海

    寻找张爱玲的上海

    这是一部在上海人中去寻找上海的书,它不仅触摸了近代上海百年历史留下的烙印,也展现了今日上海与过去的不同。就挖掘一座城市的人文传承而言,这部书中的过去和现在都鲜活地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部书中可以找到张爱玲笔下许多人物的影子,尤其是那些有着相似命运的女性,她们既像是上海昨天的一面,又反映着上海今天的一面。这部书最让人信服的,是它呈现出的真实。
热门推荐
  • 一夜风流

    一夜风流

    江湖第一艳公子百花宫宫主莫名失身了?此八卦流言一出,横扫江湖!传闻百花宫宫主是个重口味的主子!更传闻百花宫神秘莫测,无人知晓其处!只是这色胆包天采花大盗究竟是何方神圣?啥竟然是爱哭鼻子的镖局小姐?江湖果然深不可测。
  • 在下邪魔

    在下邪魔

    别人系统吊炸天,为何苏林开局被暴虐?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作者的沦丧。修为尽散无法修炼?那就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 夏遇星辰

    夏遇星辰

    阳光正好,蓝天白云遇见你爱上你是我这辈子最正确的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以白底蓝纹为徽的教会

    以白底蓝纹为徽的教会

    起因于一个猪肉肘子,女友死了,然后在某一天,女友以神启的方式告诉我:“我成神了,你就是我的大主教,为我传教吧!”我看了看街角“打击邪教”的横幅反问道:“你确定?”这是一个传教的故事,因为地球难度太高,所以只能跑到其他异世界去祸害……
  • 星夜笑忘书

    星夜笑忘书

    星星的家族在一夜之间消失,自己莫名其妙的进了天使训练营,目标是找寻失落的十二把钥匙。打开远古魔法时光之门。星星这个号称要成为史上最强召唤魔法师的一纸契约却直接沦为奴婢。不过等到战斗的时候,她家的洛风实在太给力了。她是否真的能像彼时预言中的那样,收集黄道十二门,的钥匙开启时光之门。
  • 圣甲领域

    圣甲领域

    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李御景在拥有灵力,现代科技之间生活的故事。
  • 机甲创世纪

    机甲创世纪

    当他第一次看见从天而降的火团中那件盘坐的机甲时,他提早结束了自己的少年时代,生出了作为王的雄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烽火群鸦

    烽火群鸦

    狼烟遮天,烽火蔽日万族纷争,战歌回响争霸天下,血染红土铁甲国殇,群鸦夜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