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700000032

第32章 我指导比较文艺学博士生的体会(1)

我从1993年领衔建立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点至今,已培养了44名比较文艺学博士,现仍有8名在读博士生。下面,是我在指导博士生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一、要从专业的实际出发,给自己的教学定位

我一向认为,本科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学科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讲解,阅读和讨论,使学生对学科有一个基本认识。而硕士生的培养,应在这一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本专业的若干经典性、有代表性的著作,当今有开创性的新成果,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博士生的教育,更多是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的培养,启发他们关注学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他们进行学术品位、专业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这三种不同层面的教育,有区别,也有联系,不是彼此不相干的。但由于比较文学学科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在我国兴起,在教育部的学科版图上设置较迟,现在只有极少数学校有此本科专业,许多招收比较文学硕士生的专业点,是从原来的世界文学硕士点转向或延伸出来的。所以考上我们博士点攻读比较文艺学专业的博士生,并不完全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比较文学知识背景,因此我在指导博士生,特别是在给他们讲授“比较诗学”、“中外文论”等学位课和其他专业课时,在注意发挥学生原有知识背景长处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教学形式,对他们进行比较文学学科史的教育和方法论的引导,让他们了解这一领域的著名学者如何以自己的劳作和特殊的视野、方法,去面对、解决现实问题,总结、领会前人的经验,了解这一学科专业潜在的良好传统,激发他们对学科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这样做,既能较好地完成博士生的专业教学任务,又能不断更新和拓展自己的教学成果。

二、打好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学科体系、基本环节和规律,研究生入门以后,首先就要让他们把握这些。这是基础,也是建立高楼的地基。我的做法是:每讲一门课,都要弄清楚它在本专业学习中的位置,以及其承担的任务,也就是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这不但导师自己要清楚,也要让学生明了。然后按这一目的和要求,开出系列阅读书目,包括经典著作,有创意的新成果,以及有关的学科史、方法论方面的书,并圈出其中必须精读的少数书目。讲课的时候,除按要求讲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外,还结合学生阅读的书讲学科史、相关的课题史,讲新的学术信息、学术界的“焦点话题”,我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典型个案分析等,扩大他们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现实,让学生在动态中学习,与时俱进。要求他们看书时要“触处求解”,获得真知,还要联系学科发展过程的实际情况,思考问题,做一个多思、善思的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新能力。

为了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我还经常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新见写成论文,到学术刊物上发表,有机会就带他们参加境内外一些学术会议,引领他们进入学术界。1994年11月,我带三个博士生参加在厦门大学召开的“粤港闽比较文学研讨会”,他们都提交了论文,在会议上表现很好,给与会的高层学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说我们的博士研究生“骁勇善战”。1995年8月,我带一名博士生参加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在山东济南召开的“中外文化、文论国际研讨会”,这是一次很高层次的学术研讨会,会前,我们作了充分准备。会后,师生俩的论文均被推荐给《文艺研究》,先后发表于该刊1996年第1期和第3期,为我们当时刚建立不久的博士点带来良好的影响。2002年8月,我带3个博士生参加在南京召开的“中国比较文学第七届年会暨国际研讨会”,一位博士生提交的关于翻译研究的论文,获组委会的好评,被指定为该圆桌的主持人之一,他英语虽好,但毕竟是中文系出身,而提交翻译学论文的大多是英语系的学者,他看到大会议程后告诉我,觉得自己非西学出身,难以担当主持人,想要求换人,但我知道他口语好,近年对翻译理论关注思考较多,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不是不能承担,所以鼓励他迎着困难上,借此锻炼自己。结果,他不但主持了该圆桌的学术讨论,还令与会者十分满意,特别是当他们了解到他是中文系的博士生,就更是奖掖有加。自1994年以来,我带研究生参加境内外学术会议几十人次,使他们在不同程度获得锻炼。新近,学校研究生部设立博士学位论文创新基金,2004届~2007届有我的6名博士生在学位论文开题以后,获学位论文的创新基金。我所指导的44篇博士论文,有23篇已正式出版。

三、严格学术要求,发扬学术民主

我认为,从研究生入门那一天起,就要培养他们的遵守学术规范的自觉性,同时又要释放他们的创造力,给他们创造发挥聪明才智的学术空间。

平时,我对他们的课程论文、为参加学术会议撰写的论文、学位论文开题的学术报告等,都要求比较严格,除课题立意要新,还要合乎学术规范,凡不符合要求的就推倒重来。所以每篇论文都要修改若干次,我为此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开始时,有的学生不太习惯,但在实践中他们觉得通过这样反复“操练”,自己进步了,提高了,还出了不少学术成果,就很认同我的这种做法,并且变成他们的自觉要求。

在教学中,我一直倡导师生互动,同学互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我的做法是:组织好课堂讨论,抓好学位论文开题会、答辩会等重要环节。

我重视每单元的课堂讨论,讨论的中心目的要明确,有针对性。讨论的内容可以是对一本经典著作的阅读,也可以是对学术界某一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或者是与课程相关的几个文本的解读,还可以是对某一学生新立研究课题的探究。每次讨论,大家发言都十分热烈,虽然见解不一定相同,却能相互理解,起到互补、互促的作用。如我上“比较诗学”,曾多次组织学生讨论厄尔·迈纳的《比较诗学》、刘若愚的《中国的文学理论》和宗白华的《美学散步》、叶维廉的《中国诗学》等著作,要求学生在认真细读文本的基础上,写好发言提纲,在会上积极展开讨论和争鸣。我在这个过程中给予他们以引导,鼓励他们在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钻研,形成新的见解并撰写课程论文,有的还因此萌发了对学位论文的思考。

我组织的这些课堂讨论,实际上是一种学术层面上的师生对话、同学对话,力图做到教学相长、学术互动。通过讨论,我了解每个学生的水平、观点、文化取向、思维形式与方法,有助于教学上的因材施教,扬长避短,补短扬长;培养学生活跃的思考力和问题意识,克服那种照抄、照搬、照读的思维定势,也锻炼他们的言说能力。我重视学生发现的每一个问题,也珍惜他们在讨论中提出的新见解。我会在总结时对他们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回应,并指导他们往理论的深处走。对各种不同的意见,我持的是一种宽容和包容的态度。

再就是抓好每年研究生论文开题的报告会,这也是比较文学高学位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按规定,开题报告是在教研室范围进行的,但有时我会把几个年级的学生都叫来旁听、参与,把开题会开成小型学术研讨会,大家在一起对每个课题的不足处发言,直截了当,毫不留情,彼此获益匪浅。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是人才培养质量验收的关键。在经费没有困难的情况下,我都邀请国内同行的高层专家参加,因为这是学术评判,应有权威性。有一位专家,平时和我们联系不多,接到聘书后,打电话给我,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严格把关”。他十分感动,还到处跟人说,我们不“护短”。省内一位著名的中青年学者,多次应邀做我们的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也常说,他参加我们学生的论文答辩,最没“压力”。因为是要面对高层专家的学术评判,学生对自己论文的要求也比较严格。

四、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

具体说来,就是要使学生对社会、国家、民族、人生有一种终极关怀,待人处事,要讲诚信、关爱,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

我一向认为,知识、能力后天可以培养,一颗正直的心,必须从小培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不断地完善。博士生的培养,也应引导他们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我曾经在发现一个学生某一门课的课程论文违反学术规范之后,把该年级学生召集起来,讲了一课:“现代人成功之路——诚信、上进、团队精神”。要求他们要重视学术道德、讲诚信;要不断追求上进,要有良好的“情商”和敢于攻坚的精神;要学会关爱,爱老师、爱同学、爱自己从事的专业、爱护集体的荣誉。如今,这个年级的学生都已毕业了,但据他们的回忆,那一次的课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些年来,我在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总希望在学科内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能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群体。上世纪90年代,我的一个博士生在读时得了癌症,我们“点”的博士生、硕士生都十分关爱他,在他休学回河南家乡医疗期间,我的不同时期的研究生和港澳生都捐款助医。2004年以来,我有四届六名博士生在论文开题之后获学校“创新基金”,其他同学都对他们表示祝贺,还为他们打气,呈现出一种团结、和谐的氛围。当然,和谐不等于没有矛盾,团结也不等于没有竞争。但我们力争不断消解矛盾并在公平竞争中达到更高的和谐。

比较文学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一个新兴学科,是在现代精神观照下出现的,又与中外文化交流密切相关。从其发展的途径看,并非像以往各老学科那样是由下而上,而是由上而下,在人才培养上,主要也是先由研究生的培养开始,本科的普及还有待于今后的努力。为了促使学科的稳固发展,我们还应该扩大本科教学,打好学科的专业基础。为此,必须重视这一领域各层次教学的互动,正是基于这一思考,我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写出来,就教于同行专家和朋友。

孟昭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比较文学教学三级模式及不可重复性

当前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显学在激荡了中国学术界近三十年后,开始显得深沉了,它变得不那么前卫与浮躁了。人们不仅开始思考这种学术研究的前景,同时也对这一学科的本体论进行了反思。这其中不乏对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理念与理论思维开始进行的各种梳理,这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比较文学教材和重要的教学环节。因为一旦有了学科史上的认识意义,教学环节就凸现出其重要性。另外,现在比较文学学科不仅列入国家学科目录,而且教育部将其规定为大学中文专业四大基本学科之一,并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三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教学体制。但我们也应注意到这一学科的教学环节尚显得很薄弱,满足不了实际需要,至今教师在这三级教学中既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又无统编的规范性教材,大多处于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无序状态之中。

随着比较文学教学科研不断向纵深发展,面对这种杂乱无章、各行其是的状态,我们在高校担任比较文学教学的一线教师,有必要直面这种严重的教学局面,提出自己相对具有科学性、普遍性的可行性措施。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三个层次的比较文学教学需要有相对稳定的师资、相对适应的教材和相对准确的研究课题。这种紧迫的形势正对我国目前高校比较文学专业的师资队伍、教材建设与研究课题的种种现状形成考验与挑战。因此,如何面对各层次的学生对专业知识越来越高的要求,就成为当前高校比较文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大学本科生的学习与教育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养,无论是扩大招生规模,还是改革教育体制,都是为了在大学校园培养与重建人文精神,从而达到整体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阶段。作为突出人文精神灌输,重视中外文化异同差别的比较文学教学,理应率先地走在中国语言文学各个专业的最前列。

学习型社会和知识经济观要求学生学有所用。中文专业的本科生毕业时将面临继续深造和走向社会两种选择。因此,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方法应注重讲授相对浅显的比较文学理论,要在中间穿插简单的比较文学研究实例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会灵活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思维,批判性地寻找到看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单方面地讲授比较文学的理论,或是单方面地讲授比较文学研究的个案都是不可取的。因为理论有只能解决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局限,而实践也只能解决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和实践论局限,只有两者作互补性结合,才能给学生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但又是浅显易懂、便于操作的探讨文学关系的研究方法。

本科生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可以通过讲授其学科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在旧体制中形成一种新的人文精神,使之远离自我封闭与对立、冲突,大胆进行开放交流、和解对话,努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21世纪新的建设人才。当然,这种目标的实现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当然也不是任何一门学科能单独完成的。它必须贯穿全部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过程始终。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比较文学这门学科性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与整体素养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并有意识地将其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与教学方案之中,这样才可以收到预想的结果。

研究生顾名思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基础和学术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要有学理层面的思考,即学有所思。比较文学的研究生毕业主要面临就业和学术深造两种选择,因此,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学应在讲授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重在研究,重在学术。在讲授比较文学理论时重在对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进行深入讲解,争取达到举一例而三隅反的效果,使学生在运用理论进行实践研究时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争取能够解决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诸多实际问题。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讲授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但是这一阶段的学习相对本科阶段的学习而言,是更高层次的螺旋式上升,而不是回到原点的学习,是叠加不是重复,即比本科生的学习更要注重对比较文学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的学习,更加强调对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基本技巧训练,从而达到提高综合创新能力的目的。

同类推荐
  • 2010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2010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

    《2010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精品集》主要内容包括:酿造民族葡萄酒的崛起之梦、一个晋商的博爱情怀——山西潞宝新能源集团董事长韩长安关爱灾区学生的故事、红色的“黄金”、校长把学校背上山、海外九章——一个小公司的海外发展之路、“盗猎者”日记、万盛,羽球冠军的摇篮、风卷红旗永向前——一座耄耋老矿的奋进之路等。
  • 等闲笔墨

    等闲笔墨

    《等闲笔墨》所收44篇作品,依题材内容编为5辑,或念亲友,或记往事,或悟人生,或品新作,以真情实感娓娓道来。见解独到,语言简洁,文风朴实。彰显出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撷文论”收录了几位方家对作者长篇小说《烟火人家》的评论,珍为它山之石,意在激励自己,感谢文友。
  •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书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个忍辱负重,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光辉无私的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善良正直,但聪明自私、控制欲强、有血有肉的母亲,以为只有自己给对方的才是爱与关怀,以为只有自己才最宽容,却永远不知道,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虽然爱母亲,但骨子里却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因此毅然离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希望能向母亲证明,没有她的庇护,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骄傲地生活。在母亲的最后半年里,女儿心力交瘁,但她一边苦恼,一边仍在尽孝,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最后一天。。
  • 古诗咏赣榆

    古诗咏赣榆

    《古诗咏赣榆》收集了古代吟咏赣榆的诗词作品,并加以注释,另作了作者简介、作品导读和思考与探究三个栏目,增加了可读性,便于读者理解其中的意蕴。全书分为六个部分:大美赣榆、山海奇观、夹谷啼莺、徐福逸韵、民生物语。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它怎么会不知秋的气息呢?它以最美的舞姿向生灵们昭示:秋之将至。之后落叶回到温厚的泥土中以膜拜的姿态欣赏这场秋的绚然和精彩。是秋让张扬了一夏,身心俱疲的叶得以回归到根的港湾,在这恰好的温度和湿度里,它正酝酿着一场冬眠。散文正如落叶知秋一样,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触动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热门推荐
  • 只有我不存在的美好世界

    只有我不存在的美好世界

    希望你能被这个世界爱着,你也能爱着这个世界
  • 谬之的觅

    谬之的觅

    献给无数的平凡人。在现实与思想之间不断拉扯的人们,献给自我挣扎的人们,献给平凡世界中的尘埃。献给天上的他。献给我自己。
  • 祁队你的战术错了

    祁队你的战术错了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致所有可爱的读者重生?女扮男装?篮球废材?呵呵。在这个以篮球为主宰的世界,篮球就是一切,而她曾经可是女子篮球界的霸主,换了个身份一样能活得璀璨夺目,世界冠军?当然只能属于华夏,巅峰嘛,我陪你去。(本世界纯属架空,不要代入现实)“然哥,万一有天我爱上别人了怎么办?”“那就把那个人杀了。”“要不要这么暴力,是我的话,假如是你爱上别人了,那我就把你绑起来,直到死的那一刻”“哦...你试试。”某队长不要脸似地说。“我才不,然哥,还有,你不是没爱上别人吗。”少女轻轻地说,带着些许邪魅。一个人的路,没有你好孤单。---对不起,祁司然凌晰迟,你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想跑,不可能!
  • 美女的近身保镖

    美女的近身保镖

    一個神秘的乞丐,由於某種原因走入都市,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他唯爱守护美女,管你是什么强势权贵,又是什么富家子弟。动我手足者,断你一条腿。辱我女人者,断你三条腿!神秘力量伴随着他成长,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探知更大的秘密!.......
  • 侠骨医心

    侠骨医心

    医者皆德行为上,当如李承恪。女子若清风为止,当如左沁允。一个是门派弟子,却深入乡间行医。一个是俊美儿郎,却化身冷峻女子。只是一番遇见一次医救便终其一身不得放下。
  • 全球游戏场

    全球游戏场

    2025年12月21号,传说中的另一个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降临,然而,就当人们对于这个预言如同2012年那般嗤之以鼻的十天后,噩梦却悄然降临。
  • 被拐进花轿的状元夫人

    被拐进花轿的状元夫人

    文章主要讲述明朝初年,李官人因涉县党争,遭株连,仅携带一女逃出斩刑,在一偏远小山村整日喝酒度日。过了几年,小女渐渐亭亭玉立却因饥荒饿死。与此同时,高三女因出车祸穿越到此女体内。既生到此女体内,就让我代替此女替父家报仇,并结交那个命里注定遇到的男人,被他拐进花轿,助他上位,成为明代第一位宰辅,自己也成为了第一夫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傲娇老公,轻一点!

    傲娇老公,轻一点!

    一次偶然的夜会,却意外成了他们的订婚宴,从此被某男人缠上,夜夜要个不停,在外人面前,他们冷若冰心,一回房间,某女人就过着夜夜笙歌的日子。
  • 甜宠小青梅,追妻36计

    甜宠小青梅,追妻36计

    再次相见,纪皓晗发现儿时养的像兔子一样可爱的小青梅不记得自己了。苦苦等待的兔子要被别人抢走?这怎么可以!!!发动追妻36计,兔子只能是自家的。投其所好计,兔子不是喜欢兔子吗?买买买。沈筱筱回到家发现一屋子兔子玩偶,“纪皓晗,赶紧把你的东西带走。”“筱筱,你不是喜欢兔子吗?”沈筱筱差点就破口大骂了。“那是小时候的事情了,更何况就算喜欢,堆满房间的兔子谁看了还会喜欢。”呃......投其所好计失败。没关系,还有下一计在纪皓晗眼中,兔子一直都是很单纯无害的,是应该放在手心宠着的。殊不知,兔子也有狡猾的存在。好友钟逸劝告说“你那兔子厉害着呢,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地宠着的。”一说完当然遭来纪皓晗的一顿揍,自家兔子自家不宠着,谁宠?本文1v1绝对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