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700000033

第33章 我指导比较文艺学博士生的体会(2)

培养学生在学理层面的思考,就是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形成明确的学科意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学科意识是本体论的问题,即比较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显然作为一个学科专业,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就本体论而言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一种文学联系或文学关系的研究,而不是简单的方法论上的问题,即只是比较方法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一旦有了本体论的明确定位,那么科学的研究方法也随之应运而生,被总结出来了。比较文学的学术规范自然水到渠成地被界定下来,研究生也开始能自觉地解决学习与研究中的各种问题,使之更加理论化、理性化,从而超越了本科生阶段的学习。

保障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内容与本科生阶段的学习内容不重复的问题,主要在于课程设置问题。本科生阶段的教学只简明介绍比较文学的定义、性质、意义、研究方法和学科史上的诸如学派和主要观点分歧问题。而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却要解决有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和无事实联系的文学现象异同成因等问题的研究,从而使研究生达到学术思维扩展,学术视野扩大,学术脉络清晰,学术前景光明的目的。

博士生阶段的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专家与学者的目标前进,对其自身而言是博而精的学习。相对本科生的学有所用,硕士生的学有所思,博士生应该学有所长。在学有所长方面要有质量要求。比较文学的博士生是教学科研基础性的专业人才,是将来从事该专业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力量。为了适应他们的实际需要,教学必须从广泛的文化比较入手,但不能冲击研究对象的文学性,重点突出地讲评比较文学的理论核心。组织他们针对发生学、译介学、主题学、形象学、流散写作、生态批评等几个主要理论空间,先进行查阅资料,然后集体讲授体会,记录自己的新发现等学术准备活动,最终结集成文。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这些问题讲深、讲精、讲透,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去发现问题,向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的纵深方向发展。

博士生阶段的学习更多的是自学,争取是自觉地用发散性思维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要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包括导师正在研究的课题或自己以往研究过的课题进行深度思考,经过反复的分析和不断的积累,在更深层次上提出比较文学研究的相关问题。我们组织博士生对主题学领域许多问题,尤其是利用外文资料对主题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性质、研究方法、研究实践,进行从概念到原理,从现象到实践,从原点到终点,从本源到变体,从文学到文化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解析与重构。将主题学这一在国内外还有许多问题混淆模糊、内容叠床架屋的学术领域,梳理清楚,为同人学者提供新鲜经验。培养他们不求完美求创新,不求形式求内容,不求浮躁求实绩,不求名利求真理的学术心态。让博士生在人生最后一个学习阶段找到一种精神支柱,支持他们走完自己的人生苦旅,也是学术苦旅。这样博士生阶段的学习才未虚置,才是深化而不是重复。

讲课时所用的教材最好是自己编著的教材或专著,将同类的教材、专著作为辅助教材。要让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积极参与不同研究课题的开发、写作,逐步进行,逐层进行,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拓研发,不要重复,螺旋上升,逐渐达到学术研究的最高领域。在教学中要有容乃大,敞开胸怀,而不要自卖自夸,夜郎自大。比较文学是如此开放博大的一个学科,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学历层次学生安排课程,不要低层次的重复,而要高层次的创新。实事求是地讲,比较文学是一个既比较难教好,又比较难学好的专业,无论是对学习者,还是讲授者都要求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因为它是一种文学研究,所以就有日日常新的必要,讲授者实际上也是学习者。如果不是一个好的文学研究者,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比较文学讲授者,尤其是要面对三个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深度的课程,又不能重复,不使出浑身的解数,不拿出实际真本领是不行的。这恐怕也是我个人在比较文学教学中总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的原因吧。

吕超/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从学生角度看比较文学本、硕、博三级教学的若干问题与出路

本文的撰写建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通过面谈、电话、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采访了国内在读的比较文学博士生15人(来自12所高校),硕士生25人(来自16所高校),本科生10人(来自8所高校)。受访者的来源单位基本覆盖了国内具备比较文学博士招生权的各高校。鉴于博士生同时提供硕士、本科阶段的情况,硕士生同时提供本科阶段的情况,本调研总共涉及高校多达43家,其中综合性大学20家,师范类大学15家,语言类大学5家,其他类大学3家。在受访的50人中,一直在中文系学习的27人,曾在比较文学系学习的3人,有过外文系学习经历的16人,有理工科学习背景的4人。

为了避免误导受访者,本调研不提供问卷,鼓励畅所欲言,并保证其所提意见将以匿名方式上呈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整理后的调研报告亦不针对具体学校和单位。受访者在得到这些保证后纷纷直言,对自己亲历过的中国比较文学教学实践有表扬也有批评,整理归类后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教材的编写与选择、课程的设置与讲授、论文的选题与撰写三个方面。

一、教材的编写与选择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新时期二十多年来,国内比较文学教材如雨后春笋般大批涌现,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体现出结构合理、逻辑缜密的特点,在个案分析中往往又能突出自己的研究心得。关于教材的不足之处,受访者主要提出了如下四点意见:

1.国内面向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教材种类繁多,但真正深受师生一致好评的精品教材却很少。学生们热切希望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组织在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两方面均有造诣的前辈专家联合(或独立)撰写一部既有较高学术价值,又能适用于本科比较文学教学的精当教材。

目前面向本科生的比较文学教材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迄今为止,国内已经出版的比较文学教材不下六十种,体例上虽然千差万别,内容上却大同小异。多人合作编写的教材还有着理论功底参差不齐的毛病。其二,学生们希望学术上的百家争鸣,但那是指论文和研究专著,至于教材则应该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观点,摈弃门户之见。就大处而言,比较文学的定义一直处在争议中,让入门者很不明朗,感觉“比较文学是一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从小处来看,比较文学领域里的一些关键性术语最好能有个较为统一的阐述,因为学生在读了多本教材之后,看到意见相左的阐述,有着明显的混乱感。其三,部分教材理论性太强,实用性不足,可操作性较差。学生们建议教材应该在艰深晦涩的理论之后配备一些经典的研究个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鲜活的案例中掌握比较文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具体操作可以将案例附在相应章节的后面。许多受访者表示,由于学校图书馆资源有限,有些文章不容易搜集,如果四处求购同样会耗费金钱和精力,所以宁愿书稍微厚一些,即便定价相对升高,学生们也会欣然解囊购买的。

2.国内面向研究生的比较文学教材亟待加强建设力度。

调研显示,绝大多数学校依然是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同样的教材,适合研究生使用的优秀教材严重匮乏。受访者普遍认为,研究生的教材要突出个性,彰显特色,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如果只限于《概论》、《简编》、《通论》是不够的,应该吸收国内外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比较文学的研究专题策划系列性教材,如《比较文学主题学》、《比较文学文类学》、《比较文学形象学》、《比较诗学》等。

3.突出“原典性”,加强出版双语教材,有条件的单位应尝试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目前国内适合双语教学的教材寥寥可数。比较文学有别于中文系其他学科最主要的特色就是其外文功底,可目前流行的课本大都摘引译文,想找原文出处,但限于本学校图书馆的资料匮乏,只能望洋兴叹。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文学经典要著研读》作了一次可资借鉴的尝试,在和国外版权人协商获取版权后,将经典论文结集、点评出版,深受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欢迎。当然,在这一发轫阶段,比较文学双语教材的具体内容和体例安排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商榷。

4.教材的选择问题。

学生们认为,目前国内较权威的比较文学教材为陈惇、孙景尧、谢天振主编的《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它整合了比较文学界一批权威学者的研究成果。但调研结果令人遗憾,很少有高校以此为教材,许多单位只采用本校老师编写的著作,学生们接触这本书大多是在考研复习的时候。在调查的这43所院校中,所使用的比较文学教材种类高达15种。我们当然不主张一本教材独步天下,而是希望各高校老师在选择教材时能考虑到教材的权威性,为学生的深造提供更多的拓展空间。

二、课程的设置与讲授

调研显示,目前在教学第一线活跃着一批很受学生喜爱的比较文学教师,他们讲授的课程或精深、或活泼,给上过这门课的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国内比较文学课程目前所存在的问题而言,有如下几点:

1.本、硕、博三级课程存在明显断裂,缺少层级性、梯队性。

首先,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地位尴尬,得不到相关教育部门应有的重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二级学科真正落实到全国高校中文系的课程是“外国文学史”,这和比较文学的“名与实”相去甚远。调研显示,在绝大多数高校的中文系,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课程只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生源和授课时间都得不到保证。选课的学生多集中在三年级,他们已经具备了中国文学、文学理论的相关知识,但对外国文学的了解并不全面;而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具备了相关的知识,但由于实习、找工作等现实问题,往往很少选择这门课程。因此,学生们建议提前开设外国文学史课程,可安排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和三年级的第一学期完成教学,并于三年级的第二学期开设比较文学课程,这样会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衔接和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其次,硕士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是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所有受访的研究生都认为硕士阶段所学的知识系统性不强,希望改革的呼声甚是热切。如上文所述,本科生学习比较文学大多是通过选修课和讲座,因为课时少,资源有限等客观原因,基础比较薄弱。随着硕士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研究生教育势必从精英选拔转变为大众普及,如果还按照原有的培养方案,难免会使本科到研究生过渡阶段的学习出现大断层。一位硕士生很形象地说:“刚接触比较文学的本科生是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一代,但很多进入硕士阶段则‘堕落为迷惘的一代’,满腹牢骚不知该归咎于谁”。学生们认为,硕士期间课程的设置缺少系统性,多依据老师的研究兴趣设立课程,有些教师甚至直接宣讲自己发表过的论文,没有兼顾学生的背景差异,再加上自由授课,课时得不到保障,造成学生很难系统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知识。

第三,博士阶段的教学应尽量少开设一些基础课程,重在传授学术前沿和培养独立科研的能力。如果个别学生基础薄弱,应由老师布置其课后自行补习。众所周知,博士生的课程大多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准备读书报告,以备上课时讨论,这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博士阶段的重点是论文撰写,时间紧、任务重,在目前博士培养年限大多是三年的情况下,只得两相权衡而取其重了。

2.比较文学的师资队伍有待进一步壮大和提高能力。

调研显示,目前国内科班出身、精通外语、理论功底扎实的比较文学教师十分紧缺。师资队伍中大多以外国文学为研究方向,还有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的教师转而教授比较文学,有些院校的中文系甚至无法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学生们希望相关部门和学术团体通过举办讲习班、研讨会等方式来解决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

另外,有许多比较文学课程的视野多局限在中西文学、文论的比较上,忽略了中国与东方,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文学、文化交流与比较。学生们希望有能力的教师在视野兼顾东西方文化之后,尝试着用比较文学的思维模式来讲授外国文学史课程,相信这也是二级学科之所以冠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良苦用心所在。

3.学科归属问题深深影响着比较文学课程的设置。

比较文学在国外多设置在外文系,而在国内则设置在中文系,归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与外文系的交流很少,这样便限制了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反过来,外文系的学生如果考上研究生,外语虽然有优势,但文学和理论修养却很薄弱。在大范围成立本科比较文学专业不现实的情况下,学生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先做些改良的工作:中文系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参考欧美著名高校的课程体系,打破沿袭多年的陈规,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外文系则应开设比较文学课程或讲座,和中文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此外,有理工科学习背景的受访者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教师走入理工农医类院校,为本科生开设比较文学公共选修课,让他们具备一定的人文修养。事实证明,有很多理工类高校的学生非常喜欢比较文学课程,有些人还考取了比较文学硕士生,并在该领域取得了较为可观的研究成果。

4.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

首先,鼓励在教学中积极使用外语。学生的外语能力应尽早培养,最好从本科生开始,双语教学的课程对他们来说可谓一箭双雕:既锻炼了专业外语,又提高了应付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能力。研究生们则表示,硕士和博士阶段的英语必修课和第二外语课对他们使用专业外文材料帮助甚微,有条件的学校应该为比较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开设专业外语课,如果师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可以就地取材,因为目前具备博士招生权的单位,都有博士生来自外语系(甚至是外语系的教师),可以请他们配合建设专业外语课。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经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该课程会逐渐从筚路蓝缕走上正轨。

同类推荐
  • 寄小读者·往事

    寄小读者·往事

    《寄小读者·往事》总共分为六辑:第一辑中为我们讲述了,我的故乡、我的童年、童年杂忆、我入了贝满中斋、我的中学时代、我的大学生生涯、在美留学的三年、在巴黎的一百天。
  • 孟夏草木长

    孟夏草木长

    本书是一部以乡村生活为背景的散文集,其中,《最后一吻——纪念天堂的父亲》《感谢有你》,以真挚的笔触书写了感人的亲情;《庄稼人的爱心情结》《母亲的四个想不到》等文章,热情讴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及农民们善良、纯朴、热心的美好品质;《那个纺线的年月》《赶时髦》等文章,生动幽默地描写了乡村生活的趣事。全书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趣味盎然,为读者展现了一副优美动人的农村生活画卷,文笔朴实清新,在十余万字的篇幅中,作者博采众议,纵横捭阖,将游戏的精神与坦诚的剖析熔于一炉,读之或忍俊不禁,或瞠目结舌,令人耳目一新。适合社会大众阅读。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文摘小说精品:家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街灯完全憔悴了,行人在绿光里忙着,倦怠着归去,远近的车声为着夜而困疲。冬天驱逐叫花子们,冬天给穷人们以饥寒交迫。现在街灯它不快乐,寒冷着把行人送尽了!可是大名并不归来。
  • 天上狼烟

    天上狼烟

    一个抗战老兵的人生传奇,一曲携手抗击法西斯的空战壮歌,一部新中国空军成长的史诗。《天上狼烟》是一部反映我党第一代空军成长壮大的传记。王延洲,曾在抗日战场上与日本军机英勇搏击,在驼峰航线上出生入死。抗战胜利后,他作为我国第一位驾机起义的空军人员,成为我党第一批空军飞行员。他在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及我国第一代空军飞行员的培训中都担负起重要的职责,是王牌飞行员。他虽然在动荡岁月里蒙受不白之冤,但始终坚守一名军人的浩然正气。以他为主线,全书还串联起了在抗击法西斯的岁月里,国际志愿人员对中国空军的无畏支持,歌颂了战争岁月里勇士们并肩战斗的友谊。
热门推荐
  • 帝凰归来之嗜血暗王太妖娆

    帝凰归来之嗜血暗王太妖娆

    当被好姐妹在背后捅了一刀,当被所爱的人囚禁在地下囚笼,当日日夜夜受尽酷刑……当最终羞辱致死,虐杀后暴尸荒野……一睁眼,没想到竟然从地狱爬了回来!
  • 穿越之民国与你

    穿越之民国与你

    本文又名《与你共度的那些时光》倘若我知道醒来会穿越到民国,前一晚上我一定要熬个通宵!倘若我知道一步行差踏错会造成这一辈子挥之不去的噩梦,我一定巴不得坐在轮椅上动弹不得!倘若我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要遇见你,那我只能说:干得好极了!
  • 吸血鬼之花朵的约定

    吸血鬼之花朵的约定

    她,是纳兰一族中唯一一位纯血公主,从小就被家族的人保护着,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直到家族奋战,她浑身沾满鲜血躺在心爱的人怀里,如果有来世,我希望我能做个普普通通的人类,和你携手一世——他是纳兰家的始祖,家族奋战之时,她看着心爱之人倒在了血泊之中,变得嗜血疯狂,杀光了所有侵犯之人,却救不回心爱之人,从此他变得嗜血、冷冽!直至遇到转生后的她————澈哥哥,我们约定了喔!你一定要带我去看“绿玫瑰”我们拉钩!嗯——我一定带你去看!我保证!
  • 王三传奇

    王三传奇

    三百年前,位面通道打开,持续了百年的位面入侵战争改变了整个世界。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强者,重生在这个世界,成为传奇的故事。
  • 亡灵救不了

    亡灵救不了

    枫灵穿越了,是一个善良的亡灵……为了拯救世界,他开始奋斗。然而几年后,生灵涂炭。他后悔了,下定决心回到“过去”,刺杀自己,改变命运。要像卫宫士郎一样……
  • 无限进化之百变妖兽

    无限进化之百变妖兽

    地球青年龙天因为一次相亲会认识了一个善解人意的菇凉,谁知对方乃是异界暗黑节度使,于是相亲变成了诱拐,惹我们的主角也被变成了一只异兽,谁知那个世界的物质构成好像有点美味哦……
  • 鼓勇气拾旧梦再启航

    鼓勇气拾旧梦再启航

    心有所感,以字录之,不求闻达,只愿共鸣。当然,能闻达更好。
  • 莫名其妙成了你(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行业)

    莫名其妙成了你(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看行业)

    从一个害怕老师的人到今天做一名大学老师,身份互换让我有种恍然如梦之感。我想写下一个普通教师眼里“最好的岁月”里的故事,教师眼里梦想的颜色和青春的形状,还有对教师本身,以及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一些思考。是旁观者,参与者;调控着局面,也被局面调控;是领导,演员,声乐家,人来疯……相信在这个专栏之前,你从来没有那么透彻的了解过一个老师。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后象牙塔时代。
  • 末世重生:我是嚣张女王

    末世重生:我是嚣张女王

    末世来袭,水若因男友意外背叛惨遭横死,死亡之际被神秘光晕漩涡吸取而重生。重生后的水若心怀万般仇恨和巨大疑惑,重新开启了末世生存之旅,凭着前世的记忆,遭遇,化身女煞,沿着复仇之路义无反顾的走了下去。可她万万没想到,复仇路上水若发现,自己的行为风格越发和前世男友相近,巨大的疑团和渐渐清晰的真相让水若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水若,竟然诡异地走上了一条无法回头的不归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