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86600000032

第32章 那片淡淡的白云马兰花(1)

黄河流到这里已经筋疲力尽,拐了一个弯,水流舒缓了许多。就在河湾的北面,有一家用土坯盖的小饭店,没有招牌,没有店幌,只是迎面的墙上写着“船工饭堂”四个大字。

店主人是位美貌中透着几分野性的女人,很少有人叫得出她的名字,当地人叫她马兰花,其实她并不姓马,只因为她长得俊,像一朵春花似的,黄河岸边又盛开一蓬蓬“马兰”,人们就叫她“马兰花”,外地的船工和筏子客们,不分长幼,却一个声地喊她“老板娘”。

马兰花服务周到,可很少面带笑容。饭店的墙上,插着几根穿好青线的缝针,那是给剐破了衣服的船工准备的;抽屉里有阿司匹林和胃得安,谁感冒或胃痛,准知道到哪里去找药;最底下那格抽屉还放着几贴伤湿止痛膏和创可贴,不过那不能自己随便拿,奸猾狡诈的家伙不仅拿不到,还往往要挨一顿骂,只有那些马兰花认为忠厚的人,才有资格使用。船工和伐子客都说马兰花是“刀子嘴豆腐心”。

一大碗温酒驱散三月的春寒,驱散沿途漂流的疲惫;几盘素菜两条小鱼一碟辣椒,包含了水上生活的全部韵味儿。那些制伏惊涛骇浪的黄河水手,那些为了区区小事动刀子骂娘的粗鲁的船老大,他们似乎有些野蛮,甚至暴烈,不习惯讲道理,仿佛道理都在拳头和刀刃上。可是当他们一走进船工饭堂,一听见马兰花那声并不温柔的问候,一个个顿时变得异常温顺,像些听话的乖孩子。他们有时为了争夺靠窗户的座位,彼此捋胳膊挽袖子,大吵大闹。可是当马兰花从厨房走出来,打量一下吵得难解难分的两伙人,然后断喝一声“别吵了”,接着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你们几个坐里边,你们几个靠窗户坐。”说也奇怪,不论两伙人原来吵得多凶,都会乖乖地按照马兰花的吩咐,顺从地落座了。

马兰花的男人也是个船工。有一年公社修“大寨田”,派他从上游运砌梯田用的条石。那天大雨滂沱,黄河猛涨,沿途几个靠崖地段,发生了特大泥石流,载满条石的木船顷刻沉没,一个远近闻名的最优秀的船工竟不幸葬身河底。

马兰花同她男人共同生活了十四年,留下一个男孩,名叫大江。也许是命运吧,就在她男人去世的那年冬天,雪特别大,这一带整个冬季没露出黄土来,雪覆盖了所有的高山平原。一天,马兰花让大江去河北岸背洋芋,太阳冒红时出门,本该吃晌饭时回来,可是直到掌灯时分仍不见大江的踪影。

这件事惊动了方圆几十里,尤其是那些船工筏子客们,听说马兰花的孩子丢了,心都着了火,一个个放下手中的活,停下航行的船,分头寻找马兰花的宝贝儿子。一连几天几夜,人们随时都能在山里川里听到呼喊大江的声音。

“大江……你在哪里?”

山谷的回音传得很远很远。一切努力都没有回应,始终没有找到大江,好端端一个十来岁的半大小子,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失踪了。马兰花一年之内失去了两个亲人,从此她命运的天空布满阴云,人们再没有看见过她脸上的笑容,再没有听到过她哼的“花儿”。

马兰花一个人苦守着孤独的船工饭堂。她以一刻不停的劳作摆脱思念,整天忙忙碌碌,不给寂寞留有折磨人的空隙。开头几年,马兰花总是梦见自己的男人和儿子,可这些年却一次都没有梦见过。她再也没有亲近过别的男人,人们说她的爱情也随同她丈夫一起被黄河埋葬了。有的船工跟她说一两句猥琐的话,有的船工酒后跟她动手动脚,这些家伙都一无例外地领教过她的烧火棍。

马兰花也并不永远横眉冷对,对一些老实诚恳的筏子客,她也曾有过偏爱,她的偏爱就是炒菜时多滴几滴胡麻油,加上少许味精,或许再赠送几盅泡了枸杞的白干酒。

马兰花也有七情六欲,每当月色从黄河对面漂流过来的时候,每当一伙船工嬉笑着顺流远去的时候,她守着孤零零的黄土坯盖的小泥屋,守着冷清清的灶台,一丝淡淡的哀愁爬上心头。忙忙碌碌时,马兰花觉得日子挺好打发,一天一天过得很快;一旦闲下来,她度日如年,觉得活得很累很不耐烦。有时她半宿半宿睡不着觉,两只眼睛在黑暗中瞪着房梁,远的近的,喜的哀的,想过的,没想过的,都像一部部翻转片浮现在眼前。这时候,马兰花总是神不守舍,浮想联翩,或许是一种潜意识中的渴望,或许是一个朦朦胧胧的追求,或许是忧虑今后漫长的岁月,或许是一个激活了的念头,使她思念一个缺少勇气的男人。也许这一切让马兰花产生了一个念头,一个孤身女人的生活,应该抓住点什么……

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早了一些,黄河可能要提前结冰,船工也将要提前上岸。这预示着船工饭堂也会比往年提前进入淡季。马兰花不怕累,单怕闲,淡季早早来临,意味着她一个人的世界、空虚孤寂无奈也将早日来袭。马兰花用了一整夜的时间,翻来覆去地想,凡是能预想到的,几乎都在脑海里过了一遍筛子,还用纸牌算了一把命。

马兰花对着墙壁伤心地哭了一场,最终做出了命运的抉择,把自己的后半生全押在一张纸牌上。

船工食堂的一切如旧,墙上仍然插着穿了青线的缝针,抽屉里照样放着阿司匹林和胃得安,唯独不见了刀子嘴豆腐心的女店主。打鱼的老汉说,一天傍晚,马兰花跳上了一只木船,跟一个虎背熊腰的水手走了,走得很匆忙,连店门也没来得及锁。筏子客说,在一天清早,马兰花背着羊毛口袋朝山那边走去,身后跟随一个担着行李卷的男人,爬到山腰时,马兰花还唱了几句女孩子悄悄唱的那类“花儿”。摆渡的大嫂说,马兰花被一个粗壮的猎户背走了,她又像情愿又似不情愿,反正硬是被人背过了河。

关于马兰花出走的说法有多种版本,谁也说不清她究竟去了哪儿,谁也不知道,等待她的是“天堂”还是“地狱”……

黄河流到这儿已经筋疲力尽了。船工食堂的女店主,将十几年的疲惫留给了没有上锁的黄泥土屋。

(原载《四川文学》2003年第8期)那片淡淡的白云

已经是秋天了,天还这么热。

从黄河西岸的上空,飘过来一片淡淡的白云,它好像凝固在牛首山头上了,一动不动。

一艘摆渡的汽船靠岸了。

从船上走下一位五十岁左右的老人。他西装革履,风尘仆仆,一迈下那长长的跳板,便立刻放下手中的旅行包和小提琴盒子,双手在前额处遮成个凉棚,翘首远望。他这样望了许久,就像一个天真的小孩看一件什么有趣的事物那么入神。最后,他把视线移到牛首山头,凝视着那一片迟滞的白云。

不知是什么缘故,他感到那片凝固的淡淡的白云,是牧人放牧的一群滩羊。

他是个漂流海外三十多年的游子。解放前夕,他父亲带着历史的偏见,也带着极大的痛苦,舍弃家业,带着独生子离开了故土,远涉重洋,漂流国外。如今,他父亲的尸骨怀着无尽的惆怅远埋异国,他则定居在一个山峦起伏、瀑布奔泻的国度,在那里的一所世界瞩目的音乐学院任教。

牛首山头这片淡淡的白云,仿佛给音乐家那颗近一个月来始终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心,凭空抹上了一缕淡淡的忧伤。他想起父亲那双经常攥紧拳头的真正男子汉的大手,在临终时还握着一张飞机票,无力地轻轻地颠抖;他想起父亲生前最珍爱的一件工艺品,那是一只烧瓷的白滩羊,洁白似玉,只有脑门和四蹄是黑颜色的;他也想到了自己,自从他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小提琴演奏家以来,几乎是二十年如一日,每当日历掀到十二日(他离开家乡的那一天),总要把泪水和惆怅一齐糅进弓弦里,以复杂变化的指法拉一曲深情的“花儿”……那些感情,那些泪水,那些希冀,难道就是为了今天站在黄河岸边,看一眼牛首山上这片淡淡的白云吗?难道就是因为命运中有这样一片洁白的云彩吗?好像就是如此。

这片故乡的白云,似乎也理解了游子的悲哀,它以不动的凝视回报游子的多情。

他这次来故乡,好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一个月来,他已经游览了祖国的许多地方,可是他总感到还没满足,心灵深处的某一个角落还没有填满。于是,他不顾“西北暂不开放”的禁令,还是求了有关部门,请求网开一面,允许他回故乡来看看,尽管故乡已经没有他活着的亲人,他也记不得哪一位乡亲了。

幼年的时候,常听到人们谈论他家的富有,到底有多富?他说不清楚。他只记得,方圆几十里的人家,包括一些数得着的大户人家在内,房子都是用土坯垒的,屋顶是平的,稍有坡度,每年要上一次房泥;只有他家的房子是用青砖砌的,起脊的屋顶挂着瓦,青砖墙勾着白灰缝,看起来是那般清爽漂亮,又庄严,又显赫,简直就像牛首山下的一座宫殿;时间的河从他生命的河床上流过了三十多年,他在海外见过无数座摩天大厦,住过的花园洋房也不下十几座,可是他却始终淡忘不了故乡的用白灰勾缝的青砖房。

是的,在他的记忆中也留下了一位故乡人的影子,那是一位使羊皮筏子的回族艄公。

1949年秋天,他跟父亲匆匆忙忙地离走。当他们父子来到黄河岸边时,滔滔的黄河拦住了去路。那会儿的黄河,既没有连接两岸的桥梁,也没有摆渡过往行人的汽船,全靠羊皮筏子沟通两岸。

他父亲冲着幽暗混浊的黄河皱了皱眉头,连连打着唉声。他让儿子留在河边看着随身携带的细软,自己到距河二十多里路的柳树湾,请来一位使羊皮筏子的艄公。那人是个回回,个子很高,有一个鼓突而又宽阔的胸脯,近似紫铜色的脸膛,凝聚着苦难岁月的风霜,显得那么持重和冷峻。那年他大约还不到四十岁,可已经留起了连腮胡子。据说此人水性极好,一口气能在水里潜泳二百米,因此得了一个绰号“浪里白条”。

那天他父亲的心情一直不好,脸色阴沉沉的难看极了。当老人扶着儿子踏上羊皮筏子时,两条腿不停地颤抖着,眼睛里含着泪花,泪花又闪着金花。

那羊皮筏子原是用十几个羊皮气囊连接成“册”字形的渡河工具,整个筏子除了几根连接气囊的柳杆以外,再没有多少重量,因此吃水浅,不怕黄河里的浅滩,可以把行人一直送到岸边。筏子上没有座位,也没有踏板,人只能蹲在筏子上。胆小的人不敢坐它。

筏子像一支射出去的箭,飞驰向前。黄河用它的波浪不断地把像个树叶似的筏子托到空中。艄公呼喊着注视着航线,仿佛要用自己的喊声压倒咆哮的巨浪。一个风头扑来,筏子顺从地倾斜起来,风把浪花溅起一人多高,艄公和乘客的衣服全都打湿了,甚至还洗了脸。

年仅十七岁、又是头一次乘筏子的他,既感到新奇,又有些害怕。往前看,河面上重重叠叠的浪涛,不时筑起一层层崇山峻岭,一道道万里长城;往后看,皮筏子犁出一条起伏、弯曲的河路,一直向着遥远的天际伸延。眼看筏子快到了对岸,他想轻松一下早已蹲酸了的双腿,不料一个大浪扑来,他的身子失去了平衡,心一慌乱,一头跌进河里,

当回族艄公“浪里白条”把少年从黄河里救到岸上时,他像个魂不附体的水鸭子躺在沙滩上发抖,牙齿咬破了舌尖……

“我怕呀,我怕……怕死了,我不去了……不走了……”

他用感激和求援的目光看着艄公,用阴郁和恐惧的目光看着父亲。

从此,一张饱经风吹浪打的艄公的脸庞,就一直印在他记忆的底片上了。

他提起旅行包和小提琴盒子,又看了一眼那片淡淡的白云,便向牛首山下走去。

他背着一轮火红的辉煌的夕阳,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他的前方。那影子像一个漫长的梦。

地方上给他派了一辆吉普车,一位有耐心的司机拉着他跑了许多地方。

他访问了几十位民歌手。他把随身携带的全部磁带都录完了,录下了足有几百首“花儿”和其他民间小曲。

“您录这么多……乡间野曲,有用吗?”

司机是个不大喜欢音乐的中年人,他不理解这位不远万里而来的客人,为什么要跑到这偏僻的乡寨,录这些在他看来远不如他那汽车喇叭动听的东西。

“不,不是野曲……”音乐家为司机认识不到他这次采风的价值,多少有一些扫兴。“这是艺术,是人类音乐的母亲。”

一阵轻微、凉爽的河风扑进车窗,吹拂在音乐家燥热的脸上,撩开了他的衣襟,撩乱了他的长发,他感到一阵爽快和舒畅。

汽车离开了河岸。

路不那么平坦了。车身不时地剧烈地颠簸着。尘土从车窗钻进车子。

“明天可以起程了。后天有银川到北京的班机。十天,十天以后,我就能站在讲台上,向我的学生介绍祖国丰富的民间音乐了。”

他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有意说给司机听的,让他理解自己采风的意义和心情。

司机并不健谈,脑子也不像一般驾驶员那么机灵;他根本没有理会音乐家话中的含意,只是礼貌地“嗯”了一声。

吉普车拐进一个河湾,向着前方的一个矮小的柳树林飞驰而去。

“前面就是柳树湾了……”

“噢?柳树湾是个老地名了,怎么,为什么柳树才长那么高?”

“别提了,学大寨时砍了。”

“真不幸!”

“现在又栽上了……”

“那也可惜呀!”

“……还栽上了果树。”

“唉!那位‘浪里白条’……”

“公社说,有个筏子老人,住在柳树湾,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那个什么‘白条’……”

吉普车在柳树湾秦渠边上的一座红砖房前停住了。

“浪里白条”的真名叫马水生,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了。

四五十年的水上生涯,使他老年时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五年前,初冬的一个黄昏,河岸朔风凛冽,时而可闻护岸林中的树木的折裂声,严寒冻结了树液,树的僵硬的纤维一条条地折断了。生命不容他从黄河岸走到柳树湾,他就像一座山似的倒下了,无可挽回地瘫倒在田野里。人们把他抬回家,至今差不多有五年光景了,再没有下过炕。近两个月,医生说他的风湿影响到了心脏,生命已经有危险了,叫家里为老人准备后事。

论年纪,马水生可以称做高寿了。论光景,生活真正一年好过一年,儿孙都会过日子。照回族人的说法,他无常(去世)了也再无牵挂,满可以无忧无虑地离开顿日(人世)啦!

但是,人们却并不了解马水生心灵深处的痛苦。作为一个水手、艄公,他的世界是黄河。黄河上的惊涛骇浪把他抚养成人。那狂涛怒吼,那激流旋涡,给过他斗争和拼搏的欢乐。他像熟悉他自己的血脉一样熟悉黄河。混浊的黄水,野马似的冰流,撒欢的浪花,甚至每一滴水珠儿都系着这位回族艄公的命运。那裂岸的惊涛,是安慰他灵魂的乐章;那无穷无尽的层层微波,是他书写生命的五线谱。五十年的水上生活,使他与黄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五年了,他已经五年没有见过黄河的奔涌和壮阔了,没有听见黄河的欢腾和愤怒了。谁能想象到他的心情呢?谁能掂出他内心痛苦的分量呢?

“人在顿日间的一生,过得太快了……”

同类推荐
  • 感恩的心:奶奶星

    感恩的心:奶奶星

    汤素兰所著的《奶奶星》告诉你: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感恩,乌鸦反哺,这是感恩。但我们还应该呼唤一种更大的感恩:感恩生活,感恩生命,感恩世间一切美好的存在。《奶奶星》让你怀着这样的感恩之心,将你的爱寄出去,世界会因此而改变。
  • 在爱的废墟上

    在爱的废墟上

    治愈万千失恋者的现象级诗集!这是一本关于自我疗愈的书,一本“心灵蜕变日记”,一本迷人诗集。读完本书,你会相信:这世上没有哪一种爱情,值得我们失去自我。“赫敏”艾玛·沃森倾情推荐的现象级诗人,作品入选艾玛·沃森读书俱乐部。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美国电商畅销榜TOP2 , Goodreads选择奖作品。出版仅2年,已风靡32个国家和地区、发行64个版本,仅英语版销量已破350万册。作者露比·考尔被BBC评选为“2017年百大女性”,坐拥380万读者,单篇诗歌24万人点赞,采访视频149万次播放。当今最有影响力的Ins诗人露比·考尔,《卫报》《滚石》《亚特兰大报》……世界主流媒体纷纷称赞:“她改变了诗歌!”“Ins诗歌女王!”“百万女性的英雄!”《在爱的废墟上》的灵感源自一次痛苦的失恋。作者从向日葵对太阳的追逐得到启发,以向日葵的枯萎、坠落、生根、发芽、绽放,串连出一个女性从痛苦自轻到勇敢自爱的心灵疗愈之旅。这些诗歌多取自诗人本人或亲友的亲身经历,描绘女性的细腻情思、心灵成长,温暖中饱含力量,鼓舞了无数有过相似经历的读者。这是一本关于自我疗愈的书,一本“心灵蜕变日记”,一本迷人诗集。
  • 留美日记

    留美日记

    这是留美医生、博士陈海龙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的日记集锦,以优美的文笔介绍了美国的风土人情以及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
  • 安吾人生谈

    安吾人生谈

    “巷谈师”坂口安吾经典犯罪故事杂谈集 ,战后日本罪案版“三言二拍”;日本绝版50年国内初次完整翻译出版,日本超人气动漫《文豪野犬》原型人物。汇集街头巷尾的怪奇案件,嬉笑怒骂间演绎光怪陆离的世间百态。与太宰治齐名的“无赖派”文学旗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推崇备至的文学大师。《安吾人生谈》是坂口安吾经典犯罪故事杂谈集。本书分为两部分《安吾人生谈》和《我的人生观》。《安吾人生谈》中,作者化身“巷谈师”,以收集的犯罪者手记,生动还原犯罪故事并附上精彩的评论和杂谈。通过对一起起当时日本社会热点案件的还原和分析,一针见血且风趣幽默地指出了当时社会的症结和思想问题,批判了人性的黑暗。《我的人生观》中则收入了其八篇时事杂文,结合身边发生的社会事件,演绎当时光怪陆离的社会百态和人生百态。《安吾人生谈》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曾在日本以单行本出版,之后绝版30多年,2019年2月日本出版社重新以单行本出版。此书系国内首次翻译出版,对于国内坂口安吾的读者更多了解作者思想和当时日本社会的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 伟大变革: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伟大变革: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

    《共和国故事》虽为故事,但却与戏说无关,我们不过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记录这段历史。这套500册的丛书汇集了在共和国历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500个蘑大历史事件。在丛书的谋篇布局上,我们尽量选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义的若干事件加以叙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国发展的全景和脉络。为了使题目的设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们着眼于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缘起、过程、结局、时间、地点、人物等,抓住点滴和些许小事,力求通透。
热门推荐
  • 我是名夜游者

    我是名夜游者

    「呵呵,恭喜你成为正式的夜游者,祇一。」
  • 霸道总裁的绝世小娇妻

    霸道总裁的绝世小娇妻

    历先生,结婚2年,一共回来没两回,今天怎么想起我这家花了,看看你风流倜傥,眉宇间带着一股风骚之气,想必是有事求我吧。历先生,傲娇的说这个家都是我的,我为什么不能来,…………额,呵呵厉害了我的哥,,呵呵我竟无言以对,女主大大斗的过小三,打的过流氓更是美得不要不要的了,,从最初的哭着说抱歉,到最后笑着说再见,却不后悔,生命中曾出现过这样一场痛彻心扉的爱情。第一次写文,写的不好,勿喷
  • 幻想传说illusiontal

    幻想传说illusiontal

    一个月更AU作品…在原世界结束后不会出反转等套娃AU,标题差个e
  • 微笑深爱

    微笑深爱

    对伤害你的人,最大的报复就是让他看到你的笑容,所以,她不要让他看到她的眼泪。她决定——要站在他看得到的地方,给展现她最灿烂的笑容。故事悲伤中带着积极的格调,女主角在遭遇到抛弃和全世界的耻笑的情况下,以开朗的态度面对人生,无法从过去的记忆里抽身却坚强地为自己打气加油,故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乐观的爱情态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天庭当玉兔

    我在天庭当玉兔

    自打天庭闯入了一只贱兔子,天庭各路神仙的生活变得糟糕透了,防火防盗防兔子。同时,玉皇大帝整理十万大军准备讨伐兔子。所谓一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天不揍,上天胡诌,经常会看到一群神仙拿着各种法宝满山追着一只兔子,并且嘴里大喊道:“那只兔子必须死!!!”
  • 改变千万人一生的20部著作

    改变千万人一生的20部著作

    本书集20部经典著作的核心于一体,帮助人们多角度拓宽事业和心灵的空间、启迪智慧、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全书内容包括:《致加西亚的信》、《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自己拯救自己》、《不抱怨的世界》、《思考致富》等。
  •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从西周末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写起,至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止,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的历史.内容相当丰富复杂。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基本人物、基本史实,只作了少量虚构,正如原书“序,,中所说:“《东周列国》一书,稗官之近正者也。”它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成为一部完整的历史演义。
  • 鬼唱诗

    鬼唱诗

    在神秘的东藏,有一种奇怪的习俗。人们死后让自己的亲人把自己的骨头制作成工艺品贩卖。而一群从事卖骨中间交易的人闯进了这片领地,发生了一系列奇异有趣惊险的故事。
  • 快穿:丞相大人,您的人设又崩了

    快穿:丞相大人,您的人设又崩了

    作为一国之相,莫名被马车撞死之后,来到了一个莫名的地方,还有个莫名的系统,要完成莫名的任务。[丞相大人,你高冷的人设呢?][你温柔的人设呢?][你可爱的人设呢?][......]任锦,“滚!老子不要了!” 〈我比较喜欢断更,不过答应更多少,你一定会更多少,时间可能不照。〉 「作者还没想好到底要不要有cp」
  • 穿越各界积功德

    穿越各界积功德

    什么?过桥费!!!登仙桥还收过桥费???……什么?一千功德!!!她在下界活了一千多年也就积攒了101点的功德,过不起啊!……过不起,那就去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