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105100000026

第26章 灯谜历史故事(25)

月月(每月)月(月亮)月月(每月)月圆

非常出乎陈子书意料,板桥竟很工整地对上了,他又说:“要是改成七个‘朝’字相连,还能对上吗?”

郑板桥想:这七个“朝”字连在一起应该是怎么回事呢,必定是“朝(早)朝(朝见)朝(早)朝(朝见)朝朝(每天早上)朝(朝见)”。

于是他就对道:

长(长远、长久)长(生长)长(长久)长(生长)长长(永远)长(生长)

陈子书又说:“把第二、四、七的‘朝’字都加三点水,请再对。”

郑板桥在心里默念着加三点水后的句子应是:朝潮朝潮朝朝潮,便反问说:“我先出个谜,请你回答:

月当头。(打一字)。

再用这七个连起来对你的上联。”

陈子书问:“我的上联有三个带水的,你七个同样的字怎么能对呢?”

郑板桥说:”我还没说完,我这七个字有四个戴帽子的,三个淋雨水的。你猜得出就对上了。”

陈子书非常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对,嘴张得大大的,许久也没猜出这个字来。郑板桥笑着说:“哈哈,老兄,这回你认输了吧?”接着笑着写下:

宵消宵消宵宵消。

郑板桥诗讽庸官

郑板桥因为办理赈济一事,得罪了豪绅,不幸被罢官。他在坐船返回老家途中,与刚到扬州上任的新官在码头上相遇。郑板桥知道这个人是大奸臣的儿子姚有财,且是个无德无才之辈,对他颇有成见。

他们寒暄了几句后,姚有财便非向郑板桥要字画,以充风雅。郑板桥本来就对他十分厌恶,但被姚有财缠着不放,就想写首诗谜戏他一下,于是就提笔写道:

有钱难卖竹一根,

财多不得绿花盆。

缺枝少叶没多笋,

德少休要充斯文。

姚有财见郑板桥果真听了他的话,给他写了一幅字,非常神气。他接过字幅,读了一遍,不解其中意思,他的下人看到了,发现这是首藏头诗谜,他让姚有财把每句的第一个字连在一起,姚有财才发现他被戏弄了,原来郑板桥在讥讽他“有财缺德”,姚有财气得直跺脚,但这个时候郑板桥已经走远了。

郑板桥咏壶劝学

有一天,郑板桥路过一座学堂,听到里面传来嘻嘻哈哈的声音,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调皮的学生不听老师讲课,正在嘻嘻哈哈地打闹。郑板桥生气地说:“你们太不像话了,赶快好好读书吧!”

有个学生看他穿着布衣草鞋,还以为是个老农民,就傲慢地问:“穷光蛋还来教训我们,我问你,你会写诗吗?”郑板桥说:“我不光会写诗,还会出谜呢!”他看到学堂旁边是厨房,里面有一样东西,就当场吟了一首咏物诗:

嘴尖肚大个不高,

放在火上受煎熬。

量小不能容万物,

二三寸水起波涛。

学生们猜了半天,谁都猜不出来,只好向郑板桥请教,郑板桥故意说:“这么简单的字谜都猜不来,还不好好读书呢。”然后指了指厨房,学生们这才知道答案,他们见老先生出口成诗,心中暗暗佩服,便老老实实地读书了。

(谜底大揭密:水壶)

郑板桥铁面猜谜

相传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曾下令把一个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抓了起来,那纨绔子弟的父母仗着有钱有势,先派人在衙门口吵闹,郑板桥不予理睬。这招儿不管用,他们又来软的,让那纨绔子弟的舅舅和一位与郑板桥相识的读书人一起去说情。那读书人明知郑板桥是个铁面无私的人,根本说不通,但又难以推辞,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

两人带着厚礼来到郑板桥的住处,读书人觉得张不开口,便以谜语的形式问道:“有件事想请大人费心,只是不知大人能否‘正月没有初一’时办?”郑板桥一见这两个人,便知他们是来做说客的,听了读书人的话更明白了,于是马上答道:“我上衙门,一不骑马,二不坐轿。”那读书人听了,知道没什么希望,便寒暄几句,拉着那纨绔子弟的舅舅告辞了。

出了门,那纨绔子弟的舅舅就十分不满地说:“叫你一起来说情,你只字不提我外甥的事,咱们来干什么啊?”那读书人一听,急急忙忙地说道:“你好糊涂,我刚才已经被碰了回来,你怎么还说我没说呢?”那纨绔子弟的舅舅还是不明白,读书人只好给他解释:“我问‘能否正月没有初一’时办,这是个字谜,谜底是‘肯’字。郑大人说:‘我上衙门,一不骑马,二不坐轿’,这也是一则谜语,谜底是:‘不(步)行’。”那位纨绔子弟的舅舅这才恍然大悟。

师生妙语说粽子

王文治(1730-1802),清代书法家,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王文治12岁便吟诗作书,诗有唐人风范,乾隆进士,殿试第三人,官翰林院侍读。官至云南临安知府,后来罢官归隐。

有一年元宵节,灯市异常热闹,彩灯百种千样,文人雅士们纷纷悬挂灯谜,供人猜对。王文治特别喜欢舞文弄墨,也擅作灯谜,就在自家门口挂出一则“文虎”,谜面是:

珍珠白小姐,

许配竹叶郎,

穿衣去洗澡,

脱衣上牙床。

王文治的老师饱读诗书,才高八斗,路过学生家门口,看见这个灯谜,驻足凝思,连说:“这个弟子嘴馋,嘴馋。”当即说出了谜底,并要了文房四宝,也写一则灯谜,贴在旁边,谜面是:

三角尖尖草束腰,

沸水锅中走一遭,

原是珍珠包红娘,

被人剥得赤条条。

王文治听说老师在外面,赶忙迎了出来,一见此谜,马上鼓掌称妙,并说:“师傅,原来您跟我一样嘴馋呀!”原来师徒二人所制诗谜共咏一物。

(谜底大揭密:粽子)

秀才妙联刺贪官

清代乾隆年间,有个叫吴省钦的人,他不学无术,贪得无厌,又喜欢滥用权势,大家都很厌恶他。

有一次,他到某地去主持乡试,他利用职权,行私受贿,并按行贿的多少来确定考生乡试的名次,当地有一个大户人家,他家的考生都榜上有名,而那些有真才实学而家境贫寒的考生却名落孙山,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乡里乡亲都对他非常不满。

当地有一个穷秀才,饱读诗书,很有才华,本来这次乡试应该是十拿九稳,一定能中的,可是因家庭条件不好,没有钱贿赂这位吴省钦大人,结果榜上无名。他特别气愤,觉得太不公平,夜里在吴省钦住所门口贴了副对联。

上联是:少目焉能识文字?

下联是:欠金安可望功名!

横额是:口大吞天。这四字暗隐‘昊’字。

两旁的对联是这样的意思:上联是讥讽吴省钦不学无术,胸无点墨,下联讥讽学台贪赃枉法,行私受贿;而且对联采用的是谜语的离合法,“少目”为“省”,“欠金”为“钦”,暗隐“省钦”的名字,简直是构思精巧,妙语双关。

第二天,有人发现了这副对联,在当地很快就传开了。大家都争相来看,一时间吴省钦的住处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看明白了这个对联是讽刺吴省钦的,无不拍手称快。

盐商设谜夸富有

清代乾隆初年,淮盐产量大增,许多盐商因此发了大财。他们往往傲视乡里,挥金如土。

有个盐商举办了一个夸耀富有的哑谜会。哑谜,是不用语言文字,不用图画,只用实物来做谜面,并要求猜谜的人不出声,只能用动作来表示谜底。这次哑谜会中有一则哑谜是:

桌子上放一只玉盘和一尊银罗汉。——打《千家诗》一句。

许多人都没能猜出,这时进来一个中年学者,上前将玉盘旋转一圈,拿起银罗汉默默地一直走出门去。原来这则哑谜的谜底是:“银汉无声转玉盘”。据说这银罗汉就作为赠品给了猜谜者。

另一则哑谜是:

大厅里摆着丰盛的宴席,

厅内有班歌伎,

堂上彩灯高悬,

中厅系着一匹马。——打唐诗一句。

围观的人见宴席上摆满山珍海味,但不知是干什么用的。这时,过来一个猜谜者,众目睽睽之下落座又吃又喝,旁若无人,喝得醉醺醺的,然后招呼歌女扶他上马。只见他鞭拂檐前灯,扬长而去,这个人的动作正确揭示了此谜的谜底:

醉后玉人扶上马,

珊瑚鞭拂檐前灯。

嘉庆字谜下圣旨

嘉庆皇帝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嘉庆四年(1799)正月,乾隆帝死后,嘉庆开始亲政。面对乾隆末年危机四伏的政局,嘉庆帝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号,整饬内政,整肃纲纪,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但都未从根本上扭转清政府的颓败。

在嘉庆帝继位以前,就对首辅和珅恨之入骨,只是因为太上皇乾隆皇帝庇护着和珅,所以隐而未发。

乾隆皇帝驾崩三天后,嘉庆帝突然当廷宣布和珅有二十大罪状,又马上将御史王念孙唤到座前,让他伸出手来,提笔在他手心上写了个“少”字。王念孙马上就领会了皇帝的意思,跪称“领旨”后就匆匆撤下。旁边的王公大臣们都不知道王念孙到底领了什么旨。待退朝之后,才发现满城皆传:“王御史突然率人将和珅府邸包围,正在抄和珅的家。”

原来,嘉庆皇帝知道和珅党羽众多,朝廷内外都遍插耳目,唯恐这边圣旨一下,便马上有人通风报信,使和珅有了马上转移财产的可能,所以就趁着众人都来朝见的时候,突然宣布和珅的罪状,并立即钦点为人正直的王念孙去抄和珅的家。在“手”中写“少”字,即为“抄”,王御史一看就心领神会了。

第二天,据王御史的呈报,嘉庆帝宣布:昨日共抄没和珅家产109宗,83宗未估价,仅仅已经估价的26宗,就合银子两亿三千万两。嘉庆帝马上以巨贪治了和珅的罪,将其赐死牢中,并没收了和珅的全部家产。

新科状元破诗谜

梁章钜(1775-1849),字苣中、闳林,号苣邻,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建长乐,清初迁居福州,自称福州人。他生长在明清以来“书香世业”之家,幼年聪颖,后博览群书。清朝嘉庆年间,梁章钜科举考试连中三元,金榜题名,状元及第。

是日,在皇宫里,嘉庆皇帝为新科状元举行了盛大的宴会。他听说梁章钜熟于掌故,便想试试他,于是对身旁的—位翰林老学士俯耳悄悄地说:“爱卿,你用书名编个诗谜出来,考考这位江南才子。”

那位翰苑名贤暗接圣旨,心想这福建才子梁章钜可非同一般,他博览群书,思维敏捷,我可要出个难点的,要不然在皇上面前可就说不过去了。他沉思良久,想出一谜,于是捧着酒杯走到梁章钜桌边:“梁状元,今日幸会,老夫借酒兴想了四句诗谜,猜一个字,请您赏脸破之。”

这时,全场人都知这是翰林老学士要考考这位新科状元,都安静了下来,目光聚集在梁章钜身上。只昕翰林老学土朗声吟哦道:

《三国志》魏、蜀、昊各有据点,

《水浒传》诸英雄同奔一方,

《西游记》多神怪似人非人,

《红楼梦》大观园佳人才子。

梁章钜虽在众目睽睽之下,但一点也不慌张,略加思索即拱手答道;“老大人的佳谜,乃诗仙李白平生最爱好的,是个‘游’字,对否?”老学土一听,朝皇帝一拱手说:“正是此字。”并赞叹道:“不愧才子,不愧才子啊!”四座顿时对梁章钜肃然起敬。嘉庆皇帝也十分欣喜,为又得一能臣而高兴。

老学士的谜语制得非常巧妙,第一句内含“三点水”;第二句含一个“方”字;第三句含一个“人”字;第四句含着一个“子”字,合起来是个“游”字。

才子猜谜求渡河

清朝嘉庆年间,湖北浠水县有位秀才名叫陈沆,文思敏捷,才华出众。

有一年八月,他要赶赴省城参加选拔举人的考试,刚刚走到河边,渡船已经离岸。陈沆心急如火,连声呼唤,求艄公拨转船头,搭他同去,以免误了考期。那艄公眯着眼朝岸边细瞧,见是位清俊秀逸的文弱书生,便笑道:“岸上那位相公听好,你要去省城参加科举考试,想必定有满腹学问。老汉出个谜儿试试你,倘能猜出,就渡你过河。”说罢,大声咏歌一首:

在娘家,绿影婆娑;

到婆家,青少黄多,

经过几多风波,受尽几番折磨。

莫提起,提起泪珠洒江河。

心有灵犀的陈沆,稍加思索,当即拱手回道:“贤翁适才所言,乃你我求助之物也。”接着说出了谜底。老艄公侧耳一听,连连点头,于是驾船返回岸边将陈沆迎上船去。

(谜底大揭密:撑篙)

断桥咏物助书生

清朝乾嘉诗坛上,崛起了“江左三大家”,他们是袁枚、赵翼、蒋士铨,其中钱塘人氏袁枚以才情卓异而列三大家之冠。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袁枚游西湖,在断桥附近漫步,碰到一个书生,见他愁容满面,使上前询问原因。那书生拱手一拜,述说曰:“晚生乃平湖人氏,前来州府参加选拔举人的科考,经钱塘门时.不慎书箱、行囊被窃,现在身无分文,无法投宿。”袁枚笑曰:“汝既是秀才,一定能赋诗吧?”书生又拱手说道:“愿献丑。”袁枚接道:“那好,先吟一首咏物诗试试。那书生略一思考,咏了四句:

有石不是山,

有路走不完。

雷声隆隆不见雨,

雪花飘飘不觉寒。

袁枚点了点头,又指着行人手中一物让那秀才再赋诗一首,那秀才沉吟片刻,又云:

独木造高楼,

无瓦无砖头。

人在水中走,

水在人上流。

袁枚夸道:“真是捷才、捷才啊!”当即资助那书生,让他在自家书房攻读,结果那书生考中了举人。原来,书生咏的是两首诗谜,聪明的你能猜出各指的是什么吗?

(谜底大揭密:磨、伞)

酒店之水何其多

清朝咸丰年间,山东黄河渡口上有一家酒店,为一对粗通文墨的夫妻俩所开,自己写了个店名叫“齐宾酒店”。大家看了这店名,有人说这里为古齐之地,取广招宾客之意。有人说是店主夫妻二人敬仰古人梁鸿孟光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而取此名。主人则说兼而有之。

有一次,天色将晚,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秀才。店主人招呼客人落座以后,向柜台里面吟了一句:“君子之交淡若何?”只听里面内掌柜应了一声:“北方壬癸已调和。”秀才一听,想不到这小店的夫妻俩竟还懂得一些文字,这前面一句本是《庄子·山木篇》里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第二句是《淮南子-天文》中说:“壬、癸、亥、子、水也。”显然,这两句话里都隐着一个“水”字。

秀才不愿喝掺了水的酒,就接上了一句:“有钱不买金生丽”,便起身要走。店主心中明白客人这话是从《千字文》的“金生丽水”来的,便连忙将秀才拉住说:“前面青山绿更多。”秀才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想这位店主倒挺有风趣!秀才本来也是个喜欢谐谑的人,便让主人取纸笔来在“齐宾”两字上多加三点,写成了“济滨酒店”四字。笑着对店主说:“贵店在古济水之滨,这样才名实相符呢!”店主知道这是嘲笑他的酒中兑了水,但也假装糊涂,连声称好。秀才余兴未尽,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又加一个横批:川流不息

店主人虽知道秀才的用意,可是见到他写的字挺秀飞动,很有功力,便欣然接过来,悬挂在店堂之上。这样倒引来了许多顾客,真个是“川流不息”“生意兴隆”起来。后来,这副对联流传开去,被商界广泛地采用,但是人们已经不了解它的根底了。

谢宝猜谜吃田螺

清朝时,海南琼台书院有位掌教名叫谢宝,曾当过广东省肇庆府教谕。

他才高学饱,洽学有方,在琼山享有盛名。

有一天,谢宝先生访友归来,老婆骂他说:“你平时总说你那宝贝学生张日旼聪明过人,刚才他来了,问老师去哪了?我说访友未归,那小子便当着老娘的面又拍屁股又啧啧吮嘴,然后嬉皮笑脸地走了,活像个下流哑巴,真不知道他找你这老夫子干什么。”

谢老先生听了,笑呵呵地说:“这是好事,是好事。”谢宝老婆听了此话,更是大惑不解,连声问道:“好事?又拍屁股又吮嘴,还是好事?老头子,我看你是在别人家灌多了马尿,弄得黑白不分,神魂颠倒了。”谢老夫子捋须笑道:“他是请我去吃一种鲜美的东西,岂不是好事。”说罢,连屁股也未落凳,又一摇三晃地上学生家赶宴去了。原来张日旼作了个哑谜,他是要请谢宝吃“田螺”。

塞得乾坤不透气

同类推荐
  •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 画脸

    画脸

    本书以小见大,由小而大,虽小胜大……这些词道破了本书的文体特质与创作真谛,同时,也真切地勾勒出了抚州文学以小之大说汇大系、以小之文体成大势、以“小”之创作立大家的鲜明特色。《画脸》通过精巧的构思,片段性地撷取某个故事情节、某个生活场景,巧妚地高浓度反映出生活的种种……
  • 我的下水文

    我的下水文

    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的散文集,收录了管建刚老师从1998年到2017年间所写的散文(作者自称下水文,是认为语文老师要经常动笔,给学生起示范作用)。这些散文或记时令或叙亲情或述人事,文笔流畅,文学色彩浓郁,融哲思悟语于描写叙述之中。作者善用短句,语调舒缓、急促相间有致,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从中可以看到一位有追求的语文教师的文笔历练历程,间接反映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
  • 一只猫的求职经历

    一只猫的求职经历

    《一只猫的求职经历》收录了刘万里近期的近50篇作品。让青少年享受愉悦的阅读前提下,体悟出人生的哲理,思想的悠远,智慧的光芒……刘万里的小小说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识、底层关怀、批判倾向以及道德精神。既有对现实生活的冷观和深思,又有对虚拟生活的夸张和幽默;既有对作品深度的努力挖掘,又有对作品可读性和艺术性的不懈追求。
  •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假如我是一片雪花:徐志摩情诗选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韵律和谐,意境优美,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徐志摩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许多经典诗作,大多收入四部诗集之中。朱自清先生曾说:“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这本诗选以爱情为主题,由台湾著名诗人、评论家莫渝先生编选。爱情是徐志摩丰富情感的缩影,在他生命中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也以情诗最具特色,因而这本情诗选包含了徐志摩诗歌的精华。
热门推荐
  • 六界风月录

    六界风月录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 逆袭未来

    逆袭未来

    蒋青云,一个倒霉催的小人物,无奈得知了一个惨烈的未来。进一步是拯救一切的英雄,退一步是人人唾弃的废柴。
  • 末世之战神再生

    末世之战神再生

    忍冬重生回了末世第三年。不同于末世第十七年的悲怆,她带来的是变数与希望。世界早已荒芜,人性几近泯灭。她曾经也渴望一世安宁,却落得如此下场。重生归来,她不再是那个受人摆布的忍冬,她要活出她自己的未来!她不会再与前世一般,不会再重蹈覆辙。这一世,她要重临巅峰!
  • 樱花校园里的爱情故事

    樱花校园里的爱情故事

    什么叫爱情?什么叫校园?什么叫樱花校园里的爱情故事?我在这,等你(?ω?)
  • 终极一班之那年

    终极一班之那年

    本文类似同人文,主要写终极一班与一些新主角的故事。
  •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员干部必修的九堂党性课

    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党员干部必修的九堂党性课

    本书围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章学习培训,加强党规党纪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加强党的宗旨和作风教育,加强党内政治文化教育,加强党史国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开展政德教育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系统阐释了加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对于广大党员干部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筑牢信仰之基、从政之基、廉政之基提供有益导引。
  • 我有一个房屋系统

    我有一个房屋系统

    在一间出租屋里,晚上林飞正在睡觉突然他被一阵雷声给惊醒了。
  • 谁能指引我一条路

    谁能指引我一条路

    体会一段最真实的青春写照,找回曾经永远留在青春记忆里的你。
  • 独宠小娇妻

    独宠小娇妻

    他欧洲最大体系黑道教父——暗界首领:魔,莫伊财团的年轻总裁,如何会冠上同志的标签?难道是他心硬如铁,原来他早被那个单纯女订下!尽管她另有所爱,!“眸儿,不管花多少时间!我会等你忘了他!我等你!”原因只有碰上对的人,才能撞出花火。
  • 重生之为妻

    重生之为妻

    如果给你一个机会,让你重生到十年前,你还会选择那个薄情的男人吗?谢余笙还是选了。她无怨无悔。上辈子为他而死,这辈子为他而生,她决定报复他,她要让他早早的为她沉沦为她痴迷,为了这个目的,她毅然决定再次留在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