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31500000008

第8章 英国作家(3)

《大卫·科波菲尔德》是自传体小说,通过一个孤儿的遭遇,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儿童的摧残和剥削,抨击了司法界的腐败和议会制度对人民的欺压。《荒凉山庄》通过戴德洛克夫人的家庭悲剧和庄迪斯家族争夺遗产的诉讼案,批判贵族和资产阶级的道德败坏,揭露英国司法系统残害人民、敲榨自肥的罪恶行径,讽刺了英国议会中两党争权和政府机关的荒唐腐朽。这部小说还以法院附近一家堆满破烂的旧货店自发起火、店主丧生来暗示黑暗的英国社会行将崩溃的前景。《小杜丽》通过主人公全家因负债而被关进监狱的遭遇,控诉了英国监狱制度的惨无人道,批判了资产者的利己主义和寄生恶习。《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通过梅尼特医生的亲身经历,揭露了农民所遭受封建贵族的迫害。作者还通过人民攻陷巴士底狱惩治压迫者的情节,说明革命必将到来。但作者对革命的意义和内容缺乏正确认识,把革命看成是单纯的报复手段,并攻击雅各宾专政过于“残暴”。《伟大的期望》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金钱统治和犯罪行为。《我们共同的朋友》则批判了劳而不获、不劳而获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艰难时世》是狄更斯最值得注意、最成功、最不朽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是在英国宪章运动的积极影响下写成的。它以一个纺织业中心城镇焦煤镇生活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矛盾,控诉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描写了工人的凄凉生活,同时也显示了工人阶级觉悟的不断提高。作品成功刻划了国会议员兼教育家葛擂硬和纺织厂资本家庞得贝这两个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他俩狼狈为奸,紧密合作,控制着这个城镇的教育机构和经济命脉。葛擂硬是个凡事都讲“事实”,信奉功利主义的混蛋。他把人生看作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金交易”。为了获得更多的金钱,他强迫年仅20的女儿露意莎和50多岁的资本家庞得贝结婚,结果导致女儿的婚姻悲剧,他强迫儿子接受“事实”教育,希望儿子飞黄腾达,最终事与愿违,儿子沦为偷窃银行的逃犯。庞得贝是个阴险狡诈、毫无人性的工业资本家典型。他一面残酷剥削工人,一面又吹擂自己是白手起家,以掩盖剥削罪行。他用最卑鄙的手段娶了露意莎作老婆;他收买工人斯梯芬遭到拒绝,便将其开除,将银行失窃案强加于斯梯芬,被迫无奈,斯梯芬含冤而亡。总之,这部作品通过一系列典型形象和矛盾冲突,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社会状况和时代风貌。但作者宣扬阶级调和,主张以爱来解决矛盾,并且丑化了宪章运动的领导人物。

狄更斯的作品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描绘了英国19世纪上半叶广阔生动的社会画面,从各个角度刻划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各种人物,揭露统治者的丑恶面目和肮脏灵魂。这是他以前和同时代的其他小说家所无法企及的。同时,他以生动热情的笔触,描写了下层阶级的人们及其苦难生活,并对他们的悲惨命运给予深切同情,从而掀起了真正的文学革命。

狄更斯的小说既是劳动人民的血泪控诉,又是刺向反动阶级的锐利投枪。但狄更斯的世界观具有尖锐的矛盾。他痛恨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却不想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他同情工人和下层人民,却不同情他们的革命;他生活于英国工人阶级暴风雨般的斗争时代,却没有看到真正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力量。他主张用道德和教育来改造剥削者,幻想用仁爱宣传来感化资产阶级,促使劳资妥协,消除贫富悬殊。这些思想都渗透着浓厚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因素,这说明他基本上是小私有者的代言人。

在艺术上,狄更斯把英国小说的创作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以讽刺、幽默、夸张的手法和漫画式勾勒的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善于浮雕式地展示绚丽多采的生活画面,把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或现实环境变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与笔下人物的情绪、内心世界溶合起来,从而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

狄更斯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不但被誉为“小说家中的莎士比亚”、“英国的巴尔扎克”,还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杰出代表。马克思曾说:“他们在自己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示了今后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一起所揭示的还多。”

特罗洛普

特罗洛普,1815年4月24日生于伦敦一个律师家庭。父亲性格古怪,业务不振。一家7口人便靠母亲写作赚钱以维持生计,母亲共写了41部小说和游记,这种坚强勤劳的作风对他发生深刻影响。

特罗洛普19岁进邮局,17年来一直从事枯燥无味的文书工作,时常还需借债。这种窘迫境况后来真实地反映在他的小说《三个小文书》(1858)里。以后他被派往爱尔兰管理乡镇邮务,情况有所好转,结婚成家,并开始业余创作。1851年,他又被派往英国西南部组织乡镇邮政,经常骑马驰骋于6、7个郡之间,熟悉民间风俗习惯,以及乡民和牧师的生活情况。1855年发表一部以乡镇教区为背景的小说《养老院院长》,因而成名。

特罗洛普一生勤奋写作,共写了47部小说和一些游记、传记等。前期的主要作品是6部一组的“巴塞特郡小说”:《养老院院长》(1855)、《巴塞特寺院》(1857)、《索恩博士》(1858)、《弗拉姆利教区》(1861)、《阿林顿小屋》(1864)和《巴塞特最后的纪事》(1867)。这组小说集中描写乡镇牧师和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含蓄地揭发了教会中人事倾轧和尔虞我诈,同时穿插了爱情故事,勾勒出新兴资产阶级虚伪丑恶的面貌。

特罗洛普成名之后,开始广泛结交,因此他后期转而描绘政界人士的生活。主要作品有6部一组的政治或议会小说,又名“巴里赛小说”:《你能原谅她吗》(1864)、《费尼斯·芬恩》(1869)、《尤斯达丝的钻石》(1873)、《费尼斯重返》(1874)、《首相》(1876)和《公爵的子女们》(1880)。其中以《首相》为最佳。

特罗洛普在《自传》中说,他作为小说家的名望若能成功地持久下去,在他塑造的众多人物当中,也许将依赖巴里赛首相和他的夫人格兰考拉以及克劳莱牧师这3个人物。不少社会学家从特罗洛普这一组政治小说中找到许多有关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王朝社会真实情况的宝贵资料。

特罗洛普晚年作品针对当时社会上道德日趋败坏和资产阶级的生活腐化的现象,一部是无情讽刺金融家和投机商的小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1875),另一部是攻击私有财产和继承权的小说《斯卡包鲁一家》(1883)。

特罗洛普的作品文笔幽默,故事发展自然流畅,叙述生动感人。他对事物的观察十分敏锐,在作品中又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分析,并注入高尚的道德教育意义,他曾说:“一部小说的描述应趣味性地将道德教育反应出来。”

在政治上,可以说他不是一个激进派。他虽然是个自由党人,可是在气质上更接近保守党人,因此他的小说也大多以喜剧来收场,善战胜恶,常情战胜非理性,安定的秩序战胜紊乱现象。

特罗洛普由于在《自传》中公布了他每日坚持写作3小时,每一刻钟需写出250字,因而被当时的评论家认为是个文字匠,名次被排列在同时代的狄更斯、乔治·艾略特、萨克雷等小说家之后;直到他逝世50年后,经过一些知名的评论家对他的重新评价,他的声誉才重新恢复,作品也再度畅销。

1882年12月6日特罗洛普因中风去世。

勃朗特姐妹

英国著名的姐妹作家夏绿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分别于1816年和1818年出生于英国北部山区一个穷苦的乡村牧师家庭。

勃朗特姐妹的一生非常孤独、苦闷、短暂、不幸。最小的妹妹安妮还只有20个月时,母亲就去世了。母亲的姐姐勃兰威尔住到她们家中,帮着料理家务,看管孩子。他们和弟弟妹妹的青少年时代极度贫困,因无钱,8岁的夏绿蒂被迫和艾米莉以及2个姐姐到孤儿院式的学校度过一段童年。这是一所饥饿疾病和体罚相交织的学校。不久夏绿蒂的2个姐姐因患病,相继死去。她们姐妹也被接回家中,同弟弟几人随父读书。

母亲早逝,父亲双目失明,2个姐姐夭折,这些打击使她们十分早熟。为了减轻生活压力,她们开始作诗、画画、写小说。据盖斯凯尔夫人的《夏绿蒂·勃朗特传》记载,夏绿蒂13岁时,仅在1年多时间内就写了近200万字的诗歌、戏剧和小说。夏绿蒂21岁时,曾把自己写的诗寄给当时的桂冠诗人骚塞看过,骚塞对她的态度很冰冷,说搞文学创作不是女人的事业。后来夏绿蒂发表《简·爱》时,因怕人歧视,不敢用真实姓名,只用了“克拉·贝尔”的笔名。

为了谋生,夏绿蒂姐妹3人都先后离家出外,给有钱人当家庭教师。这种屈辱的生活使她们对有钱人家的太太小姐十分仇恨和蔑视。家庭教师的凄凉境况,姐妹分离的哀痛愁苦,使她们产生了改善自己生活的强烈愿望。她们打算在家乡创办一所寄宿学校,用自已的双手创造自由幸福的生活。为此,夏绿蒂特地带妹妹艾米莉到生活费用较低的布鲁塞尔去学习法文,并于19岁时当了寄宿学校教员。在布鲁塞尔,夏绿蒂爱上了女校长的丈夫海格先生。这种没有前途的相思在她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创痕。沉痛的生活经历和冷酷的社会遭遇,给夏绿蒂姐妹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陶冶了她们孤独、敏感、自尊,而又独立自主的坚韧性格。

勃朗特姐妹尽管经历了骨肉悲欢离合的辛酸和黑暗社会的冷遇,但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活动。1846年姐妹3人以凯勒(夏绿蒂)、艾丽斯(艾米莉)和阿克顿·白尔(安妮)的化名出版了一本小小诗集,其中以艾米莉的诗为最多。这时,夏绿蒂第1部长篇小说《教师》遭到出版家拒绝,未能发表。但她并不灰心,继续从事新的创作。1847年,夏绿蒂的小说《简·爱》,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以及安妮的小说《阿格尼斯·葛莱》相继问世。3姐妹同时出现在文坛上,并都有作品传诸后世,这在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奇迹。可是,由于生活的贫苦,就在第2年,艾米莉和弟弟去世了;不久,最小的妹妹安妮也离开人世。姐弟6人最后只剩下夏绿蒂自己。1855年,夏绿蒂尼柯尔斯结婚,几个月后她也病逝了。她们的苦难和不幸,成了英国文学史上最悲惨最令人同情的篇页之一。

《简·爱》是夏绿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从19世纪以来一直被公认为现实主义名著。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中叶英国的一个乡村小镇。主人公简·爱是个在襁褓中就失去双亲的孤女,她被当县吏的舅父收养。舅父死后,她受尽了舅母一家老小的欺侮和虐待,最后被赶到慈善学校,继续遭人凌辱。她在那里熬过10年含辛茹岁的岁月,后来到庄园主罗彻斯特家中任家庭教师。简·爱在同罗彻司特不多的接触中,窥视到他愤世嫉俗的内心痛苦,而罗彻斯特也从简·爱的举止言谈中看出她气度非凡的精神境界和独立自尊的优秀品质。简·爱也深深爱上了主人,但当他们举行婚礼时,罗彻斯特早有妻室的秘密被揭露了。原来,被关在楼阁密室里的疯女人就是他的妻子。尽管简·爱热恋着罗彻斯特,但她不肯做他的情妇,忍痛逃离庄园四处流浪。后来,哀苦无告的简·爱在穷途中被牧师里弗斯兄妹收留,并为她觅得一个乡村小学校长的职务。这期间,简·爱得到死于海外的叔父留给她的大笔遗产,并得知里弗斯牧师原是她的姑表兄。里弗斯去印度传教,并向简·爱求婚,请求她一同前往。但简·爱心里始终只有罗彻斯特一人,她拒绝里弗斯,重新回到罗彻斯特家。这时,罗彻斯特庄园的厅堂楼阁已被疯女人纵火烧尽,疯女人坠楼身亡。罗彻斯特在营救疯妻时也受重伤,双目失明。但简·爱并不看重这些,终于以平等地位和他结了婚。

作者通过简·爱悲惨的生活经历及其为爱情幸福而进行的斗争,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新型的女性形象。她不是闺秀淑女,而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小女子。她聪慧过人,感情挚热,世事明达,敏感自尊。舅母一家的虐待、慈善学校的侮辱、寄人篱下的悲苦——使她更加坚强起来。作者在简·爱这一形象中,倾注了自己不幸经历的辛酸和对世间崇高品质的深情。作品着力揭示简·爱的精神力量和内心境界的美,颂扬了她为自己的尊严、生存、地位而英勇抗争的品质和对爱情幸福顽强追求的精神,指控了资产阶级社会的伪善、冷酷和对下层人民的欺压,同时通过这一形象,无情抨击了资产阶级的婚姻恋爱观,有力表达了妇女的爱情理想和对自由幸福的渴望。

《简·爱》出版后,因其题材新颖,感情真挚,情节诱人而引起当时评论界的关注,不久便在许多国家广为流传。1934年,这部小说就被翻译介绍到我国,以小说为蓝本改编而成的话剧也曾在我国演出过。1944年,美国20世纪福斯公司把它摄制成故事片,1970年英国鹰狮影片公司再次将它搬上银幕。电影《简·爱》已在我国上映。

夏绿蒂于1849年发表的另一部长篇小说《雪尔莉》是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写成的。作品描写一家棉纺厂工人捣毁机器的惊心动魄的斗争,反映了19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矛盾。作者以个性强悍、身世阔绰的雪尔莉和出身微贱、性情温柔的加罗琳这两个少女为描写中心,真切展现了当时地主贵族、资产阶级和工人的状况,谴责了工厂主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1853年,夏绿蒂发表第3部长篇小说《维耶特》。它和《简·爱》一样,含有许多自传成分。它是以作者在布鲁塞尔学法语的一段生活为基础写成的。当时夏绿蒂和有妇之夫海格先生的那种微妙的感情关系,被女作家熔到了女主人公身上,成了这部小说的重要故事线索。

作品主人公露西·斯诺是个贫苦而独立的英国少女,她学习法语回国后,当了寄宿学校女教师,她高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情操,对周围人们产生了良好影响,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作品还记叙了她冲破生活和爱情中的一切困难并取得胜利的经历,歌颂了她把全部力量都献给人民的精神和其他优秀品质。小说中法语教授保罗·伊曼诺埃尔是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他在同露西·斯诺的交往中,受到良好影响,改变了怪僻而专断的性格,显露出久受压抑的善良天性。据传,保罗·伊曼诺埃尔这一形象,是以当年向夏绿蒂教授法语的海格先生为原型而塑造的。

同类推荐
  • 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

    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

    诗集《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是作者李一苇在2015年2月27日至10月27日在家里和医院之间完全封闭的状态下完成的。共有诗歌259首,有《新年快乐》、《有花朵和孩子的意象》、《那些上元节的樱花》等作品,体现了作者内心不灭的童真以及用返璞归真的人生智慧观察得到的生活。
  • 华夏作家文库:一种寂静叫幸福

    华夏作家文库:一种寂静叫幸福

    萧萧春雨:我深深体会到,不静下来思考,是无法写作的。天界:那肯定。你看别人坐在那里,洋洋洒洒。一个晚上写出几首或几十行的诗歌,那是好诗吗?会有好语言吗?写诗就是经历一场战争。而战争,哪有不用精力和高度思维的?
  •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

    《云水清清》是一部近体诗集。书中诗歌清丽纯朴,雅俗纵逸。词句温润婉约,细腻柔情,以女性特有的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土地、对爱情深深的向往和浓浓的热爱。期间有岁月洪流带来的不可磨灭的印痕,也有生命过往里夹杂的淡淡的忧愁和透明的感伤,令读者情随文转,流连忘返。
  •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虚构与纪实:V.S.奈保尔作品研究

    多元文化语境下的虚构与纪实:V.S.奈保尔作品研究

    本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作者从奈保尔的生平经历与其多元文化写作背景、其作品的纪实与虚构特点、后殖民主义、从边缘到中心、旅行写作、离散性等角度入手,全面分析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的全部作品,研究其充满矛盾的文学实践,对其整体创作作出评判。
  • 微观红楼

    微观红楼

    本书从细微之处把握红楼,透视社会、历史、文化,感悟人生的命运。
热门推荐
  • 无泪之城

    无泪之城

    林兰芷因意外事故失聪,依靠唇语读懂别人的话,一直隐瞒着自己听不到的秘密。而偶像明星慕楚惟为躲避粉丝和记者来到天台,误以为她要自杀,出手相救,没想到无意中的话却刺伤了她的心,此后两人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多。
  • 剑士不孤单

    剑士不孤单

    不喜欢和人相处。”是别人对我的最高评价,但有些人例外。是哪个家伙说这样的话来着?————正在我边骑着单车行进边思考时,在一旁的贺子御翔突然开口道:“啊,那就是船桥市了!“贺子御翔,与我家同街面馆的独生女儿,在她13岁生日时,面馆老板把女儿送来了道场。因为经常在一起学习剑道,我又常去馆里吃面,我和贺子的关系似乎还不错。现在作为“逃亡旅程“的同伴,跟我一起行动。一起旅行的还有一位重要角色:我的初中好友,山田书业。我们最终目标是仙台,而现在正在骑着路边摆放的单车前往下一个目标地点:船桥市。船桥市商业繁华,在整个日本都是数一数二的商业区域。同时交通便利,信息技术发达。在那里,我们可以获得更多有关病毒“FLAME”的消息,也可以寻找与家人取得联系的机会。“FLAME”病毒,起因是......
  • 二次元的神话物语

    二次元的神话物语

    在孤单中挣扎,看透人心。在痛苦中哭号,舍弃自身。故-得以使我身无我心。终成就神话幻想之盛名。(实际上就是一步以异世界为主世界的综漫穿越小说,以上的简介都是我随便打出来提一提b格的,别在意,别在意)作者本人也是第一次写作如果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也请各位读者们都提出来。文笔方面的问题也只能先这样了,不过日后也一定会不断的提升的,所以还请多多包含。
  • 明伦汇编皇极典国号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国号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契约爱恋:心动则乱

    契约爱恋:心动则乱

    她,从不认为自己有多感性过,可,为何他的一举一动,总牵扯着她的心魄?他,从不认为自己会有多懦弱,可,为何她的喜怒哀乐,总会让他烦恼以后没她怎么活?她曾轻叹:契约来的爱恋,会有心动吗?呵呵,她不信,也不敢信。
  • 逐明记

    逐明记

    衰败破旧的城池之中,洁白无暇的玉像下人们在祈祷着什么?云雾缭绕的崇山之上,神秘莫测的宫殿之中是谁在轻声低语?层层坚冰的缝隙之后,一双蓝色眼眸凝望着命途星海的不公。月华星辉之下,一个孤独的背影选择隐于黑暗负重前行。漆黑的长剑,雄伟的祭坛,镇封着万古不变的灾厄,当世间无尽的恶意汹涌而来之时,人们该作何选择?
  • 洛颜梦之爷无一妾

    洛颜梦之爷无一妾

    洛颜和她的好闺蜜慕晴一起去看电影的过程中遇见了自称是“李白眉”的怪老头,莫名其妙的开启了穿越之旅……
  • 女奴世界修仙成神

    女奴世界修仙成神

    我因为意外来到了这个世界,逆天修炼,唯我独尊,谁规定只需男生嫁给女生不许女嫁男的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