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32700000023

第23章 地方风物(1)

贺兰砚

胡迅雷

贺兰石产于小滚钟口一带,分前山石和后山石两种。前山石分布于笔架山,质稍粗,始开采于清康熙年间;后又在后山大寺沟转角楼的山峰背后,发现质地细润、色彩斑的后山石,其开采历史也已200多年。清朝光绪年间宁夏知府赵惟熙《研山斋》诗道:“贺兰富研材,堆砌成小山。夙有临池兴,薄书傥余间。”

贺兰石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济。色泽清雅莹润,紫中嵌绿,绿中附紫,紫绿两色天然交错,有玉带、云纹、眉子、石眼等形状,美妙多姿。主要用来刻制砚台、镇尺、笔架、笔洗、印章、挂屏、插屏、台屏等工艺品,也可制成大型石碑。用它制成的砚台,因石色纹理构图,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文雅美观,天然成趣,发人文思。贺兰砚叩之有声,呵之见水,发墨快,出墨细,不易干,不易臭,不拔笔毫,与我国砚中上品“端砚”相较了无逊色,故又有“贺兰端”之称。

1963年10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来宁夏视察期间,曾为贺兰石砚题诗,盛赞云:“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

清朝末年,宁夏城(今银川市)制砚艺人只有三四家。民国年间,制砚艺人渐多,工艺亦渐精。其中,阎万庆、阎万年兄弟,善雕刻,人称“砚油子”,是当时宁夏最为著名的制砚艺人,父子相传至阎子江,技艺更臻成熟。在制砚艺术风格上,阎氏讲究“相石”和“翘彩”(相石,观看石料的走向、纹理、大小、厚薄和自然形状;翘彩,根据紫绿两色的多少、大小和在石料中分布的位置设计层次)。阎氏每得一石、刻一砚,必就商于宁夏城著名绅士白贡甫。白氏爱砚成癖,家中藏有砚谱,可资参照。

1934年春,南京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长宋子文来宁,马鸿逵为讨好宋氏,特向白贡甫征诸砚谱,索取了三方贺兰砚,赠给宋子文。据见到过这三方砚的陈庚雅先生云:这三方砚品,一为紫蟹趴玉池,栩栩如生;一为青叶托白莲,大有香远益清之致;一为素砚,貌虽平平,然亦为砚中上品。宋子文对此三方砚极为珍视。

滩羊二毛皮

张照寰

滩羊二毛皮是宁夏著名特产,俗称宁夏五宝“白宝”之一。

宁夏滩羊是由蒙古绵羊种群,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长脂尾、粗毛型的二毛裘皮羊品种,是宁夏回汉人民长期辛勤劳动培育的优良羊种。

由于这种羊最初牧放于贺兰山东麓洪广营一带较平坦的荒漠草滩上,皮货商为了区别皮货的产地和裘皮品种,就把这里出产的羔皮称为“滩皮”,用滩皮做成的皮衣,称为“滩皮筒子”,后来就把这里出产的绵羊,称为滩羊。故洪广营有“滩羊故乡”之称。

滩羊形成的历史年代未见于记载,但从《临清千张袄》(《大众日报》1980年2月7日)的报道来看,千张袄是用宁夏滩羊皮下脚料拼凑而成的名贵皮衣,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这说明四百多年以前,宁夏就出产滩羊羔皮。但滩羊名声大噪是清末的事。

滩羊产品以“二毛皮”最为名贵,它的特点是毛色洁白光润,其泽如玉;毛股弯曲均匀,状似“串”字,故又称“串”字花,形成美观花纹图案。毛根质地柔软,从任何一边将皮提起,毛股犹如水纹波浪似的自然下垂,花纹图案仍保持整齐美观而不变形。毛质久穿不擀毡,皮板柔软如布,轻便保暖,故称“轻裘”。

为何称为“二毛皮”?羔羊生后三十天左右,毛长达8厘米时宰制之皮,称为“二毛皮”。笔者曾访问老牧人,他们告诉我说:二毛皮的标准主要在长度和毛花上,当毛长到用4个手指并拢由毛根攥住,上面刚露毛尖,而且必须有9个花弯。民间有“二毛皮九道弯,弯少弯多不值钱”的谚语流传。超此长度者为“甩毛皮”,再过称“老羊皮”,不足者为“胎皮”,死于母羊胎内者为“水皮”。

甘草王

张树林

甘草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药材,因其味甘甜而得名。宁夏盐池县盛产甘草,有“甘草之乡”的美誉。

1939年春天,驻守盐池县的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二团二营某班战士,在县城附近挖甘草,搞“生产自救”。全班用了一天的时间,挖出一根比老碗口还粗,长约一米六七的大甘草,大家都叫它“甘草王”。本来还可以挖得更长一些,因战士们尚不懂“甘草王”的价值,就把它砍断掮了回来。

当时,甘草商给价4万元法币,但部队没卖。后来,将“甘草王”送到在延安举办的陕甘宁边区生产展览会上展览,标价10万元法币,参观者无不称奇。

中卫沙毛山羊皮

李荣春

宁夏中卫山羊,亦名中卫沙毛山羊,沙毛皮是一种独特的裘皮,可与滩羊二毛皮相媲美,距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

中卫山羊长期生活于干旱缺水、四季寒暑变化剧烈的环境下,从而形成了耐寒抗暑,抗病力强,耐粗饲料的特点。所产沙毛皮是小羊羔出生后三十五天左右,毛达7厘米时所宰制的毛皮。沙毛皮弯曲柔软,毛股坚实,能纵横倒置。有黑白两种颜色,白者,洁白光润,黑者,乌黑油亮。皮板致密结实,板厚适中,缝制一米长的皮大衣,重量不到两公斤。沙毛裘皮具有保暖、轻便结实、美观、久穿毛股不粘结、不松散等优点,既是理想的御寒轻裘,又是良好的装饰性服装皮料。

近年来用中卫山羊与滩羊混纺制成的提花毯、呢绒等纺织品,具有光洁丽亮,色泽鲜艳,手感丰厚等特点。中卫山羊绒毛细长,强度、硬度及光泽亦好,织成羊毛衫裙、披肩等纺织品,穿着舒适,宽松随意,且颜色绚丽。羔皮毛股短而细小,是制做皮紧身、背心、夹克、童装镶边等衣着的原料,颇受市场欢迎。

扫雪

孙鸿书

“扫雪”学名石貂,是栖息于宁夏贺兰山区和盐池、灵武东山一带的一种珍稀兽类。据说,在数九严冬大雪弥天之际,其所卧处的四周没有一丝雪迹,犹如扫过的一般,故而得名。还说,只有命大的人才有可能捕获。

笔者于1949年的深秋,随队由延安,经定边、盐池向吴忠行军的路上,曾有幸一见这种异兽。其头略小、耳短,近似黄鼬,体形细长,约有一尺七八,四肢短小,尾长如狸,毛蓬松,色银灰,颏下有乳白色斑块,形如一弯新月。可能正是这一弯新月,给这种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扫雪”多居于山林岩穴中,性凶猛。贺兰山鸟鼠多,盐池和灵武东山“沙蹼”(蜥蜴)遍地,这些就成了“扫雪”的美味佳肴。“扫雪”皮板虽薄但质地坚韧,毛细密多绒,轻暖异常,为高级裘皮。宁夏刚解放时期,商业部门还偶尔能收购到几张,其价值约为宁夏名贵的滩羊二毛皮的十倍。这些年来,这种动物已鲜为人知。

张寡妇黄酒

张洪涛

宁夏人提起金积县(今宁夏吴忠市金积镇)张寡妇黄酒,无人不晓,无人不赞。它色泽艳亮金黄,喝起来粘唇蜜口,味道甘甜香郁,喝后余香绵长,沁人心脾,且能活血补气,祛寒养阴,健体强身。

张寡妇黄酒创始于清光绪初年。张寡妇,袁姓,金积镇一普通农家妇女。其夫张春林,系湖南湘乡县人,清末随左宗棠军来宁。不久退役归田,与当时只有16岁的袁氏结为夫妻。为了糊口,夫妻二人就在金积堡西街开了个小小的酒坊,有两间作坊,取号“德生和”,也叫“小烧坊”。以酿制高粱白酒、醪糟甜酒和黄酒为业。7年后,张春林暴病身亡,袁氏继亡夫之遗业,苦心经营酒坊,亲自配方,选料与众不同。经张寡妇辛勤经营,反复实践,不断改进,黄酒质量越来越高。

她的两间铺面,内设桌凳,喜欢饮黄酒的人就成为座上客,各地来金积的客商和贺兰山后阿拉善旗的蒙古农牧民,也总要买上几瓶带回故里赠送亲朋。此酒传入兰州后,还被药铺当作最佳药引。后来此酒还传到沿海各省,输出到香港和新加坡等地。宁夏府城天主堂的比利时神甫,福音堂的英国传教士回国时,也专程到金积堡买上几瓶黄酒带回本国馈赠亲友。当时每天买黄酒者络绎不绝,白天门庭若市,夜晚灯火辉煌,生意十分兴隆,成了金积堡的一家有名的富户。雇佣着10名工人,有资金10万银元,并在金积堡中拥有12所院落,有房一百五十多间,乡间还有两座果园,饲养着成群的骡马。

张寡妇的黄酒配方和制作工艺一向传子不传女,不为人知。1946年张寡妇辞世,酒坊由其子张永吉夫妇经营,张永吉只将酿酒绝技传给独子张玉林,后来知道张寡妇黄酒秘方的也只有其嫡孙一人了。

广武醋

杨应林

民国时期,广武曾出了一个“醋瓶官”,此人叫贺建堂(俗称贺麻子)。马鸿宾主宁时委为分水(守)岭一带护路队长,手下有二三十人,配有长短枪支、大刀等,专司捉拿土匪、缉私与保护通讯线路畅通之责,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社会治安有所好转。

到了马鸿逵主宁时,贺建堂职务不变。为了报恩,贺家每年冬季酿醋孝敬之。他敬的是头淋酽醋,至少二三百斤,二马欣然受之,不免再讲几句继续努力,前途有望的话。这下贺建堂身价倍增,成了广武一带赫赫有名的人物,整整当了二十多年的护路队长(后改缉私队长),直到解放。

1952年,笔者受赠广武友人陈醋2斤,盛于铝制军用水壶中,拿回家中挂在墙上,舍不得吃,俟机孝敬父母,月余不遂。一日,忽然发现壶底往下滴醋,将醋倒换瓶中,拿起水壶照亮一看,壶底满布针尖大小眼,醋把壶底腐蚀坏了,可见醋质酽佳。

考广武醋佳与其制法用料有关,方法是:先做角子。选优质黑豆一斗(53斤)、大麦2升(9斤)、豌豆或蚕豆一升(5斤半)、高粱一升(4.8斤)煮熟,盛于缸或海子里,加盖严实,放热炕上发酵,温度不超过摄氏40度,一般7天即发好。然后将拉成渣子的3升黑豆(16斤)和碎稻米3升(17斤)焖熟,与3~4倍于熟料的麦麸,连同角子搅拌匀称,半干半湿,以捏不成团为限,倒入缸内,用皮袄、毛毡等加盖严实,置于不超过50度的热炕上,缸周用沙子壅护,高不超过缸沿。起初每天上下午各翻拌一次,7天后每天翻拌一次,越匀越好。翻拌后仍将缸加盖严实,温度不减。

这样经21天,用手捏料,如手缝有酱色醋汁流出,说明醋已酿好,这叫坯子。再将坯子取出晾干,撒入1斤盐拌匀即可。最后是淋醋,淋醋用带嘴小缸,将坯子装入,不可太满,用优质井水或泉水过淋,首次叫头醋,最佳。再加水淋叫二醋,质量次之。依次再淋,一般四淋就没有酸味了。一盘坯子可淋好醋四五百斤。

广武醋的特点是又黑(颜色)又酽(浓度),又香又酸,也就是色香味俱佳。可多年存放不变质,也不起白花。用广武醋炒肉别具风味,比酱油要好,所以广武人过去炒肉只用醋不用酱油。

中宁民间的酒枣、蒸枣

杨永成

红枣在中药材中称大枣,《本草纲目》一书中载了大枣和它的性能与功能,谓之曰:“大枣味甘甜、性能热,有健脾、健胃、补气、祛胃寒之功能也。”中宁大枣除生吃、煮吃外,在民间加工制作的酒枣和蒸枣特别好吃。其制作方法如下:

一、酒枣

首先是选料。做酒枣的枣子要个大、无虫、无伤,在树上多熟十几天,待熟到半硬半软状态时(当地叫树荫枣),要一枚一枚用手摘下,且不能碰压,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其次是严格按照60度白酒2两兑1市斤水、10市斤红枣的比例(超过标准枣会烂掉),装入罐中,用糨糊和纸封口,置于阴凉处。等到农历腊月时,把中药材甘草熬成水,加红白糖,冷透后倒入罐中与红枣浸泡几日,就可取出食用。用这种方法制做的酒枣酥脆可口,泡枣的酒水更是清凉爽口,甘甜适宜,是保健和馈赠亲友的上等佳品。

二、蒸枣

蒸枣的制作方法是:挑选大而皮薄、肉厚无虫的干红枣,洗净晾干,放在蒸笼里用小火蒸,等蒸至熟透,表皮发干时,再用同样的方法蒸晒,3次即成,这就是所谓的“三蒸三晒”法。蒸枣味道甜蜜老到,是药膳食品之一。清乾隆中卫知县黄恩锡,曾赋诗一首,其中“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的佳句,为中宁酒枣、蒸枣传了大名。

热甜馍与面茶

何其正

宁夏中卫一带常用黄米做出不少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值得称道的是“热甜馍”。它用黄米面加麦面少许,搅成稠糊状,发酵后加碱少许,用勺舀入锅内摊烙成薄饼,然后,将两饼趁热合成一张即可。有时还用此原料做成“米黄子”,用碗口大中间鼓起的特制饼锅,在锅内刷一层油,舀入原料,再放入麦芽糖,加盖,待糖融饼熟,以尖铲铲入碗内即可食之;或以“米黄子”糊装入小碗中,蒸熟成圆团取而食之。

“面茶”是用炒熟的黄米面做成的茶汤,加入杏仁及黄豆,用黄黏米面发酵后炸成的“黄米油糕”,甘甜爽口,比麦面油饼更具特色。

清晨,常有肩挎大壶手提馍,沿巷叫卖者。一声“热甜馍”或“面——茶”,吆喝声过巷,就会引来食客。倒一碗“面茶”,买一张“热甜馍”,便宜实惠,深受大众喜爱。

中卫的蒿籽面

杨兆兴

宁夏农村有吃“长面”的习惯,尤其中卫更为盛行。“长面”也叫“长寿面”,因其长,人们吃它借以祈寿。正月初七为“人日”,据说这天人们的灵魂要出窍,必须吃长生面以牵魂,所以又称“拉魂面”。

中卫“长面”的制作与众小同,和面的时候要掺上适量用野生植物沙蒿籽儿磨成的“蒿面子”,把面擀得很薄很薄,切出的面条又细又长,煮起来不糊不黏,吃到嘴里柔韧爽嫩,香劲可口,用羊肉臊子调起来食用,更是别有风味。

“蒿籽面”的历史悠久。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中这样记载:“其民春食鼓子蔓、碱蓬子;夏食苁蓉苗、小芜(荑);秋食地黄叶、登厢草;冬则蓄沙葱、野韭、拒霜、灰条子、白蒿、碱松子以为岁计。”由此可见,蒿籽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开始,也许只是为了度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它的诸多优点,便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沿袭了下来。

荞面饸饹

杜艳

荞麦是宁夏盐池、陶乐、中卫、中宁、灵武、平罗及南部山区的主要秋粮作物。

据《本草纲目》记载,荞麦有“降气宽肠,消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等功效。因此,宁夏人爱吃荞面,就连日本人也爱吃宁夏的荞面。说它蛋白质、赖氨酸、氨基酸等的含量都高于大米、白面,有着丰富的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宁夏人对荞面的吃法,主要有面、荞剁面、油圈子、猫耳朵、荞面碗坨等,特别是荞面饸饹最富特色。

说起饸饹面,还流传着一段故事。相传明朝年间,平罗县城街上有个叫哈赛的回族老人开了个饭馆,他和女儿麦尔燕做的饭菜,远近闻名。一天,知县大人慕名来到饭馆,刁难哈老板说:“听说你手艺高超,能否为本官献上一技?”哈赛忙应道:“恭听大人吩咐。”知县说:“不用案板不用刀,不用擀杖做面条。三日做出香饭来,赏银百两算犒劳。”说罢扬长而去。

知县大人的话难坏了父女二人。第二天女儿看到邻居家正用锄刀铡草,突然受到启发,给她爹一说,哈赛高兴地找来木匠,做了个压面床子。开始先用白面压,白面太黏下不去;用米面压,米面粗糙,到锅里就断成了渣;最后用荞面,果真压出了与白面擀成的一样的面条,又细又匀,味道鲜美清香。第四天,父女把知县请来品尝,那知县吃后甚为高兴,当即赏银百两。从此,饸饹面的做法传遍了宁夏各地。

碾转子

韩乐业

碾转子,为宁夏地区的特产,是青稞做的一种食品。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文思想

    中国人文思想

    “生存竞争如此激烈,而我又是如此普通,我注定了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这是挫败者的哲学。“成功的快乐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权利,我应该勇敢地面对希望的阳光。”这是成功者的哲学。作者在这本书里贯穿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主张现代人要洗净种种文明带来的污染,恢复人性的光彩,过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生活。现在我们常说回归精神家园,精神家园在哪里,就深藏在我们的人性之中,就是我们自然的未受污染的人性。怎样充分完美地实现人性,是人生哲学的任务。人生哲学是什么?作者不希望大家把它理解成枯燥的课本中的文字。在作者看来,哲学就是关于生活的道理、想法,聊哲学,读哲学,就是探询生活的意义。
  • 古寺之谜

    古寺之谜

    悬空寺作为现存唯一的三教合一的寺庙为什么能悬而不坠?“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古已有之。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学究竟源自何方?布达拉宫这一世界屋脊上的“白宫”最初是为女人而建?杭州灵隐寺中是否有那位传说中的济公?雍亲王的府邸被乾隆改成了喇嘛庙,是出于孝心还是另有目的?法门寺何以能使整个大唐帝国疯狂,它的地宫中埋藏了怎样的天机?千年古寺,衍生无限传说:匪夷所思的佛像传奇,珍贵无比的佛家法器,趣味浓郁的佛国典故,神奇诡秘的佛教传说。让我们走进奇妙的世界,探索中国二十座著名古寺。
  •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三天读懂希腊神话

    希腊的神,就是镜子中的我们。读希腊神话,就是读人和人性。全书图文并茂,文风诙谐明快,带您进入希腊神话的奇异世界,让您快速读完希腊神话故事,了解西方传统历史文化,开拓思维想象空间。
  • 秘境追踪

    秘境追踪

    本书内容包括:历代帝王之谜;影响后世的历史谜团;生命之谜;人类生命之谜;地球之谜;历史悬案;历史文化之谜等。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热门推荐
  • 球圣之路

    球圣之路

    5岁的文杰,竟然被自己的表大爷卖到泰国当人妖,逃脱魔爪的他,幸得一华侨老人收养,一次偶然,他喜欢上了足球,但他的职业之路并不顺畅,5岁的他,从泰国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一个球王,就此诞生。
  • 星夜辉煌

    星夜辉煌

    黎星刻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黎星刻说:“无聊。”于是眼前的浩瀚星海如同烟花一般绽放在虚无的宇宙中。(迟早有一天要改了这个简介,暂时没有想好的说)
  • 学会管理、学会营销-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学会管理、学会营销-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本书是目前针对管理这一主题最综合全面的一本图书,内容涵盖了今天的所有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学习的有关管理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不但有实践的经验,还有日常面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雇佣与解聘、员工激励、委派授权、沟通、团队建设与管理、员工发展与训练等在当今商业社会管理人员需要了解的知识。
  • 职业负心汉

    职业负心汉

    职业:负心汉,性别:男,要求:美女雇主,能力:能打架会暖床。秦浪的这份简历,言简意赅,一片赤诚,这么个大好青年此时却欲哭无泪!救了你一命,这丫头不感恩戴德,反而处处刁难!百年修得共枕眠,纯粹扯淡!眠了之后就是无尽的报复,当苦力,做保镖,关键时候还要主动去挨揍!但风水轮流转,他早晚会连本带利讨回来……
  • 狗屁的青春

    狗屁的青春

    我们的青春故事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叫青春让我们随着文字回到青春吧
  • 逃离浣熊市丧尸片

    逃离浣熊市丧尸片

    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冒险,主角是韩飞,让我们来看主角是如何带领大家逃离浣雄市的呢?现在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人物韩飞:21岁虽父母双亡,但很坚强,从不悲伤,做事从容镇定现任大四学生胖子:21岁韩飞的铁哥们儿,遇到好事都会叫韩飞现任大四学生双双:20岁韩飞的女同学,开车技术娴熟,曾拿过市级赛车金牌现任大四学生杨令:31岁韩飞偶遇的人现任温哥华市特种兵
  • 时光有你便好

    时光有你便好

    每段爱情都像一个坐标轴,每一个X小姐都会对一个独一无二的Y先生。那一年,肖潇遇见了属于她的Y先生——叶宁,无论她如何逃避,她也躲不开了。
  • 城墙里的故事

    城墙里的故事

    爱情,婚姻,亘古不变的话题。有些人举案齐眉白头偕老;有些人鸡飞狗跳分道扬镳;更多数的是同床异梦难得糊涂的相看走过一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或许这也正是你家发生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桐花若莞戏君王

    穿越之桐花若莞戏君王

    她和她,一个冷清如冰,一个调皮似火。他和他,一个高贵如谪,一个邪魅似冰。究其结果,他终于遇到了她,他终于放不下她。且看如何守护,如何相拥谈笑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