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32700000007

第7章 马氏家庭(1)

马书城轶事

马汝邻

堂姊书城长我20岁,为先叔叙午之独女。先叔在张百熙任清末学部大臣时,任学部郎中,曾奉派去英、日两国考察教育,对我国教育采用新学制的擘画有一定贡献。叙午由日本聘请饭冢贞子为书城教授数学、音乐、手工等新学。辛亥革命后,先叔去天津避难病故,书城遂奉两母往齐齐哈尔依伯父六舟。伯父六舟曾被聘为黑龙江女师学监,1919年被害。书城矢志以俸给所入养两母,后经友人介绍去天津北洋财政总长张弧家任其两女之家庭教师。

会马福祥过张宅,偶见书城课女弟子之笔迹,即敬同教有此才女;复知为名门之后,遂兴求凰之意。时书城已三十有余,早已矢志不嫁,以奉母终其天年。福祥多方遣媒,并劝说两婶及主持家政之长兄伯严,始得书城同意,于1926年夏在北京成礼。

回族教育落后,妇女尤甚,即在平津发达地区,女子入学者亦仅上到小学为止。1935年,北平回族有识之士马松亭、杨新长、程千里等发起在牛街成立新月女中,唯苦于经费无着,书城慨捐数千元为基金,以每月利息作经费,学校得以维持,此为北平回族女子中学之始。

书城虽自奉甚俭,却酷爱多方购存贵重药材,知人有急需时,便以相赠,故而常感拮据,然声誉日隆,多称之为书城老太太,或书城夫人。马鸿逵在宁夏专制一方,无人敢批逆鳞,时论谓:马稍有所惮者,男唯马鸿宾,女唯书城二人耳。

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各省均有妇女会之设,会长均以省主席夫人出任,独宁夏则由书城任之,盖其声望在国统区远出宁夏省一隅也。

书城以书法名于世,实则其诗文也颇有水平。与马福祥结缡后,曾将其诗文近作以《绛珠馆近稿》在沪刊行问世。1943年春去成都游武侯祠,留有五言诗一首,此盖其在大陆最后之作也。兹录如下:

髫年违乡国,归来鬓已苍。悲时念艰屯,猾夏倭撩猖。驱车越郊垧,写忧谒祠堂。惠陵(刘备墓)近咫尺,殿寝若相望。君臣盛际遇,拜像感遗光。三顾真知己,竭命效才良。雅榷高当世,筹策故非常。政峻民无怨,公诚植其纲。信使宁异术,立国此大防。贞元会启运,多难伫兴邦。森森看古柏,遗爱咏甘棠。

马书城诞辰献金

胡迅雷

1940年4月,时任宁夏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马书城70岁诞辰,以值此国难严重期间,决定将自己诞辰酒宴之资与平日节余千元捐作抗战之资,以示倡导,传为一段爱国佳话。

4月7日至19日,马书城在《宁夏民国日报》刊登启事曰:“值此国难严重期间,凡属国人应本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之宗旨,撙节无益浪费,以为国用。吾国习俗重视诞辰,每届亲友馈遗,主人招待,酬酢往返非数千金莫期。视此友情虽厚,然所费良多。本人有鉴于此,除以酒筵费及本人平日节余共为千元,捐作救国献金外,亲友率如有馈遗,亦请按二、四、八元(多出者听任),折作救国献金,交舍侄(马)宣三代收,候凑集成裘,一并捐作抗日救国金。倘全国人士悉能以此为法则,每年所积何啻万千,无谓之花销而为国用利孰大焉。届时本人拟作春游,恕不招待,务乞诸亲友免劳是荷。”

对此义举,《宁夏民国日报》发表短评指出:“马(书城)太夫人提倡节约献金,意在撙节无益浪费,捐作救国资金。这当中的含义,实在值得我们注视。‘人之爱国,谁不如我’。诚望社会人士奋起景从,蔚为履尚,则裨益抗战当非浅鲜云。”

《马书城启事》和短评发表后,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响应,截至5月8日,先后共收到1000元,加之马书城节省诞辰祝寿酒宴之资与平日节余1000元,合计2000元,作为宁夏妇女救国献金,汇解全国妇女运动委员会。

马鸿宾在中宁

叶光彩

1933年以后,马鸿宾先后卸去宁夏、甘肃省主席的职务,带着他的三十五师(抗日战争开始后扩编为八十一军),驻防在中宁至固原之间。他用675块大洋在中宁县新堡乡购地13亩半,建造营房,作为师(军)部,这就是中宁人所称的“南营房”。说是营房,其实绝大部分是些土坯窑洞。

马鸿宾喜读孔孟之书,奉行中庸之道,作风平易,比较关心民间疾苦。防区内地广人稀,经济文化落后,但银平(银川至平凉)、银兰(银川至兰州,今称包兰)两条公路,都从这里经过。路上常有强人出没,威胁行旅安全。马鸿宾就派善于剿匪的团副周满祥在中宁县城以南30公里的陈麻井驻扎,保路安民。陈麻井系干旱山区,当地军民共同使用一口清光绪年间打的水井。人多水少,不敷应用。周满祥就打了一口新井,并托一位老乡带一葫芦新井水给马鸿宾。马鸿宾尝了,连赞:“好,好,这水不错!”还留这位老乡在家吃饭,共话桑麻。其平民风度,可见一斑。

马鸿宾为官清廉,乡民称为“老讨吃”。人常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马鸿宾几任省主席,多年为军长,竟然被中宁人称为“老讨吃”,这与其说是受轻蔑,不如说是得到敬重。

马鸿宾关心农业,也比较喜欢种田。南营房附近,虽然地势高些,但很平坦,他就指挥卫兵开垦。七星渠水自流灌溉不上,他就从甘肃靖远请来木匠,做了一架水车,扬水灌溉。这是中宁县当时唯一的一架水车。

马鸿宾在三不拉放舍饭

周宪星

三不拉位于同心县喊叫水村西南约8华里,这里地势开阔且平坦,西南与海原兴仁川相连。历史上这里泉水淙淙,形成湿地湖泊,草木繁茂,牛羊成群,候鸟栖聚,是一片美丽湿润的小生态胜地。

20世纪30年代,马鸿宾被堂弟马鸿逵排挤后,他便韬光养晦,在宁夏境内选择有水源条件未开垦的荒野,屯兵种田,休养生息,并亲自参与体验农耕生活。三不拉就是被他看中的一块风水宝地,在那里屯兵垦荒,开发出水浇地近千亩,养羊一千多只,养马数百匹,养牛百余头。并修筑了一个大堡子,里面有自己设计的土坯窑洞,数窑相连,别具风格,冬暖夏凉,他就住在这样的窑洞里。

马鸿宾一生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冬季喜欢穿手工编制的羊毛袜子,老百姓也都穿这样的袜子,叫“毛踢子”,故称他为“老毛踢子”,也有叫老军长、马善人的。

1947年,宁夏、甘肃大旱,同心、海原一带庄稼基本绝产,老百姓叫“跌年成”,在饥饿线上挣扎。马鸿宾顿生怜悯之心,是年秋天在三不拉驻地附近村庄放了一次舍饭。即用大锅将大米、各色豆子、羊肉掺在一起熬成粥,然后盛在大缸里。附近新庄子、石圈、井儿沟、喊叫水、大台子、田家滩、北圈子、圈口子、大滩川等庄头老百姓不分回汉约一二千人闻讯赶来吃舍饭,来人吃饱为止,走时每人散一份油香。

我们家住平叔村(俗名叫沙梁),和三不拉相连,走上南面小山丘即到。爷爷周干臣(曾任预旺、平罗县县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宁夏省政府委员)和马鸿宾是儿女亲家,带我们全家也去赶吃马鸿宾的舍饭。我是一个小孩子,也跟上大人去看红火,吃了一碗粥,浓香宜人,久久回味。大人说这是河州人的吃法,叫“肉米粥”。

马鸿宾放兵归田

康瑞天

马鸿宾曾任国民党第八十一军军长。该军驻扎宁夏中卫、中宁时间较长。

马鸿宾有一癖好,就是除了重要军事会议身着军服外,平时总爱穿一件粗灰布长衫,不带随从,各处游逛,似如俗民,不识者不知其为军长,由此人们送给他一个不雅的诨号“老讨吃”。

有一次,马鸿宾出外散步,见一衣着褴褛、背负褡裢的老汉蹒跚走来。马即问:“老人家,干什么去?”老汉愠怒地答曰:“还不是到‘老讨吃’的营房里看当兵的儿子去!”然后又自语道:“小的当兵,老的无力,有田无人种,这种日子何时才能熬到头啊!”说罢,就一瘸一拐的走了。

马闻言默不作声,即尾随其后。老汉来到营房见到儿子,同营房士兵闻讯也都围上前来,问长问短。正热闹间,马鸿宾突然而至,士兵们刹住笑语,高喊:“立正!敬礼!”老汉一见此况,始知适才路上遇见的即是马军长。后悔当时话语唐突,唯恐军长怪罪,躲在角落里低头不语。马鸿宾走到老汉跟前,指着旁边的年轻士兵亲切地问:“这就是你的儿子吗?”老汉也学着士兵的口吻,规规矩矩地回答:“是。”马鸿宾拉起老汉的手说:“那就将你的儿子领回去帮你种田吧!”然后仰天叹道:“这样可怜的老人,还抽其子当兵,真是不该,不该啊!”老汉一听,感动得直淌泪,拉着儿子的手走出了兵营。

马鸿宾的教子观

胡迅雷

马鸿宾,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回族爱国将领。

1921年,马鸿宾任宁夏镇守使后,迁全家同住署中。之后,马鸿宾考虑到:常见世之为官者,往往以其官署为家,而其子孙生于官家,长于官署,容易养成骄惰之习,使人以纨绔、膏粱视之,甚至声色犬马,盛气凌人,挥金如土,而自甘暴弃者,比比皆是。这里,马鸿宾不仅指出了旧中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进一步认为:那些人不懂得,即使“其父为官,其子则纯粹国民也。国民有国民的职责,一染官气,其流弊不可胜言。欲矫其弊,莫如各居其居。”

有识于此,1924年夏,马鸿宾以千金购买了旧宁夏府署官产,本着节俭的原则,略加修缮,改建为私宅,原有厅堂、廊庑,以及园亭、厨房、浴室等,悉为其旧貌,无雕镂之巧,无藻缋之华。是年冬,马鸿宾将长子马朴仁、次子马惇廉、三子马惇靖等已有家室者,均迁居于此,并勉励他们:“各修天职。勿酣眠燕息,以堕其志气;勿乘坚策肥,日疲于嬉游,是则余之志也。”

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身为旧式军阀的马鸿宾,有如此认识和作为,实属难能可贵。l949年9月19日,马鸿宾、马惇靖父子在宁夏解放前夕,毅然率所部国民党八十一军在宁夏起义,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马鸿宾为民疏浚渠道

胡迅雷

1943年春,八十一军军长马鸿宾在驻军中宁县期间,正值当地七星、中济等灌溉渠道春工疏浚。因工程浩大,加之地瘠民贫,民众生活困难,正苦于难以为力之际,马鸿宾体恤民情,“以修渠利民乃军人本分”,决定将中宁全县各处修渠民夫劳力免去十之六七,而代以所部兵工修作,派所部二五六、二五七、二五八各团官兵逐段挑挖,疏浚渠道,不到一月,竟将全部渠道疏通。水利充畅,民众莫不欢呼。

当时,中宁县县长胡维桢及全县代表15人,以“古人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今则马(鸿宾)公堪称矣”。特在《宁夏民国日报》上刊登《鸣谢》启事曰:“在民众假使受德不扬,于心实有未安。公也虽酬劳不受,唯硕德以难忘。全县民众感恩之余,无以为报,兹登报端,藉鸣谢悃。”

马鸿宾贡献植棉方法

胡迅雷

棉花在宁夏屡经试种,因气候关系,花苞虽大,但不开放,试种屡屡失败。

1941年,马鸿宾在驻扎宁夏中宁期间,为探求棉花开花办法起见,特在其寓所田园内试种了一亩多棉花。当棉絮长足,花苞表皮呈现黑点过半之时,用铜片或铁片做成3个小圈,分别套在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上,将长足之花苞一裂三半。这样,花苞之水气一杀,再经阳光一照,花苞即自行开放矣,每亩约得净棉50斤左右。“若土地肥美,下种稍早,每亩能得六七十斤净花,亦在意料之中”。

此外,马鸿宾还提出,对后结之花苞,应悉数摘去,大株留10个花苞,中株留8个花苞,小株留6个花苞,“对陕(西)产棉之区,每株所结之(花)苞,亦不过如斯。请我农村父老择美地而种之,方知鄙者之不谬也”。

1942年1月25日,马鸿宾在《宁夏民国日报》上发表了《贡献植棉方法》一文,指出:“宁夏棉花现已试种成功。其方法可为我父老一告,如蒙采用,则将来所织之粗布,当可自行纺织,而大多数人民之衣料,均有赖焉。”

马鸿宾拒赴南京

杨应林

1948年4月,蒋介石在“国民大会”上当选为总统。僚属们紧锣密鼓地筹办隆重的就职典礼,邀请各地党政军各界要人来南京祝贺。

马鸿宾时任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八十一军军长。南京发来专电已经20天了,他还住在中宁“旅园”。考虑到时局变化诸因素,他先是复电称“年老有病”请假,去距旅园约80里的西山撒卜拉躲避。那里有他的牧场,也是历年避暑的好去处。

后数次电报催促,要求赴会,不得有误。有一份电报竟是白崇禧发来的,言其派专机来银川相接。马鸿宾无奈,只得回中宁,尔后驱车奔赴西安德得路八十一军办事处小住,复电正在治疗心脏、眼疾等症,稍癒即成行,甚至连交照片、订购机票的手续也已办妥。但在蒋介石就职典礼举行的前一日,马鸿宾却以病危不能赴会之电文呈告。翌日便返回中宁。

马鸿逵脱险记

董文伦

1915年4月,高士秀、金占魁联络绥远护国军总司令卢占奎由陕北绕道进攻宁夏。

马福祥遣其子马鸿逵率部赴盐池县境迎击,马部到达天池子、清水营一带宿营。当时,马认为卢占魁尚远,疏于防守。其实,卢、金两部从30里外即采取包围的战术,由南北两侧向天池子两翼迂回,马部并无觉察。

有一位任姓老邮差,骑着马从盐池经灵武递邮,在牛毛井附近被高部骑兵阻拦,命其不许走漏包围马部的风声。该邮差到了天池子,见马部并无哨兵防守,营地一片静悄悄,遂将卢、金部前来包围之急情相告。

马鸿逵慌了手脚,匆匆收拾行装率部突围。一时枪声大作,马措手不及,幸有手枪队掩护,马才死里逃生,仓皇带上少数随从逃出包围圈。

这次大战,马部伤亡过大,损失惨重,马鸿逵自叹:“天不亡我也。”

马鸿逵拒降

王中

日军侵占北平后,打听到马鸿逵的四姨太刘慕侠的父亲尚住北平,便令刘慕侠的父亲携带密件,到宁夏劝说马鸿逵投降日军。

刘慕侠的父亲将密件装入牙膏盒里,通过封锁线到达宁夏,将日军的密件交马鸿逵亲阅。马鸿逵阅后说:“投降日军,我决不能干。况且我家抗击八国联军入侵,一家五口同时战死,是忠臣的后代起家的。”

刘慕侠的父亲在宁夏省城(今银川市)住了一段时间,询问马鸿逵说:“你不同意,叫我回去如何复命?”马鸿逵沉思一会说:“我的兵力有限,只是第八战区的一小部分,前面有傅作义,后面有朱绍良,左右还有很多兵马,都不是我管的。如果中央各军丧失完了,我当然请求帮助。”

刘慕侠的父亲就这样返回了北平复命。这是我亲自听到跟随马鸿逵的侍卫副官密告。

马鸿逵资助《宁夏曙光》

苏复涛

1932年7月1日,宁夏留平学生会主编的《宁夏曙光》第三期后页,登载一则《鸣谢》,文中云:“本刊过去,屡以经费困难,未得按期出版。幸蒙国民革命军第十五路总指挥马少云先生慨解义囊,云自本年元月份起,每月援助大洋50元。足征爱护桑梓,热心提倡文化。本刊感颂之私,兹本马先生竭诚爱助之精神,藉将宁夏黑幕揭露于社会,冀供马先生将来改革宁政之材料。谨此鸣谢。”马少云即马鸿逵。当时在宁主政的是其堂兄马鸿宾。马鸿逵资助《宁夏曙光》,想借宁夏留平学生会的口舌,促使马鸿宾早日离开宁夏。

《宁夏曙光》是反封建统治的进步刊物,原为宁夏留平学生会主办的《银光》,由张子华(中共党员)参与编辑。《银光》被查封后,改名《宁夏曙光》。它有许多反映农村问题的内容。

同类推荐
  •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是中国西北省份——甘肃省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这里是全国唯一的保安族聚居地,中国“彩陶王”的出土地、“大禹治水之极地”、“自然生态旅游的乐园”、“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民歌(花儿)采录地”,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的资源物产,勤劳淳朴的父老乡亲。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五卷)

    本书是一套故事化的历史读物,书中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写出来,不加铺叙和描写,基本上没有虚构。这样,在情节的生动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对读者了解历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较可靠的,有根据的。用故事化形式来讲述历史,有它的局限性。通过故事,读者只能了解某一历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动的片断;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现象,至于它的经济、政治的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关系,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来详细论述。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学习历史的辅助读物。
  •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老教授谈厦大“四种精神”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和人文底蕴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灵魂。本书由厦大退休老教授编写,论述厦门大学以陈嘉庚先生为代表的爱国精神、以罗扬才烈士为代表的革命精神、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抗战时期内迁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以王亚南校长和陈景润院士为代表的科学精神。这四种精神是厦大优良的办学传统,是厦大人文历史积淀,是厦大的宝贵精神财富。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中华武术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族群与族群文化

    族群与族群文化

    本书分“族群概念研究”、“族群理论研究”、“族群认同研究”、“族群关系研究”等六部分。收录了《族群与民族》、《论族群与族群认同理论》等40多篇文章。
热门推荐
  • 无敌从摸取属性开始

    无敌从摸取属性开始

    穿越成为玄修界的大帝级强者,开局就是无敌。什么鬼?头顶压着四大元尊。昆仑墟大帝级强者,不止他一人。号称齐天大帝,原来是个战五渣!我就这样无敌了……?!“摸取三眼巨人雷法之眼属性,获得雷法之眼属性+10点!”“摸取荒古血脉羽族属性,获得残级风翼属性+20点!”“摸取七星大帝级强者基因记忆属性,获得苍冥雷暴诀功法属性+99点!”我真就无敌了!
  • 暖暖红尘

    暖暖红尘

    人生就像一坛陈酿的美酒,年份越久,越是纯香绵长。
  • 我来自东方

    我来自东方

    如果朱炫是魔法师,那么一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魔法师。
  • 重生都市之逆天魔帝

    重生都市之逆天魔帝

    魔帝沐海,因异宝重生,世界异变,灵气、魔气、死气……快速复苏。这一世,我要守护的人,谁若敢动,通天入地,定屠你个万劫不复!神若阻我,我必杀神,天若拦我,我必逆天!任你有通天手段,定不敌我魔族大军!沐海执子为棋,统御全局,建立一个绝世魔国。他日,登临巅峰,试问,还有谁?
  • 卿卿未晚

    卿卿未晚

    姜家大小姐,性格温和,处事大方。故虽不能修炼,却格外受小辈喜爱。一日大病,众世族小辈全都前往看望。伊人如旧的笑颜让众人心中一定。她望着这些活泼纯真的小辈,无比感谢上苍给了她重活一次的机会。一切,都还有转机。“我不求天资聪颖,但愿你们平安喜乐。”——姜含玉
  • 云弃子

    云弃子

    2333年,世界各地出现了大小不一黑洞,黑洞向世界投来许多二次元三次化的物种,人口剧减,人类难道要就此灭亡了么?
  • 天眼鬼女:至尊女天师

    天眼鬼女:至尊女天师

    一心爱慕的师父将她好好一个天眼异能者养成废物,利用她为他探寻世界上被深埋的宝物,将她利用致死!一脚踏入灰色国度。而对那些接踵而来的男人们,爱,她没有,他们也不需要,身体如果可以利用,她欣然与他们互惠互利!当一切都尘埃落定,究竟谁才是她的归属?曾经的师父对她究竟又包藏了什么祸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焚訾

    焚訾

    其实你从未想过和我在一起,对是我死心眼,是我不甘心,是我还舍不得忘记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本姑娘要定你

    本姑娘要定你

    两个月前,因为我爸爸说我以前和人有过婚约,而且要我去相亲,不管我如何反对,都无济于事。所以我就来了个轰轰烈烈的离家出走,来到另一个城市的普通高中,这高中可真是破的要死!也不知道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哎!我的离家出走就这样以被哥哥抓回告终,但是,回来了也不错嘛,吃嘛嘛香的,还有帅哥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