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1900000048

第48章 待罪侯马绎盟书(1)

九月十七日星期三

午后三时,准时前往张府。要谈到侯马盟书了,心情格外激动。前面谈了多少,写了多少,最后都要归结到这上头。天黑了,走长路的行人,要么住店,要么回到家里,总得有个落脚的地方。侯马盟书,正是张颔先生坎坷大半生落脚的地方。

走在路上,由不得想起两个历史人物,该说是戏剧人物,一个是《打登州》里的秦琼,一个是《薛刚反唐》里的徐策。秦琼是以登州比武为契机,促成了瓦岗寨众弟兄的举义,徐策则是十八年后终于盼来薛刚率领的大军兵临长安城下,迫使皇上剪除了奸佞。只是这么想了一下,也许既不是秦琼,也不是徐策,只是一个历史戏剧中的人物,受尽磨难,历经艰辛,最后终于建树了不世的功业。有的人活了几十年,这不顺遂那不顺遂,到老才知道,原来是上苍做了精妙的安排,就是要让他历尽磨难之后来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命里注定,张先生此生要与侯马盟书碰头。

看看他这大半生的经历吧。高小毕业进入行余学社,学徒时期刻苦读书,抗战中历尽艰辛,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出任中科院山西分院考古所所长,“文革”中受尽屈辱,大半生磕磕绊绊地走下来,如果没有破释侯马盟书,只能说是个懂行的领导干部,而这样的干部,在当今的干部队伍中又何其多也。就算不多,像凤毛像麟角,又能怎么样?与纯粹的学者相比,不过是个二把刀。

今天我们就要谈谈这个落脚的地方,谈这个命里注定的碰头。为了作好这次访谈,我特意邀请了我的学长降大任先生同去张家。他家在另一个方向,家里有事,说迟一点会去的。说他是我的学长,一点也不掺假,一九六五年秋天我上山西大学历史系时,他已是同系四年级的学生了。

事先打过电话,张先生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等着。书桌的一端,放着摊开的《侯马盟书》,山西古籍出版社二〇〇六年出的增订本。

我也拿出了我带来的《侯马盟书》,文物出版社一九七六年出的初版本。这本书是一位叫谢泳的朋友,在太原南宫旧书市场上买下送我的。此前他曾买到一本,我告诉他,若再遇到务必买下,不久果然就遇到了。时间在两年前。当时我曾送到张先生这儿题签,张先生用毛笔抄了他那首着名的《有感》诗:

凋谢韶华岁月除,皇天生我欲何如?

惨经十年余幸在,待罪侯马读盟书。

今天的访谈,就由此诗谈起。我说,此诗与你《长甘诗存》上的句子有些不同,前两句完全相同,第三句《长甘诗存》是“惨经十年浩劫后”,此处是“十年浩劫余幸在”,第四句《长甘诗存》是“待罪侯马绎盟书”,此处是“待罪侯马读盟书”,此中有什么讲究,请说说。

张:《长甘诗存》是前些年写的,给你写的是近来修改的。“惨经十年浩劫后”,纯粹是叙事,改为“十年浩劫余幸在”,就有感情的成分在里面了。第四句里,“绎盟书”说的是事功,“读盟书”则有一份闲适,整个诗的怨怼之气少了,飘逸之气多了,格调就稍稍高了些。

韩:细细品味,还真是这么回事。

张:这话也只能与有心人道。

韩:记得你有一方闲章,常用的,印文是“皇天生我意何如”,我记得关汉卿的什么杂剧里有这话,查了一下,是《关大王单刀赴会》,不在现在整理的本子里,在明抄本的第一折,是鲁肃上场后的定场诗:

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

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

后两句只能说是鄙陋,前两句真个是豪气冲天。想来你的“欲何如”是从这儿的“意何如”来的。张先生没有遇到侯马盟书时,可以这样说,遇到侯马盟书之后,就不能这样说了,该说是:皇天生我欲何如,且去侯马绎盟书。此乃皇天有意安排,让你了却此生一大心愿。

张:你要这么看,我也无话可说,这都是历史的机遇啊。说到这个机遇,不能忘了一个人,就是国家文物局的局长王冶秋先生,他那时候不是这个职务,也相当于这个职务,后来就明确是这个职务了。以前谈发现盟书时说过他,我记得当年剪下报纸,没找见,不久前找见了。你看看报上这张照片。

我接过来。是一张一九七三年某日的《山西日报》,上面有一张照片,周恩来总理与法国总统蓬皮杜在云冈石窟前的合影,旁边还有两个人,一个显然是翻译,另一个看装束像是陪同的领导干部。张先生指着此人说,他就是王冶秋同志。

张先生接下来说:一九七三年九月十五日,王冶秋同志陪周总理来到大同,主要是安排山西方面做好接待蓬皮杜总统游览云冈石窟事宜。完成接待任务后,王冶秋没随总理返回北京,而是南下太原,见了当时省革命委员会的负责人,具体布置重新启动侯马盟书研究的事。

我最近看了一份材料,是说王冶秋的,这个人很了不起,对新中国的文物事业有大功。安徽霍丘人,父亲是前清拔贡,民国初年在几个地方任过知县,在王冶秋少年时即去世。王冶秋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北京市委秘书、霍丘县委书记。三十年代初,参加左联,与鲁迅有过交往。还在冯玉祥身边,当过教员兼秘书。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副局长、局长,国家文物局局长、一九八七年去世。王跟山西有很深的渊源,三十年代中期,曾在山西的大同省立三中、太原的进山中学、运城第二师范学校教过书,山西有许多党政领导干部是他的学生,比如赵宗复就是他的学生。“文革”前,我是山西考古所的所长,他是文物局的局长,那时我就跟他打过交道,他知道我这个人的本事如何。

韩:你怎样从牛棚里出来,以前都讲过了,只是我后来又发现个小小的疑问,就是王冶秋来山西后,让你整理盟书已成定局,可我在新版《侯马盟书》上,降大任先生写的《“侯马盟书”研究综述》里,看到这样的话:“幸有王冶秋先生来山西考察考古工作,经过疏通,才抽调他参与盟书材料的综合整理工作。”这儿既说疏通,该是你自己主动做了些什么事吧。

张:这是那个时期的怪事。王冶秋虽跟省革命委员会的王大任同志说了,可我毕竟还在审查之中,问题是大是小王冶秋并不清楚,他的话只能说是建议。当时在文工委里还有那么一些人,未必想自己参与盟书的整理,却是十分不愿意张颔参与此事。单位革委会负责人是部队派来的,不了解具体情况,只听信跟前几个人瞎嘀咕。我知道这个情况之后,也很着急。别的事耽误了没什么,这事耽误了会后悔一辈子,因此我也要竭力争取,托人向革委会负责人说明情况。这就是大任文章中说的“疏通”吧。“文革”耽搁了那么几年,我已“马齿徒增五十四”,实在不敢让他徒增五十五、五十六了。

韩:还有一事我不太明白。你们整理盟书,明明就在文庙后面的文物仓库里,为什么你的诗里说“待罪侯马绎盟书”,给人的感觉是你在侯马待了很长时间,整理盟书是在侯马进行的。

张:哈哈!你真心细,还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呢。这是对那一个时期的整体概括。我不是去侯马挨批挨整了一个多月吗?说待罪侯马该不是诳语。全句是说,以待罪之身绎读侯马盟书。诗里的句子,不可机械地理解。

韩:不是较真,是想弄清史实,还是说说整理盟书的事吧。

张:这是个枯燥的事儿。没什么好说的。我这儿有一本《盟书燃犀录》,是我当年整理盟书时的日记本,也可说是记事本,大大小小的事情,对每个字的辨识,都在上头写着,今天咱们先谈别的,这个你拿回去慢慢看。

说罢,又要去卫生间,又说了惯常说的那句笑话,“年来无有长进,唯善小便耳”。

趁此机会,我随意地翻看起《盟书燃犀录》,另有副题《侯马盟书观察及思考日记》,上下两册。上册扉页,题名下另有注释:“即从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二日(从牛棚中放出来,投入对盟书的综合整理)到一九七四年九月二十六日止对盟书的观察及思考日记。其中有对盟书观察的方法与手段。”

正文中,对古文字的考证,不是我能理解的。一时的感觉,觉得所谓的考证,颇似一种高等级的猜谜游戏,又像是一种玄妙的造字工程。我这样说,将来张先生看到这里,一定不会同意,但是,不管多么庄重的学问,也架不住一个一窍不通者的胡思乱想。思绪的离奇,不光与熟知有关,或许与无知更有关。

公允地说(我能公允吗),张先生的记载,绝不仅仅是一种程序复杂的辨识,有时还是一种科学的试验。比如一九七三年八月二十五日(星期六)就有这样的记载:

标本上有土花,摹本字不多,基于这个条件,似用硬水(在无蒸馏水的情况下)烫涤,其效应:

①土花入水,四出奔散,如奔星散索;如再将标本在水中摇涮,其结果土花尽无,只留酸钙质朱书,由暗转亮,较前清晰;

②在水中用吹管吸水喷射,字迹宛然无损;

③出水后二十分钟标本已干(无水花只有湿气),用放大镜观察。摹本中摹十六字,现在能看到二十三字,还有半个字者八个,不计在内。

现在放到盆内,明天看全干后的效果。

因为当时处于“文化革命”中,整理盟书只能算是业务工作,政治学习是谁也不能耽搁的。比如二十八日就有这样的记载:

1、上午看病。

2、下午学习(陶通知张学习《国家与革命》)

这里的陶当是陶正刚,张当指张守中或他自己。有时也记下他们之间的不同意见。比如二十九日就有一句:“因守中未同意我的意见,摹本中笔道未顺,故后来我放弃此意(此段为后补)。”每天的所作所为,事无巨细,均有记载。比如二十九日这天还记有:

1、今天下午小陶买台灯。这时才有了台灯,用一百光灯泡。

2、小陶打开了两个箱子,准备揭取。

顺便还记下当天的国家大事:十大公布。

张先生从卫生间回来了。见我在看《燃犀录》,说你回去看吧,趁这会儿精神好,给你说说做学问的方法。特别强调,这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不是哪个书上写的。我推开《燃犀录》,取出笔记本。

张:我的办法是,不管做什么学问,先立个簿子再说。所谓立个簿子,不是简单地订个簿子记事,而是给个分类,给个系统。写人物,就是做年谱;写历史,就是做纪事本末;研究古字,就是做个字典或字谱。这个办法是我从字号里办事上悟出的。字号就是商店,字号里不管办什么事,都讲究立个簿子。有了簿子,再琐碎再麻缠的事,最后都是清清楚楚的,可说毫厘不爽。什么事情,清楚了,也就明白了。办事是这样,做学问又何尝不是这样?能清楚的,自然就明白,能明白的,自然就是通了。学问上的事,不管多少,关键是个通字。而通的关键,则是清楚。所以人们说“清楚明白”,没有人说“糊涂明白”的。立个簿子,就是要弄他个清楚。这本《盟书燃犀录》上下两册,就是我为绎读侯马盟书立的簿子。有人说盟书文字是他研究出来的,只要他能拿出这么个簿子,我什么话也不说了。

韩:张先生这个办法,真是个好办法。尤其是说,做学问跟办事一样,太精辟了。好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要么把做学问看得太简单,要么看得太复杂。看作办事,是既不简单也不复杂,可说是恰如其分。平日怎么办事,就怎么做学问。吾未见办事精细而做学问粗疏者也。反过来也可以印证,古代以科举取士而委以军国大任,往往胜任愉快,这是把做学问的本事用在办事上了。只是我不明白,过去已有沁阳盟书,而你最初发表的文章中,只说是“朱书文字”,怎么不确定是盟书呢?

张:郭老的材料全是我们提供的。当时我也想到盟书,还是学识不足,不敢做决断。在这上头,大家就是大家,郭老就是郭老,不佩服不行。

正说着,降大任先生来了。一进门双手抱拳拱了拱,说实在抱歉,来迟一步。我说,你老兄说到自己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今天你来迟可不是一步,至少也是两步。大任忙改口,来迟两步,来迟两步。

坐定后,大任说,说到哪儿了,你们接着说吧。我说,你来了,那就只能是你来说了。

凡聚谈有大任学长在场,我这样的角色,只有洗耳恭听的份儿。在山西文化界,大任与张颔先生、林鹏先生三人,相交甚笃,相知也最深。三人中,数他年龄最小,数他学历最高,长期交往,耳濡目染,观察就是研究,聊天就是传授,几乎是天然地取得了对张林二公的诠释权。大任学长还有一样过人之处,善作旧体诗,这一点最对张先生的脾胃,彼此常有唱和。我最爱听的,还是大任在林先生府上的高谈阔论,在张先生这儿,要乖巧许多。想到平日落拓不羁的大任先生,还有这样的禁忌,不由一笑。

同类推荐
  •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4-曾国藩家书

    《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咸丰年间19世纪中叶。《书立方·第4辑: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十年前后达30年的官场生涯,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冶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太少,但仅就一部家书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邓小平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传奇色彩。美国《时代周刊》曾这样说:“邓的长期革命生涯一直使传记作者们觉得不可思议:有过在战争和革命中冲锋陷阵的辉煌经历;有过了不起的政治胜利;有过屈辱的下台;也有过个人的成就和家庭的不幸。运用保存实力的手法和足智多谋的恢复能力,这位身高4英尺11英寸、意志顽强的政治家不仅靠忍耐挺过了难关,而且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本书作者高屹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是邓小平研究专家,作者分别从邓小平与文化大革命、邓小平与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邓小平与中国的对外开放、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邓小平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等方面详尽阐述了邓小平波澜壮阔伟大的一生。
  •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首次出书:我坚信

    “脱口秀”女王奥普拉首次出书:我坚信

    奥普拉温弗瑞的《我坚信》(whatIknowforsure)是奥普拉本人的文字第一次出版成书,是她在杂志《奥普拉》上专栏文字的精选结集。国内正版引进。在这本书里,奥普拉从一个记者朋友的提问开始,回顾自己一生的奋斗,她真诚地问自己,也真诚地回答,经过了这么多事情,我真正相信的是什么?永远会坚持的是什么?奥普拉一生的成就辉煌,也充满了坎坷。在这本书里,她直面内心的敏感和脆弱,回忆往事的波澜涌动,也回望生活的那些细腻的幸福瞬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一生奋斗坚持经验的总结。她说,她每天做的事情,都是在为阅读时间做准备。她觉得最幸福最平静的时间,就是坐在那棵大树下阅读。
  • 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

    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医师、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主要着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美国心理学家T.H.黧黑认为他与达尔文和马克思是引领20世纪西方思潮的三位先知。他的思想对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等心理学家都产生过影响。他是人性的发现者,也是精神分析的创立者,但在他一生大半的时光里,他的发现给他带来的却是漫天风雨般的攻击与辱骂;他毕生忠于爱情,但被人骂作淫棍;他忠于友谊,但他的朋友却一个个弃他而去;他是医生,但被癌症折磨得死去活来,先后动过数十次手术。《直面人性:弗洛伊德传》一书是北大哲学博士文聘元教授十年心血沉淀,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用优美流畅的语言展现出了弗洛伊德才华横溢、传奇多彩的一生以及伟大的学术历程。
  • 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

    李白生于盛唐时代遥远的西域,随父母跋涉万里来到四川。自少年时代,他就热爱祖国的大自然,决心报效国家。他三次到长安,却每一次都失望地离开。他暮年从军,希望扫平安史之乱,却被诬为“从逆”,险些被杀害。李白一生多次漫游山川,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他和杜甫真诚的友谊更是千古传诵。李白的诗超凡脱俗、飘逸潇洒、气势磅礴、豪放优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学遗产。《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讲述了李白的故事。《理想与自由的歌者(李白)》的作者是尹国宏。
热门推荐
  • 开挂人生需努力

    开挂人生需努力

    可能大概是一本男女主都很强大的爱情小说。
  • 刺激求生之踏遍群星

    刺激求生之踏遍群星

    “你已进入刺激战场,加油,特种兵。”一觉醒来,徐死宅进入刺激战场。“我这是进入手机了?这是要我真人吃鸡的节奏?那我还不是大杀四方?”心里没点13数的某人笑容逐渐变态……然而,真实的情况却远超他的想象……文明的交锋,帝国的征程,横跨星河的逃亡,从未有过的画卷在眼前展开……“世界……好遥远啊……”“妈妈,我想回家!”
  • 尸魔宗

    尸魔宗

    一个由十层塔所变化的世界,主角意外得到系统。
  • 金箓斋忏方仪

    金箓斋忏方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吃货王妃:捧手里

    吃货王妃:捧手里

    楚若影在爹爹的要求下,找未来夫君。卧槽,不过在路上捡了一个丑不拉几的石头。竟然莫名其妙的变成了精美无比的手镯。莫名其妙的身体里住了另一个灵魂。莫名其妙的有了灵根。这些都不算什么,那凶神恶煞的面具男竟然莫名其妙的变成了嫡仙似的男子。我吃,我化愤怒为食物,可是不知道怎么的,自己却变成面具男的食物,这感觉好像也没有那么坏~
  • 丹珠九劫

    丹珠九劫

    八百万年前,三界动荡,恶灵神混沌妄图称霸三界。在一场血雨腥风的三界大战中,上古灵兽朱雀为护佑天尊,身负重伤、内丹遗落、形神俱毁。女娲大神感念其护主之功,遂将其意念之灵收入一颗玉石中。历经万年,神身虽灭,意念犹在,玉石化作少女丹珠历经三世九劫,只为寻回当年遗失的护身内丹……究竟丹珠能否寻回内丹,再入神界?抑或耗尽真元,灰飞烟灭?在这漫长的六道轮回中,她又会有怎样刻骨铭心的际遇?
  • 大明逍遥游

    大明逍遥游

    企业高管徐修成穿越至明嘉靖年间,因一时贪念混入大户人家当起了书童,原本只想潇潇洒洒生活在明朝,谁料却是被稀里糊涂一场阴谋之中。交徐渭、斗严嵩、震倭寇、平土司、镇边关、剿淫贼……这些都不在话下,真正让他感到头疼的倒是家里的几位夫人。我是心又急来,心又苦,几个老婆如豺狼饿虎,别人当我是享尽齐人福,谁料……跪求推荐、收藏,业界良心保证,更新有保证!(本书阅读办法,具体参加星爷的N部电影,向传奇致敬)
  • 征战:美女贴身保镖

    征战:美女贴身保镖

    无所畏惧。在这个世界上弱者永远没有活着的机会。即便你是女人也没有人会同情你,应为你一无所有。看她怎么打破世界原则。征战八方无所畏惧。我。为自己而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穿越之锦绣无双

    穿越之锦绣无双

    一次旅行让顾锦绣穿越到了一个不知名的朝代,成了宰相府最不受宠的四小姐,为了生存她和丫鬟一起卖起了香包,却也因此而让侯府的小侯爷景原注意到了她,并向皇上求旨赐婚与他俩。大婚时,揭开盖头的那一刻,她才知道,原来她早已经见过他,他的温柔体贴,他的善良细心无一不牵动着她的心。终于她把心交付,却得知他竟然换有奇毒,为了救他,她苦寻神医,究竟能否治好他的毒,她不知道,她只知道,上穷碧落下黄泉,她都只爱他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