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41900000064

第64章 笔墨不求缙绅喜

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三

多日未去,今天去了,薛国喜先生也在。这些日子,国喜正在为张先生编一本书法集。有几次我去访谈,国喜都在另一个房间忙着。张先生平日不收藏自己的书法,要么写了送人,要么有人求了才写,要编书法集,需找收藏者拍照。好在国喜是个勤快人,半年时间,已收集(拍照)到好几十幅。连上孩子们家里保存的,将近百幅,全是缩小后的复印件,装订成一个大本子。据说另有什么翻转片。

我的访谈,实际上没有什么计划,只能说有个目标,晃晃悠悠地朝前走着就行了。已到后期,多是拾缺补遗,就更没有规矩。书法,原先曾有涉及,未拟专作谈叙,知道国喜已做了这么厚实的准备工作,见猎心喜又见机行事,遂决定,今天就谈谈书法吧。

这段时间常看张先生的书法作品,翻着装订成册的《张颔书法集》,还是有种震惊的感觉。接下来便问了个有些愚蠢的问题。

韩:你曾有自题联“笔墨不求缙绅喜,声名毋得狗监知”,笔墨二字,我过去理解是文字,就是你写的文章,现在看来还应当包括书法,二者的分量,是文章重呢?还是书法重呢?

张: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书法家,不管别人说我的字再好,我看重的还是文字的内容。只能说,我的字还行,写下的这些话,别人也爱见。我没有写过一幅,字连起来没有意思的书法。若不重内容,光说字好,只管写字,不问意思,那还叫书法吗?我说“笔墨不求缙绅喜”,不是说我的考证文章,也不是说我那些讽世文字。考证文章,缙绅没有几个能懂,求他们喜也不会喜。讽世文章,本来就是剌人家的,人家不反感,就是好样的了,怎么还能要人家喜欢呢。所谓的不求缙绅喜,我的本意不过是,几有所作,都要秉笔直书,不以缙绅们的喜恶为意。这样一说,也就无所谓文章与书法了。

韩:还是张先生说的全面。据我所知,你的字,不光普通文化人喜欢,缙绅们也同样喜欢,不懂字的,也愿意喜欢收藏上几幅。为啥,估摸着将来能卖出大价钱。因此上,我同意你的看法,“笔墨不求缙绅喜”,说的还是你为文处世的品格。不是故意不让他们喜欢,是压根就没有想到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么一说,笔墨也就包含了书法。

张:从字面上说,笔墨更近于书法,文章反而是指代。

韩:承认是书法家不是书法家是一回事,字的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分开来看,你觉得你的字怎么样?

张:没有错字。

韩:又开玩笑了。

张:不是开玩笑。好多写篆字的名家,不敢说错字连篇,时有所见还是敢说的。我自信没有错字。有些字,别人可能不以为然,那是他看书少,不知道古籀之法。再就是,功力还是有的。董其昌嘲讽赵孟頫的字是“千字一面”,那是从变化上说的,若从功力上说,又是值得称道的了。我的字,不说千字一面了,百字一面总还做到了,要不不敢手抄《古币文编》付印。这主要得力于临帖的功夫,小时候主要临柳公权的《玄秘塔》,欧阳询的《九成宫》,长大后下功夫最多的还是《黄庭经》。

韩:你这一说,我就明白了。你的《古币文编》书稿,确实能看出是《黄庭经》底子。那时你六十多岁,全书誊抄,一律正楷又略带行意,墨饱笔润,字字珠玑,编成字帖,不在唐人之下。

张:你过奖了。我的功夫,不在少年,也不在中年,而在平时。你忘了我还有一副联语,叫“爱写毛笔字,喜翻线装书”,一辈子翻线装书翻不出名堂,一辈子爱写毛笔字,要是不笨的话,还是能写出点名堂的。

韩:你这话真是说对了,不管做什么,都得有个大前提,就是“还不笨”,没有这一条,什么都难以成立。你不是不笨,而是聪慧过人,又是性之所好,当然会有大名堂。我注意到,你在一些自述身世的诗文里,或是写给他人的联语里,总要说到你的写字。比如:“但有诗书娱小我,殊无兴趣见大人。”这里的“诗书”二字,可以理解为诗歌与书籍,也可以理解为诗文与书画。最显着的该是这首《汾浒宿舍铭》:

斗室三间,混沌一片,

锅碗瓢盆,油盐米面,

断简残篇,纸墨笔砚。

闭门扫轨,乐居无倦,

主人谁何,淳于曼倩。

金紫文章,蒙不筱辩。

锅碗瓢盆,油盐米面,是生活;断简残篇,纸墨笔砚,是平生事业,也是人生乐趣。只是我不明白,明明是说你,怎么又是“主人谁何,淳于曼倩”,还有“蒙不筱辩”的准确意思是什么?

张:你的理解是对的。此中有典故。淳于曼倩,是两个人,淳于是淳于髡,曼倩是东方曼倩,都是《史记》上归在《滑稽列传》上的人物,有些小聪明,不为世所重用。我这也是类比不当吧。蒙不筱辩,是说对那些达官贵人的“金紫文章”,不敢也不屑于多置一词。蒙是我的意思。“纸墨笔砚”,确实是我一生最大的兴趣所在。

国喜插话说,张先生的书法,省内不说了,在国内都是有声誉的。这次他编张老的书法集,专门请冯其庸先生写了序,问我要看看吗。我说,能请动冯先生,真也难为你了。国喜说,冯先生先前与张先生没有交往,先写信联系,冯先生一听给张先生的书写序,立马就答应了。冯先生同意后,他才寄去复印好的书稿。不到二十天,冯先生的序就写起寄了过来。说着,将冯先生的书序递给我。

我认真地看起来。

文中先说了他的一个看法,“要谈张颔老的书法,必须首先谈他的学术”。接下来,对张先生在《侯马盟书》《古币文编》及古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成就,做了一番概括性的叙述。也有具体的例证,比如对《秦诅楚文》的考订和临摹,就说得很细。然后说,只有了解了张颔在学术上的巨大成就,才可以来谈他书法的成就和特色。他是一位具有杰出成就的学人,学人是他的本色。也正是因此,他的书法不入“时流”,也无半点媚俗之气,甚至他只用来自娱而不求人知。有一件书法说:“平生多幼稚,老大更胡涂。常爱泼冷水,惯提不开壶。”于此可知,张老是一位淡于名利,品格高尚,不喜欢张扬,可以说是隐于市,隐于学的人。他连自己的学问都不愿多加张扬,更何况于他的书法。所以他从来不承认自己是书法家,更不会以书法骄人。这是张老做人的特点,也是他个性的天然呈露,恰恰是这些,形成了他的个性特点,从而也形成了他书法的个性特色。对张颔书写的古篆文,冯先生最是佩服:

书如其人。张老是古文字专家,古史专家,考古专家,由于他的专业,也使他的书法呈现了与众不同的特色。他的学术传世之作是《侯马盟书》及精研古器物、古史的文章,他写的这一类的古篆文,直接逼近原物,可说下真迹一等。他有一些摹写在原石上的作品,几乎可以乱真……张颔老所写的这类古篆,其用笔之圆熟流利,结体之繁复而又端秀,令人越看越爱看,越看越有内涵。

对张先生书法选用的词句,冯先生也很佩服,说张颔的书法中蕴含着文化、历史、文采。这与有些专业书法家临写古篆、汉隶或楷行,只是照帖摹写,依样画葫芦,没有自己的文采者完全不一样。特别是张老写的那首《僚戈之歌》,使人想到了韩愈的《石鼓歌》和苏轼的《石鼓歌》,真是可以说先后辉映。还有那副对联:“三千余年上下古,七十二家文字奇。”此联三处用合文,使人觉得古意盎然,别开生面,为以往对联所仅见。别种书体,也都脱俗耐看,别具新意。最后综合以上各点,对张颔的书法作了高度的概括,说是:“学人之书,格高韵古。”

看罢,我惊叹道:真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张颔书法精论”!

张:过誉,过誉。

韩:你这人呀,人前说话什么时候都是这个腔调,可是,无意间写个什么,一下子又把自己的真实心态暴露无遗。

张:有那么严重吗?

韩:且看这副《自拟联》:“勒字于金着文于石,星辰在掌易象在胸。”这像一个谦虚谨慎的人说的话吗?曹孟德横槊赋诗,也不过尔尔。

张:老夫狂悖,低头认罪。

韩:大可不必,不是不该,是这样的袒露心迹的联语太多了,真要件件认罪,就认不过来了。

张:还有?

韩:我记得有副《戏作联》,是这样写的:“黾鼓传声薄言吟咏,鰂胸放墨得势挥毫。”你不会说不是你的吧?这是把写字的得意心态,拿乌贼鱼的放墨作比了。

张:一不小心,就露出了狐狸尾巴。

薛:这是真性情的流露。

韩:国喜,我以为,还是冯其庸先生的见识要高人一筹。他谈张先生的书法,先谈学问,后谈书法,同样是书法,他注意到文字与书法的一体性。确乎如此,比如张先生的书法作品《僚戈之歌》,只有配上《僚戈之歌》这首诗的内容,才是一幅完整的艺术品。

薛:我整理张先生的诗文集时,有篇《新田序》,张先生说,这篇序是你让他写的,是怎么回事?

韩:说来惭愧,这篇《序》还真与我有点关系。序是古代文体之一种,多用于感怀叙事,不像现在专指书前的序文。我上学的时候,中学课本上选过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就是一篇感怀赠人的文章。

张先生有这么一篇作品,可说是我的功劳,也可说是我的罪过。你注意到了吗,这篇文章写于二〇〇四年五月,大概是四月间,省委宣传部的遆哲锋先生找见我,问我能不能为侯马市的新田广场写篇赋。他那时是宣传部文化事业处的处长,侯马市第二年要办个文化节,他参与其事。为了迎接这个文化节,侯马市新修了个广场,很阔气,想在广场前树一石碑或是石墙,上面镌刻一篇《侯马赋》。所以找到我,或许因为我们是老乡,他估计我写得了。我说,我不懂音韵,寻常文章写得了,赋是不敢写的。他问我省能作家学者,谁能写得了。我说,一是张颔先生,二是降大任先生,都是高手。最恰当的人选,是张颔先生,侯马是盟书的出土地,他又是古史专家,写这样一篇赋,人与文俱佳。

哲锋先生听信了我的话,我们一起来家里拜访了张先生。张先生起初不同意,在我劝说下欣然允诺。我们说了交稿的时间,就在下个月。哲锋先生办事很认真,出来之后还跟我说了拟付报酬的数额。

我以为这样做了,我的事就完了。过了很久,有次来张先生家闲坐,问起此事,张先生说他的《新田序》早就写成了,也取走了。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有次见了哲锋先生,我问张先生的文章可用了,哲锋先生有点不好意思,说他将文章给了侯马方面,那边没用,另找人写了。我说,用不用是那边的事,对张先生这边应当有个交待,该付的报酬还是要付的。问我该付多少,我说了个比先前低的数字,哲锋先生说,还是按原先说的付吧,这事他来办,过后我再也没有问。第二年的侯马文化节,我去了,车过广场,看见前面的矮墙上像是有一篇文字,想来该是另找人写的《侯马赋》。开会就在广场上,我也没过去看。因此我敢断定,张先生的这篇文章,报酬是得了,文章怕没有发表过。国喜你说,这是不是我的功劳,同时是不是我的罪过?

薛: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可说是一篇简略的晋国史。也很得体,历数晋国的重要史实,让后人借鉴过往,明察兴衰之道。对于今天有赞颂,也有寄望。“唯今侯马,创建都市。地覆天翻,昨非今是。与时俱进,人民福祉”,说得多好。

韩:你会问,这样好的一篇文章,为什么不用呢?过后我也想过,张先生的这种写法,怕还是不合现今领导者的口味,赞颂之辞少了,警戒之辞又太多了。为政者要的是对政绩颂扬,你却在教他们兴衰之道,这不是想到两岔里去了吗?宜乎其笔墨,不为缙绅所喜也。或许我这不过是猜测,究竟还有什么堂皇的理由,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事情的结果是,老先生费了气力写下这么一篇好文章,没有派上用场。

张先生在一旁听了说,哲锋这个年轻人还不错,不必责怪他们了。哲锋过后还给我送一笔稿费,没用了也给,让我羞愧。不管怎么说,总是留下了这么一篇文章。我一直想写晋国史,这就算是我的晋国史纲吧。

话题又回到国喜编的《张颔书法集》上。国喜说,他还请林鹏先生写了篇跋,韩先生也看看。我接过一看,林先生的跋是用毛笔写的,不光对张先生的为人为学做出一通迥异时贤的评价,也充分显现了林老放言高论、气势磅礴的真性情。国喜真是个会做事的人,正文之前,还请姚奠中先生写了一篇类似赞辞的东西,是这样几句:

作庐先生,有道之士,正直谦逊,迥异时贤。其学辨精邃古,沉潜金石;其书笔笔遒劲,尽篆籀之妙;其诗联韵语,幽默诙谐,戛戛独造;其长歌古朴恣肆,直追昌黎。凡此种种,难于殚述。而蚊画刺世,借题发挥,令人绝倒,于此余惟心折而已。

扭头看了张先生一眼,似乎正在等着我的评述。我说,冯先生与姚先生两篇合在一起,恰是一篇《张颔碑传》,冯先生的长文相当于“传”,姚先生的短文相当于“铭”。现在就差一个“篆额”,篆额是要篆书写的,你是篆书高手,那只能是你自己写了,写什么呢?就写“亚似圣人”如何?

张先生嗬嗬笑了,连声说,国喜国喜,你把韩先生来之前,我们玩的那个小戏法给韩先生做做。国喜一时想不起来,张先生故作不满地说,就是“圣人”嘛。国喜是个腼觍的年轻人,听明白了,大概是觉得不太妥当,忸忸怩怩不愿意做,说他忘了,还是张先生自己做吧。张先生看出国喜的心思,一忽儿像是也不想做了,实在架不住自己的小得意,稍一愣怔,还是做了起来。扯过一张纸,在上面写了“圣人”二字,稍大点,其中圣为繁体,看去便是:“圣人”。先举起这张写了字的纸,又扯过一张没写字的纸。“看清了吗?”

“嗯。”怕上当,我轻轻地应了一声。

“再看。”张先生说着,将那张没写字的纸移过来,挡在前一张纸上,也不全挡,只挡住了一半。“是什么字?”

我没在意,说半个“圣人”呀。国喜在一旁提醒我,说韩老师你仔细看看。定睛一看,笑得我差点岔了气,方才横写的“圣人”二字,叫挡住了一半,成了“王八”二字。

张先生不无得意地说:什么都能当,千万不能当圣人,圣人就是王八,至少一半是王八。

我插开话题说,冯先生这个人,我见过,学问很好,感觉有几分清高。看他的诗,对张先生如此青眼有加,是想不到的。

国喜说,你没有亲自听冯先生谈张先生,那是真心佩服,绝非虚与委蛇。说这些年,老成凋谢,在北京都难以找到可与张先生相匹配的学问家了。多次说过,张先生是国宝,山西要好好珍惜。还说他要给上头打报告,重视张先生这样的老学者。韩先生什么时候见了省上的领导,也给说说。

我说,倒是常见,只怕说不成话。

国喜说,韩先生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我说,好吧,今天晚上播山西新闻时,他们谁出来了,我在下面说说,看他们能不能听见。

国喜说,韩先生又说笑话了。

我说,现在像我这样的人,也只是说说笑话而已。张先生有副对联,最是警策,颇得《孟子》上“见大人,则藐之”的古训。上联是“但有诗书如小我”,下联是“殊无兴趣——”

国喜说,“见大人”。

张先生听见了,笑着说,千万别惊动什么大领导,一惊动就难得清净了。你们忘了我的对联:知道自己没油水,不给他人添麻烦。到了这把年纪,麻烦是最忌讳的,不给别人添麻烦,实际上就是不给自己添麻烦。千好万好,省心最好。文物局和考古所的领导对我很好,有这一条什么都有了。

我和国喜相视一笑,这个岔打得好。

我说,你这副对联是过去写的,对照的是过去的情况,时移世易,风水流转,现在该改一下了,应当改成:知道自己有油水,奈何他人嫌麻烦。

张先生笑了,说,石山,你这张嘴,比我还损。

我说,该掴,该掴。

同类推荐
  • 恩格斯传

    恩格斯传

    本书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恩格斯生平传记,紧密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以恩格斯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对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论著进行了新的概括和分析,较全面地阐述了恩格斯的主要革命活动、思想发展和理论贡献。该书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畅销近10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 十二生肖与事业运程

    十二生肖与事业运程

    本书揭示出十二生肖在事业发展中的流年大势和逐月运程,宏观预测出不同生肖者的职业选择、未来追求的走向与趋势,并据此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具体实用的建议。
  • 王蒙自传—九命七羊

    王蒙自传—九命七羊

    王蒙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作家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不像平民作家那么单一,也不似先锋派艺术家那么孤独、超然。他身上折射着太复杂的因素: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从五十年代的“右派”作家,到自我放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新时期文学的精神突起,到上任文化部长的要职;从自动退居到逍遥地以写作为生,四十年的岁月沧桑,使他成为共和国文化变迁史的一个标本。《王蒙自传》记述了王蒙的传奇人生。本书为第三部,回忆了1989年至今王蒙的一些经历,其中包括推荐诺贝尔文学奖人选和推荐郭敬明加入中国作协等争议性的事件。
  •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本书从古到今,以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各界名人为本,讲述了121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有趣故事,使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全面了解俄罗斯大国千百年来逐渐发祥、繁衍,相互对立、统一,盛衰兴亡、日益演进的复杂历史。
热门推荐
  • 娴静女孩:温柔男神太深情

    娴静女孩:温柔男神太深情

    【小题示】本文由我学校的真事改编的哦第一次遇见就把自己的第一次给了他,“你爱我吗?”“爱”你喜欢我那一点,我喜欢你离我远一点【本文宠文,身心健康,欢迎入坑】
  • 跨时代的学霸予君

    跨时代的学霸予君

    未予书从全科技的时代穿越而来,与君北屿在2021的时代初遇,意外发现他竟住在对面,意外的邻居生活开始,男主腹黑,女主反差,突有一天开始双双马甲掉落,开始了奇妙生活……
  • 我对幸福的一己之见

    我对幸福的一己之见

    关于爱情,我们都有着不同的见解。我也是对幸福有着一己之见。到底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呢?就让我们随着主人公的故事一起踏上寻找幸福的旅途。在这一路上,有喜有悲,但初衷是不会变更的,那就是寻找幸福。
  • 洛门桀殇

    洛门桀殇

    大家放心看吧,这本免费免费免费哟1,当最后她站在了权力的顶端,笑看着他乞求般的跪在她的脚边,嘴里念叨的是要她放过别的女人,洛烟终究是不得不承认自己输了:“苏桀,你真的好狠的心。”2,她抱着他奄奄一息的身体,哭的像个无助的孩子:“不要死,青离,不要死……你说过的会永远陪着我的,不要死,求你了不要死……”,
  • 威利和莱妮

    威利和莱妮

    所有人都不把第四墙放在眼里的无聊旅行手记
  • 我们老了怎么办

    我们老了怎么办

    社保只够“喝粥”,孩子还要来“啃”你。这看上去像是玩笑话,却是老龄化社会的真实写照。老龄化浪潮之下,政府压力大,孩子压力大,你自己的压力也很大!如果你是女性,因为预期寿命更长,还可能承受更多的“生命之重”!这样“危机四伏”的日子,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金色退休年华吗?当我们渐渐步入老年队伍,你靠什么来养老?
  • 会长谈个恋爱好趴

    会长谈个恋爱好趴

    林语笙在广播里念那句对白的时候,全校的人都以为她在开圣诞节玩笑。只有徐鹤栖静静停在树根底下等她一字一顿地说完,眼里眉间带的都是笑。很多年前,年少轻狂。他听别人说,我们这一辈子走走停停不过是为了一场恋爱。一场足以将喜欢的姑娘抱个满怀,让别人羡慕的恋爱。而他此时此刻满脑子想着这话真灵验,想冲到广播室,把她抱个满怀,揉揉她被耳机压乱的头发,告诉她,“谢谢你喜欢我,可我要比你喜欢我更喜欢你一点,徐夫人,我爱你。”——校园系列甜饼文多主角连续清新小故事集章节前不同符号代表不同故事。结局全he,欢迎入坑。
  • 世界的崛起

    世界的崛起

    这个世界有问题,它是扭曲的,混乱不止来自神秘,来自星球的束缚,还有荒谬的基本规则。存在于虚幻与真实的神秘本源海,就此与少年相伴,在一望无际的海水中遨游,在温暖惬意的浪潮中翻滚。直到他开始坚信这片海的存在,开始认同虚幻,怀疑真实,他与世界产生了隔阂。而这一切才刚开始。
  • 稳健的穿越之旅

    稳健的穿越之旅

    一个宅男主播的意外穿越并一步步登上世界之巅的故事
  • 许你深情共此生

    许你深情共此生

    许桃儿上辈子智商欠费,被算计得落魄一生。重来一次,许桃儿誓死纠正上辈子的错误。等等,都重生在了最关键的订婚日了,就不能早五分钟?偏偏重生在作死作一半的时候!现言三部曲之一《重生后我成了自己的情敌》;现言三部曲之二《重生之萌娃娇妻向前冲》;现言三部曲之三《重生九零全能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