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10200000022

第22章 隐居颂

有时候幸福很简单,就是当我晃悠着从老屋走下来,走到村口那棵为理发店做广告的大樟树下时,公交车像是专程来迎接我一样缓缓地从邻村岙里开过来。我举手一挥,它缓缓地停下等待我步履轻松地跳上车,一枚硬币扔进投币筒里发出快乐的声音。然后我安稳地坐在从来都有空位置的车厢中,在窗外熟悉的风景的陪伴中进军城里。

可这阵子公交车换了路线,我是说从丹城到后山村的公交车换了站头,让固定思维的我觉得好难适应。尽管坐公交车的时候并不多,但还是希望有一个固定的站台让我随时可以去坐。上几天《读者》里说这一届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门罗每天坚持走5公里的路,我突然想从丹城走到后山,总共也不过3里路吧,这3里路要说我用脚步来丈量的次数那还真是屈指可数,也就那么两三回吧!不知道门罗走5公里路在不在乎走哪一条。如果是我,我愿意从老屋的后门走到水库,然后再从水库走到后门,来回地绕。

我走到一半还是选择坐出租车,天寒地冻,我没必要为节约8块钱去打吊针。话说有一部分国人把一生90%的钱都用在吃药打针上,别的地方则是好省则省,我婆婆应该是其中一位。我今天就是给她送药去的,送的是长年当饭吃的高血压药,还买了几只膏药。

我一般让出租车司机在阿炭老伯家那棵樟树下停车,然后步履悠闲地走上去,婆婆每次会问:“坐车来的?”她其实就是想让我回答:“是的,坐公交车来的。”我每次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

小猫蹲在门口,姿态极优美,眼神也迷茫极了,我喵啊喵地跟它打招呼,它居然把我当空气一样,姿态不变,眼神不变,太伤自尊了。婆婆躺在床上,对我的到来有反应。问:“坐车来的?”我说:“是的,坐公交车来的!路线变了,我还是坚持坐公交车来的。”婆婆没有对我表示崇高的敬意,费力地指责了几句公交车的花头真透。

为了回敬,我表示那么冷的天还是床最可爱。表扬完毕,我把药怎么吃说给她听,高血压药要配着银杏叶吃,一种是一天一粒,一种是一餐一粒一天三粒。婆婆让我在药盒上写一下,我大声地说:“两种盒子不同颜色的,就两种药不会搞错的。”婆婆又问:“那一天吃三粒的,这会儿吃,是要吃一粒,还是要吃两粒?现在是下午三点。”我明白她的意思,对于吃药这件事,婆婆严谨到一丝不苟,医生的话像圣旨一样,她严格执行,每次打吊针不滴尽最后一滴她是绝对不让拔针头的。“吃一粒吧!”我以主任医生的权威口吻为婆婆拿定主意。于是婆婆倚在床头拿起一杯水皱着眉头颤巍巍地捧起手心里的药吞下去。

“这边痛那么痛,活着就像是犯罪一样。”这是婆婆每次身体不适时的口头禅,我想起巴金曾说过一句类似的话:“长寿是一种惩罚。”老年真的那么可怕吗?我带着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课题走到水库边。下了三天两夜的雨,水库这会儿喝得饱饱的,冷风吹来荡起阵阵涟漪,风吹皱一池春水,这水起皱了还这么美丽,有一天我也能让皱纹如此美丽吗?

马上就有了回答,这个下午还没结束,所以人生中的任何课题时时都有转机。晚餐已经预约好了,到西周的土桥村和村里200多位老人一起吃汤圆,共迎冬至的到来,冬至是后天。

坐在郑丽敏的车上我便预感,这会是顿温暖洋溢的晚餐,200位老人一起吃汤团,多难得啊!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乾隆皇帝开千叟宴那般的场面。

车子在将浓未浓的朦胧暮色中到达土桥村,这是象山西部的一个小山村,一个家家种花、户户流水的美丽村庄。村委会的礼堂艺术性十足,像青少年宫一样活力四射。一下车冷风第一时间把我们包围,我知道室内的温暖一定会把这寒冷在第一时间驱散,所以我把帽子留在车里,信心满满地走进礼堂。

一见不速之客到来,大圆桌前正在埋头吃汤团的老人们面露诧异,一位老人声音洪亮地为我们解围:“这是报社的记者,大家鼓掌欢迎。”一时间,掌声雷动,这些掌声加起来该有好几千岁了吧!我那个激动啊,差点都流下幸福的眼泪了!

声音洪亮的老人长着一张钢铁般坚毅的脸庞,他是上一届的老年协会会长沈展掀,84岁的沈老伯可是村庄的灵魂级人物。

我毫无抵抗能力地被躺在大铁锅里热气腾腾的汤团们俘虏了。这个晚上我吃足了两碗,其实还有些意犹未尽,想起《飘》里那句话:女孩子赴宴前,要先把肚子吃饱,这样才会显出食欲不振的样子,才会显得有修养。尽管我早已不是女孩子的年龄了,但作为一个女人还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吧!忍住没吃第三碗。

坐在我隔壁的这位阿姨叫王敏,她几乎是兴奋地向我描绘她们的村庄,恨不得一分钟内让我了解村庄所有的富裕、和谐、幸福。她的象山话里带着嗲嗲的上海口音,“您是上海人吧!”我非常肯定地问她。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您年轻的时候一定漂亮极了,现在都还这么美!”这是真心话。她有一双大大的温柔的眼睛,只是有一只眼睛受伤了睁不开,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美丽,就像维纳斯一样有着残缺美。想想,这样的美需要多么雄厚的实力。历经岁月,她依然皮肤细腻,腰杆挺拔,笑容温婉,柔情似水——这些词用在她的身上,一点都不夸张。

听了我的赞美,王敏阿姨带着几分羞涩笑了起来,同桌的一位老伯马上接口:“是啊,那时候追求她的人多得排队呢,我也是其中一个啊,可是她看不上我!”话语的前半段是兴奋,后半段是落寞,而且透过岁月的长河,这份落寞依然浓浓的。“你还是很幸福啊,你爱的人一生都和你生活在一个村庄里,天天看得见她呀!”“这倒是的!”一语点醒梦中人,老伯乐开了花!看来一辈子的心结在今天被我给解开了,我可真是功德无量啊!吃两碗汤团是应该的。

王敏阿姨今年64岁,是当年的上海知青。她说西周镇57个村庄她都去教过舞蹈,自己村里文艺这一块就不用提了。我真想让音乐声响起,看着她快乐地起舞。她本应翩翩起舞在繁华无限的上海滩,不过在上海滩说不定她就没有这起舞的心情了呢?我心安处是故乡,这一块给了她心情起舞的地方就是她无怨无悔的故乡。

聚会的老人个个都脸带笑容,69岁的包才根一辈子没结婚,可是在他身上看不出一丝半毫的落寞,他说现在这个年景好,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党对他好,村里人对他好,他别无他愿,就想快快乐乐地多活几年。他戴着一顶鸭舌帽,脸上的快乐有着少年般的单纯,这是不曾有过婚姻生活的人所特有的。生活的复杂性他根本无须去领略,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别人的情绪也不用去照顾,自己开心全世界都陪着开心。不过,我还是希望一生未婚的他心里住过某个人,否则漫长的岁月里他拿什么来回味?

看着他我想起另一位老屋邻居,之前一直忽略没有提及的人,贞国哥哥的弟弟阿孟。阿孟住在贞国哥的隔壁,我们这个四合院的西厢房,他一直保持单身,这会儿60多岁了,听说他小时候得过一场脑膜炎之类的病,但并无大碍。和他高大的兄弟们不同,阿孟身材矮小,沉默寡言,至今我都没和他说上过一句话。他也基本不和这个院子里、这个村子里的其他人搭腔,要是他和谁说了一句话,那真是一件大新闻了,值得整个村庄去宣扬。伟丰曾用香烟等去和他套近乎,但基本上都是无功而返。这非同一般的沉默让人不禁猜想,是否他觉得天上人间没有一个懂得他的心的人,所以他选择了沉默?沉默得像天地一样。

阿孟的家用至简来形容是不够深刻的,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不过,尽管家徒四壁阿孟却敝帚自珍,一日扫三回,把家里打扫得像五星级酒店大堂一样洁净。他不用煤气,每次烧饭的时候弄得满院子都是烟,像老房子着火似的。我把这当成烟火气,只是烟火气在一个人的屋檐下总显得有那么一些凄清。

阿孟家的窗口前总是叠着一捆捆的柴,有时候他一个人一个劲地在院子里砍柴,我静静地看着他,觉得他对生活也是付出了努力和热情的。一个夏天,他居然戴了顶《上海滩》里与许文强同款的礼帽,那宽大的礼帽压在他矮小的身材上,有一种强烈的喜剧效果。他迈着并不粗壮的小短腿悠闲地走在晚风里,全然不在乎无数双百思不得其解的眼睛。我问伟丰:“阿孟打扮得这么隆重是不是去约会了?”从未被好奇占据过心灵的吴伟丰同志说:“你去问他好了!”我的确动过这个采访的念头,甚至难能可贵地做起了功课,设计了好几个问题。

可是当阿孟把我当成空气超然地走来走去始终目不斜视时,我最终还是鼓不起采访他的勇气。只能默默地看着他,揣测着他无法测量的心事。也许他根本就没有心事,天下事,只有不争方无人可与其争,同样,只有无事才无人可挑其事吧!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我把这些字句安排在这些不按常规出牌的人身上。每一种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只要他没有干扰别人的生活,没有破坏社会的秩序。

天气晴好的时候,他会把所有的家当拿出来晒晒,所有的家当也就是一竹竿的春夏秋冬的衣服。春去秋来,他把每个人都当成空气,与世无争、唯我独尊地昂首生活着,他的存在,让我觉得我们这个院子多了一种神秘的气息。

我再看了看和阿孟一样终身未娶的包才根,他依然乐呵呵地笑着,和别人愉快地交谈着。他的快乐是那样的发自内心,我冲他笑了笑,觉得他和阿孟一样说不定有着与众不同的智慧,知道这一生其实什么都是身外物,我们总是在爱别人的时候忘记了亲爱的自己,自己爱自己有什么不好呢?

我环顾左右,每个老人都是那么开心啊!于是这样写道:冬至将至未至,温暖先至。今晚和西周土桥村200多位老人一起吃汤团,笑容布满一张张皱纹纵横的脸。都说笑多了会长皱纹,那么就让岁月赋予我们更多的笑纹吧!

是啊,坐在他们中间感觉空气是那么地洁净新鲜,他们的笑容是那么地满足亲切。那天,真应该搞一些文艺活动,让我有机会为他们朗诵一首诗。我设计了一下场景,应该是这样的,穿着唐装打着腮红的主持人王敏说:“下面,有请应记者为大家朗诵一首诗。”应记者一定会落落大方地站起来,深深地鞠一个躬,用因激动而颤抖的声音说:“下面,我为在座的阿公阿婆们朗诵一首蒲柏的《隐居颂》。”

他是那样欢乐欣喜

只企求数公顷祖传土地

他心满意足地呼吸故乡的空气

在他自己拥有的田园里

牲畜供他牛奶,土地赐他面包

羊群呵给了他衣袍

树木在夏天送来阴凉

到冬日又使他不愁柴草

他是如此幸福满足

超然地任光阴悄悄流淌

心平气和、体格健壮

宁静地度过白昼时光

夜晚他睡得烂熟

因为他劳逸兼顾不忘闲游

他那令人喜爱的单纯质朴

融合在沉思默想的时候

我愿活着无人见无人晓

我愿死时亦无人哀悼

让我从这世界上悄悄溜走

连顽石也不知我在何处躺倒

朗诵结束后,台下的观众们寂静无声,原来,悄悄地都走了!这样的场合原本就不适合念什么诗呀!那么就把这首诗在没有星光的夜里念给自己听吧!

同类推荐
  • 中国农民思想家

    中国农民思想家

    这是一部介绍一位“农民思想家”破冰改革的作品。作者以细腻的笔法,生动地描述了出生于江苏常熟的全国著名乡镇企业家袁勤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还处于刚刚起步,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时,以人未思先思,人未行先行的精神,冲破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和干扰,大刀阔斧对当时触动企业神经的各项制度进行改革的故事。
  • 钢铁如此美丽

    钢铁如此美丽

    本书收录了冶金作家开展“访延安 看陕钢”创作实践作品和《中国冶金报》副刊“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获奖作品,是近年来中国冶金文学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
  •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

    《捕鱼者说》收录了《终于能管你一回》、《心境》、《失眠》、《张山的相好》、《后妈》、《女人》、《捕鱼者说》、《福婶的心情》等近百篇微型小说作品。
  •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他出身贵族,在政府部门做过15年的文官。在他38岁那样,父亲去世,从此他过起了隐居生活,并开始撰写《随笔集》。蒙田在散文方面颇有建树,可谓独树一帜。从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去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自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随笔集》是他思想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 红楼解梦

    红楼解梦

    著名作家刘心武从研究秦可卿这一人物形象入手,开创出《红楼梦》的角匙。他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三篇关于秦可卿、贾元春、妙玉的小说,这本书里还收入“红学”论说、随笔多篇,多有前人未曾道及的新发现、新观点,而且文笔轻松活泼,读来如吮橄榄,回味多滋,意蕴深远。这是一本“红学”方面的专著,同时也是一本清心悦性的休闲读物。
热门推荐
  • 龙剑行云

    龙剑行云

    一个游侠仗剑游历的无聊故事,由八把龙神剑引起的风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棒棒糖之殇

    棒棒糖之殇

    各种色彩的棒棒糖有着不一样的味道:红,草莓味;橙,桔子味;黄,柠檬味;绿,薄荷味;青,苹果味;蓝,蓝莓味;紫,葡萄味。色彩斑斓的线条螺旋着,一圈又一圈,正如那曲折的路,将来的深浅难预料...
  • 烈火女(卫斯理珍藏版)

    烈火女(卫斯理珍藏版)

    「烈火女」,苗疆蓝家峒倮倮人的精神领袖,极其怪异的是,她们的身体竟会冒出火焰。卫斯理、白素、红绫、蓝丝和良辰美景等人,先后远赴苗疆探险。在深山的洞穴内,他们发现了多具骸骨……追查下,原来「烈火女」传说的背后隐藏着不少秘密,当中竟包括降头女蓝丝的身世!烈火女这故事,当然是《探险》、《继续探险》的延续。除非是神仙,可以改造人的脑部,据许多外星人说,那是十分简单的手续,更改一下密码即可。但地球人如今既然做不到,地球父母也就最好不要太热切弄一踀模子让子女躺进去。那是没有用的。
  • 盛宠冷妻

    盛宠冷妻

    盛寰歌是私生女,小妹遭遇车祸,陆家相亲的人选换成了她。陆天唯是S城权势滔天的陆少,陆家亿万财产的继承人。结婚对他来说是权宜之计,却是深陷其中。两颗冰凉的石头,自然温暖不了彼此。但古人云摩擦生热,由是陆天唯开始长时间的摩妻之旅!
  • 绝世强者们的爹

    绝世强者们的爹

    一个地球穿越者,穿越到了异世界,不成想…他有了七个儿子,六个女儿,还有三个老婆,这都没什么,关键还都是老太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极品佣兵保镖

    极品佣兵保镖

    他是佣兵界的王者。他是一个带来死亡的瘟神。他时而吊丝,时而严谨。就是这样一个死神般的男人却接到神秘老头亲自发布的命令离开了联盟,重回花花都市。只为保护那美丽的白富美.....
  • 逐魂一梦

    逐魂一梦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祝君好运)人死后,三魂入地,七魄归天。问往生?投所胎。投胎是门技术活,但怎么投?
  • 至强机甲

    至强机甲

    星元952年,人类完成机甲、星际跨越两大技术。星元955年,探知未知宇宙的工程随之成立。星元975年,经过残酷的筛选,部分人类乘坐曙光战舰离开地球,开始探索未知的宇宙。星元2980年,乘坐曙光战舰的人类发现适合居住的新星球,命为机甲星……——Q群:82697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