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16600000020

第20章

自下第二破外疑执。谓凡夫二乘闻佛施设教法大利众生便谓佛有我度生想。故须明佛虽常度生而无我度众生之想。世亲此下子段第三疑云。若法是平等无有高下者。云何如来名为度众生。为断此疑故文生也。与前正觉文。同为一段。相承展转有疑生故。无著正觉法利分二。自利利他证已方说。有差别故。实无违也。经文有三。初问。次遮。第三征释。问中即依对治之义。说相摄持在前文也。第三段中。先征。次释。释复有三。初破凡夫疑佛有度他想。如来说有我下次覆破凡夫疑。前文有二。初顺释。次反解。论逐难解中。唯释破外疑文有二。初总指经数安立第一义。次别释文中亦三。初解度他想疑。次若实无我下解有我想疑。三凡夫凡夫下解脱凡夫疑。初中但释反解文。顺释易知。正破凡夫。谓佛设教度众生时。有我度想。二乘知佛我无所想。不起此疑。故佛自说度众生时。尚不见有众生可度。云何得起我他度想。故言实无众生如来度者。世亲论云。平等真法界。佛不度众生。以名共彼阴不离于法界。如彼论释。应知。次下反解。证佛无我度想。论释云。如来如尔涅槃而知。此先成前实无众生如来度者言。佛尚如所证而知故。虽度众生。不见有实众生可度。又云。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为有我取。此始依经反释。若谓佛见有众生可度。佛应还同凡夫。不如尔涅槃而知。若信佛如来如尔涅槃而知不同凡夫。亦须信佛不见有众生可度故。无我度他想。世亲论云。取我度为过。以取彼法。是取度众生故。上一句总。次句释中。一释取众生。一释起度想。次下双破凡夫执佛说有我想。什魏二本似破说我。依余经本及此论。皆云如来说我取者即非我取。此疑依前起。若佛如尔涅槃而知。不见有众生可度。亦应如尔涅槃知我相性空。何故佛说凡夫有我等相。故论云。若实无我而言有我等取。为离此着故。经言我取者。即为非取等。我取是我见佛。为破凡夫执我故。说凡夫无我。但有执我妄想。二乘遂执佛说凡夫有我想。为破此执故。佛说我想。即为非我想。但毛道凡夫生者。以为有我。毛道之名。译经人错。梵云婆罗必栗托讫那。言婆罗者。目此二义。一目毛。二目愚。此经意取愚痴。必栗托讫那。此名异生。各乘异业受生故。前代译经人。异生以爱生是凡夫。故名凡夫。取前愚义。目此凡夫故。新本云愚夫异生真谛名婴儿凡夫。此论名小儿凡夫。婴儿小儿并取愚义。言凡夫二乘愚痴如婴孩小儿。不知我本体空。闻佛说凡夫有我想。即寻其名。执有我想。为破此执。故言即非。然魏本云。毛道凡夫生者。彼着我愚凡。如畜生故。近取负毛之类。皆释之也。或愚夫异生如次。即是二乘凡夫。此二同执故。即唯识论名凡愚也。世亲论偈释此云。不取取应知。以彼不实义故。是故如来不于执取。然以佛不取者。即是凡愚于中执取。由此故名不取取也。次下第三又破说凡夫疑。若佛无我等想。亦应无凡圣想。何故佛说有我想者名凡夫耶。故佛破云。即非凡夫。此经既以破执为宗。恐诸学者寻名起疑。故佛随说。即遂破之。此论但牒出经而不标解。世亲论云。如来说名非生者。不生圣人法。故言非生。解云。无种姓故圣法不生。以有二乘异生别故。此论牒经。重凡夫也

自下大文第四。论名摄取法身。明佛如来摄取法身以为身故。经如来地摄三身者。无上见智念处正觉。及不住生死涅槃。虽通化身。大位判之。显报身也。摄取法身显法身也。行住净中具显法报化三。如次即是三行住故。或彼但显如来三业。余皆通显报化二种。成唯识说。清净法界摄自性身。说自性身本性常故。无生灭故。证因得故。乃至虽有真实无边功德。而无为故。不可说为色心等物。四智品中。真实功德镜智所起常遍色身。摄自受用。平等智品所现佛身摄他受用。成事智品所现随类种种身相摄变化身。广如彼说。今此法身即彼初二。若有无为诸功德法。皆法身故。金光明说。如如及智皆法身故。世亲大段第五破疑。然亦有三。初云虽相成就。不可得见如来。以非彼体。以如来法身为体。而如来法身以见相成就。比知则知如来法身福相成就。由此文生。此中明佛摄取二种法身为身。初长行及偈明佛摄取真如法身为身不应以色声相见。后偈明摄取五分法身。真如法身相应故。得菩提。不以色相为菩提。其五分法身者。即四智心品。前中先长行。后偈颂。长行有六。一问。二答。三印可。四反释。五顺结。六生后。其文可解。什本文别并略也。偈既颂前长行中意。即四种偈中。结义偈亦应颂经也。论文有二。初标名属经。次正解经。正解经中。不解颂前长行。世亲论云。非是色身相。可比知如来。诸佛唯法身。转轮王非佛。此颂正答前疑也。次释转轮圣王非佛。此颂正前答无前疑也。次释转轮圣王应是如来。谓有人言。福德能成是相。果报以成是相故。则知福德力得大菩提。若如是如来则以相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遮此故。遂有反释顺结等文。故彼偈言。非相好果报。依福德成就而得真法身。方便异相故。此显福德果报是差异相不同法身。以智内证无差异相故。此方便各别也。此论正解经中。先释偈

次若尔如来若下释偈。后经文两偈为二。解初偈中。上半显如何不应见。下半显不可见故。今言若以色见我者。此举凡夫二乘以相好色身相观佛。以音声求我者。此举凡夫二乘以佛色身八种妙声及六十种庄严音声相观佛。诸佛四蕴凡夫二乘不能知见故。佛但示色声二相。令彼见闻作入道因缘。凡夫二乘及小菩萨多取诸佛妙色声相。以观于佛。由此相。转不能得见无相法身故。佛破彼取色声相。令观诸佛真如法身。何故初解名如何不应见者。言如彼所取色声相。但见色声虚妄相。不应以此觉见佛真如法身。何故取佛色声相。不见佛法身故。下半明不可见故。言取相心不可见佛无相法身。何故不可见。论云。诸见世谛故。法身是第一义。唯出世无分别智。始能证会非见色闻声等。世谛法。见所知境界故下。释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论释行邪道。名行邪静。以得禅者。说名寂静者故。寂静是定名。言取佛色声相观佛。是行取相耶定。不可以此见佛法身。故言不能见如来。唐本云履耶断。道断静三皆是定之异名耳。又解。法身名断。是断性故。以智契证。称之为履。若观化相。执为法身。非正证故。名履耶断。前解应为胜。取论为正。后释违论。又约禅定别名。释耶定义。禅定亦名思惟修。思者意所摄。意以思量为义。欲入定时。先意思量定境故。正在定时名修。定中境相。是定识变还。为定识所取。前耶定是世俗谛。意及识摄。非是菩萨无分别智。不能以此见佛法身故。言不能见如来。次解第二偈。显示如彼不应见及不可见因缘。上半是初分。显如彼不应见。言如彼如来法身。如来妙体不应以凡夫二乘取相粗识所见。故言彼如来妙体即法身诸佛。唐本文别。什本阙此后偈。真谛及此论初句皆云。以法应见佛。此顺西方倒语。若顺此方语。应以法见佛。论释法者。真如义也。何故但教以真如法观佛故。次经云导师法为身。言佛导师唯法为身故。但应以真如法观佛。人惑生疑。佛现有妙色妙声相。何故不许以色声相观佛。故论释云。以如缘故出生诸佛净身。此不可见但应见法。言但由观色声如故。出生佛果妙色妙声。故大品经。诸佛语萨提陀波伦言。我等无所念中住。谓是金色身大光明三十二相等。此是法身末事故不可见。但应观佛真如法身。法身非取相心所见。故论名如彼不应见。次释不可见因缘。即下二句法体不可见。显佛法身非凡夫二乘粗识所缘。彼识不能知。显凡夫二乘粗识。非见法身因故。此两句名不见因缘。论重释云。复何因缘故不可见等者。文易解也。非见实不能知故。若不证见实际。必不知也。世亲论云。唯见色闻声。是人不可知。佛以真如法身。非是识境故。释意可知耳

次解偈后经文。明佛摄取五分法身与前真如法身相应故得菩提。不以诸相为菩提。亦不以诸相为因得菩提。经文有三。初问。次遮。后征释。什魏二本。皆皆阙征释之文。论文有二。初牒外难。为离此着故。下属经成来意。此中初问。依上义破外疑也。依前卷论。为破二疑。一破疑佛诸相即是菩提故。上论释此问。明相具足体非菩提。二破疑佛为太子时先具诸相为因始得菩提。故上论云。亦不以诸相为因得菩提。前意可解。故此不举。上论释不以相为因云。以相是色性故。菩提正觉智即五分法身为慧身。是由修得。此正觉智故。证真如法身。始得菩提。诸相是色性。不能正觉诸法。故知诸相非菩提。亦不以诸相为因得菩提

自下大文第五。论名不住生死涅槃。若依世亲摄论等。悲智所辅。名为无住。以简二凡。若依大品及此经意。不但二行辅。亦由般若不见有生死涅槃可住。故名无住。经文有二。先明菩萨不见有烦恼可断故不见涅槃可住。显佛不住涅槃。何故此文来者。时众闻佛不诸相为因而得菩提。遂执诸佛同于二乘由断烦恼。得住有余。舍此身始住无余。为破此执故。次明佛不住涅槃。于中有三。初问。次遮。第三征释。魏本问中云。菩萨发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相。已以明菩萨。不说有惑可断。译人失也。若依真谛本云。汝谓如来说行菩萨乘人有法可灭可断耶。此则明佛不说菩萨有惑可灭可断。若依唐本。直问发行菩萨乘者。颇有少法若坏若断。此则直明菩萨不见有惑可灭可断。真谛释云。灭者灭集。显住有余。断者断苦。显住无余。若见有苦集可灭可断。则见有涅槃可住。今教菩萨不见有苦集可断可灭故不见有涅槃可住。故为问也

论文分二。初标名属经。次正释经。正释经中。初解不住涅槃中第三文。次解不住生死文。然征释文义亦不正。如问中解。应取唐本为定。如所住法而通达者。谓能通达所住涅槃无定实法而可住也。不断生死。影像法者。显生死幻化犹如影像。又是识变之影像相。教诸菩萨不于涅槃而有住着。故留烦恼。助愿受生。住在生死影像法内。故名不断。由得涅槃。虽居生死。而能自在行利益事。不同二乘一向寂静。由此显示不住涅槃。世亲论自下子段第二破疑。疑云。若不依福德得大菩提。如是诸菩萨则失福德。及失果报。为破此疑。故有文也。偈言。不失功德因及彼胜果报。得胜忍不失。以得无垢果。示胜福德相。是故说喻譬。是福德无报。如是受不取。于中初二句。解不说断灭。文。既于诸法不说断灭。即显因果皆不生也。次后二句释知无我得成于忍。次后二句解重譬喻。次后二句解不受福德。应依此配。论释似错。依无著论。自下第二经文明佛不住生死。论文有二。初举难属。经次正释义。二乘及初学菩萨闻佛不住涅槃。便谓如来有生死者。故以为难。属经可知

同类推荐
  • 夜雨秋灯录

    夜雨秋灯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韬

    文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

    佛说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念昔游三首

    念昔游三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谦斋文录

    谦斋文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六妙术法

    六妙术法

    “六”既是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六法,“妙”是涅槃的果证,“门”为通往的径,以此六法可通往涅槃。凶宅无人时的惊恐,恶鬼无情的杀戮,妖精迷死人不偿命的妖娆。
  • 汉末世仆

    汉末世仆

    汉末三国,豪杰并起!意外穿越,见证大汉王朝的崩坏始末,结实各路枭雄、猛将谋臣。虽是卑微的世仆,却低调崛起,最终角逐天下!
  • 重生归来顾小七

    重生归来顾小七

    她是帝都豪门的才女千金和黎氏集团继承人,被陷害后,重生到离市顾家废材千金顾小七身上。这一世逆袭归来,看她如何手撕婊子、拳打流氓、觅得男神,走向人生巅峰。
  • 长歌和短歌

    长歌和短歌

    《长歌和短歌》一书是著名作家白桦的最新诗歌集。诗人用不老之心,讴歌自然、英雄、人间深情,过往的岁月、涌动的疑惑,都是抒发激情的灵感。该诗集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评价。其中的长诗《从秋瑾到林昭》,是诗人用10年时光打磨而成的“血泪之作”,曾获得“2008年《诗歌月刊》年度诗歌奖”。
  • 揽尘星

    揽尘星

    当另一个世界顶级的灵兽矿石流落到仙魔大陆的一个柴废少年手里,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呢
  • 你一定想知道,航空航天卷

    你一定想知道,航空航天卷

    阅读科学知识对提高学习兴趣优化知识结构会产生积极而有益的作用,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只会扼杀活泼的天性,抑制智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保护学习热情的基础上,扩大青少年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充分调动起他们探索求知的勇气和信心。
  • 鬼医圣手逆天大小姐

    鬼医圣手逆天大小姐

    她本是孤苦无依玄空大陆的鬼医圣手,活死人,肉白骨。一夕穿越,成为了异世倾国秋家不学无术,钻研鬼道阵法的大小姐。人人鄙弃,没有环灵,痴傻天真。身为唯一后代,被未婚夫带着新欢找上门!本是绝色佳人,天之骄子,怎能自甘堕落,成为累赘?横眉冷对,他人之言与我何干?不曾想却救回了个啥?他本是绝色邪异,阴晴不定,时而冷漠,时而和善,时而毒辣,却独独对她……哎,一言难尽呐……!
  • 九劫魔界

    九劫魔界

    若有来生,我还做我的九天魔帝,还继续雄霸这,魔荒古纪
  • 鲁迅杂文精选

    鲁迅杂文精选

    杂文(也被鲁迅称之为“杂感”或“短评”),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而现代杂文的兴趣、发展和繁荣,则是和鲁迅的名字分不开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开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成为一种自由地摹写世相、描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内容无所不包、思想启蒙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从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特完美的艺术形式,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
  • 魔灵圣域之阴阳行

    魔灵圣域之阴阳行

    人死后会去到阴间,然后再转世投胎。但事实是这样的吗?死了的人不会说话,再生的人没有记忆。阴阳之论源自传说。利剑穿刺胸膛那一刻,仿佛看见了光,再次醒来发现传说背后另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