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9600000017

第17章 因贪身死的和

和是封建社会官场的一个异数:非科举出身,却官居一品,位列公卿之上,权倾朝野;专权20余年,敛尽天下财富;嘉庆不露声色将其铲除,而未发生大的乱子,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和一生贪婪,最终又因贪身死。

和珅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第一宠臣,也是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他一生为追求金钱与权力而费尽心机,得宠之后,更是大肆聚敛钱财,贪尽天下财富。由于乾隆的庇护,和珅多次化险为夷。乾隆死后,他立即被嘉庆帝赐死,结束了其贪婪的一生。

和珅姓钮祜禄氏,属满洲正红旗人,出身并不显贵。其父常保官至福建副都统。和珅自幼聪颖。年少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仅背熟了《四书》、《五经》,而且精通满文,另外还掌握了蒙文和藏文,懂得做诗填词。

好景不长,和珅3岁那年,母亲去世,10岁时,父亲去世。由于家道变故,和珅小小年纪就不得不为生计奔波,尝尽了人间冷暖。正是少年时这段备受冷眼与屈辱的经历,磨炼了和珅的意志,使和珅自小就立下了追求权钱、出人头地的志向。

和珅父亲死后,并没有给和珅留下任何财产,为了筹集生活费用,和珅四处向人求借,受尽了无情的嘲笑和冷漠。

为了能继续完成学业,无奈之下,年仅13岁的和珅强忍屈辱,卖掉了土地换取学费,继续求学。

在学堂,和珅也因家贫而常常遭人歧视、受人侮辱。一次,一位大官的儿子写了一首诗,讽刺先生,却硬说是和珅写的。先生恼羞成怒,没给和珅任何分辩的机会,抄起戒尺就是一顿乱打。和珅心里明白,先生也只敢在他这样的穷学生身上发泄怒气,根本不敢招惹有钱有势人家的子弟。这使和珅想要出人头地的愿望更加强烈了。他也深深地体会到了权力和金钱的重要性。从此,他便把对权力与金钱的追求放在了人生的首位。

和珅20岁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乾隆三十七年(1772)被授予三等侍卫职,此后不久,又调任变仪卫,担任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这项差使虽然地位不高,但是可以经常接触皇上,这无疑是一条晋升的捷径。和珅不仅受到乾隆的赏识,同时得到了朝中一位显宦的注意,这个人就是英廉,英廉曾任刑部尚书兼正黄旗满洲都统、大学士、直隶总督,他认为和珅是个人才,就将自己亲手抚养大的孙女嫁给了和珅。

和珅的升迁颇具戏剧性。一次,乾隆帝出巡,一时找不到黄龙伞盖,乾隆很不高兴,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问道:“是谁之过欤?”随行人员皆不知所云,只有和珅应声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这是对《四书》上“岂非典守者之过邪?”的巧妙变通。乾隆顺着洪亮的声音看到了和珅,见他仪态俊雅,机灵善辩,高兴地说:“若辈中安得此解人。”乾隆问和珅家世年岁,读过什么书。和珅虽无多大学问,但还是读过一些“四书”“五经”,所以能熟练地背诵某些段落。乾隆不觉喜欢起来,从此让他总管仪仗队。次日又升他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

和珅以一个官学生的身份,能迅速得宠,实属前所未有。可能与一段非常离奇的故事有关。乾隆还是宝亲王时,一次进宫请安,经过雍正爱妃马佳氏的居室,马妃正在对镜梳妆。宝亲王见马妃长发及地,便偷偷走到马妃身后,蒙住了她的双眼。马妃不知道是谁,顺手用梳子打到来人的眉间,竟打起一个青紫的印记。皇后得知此事后,以为宝亲王与马妃有染,便下令将马妃赐死。宝亲王抚尸大哭,说:“是我害了你,他日我若能做主,一定不会辜负你。”马妃去世26年后,和珅出现,此时,和珅恰好26岁,相貌颇似马妃,且项间也有一块朱砂记儿,乾隆便认为和珅是马妃转世。于是顿生怜惜之心,故此宠信有加。

这自然是传说,不可信,其实和珅发迹与他留心观察、细心揣摩有关。康熙、雍正励精图治为乾隆打下了丰厚的底子,乾隆对生活要求渐渐地有些苛严,和珅每日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乾隆左右,对乾隆的性情喜好、生活习惯,乃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一一记下。时间一久,对乾隆的脾气、心理、好恶等,都了解得很清楚。甚至只要一看乾隆的脸色,就能猜出乾隆想干什么,不等乾隆开口,就把该准备的东西准备好了。因此,乾隆也对和珅的办事能力很满意。乾隆以和珅办事干练为由,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提拔他。他曾任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内务府总管大臣、九门提督、领侍卫内大臣、满洲都统等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珅发迹之迅速,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实属罕见。其原因主要有五点:

第一,封建专制主义在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乾隆帝晚年陶醉于“盛世”之中,喜听歌功颂德的谀言,听不得谏言,更不允许针砭时弊。由于自雍正以来清廷大肆罗织文字狱,造成了浓重的恐怖气氛,结果,文人士子惴惴自危,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惶恐不安,无不看乾隆帝的眼色行事。这就给和珅这类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创造了晋升的条件。

第二,和珅掌权之时,朝廷上实力派且正直的官员是元勋阿桂等人,阿桂之父阿克敦官至协办大学士,阿桂于乾隆四十二(1777)年即升为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首席宰相。但他经常被乾隆帝派任外差,或赴各省巡视,或赴各地查办朝廷要案,有时还要率军出征镇压反清武装起义等等,加之明哲保身,所以朝中没有与和珅相抗衡的官员。

第三,和珅虽学问不大,却聪明机敏,博闻强记,对满、汉、蒙、藏等语言文字也有所知晓,而且精通鲜为人知的西域秘咒,工作能力较全面。这在当时朝廷官员中是很少见的,由于乾隆朝外务事务增多,和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优势,使得自己始终处于有利的地位。乾隆帝在《御制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赞扬和珅:“大学士、三等忠襄伯和珅,国家用武,帷幄丝纶,事殊四朝(原注:谓汉、唐、宋、明)。清文、汉文、蒙古、西番颇通大义(原注:去岁用兵之际,所有指示机宜,每兼用清文、汉文,此分颁给达赖喇嘛,及传谕廓尔喀敕书,并兼用蒙古、西番字。臣工中通晓西番字者,殊难其人)。惟和珅承旨书谕,俱能办理秩如,勒劳书旨,见称能事。”

第四,有处理大事的能力。和珅虽然自己是巨贪,但是他也曾为乾隆整饬贪污之风效过力。乾隆四十五年(1780),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被告发,乾隆命和珅处理此事。和珅一到云南,便通过拷问李家仆人,查出李侍尧的许多证据,接着又据实上疏陈奏云南吏治颓废、府州县多亏帑币等现象,回京后又当面向乾隆陈述了云南盐务、钱法、边防等政令方面的弊端,通过此事,显示了和珅处理政务的才能。

第五,“善体圣心”。和珅对乾隆的起居可谓体贴入微。每当乾隆帝“有咳唾之时”,不管在何地,只要和珅在场,便“以溺器进之”。这无疑是他获得宠信的重要因素。乾隆帝晚年记忆力衰退,智力迟钝,往往“早膳已供,而不过霎时,又索早膳,宦侍不敢言已进,而皇帝亦不觉悟,其衰老健忘,推此可知”。每当外国使臣谒见乾隆帝时,和珅均为出纳帝命之人。

一般说来,封建官场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就是一人得势,鸡犬升天。和珅掌权后,弟弟和琳,官至总督,死后加封一等公;儿子任都统兼护军统领、内务府大臣,并且娶了乾隆的掌上明珠固伦和孝公主为妻;和珅之女嫁给康熙帝之重孙;和琳之女,嫁给乾隆之孙。和珅用与皇室联姻的手段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说起和珅掌权期间的劣迹昭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结党营私,排除异己

和珅得势之后,大肆培植亲信,精心组织自己的班底。他与大学士傅恒之子福长安两人串通一气,狼狈为奸,合伙干了许多坏事。福长安的小舅子是个连满语都说不好的无知狂徒,和珅却将其提拔为广信知府。在考核官吏政绩时,和珅却将其列为“保送一等”。和珅的族孙景安在担任河南巡抚时,白莲教起义,他不敢与白莲教正面作战,也不敢犯“渎职”之过,总是跟在起义军后头,被人讥为“迎送伯”。和珅的亲家苏陵阿年老无能,却当上了两江总督,苏陵阿接见属员时竟厚颜无耻地说:“蒙皇上圣恩,命我这老头子来捞点棺材钱。”这种无耻之徒,和珅竟然将其举荐为大学士。苏陵阿年逾八十,两耳不聪,老眼昏花,连一举一动都需人扶持,被人称为“活傀儡”。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都因与和珅有旧交,当了高官,成了和珅的党羽。

对于不依附自己的人,和珅千方百计地予以迫害打击。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回民反清起义,清廷命和珅为钦差大臣,与大学士阿桂一同督师围剿起义军。因阿桂有疾在身,和珅受命先行到达兰州,即命诸将冒险进兵,起义军虽只有千余人,但战斗力颇强,“素业射猎,精火枪,又负地险。官兵万余,皆营于城东,与贼辽隔,屡衅挫锐,每夜辄惊扰,枪炮达旦”固原总兵图钦保和千余名清兵被击毙。不久,阿桂来到兰州,和珅“委过诸将不听调遣”。后来两人一同部署战事,“阿桂所指挥,辄应如响,乃曰,‘诸将殊不见其慢,当谁诛?’和珅恚甚”。乾隆帝察知此事,斥责和珅奏报不实,令其速回京。自此和珅终身与阿桂水火不容。

和珅害人时,并不管对方是谁、后台是谁,只要对自己不利就千方百计设计陷害,就连嘉庆帝的老师朱珪及大学士董浩,和珅也不放过。嘉庆元年,乾隆下诏调朱珪来京任大学士,嘉庆得知后,写诗给老师表示祝贺。和珅盯上这首诗,把它拿给乾隆看,说嘉庆早就想“示恩于师傅”。乾隆帝大怒,幸亏董诰在旁解劝:“圣主无过言。”乾隆帝虽未治嘉庆和朱珪的罪过,但降朱珪为安徽巡抚,并谕令“不得内召”。董诰也因替嘉庆帝说话而得罪了和珅。

嘉庆二年(1797),白莲教大起义闹得正凶,乾隆很着急,当时,董诰不在朝中,在家为母亲守孝,因此,乾隆每次接见大臣时,总要问:“董诰何时回来?”三年,董诰守孝完毕回京,和珅却从旁掣肘,“遏不上闻。”乾隆见董诰返京喜甚,命暂署刑部尚书,才得以避免和珅的陷害。

第二,恃宠弄权,控制朝政

和珅善于钻营,九年就升到了军机大臣,成了参与清王朝军国大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依仗乾隆的宠信,和珅独霸军机处。嘉庆二年(1797),和珅任刑部尚书时,乾隆又命他兼理户部“紧要大事”。但他到任后,竟独揽户部的一切权力。不仅如此,为了控制朝臣给皇帝的进言,他还下令,以后大臣写给皇帝的奏章,一律要另备一份副本呈交军机处,这样使他先于皇帝看到奏章,知道奏章的内容,通过控制奏章的渠道独揽了朝政大权。

嘉庆即位后,乾隆仍然以太上皇名义训政,和珅处处老谋深算,嘉庆当皇子时,被乾隆定为储君。和珅事先密知此事,在储位诏书发布的前一天,送给嘉庆一柄如意,暗示自己完全拥戴嘉庆继帝位。和珅想以此邀功,继续在下一个皇帝那里获得荣华富贵。但是,和珅的这种做法并没有讨得嘉庆的欢心。

在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训政的时候,和珅实际上成为决定乾隆意旨的人,专擅更甚,满朝文武侧目而视。嘉庆三年(1798)春天,嘉庆发布上谕,决定在冬季举行大阅典礼。可是,和珅代乾隆下了一道相反的谕旨:“现在教匪虽然基本剿除,但健锐营、火器营官兵尚未撤回,本年不宜大阅。”这样一来就给人们造成了一个印象:皇帝决定的事,太上皇可以轻易否决,而太上皇所作的决定,皇帝不能改变。众所周知,太上皇的决定多半是和珅怂恿的结果。

由于乾隆老而健忘,和珅更能左右其意旨,成为出纳帝命之人。一次,和珅上奏乾隆帝裁减太仆马匹,甚至影响到皇帝乘骑,因此嘉庆很不高兴,自言自语地说:“从此不能再乘马矣。”不仅如此,和珅还把自己的老师吴省兰派到嘉庆身边,名为帮助整理诗集,实欲窥探皇帝的一举一动。

嘉庆有事要奏报乾隆,也须由和珅代转,这样嘉庆根本没有秘密可言,什么事都瞒不过和珅。但是,嘉庆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尽管他对和珅不满,却不动声色,任和珅所为而从不加干涉,有时还故意显示出对和珅十分尊重的样子。如果碰到和珅以政令奏请皇旨,总是说:“惟皇爷处分,朕何敢与焉。”所以,当时人均称赞嘉庆说:“自即位以来,知和珅之必欲谋害,凡于政令,唯尔是听,以示亲信之意,俾不生疑惧,此智也。”

第三,纵容行贿,庇护贪官

和珅是清代乾隆朝贪污之风的总根子。当时,朝廷内外文武大臣侵吞公款、聚敛行贿之风很严重,银两数目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两,追根溯源,都与和珅有关。嘉庆初年,在镇压白莲教起义时,各路将帅虚报战功,冒领粮饷,都是以和珅为后台的。和珅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贪婪的官吏,当政20余年,疯狂敛财,搜刮的财富总价值可达亿两白银。

和珅不但自己贪婪,而且依仗乾隆的宠信公开庇护贪官。查找有关史料,乾隆年间的许多贪污大案要案均发生在和珅专权之后,且均以和珅为后台。

乾隆四十六年(1781),浙江巡抚王禀望贪污被告发,负责办案的官员在其家中搜出金银百万两之多。通政司副使钱沣查明勒尔谨、王禀望皆为和珅私党,同时,陕西巡抚毕沅又经常奔走和门,与勒、王两人狼狈为奸,且知情不报。于是,钱沣上奏疏弹劾毕沅。和珅没能保住勒尔谨、王禀望的性命,但是却保住了毕沅的性命。

乾隆四十七年(1782),御史钱沣弹劾山东巡抚国泰贪赃枉法、营私舞弊。乾隆大怒,命和珅、御史刘墉和钱沣一起去查办。国泰的营私舞弊之事,人人皆知,只是有和珅做后台,没人敢向上反映。此次查办,乾隆下旨,负责督办的官员不敢怠慢,和珅怕事情露馅,事先给国泰通风报信,让其早做准备。三人到山东后,马上盘查库府中的银子,一看数目不缺,就要草草收场。钱沣觉得这里面有蹊跷,因为他发现,这里的庄银规格不一,便知有诈。又见和珅如此草率盘库,知其暗中袒护国泰,如果就这样收场,不光是贪官得不到惩处,他自己还要以所劾不实而获罪。因此,他再三请求封库再查。和珅无奈,只好同意封库。第二天,钱沣贴出告示,通知借钱给府库的各商号赶快前来认领,否则银两一律充公。结果各商号纷纷前来领银,原来库银是从商铺暂时借来充数的。国泰贪污库银200万两的内幕终于大白于天下。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和珅竭力营救也未能奏效,国泰、于易简都被乾隆下旨处死了。

乾隆中后期,吏治更为腐败,贪污之风更甚,内阁学士尹壮图请旨“密查亏空”。和珅怕尹壮图的“密查亏空”之火会烧到自己头上,于是决定整整他。和珅奏请乾隆派户部侍郎庆成和尹壮图同赴各地清查仓库,其目的在于暗中监视和牵制尹壮图。每到一地,郎庆成并不急于盘查,而是先拖延时间,令尹壮图枯坐馆舍,使其行动受到限制,然后设法给当地官员通风报信。事先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吏,则赶紧东挪西借,暂时补足亏空,结果自然查不出任何漏洞。没有查出漏洞,尹壮图的麻烦自然来了,刑部以挟诈欺公、妄生异议罪判处尹壮图死刑。最后还是乾隆帝免去了他的死罪,这使和珅的气焰更加嚣张。

人都说奴随主贵,和珅家的奴才也不例外,他的管家刘全贵倒不贵,仗着主子的权势飞扬跋扈、贪赃枉法。和珅掌权,管家刘全恃势营私,“衣服、车马、居室皆逾制”。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奏请乾隆严查此事,和珅的党羽吴省兰闻知此事,立即密告和珅。当时,和珅正在热河陪侍乾隆,闻听此事后,急忙将刘全叫到热河,主仆两人经过一阵紧张的策划,和珅命刘全“毁其室,衣服、车马有逾制,皆匿无迹”。乾隆帝看到曹锡宝的奏疏后,质问和珅是否有此事。和珅诡称自己平时对家人管束甚严,如有此事当予以重惩。于是,乾隆帝命留京办事大臣召曹锡宝查问,又令步军统领派遣官员与曹锡宝到刘全家察视,结果与曹锡宝在奏折中所说并不一致。曹锡宝因所奏不实受到了革职留任的处分。

和珅之所以不遗余力地庇护贪官,有两个原因:一是这部分人当中有些人是他的爪牙和死党;二是因为他从中央和各地官吏手中收受了巨额的贿赂。

乾隆后期,尽管乾隆毫不手软地诛戮了一大批包括总督、巡抚、布政使和按察使等巨贪,但官场的贪污聚敛之风并没有丝毫的收敛。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自上而下各级官吏需要筹集大量银两,通过进贡、接驾、祝寿、献礼等方式,来满足乾隆挥霍钱财、和珅贪得无厌的欲望。

第四,贪黩无厌,聚敛私财

和珅搜刮钱财主要有三种手段:

其一,大肆收贿。和珅大权在握,地方官升官就得走和珅的门路。即便是例行公事,如不给贿赂,和珅也会故意刁难。在和珅这里,大小官职都有标准的价码,出多大价做多大官,而且价码越来越高。由于向和珅行贿的官员太多了,竟出现了行贿无门的情况。有一个山西巡抚专程向和珅行贿,送了20万两白银,仅见把门的就花了5000两,不但没有见到和珅的面,就连管家的面也没见到。一些官员为了能与和珅见上一面,或者送完礼后要当面请托一些事情,经常在和珅从家中上公署必经的一条胡同里等待。清朝官员的官服上都绣着“补子”的图案,因此人们把这条胡同称为“补子胡同”。

大凡每个贪官都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和珅也不例外,他吃腻了山珍海味,每天要服用上好的新鲜珍珠一粒。这些珍珠自然是各地官员“进贡”给他的,而且每粒珍珠的价格至少要八千至二万两银子不等。

其二,擅取宫中宝物。乾隆帝晚年,追求奢华,对女乐、珍宝、宴席、巡游无所不爱,因此各地官吏纷纷供奉,宫中积存了许多宝物。由于和珅能自由出入宫禁,所以宫中的宝物便私自拿回家中。乾隆五十五年(1790),兵部尚书孙士毅得到了一只精美的鼻烟壶,打算进献给皇上,在宫门外遇见和珅,和珅问他所持何物。孙士毅回答说是一只鼻烟壶。和珅接过一看,此壶是由一颗大如雀卵的明珠雕琢而成,精美绝伦,于是要求孙士毅转赠给他。孙士毅说,此壶早已奏闻皇帝,如果选不中再赠给他。没过几天,和珅便把这只鼻烟壶弄到手了。

其三,侵吞贡物。因为和珅掌管着军事和人事大权,所以各地官吏与绅商进贡的宝物都要经过和珅之手,有些宝物往往未及入宫就被和珅窃取。有一次,皇八子打碎了一只乾隆帝钟爱的玉盘,吓得大哭。经别人指点,和弟弟成亲王一同向和珅求援。和珅故作难色,皇八子再三恳求,又加之成亲王从旁边说好话,和珅才答应设法帮助解决。过了几天,和珅给了兄弟俩一只直径为一尺五寸的碧玉盘,且成色超过了被打碎的那一只。此时,他们才如梦初醒,各地所贡之物,上等都被和珅据为己有,次等才被送入宫中。嘉庆帝后来也指出:“督抚等所进贡物,在皇考不过赏收一两件,其余尽入和珅私宅。”

和珅的家产有多少?这是清史研究者经常谈到的一个饶有兴味的话题。由于官方资料记载不详,私家著述又没有确切的根据,所以实在难辨究竟。不过,嘉庆的谕旨和内务府官吏的奏报为人们提供了一点重要信息。和珅贪污的钱财基本两种:

第一,直接贪污金银

据步军统领、定亲王绵恩的奏折称:“臣等奉旨查抄和珅及家人刘全等家产,所有查出和珅家:二两平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俱已交广储司收讫,业经奏闻在案。续查出和珅借出本银钱所开当铺共八座,及家人刘全、刘印、刘陔、胡六自开、伙开当铺共八座,亦经奏闻在案。臣等自正月初八日起迄今,查得和珅契置取租房计一千零一间半,取租地计一千二百六十六顷。此外查出和珅借出应追本利银二万六千三百一十五两,并自栓大车八十辆,每辆银一百二十两,共发出车价银九千六百两,分给各户领办。查出和珅家取租房地,统计取租房地共价银二十万三千三百二十三两五钱二厘,价钱六千一百二十五吊。每年通共取租银四千七百六十六两七钱,租钱三万四千九百二十七吊九百六十八文。”

第二,收受的珍宝

和珅除了直接收取金银之外,还大肆搜刮收受奇珍异宝,嘉庆帝在谕旨中指出:“(和珅)所藏珠宝内,珍珠手串200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伊所藏真宝石顶数十余个,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

和珅不仅自己大肆贪污,还纵容家人到处勒索钱财。和珅的家人刘全被抄家时有银两20余万,并有若干大珠及珍珠手串等宝物。

据梁启超先生的估计,和珅的全部家产大概有8亿两白银之多。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目,这一数目比清政府10年收入的总和还要多,难怪这些查抄清单公开之后,世人为之瞠目,所以当时在民间流传“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谚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和珅当然不会例外。和珅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恃宠生娇的行为,引起了嘉庆帝的极大不满,但碍于乾隆帝之面,隐忍不发。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乾隆帝去世。次日,嘉庆帝命和珅与户部尚书福长安轮流看守殡殿,不得擅自出入,明为守殡,实为软禁。接着下旨,命令着实查办围剿白莲教不力者及幕后庇护人。大臣自然领会到嘉庆的意图,于是弹劾和珅的奏章源源不断送到嘉庆帝手中。初八,嘉庆帝下令革除和珅及福长安所有职务,将两人逮捕入狱。十五日,嘉庆帝亲自宣布和珅20大罪状。

嘉庆帝本要将和珅凌迟处死,由于皇妹和孝公主的求情,并且参考了董诰、刘墉诸大臣的建议,改为赐和珅狱中自尽,为避免政坛动荡,嘉庆帝宣布对能弃恶从善的和珅余党一律免于追究。十八日,和珅于狱中自缢而死。和珅死前写下了四句绝命诗:

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

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纵观和珅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干尽了坏事,也经历了人生从大悲到大喜再到大悲的全过程。和珅留下的只有万民痛恨与一副可耻的贪官污吏形象。

§§第五篇 权力背后的陷阱

封建社会有两个地方很不讲理:宫廷和妓院,宫廷胡作非为,胡乱杀人;妓院人欲横流,只认钱不认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天若弃我我灭天

    天若弃我我灭天

    一个少年从山脉里淤血走出...让所有人都知道了:被天遗弃的种族,被神羡慕的能力,我踏遍诸神白骨,只为保留那最后一丝血脉!天若弃我我灭天,神若负我我屠神!万千世界,谁主沉浮,且看我洒血斩神魔!
  • 博弈术:如何抓住客户的心

    博弈术:如何抓住客户的心

    本书以性格特征划分客户类型,精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并加以分析,提炼出应对类型客户的策略招数,以成功人士、推销名人的经验之谈为证,最后从博弈的角度深入剖析针对性销售策略的个中道理。
  • 浮尘录:百里忘川

    浮尘录:百里忘川

    东川九州,六界纷乱,一场战,几人殇,半魂少年寻觅天命,一分为二的魂魄,淡薄君子与偏执疯子的挣扎与相杀,谁又将是那个掌控命运的主宰,沉睡的枭雄终将再度降临,寒夷临世,谁主沉浮?
  • 致我们不能完成的爱恋

    致我们不能完成的爱恋

    女主为报复继母回到国内与自己的好闺蜜一起回到国内……希望大家喜欢
  • 王永庆全传

    王永庆全传

    塑胶巨子的创业实录,台湾首富的成功秘诀。王永庆是台湾最知名的大企业家,是白手起家的典范,也是年轻一代心目中最崇拜的创业英雄。有“塑胶大王”之称的王永庆是凭个人奋斗走向商业成功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台湾的“经营之神”。本书不仅详尽描述了王永庆的创业发家史,还把他在商业经营乃至日常生活中所展现出来管理艺术及独特的人格魅力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管理者、创业者及普通的打工者都很有启发及借鉴作用。
  • 武霸长生

    武霸长生

    低级武者追寻的是那可翻山倒海的可怖力量,但是真正的武者所追求的只有一样,那就是划破虚空,逆天改命,以达到长生。
  • 恋爱物语:多言未似不言深

    恋爱物语:多言未似不言深

    他,是第一财团的矜贵少爷、广受大众追捧的高冷校草,却唯独对她步步紧逼、死缠不放。她的桃花朵朵开,他来一一掐断;她的情书封封落,他来逐个烧毁;她的生活步步起,他也要来横插一脚。直到那个浪漫的灯火阑珊夜,他强势地压上她的唇瓣,在她的耳畔呵气如兰:“丫头,你的身边,是我。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只会是我。”她顿时一脸懵逼……这是?被强吻+告白了?
  • 老婆大人,求放过

    老婆大人,求放过

    他,是商界的天才;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他的不平凡与她的平凡注定了他们的情路坎坷,她,为了他离开了这个与之相遇的地方,而他却因家族的胁迫而与一个陌生女人订婚。他与她最后的结局到底会如何?
  • 影帝的追妻计划:不婚也可以

    影帝的追妻计划:不婚也可以

    有这么一种人,他对每个人都很好,他温柔,体贴,处处留情又看似无情,你爱上,他没有表示,你想放弃了他又来撩拨你,他从来不承诺你什么,也从来不让你绝望的放弃,你不知道他爱不爱你,也不知道他倒底爱谁,直到最后,你才明白,他爱的只有他自己和这种被人爱的感觉。
  • 重生之时代大亨

    重生之时代大亨

    落魄的酒吧驻唱歌手,重生回到了高考前夕。弥补前世遗憾,结识今生兄弟,重追心中挚爱。不求飞黄腾达,只愿身边的人都过得精彩。这是个有担当的男人的故事。官方读者QQ群:110715671(进群验证角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