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979600000007

第7章 忧乐人生范仲淹

中国历史上不乏建功立业之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前者如诸葛亮、范仲淹,后者如孔、孟等人。但两者兼有,历史上只有范仲淹。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宋真宗率领文武百官出游,浩浩荡荡的车马路过南京,整个南京城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要一睹皇帝的容颜。应天府书院的学生都跑出去了,唯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有个非常要好的同学特地跑来叫他:“快去看,皇上真的来了,千万别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是,这个学生头也不抬,只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迟。”说完仍旧继续读书。果然,第二年这个学生就金榜高中,见到了皇帝。这位学生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人。他的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曾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一同投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端拱二年(989)八月二日,范仲淹出生,第二年父亲不幸去世,范家失去了生活来源,范仲淹之母谢氏贫而无依,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仲淹改嫁山东淄州长山县一户姓朱的人家。

朱家是长山富户,范仲淹少有大志,每日刻苦攻读,他为了砥砺心志,21岁去附近长白山上的寺庙里读书,经常青灯伴孤影,每当东方欲晓,僧人们都起床了,他才和衣而卧。范仲淹的生活极其艰苦,绝不奢侈浪费,他每天煮上一锅稠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蘸着韭菜花吃下,就算是一顿饭。虽然生活清苦,但他毫不介意,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读书上。朱家子弟各个不学无术,花天酒地,范仲淹看不惯,便多次规劝,不料,朱家兄弟听得烦了,便脱口说道:“我们花的是朱家的钱,关你什么事?”范仲淹听了,觉得不对劲,这分明是说自己不是朱家人,便继续追问,朱家子弟觉得失言,便不再言语。但是有人告诉他:你非朱家人,乃姑苏范氏之子,是你母亲带你嫁到朱家。范仲淹听完深受刺激和震动,下决心脱离朱家独立生活,于是他匆匆收拾了几样简单的衣物,佩上琴剑,不顾朱家和母亲的阻拦,流着眼泪,辞别母亲,离开长山,独自前往南京求学去了。

那时候的南京,是人烟稠密的大都会,教育事业发达,这儿的应天府书院是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有许多奋发向上、年轻有为的学生,还有许多操行方正、德才兼备的老师。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志同道合的同学相互切磋,又有名师可以请教,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而且学院免收学费,这是范仲淹求之不得的。

在应天书院,范仲淹昼夜不停地苦读,五年未解衣就枕,疲乏到了极点,就用凉水浇脸,来驱除倦意。范仲淹没有经济来源,因此,他的食物也很不充裕,有时连粥都喝不上,为了节省,一天只能喝一顿粥,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难以忍受的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他有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是南京留守(南京的最高长官)的儿子,这个同学回家把范仲淹的情况告诉了父亲,于是留守就叫人给范仲淹送来许多饭菜。可是,几天过去了,饭菜都放坏了,仍不见范仲淹吃一口。那同学问他为什么不吃?范仲淹说:“并不是我不领情,我已吃惯了粗茶淡饭,如果现在就享受这种丰盛的饭菜,以后还能吃得下粥吗?”

五年寒窗苦读,范仲淹终于成为一个博学多才、能诗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德军的司理参军(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从九品)。这时,他把母亲接来,赡养事奉,并恢复了原来的范姓,改名仲淹,字希文。从此北宋历史上多了一位名臣——范仲淹。

范仲淹入仕后,最初10余年,一直在地方担任小官。虽然范仲淹官位卑微,但他在其位谋其政,每到一处总是踏踏实实地做一些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事,并且干得很有成绩。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范仲淹到泰州(今江苏泰州市)任西溪镇盐仓监官,掌管盐税。

泰州、楚州(今淮安)、通州(今南通)、海州(今连云港西南)各州在唐朝时就建造了捍海堤,防止海潮泛滥,因为年代久远,捍海堤早已颓坏,每到秋季海潮泛滥时,阡陌冲荡,庐舍漂流,百姓受灾严重,人畜丧亡无数,盐灶也多被冲毁,退潮以后,良田都变成了盐碱地,老百姓眼睁睁看着田地被毁、无以为生,只好携家外逃。这件事不属范仲淹的职权范围,但他眼见百姓受害,心急如焚,积极向上反映,建议修复捍海堤。仁宗天圣二年(1024),朝廷命范仲淹主持整个修堤事件。经过四年的努力,长达150 里的捍海堤终于修好,彻底解除了这一带的潮水灾害,保护了农田和盐场。2600户外逃居民也纷纷返回家园恢复生产,原来板结荒凉的土地,又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当地百姓为了纪念范仲淹的功绩,将捍海堤取名为范公堤,并为他修建了祠堂,直至今日兴化县的人民还以范为姓。

由于范仲淹修堤有功,被朝廷召回担任秘阁校理(秘阁是皇家藏书楼之一,校理是负责藏书的整理和校勘),做了京官,范仲淹始终以关心朝政得失和民间疾苦为己任,他看不惯朝廷的腐朽势力,犯颜直谏,因此触怒刘太后。原来刘太后独揽大权,把仁宗当成傀儡,范仲淹便上书批评这种不合理现象,奏请太后还政,有人劝他别太露锋芒,他说:“我的官职不高,可是每年也有三百贯铜钱的俸禄,相当于两千亩地一年的收成。如果我食俸禄,而不去为国家分忧,这和专门糟蹋粮食的螟虫又有什么两样呢?人都说犯颜直谏会给自己惹祸,不是明哲保身之策,其实说这种话的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朝廷内外的官员都敢于直言,君主才会不犯错误,百姓才能没有怨言。政治上清明,才能祸患不生,天下无忧。这不正是远离祸乱、保全自身的根本之计吗?”由于范仲淹触怒太后,被贬往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

后来,刘太后病死,范仲淹又被召回朝廷,任右司谏(谏官)。有了谏官的身份,他上书言事更无所畏惧了。明道二年(1033),京东、江淮一带大旱,又闹蝗灾,百姓们颗粒无收,范仲淹马上奏请仁宗派人前去赈灾,但仁宗不予理会,依旧过着奢华的生活,范仲淹十分气愤,他直言质问仁宗皇帝:“如果宫中一天不吃会怎么样?现在灾区的老百姓没有饭吃,岂能置之不理?”仁宗无话可说,只好派范仲淹前去赈灾,他奏请皇上免除了灾区的部分赋税。范仲淹来到灾区开仓放粮,为了劝诫以皇帝为首的达官显贵不再挥霍人民的血汗,他把饥民吃的野草带回来献给仁宗,并请他转给嫔妃贵戚们看看,让这些每天只知道挥霍的高官们知道老百姓过的是什么日子,不要再挥霍无度。由于范仲淹经常上谏,惹得皇帝不快,所以,他又被贬出朝廷。

范仲淹对此并不在乎,不管贬到何处,他都积极兴利除弊。景佑元年(1034),范仲淹到苏州任知州(一州的行政长官),那时候的苏州暴雨成灾,伏天的大水,到了秋后仍然无法退下,大片农田被淹,秋收无望,成千上万老百姓面临饥饿死亡的威胁。范仲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上任伊始,他就把解决水涝洪灾放在首位,他亲自了解水情,制定了疏浚五河、导太湖之水入海的治理方案。施工过程中,他亲临现场,监督指挥这项工程。在范仲淹的领导下,终于疏通了淤塞的河道,此次太湖水道的疏通,对保障太湖周围的苏、常、湖、秀四州的农业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范仲淹不管身处何处,都积极发展教育。他在老家苏州南园买了一块地,准备盖一所住宅,让家人居住。一天,一个阴阳先生看了这块地,立即向范仲淹贺喜道:“这是块贵地,今后您家中定出公卿。”范仲淹听了笑道:“如此说来,我岂敢独占贵地,倒不如让出建学,使学子们在此读书,公卿将相不是更多吗?”不久,范仲淹就在这里建起郡学,并亲自聘请学识渊博的人任教,学堂越办越好,名冠东南。

由于范仲淹政绩卓著,又被召回京师,授天章阁待制,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当时的开封是北宋的京畿重地,达官显宦颇多,谁在这里任知府谁头痛。范仲淹走马上任,毫不留情地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仅仅几个月,浊气横行的开封府就“肃然称治”。

宰相吕夷简是个不正直的官吏,他利用职权,将自己的亲信、党羽安插在要职上,与朝中的其他官僚相互勾结,使朝堂之上充满了陈腐污浊之气。范仲淹和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对他的这种行径非常痛恨,经常向皇帝进言,可是皇帝却视而不见。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把京官晋升情况绘制成一份《百官图》,提醒仁宗说:“官人之法,人主当知其升降迟速之序,进退沉浮之事不宜全委宰相,陛下不可不察。”吕夷简对范仲淹十分不满,总想找机会报复。

《百官图》之事尚未平息,范仲淹对吕夷简不以国事为重,为一己之利蛊惑君王的做法很气愤,便又写了四篇政论文呈给仁宗,四篇论文分别是:《帝王好尚》《选贤任能》《近名》《推委》,旨在讥讽时弊。同时范仲淹还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之言,不疑舅家,故有王莽之祸。臣恐今日朝中亦有张禹之徒,坏陛下家法,不可不早日除之,以绝后患!”显然,此话矛头直指吕夷简,惹得吕夷简大怒,范仲淹因此被贬官为饶州知州(今江西鄱阳)。

范仲淹虽然被贬,并没有怨天尤人,仍以关心国事为重,他在给仁宗的谢表中说:“守土非轻,报天无所。臣出自畎亩,阶于缙绅,骤陛天阁之游,亲委王畿之政,优宠既渥,不敢心忘国家。”到朔州后,他兴建学堂,培育人才。自己建了一堂,取名为“庆朔堂”,并模仿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写了一首《怀庆朔堂》,以次明志。诗云:

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宫去未曾开。

年年忆着成离恨,只托春风管句来。

范仲淹被贬不久,京师发生地震,直史馆叶清臣上疏仁宗皇帝,说范仲淹被贬是上天预警,请仁宗召回范仲淹,于是仁宗迁任范仲淹为润州(今江苏镇江)知州,使其离京师更近一些。

范仲淹自为官以来,一心为公,每到一处,都注意兴修水利,兴办学堂,关心时政得失,博得了清正的名声。朝堂之上,敢于直言犯谏,不畏权贵,为仁人志士称道,却被奸人排斥,以至于多次被贬官。可是不管身处何地,他都以天下为己任,这也是他名垂青史的原因。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宋朝西北边境局势突然紧张起来,原本臣属大宋的党项族首领元昊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沿宋朝边境部署了10万人马。突生如此变故,以仁宗为首的君臣顿时乱作一团,不知如何是好。有的主攻,有的主守,仁宗也举棋不定,莫衷一是。边境上就更狼狈了,由于多年无战事,宋朝边防不修,士卒未经战阵,平常又缺乏训练,战斗力极其低下。带兵的将帅也多是皇帝的亲戚故旧,根本不懂军事,如此弱旅如何对付得了西夏虎狼之师?

第二年正月,元昊大军进逼延州(今陕北延安)。延州是西夏军出入的必经之地,延州知州范雍志短才疏,他一听说西夏军来犯,吓得紧闭城门不敢出战,忙遣人去调援军。不料元昊早有埋伏,援军刚到就陷入重围,死伤甚众,幸亏这时纷纷扬扬下起鹅毛大雪,元昊怕被风雪困住,匆忙撤兵而去,延州才未陷落。

形势严峻,有人为仁宗皇帝出主意,何不找范仲淹商议此事。仁宗差点把范仲淹给忘了,他知道,范仲淹虽然被贬,却是个爱国、忠君、可托大事的股肱之臣。于是,马上召范仲淹入朝,恢复了天章阁待制之职,让他出任陕西路永兴军的知军州事(今陕西西安一带),这时的范仲淹已经52岁了,仕途上的艰辛蹉跎使他早已霜染鬓发,但是忠心报国的热忱却不减当年。当仁宗命他来收拾残局时,他欣然应允,丝毫没有推脱,风尘仆仆来到处境最险恶的延州。此时的延州,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生机,到处是断壁残垣,茅庐草舍被焚烧成了废墟,百姓死的死,逃的逃,范仲淹的心情十分沉重,当即写下一首《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他发誓要像当年东汉的窦宪击破匈奴,登燕然山勒石纪功而还那样,保卫边疆,让百姓安居乐业。

一到延州,范仲淹便马不停蹄地视察这一带地形和边防守备,积极听取守边将士的意见,视察归来后,废寝忘食地思考对付西夏的战略方针。范仲淹认为:宋军人数虽多,但战斗力差。西夏军人数较少,但兵强马壮,战斗力强;西夏境内山川险恶,沙漠广袤,其都城又远在黄河以北的兴庆府(今天的银川市)。所以,一旦交战,粮草辎重很容易遭到敌兵截击,如果粮饷接济不上,就有被歼的危险,不宜采取深入敌境大举进攻的方针。西夏虽然能战,但是经济实力薄弱,粮食不足,绢帛、瓷器、茶叶等都需从宋朝输入,这又是它的致命弱点。只要宋军坚壁清野,修固边城,经济封锁,同时精练士卒,在西夏军大举进攻时,扼险坚守,这样西夏军无隙可乘,锋芒受挫;宋朝人口众多,兵源充足。而西夏人口少,兵源自然后备不足,这也是西夏的一个弱点。以上关乎两国胜负的决定性条件,宋朝占两条,所以,根据这种情况,范仲淹向朝廷提出了一整套以防守为主的御夏方针。这是一个符合客观情况的战略决策,但是当时却被不少人认为是怯懦的表现,就连与范仲淹交情很深的韩琦也不能理解。但是几次进攻之后,宋军都大败而归,仁宗方信范仲淹之言,放弃了进攻方针,采取守策。战略确定以后,还必须有相应的措施来保证它的实行。于是范仲淹推行修固边城、训练士卒、招抚延州其他少数民族等相应的措施。

范仲淹的部下种世衡建议:“延州东北200里,有故城宽州,可在故垒上筑城。这里地处要冲,右可屏障延州,左可得到山西的粮食,北可以进图银、夏二州。”范仲淹采纳了这个意见,派种世衡率兵前去修筑,夏兵来争,种世衡就一边作战一边抢修。经过军民努力,终于在宽州故垒上建城成功,称之青涧城(今陕西清涧)。种世衡又大兴营田,补充军粮;募商贾通贸易,繁荣经济。

在范仲淹及其后任的努力下,不仅修筑了新的军事据点,而且还先后修复了永平、承平等旧寨12处;召回附近逃亡的蕃汉人户,开辟营田数千顷,恢复了农业生产。经济的恢复和军事力量的加强,使延州及周围附近的寨堡十分巩固。夏军私相告诫说:“别想打延州的主意了,现在的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数万甲兵,不像大范老子(指范雍)好欺负。”

宋朝皇帝在诏旨中曾规定戍边将领的御敌方法,一旦外敌入侵,地位低的军官就带军队先行出阵抵御。范仲淹说:“战将不选择适当的人,只以职位高低作为出阵先后的标准,这是自取败亡。”于是,他认真检阅了延州的军队,淘汰了一批怯懦无能的将校,选拔了一批经过战火考验的有才干的人代替他们,他又选择18000名合格士兵,把他们分成6部,让每个将领统率3000人,分别予以训练,改变了过去兵将不相识的状况。范仲淹从本地招募士兵,因为本地人熟悉山川道路,强悍敢战,又因保卫家乡,斗志较强。范仲淹又选拔了许多像狄青、种世衡那样有勇有谋的将领,尤其是狄青,为宋王朝守境安民、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宋王朝也没亏待他,让他做了枢密使。当然这一切与范仲淹的栽培密不可分。

由于西夏长年用兵,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百姓怨声载道,无力战争。这样,双方从庆历三年(1043)开始议和,到庆历四年正式达成和议。宋夏重新恢复了和平,西北局势得以转危为安。

宋夏局势和缓后,仁宗便将范仲淹调回东京,升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当时,北宋的官僚机构庞大臃肿,但行政效率越来越低,再加上军队数量不断增加,百姓负担十分沉重,国家财政却入不敷出。不少有远见卓识的官员连连上疏要求宋仁宗进行改革,仁宗也意识到了危机重重,决心改革弊政。于是,宋仁宗召见范仲淹等人,赐给他亲笔写的诏书说:“你们为国尽心,不必有什么顾虑,凡是急需改革的事,赶快提出来。”范仲淹一贯主张改革,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早在天圣五年(1027),范仲淹就曾洋洋万言上书朝廷,提出一系列建议。现在仁宗提出改革之事,他更觉得责无旁贷,他对人说:“皇上信任我,不过,事情总有个先后缓急,长期积累的弊病,决非一朝一夕所能革除啊!”于是范仲淹认真总结从政28年来酝酿已久的改革思想,很快呈上了著名的新政纲领《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

第一,严明官吏升降制度

官员的升降应以政绩好坏为标准,不应以资历为标准。如果官员升迁只讲论资排辈,会造成大批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循苟且,无所作为。

第二,抑侥幸

宋时,大官每年都要自荐其子弟充京官,学士以上的官员,如果当官20年,一家兄弟子侄被举荐的就多达20人。这些人一个接一个地进入朝廷,增加了国家开支。如果这些人有真才实学还好,如无真才实学又是纨绔子弟,当官后只知相互包庇,结党营私,不干正事。为了政治的清明和减少财政开支,应该限制大官的恩荫特权,防止他们的子弟占据要位。

第三,严密贡举制度

为了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改革科举考试内容,把注重诗赋改为重策论,以往只要求死背儒家经书并不能济世经邦,要注重阐述经书的意义和道理。这样,学生有真才实学,便可以依其名而求其实了。

第四,加大官员审查力度

对分布在州县两级官员进行审查,不称职者罢免。检查地方政绩,奖励能员,提拔贤才。选派地方官要通过认真地推荐和审查,以防止冗滥。

第五,均公田

公田是北宋地方官的定额收入之一,但分配往往高低不均。如此定会造成官员之间相互抱怨推诿的现象。范仲淹建议朝廷均衡官员的公田收入,按等级分发。这样,既可以督责官员廉洁为政;又可以对违法的人予以惩办。

第六,重视农桑

范仲淹建议朝廷下诏令,要求各级政府和人民,讲究农田水利,大兴农利,并制定一套奖励人民、考核官员的制度长期实行。

第七,整治军备

范仲淹建议在京城附近招募强壮男丁,充作京畿卫士,用来辅助正规军。这些卫士,大部分时间务农,一小部分时间教练战斗,寓兵于农,实施这一制度,可以节省给养之费。京师的这种制度如果成功了,再由各地仿照执行。

第八,推恩信

朝廷已经在老百姓心目中失去信义,所以要在老百姓中间推行恩惠建立信义。派遣使臣,巡察惠政是否施行,若有人拖延或违反赦文的施行,要依法从重处置。这样,便没有阻隔皇恩的现象了。

第九,严肃对待和慎重发布朝廷号令

法度是治理国家、维护百姓安居的条令,不宜频繁颁布、频繁更改。所以朝廷必须制定长久推行的条令,删去繁杂冗赘的条款。

第十,减徭役

北宋仁宗时期,有些县城户口减少,而民间对官府的供给,却更加繁重。范仲淹建议将户口减少的县裁减为镇,将使院和州院并为一院,官厅杂役,可派一些州城兵士去承担,将那些本不该承担公役的人,全部放回。这样,民间便不再有繁重徭役了。

范仲淹的《条陈十事》呈给仁宗后,在朝廷上下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仁宗和朝廷其他官员商量,表示赞同,便逐渐以诏令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

范仲淹负责全面的改革工作,他选派了一批精明干练的按察使去各路检查官吏善恶。如果按察使报告哪个官员不合格,经核查属实就毫不留情地免职,枢密副使富弼见范仲淹罢免了一个又一个官员,不免有点担心,从旁劝止说:“您一笔勾掉很容易,但是这一笔之下可要使他一家人痛哭呀!”范仲淹听了,用笔点着贪官的名字愤慨地说:“一家人哭总比一路人哭要好吧!”

在范仲淹的严格考核下,一大批贪官污吏被除名,很多有才能的官员被提拔上来,官府办事效能提高了,暮气沉沉的北宋王朝开始有了起色。但是,这场改革直接触犯了封建腐朽势力,限制了大官僚的特权,因此这些人对范仲淹的新政恨之入骨,于是这伙人集结在一起攻击新政。

曾作过西北统帅的夏辣,是个诡计多端的家伙,由于贪污横行被免职,他恼羞成怒,蓄意报复。他到处宣扬,诬陷改革派阴谋另立皇帝。于是流言四起,人心惶惶。仁宗对这件事也产生了怀疑,同时看到反对革新的势力这么强大,他开始动摇了,最后彻底失去了改革的信心。一年前慷慨激昂,想励精图治的仁宗终于在守旧派的压力下,下诏废弃一切改革措施,解除了范仲淹参知政事的职务,将他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并将富弼、欧阳修等革新派都相继逐出朝廷。庆历新政虽然失败了,但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范仲淹贬到邓州后,身体很不好,这时,他昔日好友滕子京从岳州(今湖南岳阳)来信,请他为重新修葺的岳阳楼作一篇记。范仲淹为了激励被贬的朋友们,便一口答应了好友的请求,于是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岳阳楼记》。范仲淹用洗练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同时借景抒情,劝勉失意志士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也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范仲淹的思想和行动,赢得了后世人的敬仰。

后来范仲淹又辗转在青州、杭州为官。仁宗皇佑四年(1052),范仲淹在徐州病逝,享年64岁。他逝世的噩耗传到各地,人们深为叹息,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哭哀悼,斋戒数天才散去。历代仁人志士也纷纷以范仲淹为楷模,学习和效法。直到今天,范仲淹的精神和思想仍闪耀着奋发向上的思想光辉,仍有着积极进步的意义。

同类推荐
  • “史式谈史”:古来冤案知多少

    “史式谈史”:古来冤案知多少

    本书内设有“古来冤案知多少”、“兔死狗烹谈韩信”、“苏东坡的乌台诗案”、“揭开岳飞冤案的内幕”、“功成祸至说于谦”等十一个专题的内容。
  • 大秦四世

    大秦四世

    魂飞千年现亡秦,利剑轻吟定乾坤。秦末时代,赵高乱国,胡亥乱政,草莽起义,英雄辈出,本该崩乱的覆灭的大秦帝国却迎来了转机。我身上是秦人的血,这血炽热而又不屈,项羽刘邦也挡不住我。我乃大秦四世,凡乱我大秦者,唯以利剑斩之!
  •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本书介绍了秦代的兴衰、历史人物、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内容。
  • 三国之江东霸王

    三国之江东霸王

    何为王道?就是对手不乖,从他身上碾过。何为霸道?就算乖,也得碾过。何为天道?亲,今天你该被碾了。何为帝道?你不想被碾,也不得不被碾!王道以德服人,霸道以力服人,王霸兼用,敬天治人。现代人穿越到三国小霸王孙策身上,用霸道和王道能否在这乱世之中成就帝道。敬请期待。
  • 大汉兴亡四百年

    大汉兴亡四百年

    影响后世两千年!与其说是400年精彩绝伦的兴亡史,不如说是2000年中华文明的奠基史!刘邦项羽楚汉争霸;霍去病封狼居胥;班超投笔从戎……这些让人一听名字就热血沸腾的故事,构成了一部精彩绝伦的大汉400年兴亡史!在卫青、霍去病、班超等人的努力下,汉朝的疆域不断向外推进和巩固;汉武帝采纳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自此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汉朝建立统一的官吏选拔标准,引导民众形成统一的风俗、文化、价值理念,消融了西周以来复杂的地域文化隔阂……翻开本书,看汉朝精彩绝伦的400年,如何影响后世2000年!
热门推荐
  • 悲鸣之剑

    悲鸣之剑

    七把神剑,各有其主,除了绝情剑的剑主,其余无一例外的死亡。每一代剑主的死亡,都给剑灵带来撕心裂肺的痛苦。它们,总称——悲鸣之剑。
  • 权臣天天都想以下犯上

    权臣天天都想以下犯上

    花倾欢是整个花朝的掌上明珠,颜比花娇,倾城绝色。她的父亲是整个九州大陆第一强国的帝王,她的母亲是当朝皇后,她更是唯一的皇女,自幼便是众星捧月,千娇万宠。然后……她遇到了萧瑟。萧瑟此人面如冠玉,风姿卓绝,是举朝上下公认的不好惹,权臣大人手段残忍,心狠手辣,又权倾朝野,无人能惹。皇女是个作天作地的小妖精,权臣心如铁石又杀人如麻,这两个人本来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然而,权臣大人却公然在大殿上求娶皇女殿下。外界传闻权臣大人求娶皇女,就是图她活不长,家里还有皇位要继承。全花朝的人都在等着看笑话。再后来……权臣大人肆意散漫的伸手,矜贵优雅,“欢欢乖,为夫帮你收拾他们。”什么皇位富贵,他就是图这个小姑娘而已,想要把她宠上天!权臣大人一直觉得自己是只老谋深算的狐狸,步步为营,一步步将小姑娘引诱进了自己的怀里。却不知道其实他才是那只小白兔,窝在他怀里的那个小姑娘才是一只老谋深算的小狐狸。将权臣大人以爱之名,画地为牢。1v1双宠双洁,欢迎各位宝贝跳坑,非认同转载皆视为抄袭处理
  • 水浒将星系统

    水浒将星系统

    水浒将星系统开启天界系统提示:尊敬的用户,编号0048的将星现已转世下凡,元神即将寄宿至您身上,请您核对好相关数据。给您带来的不便,在次向您致歉…晁风:...也不能因为我姓晁,就让我变成晁盖吧...什么?你是潘金莲下凡?妹妹先别走,加个微信吧!
  • 宋瓷大碗

    宋瓷大碗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年轻人必知的66个人生建议

    年轻人必知的66个人生建议

    一个人生活没有目标,就会浑浑噩噩、无所事事,甚至听凭别人的摆布。反之,如果找到恰当的目标并为之奋斗,就会振奋精神,克服困难,展现自我,直至到达胜利的彼岸。
  • 天衍局

    天衍局

    玲珑棋,局中局。谁是对弈人,谁是指尖棋?谁能棋手天下,谁终一场空梦?人生天定?可人生无常,谁又甘心认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没想到我这么强

    没想到我这么强

    三年前,杨辰记忆丢失,莫名其妙成为了洛家的上门女婿,尝尽白眼。三年后,杨辰技能觉醒,医道术法,信手拈来,当场他就震惊了——我真没想到自己这么强啊!
  • 嫡女农医:逆天小王妃

    嫡女农医:逆天小王妃

    傅婉言从来没想过她这么倒霉,被醉酒的病人一刀给捅死了,苏醒穿越到浑身长满有毒脓包的恭国侯府嫡女的身上,好不容易搞清楚下毒的罪魁祸首是谁,还没动手手刃仇人,就被赶出去了。为了保命,躲进了武陵村,卖卖草药、治治病、开个药铺、开个药膳酒楼、开个香料铺……小日子逐渐好转,谁知上天看她不顺眼,来了一场天灾!她散尽家财救济灾民、组织人员祛除疫病、顺道捡了个重伤男人回家,拿他做了挡箭牌成了假夫妻,在感情逐渐萌芽之时,男人失踪了……随后,她被接回了恭国侯府,一道圣旨将她赐婚好战嗜血的妖怪八皇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