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052500000037

第37章 论老年

◎施蛰存

施蛰存(1905—2003),原名施青萍,浙江杭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将军的头》、《李师师》、《梅雨之夕》,散文集《灯下集》、《待旦录》及学术著作《唐诗百话》、《词学论稿》、《宋元词话》、《历代词籍序跋萃编》等。西塞罗是古罗马政治家、演说家和散文家。他有不少著作留传下来,著名的政论文、演说稿、书信、杂文,不下几百篇。可惜中文译本只有梁实秋译的一本《西塞罗文录》,还是三十年代的事。最近听说又有了新译本,内容还是梁实秋译的那几篇,我还没有见到,不知译笔会不会比梁实秋好些。

《西塞罗文录》中有一篇《论老年》,是一篇著名散文,我当年读了很感兴趣。不过,西塞罗只活到六十八岁,就被人暗杀。他论老年,恐怕只是一个五、六十岁人的体会,在今天看来,这还不算老年。我国今天的法律上规定,男子六十岁退休,女子五十五岁退休,这样说来,六十岁才开始进入老年,他还没有老年人的思想、情绪、经验、体会呢。

老年,老人,这个老字,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概念有过几次变动。有一个现象,大可注意。汉代以前,一个人,过了七十岁才算是老了。孔夫子叙述自己的一生,从“十有五而志于学”讲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下面就不说下去了。另外,他还说过:“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见在孔子的时候,七十岁以后,才算进入了老年。所以汉代的字典《说文》注释这个“老”字,明确地说:“七十曰老。”可是,这个标准,到了后世,似乎只有做官的人可以保持不变。“七十而致仕”,从周朝到清朝,没有改变过,大大小小的官员,一律到七十岁退休。老百姓呢,老得早了。皇侃注《论语》说“五十以上为老”。《文献通考·户口考》说:“晋以六十六岁以上为老,隋以六十为老,唐以五十五岁为老,宋以六十为老。”这样看来,在人民中间,老的概念,曾经在五十岁到七十岁之间,游移不定过。汉朝以后,只有做官的人有特权比老百姓迟老十年。

不管六十也好,七十也好,反正我已经毫无问题地老了。中年、青年、少年人的一切思想、感情、观念,都遗弃了我,我也遗弃了它们。我和中、青、少年之间,显然存在了不同广阔的代沟,我已主动又被动地进入了另一个意识形态王国。我的一切观念,如果不赶紧自己交代,现在和将来的中青少年是不会理解的。于是,我也来谈论老年。

说起老年,就想到晚年。根据传统的修辞用法,晚年不一定是老年,老年也并不年年都是晚年。太阳即将落山,夜幕尚未降临,这时候叫做晚。一个人的生命即将终尽,还没有死,这年龄叫做晚年。晚年这个名词,并不表示固定年数或年期。一个在五十岁上逝世的人,他的四十八、九岁就是晚年。四十四、五岁,就不能说是他的晚年。我第一次退休,是在1975年,工宣队送我回家,祝颂我晚年愉快。我心里好笑,你以为我过两三年就死了吗?到今天,十五年过去了,我还活着,有这么长期的晚年吗?现在的青年人,经常以晚年安乐、健康祝颂老年人,却不知道老年人心里难受。这不是祝颂,简直是咒诅他快死啊。在我辈老人的词汇里,“晚年”这个语词仅仅在讲到一个已故世的人的最后几年才用到,从来没有当面对生存的人用的。

记远不记近,这是老人十拗之一。我在青少年时,和老辈讲话,他们对十年、二十年前的事,会说得清清楚楚,对十天八天以前的事,却想不起来。我当时也想不通,以为这是老年人的古怪。现在我自己明白了。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许多印象最深刻的事物。年纪越小,这种深刻的印象也越多。我还很清楚地记得,在五六岁时,住在苏州,父亲带我到虎丘去看迎神赛会。一尊巨大的“老爷”(神像)由许多人抬着走过,那老爷的眼睛会闪动,十分威严。我非常害怕。这是第一次看见,印象最深,永远记得。以后还看过几十次迎神赛会,都不很记得了。到了老年,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平淡无奇。昨天和前天一样,前天和大前天一样,没有特异的情况,因而也没有深刻的印象。所谓记远不记近,也并不是说,凡年代久远的事或人都记得,凡最近的事或人都不记得。只是过去的生活中,印象深的事情多;老来的生活中,印象深的事情少。这就是老人记远不记近的理由。说穿了,也并不古怪。

老人饶舌,说话滔滔不绝。他愈说愈高兴,听的人愈听愈厌烦。这情况也确是有的。不过,这并不是一切老人的通病。有些老人恰恰相反。他们沉默寡言,似乎很不愿意开口。这等老人,我们留着耽一会儿再谈。且说饶舌的老人,也有好几种。一种老人是长久孤独地耽在家里,没有人和他说话。他也没有机会说话。忽然来了一个客人,老朋友,老同事,多年不见的亲戚,双方都有许多可说的话。于是,老人的话一发而不可收拾了。这种情况的老人饶舌,客人不会厌烦,因为客人知道,是他自己引逗出来的。在老人这方面,其实也不能说他饶舌。也许他已有好久不说话,今天只是并在一起总说罢了。

如果来了一个普通礼节性拜访的客人,原来只打算向老人问候一下,坐一会儿就走。可是,他想不到给老人打开了话匣子,使他没有站起来告辞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总是讲他平生得意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客人绝没有引逗他,他会自己搭过去。有些客人,可能已经听他讲过好几遍了。可是,老人自己不记得,客人也不便说破,只好恭听下去。这种老人,确是饶舌得可厌。不过,青年人,我希望你们理解他,容忍他,静静地听他讲,千万不要打断他。老人讲他平生得意的事情,是他的孤独的退休生活的兴奋剂。让他自我陶醉一下吧。

至于那些沉默寡言的老人,也有几等。一等是体力已经非常衰弱的老人。他的肺功能已经不能说话。偶然应对一句话,也是细声细气的。对于这一等老人,做客人的最好尽快告退,不要伤害他所余无几的体力。另外一等沉默寡言的老人,大多是胸有城府的哲人。有些是世故人情阅历得多了,他知道“言多必失”。既已退出社会,犯不着再冒风险,于是他守口如瓶,一言不发。无论你问他什么,他只是点点头,或摇摇头,或则笑笑。如果你要追问他,硬要他表态,他总是简单地回答:“不知道”,“不清楚”,“我没意见”。这是一种非常谨小慎微的老人。另外还有一种悲观厌世的老人,他们是犬儒主义者。你去访问他,他招待你,客气得很,显得很殷勤。但是,他只听你讲,绝不搭话。而且对你讲的话,他一点反应也没有。你不知道他同意不同意,你也不知道他听清了没有。有时他忽然对你微笑,你也无法理解,这是他感到兴趣呢,还是讽刺?

我宁可面对一个饶舌的老人,不愿意面对一个沉默寡言的老人。

老人怀旧,这和记远不记近不同。怀旧是对无论什么事物,老人都以为从前的好。物价是从前廉平,饮食起居是从前考究、舒服,人情是从前厚道,社会是从前安定,生活是从前富裕……所谓“从前”,都没有一定的年期,十年前是从前,二十年前也是从前。六、七十岁老人所怀念的从前,总在二、三十年之前。八、九十岁的老人,怀念的常是四、五十年之前。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每一个人,从二十岁到五十岁,是他的黄金时代。饮食服御的享受,世故人情的经验,亲戚朋友的交际,事业知识的发展,乃至财富产业的累积,成败升沉的阅历,都在这三十年中。这三十年间的社会和生活,是属于他的,他知道得很清楚。过了五十岁,一步一步走入老境,社会渐渐地远离了他,生活境界渐渐地简单、缩小。他失去了活力,不会增加新的知识。于是,他说:一切都是从前的好。因为他无法享受现在的好。碰到一些固执的老人,他还要拒绝享受现在的好。但是,在另一方面,也还有些不服老的老人,他们还能精神焕发地跟上时代,不甘落伍。扬扬自得地和大伙儿一起跳老年迪斯科。也有人带着老伴坐咖啡店,听音乐,挤在年轻人中间卖弄他们的鸡皮鹤发。这一等老人,大约不会怀旧,不会说一切都是从前的好。不过,我想想,还是要劝他们回去,坐在沙发上,喝一杯清茶,追怀从前的好。老人怀旧是正常的,趋新是变态。

有人提醒我,老人还有一个特征:嘴馋。不错,老人确实嘴馋,常常想吃。我自己就是这样。不过,青年人不会发现,老人想吃的是什么?我自己很明白,老人的嘴馋和青少年不一样。老人嘴馋,并不是食欲亢进,而是多少和怀旧有关系。老人并不想吃他没有吃过的东西,因为那种东西,不在他的知识和记忆里。老人尽管嘴馋,想吃,可是,把他想吃的东西办到,他也不会狼吞虎咽,只吃了一点点就满足了。从怀旧的感情出发,我常常想吃年轻时以为好的东西,即使那些东西现在还可以吃到,我也总以为从前吃的比现在的好。例如,1938年暑假,我在越南河内,吃到很好的香蕉、椰子、芒果。五十年了,似乎余味犹在。上海虽然也可以吃到香蕉,偶尔也可以吃到椰子,但我总是想吃河内的。至于芒果,上海已多年不见,见了也不会嘴馋。黄鱼、带鱼,向来是中等人家餐桌上的日常菜,从来不上筵席;现在呢,一盘松子黄鱼,比从前一大碗排翅还贵,带鱼的市场价格反而比鲭鱼贵。我现在只得多吃鲭鱼而懊悔从前没有多吃鱼翅。老人的嘴馋,大概如此,是一种怀旧感情的透露。饮食方面,尽管有新时代的新产品,一般老人都不会趋新。青年人非喝可乐、雪碧不可,老人却宁可喝一杯郑福斋的冰镇酸梅汤,或觉林的杏酪豆腐。吃得到,当然很高兴;吃不到,嘴就馋了。

孟子和他的学生告子忽然谈到人性问题,告子脱口而出,说了一句“食色性也”。从此以后,一部中国文化史,哲学史,生理学,心理学,永远把食与色连在一起,好像贪嘴爱好的人必定好色。我讲到老人嘴馋,就有人提醒我:老人也好色。那么,好吧,我们就来谈谈老人的好色。

许多人都以为嘴馋不丢脸,不妨承认;好色是见不得人的事,非但不可承认,而且必须否认。其实,也不用大惊大怪,在我们儒家先圣先贤的世界观中,好色也的确和嘴馋一样,不过是人性之一端而已。“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寡人好色。”“国风好色而不淫。”君臣、师生公然谈到好色,而且有人记录下来,写入煌煌经典。孟夫子还说过一句:“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简直骂不好色的人是瞎子。这样看来,好色又何必讳言?

不过,好色这个语词,大概古今意义不同。古人所谓好色,是多看几眼美丽的姑娘。从头看到脚:“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已经是瞪着眼仔仔细细的看了。看到后来,不禁赞叹:“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如果再要进一步欣赏,那么可以到东门外去和姑娘们一起沤麻,趁此机会,和她们一起唱唱歌,或谈谈家常。“彼美淑姬,可与晤歌。”不过,这已经是青年人的行为了。老年人,大约惊赞一声“美无度”之后,就高高兴兴的回家了。既不想“君子好逑”,也不会“吉士诱之”。既不会约她“俟我于城隅”,也不会要求她“期我乎桑中”。

好色这个语词的现代用法,就把老年人排除在外了。既然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可见“好色”和“淫”是两回事。可是现代人用“好色”这个语词,却把“淫”的意义也概括进去了。从好色到淫的全过程,叫做“恋爱”。青年人的恋爱,犹如一场足球赛。许多人你争我夺,目的是把一个球踢入球门。球进入球门之后,恋爱就自行殒灭,生命进入另一阶段。

青年人的好色,以球门为目的,他是要有所获得的。老年人的好色,没有球门,故不想得到什么。孔夫子早已告诫过:“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因此,我们可以说,老年人的好色,是出于美感;而青年人是出于欲念,虽然同是性。

老人的好色,非但无所得,反而常常会有所失。这个失,与青年的失恋不同。老人所失的,不是一个进门球,而是一种审美趣味的幻灭。世界上有多少老人,见过多少美丽的姑娘,过不了几年,就看见这个美丽,已变成老丑。甚至,在看到她的美丽的时候,已看到她老丑的阴影。白居易是个好色的诗人,他喜欢看美丽的姑娘。但是,他常常慨叹,“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老人好色,同时又悟到色即是空。如果说他有什么收获,大概只有一种悲天悯人的情绪,这是青年人所不会理解的。浮沉凡有所爱,有所执著,它们都足以使人颠倒,以生命相角逐,有如殉道者,只要有努力的鹄的,牺牲也就是收获,人们将毫不犹豫地迎取。——感情有所附丽,理想有所寄托:殉爱与殉道各有自己的世界。

同类推荐
  • 宋词是一朵情花2

    宋词是一朵情花2

    最经典的宋词读本,最唯美的诗词解读。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严谨,唯美,更动人。以诗词会古人,以古人读心灵,以心灵悟人生。今人爱宋词,爱情花,是因为她包罗万象,又于万象中生出种种聚散无常。宋词就是开在绝情谷的绚烂情花,我们都中了它的毒。
  •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与病魔抗争的日子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母亲,她的儿子走过了漫漫12年对抗艾滋之旅。自从1983年孩子确诊之后,她便加入了刚刚起步的休斯顿艾滋病基金会。在本书里,她讲述了自己帮助他人的故事,以及做这些事情时,她是如何怀抱着希望,想要找到一种方式,应对自己无可避免的厄运。当然了,正如您将在本书中读到的,没人能够做好准备,接受如此巨大的打击。本书记叙了作者看护独子和其他无数艾滋病患者时,自身得到的成长。就连她的志愿者同伴们都不堪这种恶疾带来的重负,更加深切地体现了那种绝望和悲伤。本书出版后仅5个月,作者就于2008年5月31日,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难度图书博览会上获得了银奖。
  • 袖中锦

    袖中锦

    这是一部以现代视角重述古人经典的随笔集,作者对汉魏至明清的古代文人笔记,如《淮南子》、《搜神记》、《酉阳杂俎》、《武林旧事》、《南村辍耕录》、《池北偶谈》等记载的有趣事件进行漫谈,从典章制度到社会风尚,从诗文书画到各类人物,既有现实的社会历史事件,也有浪漫的鬼神精怪故事。以今人视角剖析古人思维,既解读又创造,或令人捧腹,或发人深省。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晴日的雨

    晴日的雨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主要包括:亲情乡情、情驻校园、情寄江月、诗情偶寄。
热门推荐
  • 守护甜心之女主厉害就对了

    守护甜心之女主厉害就对了

    亲爱的宝贝们小时候都看过守护甜心吧?我也是突发奇想想写这本小说的。内容不多,就一系列的沙雕守护甜心故事。你想要的我都有?比如说渣男伤透了女主的心,女主回来报仇……
  • 异界召唤与合成

    异界召唤与合成

    我穿越了??这是什么??召唤与合成??异界外挂啊,嘿嘿,我喜欢。
  • 荒城传

    荒城传

    人要修行,天地也要修行。荒界我为主,神界以我尊。神为神中帝,仙为无上仙。一令号八方,一城镇混沌。
  • 传说中的王妃是大佬

    传说中的王妃是大佬

    大佬降世却无人知晓。明面上在外地生活了七年,实际上,人家逍遥了七年。一朝回府,看她如何将众人惊呆。第一天,进铺子拿了东西不交钱,没人敢追。第二天,抗了圣旨不尊,皇上不敢说啥。第三天,将何家小霸王收成小弟……什么吊打小白莲,不存在的。因为都是渣。当回府为虎作伥多日,终于,溟王府那位呆不住了。“媳妇儿,你就不能收敛收敛吗?”“……”“滚”只见房门忽开,他们心目中的战神,成功的第九百九十九次被踹出房门……“嘶……好疼”
  • 古代上位术

    古代上位术

    《古代上位术》首次提出“上位术”概念,探讨那些最厚黑、最隐秘的官术,在争上位、大换位背景下正得其时。上位就是搞定人,其本质就是一种人性关系术,是古今相通的发迹策略和升迁窍门。作者是资深媒体人,谋略学博士,善于从历史中总结官场商场智慧,用现代语言做了通俗的诠释。文章通俗,风趣诙谐,观点犀利,通过挖掘古代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巅覆了一些惯性思维。
  • 命令你喜欢我

    命令你喜欢我

    (已完结){指路新书,青梅竹马的甜甜文《心动预警:绕床弄青梅》}十七岁的沈予怀遇见了十九岁的莫渺渺,骄阳似火的热恋,爱意灌满了整个夏天。云城无人不晓莫渺渺无人不知沈予怀。前者是打架出了名。后者是学神人设,正所谓别人家的孩子。莫渺渺说:你叫沈予怀渺渺兮予怀的予怀沈予怀说:你叫莫渺渺,渺渺兮予怀的渺渺。“早餐味读书声成堆的卷子解不完的题闷热的教室老师的催促声越来越少的倒数日但还好那时还有冰激凌可乐喜欢的歌单成群的小伙伴温柔的风美丽的晚霞和喜欢的那个她。青春的不过是两两相惜,懵懂而又羞涩的爱恋,是山顶的烟火盛开的那一瞬间,是校服在操场的留下的残影,是湛蓝青空之下未道别的他。我对你的爱不会在不见面的日子里被新鲜事物冲淡爱意只会随着想念越来越深.又一个夏天,莫渺渺和沈予怀结婚时,全城见证了他们的婚礼,参与了他们的青春。双向奔赴的初恋甜文,咱们好好努力,顶端相见(欢迎入坑,撒糖撒糖)
  • 养着美女做大亨

    养着美女做大亨

    原名《超级放大镜》重生回到三年前的萧帅凭借一把神奇的放大镜,从此财运亨通,美女环绕。别人养家靠勤劳,我靠镜子变大小。别人打架靠拳脚,我靠镜子变大小。别人赚钱靠头脑,我靠……我靠美女我骄傲!且看市井孤儿萧帅,手握神奇放大镜,如何在繁华的都市呼风唤雨,挥金如土!
  • 帝临鸿蒙

    帝临鸿蒙

    三千世界,浩瀚无垠,隐含无尽神秘;九重天外,诸朝并立,雄踞一方天宇;万千雄主,谁为真皇?诸天万朝,谁人又可一统三千大世界,万古独尊?羽皇,一个被预为天命之皇者的神秘少年,怀着满腔的仇恨,走上了一条争霸诸天的皇道天途。
  • 追逐游戏:前妻的秘密

    追逐游戏:前妻的秘密

    一纸协议,让她成为整个帝城的笑话。昨日她才步入婚姻殿堂,今日她便被抛弃。家人嫌她丢尽了脸和她断绝关系,朋友对她不解拒绝帮助她,一夜之间仿佛全世界都离她而去,绝望之下叶柒选择就此离去。七年后,雷霆归来的叶柒,面对绝情的前夫,极品的家人,一肚子坏水的朋友,冷冷勾唇一笑:“整不死你们,我就不姓叶!”只是,这个明明对她绝情的仿佛拥有深仇大恨的前夫,你能不能要点脸,别整天围着她打转?她想整死的第一个人,便是你!
  • 人间三月我和你

    人间三月我和你

    曾经爱过的人突然出现在自己好不容易才调整了的世界。陆知易会怎么做?事情慢慢浮出水面,难道她的离去另有原因?林施施重回时隔多年的家乡,偶遇年少时的欢喜,重逢昔日好友,却曝出当初的离去原因。陆知易再次告白林施施,他们可否回到当初,放下当初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