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394000000016

第16章 风行变法王安石(2)

一、均输法。为了保证京城皇室、官僚和大量驻军的需要,宋朝从一建立,就在东南各地区设置发运司,负责征办和发运各地的物产往开封。发运使们不管开封的库存情况和实际需要,也不管地方丰收还是遭灾,只是按照规定的数额,从地方征来,运往京城了事。这既加重了各地百姓的负担,又造成京城不少物资积压,不得不低价抛售。遇到国家急需,只好高价向商人购买,使其获得巨利。为了改变这一积弊,均输法规定,拨给东南发运使500万贯钱和300万石粮供其周转,要求其全面掌握各路财赋的状况和京城需求及库存情况,运输价格低的地方的物品和距离较近的地方的物品来京城,以方便运输,节省经费,减少农民的赋役,使国家财政充足,百姓也不太穷。

二、青苗法。这是对旧的常平仓法进行改革的新法,所以又称常平新法。宋太宗和真宗时,为了平抑粮价和用于救灾,陆续在京城和各地设常平仓,留下一些上供钱作为本金,每当新粮上市价钱便宜时,加价收购粮食存仓,到粮价太贵的时候再减价卖出。荒年也可以拿出来赈济。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常平仓有名无实,钱谷被挪用,穷人不能受益。每遇灾荒,农民不得不向豪强地主高价借贷,不少人家因此破产。青苗法规定,在夏秋粮未成熟前,凡民户自愿借贷的,即将所贷粮食折成现金贷付,归还时,稍加利息随税纳还。从而使农民在急需时有处借贷,不必再受高利贷的盘剥,以防止兼并的发生。

三、农田水利法。这是一条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的新法。它规定,鼓励各种人向官府提出兴修农田水利的各种建议。各地要进行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防,修筑圩岸的工程,凡花费经费较大的,可以向常平仓借贷支用。还不够时,州县官就劝谕富户出钱借贷,由官府担保催还。这一办法的推行,使各地的农田水利得到很大的发展,从1070年到1076年的七年间,全国就兴修水利10 792处,受益的田地达36.3万顷。

四、免役法,又名募役法。它废除了旧差役法按户等轮流充当州县衙门差役的办法,改由政府出钱招募差役,再按户等高低和产业多少摊收募役的费用,称免役钱。而原先不承担差役的城市上五等户和农村的未成丁户、单丁户、女户及官户、寺观,也按同等人户免役钱的半数交纳,称为助役钱。每年要在实际募役用钱之外,加征五分之一的钱,称为免役宽剩钱,以备荒年免收时使用。

五、市易法。这是为了限制大商人操纵物价、牟取暴利、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办法。规定在开封和其他城市设置市易司,由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本金,用以收购市场上的滞销货物。在社会需要时再赊购给商贩们,半年或一年后,加息一二分,归还市易司。从而由政府控制市场,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六、免行法。以往,开封各工商行业除了交纳各种正常的赋税以外,还经常要负担各官衙摊派下来的物品和人力的要求,成了他们的沉重负担。免行法规定,以后不许各官衙直接向工商行业索要东西和人力,各行业按其获利的多少,定期交纳免行钱,各官衙所需从免行钱中解决,使工商业户的负担有所减轻。

七、方田均税法。北宋的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却隐瞒田产逃漏赋税,不仅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加重了农民的负担。针对这一情况,该法规定,每年九月,由县官主持在全县丈量土地,从4边各1 000步,即41顷66亩160步为一方,并根据土地的肥瘠,确定土地的等级,作为负担赋税的依据。将原来地方的租税总额,按新丈量的土地数和等级平均负担。据说,当时全国开展了大规模的丈量土地活动,到1085年(元丰八年),已丈量的土地达250万顷,占全国纳税土地总数的一半多。

整顿军事的新法:

一、将兵法。为了改变将不知兵、兵不知将,战斗力不强的问题,规定,固定将官对军队进行训练。在开封、河北、京东、京西路设置37将,每将设将副各1员,选择有丰富作战经验又有指挥才能的将领担任,专门负责对军队进行严格训练,训练好的军队才报告朝廷等候差遣。以后,又陆续在全国各地设置了总共92将,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二、保甲法。此法的目的是整顿社会治安,防止盗贼和农民的反抗斗争。规定,每10家为1保,设保长1人,50家为1大保,设大保长1人,每10大保为1都保,设都保正、都副保正各1人。每1家只要有2个成丁的就抽1人为保丁,自置弓箭武器,学习武艺,轮流在保内巡逻,发现盗贼,就限时追捕,追捕到盗贼者予以奖励。保内有人犯法,或有盗贼居留,知情而不告官就要处罪受罚。保丁实际上是宋朝政府在民间设置的一支武装力量,不仅用以维持地方治安,在必要时还可以补充军队。

三、保马法。马匹是当时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仅用于作战,也用以运输军需物品。以往国家设监牧养蓄马匹,数量有限,由于管理不善,死伤很多,病弱之马也不堪骑战,为此,行保马法规定,军马由民间养蓄,凡开封和河东五路的保甲愿意养马的,每户1匹,富户可以养2匹。免除养马户的折变缘纳钱,三等以上的养马户马死后由其独自赔偿,四五等户由10户分担其半数。每年对养马的情况进行检查。此法的实行,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的开支,增加了战马的供给。

四、军器监。军器的制造原属三司胄案负责,而三司工作繁杂,主管兵器制造的人员经常更换,所造兵器数量尚可,质量却不佳,难以满足外御辽、夏,内备镇压的需要。经王安石等人建议,废除三司胄案,另设军器监,统一管理全国武器的制造。鼓励军民对兵器的制作和改进提出建议和设计。在开封设东西广备攻城作,在一些出产材料的州设都作院,具体从事兵器的制作,军器监根据所制造的兵器的优劣,对有关官吏进行奖惩。这一改革取得良好效果,10多年以后,兵器库所藏兵器不仅质量很高,而且数量充足,保证了征战之需。

整顿科举和教育的新法:

一、改革科举。王安石认为以前进士科考诗赋、明经考背诵经文的做法,是败坏人才、使学术纷争的根本原因。根据他的建议,朝廷于1069年(熙宁二年)正式改为科举考试以经义论策为主。规定,以《诗经》《尚书》《周易》《周礼》《礼记》为本经,《论语》《孟子》为兼经。进士科考试时,第一场选考本经中的一经,第二场考兼经,第三场考论,第四场考时务策。罢去明经科,设明法科,专门考律令刑统大义断案,合格即取。

二、改革教育。王安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一道德”,即统一思想,而学校担负着一道德的重任。根据其意见,首先扩充国子监中太学的名额,并将学生分为三等,刚入学的为外舍,学习考试合格后升为内舍,最后是上舍。学行优异的上舍生经考察,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直接任命官职。专门设置经义局,由王安石主持,负责训释《诗经》《尚书》《周礼》的义理,编为《三经新义》(其中王安石亲自编成了《周官(即周礼)新义》),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书和太学教材。

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进行的变法,从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反对派以司马光为首,在太皇太后(仁宗的皇后)、皇太后和岐王赵颢的支持下,对新法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反对派认为,变法针对那些地方豪富是不应该的,他们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如果将他们都搞垮,一旦出现边境的紧张形势,需要兴师动众,军需的粮钱将从何而来?他们反对保甲法,说,保丁习武艺,有武器,一旦出现灾荒、失业或社会危机,将会拿起武器,成为国家的大患。他们反对青苗法,说,政府实际上是在放高利贷,有损国家的体面,有关官员将会以该钱借给有关系的人,而且荒年借贷肯定要亏本。他们反对免行法,两宫皇太后亲自到神宗面前哭诉,说她们的亲属被强迫交纳很重的免行钱,恐怕京城会因此发生动乱。他们攻击市易法,说是挟官府行兼并之事。

对反对派的责难,王安石据理进行反驳。1070年(熙宁三年)三月,宋神宗问王安石:“外边传言,朝廷认为‘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这是什么话?朝廷哪里有过这样的话?”王安石知道,这是反对派作为大逆不道的奇谈怪论在到处宣传的“三不足”,他没有正面回答自己有否说过“三不足”的话,只是对神宗说:“陛下事必亲躬,唯恐伤民,就是畏天。陛下事无大小,都征询大臣们的意见,就是恤人言。祖宗之法,本来就不足守,仁宗在位就多次改变法度。”王安石写了《上五事札子》,对反对派攻击最厉害的五件事进行了批驳。一是反对派攻击他和戎,就是与西夏和平,他认为该策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二是青苗法,指出青苗法贷钱给贫民,对其有利。三是免役法,能平均各等民户的负担,使他们安心务农。四是保甲法,使邻里互相纠察,奸人无边藏身,人人归向仁爱,否则民心动摇,社会不安定。五是市易法,起源于周代的司市,汉代的平准,实行以后使货物流通,国家增加收入。当然,这些新法,必须有合适的人来实行,如果行非其人,急于求成,邀功希赏,也会带来大害。王安石也给反对变法最厉害的司马光写信,反驳了司马光的指责,陈述了自己坚定的变法决心。指出:“两人的争论是因为各自的政治主张不同。自己受命于君,必须为国家着想,即使受到怨诽,也是早已料到的。我绝不会因为害怕怨诽而无所事事。”

但宋神宗在反对派的强大攻势面前开始动摇。特别是1074年(熙宁七年)四月,大旱已经8个多月,反对派声言这是老天不满变法的表现。王安石的一个学生郑侠在反对派的支持下,上疏神宗,并奏上所绘的《流民图》,说新法造成了大量农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困苦之极,还说:“天旱是由王安石引起的,罢了王安石的官,天就会下雨。”宋神宗反复观看该图,长叹数声,因此对变法更为怀疑,并下诏撤销方田均税法。王安石见此,不得不请求辞退。宋神宗于是将王安石罢相,任命为观文殿学士、江宁知府。

经王安石推荐,朝廷以韩绛为宰相,吕惠卿为参知政事,继续推行新法。吕惠卿是个品德不佳的人物,他早就想取王安石而代之,很怕王安石重新启用,于是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打击王安石。1075年(熙宁八年)正月,郑侠又上疏,指责吕惠卿以朋党遮蔽圣上耳目,并将唐代魏征、姚崇、宋璟和李林甫、卢杞的传,分别抄在两轴纸上,题为“正人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迹,在位之臣”。意思是在位大臣是李林甫一类的小人,而推荐冯京为相。吕惠卿上疏指责其诽谤朝廷,并揭发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曾对郑侠奏疏表示赞扬,于是将郑侠编管汀州,将王安国罢职还乡。不久,吕惠卿又制造李士宁之狱,想进一步陷害王安石。阴谋被韩绛发现,他即利用自己的权力加以阻拦,并向神宗揭发此事,建议召回王安石。宋神宗于是下诏召还王安石。

王安石虽然人住江宁,但对朝廷的事情非常关注,对吕惠卿的阴谋与指责,他一再上疏驳斥。现在起复诏书下来,他立即启程,背道而行,仅仅7天时间,就赶到京城。1075年(熙宁八年)二月,王安石二次为相。吕惠卿不但不协助王安石推行新法,反而伺机打击王安石,变法派内部的分歧日益表面化。加上新法在实行过程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反对派的攻击更为激烈,宋神宗对王安石也不像以前那样信任。王安石要求处分一些阻挠新法的官员,遭到神宗的拒绝。王安石信任的邓绾、吕嘉问、程昉、练亨甫等人却陆续被排斥。王安石感到已很难将变法推行下去,加上他这时身体有病,爱子王雱又生病死去,王安石更加灰心,遂请求解除要职,于1076年(熙宁九年)十月第二次罢相。宋神宗仍以他为江宁知府,但王安石却并不到职,而是在江宁闲居,直到逝世。

王安石罢相后,宋神宗仍坚持进行了一些变法。在继续实行以前所颁诸法时,进行了一些改进,以纠正其弊病。另外,宋神宗于1080年(元丰三年)下诏,对官制主要是中央文官及其机构进行了改革。具体做法是,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中书省负责取旨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不再设侍中、中书令、尚书令等职,而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门下侍中之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另设枢密院的枢密使,与尚书左、右仆射同称宰相。形成了中书、枢密二府分掌政务、军务的新格局。又设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尚书左右丞,取代原来的参知政事。尚书省,下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具体的政务工作。这次改革,使权力更为集中,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整个宋朝一直执行下去。

1085年(元丰八年)三月,宋神宗病逝,年仅38岁。其子10岁的赵煦继位,为宋哲宗,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太皇太后一贯反对变法,这时,利用自己的权力,火速将司马光、吕公著、文彦博等反对变法的大臣招来,以恢复祖先的法度。司马光先被任命为门下侍郎,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公著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文彦博为太师,主持军国重事。从1085年四月到1086年(元祐元年)八月,司马光等人将保甲法、方田均税法、雇役法、青苗法等全部废除,变法遭到失败。历史上称罢废变法的活动为“元祐更化”。

同类推荐
  • 三国志之霸王大陆

    三国志之霸王大陆

    一场意外让胡明穿越到了东汉末年建安三年,那正是一个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的纷乱年代。胡明手无缚鸡之力,却依靠自己过人的历史知识,尤其对三国的酷爱而投入到吕布麾下,先助吕布徐州脱险,后灭公孙瓒,平袁绍。吕布临死之前将大位相传,胡明领众英雄豪杰横扫黄河以北之地,又先后平了北方乌桓、匈奴、鲜卑各族,胡明、曹操、刘备成为新的三国主宰。三国时期诸多名将悉数上场,文韬武略,尽显风骚。究竟胡明如何与曹操、刘备三国角逐,请细细品味《三国志之霸王大陆》
  • 三国之妙手神偷

    三国之妙手神偷

    独行神偷刘苏最大的愿望就是集齐八国联军侵华时候抢走的十二兽首,并将他们全部送回国家,不想当他全部集全的时候,却无意中触动十二兽首的机关,将他带到战火纷飞的三国,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一个山寨的头目……第一次写书,认为写得好的帮忙吆喝两声,认为写得不好的可以扔砖头,欢迎给建议和意见。本书五万字以后热血场面不断,敬请留意。在这里求一下推荐、收藏和点击。本书每天中午12点更新,敬请留意。书友请进QQ群:37472112顺便在这里为自己求个票,好冲榜。万分感谢!!!!
  • 大唐新世纪

    大唐新世纪

    附身早夭的李宽,虽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二子,却不得喜爱。在智能小黑的帮助下,以琉球为起点,发展属于自己的帝国。
  • 带着网友共闯东周

    带着网友共闯东周

    三体危机纪元190年,为了改变危机,一名跟着教授研究得不到社会支持的时空穿梭的年轻人因为一次失误而穿越并且附身到了周天子的身上。本以为风光无限好,叶茂却发现自己成为了最苦逼的周襄王,王后被夺、自己也流亡在外,然而穿越的一个巨大bug让他能够和危机纪元的人们沟通,于是一个求助各类大佬并且改造东周的宏图伟业思想在他的胸中冉冉升起……
  • 汉末之贾政

    汉末之贾政

    初平四年,长安大乱,诸侯峰起!乱世之中,士族朝秦暮楚,两面三刀。庶子贾政南下上庸,大病一场之后……一场巨变悄然酝酿起来
热门推荐
  • 娘子成亲吧

    娘子成亲吧

    她,江家最受宠的女儿,天赋异禀,却因门派纷争被人囚禁。他,从小便是她的未婚夫,喜欢她数年,她消失后他也不见了。直到两年后,他再次看到了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身影……后来,顾美人儿一脸紧张:“娘子,我们成亲吧!”江大小姐盯着他刚要说,便被打断了:“我不管,你得对人家负责!”江大小姐黑脸:“滚!”什么叫做她得对他负责,她什么也没干啊。
  • 女生恋爱手册520

    女生恋爱手册520

    要想学会恋爱,请女生自觉看专治恋爱小白,感谢收藏
  • 星辰血修罗

    星辰血修罗

    应吾之召唤,受吾之驱使,卫吾之命脉,斩吾之敌人。,魔界魔帝,神界神皇,地狱死神,鬼界妖爵,冥界哈迪斯,臣服于吾主修罗。永恒寂灭,跳脱轮回,突破六道,看吾主陈轩抗衡大陆诅咒!
  • 重生后我仍是您的心上人

    重生后我仍是您的心上人

    “后悔吧?我就是因为嫉妒你才挑拨的!”前世,她以为他不爱她,便错受小人挑拨,最后竟没有落的一个好下场。重活一世,她立志虐渣,顺便将自己的小男人保护的好好的。“盛先生,抱抱~”
  • 别在我面前狂

    别在我面前狂

    男主本因为一次事故而死,但他却阴差阳错的复活了,但也没有在地球了,他穿越了,他在那里开始修行,引起一次次大事,但他却…………
  • 书画奇缘

    书画奇缘

    一场车祸让替身演员沈如画从现代的s市穿越到了1500年前的南朝。莫名其妙的卷入了一场阴谋之中。
  • 大唐第一奸商

    大唐第一奸商

    很喜欢历史、连带着喜欢古代的每一个朝代,醉心于每一段朝代的风华。从古到今,最让人称道的无疑是大唐盛世,何谓盛世?先后出现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可见一斑。整个亚洲,万国朝贺;放眼四海,皆受大唐文化影响,文坛更是出现了李杜等大家……这些形容大唐的言辞想必各位不会陌生,在此就不再多加赘述了。这本书,大概想表达的便是如果‘我’活在大唐会如何,如果‘我‘在大唐·,是否就可以挽回大唐的颓败?于是我化身一名最底层的人,开始了我在大唐的妖孽人生。出于对大唐的喜爱,我开始动笔写下了这本书,写给我自己心中的大唐,也写给各位喜爱大唐的你们。
  • 凡尘中的曼珠沙华

    凡尘中的曼珠沙华

    叶芷晴外表光鲜,实则却是被命运诅咒的可怜人。身为叶氏家族的继承人,在一个小公司当了两年小职员,却仍是逃不过。为了家族利益她与姚宇非偶然结合,他拼命示好,她一再拒绝,当苦苦追逐的爱情真的来临时,她却发现这是一个预谋已久的圈套!还好,爱情让他们战胜了这一切!
  • 墨路传说

    墨路传说

    当世时,天下正道昌盛,邪魔隐退,中原大地一片欣荣,正道各门各派居于山灵水秀之地,修真斗法,各为强盛。其中尤以九霄阁,万佛寺,墨渊,古剑门,许愿池最为鼎盛,正道诸派视为领袖。易水寒的每一次选择都是那么的无奈。清白与不清白,离开与不离开。在这个是非颠倒的修真世界,又有谁能分得清黑与白。这是一个弱者的奋斗史,这是一个末路者的复仇史,这是一个修真者的修行史,这是一个救世者的拯救史,这是一个时代的进行史……
  • 步步移情:首席放开我

    步步移情:首席放开我

    结婚多年,才发现我的婚姻就是一个巨大的骗局,而我还傻乎乎的替别人养老公和儿子。在所有人眼里,我连替那个女人提鞋都不配。可是乔迁,你忘了是谁把你从被离弃的泥潭里拉出来,是谁不分昼夜照顾你的儿子!面对咄咄逼人的婆婆和愈发嚣张的小三,我能做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和女儿。即使粉身碎骨,我也不会让你们好过!为婚姻付出那么多,最后回忆起来只有满目疮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