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3756000000038

第38章 “年例”情趣

地处粤西南的家乡化州,从大年初二延至正月底、二月初,整整一个月时间为传统的“年例”期,各村乡的年例日子不尽相同,一般是一天。节日气氛非常浓厚。家乡“年例”从元宵节衍化而来,每条村庄按照自古流传下来的既定日子做“年例”,日子一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车水马龙,欢腾、热闹、充满情趣的场面笼罩着整个村庄。辛勤了一年的乡亲们放下手里的劳作,远在他乡谋发展的人也纷纷赶回来。有句俗话:年可以不回来过,“年例”却不容错过。“年例”不仅仅是大宴亲戚朋友,加强各方联络的一种联谊方式,更是一种烙在人们心坎里的既定风俗。因此,不管你在外面混出个什么名堂来,回到生你养你的落血之地,操起乡音话家常,骨子里你永远属于这方水土,这或许就是家乡情结吧。

今年农历正月初七,我特意随母亲回了趟农村,体验家乡的“年例”节。车子走在平整而结实、直通村口的村道上,两旁甘蔗林随风送来阵阵甜香,不远处高高堆起的塘基上一排排的果树,全都打着灿烂的花儿,似是迎接归来的乡人。走近清清的池塘边,我看见大胆而俏皮的游鱼一忽儿排着整齐的队伍,一忽儿四散开,煞是有趣。自从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后,大伙养猪养鱼,搞青菜、水果种植,日子火红起来了,一幢幢新楼房如雨后春笋出现,村里逐渐消灭了陈旧的泥砖房。我含着笑容走进了家门。

“年例”节白天最有气氛的要数“狮子采青”进村助兴活动。未见人影先响起振奋人心的锣鼓声,惹得小孩子循声而寻。进村的“狮班”多为自发组织的各村村民,他们利用农闲,由村里挑选一个较有能耐的“功夫头”,或从外聘请一个得力的师父,来教村里的爱好功夫者和学生学习,逢喜庆日子特别是“年例”期间便出游助兴。这些“狮班”组成的队伍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不等,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随身携带耍功夫的刀、枪、矛、棍等。击鼓手敲着有节奏的鼓声,大鼓置于小推车上,行走很方便。“狮班”每到一户人家的门口,主人习惯先燃放一串鞭炮,然后摆上一个绑着几根青蒜的“利是封”来侍候,有钱人家也有从楼上用竹竿吊下一长串的“红封”来奖赏“采青狮子”的,要是碰上这样的好机会,“狮班”就会使出浑身解数,来回报人家的奖赏。为增加“年例”的看头,有的人家更是把钱撒到地上,让灵巧的女孩子舞起“鹤形”来,倒弯身用嘴把钱衔起来。清秀灵巧的女孩子随着鼓声节奏的舞动一时翩翩起舞、一时又像亭亭玉立的仙鹤。

做“年例”当然少不了摆醮活动。摆醮是“年例”中最传统的节目,在过去被视为“年例”的重头戏。所谓摆醮就是拜神。各户选取家中最肥的大阉鸡,去毛去内脏整个泡熟成金黄色,端正地放在托盘里,鸡的头部向上微弯,旁边添上一刀过煮熟了的猪肉和一条鱼,俗称“三牲”,为摆醮的主供品,伴有糖果、三茶五酒和香烛供奉在八仙桌上。我的母亲对待摆醮活动是相当虔诚的。家乡的摆醮活动多安排在夜间进行,这是延续下来的习惯,听乡亲们说这是讲究更为诚心的缘故,也因附近十几条村庄的“年例”都在这一天进行,出游的“菩萨”要吃完这么多条村庄的人间烟火,得费时间。母亲在夜里早早把“三牲”操办妥当了。刚过五更,隔壁五伯公的一声咳嗽,阵阵急促的鞭炮声传来,母亲就迅速睁开惺忪的双眼弹了起来。因父亲已回去看管城里的家,母亲叫醒熟睡的弟弟帮忙去摆醮。我自告奋勇地提出要跟着去帮帮忙。其实是想凑热闹寻点情趣。我和弟弟紧跟着母亲,周围漆黑一片,借着弟弟用手机发出来的微弱光亮,我们摸索而行。

“你们可快点!‘菩萨’就到了——”走在前面的母亲大声地催促,“仅一年一次的活动,可不能错过啊。”母亲一边唠叨一边向前迈着急步。我和弟弟赶紧加快步伐,留下了不规则的脚印和一路的喘气声。终于,我们到了摆醮的既定地点——村中心的北帝庙门前。只见那里早已摆放好整齐的八仙桌,烧着了香烛,灯笼光闪闪烁烁的。人们正在陆陆续续将“三牲”等供品摆在案前,有忙碌完的聚在一块儿说话,或屈膝参拜。我注意到人群当中偶有一两个“金发”小伙,其他均为老大妇孺了。在庙前一盏大灯的照射下,我留意到人群中每个熟悉与陌生的面孔上,岁月的风霜已锁定在他们眼角的鱼尾纹里,像跳着舞的小精灵不停地晃动在我眼前,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唐诗人贺知章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一年一度的“年例”节成了家乡的一种特色文化,这种风俗紧紧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乡亲们的心。大家在欢庆的同时,是否能让它奏出更为文明和谐的音符来呢?这是我们期待着的。

(2007年3月)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 倒着写的故事

    倒着写的故事

    本书是陈祖芬的中国故事中的《倒着写的故事》分册。书中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收录了陈祖芬大量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文笔生动亲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书中除收录了文字作品外,还配有大量生动风趣插图,画面简洁,寓意深刻。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理论性、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它不仅适合小朋友的阅读,同时对成年人来说也颇值得一读。
  • 你曾拨动了谁的心弦

    你曾拨动了谁的心弦

    《你曾拨动了谁的心弦》青春是五颜六色的,很难想象没有争执、没有暗战、没有误会与遗憾,没有和解、没有点拨、没有了悟甚至没有甜美的青春该会是怎样的苍白。不要嘲笑稚气,也不要嘲笑傻气,成长的路上跌跌绊绊才会有感受和收获。在青春年华里,我们所经历的种种困惑与迷茫,便是我们积攒的最宝贵的财富,我们的青春也因此有了深度与硬度。
  • 萧红经典必读:生死场

    萧红经典必读:生死场

    《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生死场:萧红经典必读》是萧红一部传世的经典名篇,它对人性、人的生存这一古老的问题进行了透彻而深邃的诠释。这种对人生的生存死亡的思索,超出了同时代的绝大部分作家。鲁迅称它是“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一幅“力透纸背”的图画。此外,《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生死场:萧红经典必读》还收录了萧红的其他中短篇小说,散文作品。
  • 梅山诗稿

    梅山诗稿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写诗歌集结,主要为古体诗,内容多以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以抒情为主,辅以叙事,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全书由四百多首诗歌组成。以时间为轴串联起来。书名取自书中诗《梅山诗稿》。
热门推荐
  • 多层梦境

    多层梦境

    这件事还得从一个梦说起!!!!
  • 尸变(卫斯理珍藏版)

    尸变(卫斯理珍藏版)

    风雨凄迷的午夜,卫斯理走上一艘怪船,之所以怪,因为内里有一具不用下葬的尸体,而这具尸体,竟对卫斯理有所动作,一隻有如五根枯枝的手指,抓紧他的肩膀,像要完全挤进他的肩头中,这是「尸变」!另一个故事《湖水》,敍述一个小孩掉进湖泊以后,性格颠覆,是「借尸还魂」吗?故事发展下来,还牵涉一场谋财害命案与鬼魂之传说。「尸变」与「鬼魂」的传说,古今中外都有,盛传不衰,这些恐怖的事是否真正存在?还待卫斯理为你逐一解破。各种不同的遭遇,不同性格的外星人,一直是幻想小说的好题材。
  • 情深不简

    情深不简

    有没有一个人,是你想要得到却又得不到,到最后,狼狈收场?有没有一个人,是你想爱却又不敢爱不能爱,到最后,两败俱伤?对余林珑来说,傅向暖,是她的整个青春。然而,青春,终究只是青春而已······傅向暖:“初见时,我就有一种预感,她是我的。”
  • 她永生

    她永生

    她上某个世界里面的优秀玩家,也是里面优秀的一组,如果你敢来那就无所畏惧。
  • 正邪中原

    正邪中原

    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没有光,也不知道什么是光,但是他却在寻找着光,追逐着光…他又是安静的,闭上眼睛,聆听着世界的声音,那些栩栩如生的景象,仿佛就在他黑暗的世界中浮现!然而,在正邪纷争日益严重的中原,他的身份又显得过于特殊,他是邪道之后,却在正道的宗门生活。在那宁静的后山中,他没有朋友,没有伙伴,他内心孤独的生活着,与这个喧嚣的世界隔绝着!原本一辈子都要平庸的生活却因为秋红叶的决定而改变,那一年,他十二岁。但是,由于身份的特殊性,他的修炼计划遭到了宗内众人的否决!在这重重压力之下,他…到底该何去何从?黑暗的世界中,到底会不会出现他所向往的所想追寻的光?
  • 西周意阑珊

    西周意阑珊

    表白?早就准备好了。你准备好听了吗?七年了,你还未嫁,我还未娶,就是绝配。
  • 万古魔王

    万古魔王

    来自于地球的他,意外穿越到一个奇怪世界。穿越过来的他巧得魔灵系统,他能否依靠成就魔王梦想,成为万古魔王。
  • 时间让我们相遇

    时间让我们相遇

    每个人的青春因为时间或早或晚都会遇见那个ta,在遇到那个ta的会遇见那些事呢
  • 女神来袭:总裁大人很难缠

    女神来袭:总裁大人很难缠

    她,堂堂神界战神,遭好友背叛,通过时空之镜到了凡间。再次睁开眼,她竟然成了一个替代品,还要被迫嫁给傻子少爷,这也就算了,这个傻子明明什么也不懂,还总是在她屁股后面老婆老婆的叫着,真是难缠,她原本清冷的性子变得越来越暴躁。可是,日后她才发现,这家伙哪是傻啊,明明比任何人都聪明,简直就是一披着羊皮的狼!
  • 承风陛下是女子

    承风陛下是女子

    她,承风陛下,却女扮男装无人知晓;他,一国之君,却爱上了她,那年,他来时决定,必灭承风,却在集市上遇到了她,自此他便入宫为官,只为能离她更近些,那年,她偷偷溜了出去,在集世遇见了他,他眉间一点朱砂,她倍感熟悉,可她是皇上……两人相爱,可他们之间隔着太多太多,比如灭国之仇,比如互相欺瞒,再比如……可,那又如何,依旧挡不住两人,她,非他不嫁;他,非她不娶,谁敢阻挠——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