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173000000018

第18章 王国维谈经学:学无新旧,无中西(1)

中国古典文化在先秦形成了庞大的体系,涌现了许多经典。诸子百家学派无不是通过本派经典来传播思想。其中最重视编修经典的是儒家。西汉王朝建立之后,儒家经典的地位越来越高。朝廷专门设置经学博士。自从汉武帝采纳大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见后,“经”专指儒家经典,其他学派的典籍则被标注为“子”。儒家经学从诸子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中国古典学术最核心的部分。

从两汉到清代,儒家经学从先秦六经演变为汉代十三经,进入宋朝后又形成了最终的“四书五经”。古代学者治学通常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借助经典的文字阐发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义理,另一个方向是对经典的版本及内容进行注疏与考订。由于治学方法与对经典的理解不同,经学从汉到清一直分为多个流派。

王国维认为,清代学术有三个演变阶段,但道光咸丰之后的经学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为了革新经学,他提出学无中西新旧的主张,并博采古今中外各种学术精华来完善古老的经学,而他也因此成为划时代的经学研究大师。

“经学”是中体西用之学吗?

清朝洋务派官员张之洞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治学主张。其中,“西学”指的是西方科学技术,而“中学”指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学术(主要是清朝儒者创立的学术体系)。按照王国维的观点,清朝的“中学”分为三个阶段。他在《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一文中称:“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以降之学新。”这就是学术界著名的“清学三阶段论”。

王国维认为,清代学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但都非常重视经史研究。所谓“经”,指的是儒家经典。梁启超说:“清学自以经学为中坚。”自从诞生以来,儒家思想往往以“经学”的面貌生存发展,而且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形态,甚至会分化出许多教义大相径庭的经学流派。

经学的“经”,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范围。孔子创立儒家时仅仅有“六经”。六经分别是《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并非孔子原著,但经过了他的修订。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弟子皆以六经为至高宝典。

经历秦朝焚书坑儒之灾后,儒家在西汉再度兴起,并产生了经学。汉朝儒家将六经扩展为十三经。在原先的六经中,《乐》失传了,而《春秋》也分化为《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礼》演化为《周礼》《仪礼》《礼记》。除了这九部经典外,还有《论语》《孝经》《尔雅》《孟子》,这十三部书籍合称“儒家十三经”。

在秦末****中,仅有《周易》躲过一劫,其他经典皆由故秦博士与其他儒生整理而成。他们有的将秘藏的儒家书籍公之于世,有的通过记忆来重制经书,从而导致经典版本不一,各派儒者对经典的理解也各异。这些经典被后世称为“今文经”,以今文经为圭臬的儒学被称为“今文经学”。

然而,在汉景帝末年至汉宣帝时期,民间又出现了许多儒家经典。这些出土文献均用战国古字所写,篇章与内容也与“今文经”存在明显差异,故而后世称之为“古文经”。

汉武帝时期改革了原先的博士制度,设置了五经博士(《诗》《书》《礼》《易》《春秋》),以官方形式确立了“经学”的主导地位。两汉时期的经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并分裂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两大体系。

《后汉书·儒林列传》称:“于是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易》有施、孟、梁丘、京氏,《尚书》欧阳、大、小夏侯,《诗》,齐、鲁、韩,《礼》,大、小戴,《春秋》严、颜,凡十四博士。”上述十四家博士都属于今文经学一派。今文经学的主体为“春秋公羊学”,其代表人物是提出“天人感应论”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儒董仲舒,以及汉朝政治家公孙弘。可以说,今文经学一直是汉朝统治者认可的官方学说。

而以“古文经”为圭臬的古文经学,其思想集中反映在《春秋谷梁传》中。古文经学从西汉中期开始从民间逐渐走向高层。其与今文经学的区别不仅在于经典版本差异,还有解读经典方法的差异。

例如,今文经学相信圣人孔子是六经的作者,寄托了儒家的治国主张;而古文经学认为,“述而不作”的孔子仅仅是整理了上古典籍。两大学派在长期论战中也逐步走向融合。东汉初年成书的《白虎通义》,标志着两派经学初步完成统一。

东汉末年,大儒郑玄又在古文经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今文经学的内容,发展出一套新的儒学。随着郑学的崛起,两汉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正式终结。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经学走向了玄学化,并且在南北朝时期分化为南学与北学。唐王朝为了便于科举取士,以官方之力推广经学。经学进入两宋之后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为了与佛道两教抗衡,宋朝儒者发起了一场儒学革命。他们大胆挑战汉唐以来日益僵化的传统经学,通过重新解读经典等方式创建了理学体系。人们常说的四书五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两宋理学家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独立成篇,与《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并将其与早期的五经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明朝继承了宋朝的理学发展路子。程朱理学(也称朱子学)成为官方唯一的主流学说。而王阳明上承宋儒陆九渊的学说创建了“心学”,对程朱理学提出了猛烈地抨击。

清朝灭明之后,多次实行文字狱。这导致清朝儒者不再像传统儒生那样关心时政,而是完全沉浸在对经书的整理上。故而清朝的文字学、校勘学、声韵学、训诂学达到了空前发达的水平。大批诸子百家典籍,也在这些学者的整理下,重新进入世人的视野。

王国维认为,清朝学术分为三个阶段。清末学者皮锡瑞也有类似看法。他在《经学历史》中指出:“乾(隆)嘉(庆)以后,阳湖庄氏乃讲今文之学,孔广森治《公羊春秋》,孙星衍于《尚书》兼治今、古文,陈乔枞治《今文尚书》、齐、鲁、韩三家《诗》,魏源作《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凌曙作《公羊礼证》《春秋繁露注》,陈立作《公羊义疏》,王馆长(指王先谦)作《三家诗义疏》,已成《周南》《召南》《邶风》,锡瑞作《今文尚书考证》《尚书大传疏证》。”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乾嘉学派。

在清朝,儒学家有宋学与汉学之争。“宋学”继承了宋明理学的传统,重视阐发义理,“汉学”发扬了两汉经学的传统,重视经史考据。清初以宋学为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学逐渐占据上风。可见,清朝经学的发展演变,是王国维提出“清学三阶段论”的根本原因。

王国维认为,清初之学源于顾炎武,其特征是“以经世为体,以经、史为用”,重经世致用;乾嘉之学源于戴震、钱大昕,其特征是“以经、史为体,而其所得往往裨于经世”,重经史考据;道(光)咸(丰)之学源于龚自珍、魏源,其特征是“言经者及今文,考史者兼辽、金、元,治地理逮四裔”,治学方式开始寻求变革。

不过,在王国维看来,尽管三个阶段的经学各有不同,但治学方法大体相近。张之洞所言的“中学”虽不能简单等同于经学,但经学可以说是“中学”的主要内容。清朝灭亡之后,经学也在西方学术的强力冲击下走向没落。当王国维提倡“温经”运动时,经学不已再是学堂的必教课程,儒家经典也在新文化运动中彻底走下神坛。

信奉西学的王国维为何醉心于经学?

晚清以来,西学东渐,学子们纷纷开眼看世界,致力于全面学习先进的西方文明。王国维也曾热衷此道。在甲午战争后,王国维接触了大量西方传来的科学文化知识,萌发了钻研西方“新学”的念头。经过多年努力,他终于在学者罗振玉的帮助下东渡日本留学。

留学期间,王国维研究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的著作,同时又把先秦诸子百家与宋明理学读了个遍。为了实现“兼通世界之学术”的宏伟目标,他还如饥似渴地学习了西方的伦理学、心理学、美学、逻辑学、教育学。

此时的王国维对传统的经学并不感兴趣,其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哲学、文学和史学。他曾回忆道:“(小时)家有书五六箧,除《十三经注疏》为儿时所不喜外,其余晚自塾归,每泛览焉。十六岁时,见友人读《汉书》而悦之,乃以幼时所储蓄之岁朝钱万,购前四史于杭州,是为平生读书之始。时方治举业,又以其间学骈文、散文,用力不专,略能形似而已。未几而有甲午之役,始知世尚有所谓学者。”

少年王国维不喜欢寻章摘句,对学习艰深晦涩的儒家经学并不用功。但这并不代表他缺乏经学功底。后人误以为王国维是在到了日本后才开始攻读传统国学的。其实,他原本就有经学素养,只不过刻苦程度不如后来罢了。

辛亥革命爆发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侨居日本数年。在此期间,他又出现了一次学术转型。王国维曾经感叹道:“自辛亥十月寓居京都,至是已五度岁。实计在京都四岁余。此四年中,生活在一生中最为简单,惟学问变化滋甚。”他后来被学术界高度评价的史学研究成果,几乎都完成于这个期间。

这个“变化滋甚”,主要指的是王国维对经学的态度转变。随着对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王国维意识到原先忽略经学的弊端,便开始认真而系统地研读自己一直不喜欢的《十三经注疏》。起初,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担心自己是否能坚持下来。然而大半年后,他高兴地说:“今年发温经之兴,将《三礼注疏》圈点一过。”此事标志着王国维的思想体系与治学方法走向成熟。

众所周知,王国维最令人称道的是他开创的以考证见长的“新史学”。不同于胡适等人以西方学术工具研究中国历史的做法,王国维的“新史学”是以传统的经学为根基。

中国的考证之学兴起于清朝,尤以乾隆嘉庆年间为最高峰。清代学者运用严密的考据来整理各种古代典籍文本,并对其内容加以注释。这种治学方式大大影响了王国维。甚至可以说,他的众多学术成果恰恰是在清朝经学家的研究基础上诞生的。

清朝的儒学,可以分为“宋学”与“汉学”。“宋学”长于讨论哲学,内容主要是阐发儒家义理;“汉学”是以注疏文本为基础的。王国维正是通过研读《十三经注疏》来学习经学的。在此之前,他虽没遵从“汉学”重考据的路数,思想转变后他更加苦心“温经”,从而促进了其学术研究。

在同时代的学者中,学贯中西者比比皆是。但有的人在对比过中西文化后,选择了文化保守主义态度,继续在清朝传统学术的基础上“整理国故”。而有的人则激进地以西方学术取代清朝传统学术。前者如梁启超、章太炎,后者如胡适。王国维则主张学无新旧中西,他与同样致力于革新史学研究方法的胡适采取了截然不同的路线。

胡适主张以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历史。他说:“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要能疑问;第二步,是要能提出假设的解决;第三步,才是搜求证据来证明这种假设。”胡适与王国维同样重视证据。他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并将考辨史料的可信度作为历史和哲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但胡适宣扬实用主义哲学,在取舍史料与解读经典时往往以西方思想进行比附。这又与王国维的治学方法泾渭分明。

王国维之所以由西学回归经学。主要有两大原因:

其一,中国传统学术文史哲不分,不懂儒家经学则难以精通史学。

从汉朝独尊儒家开始,古代中国的史书就以儒家的春秋大义为指导思想。而史书记载的王朝兴替之事,往往也是以儒家仁政理论为评判基准。清朝编修《四库全书》时,是按经、史、子、集四大门类来划分的。中国传统学术也大致分为这几个研究领域。其中经学被历代读书人视为重中之重。假如经学功底不足,且不说难以理解史书中的“微言大义”,就算是考订史事也难以准确把握其中规律。故而,王国维在深入研究古史后,意识到了经学对历史的深刻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古史学考订能力,必须认真研读经学。

其二,王国维的考证方法上承清代经学,不熟悉经学就难以借鉴乾嘉考据之法。

清朝学术界也可以划分“今文学”与“古文学”两大阵营。到了王国维那时,两派虽趋于融合,但依然泾渭分明。清朝今文经学上承常州学派,与汉朝今文经学同样推崇《春秋公羊传》,讲究微言大义与经世致用。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清朝今文经学常以西方学说来比附国学义理。古文派则继承了乾嘉学派重考据的纯粹治学传统。

王国维早年涉足西学颇深,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创的“新学”很熟悉。他发现属于今文派的“新学”过于追求实用,而不重视学术上的求真求知。这与自己的治学目标背道而驰。故而,对今文派以西学比附经典义理的治学方法产生了质疑。王国维提出的“新史学”重视语言和事实考证,恰恰与古文派的治学方法不谋而合。当然,他的治学方法类似乾嘉学者,但研究范围与学术视野又大大超越了前人。

同类推荐
  •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关于文字与影像、文字文化与视觉文化、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之间的同与异、电子文化的霸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并不打算在这方面忝列旧说,只是认为在中国的影像工业包括影像传媒中,有一些新的现象值得注意,有一些新问题值得探讨,有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值得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认真审视。
  • 人来视往

    人来视往

    沈德新,1971年3月生于中国景德镇,百年老字号程协泰窑的第四代继承人,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的本土派研究人,著有《人来视往》等。《人来视往》,作者沈德新随笔集。
  • 学校体操运动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体操运动的竞赛与裁判(下)

    学校体育运动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同时,也可以增强自身的意志和毅力,并在思想品质的教育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通过举办体育运动会,对推动学校体育的开展,检查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与课余体育训练质量和进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韩忠玉信心教育大讲堂

    韩忠玉信心教育大讲堂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充满热爱是学校、教师的职责所在。作者韩忠玉在培养学生自信心方面做出了多年的探讨,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成果。全书分为四卷,分别从教师、学生、校长、学校四方面探讨信心教育的作用以及如何实施信心教育。
  •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文集

    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成为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思想家、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优秀人才的摇篮,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强阵地。 本书为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召开的“遵循科学发展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论文集。全书分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强省一级和地方高等教育、做强高等职业教育等四编,选录了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余所高校和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香港、澳门的代表及美国、日本的专家学者等近500人的论文。
热门推荐
  • 惑心间谍:小娇妻?不可欺!

    惑心间谍:小娇妻?不可欺!

    “搞垮他,我放你自由!”男人那如同魔咒般的声音萦绕在耳边,她蹙眉忍受!一次刻意安排的邂逅,他沉迷,她沦陷,两人纠缠不清至死方休!“你不要相信我,我只会让你受伤!”她噙泪警告,他却笑得邪魅如常,霸道地侵占她的身心,“那我们来试试看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王源之如果你爱我

    王源之如果你爱我

    张予曦喜欢易烊千玺,易烊千玺也喜欢张予曦,他们两个估计是六个人中最幸福的一对,其他四人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 星月双刀

    星月双刀

    星遍布宇宙,月照亮苍穹。手握星月,踏碎星河,万物之中我为尊。
  • 商业帝国从打赏开始

    商业帝国从打赏开始

    打赏女主播,竟然开启了千亿市值的商业帝国。“寒门难出贵子”的打脸者、身从花丛过片叶不沾身的钢铁直男、被资本圈裹挟却从不屈服于金钱的创业者——胡天。哦...他还有一个身份,100%胜率的职业电竞联赛教练。且看贫穷小人物如何逆袭!
  • 寂坪双飞

    寂坪双飞

    一群植物,一群僵尸,围绕着一个小黄蘑菇的出现展开拉锯战。植物看似节节胜利,但是,背后的真相,又是什么?
  • 冰牧

    冰牧

    在晚上意外加入了一款游戏后,零获得了可以拥有双职业和自己使用的所有技能都可以暴击的被动,于是他在法牧双职业的路上越走越偏
  • 你是我的万千星辰

    你是我的万千星辰

    江尚怎么也预料不到,自己祭奠五年的爱人,竟然只是一个陌生人。火光中的许雨萧,巷子口的沈晴安,究竟谁,才是被隐瞒的真相。半路出现的沈颢安,会为了谁,和江尚一样,豁出自己的生命来守护。在那一年,花落,沉寂已久的梦,苏醒。
  • 龙凤呈祥:妈咪老师要爬墙

    龙凤呈祥:妈咪老师要爬墙

    风楚楚长这么大,第一次被一个六岁的孩子碰瓷她耍流氓?本以为是个误会,不想招惹上了霸道的秦三爷。初见时,他说,“听说你偷看我儿子上厕所?”“三爷,这是个误会......”“没有误会,如果你想借此机会引起我的注意......”风楚楚笑容逐渐僵硬,“三爷,我......”没有这种想法,您哪来的自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