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800000033

第33章 艺文情事(3)

那时的北大荒还不出名,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知道这个名字。大家就极尽发挥想象力,以字猜意,以意思景,描绘心目中的劳改地。“北”就是比东北还要北,“大”就是无比辽阔空灵,“荒”就是渺无人烟、苍凉。最后一致的结论是:咱们这群“****”劳改犯,好地方不会让咱们去,瞧着吧,受罪的日子还在后头哪。这么一想,个个都显得黯然神伤忧虑未来。

丁聪、聂绀弩、尹瘦石、沈默君、李景波等,跟我们都分在850农场,丁玲、艾青、吴祖光、陈沂等,都分在852、853农场,因为同属北大荒的农场,外人笼统叫“北大荒****”。我们这些“****”自己呢?一笔写不出两个“右”字,一笔也写不出两个“荒”字,因此,多年后这些人回到北京,见面时总是称呼“荒友”“难友”,以此区别于北大荒兵团知青之间互称的“兵团战友”。后来不知是哪位“荒友”,雅封我们为“北大同学”,既显出亲切又有幽默感,只是带着难以言喻的苦涩,有时还会引起小小误会。

有次应邀去美术馆参观画展,刚走进展厅就听有人喊:“柳萌,老同学,快过来,咱们一起照相。”我一看是画家丁聪,就不客气地挤进队列,跟着一帮画家拍照。照完相一位画家不解地问:“丁老,你们俩年岁差好多,怎么是老同学?”丁聪扬起他那圆润的脸,颇为得意地笑了笑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俩是北大(荒)农垦(农场)系,57(****)届的老同学呵,一起学习了三年哪,还不是老同学吗?”这时听的人才多少明白点儿,原来丁聪这位漫画大师,是用双关称呼幽默一把,戏说当年的“****”经历。这就是在那个扭曲年代里,我这个普通年轻编辑,跟著名文化人成了“同学”,从此,让我懂得一个道理:人哪,不管有多大本事,多大的名位,一旦倒霉落魄,都是那么回事儿,想牛也牛不起来啦。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名人就是名人,在任何情况下,名人总会受到照顾。像艾青、陈沂等后来都在农场有了职务,像吴祖光、丁聪、聂绀弩、尹瘦石、沈默君、李景波等后来都调到总场,或编杂志或在文工团演戏。比之我们这些无名“****”,既先期脱离苦重体力劳动,更躲过缺衣少食的饥荒年。

20世纪80年代,我在《新观察》当编辑,负责主编杂文版。《新观察》杂文版的特点,就是要期期配漫画,跟漫画家打交道自然就多。丁聪、方成、华君武、王乐天、江帆等,这些著名漫画家都有联系,约稿大都是提前多少天,不然人家手头活儿多,不可能马上放下给你画。遇有临时需要急配的漫画,我就不客气地去找丁聪,十有八九不会拒绝,立刻放下别的约稿先给我画,除了他是《观察》的老作者,《新观察》的老关系户,还因为他是我的“老同学”。我约稿总会比别的同行方便。丁聪赠送我的《丁聪漫画选》的题签就是称我“校友”。

《陈文丁画》丛书召开作品研讨会,出席的人大都是学者、作家、画家、评论家,发言自然学术味儿十足。我一看这架势,心想,咱可别跟着瞎混,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就太不知趣了。可是又不能不说。毕竟,此书作者——作家陈四益、画家丁聪,都是我多年的友人,于是灵机一动,以“老同学”的身份,悉说当年在北大荒的丁聪。丁聪扬着胖乎乎的脸笑,静静地听着,仿佛随着我的讲述,他又回到那个艰苦无望的岁月,黑边眼镜背后的眸子,闪着些许苦涩的目光。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北大荒,在茅草房前初见丁聪,他手托画板写生,一笔一划地勾勒场景,神情也是这样镇定自若。就是在那时候的那种环境中,让我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真正理解了宠辱不惊的样子。

既然都是“老同学”,说话做事就不隔心,直来直去,毫无城府,更会忘记年岁名位。那年“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老作家姜德明来电话,说吴祖光有事找我商量。听说是“老同学”找我,二话未说,放下手头事情,直奔工体路吴宅。到了吴祖光家,只见他和新凤霞大姐,两个人相对而坐,俩人神情十分凝重。见到我来了,祖光马上说:“是德明转告你的吧?我有件急事,想请你帮忙,如果方便的话,无论如何,你得成全我这件事。”说着,他站起来走到书桌前,从抽屉里拿出个大纸袋,打开是一堆大小不一的稿件,他说:“这是一部谈酒文化的书稿,别人约我主编的,现在出版遇到了困难。德明说,你从作家出版社出来了,正主持一家新出版社,他让我找找你,希望你想想办法。我唯一的要求就是,我写的序言,其中有一段文字,你一个字都不要动,我说的难就难在这里。”

接过书稿,我顺手翻了翻目录,一看作者都是文坛大家,而且文章都不长,觉得出版没有什么问题,就爽快地跟祖光说:“我看可以。”祖光见我没有拒绝,他就拿出书的《序》,指着其中一段文字让我看。这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1987年8月1日早晨八点钟,我家小小寒舍忽然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大驾光临,由于警车开道,扈从随侍,不仅蓬荜生辉,亦且四邻震动。虽然匆匆来去,为时短暂,却把素日胆怯的荆妻吓得一病几殆,也急得我几身冷汗。直到晚间妻子思想通了,心情恢复正常,才放下心来。想想为此着急亦属无谓,于是按照我原来的打算,在灯下草拟了上面一纸为《解忧集》而作的征稿信。这封信是我在头一天定下在次日定要写完的,没有因为突然发生的事情而改变我的计划。”

吴祖光文章中说的事情,因为我不了解底细,从文字表面看不出什么,就说:“这有什么,我可以一字不动。”善良的新凤霞大姐听后,在一旁插话说:“祖光,柳萌是熟人,你又让他出书,还是把情况告诉他,让他心里好有个数儿。”于是,这老两口儿就把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跟我说了说,这就是我事先听说过的,胡乔木亲临吴祖光家,劝他退出****组织的事情。这件事对于有过1957年经历的吴祖光夫妇来说,自然又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情,祖光想借出版这本《解忧集》之便记上一笔,就在写好的书的序言中加了这段文字。

吴祖光是一位大作家,当今中国的文化名人,我这个出版社的头头,当然没有资格与之相比,但是毕竟有过运动中被整经历,对于他此时的心情还算了解,就一边闲聊北大荒往事一边安慰他。

告辞时我再一次跟他表示,这部书我一定安排出版,序言文字照排无误,绝对不会删动半个字。他送我到楼下,临走时,他又对我说:“柳萌,咱们是北大荒难友,我也就不客气了,还得麻烦你尽量早点出书。”

受吴祖光主编的《解忧集》启发,我想再组织几本类似的图书,搞一套名家编名家写的书。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图书可以有个阵势,二是祖光序言不显眼,岂不是两全其美。我用电话征得祖光同意后,就开始这套书的具体策划。除了酒是文化人比较感兴趣的,其他如吃、茶、书、画的话题,我想同样会逗起文化人写作欲望。按照这样思路给几位作家打电话,幷提出请他们分别担任图书主编,结果正如我所料,汪曾祺、袁鹰、方成、姜德明、端木蕻良都爽快答应,老几位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这几位主编毕竟是德高望重的大家,在中国文坛有一定的号召力,他们的约稿信发出去以后,很快就陆续收到来自各地的文章,不到两个月全部书稿就交给了我。我安排几位编辑分别处理后,即带着美术编辑和出版人员,直奔吴祖光家里,跟他商量有关封面设计等事。他说他没有更多想法,只有两点建议,一是书名请黄苗子题写,二是封面由方成画漫画,书画家黄苗子是我北大荒难友,方成是我在《新观察》的作者,找这两位无须再劳祖光大驾。

由吴祖光主编的《解忧集》始,最后竟然促成五《集》丛书。书名分别为《解忧集》(谈酒)、《知味集》(谈吃)、《清风集》(谈茶)、《书香集》(谈书)、《说画集》(谈画)。为了满足祖光尽快出版的愿望,只可惜未来得及想出个丛书名字,就这样匆匆地推向了图书市场。这套书的出版让我看到,吴祖光的胸襟竟然如此之大,再大的事情放在他身上,丝毫不影响他正常生活,照样没事似的干自己的事。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这套再版多次的丛书,是吴祖光、黄苗子和柳萌三位北大荒“老同学”合作的成果,当然,还有设计封面的画家方成。遗憾的是想到小丁(丁聪)时,这套书已经基本定型,我赶忙跟吴祖光商量,在他主编的《解忧集》卷中,插入三幅漫画插图,除方成、林锴各一幅,选用了丁聪的《干杯》,给丛书增添了趣味性。丁聪跟我们又“同学”一次。

如今,我的这三位“老同学”,都走了。读者想起他们的时候,首先会想起,吴祖光的戏剧,丁聪的漫画,黄苗子的书法。的确,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贡献是值得纪念的。而我这个北大荒“老同学”,想起他们的时候,首先会想起的是,在困难的人生境遇中,黄苗子的豁达乐观精神,丁聪的宠辱不惊状态,吴祖光的镇定自若神情。

2014年8月12日

云想衣裳花想容

俗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说明穿衣的重要。可是就一般人来说,穿衣服不难,反正有衣袖有裤管,伸进四肢就是了。这谁还不会呢?可是真会穿衣裳,并非那么简单,穿出品位穿出风度,穿得符合本人身份,越发不那么容易。唐诗有句云“云想衣裳花想容”,我要说的这几位穿衣人,虽说不是彩云鲜花,想起他们却也让我眼亮。

前些天从北京去天津,参加一部作品研讨会,中巴车拉着十几个人,作家中有老汉有中年人,更有少男少女多位记者。穿着应该说都还算讲究,连我这邋遢汉,都特意穿了件红色花格T恤。车快开动时上来个人,身着中式的白绸对襟褂,抖动着如张棉软宣纸,衣面上印着油黑汉字,俨然一幅书法作品,披在了此人的身上,移目一看,原来是评论家李炳银。炳银是位学者、书法家,穿上这么一件衣裳,浑身都透着文化味儿,我不禁连声为他叫好。

在漫长的行车途中无聊,我就想,在中国作家协会系统,还有哪些人穿衣像样儿呢。由炳银的中式衣裳,我想到另两位作家比较喜欢穿中式衣裳,一位是作家邓友梅老兄,友梅人称“京味儿作家”,他的小说《那五》《寻找画儿韩》《烟壶》等,都是北京味儿十足的作品,他是我眼界中最早也是经常穿中式衣裳的人,这我完全能够理解。而且中式衣裳穿在友梅身上,让人觉得非常得体,好像散发着一股幽雅。另一位喜欢穿中式衣裳的人,我就有点琢磨不透了,这就是翻译家陈喜儒。不过他的体态和相貌,穿上中式衣裳配以眼镜,嘴里不停地吐云纳雾,倒常常让我不由得想起小时候见过的旧文人,这么一对照也就不觉得奇怪了,别看喜儒学的是日本语言,骨子里依然是个中国文人的气质。

除上边说的三位作家,还有谁喜欢穿中式衣裳吗?反正我在中国作家协会未见过。喜欢穿西装的倒有几位,这首推评论家冯牧先生。第一次见冯牧是个初冬季节,他身穿黑呢子长大衣,头戴驼色贝雷式帽子,看上去非常精神和洋气。因为是参加作品研讨会,走进会场他脱去大衣,一身笔挺的藏青色西装,配上紫色带碎花的领带,加之他文质彬彬的谈吐,很有点外国小说中常见的绅士派头。此后十多年直到冯牧逝世,我再未见过他穿别样衣裳,绅士的派头保持到最后。可见他是多么喜欢西装。

其他偏爱西装的作家,印象最深刻的几位,应该是顾骧和鲍昌,唐达成和何镇邦只是偶尔西装着身。令我奇怪的是这几位先生,都是以文学评论为主业,他们平日里都是穿西装,显得异常干练、庄重有学识,这无形之中在读者眼里,就增加了对他们的信任度。这并非是衣帽取人,然而在某些时候,穿衣戴帽却表现教养。有次朋友邀请聚会,席间,连两位将军作家着装都是很随便,别的作家更甭说,唯有顾骧西装笔挺,像西方人赴宴赏歌剧,表现出一种崇敬心理。我就跟顾骧说:“您总是绅士派头。”顾骧憨厚地笑笑不语。

这时我突然想起冯牧、鲍昌等几位喜欢穿西装的作家。中国作协机关办公地点在沙滩北街地震棚那几年,他们每天出于斯进于斯,在穿着随便的众人之中,显得是那么打人眼。灰不溜秋的火柴盒式简易楼,倘若没有他们服装的色彩,请想想看那会是多么晦暗呵,简直不像个文人所在地。所以至今每每想起当年那些简易楼的人,首先进入我眼帘的,就是穿西装的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机关迁入正规办公楼舍,工作人员也比过去多了,穿中装的文人,穿西装的绅士,似乎反而不再多见。真的是时过人非呵。

当然,我也想起自己的穿着,由于曾经多年的体力劳动,习惯穿可随地躺坐的衣服,生活正常后穿衣仍不讲究。那会儿中国文联也在简易楼,简易楼里无卫生间,如厕得出楼,中国文联副主席、词作家晓光在我楼上,他冬天如厕有时忘记穿外衣,就来找我借棉袄披上去厕所,可能是我的棉祅太破旧了,穿过回来他总要损我几句:“看你这棉袄,油脂麻花的,还不如收破烂穿的哪!”后来我留意才知道,敢情这位晓光老弟,也是喜欢穿西装的人。前些时的电视节目播放他的专题片子,他依然是身着西装,显得非常够范儿,看来晓光蛮会穿衣。

同类推荐
  • 为什么是莫言

    为什么是莫言

    在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看来,莫言之所以能获得诺贝尔奖,与作品翻译传播有很大关系。“翻译联通了各国文学,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的概念。”而“文学质量是唯一的标准”。文艺批评家郭小东则从多方面多角度,颇为全面地评析了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
  •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五卷)

    唐诗、宋词是中国诗歌史上流芳百世的不朽丰碑,将我国的诗词艺术推向了最高峰。警句名篇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吟咏,以至名人评说“唐后无诗,宋后无词。”为了更好的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本着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兼顾,信达雅并重的原则,重新校订注释编纂了这部《唐诗宋词》,并配以清晰线描图,以飨读者。可谓“吟一首如遍品天下之敬醴,诵一句若尽阅华夏之圣观”!本书采取最为脍炙人口的经典选本,融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地阐发文学的主旨和意境,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碎簪记——苏曼殊作品精选

    文学大师是一个时代的开拓者和各种文学形式的集大成者,他们的作品来源于他们生活的时代,记载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包含了作家本人对社会、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具有永恒的魅力。他们是我们心灵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我们的人生发展,给予我们心灵鸡汤般的精神滋养。
  •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泰戈尔最迷人的美文:烂漫难收,如青春时候

    无论是水样的女子,还是孟加拉漫天的阳光,不管是人还是自然,在他笔下似乎总有些力不从心的忧怨。可是,它们又总是向上的,基调也总是乐观。他似乎在用一支忧愁的笔,赞颂人间真善美。这些文字流动着浪漫的光彩,充满了人生的哲思。他揭去了文字华丽羞涩的面纱,让它们落在平凡的日子里,变得平淡而随性。匆匆行旅,风中招摇的罗望子树,爱人的纱丽,离别的一眼瞬间,就连那闲坐的散淡光景,都成了是他纸页上的贵宾。和谐之美充满泰戈尔的文章,正如印度人说:“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让我们一起踏上他为我们铺就的浪漫之路,去体会他那绚烂生命的庄严与美丽。
热门推荐
  • 学霸恋爱之青梅有毒

    学霸恋爱之青梅有毒

    余笙似笑非笑又有点眼巴巴的看着辛伊,辛伊表示看不见;辛伊磕磕绊绊头破血流的走向余笙,余笙……心好疼。~.~“这个小哥哥是我的,你们都走开”,“这个校草是我的,你们不准看”,“这个霸总还是我的,我的!”小哥哥一路都走在辛伊的心坎上。
  • 公子红颜

    公子红颜

    晚唐末世,书香公子与流落民间的三公主相遇,不想山中一眼之缘,却结为半生情愫。他不爱功名,眷恋山林,为何却与皇家内斗牵连瓜葛?她本为金枝玉叶,偏偏为何却成逃犯?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选择,遇上了便是劫,是债,是一世的情缘纠缠。
  • 双向暗恋之这个黑客有点甜

    双向暗恋之这个黑客有点甜

    【前期傲娇高冷男神,后期缠妻发糖不停】 黑客大佬首次面基,顾凛不语反笑,灰黑色的瞳孔散发出丝丝危险的气息,修长的指抬起时渺白净的脸:“你就是在游戏里喊我男神,和我领宝宝的,变音怪?”直到顾凛得知真相,原本的高冷男神也开起了玩笑:“渺渺,为什么你叫时渺,不叫时喵?”某人翻个白眼给他:“那你不就得整天喵喵个不停?” 时渺一直是顾凛的骑士,顾凛觉得被别人保护的这种感觉很好。 但有那么一天,顾凛想做时渺的骑士,一生一世保护他的时公主。 (假腹黑小白vs真腹黑灰狼) 【1v1书荒选我我超甜?(?`^??)?】
  • 鸩宠

    鸩宠

    误闯美男禁地结果会怎样?吃尽豆腐,占尽便宜,吃过抹嘴就跑呗!她心狠手辣,杀伐果断,爱钱如命。他霸道变态,腹黑无情,却爱她如命。她怼上他,颠翻这片大陆。她说,什么都能商量,唯独金钱不能。他说,挡她财路者,皆杀无赦!她怒道:“待我凤御九天,必然搅他个天翻地复。”
  • 末世之头号宿主

    末世之头号宿主

    一千年前,地球生态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灾变,短短数月,全球大雨,洪水覆盖整个地球,超过99%的生物都死于这场天灾,人类将其称为末世之灾。与此同时,一只拥有毁灭地球力量的妖,诞生了。有人说它是海底最深处未知生物变异形成,也有人说它是新的物种。但是,更多的人则相信,这只妖是天地而生,以万妖的意志豢养。于妖火中诞生,拥有灵智,降毁天灭地大妖灾。它,就是大妖王。为了斩杀大妖王,异能界集齐了当时实力最强的十位宫主来对抗大妖王。一场大战,持续了七天七夜,最终大妖王被封印在石化之身。然而,大妖王不甘心被封印在石头中,为了逃出生天,便自爆了妖晶。大妖王妖晶爆裂,但其精神未灭,意念之力消散前,扬言千年之后会重聚妖晶,并在人类中选择宿主,以宿主之力复生,卷土重来。书名:《头号宿主》注:为了书中反派智商在线,前面100章会比较慢~~
  • 梦想不遥远但是你得有个梦想

    梦想不遥远但是你得有个梦想

    小说的内容是主人公梦琪在生活中的一切一切小说主要有家庭友谊等内容
  • 回忆牵手今夕

    回忆牵手今夕

    此作品用不华实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小女孩从小学到大学的一个蜕变过程,期间经历了一些懵懂的爱情,遇到了永不相忘的男颜,也偶遇了一些莫名的伤痛,但自己永远坚定梦想,凭着一股狠劲儿,努力的奔跑,最后命运如何,敬请关注我的文章
  • 住下水道的富男孩

    住下水道的富男孩

    在某知名文化镇F镇的西边,住着一位奇怪的男孩,在男孩12岁这年,他做了一系列反常的事情,父母寻找他反常原因的过程中才发现,他的反常,只是大多数悲剧家庭中的冰山一角……
  • 快穿之王命难违

    快穿之王命难违

    “我的娘啊,大人放过我吧”某个女人嗷嗷大叫收拾行李准备跑路,“娘亲~”软糯糯的声音让她停止了,回头一看,小娃娃正普灵普灵着眼睛望着她,她只能丢掉手中的行李,跪地痛哭……,某个男子对小娃娃露出赞赏的眼神
  • 药师毒后

    药师毒后

    出身名门世家,从小却背负着贱种的称号,被弃之于名门最脏的角落。而当她变成了她。往日的贱种背着毒女的名,毒茶所有欺她之人,害她之人。她的丹药可取人性命,也可救治世人,更可治得这天下。她背着世人给予的神医名号,却从不救人。她说:她的名,就是为了将这天下人贱踏于脚底下,亦是独步天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