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309800000035

第35章 艺文情事(5)

水敖好像看出了我的懊丧,就主动说:“怎么样,好喝吧?龙井茶再好,北方人不见得适应,这普洱茶则不同,既可滋养肠胃,喝多还不失眠。你扔在阳台上的那些普洱,说不定有很好的板呢,回去好好看看,把它们拿到屋里,放背阴处储藏吧!”我连连点头表示赞赏和明白。作为一个喜欢喝茶,却不谙茶之道的人,这次在杭州喝普洱,让我又增加了知识,更让我喜欢上了普洱茶。

回到北京的次日,就清理阳台的茶,光普洱茶就八九盒,其压缩形状的精美,包装用材的讲究,我竟然第一次留意。在懊悔对普洱怠慢的同时,更抱怨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喝茶慕名而不考虑茶性,这跟平时与人交往只看身份而不思人品,简直有着如出一辙的短见。所幸得到高人水敖兄指点,从此,不仅善待了家中的普洱茶,而且喜欢上了普洱茶,每当有好友贵客来访奉茶,我就会拿出普洱茶,请他们品尝这茶中的另品。

这时常常地会想起远方好友水敖夫妇。他们教给我如何喝好普洱茶,他们启迪我莫以名分论优劣,这茶中含而不露的人生哲理,更加深了我对普洱茶的钟爱。据说,在运输的长途跋涉中,经过风雨晴阴的磨砺,普洱茶不断地适应发酵,锤炼成一副好的“身骨”。看来这普洱比之别的茶叶,更经得起时间的陶冶磨砺,难怪它有种别样的性情。这普洱茶跟人生是多么相同啊。

2011年3月28日

人生忧乐笔纸间

说不清是哪位高人,第一个把编辑工作说成是为他人“做嫁衣”。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准确。披上嫁衣的作者“娘子”,一位位“荣华富贵”了,做嫁衣的人仍然默默地劳作。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转眼到了六十岁退休了,本不想求得任何回报,然而,人们却用隆重的礼仪,为“做嫁衣”的人庆寿。这既是对个人品德的认可,也是对编辑职业的褒奖。作为一个老编辑,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就是从萧立军生日庆典归来,我最大的感触和想说的话。

萧立军是作家出版社初创时期我的同事,后来社刊分开,立军到《中国作家》杂志社当编辑,后任副主编,我先留作家出版社,后调《小说选刊》杂志社,由于两家刊物同在一处办公,我退休前时不时地跟他一起坐坐。倘若不是他过六十岁生日,这位当年的东北小伙子在我印象中也就是五十六七岁。唉,看来这岁月真的不饶人哪。

立军邀请参加寿庆时,我正在外地参加笔会。我已经退休多年,立军还想着邀请,我以为他是想借机叙叙旧,回来给一位老同事打电话,相约一起去为立军祝寿。到了饭店大厅发现,客人之多,场面之大,气氛之浓,起码在我参加的寿庆中,这还是绝无仅有的一次。立军作家出版社的老同事,我看了看就是两三位,更多的是文学界少壮派,以及他北大荒插队的荒友。面对如此盛况,有朋友感慨道:“大萧的人缘真好呵!”言外之意,在人情薄如纸的今天,还有谁能请来这么多客人呢?

这话没错。其实,人缘只是外壳,内在的是人品。人缘犹如一座华丽大厦,没有坚实的人品做基础,迟早有一天会坍塌下来。那么,构成人品的要素是什么呢?我想至少应该包括这两点:一是助人不图报,一是感恩不忘旧。立军说到帮助过自己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冯牧、林元这两位故去多年的文坛老人,而不是现在在位的某某某。可是他对别人的帮助却闭口不谈,而是由当今在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如莫言、如理由、如赵瑜等,讲述立军在创作上给予的帮助。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人品。至于立军的豪爽侠义,当然也是他人品部分。作为编辑家的萧立军,他六十岁的生日,所以会来这么多人,其原因也就不言自明。

人生到了花甲之年,事业的成败,做人的优劣,都已经如水似镜,被人看得一清二楚。何况此时即将退休,即使有官势要职的人,已明显现出式微与衰败,人家对你可理可不理。你到底是怎样的人,只有这时才是真身。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人这一生活什么呢?活名活利活快乐,这自然都有道理。但是最根本的活法,我以为,还是要活得有人味有人格,有人的尊严有人的志向。在今天的中国城乡,有钱有权有势的人,跟高楼一样随处可见,可是当我们走近他时,同样像高楼一样让人畏惧,表现出的那种傲慢冷漠,简直不亚于高楼的墙壁。纵观倒下的贪官坏官们,几乎都是缺乏人味儿者,因此,也就难有正常人的思维。

什么是正常人思维呢?就是懂得人生规律:总有一天会退休,总有一天会死去。这样,在为人处事时,就会少些冷漠多些热情;在求名争利时,就会少些贪欲多些思量;在谈往忆旧时,就会少些怨怼多些宽宏。

我的生活面比较窄,几乎仅仅限于文学界,而且接触最多的人群,还是像我一样的退休者。不过也有个好处,可近赏“黄昏”景色,即退休者的种种境况——人生的成败得失,这时可一览无余。有的人在位时,登台上报好不热闹,退休后无事可做闲打盹儿;有的人在位时,前呼后拥好不威风,退休后孤家寡人熟人如陌路。这样的“夕阳景”看得多了,渐渐悟出一个道理:正局副局最后一个结局:退休。大款二款最后一样落款:等死。悟出这个道理也许迟了,不过会使余生活得踏实,起码自己的“夕阳景”不至于被烦恼乌云遮蔽。

萧立军工作的《艺术研究》《中国作家》杂志,在人生和事业上都使他得到锤炼,更让他结交了许多文化界朋友,所以他说:这是一笔“财富”。我说,这更是萧立军做人的成功之处。在我看来人的成功,不在于他拥有多少金钱,不在于他拥有多少官衔,而是看他退休后成了普通人,有无正经事干,有无真正朋友。毫无疑问,这两样萧立军都拥有。不当杂志主编了就续写《无冕皇帝》,不跟作者打交道了就找朋友喝酒。萧立军,一位成功的文学编辑家,我为你六十载精彩人生叫好。

2011年11月1日

走进“新浪”网

早就听说“网络”是朝阳产业,从字面理解“朝阳”二字,大概是指产业本身的年轻。有机会走进“新浪”网聊天室,忽然眼睛一亮,名为“理想大厦”的两层大厅里,从事“网络”业的人员都那么年轻,他们坐在自己的方格办公区,面对着电脑聚精会神地操作,真的就像一颗颗“小太阳”,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熠熠闪光。这时我才意识到“网络”的年轻,并非单指这个产业本身,更是从业人员的年龄和资质。

这次能走进“新浪”网聊天室,机缘是作家吴越的一部小说。

退休多年很少参加社会活动,特别是这种需要谈话的会,我几乎已经完全陌生和怠慢。吴越的历史小说《括苍山恩仇记》出版,他特意送来皇皇四卷本大书,这部书和作者的故事很吸引我。这次参与“网络”聊天,内容是谈这部小说和吴越其人,又只有三四个熟人参加,无须在大庭广众中抛头露面,因此就同意了这样的安排。当然,这其中还包含着对“网络”的好奇,想趁此机会顺便了解一下“新浪”网站,看看这“朝阳”产业到底是怎么回事。

吴越先生跟我一样,年轻时被划“右”,“****”中又被劳教。可是他偏偏不怎么“安分”,为了实现早年的文学梦想,在劳改营里竟然悄悄写小说,没有稿纸就用廉价的卷烟纸,没有桌椅就弓起大腿当书桌,二百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完成的。

这部小说的故事主要是反映清末年间太平天国失败以后,浙南山区的风云变幻和风情。浙江是吴越的家乡,写这一带人情事故,自然会毫不在话下。问题是小说涉及不少事件,以及许多方面知识,劳改营没有查询条件,吴越全凭记忆一点点想,这就多多少少难为他了。所以朋友们都对吴越和此书称“奇”——“奇”人吴越,“奇”书《括苍山恩仇记》。

怀着对吴越小说的好奇,怀着对“新浪”网的新奇,那天和作家韶华及吴越难友赵植林一起,陪同吴越走进这个“网络”世界。我之所以把“新浪”网站称为世界,因为它完全超乎我预期的想象,起码对于我有着某种神秘感。如果单说“新浪”网并非完全陌生,一是它和我供职的《小说选刊》,在小说作品的选编上有过合作,二是自从学会电脑写作和上网之后,我偶尔也在“新浪”网浏览。网站实体究竟什么样却全然不知,以为跟参观过的电信机房一样,无非是几排机器和几个操作人,或者像广播电台那样有个播音室。进去以后才知道,偌大一层楼房里,由成百上千的人,用一台台电脑,不停地操作书写,跟广大网民互联互通,共同创造出这个奇妙的网络世界,让更多的人享受现代生活方式。

接我去网站的编辑毕建伟,是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据他讲,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在“新浪”网站有一千多人,全部都拥有高学历。接待我们的副总编辑侯小强先生,只是吃饭时匆匆见过一面,对于他的情况一无所知,相信当是这个行业的高手。《读书》版主编陈诗莹,是一位同样年轻的女士,看上去非常沉稳干练,算是业内的骨干了。她和编辑毕建伟两个人,在大学读的都是经济,却在“网络”行业施展才干,而且都干得很出色。可见在“网络”这个行业中,只要能真正胜任干得好,学什么专业好像不是个问题。从办公大厅走过时,我粗略扫视了一下,所有人的年龄和气质好像都跟这两位差不多,那张张充满生气和清朗的面容,那双双操作的灵巧的手,真的很令人喜悦和兴奋。只是女士好像比男子汉多,可能“网络”更适合女人。当然,有着如此高素质的年轻人,在这样新型的产业服务,报酬也是一般职业难以企及的,他们过的是真正白领生活。

尤其令我们惊奇和感佩的是,在聊天时做记录的那个女孩,几乎是在聊天的同一时间,她轻松地用文字把我们的谈话,清楚地呈现在亿万网民面前,意思基本没有大的差错,最多也就是个别字的笔误。这些用电脑做速记的女孩,大都毕业于专门学校,由于“网络”产业发展特别迅速,这个看似简单的熟练职业,在“网络”市场上却大量需要,工薪比一般做“网络”编辑的人还高。难怪在当今的世界上,有那么多年轻人都愿意从事“网络”行业,除了经济收入比较高,这个行业充满的挑战性大概也是吸引年轻人的原因。

一方电脑的屏幕变换着时代景象,几根电脑的线索连接着千家万户。科学技术搭建的“网络”平台,在众多“网络”从业者操纵下,正在使世界变小距离拉近,把当代生活的新奇与精彩,演示得真真切切潇潇洒洒。网络正在网罗着千百万人的梦与歌。

2011年5月28日

真正的酒人

酒这玩意儿,有人说是“迷魂汤”,一口下肚,就会神魂颠倒,飘飘然,浑浑然,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

鄙人烟酒不沾,自然,这种似神如仙的感觉也就无从领受。不过,由于前半生四处漂泊,各色人都有接触,那些好酒贪杯之徒的醉相癫态,多少还是见过一些的。如醉后痛哭流涕者,似丧考妣;如醉后扯嗓高歌者,似叫驴临风;如醉后胡说八道者,似没嘴的葫芦;如醉后往碗里撒尿者,似鲁汉一条。如此种种,活画出一幅醉后“百丑图”。我至今都怀疑,这些饮者,究竟算不算真正的酒人。如果有人认为,能喝几杯就是酒人、就是豪杰,起码,他们的酒德醉风,不正。

在我认识的几位善酒者中,倒是有位饮者,令我敬佩,那才算得上是位真正的酒人。这就是蒙古族老诗人其木德道尔吉。

这位用蒙文写作的老诗人,他译成汉文的作品,我读的并不多,听别的蒙古族作家朋友讲,这位其诗人很有才华。我在内蒙古工作时,同其诗人同居集宁市(现为乌兰察布市),他在盟文化局搞专业创作,我在《乌兰察布日报》编副刊,同属文化圈里的人,集宁地方又不大,有时三天两头地碰面。他知道20世纪50年代,我曾在北京一家报社工作,同著名剧作家海默有过接触,而他又是海默的老战友,有时就同我聊聊他们之间的往事。他同我说海默最多的事,一是在战争年代里,他同海默钻在一个被窝里,俩人兴致勃勃地侃文学;二是海默在“****”中的悲惨遭遇,说到这儿的时候,他便一反往日幽默乐观的神态,显得异常沉郁和忧伤,有时许久不肯言声,只是一个劲儿地吸烟。我想,那惋惜老战友惨死的愤怒波涛,此刻准是正在他的心海里翻腾,我便同样用沉默陪伴着他。

至于说到其诗人的嗜酒,起初我并不知道,后来有两次偶然碰到了,我才知道,原来他是个见酒没命的主儿。

同类推荐
  • 左手功名右手美人

    左手功名右手美人

    本书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敏感,书中收了50篇精彩杂文。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5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5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李致文存:我与出版

    李致文存:我与出版

    本书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
  • 无桨自帆

    无桨自帆

    常言道“世事难料”,渐趋式微的古体诗词,近一时期却大有风行当道之势。且不论老一辈众多爱好者,单就网络上的中青年,越来越多的群体涌入诗词天地,便是中华古典诗词这一国之“雅器”极具顽强生命力的明证。同时,令人感佩的是,诗词创作者与古代士大夫作诗心态几乎无异,往往劳者自歌,非以文章谋稻粱,吟诗填词只为余暇之雅兴。故诗人或抒发情感,或关乎民生,盖出于知识分子自觉良知与社会责任也。
  • 周作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周作人散文集(名家经典文集)

    本书收录了周作人《苦雨》《乌篷船》《喝茶》《山中杂信》等七十余篇散文精品,根据其内容和写作风格分为四个专辑。他写故乡的野菜,写喝茶、鸟声、乌篷船、北平的春天,也写中秋的月亮、梅兰竹菊,确是很需要一些闲适的心才能注意到的事物,他都一一写下来,他平和、淡泊、娓娓说来、毫不浮燥凌厉,读来令人心生闲适。周作人一生在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小品的创作,飘逸洒脱的文章笔势、平和恬淡的抒情特色、庄谐杂出的幽默趣味、舒徐自在的语言表达,让他的作品风格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热门推荐
  • 最强兵痞1

    最强兵痞1

    史上最强佣兵厌倦杀戮,回归都市,本以为可以逍遥一生,可是偏偏麻烦不断,美女投怀送抱,敌人不死不休,看最强王者如何强势回归,玩转都市。
  • 进慧

    进慧

    大宋开宝九年十月,宋太祖离奇死亡,其弟赵光义登基为敌,然而风平浪静的大宋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平静,吴越,北汉,南唐遗孽,以及北方大国契丹,更还有一支神秘力量“朱雀营”且看这些势力交杂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怎样的忠义悲歌
  • 血色同盟

    血色同盟

    上帝的左手是天使,右手是魔鬼。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过千城谈恋你

    倾过千城谈恋你

    近几月,人界发生了一件大事!他们单了二十三年的人界第一天才居然脱!单!了!而拐走第一天才的居然只是一个名不经言传的小女人!记者:“夜少,请问当初您和夜太太是谁追谁?”某夜少:“笑话!当然是她……”不远处,一道堪比X射线的目光闻声而至,清清淡淡。“……被我追。”(原书名《妖妻倾城:夜少娇宠心尖宝》)
  • 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

    暗示治疗学:催眠术的实质及其应用

    《暗示治疗学》作者伯恩海姆为十九世纪著名心理学家,主要研究癔症、催眠和心理治疗。他认为催眠是睡眠的特殊形式,并确信催眠术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同样适用于不患癔病的人在催眠过程中,对象的注意力集中在催眠者的建议上,从而强化了催眠过程的心理天性,证明了催眠现象的发生与暗示有关,因此无论精神病患者或正常人都可进入催眠状态。本书对催眠这种现象进行了更加全面的研究,比如催眠暗示中的回溯性幻觉现象,该现象由本书作者首次提及。《暗示治疗学》中还包含了在暗示治疗领域观察到的大量新的现象。南锡学院重视催眠术的研究,并积极运用于临床治疗中。他们创造了十分有效且成效显著的方法,这种治疗方法正是写作本书的意义所在。
  • 梦幻复仇者

    梦幻复仇者

    这是风凌次元之旅,本书有节操,很有节操!因为很重要,所以说两遍。
  • 寻死迷途

    寻死迷途

    公司放假三天,小员工张平凡去沙镇旅游,回来之后却发现一切都变了,白天遇鬼之后怪事接连不断,到底沙镇的那三天发生了什么。
  • 医本正经:三小姐的古代生活

    医本正经:三小姐的古代生活

    一个整日只知道研究药草/药粉/药丸/药……的人穿越了,原因是——为了一株传说中的药草,摔下了悬崖,然后成了东陵国上官府三小姐,哑姑娘,上官浅若!本以为穿越了,生活会更加美腻,想要什么药,都可以随叫随到,谁能想到,其实一切都只是想想而已,你指望一个三岁小娃娃能干什么呢?关键是还有她的温(腹)油(黑)哥哥:三妹妹,你的琴弹了吗,要不叫人给你打扫一下药房吧;上官浅若:哥哥,别动,我马上去弹琴!管事儿婆姐姐:若儿啊,你病还没好呢,怎么又下床了;上官浅若:姐,你今天不去相亲吗?因为一件要命的“乌龙”事件的面瘫未婚夫:喂,你是谁?上官浅若:惊恐.JPG,然后直接掉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