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4463700000007

第7章 毛亨、毛苌:为《诗经》插上翅膀

每提到《诗经》,心里顿时就生发出一种安谧,一种宁静。

那轮遥远升起的明月,那句欲说还休的爱慕,那片宁静的在河之洲,那棵寄托相思的梅树……无不透着一种干净与纯粹的底色,向今天散发着朴素、恬静的无限美意。

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孔子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末年,退居书斋,进行文化抢救性质的删定《诗经》工作,那声充满闺怨的“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是否还能回响在今天的案牍?

同样不能想象,如果没有一对毛姓叔侄在禁焚儒籍、斯文扫地的暴秦之时,怀揣典籍,远走他乡,再次进行文化拾荒,悉心整理《诗经》,那句充满欢愉的“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今天可还会在我们的口中传唱?

不能想象。

梁启超先生曾说:“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我们今天看到的真金美玉、字字可信的《诗经》读本,就来自毛亨、毛苌的呵护与珍藏。

但凡受过点基础汉语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诗经》。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被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即公元前一一〇〇—前六〇〇年左右的诗歌三百一十一首。其中六首为笙诗,只有题目,没有内容,去而为三百零五首,故又简称“诗三百”。

《诗经》内容上包括十五国风、大小雅、周鲁商颂。“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为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诗经》表现手法为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连类譬喻叫比,以他物引起所咏之物叫兴。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作为一本古老的诗集,它自然应该享有人们应有的敬意,但何以能够成为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并被历代学者大雅传诵,讲习不止?

首先由其“史诗”性质所决定。

像西方的史诗《伊利亚特》被认为是信史一样,形象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各个层面生活的《诗经》,内容浩繁,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间的宴饮交往,还有底层百姓的怨愤,兼有反映劳动、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动人篇章。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又具有社会历史特征。

因而,《诗经》以历史的记述者与见证人双重身份出现,而不再是一部简单的诗歌集本。清人说“六经皆史”,其意就是指此。

其次得益于孔子的大力首倡。

在孔子那里,《诗经》不单纯是部文学作品,而是承载着政治和历史、寓含了道德与仁爱的治世化人法宝。不独是《诗》,儒生所修明的“六艺”所诵读的“五经”,都于治世有着直接作用,“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义。

因而,他对《诗经》有着极高的个人评价,他甚至认为,“不学诗,无以言”,认为诗可以群,可以怨,可以兴,可以志。《诗经》温柔敦厚的品质,能够洗涤并澄清俗世中蒙尘的心灵。对己,可以培养阅读者的联想力,提高观察力;对外,可以从中学到隐喻讽谏的本领。对父母君王,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他们,将之作为教化的工具,从而达至儒家以仁化世、以礼律己的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功。

经孔子首倡,《诗经》遂作为“六艺”之首为春秋以降的儒家奉为重要经典,进行研习揣摩。自此,《诗经》中所录言辞,不仅被认为原典而广泛引用在庙堂对策之中,而且更是作为文人行文的立论之基,游走在书生的笔下。

影响可谓十分深远。

在文明的进程中,文化与反文化的力量,从来就以一种对抗的形式共同存在。文明的脉搏时强时弱,在某些特殊历史时期它甚至几近停跳。而正是一些不辞辛苦的接竹引泉人,他们站在枯竭的溪流边,舀起上游依稀断流的水源,再灌溉向行将龟裂的下游河床,让文明的水路始终保持湿润,然后等待风雨忽来,水波再兴。

公元前二十世纪,就是中华文化的重大灾难时期。

公元前二一二年,秦始皇焚书坑儒,几乎将孔子苦苦整理并精心建立的文化体系彻底火烧土葬。

大火熊熊,纸灰飞扬,一场浩劫在所难免。

中国幸甚。

此时,幸亏有他们在。

以研究《诗经》为自己终生事业且名声大噪的毛亨,在文化大灭绝、大戕害的暴风骤雨来临之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悄悄将古老的《诗经》藏掖于贴身处,选择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弯下身躯,逃离故乡邯郸,与侄子毛苌一起举家北上。

这纯系文化接力中的一种神圣使命在召唤。

据刘师培的《经学教科书》对古文经学《诗经》传承的考证,“《诗经》之学,由孔子授子夏,六传而至荀卿,荀卿授《诗》浮丘伯,为《鲁诗》之祖,复以《诗经》授毛亨,为《毛诗》之祖”。

据三国时期陆机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载:“孔子删书授卜商,卜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孟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卿授鲁人毛亨,亨作《诂训传》,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哪个文化传承链条更准确,更符合事实,这在今天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担当文化中继者的大师们,他们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那就是上承下传,接替有序,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所以,毛亨、毛苌的逃离,已经不是简单为自己寻一片避世远祸的安身之所,而是为文化找一块清静休憩、舔痂养伤的所在。

这让人想起公元一九三七年七月,日本人攻入北平并占据清华大学后的一个人的举动。

他是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赵忠尧。当日本人荷枪实弹占据清华,当众多师生想方设法涌向校外时,赵忠尧却偷偷潜回清华,因为有五十毫克镭还在实验室的保险柜中。而这是他从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学成归国时,卢瑟福博士出于对中国的好意特别赠送的。

这不能落入日本人手中!趁着夜色,由梁思成驾车,他们冒着被日本军队以及高丽浪人打劫或逮捕的危险,出城来到清华园,偷偷取回。

向南溃逃时,赵先生将装镭的铅筒放在一个咸菜坛子里,他夹杂在逃难的人群中,路上几乎丢弃了所有随身携带之物,包括自己的钱财,但始终牢牢地提着那个坛子。一个多月之后,他到临时大学报到时,全身除了一个坛子,一无所有,形同乞丐。他用九死一生的艰辛,为国家保留下了那五十毫克镭。

没有谁告诉他必须这样做,这也不是他的职责所系,但发自一个人心中的神圣使命,驱使他慨然担当,舍命捍卫,在所不惜。

赵忠尧坛子中的镭,毛氏叔侄怀中的《诗经》,都有着让人感佩的留存记忆,那中间都透泻着人格的光芒。

就这样,毛氏叔侄来到了人静草密、偏乡僻壤的赵国北方,武垣,现在的河北省河间市。

举目无熟客,放眼皆陌生。

很好!那就在这里隐姓埋名,筑巢架屋,栖息下动荡不安的灵魂吧,这也是有后世史家误认他为河间人的原因。

秦王朝很快垮塌了,汉灭秦之后承袭秦制,“挟书律”仍在通行。

所以,他们仍安静地陪伴着《诗经》,做着自己的研究与整理工作。直到汉惠帝登基的公元前一九一年撤销“挟书律”,大开书禁,毛亨这才推开关闭了二十一年之久的柴扉,迎着阳光,清清憋了多年的喑哑嗓子,重新大声朗诵熟稔的《诗经》。

也正是从此时,他不再遮遮掩掩,放开手脚重新整理《诗经诂训传》。

他应该十分高兴的是,十一年之久的传授之下,侄子毛苌的《诗经》造诣已俨然青出于蓝。

正是毛苌继承家学,并发扬光大,最终使《毛诗》名扬天下。

因为身上背负着文化的火种,所以他背负上受迫害的罪祸;因为他要保存这火种,所以他又必须仓皇逃奔。这不是一个人的屈辱,而是整个民族的耻辱。

在欧洲,但丁也有着同样的经历。他被佛罗伦萨主教缺席审判死刑后,背着死刑的十字架逃往拉文纳,在那里写就不朽的《神曲》,最终成为文化的巨人。拉文纳至今保存着但丁墓,而佛罗伦萨坚持为墓前那盏长明灯提供灯油,寄去家乡对游子的最后一丝温存。

远在河间的毛公墓前,也应该有盏灯,邯郸也该送去故乡的一丝温暖,为安息在远方的受委屈游子送上迟到的问候。

武垣用它特有的安静无扰接纳了毛氏叔侄,也接纳了余音将歇的伟大《诗经》,最终使之得以喘口气,在与世隔绝中修养生息,为中华文化保存贞元。

这里还应该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河间献王刘德。

公元一八〇五年,名重一时的清朝大学士河间人纪晓岚死后,嘉庆皇帝深感轸惜,御赐祭文、碑文各一。两篇文字中,分别用到“居藩国传经之地,业富缣缃”、“求惟实是,河间家有藏书”这样的句子来褒奖。

这个“藩国传经之地”、“河间家有藏书”,都是指西汉时的河间献王刘德。

刘德,汉景帝次子,汉武帝刘彻的哥哥。《汉书·;景十三王传》称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帛赐以招之。由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是时,淮南王安亦好书,所招致率多浮辩。献王所得书皆古文先秦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之属,皆经传说记,七十子之徒所论。其学举‘六艺’,立《毛氏诗》、《左氏春秋》博士。修礼乐,被服儒术,造次必于儒者。山东诸儒多从而游。”

自汉高祖至文景之世,汉初三代皇帝都崇尚无为之术,信奉黄老之学。直到汉武帝即位,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把儒学定为一尊。而先于汉武帝登基十五年就在河间为王的刘德,却早已倾心于儒家文化,用极大的热诚来着手整理儒学典籍。

这是多么感人的一幅场景!

他广泛向民间搜集各种典籍,每获得一本好书,就令人抄写一份送给书主,然后将原本留下,并赐献书者金帛。一时间,四面八方的学士不远千里,纷纷前来献书,有的人将祖上几代留传下来的书都献出来,使河间云蒸霞蔚,人才炳焕,成为了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学术中心。

刘德还在其封国内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日华宫(遗址在今泊头市严铺村,距河间国都遗址约十公里)。其内设二十余处馆舍,专以接待四方饱学之士。齐、鲁、燕、赵等地的儒家学者纷至沓来,聚集于此,梳理、校勘儒家典籍。日华宫“殿阁灿烂、古光璀璨”,儒士则“褒衣雍容,弹冠奋袂”,“或趋以跄,登降于堂”(葛洪《西京杂记》卷四)。

对的,你应该想起了战国时齐国的稷下学宫。而刘德治下的河间国都乐城,就宛如战国时齐国的临淄。

很幸运,毛苌此时就在河间国。

那么人才与爱才之人相见就是迟早要发生的事。

闻听毛苌大名之后,刘德“礼聘再三”,封为博士。《汉书·儒林传》写道:“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

刘德还以极大的文化热情,专门在乐城北面建立招贤馆,供毛苌在此讲授《诗经》。

大雅传诵,弦歌缭绕。

从此,这里成了诗的殿堂,也成了诗的产房。

相对于偌大的汉朝疆土来说,河间毕竟还是太小了。

不管再受器重,毛苌也只是一个刘姓诸侯王的博士;不管影响再大,《毛诗》也只是在赵地河间流传。于人于诗,都显得菩萨太大,庙门尚小。

可能是这个原因,直至西汉结束,《毛诗》也没有被立于官学。

在今文经学盛行的西汉,训诂简要、缺乏迷信谶纬思想的《毛诗》属于古文经学,与另外三支研究《诗经》的今文经学派——齐诗、鲁诗、韩诗形成了鲜明对比。

另外三家被官方承认的今文《诗经》学派,在西汉备受尊崇。“鲁诗学”的开创者申培在汉文帝时即被任为博士,是汉朝最早的博士之一;“齐诗学”的创始人辕固生、“韩诗学”的创始人韩婴在文景时均为官学博士,前者教出了汉武帝时的布衣宰相公孙弘,后者还曾将本门诗学直接传授给汉昭帝,因而享尽尊荣。

相较之下,只蛰伏在民间的《毛诗》就显得潦倒不堪,寒酸许多。

这些尽可不去理会。让人感兴趣的是,起自周代的遥远《诗经》一路迤逦而来,在夜色茫茫的秦汉渐渐消失了身影,最终却将这里作为再次飞翔的起点,从此展羽振翅,飞黄腾达。

事实是,到了东汉以后,《毛诗》开始迅速崛起,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

著名的白虎观会议之后,汉章帝诏治古文经学的儒生入讲,并正式“诏诸儒各选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后汉书·贾逵列传》),后又经郑玄作笺大昌,前三家遂逐渐衰落,到了南宋则完全失传,只剩毛诗独家流传。

西汉经学大师刘歆及东汉经学大师郑玄,他们二人对毛诗的流行与普及直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歆不仅在学术上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在西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又极为活跃,得到了王莽的器重,于是《毛诗》经他推荐而日益葱茏参天。

郑玄《六艺论》说:“诗宗毛义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毛诗》对《诗经》中各篇诗章均有小序,简述了诗的主题、作者和写作背景。而大儒郑玄为《毛诗》作《笺》,基于儒家的视角,特别重视诗的化世功用,对每篇诗作几乎都确定了其创作时代、产生原因、社会作用以及艺术表现手法。笺与注释不同,笺是宗一家之说而又有所引申发明。郑笺以《毛诗诂训传》为主,《毛诗》讲的简略之处,便加以补充,有不同的见解,则另加标明。

自从郑玄的《毛诗笺》问世,原先红红火火的齐、鲁、韩三家《诗经》之学遂因之渐渐式微,最终湮没在漫不可知的时光漩涡之中。《隋书·;经籍志》说:“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宋。”

站在今天,从文化的多元性来看,《毛诗》一门独兴,三家诗消亡,无疑是令人相当遗憾的。但文化的生存与发展,其实也顺应着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理论。《毛诗》的兴盛,除了西汉时的刘德、刘歆,东汉时的郑玄及唐代的孔颖达的外部襄助,更因其自身蓬勃的内在生命力在起重要作用。

西方文学史的源头,是皇皇史诗《伊利亚特》;文学在东方的始发站,则是《诗经》。

有意思的是,《伊利亚特》恢弘铺排和热情讴歌的主题是战争。英雄的武威,征伐的酷烈,是盲人荷马的落笔点;而《诗经》娓娓歌吟并喁喁倾吐的,则是闺中的爱怨,倚门的惆怅,对暴政的不满。

前者是马蹄橐橐,兵戈交鸣;后者是清思悠悠,爱恨情长。二者主旨和意趣之异,全在这里。

注意,这是一个微妙的结点。

其实,赋予《诗经》教化意义的首创者正是毛苌。

《毛诗序》就明确地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诗大序》所谓“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云云,正是指诗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化作用,认为政治与诗歌既然是不可分的,那么时代政治之盛衰自然会对诗歌发展产生极大影响,因而提出了“变风变雅”之说。

所以,毛公对《关雎》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了“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的解释。这种解释应该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自我想象,有着很大的随意生发性,但却合乎了统治阶层正心化民的要求。

《诗经》写作手法尚比兴,即就眼前事物指点陈述,引譬连类,可以激发人的情趣志愿,故《诗经》内容多为为人处世、民风世道等基本人伦和社会规范的讴歌或讥刺,通过读它则可观天地万物,也可反观内心,在明礼知节中,学会温柔敦厚,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以,通可以群,但群而不党;穷可以怨,但怨而不失其正。

《周南》、《召南》是《诗经》十五国风的前两部分,其内容更是基本的人伦常理。如著名的《关雎》,以即目所见、倾耳所闻的当前实际景物,作为抒发思想感情的媒介,顺带产生了联想,可以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眼前实景,由一对河洲之上互相依偎唱和的水鸟,托起未婚青年寻找淑女以为配偶的比兴。事难显陈,则托物连类;理难言罄,辄借景引怀。

此所以读《诗三百》,先须通训诂,明诗旨,始能领会诗情。

在儒家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中,《诗经》占据着不可替代的至大至伟地位。薄薄一部《论语》之中,孔子对《诗经》的直接评价就达七八次之多,他对《诗经》的赞誉之高,看待之重,倡导之切,都让人为之侧目。不独如此,在他与弟子的闲居言谈里,其转述与引用《诗经》更为常见,可以说比比皆是。

《毛诗序》说:“《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一语道破天机。

因而,毛苌在身后受到历代官方的大力推崇。元代,河间在崇德里毛精垒建起毛公书院;明代,遗址上重新建起祠堂,供奉毛公;清朝乾隆又特遣重臣为毛公致祭。

如今,毛公祠更是规制宏大,气象庄严。来自遥远赵地的毛氏叔侄在森柏苍翠、香火缭绕中,每天都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之人的瞻仰与崇敬。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忽然又想起了替佛罗伦萨永恒照料着它的游子但丁的拉文纳。

河间,谢谢你,替邯郸人照料着它的不归游子,替所有中国人照料了一份充满诗意的源头文化!

同类推荐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二)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二主讲中古哲学。
  • 空间启示录

    空间启示录

    本书所立足的“空间思维”,受到了亨利·列斐伏1974年所著的《空间的生产》一书的启发,并受到对“空间思维”有论述的思想家的观点影响。虽然后现代主义所推崇的批判主义是“做永远的捣蛋鬼”,但作者更愿意有建设性地提出“空间思维”和“公平与效率”的空间变化原则、“现实与梦想”的空间创造原则、“空间的折叠”和“空间相对论”等一系列自主的观点,为后现代主义哲学树立应有的启蒙价值。在这一价值的启发下,至少让更多人重新用哲学的头脑,去思考和理解什么是“时间”与“空间”,什么是“关系空间”的定义。
  • 看哪,这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看哪,这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本书是尼采的自述,内容包括:我为何如此智慧、我为何如此明澈、我为何写出如此卓越的著作、悲剧之产生、非时之思想、白天之曙晓——关于将伦理作为成见之思考、超善恶之外——未来哲学之序曲、为甚么我便是命运等。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鬼谷子)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

    《以意逆志与诠释伦理》研究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开创、拓展、限定、转换与重建的历史,力图重返中国传统视野寻求其汉语诠释学的特质,并总结其诠释学方法效应以实现中国现代文艺基础理论创新。源于儒学主题与方法的孟子以意逆志之学,奠定了汉语诠释的本体思想、方法观念与实践品质。以意逆志的汉语诠释学限定了西方诠释学的边界,开启了诠释伦理的问题意识与论域空间。以意逆志是中国传统诠释学的核心范畴与基础命题。在历代论者理解与运用的历史中出现了以意逆志诠释的种种差异,也正是在这种诠释过程中生成了以意逆志诠释学传统。
热门推荐
  • 日漫少女拯救计划

    日漫少女拯救计划

    这个世界总是存在一些人,浪费自己的天赋,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没有意义上的事情上面。“拯救目标:火影世界,春野樱。”“目标当前情况:早恋,单相思,不思进取……”“拯救任务:女忍者不需要爱情,穿一身绿色的紧身衣,顶一个溜圆发亮的大光头,从今天开始,忍界,由我来平复!”“附加能力:光头就变强。”……“拯救目标:妖尾世界,露西。”“目标当前情况:躲在星灵身后,精力花费在大胆的着装上……”“拯救任务:真正的星灵魔导士,就是要冲锋在最前面,使用砂锅大的拳头,抡在敌人的脸上,星灵,只需要在后面负责喊666!”“附加能力:力量复制。”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之半月花开

    EXO之半月花开

    第一次写EXO的小说,希望亲故们喜欢吧~撒浪嘿呦~~~大大第一次写哥哥们的小说,不喜勿喷,还有我之前看过很多小说的书评,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评论,也有喜欢TF来骂EXO的,所以我希望我的书评区不会出现这样类似的情况,如果你不喜欢,请绕道,没有人逼着你来看,谢谢。
  • 万古第一鬼才

    万古第一鬼才

    吴易重生在武道世界,这里凶兽可以吞噬万物,天才可以一夜成神,神通者可以逆转乾坤。且看吴易从一个蝼蚁,一步步成长为万界天尊的故事...
  • 远走高飞

    远走高飞

    本书写于2013年。时年我27岁,在杭州工作和居住。写这个小说的过程中,正值酷夏。我独自身处不到二十平方的出租屋内,在电脑前常常枯坐一整个白天。夜幕降临之后,燥热稍稍散去,我会离开屋子,到仅有一条马路之隔的西溪湿地跑跑步、出出汗,回来再冲个澡,感觉可以洗去一天的疲累与孤独。
  • 降魔释厄英雄传

    降魔释厄英雄传

    修成仙体乃是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元婴成形之后,鬼神难容。虽驻颜益寿,但上天降下三灾来袭,那三灾随机出现,可能来一种也可能三种全来,分别是雷灾、火灾、风灾。天降三灾,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有道是“踏入修真界,踩进鬼门关。”从此九死一生,各安天命,一将功成万骨枯。伯隅如此,伯璃亦是如此。
  • 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感悟母爱——催人泪下的115个篇章

    一部永恒的畅销经典,令亿万人感动而泣的心灵读本。由席慕容、林清玄、张晓风、铁凝等联袂推出,本书内容在网上点击过亿次,被众网友称为华文史上最催人泪下的作品,一上市,便受到世界各地华人的热烈追捧,销售量一直雄踞各大畅销书排行榜前列。总有一个,默默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亲。常常,我们感动于“春蚕到死丝方尽”的无私和“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但人世间没有任何一种无私和奉献能与母亲相提并论。即使再冷酷无情和铁石心肠的人,也能体会到母亲的关爱给予我们的心灵慰藉与情感抚摩……
  • 荒芜剑帝

    荒芜剑帝

    剑出鞘,必见血。你若不从,覆手灭之。剑、剑意、剑道,剑在手,谁有能奈我何?剑在人在,剑就是我,我就是剑,人剑合一,我为剑帝,天下第一。。。
  • 才见你

    才见你

    很随性,都是直接的人,就过的潇洒点吧,在无人拥抱的时候就互相拥抱吧。他们是“房友”上下楼关系,他们是“道友”志趣相投,志同道合,他们是“好友”超过普通好友的好友关系。
  • 盛世神帝

    盛世神帝

    云若离说,盛世,我在神族等你,等你达到神的高度,你来娶我。我爱你,但是你要配得上我的爱。上官明秋说,盛世,我就在跟在你的身后,吃着冰糖葫芦,拿着剑,与你一起杀它个天翻地覆,我爱你就是你活我活,你死,我做你的未亡人屠尽神族。盛世拄着剑,嘴角的血迹绽放出妖异的笑容,他突然明白属于他的爱情一直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