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158800000015

第15章

随行的翻译是阿里地委党史办的一位30多岁的藏族同志。他可以称得上是先遣连的一部活的字典。几年来他几乎走遍先遣连涉足过的每寸土地。他说:“阿里的中共党史就是从先遣连进藏开始的,也就是说,在中国共产党诞生30年后,党的力量才到达了这片土地。当时。整个阿里,别说谁见过共产党是什么样了,就是见过汉人的也只有二三个。嘎本两位官员和改则的一位从青海来的喇嘛。因此,我给阿里的中共党史划了断代:1950年10月先遣连进藏标志着中共在阿里有了第一个党的组织。”

他还告诉我们:“1950年冬,先遣连为保存力量,开展了大规模的自救运动。过冬备战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打柴。营建结束后,全部人力投入准备过冬燃料。当时这里野牦牛很多,成群结队,牛粪是最好的燃料。可惜大雪封山,地上积雪一米多厚,牛粪都盖住了,只能拾到很少一点。打柴就更难了,除了扎麻。噢,这是一种荒漠植物,像一团长满刺的毛,或者是长满毛的刺。反正,秆子很细,刺很多,有点像你们新疆的刺芽子,不过比那小得多,但却不少。”旺拉又说,先遣连就组织人力挖扎麻。一百三十多人吃饭、取暖,全靠扎麻。每天都有几十人外出打柴,近的地方没有了就到远的地方去。据当时记载,那一冬他们打了二十多万公斤扎麻。

在乌鲁木齐时,彭清云告诉我,那年打柴,许多人付出了生命。当时李狄三已患有严重的高山疾病,还天天带队外出打柴,并给我们编了一首歌,叫《打柴小调》。每天天不亮,大家就唱着歌出工,傍晚又唱着歌回来。

我问他你还记得《打柴小调》歌词吗?

他说:“忘不了,那是李股长用生命写的。”

七十多岁的彭清云,为我唱起了那首有点河北民歌味的小调:

背起那个毛绳去打柴,

众位那个战友跟我来,

心中好愉快,

心中好愉快。

咱们打柴比赛看谁快,

不怕冷来那个不怕刺,

打柴为战备,

备战多打柴。

红旗一杆插藏北,

帝国主义势力一扫光,

待到明年四五月,

欢迎大军进山来。

共同向前进!

共同向前进!

在新疆,骂人最恶毒的一句话是“毛驴子”,其意是“不是人”。但是先遣连打柴运动中,通信员王万明这位体弱多病的战斗英雄,却以其吃苦耐劳、忍饥负重的品德,赢得了一个“毛驴子”的美称。

彭清云说:“当时那可不是骂人,那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他真的就像驴一样,拼了命地干。每天他背回来的柴火最多。毛刺把棉衣都扎透了,背上扎满了密密麻麻的小红眼,衣服沾在肉上脱不下来,每天都得趴着睡觉,可第二天,刚刚起血痂的背上,又扎出一片新的洞洞。连续一个多月,天天如此,人的血都快流干了。”

我找不出合适的话来形容这头“革命的驴子”了,只能说他是党的“驴子”,人民的“驴子”。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江山,不就是像王万明这样千百万头“驴子”驮来的吗?

朋友,做一头党和人民的“驴子”吧。

1989年,原进藏英雄先遣连所在部队,今天的某高原摩步师一部,奉命开赴当年先遣连驻扎的营地,执行一次高寒缺氧区作战试验性演习。临行前的誓师大会上,前来送行的王克将军(时任新疆军区司令员,后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长、军委委员等职,上将军衔)对先遣分队的一位连长说:“你们行李中有七皮二毛。”将军掰着手指头说:“皮帽子、皮大衣、皮背心、皮裤子、皮手套、皮大头鞋、皮褥子、毛毡筒、毛毡子。一大群羊剥光了也装备不了一个班,负荷很重啊。还得背高压锅,背氧气袋,服预防药,吃压缩饼干和罐头。今天,我们国家有这个条件养兵了,可是当年先遣连的战士,一条野羊腿,不烤、不煮、不炖、不烧,充饥解渴全靠它。三五天见不到一粒粮食,枪一响照样打仗。我不是说咱们国家供应不起,养不了我们,我只是希望同志们在现在这样好的条件下也要记住先遣连的精神。”

将军的话,让那位连长想了一路,也激动了一路。高原连续8个昼夜的演习中,他的连队创造了奇迹,没有一人动用一口氧气,没有一人服过一粒预防药品,也没有出现一例高山昏迷。不过高压锅和罐头还是要用、要吃的。

然而,当年先遣连不是8个昼夜,而是断绝给养半年有余,硬是靠猎取野生动物补充了粮食的不足。在高原某师的历史上记载着当年巴利祥子带领打猎小组,猎取野生动物的赫然功绩,野羊210只、野驴123头、野牛122头、野马74匹,兽肉共计6500多公斤。

先遣连就是靠着这6500多公斤兽肉充饥渡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季难关,也解决了穿的难题。部队进藏时被装短缺,加之长期艰苦行军、打柴、狩猎,衣服早已烂得七零八落了,已经到了衣不遮体的地步。病中不能外出的同志,让出了自己的衣服,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1951年春季,全连只能挑选出21件打着布补丁的衣服,作为礼服,专供外出谈判和做群众工作的同志使用。

李狄三看着衣不遮体的战友,带领病重留守的同志,用野牦牛毛捻出了毛线,用牛羊角制成了骨针,用装粮的麻袋补好一件件军衣。麻袋用完了,就用兽皮。没有熟革,就用生皮子补。剥下鲜皮子,毛里板外披在身上量体裁下,在边上扎上眼,用毛绳穿起来,连成筒子。

左齐将军说:“当时许多人衣服都是用麻袋和兽皮补的。有的补了好几层。1951年夏季,一位干事下山汇报工作,他穿的棉袄上大大小小补了十几块补丁,麻袋、兽皮、帐篷布。什么都有,补丁上的毛线筷子那么粗,一件棉衣足足有十几斤重。他告诉我,这是连里最好的衣服,是留着外出做群众工作时穿的礼服。连里想他下山汇报工作,应该穿整齐一些,就精心选了半天,才挑了这件最好的棉衣。”

今天,就连小城镇的社区里,都有时装模特队,身着华贵的裘皮大衣和世界上最高档面料的时装,招摇过市时,谁还会相信50年前西藏高原上有支穿兽皮的队伍。

这不是天方夜谭。20世纪70年代初,南疆军区在征集党史资料过程中,曾派人找到了当年先遣连幸存的20多位老战士,他们对此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下面是1979年9月4日,先遣连指导员李子祥在陕西凤翔的一段谈话的笔录:

剥下的鲜羊皮,毛朝里披在身上,用毛线缝成皮筒子,能挡风,很暖和。驻扎麻芒堡的大部分人都穿着这个。可那东西一千就像打了石膏一样。紧紧绷在身上,把人整得弯不下腰,打不过弯来,身上长满了虱子。没办法就从背上用刀子割开,扒下来。后来就有经验了,等快干的时候赶紧脱下来,用刀子割成一圈一圈的,再用毛线缝住,就像现在的海军衫,一道道的就能弯腰了。可皮窝子就不行了,非得用整块鲜皮子包在脚下,才像鞋子。干了也没法脱,只有磨烂了才捅开,再包上一张……

在一个亲如手足的集体中,最先倒下的往往是最强壮的汉子。杨天仁从炼狱里回来之后,巴利祥子却永远地走了……

藏北高原上的日出,也许是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壮观的景象了。它不是海平线上那冉冉升起的浴血的朝阳,而是一轮辉煌的午日。然而,在它还没有爬上雪山的时候,高原巨大的阴影,总是想遮挡住它的光辉,飓风暴雪也想埋葬它的辉煌。

阿廷芳孤零零的一个人,拉着一匹随时都可能倒下的战马,在齐腰深的雪地里,漫无边际地向前艰难地移动着。每前进一步,仿佛都要向死神靠近一些。他是一位来自塔尔巴哈台山区的蒙古族汉子,先遣连的牧马战士。他在茫茫的草原上,寻找昨夜被暴风雪吹散的马群。他在心底呼唤着自己的无言战友,细心地搜寻着远处的丘地,每一个黑点,都让他感到战马就在那里。

突然,他摔倒了,又挣扎着爬起来,擦去脸上的冰雪。阿廷芳惊呆了,片刻,又急切地趴了下去,发疯似的吼着,双手猛烈地扒着积雪。顷刻,一匹枣红色军马倒毙的尸体露出了雪地。他跪在那里许久才抽出一把短刀,割下一把马鬃,又举手向倒下的战马,那无言的战友行礼告别。阿廷芳在这片无际的雪地里,已经奔波两天两夜了。

他先后找到了7匹倒毙的战马。按骑兵的习惯,每找到一匹,都要割下一把马鬃。然后,又顺着马头所指的方向,继续向前寻找着马群。据说,训练有素的战马,不论是被敌人可恶的子弹射杀,还是老死征程,倒下时头都朝着前进的方向,死也要为自己驮过的战友留下一个路标。

阿廷芳两天来,就是这样顺着一匹匹倒下去的无言战友,用生命所指示的方向,在雪野里跋涉着,他坚信那失踪的马群就在前方。

跟在阿廷芳身后的那匹雪青马,脊背瘦的像刀背一样,随时都可失去支撑,凝固成一块冰。

从前天下午,阿廷芳遇到第一匹倒毙的战马后。就没再骑过它。阿廷芳回头看了一眼雪青马,又把手伸进口袋,搜寻着可能藏于缝中的玉米粒。许久,他终于摸出了三颗,放在掌心里攥着,慢慢又展开手掌伸向马嘴。雪青马望了望主人手中炒熟的玉米粒抬起头。直愣愣地望着前方。阿廷芳心里一热,差点流出泪来。心想:多好的战友,吃吧,吃了也许能翻过前面这座山头。

阿廷芳拍了拍雪青马的脖子,再次把那三粒玉米送到了它的嘴边,雪青马又抬起头望了望主人,张开嘴唇,慢慢卷进了那三粒玉米。

玉米粒是阿廷芳的干粮。外出找马的头一天晚上。彭清云从全连仅存的半麻袋玉米粒(本来那是马料,断粮后成了病号的口粮,李狄三每天用石头将玉米粒砸碎,用喝水缸子给重病号烧稀饭)中挖出满满一茶缸,用圆锹放在牛粪火上一把一把地炒。

玉米粒在铁锹上打着滚,噼噼啪啪地炸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彭清云半个多月没吃过一粒粮了,天天靠吃半生不熟的兽肉充饥。这沁人心脾的香气,撩得彭清云不时地吞咽着口水,几次把从铁锹上蹦下来的玉米粒拾起送到嘴边时,又放了回去。第二天早上,他把装着一缸子炒玉米粒的干粮袋,挂在战友阿廷芳的身上时,阿廷芳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握了握彭清云的手,又将干粮袋取下留给了彭清云:“副连长,这玉米我不能带,留给生病的同志吧,我带了不少牛肉。曹连长怕冻了吃不成,都给切成小块炒成牛肉干了。”

“带上吧,这是同志们的一点心意。你这次外出,任务很重,不知几天才能回来,那三十多匹马就拜托你了。全连就那几匹好马了,要想方设法找到,早点回来,大家等着你。”彭清云又将干粮袋塞给阿廷芳,挥手在他的马屁股上拍了一掌说:“廷芳,早点回来。”

已是第三天了。阿廷芳一粒玉米也没舍得吃。雪地里没草,他就一把又一把,将那一缸子玉米粒全部喂给了自己的坐骑。自己饿得实在不行了,就把那难以下咽的干肉块塞进嘴里,然后再抓一把雪填上,慢慢地咀嚼着吞下去,支撑着身体。又一步步机械地向前走着,终于在第三天中午,在一条山沟里找到了失踪的马群,顿觉全身一阵热血沸腾,旋即便失去了知觉。

不知过了多久,他感到手上热乎乎的,慢慢睁开眼一看,在他身边的雪青马正艰难地用双唇舔着他的手,用生命的最后一丝余热,暖醒了主人。雪青马见阿廷芳醒来,便睁着眼睛望着蓝天离去了。

阿廷芳用雪掩埋了战马的尸体后,收拢了马群。突然,他发现马群中混进了三头牦牛。其中一头牦牛的脖子上还系着一只铜铃,难道附近有藏民,还是被风卷来的呢?他想,藏民丢了牦牛肯定很着急,一户穷苦的藏民,只有几头牦牛,搬家,放收全靠它们,必须尽快送还它们的主人。他赶着马群,骑着那头系铃的牦牛。在山沟里找了一整天,也没见一户人家。在避风的沟底里又僵卧了一夜,就着雪吃下最后一块肉干,又赶着马群跟着牦牛出发了,直到第五天的黄昏,阿廷芳终于在一个山沟里找到了丢失了牦牛的藏民。

牦牛的主人叫多吉,此刻正跪在转经台前祈求菩萨保佑。没想到“菩萨兵”把牛送上了门。当老人一家得知阿廷芳为了送牛一天多没吃上饭时,老人跪在阿廷芳面前,双手伸开,深深地弯着腰,吐着舌头向阿廷芳行了藏家大礼。

老人为阿廷芳敬献了哈达,倒了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端上了糌粑。饥饿中的阿廷芳却婉言谢绝了,他心里牢记着“决不允许增加群众负担,哪怕是一针一线”的纪律。多吉全家堵住门不让他走,阿廷芳只好草草吃了一些,赶着马群离去了。

从此,藏民中传出了一个“多吉巧遇雪山红星,菩萨兵雪中送牦牛”的故事。

今天,在改则,许多人还在讲述50年前的这段故事。1951年春天,阿廷芳牺牲后,多吉带领全家,专程200多里抱着一只羊羔,赶到扎嘛芒堡为阿廷芳诵经。老人说:“他是好人,本来我是来感谢他的,没想到他走了。这样的好人不需要求菩萨保佑了,他会进入天堂的。”

十里达坂的鞍部,风,鬼叫魔哭般地吼叫着,雪山颤抖着。恶风把山野里的雪像剥皮般地一层层剥下,又一把把扬向天空。

“50多年了,我始终忘不了那风那雪。人们比喻雪大风猛常用风雪弥漫。那天十里达坂的风雪才叫弥漫,骆驼都刮倒了。什么也看不见,到处都是白茫茫的,睁不开眼。我让大家趴下,用绳子把自己捆在骆驼上。风停了,五峰骆驼都埋在了雪里,我们就一个个扒出来,好在人都还活着,可就是杨天仁不见了。”彭清云回忆时说,“我这一辈子就见过一次这么铺天盖地的风雪。”

同类推荐
  • 心潮集

    心潮集

    灿烂的中国文学史上,诗与词是非常难以驾驭的两种体裁。本书作者军人出身,多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他诚恳、正直、豁达的品性。在戎马倥偬的岁月当中,他却对诗词情有独钟。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

    这是两个人的传记和诗歌合集。此书记录了他们俩的主要诗歌作品和人生经历。两人分别是仓央嘉措与纳兰容若。著名电影《非诚勿扰》播出后,仓央嘉措的诗歌被人们重新拾起,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狂热追捧。他是最令人尊敬的转世活佛,却深爱着一个平凡的姑娘。“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成为千古绝唱。而几乎在同一个时期,另一个出身显赫,却向往平凡的词人——纳兰容若,也是文坛上闪亮的星星。被多少幽怨的才子佳人常挂口头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就是出自这位奇才之手。
  • 别着急,人生路上有反转

    别着急,人生路上有反转

    作者精选100余个励志小故事,有写给少男少女的的青春箴言,有写给青年人的处世之道,还有写给老年人的人生感悟。所选故事通俗易懂,语言精炼,由浅入深,内容多样,无论何种教育背景,都能很好地阅读并理解每一个小故事所传达的人生真谛。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玄冥乾坤1

    玄冥乾坤1

    神火阴阳天玄焰与神兽烛龙一起寄居在一位少年身上,而少年也为了变强和拯救玄气,只能走遍大陆寻找破解之法。
  • 网游之龙王苍傲

    网游之龙王苍傲

    苍傲因意外在游戏时身亡,上天有眼重生之后的他从菜鸟做起,重新组队。尸毒,怪兽,BOSS不过是小菜!龙王驾到,闲杂人等避让!
  • 大当家王

    大当家王

    一款神秘游戏,一场奇妙重生,一部跌宕经历!一个未知结局!
  • 寒门长姐不靠谱

    寒门长姐不靠谱

    陈父兢兢业业当了大半辈子店小二,从未做过亏心事,为何闺女会突然性情大变?原本乖巧懂事的孩子,忽然好吃懒做,成天翘着二郎腿闹得鸡飞狗跳,还嫌祖屋是猪圈?罢了罢了,毕竟是亲闺女,在家闹腾闹腾也就算了。可…可、可、这丫头片子竟混进青楼,大放厥词不说,还带着弟弟打伤贵公子,气的老母亲浑身发抖!什么…什么…你们说,这丫头又跑去了赌坊???!陈父一拍大腿欲哭无泪,他上辈子究竟是造了什么孽哟!等等…,你们喊我什么?门外几个丫鬟笑意盈盈道:“老爷,小姐吩咐过一切听从老爷安排。”【推荐完结姐妹篇——《重生农家商女》】
  • 沦仙缘之挚爱

    沦仙缘之挚爱

    一朝的穿越,竟然是梦回故里。前世的与师傅的相遇是孽缘;与他何尝不是?今生神器的出世,人人想要得到,当人们都去了仙山,可是都是有去无回,传言里面住着一个恶魔,没有神器,只是恶魔苏醒。跟随者哥哥的队伍一起前去,神器真正的破石而出,恶魔也随之苏醒。当恶魔站在自己面前时,为何自己有那么多得哀伤?他淡淡的说这,她已经回来了,不要碰她的东西。神器的出世牵扯出了无数的妖魔,在一次次的劫难中,她记得的这所谓的恶魔。当真正的大魔头站到自己面前时,愣住的何止是自己,原来是你!
  • 男侠女盗

    男侠女盗

    男主腹黑强大,内心火热;女主灵巧萝莉,小财迷。这样的组合会怎样?他们相识相知到相互分享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在森林中体验浪漫,在魔兽攻城中见证忠诚,在古墓中相互陪伴!
  • 落樱守护

    落樱守护

    当游戏与现实重合,当文明变为荒废,他该如何生存,他又该如何守护所爱之人?
  • 天庭传奇1

    天庭传奇1

    一个平凡少年,误得万世古咒后的故事。百年神朝。妖魔与仙交织的故事。
  • 噬梦狂神

    噬梦狂神

    一代修魂,万代狂神,狂神降临,唯吾独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