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761000000030

第30章

答曰。經云。三十二相得見如來否。須菩提言。如是如是。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佛告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若然。則法華所言三十二相豈有相之相耶。何以故。身子智慧第一。不在空生之下。未必以相見之也。參禪悟心之士。無相尚不取。況有乎。

客曰。三十二相是非相者。可少無疑。然佛有無量神通三昧。乃至種種功德。備如華嚴。今禪門既稱成佛。何以不具如此法門也。

答曰。若論稱性門中。一切皆具。禽獸昆虫皆能辨事。況人而不具神通乎。但迷昧不知。非謂無也。所以云。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且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子能知乎。且如眼之放光也。森羅萬象洞鑑分明。混而不襍。分而不離。重重涉入。彼此互容。此不碍彼。彼不碍此。相入則一為無量。相即則無量為一。如月印千江。海吞萬象。曾無間然。此即華嚴普光明殿無障碍大總持神通三昧之門也。耳鼻舌身亦復如是。彼時法身大士領覽法身境界。各各充足無疑。二乘凡夫執認根塵。未能證得。故楞嚴會上揀選圓通。令人自悟。將六根優劣推求。如悟圓通。則知根根塵塵週遍法界。所謂眾生與佛本不相差也。嘗論之。如鳥之處巢也。人負而置之別林。彼林不窄。此巢不壞。鳥即驚云。不知何等大人將我世界取之置於何方。我未之知也。如淨名住不思議神力。斷妙喜世界置于娑婆世界。彼界不壞。此界不窄。本性如故。彼諸菩薩除補處者。其餘皆作是言。不知何人取我世界。如來願見救護。所謂不思議神力者。比夫負鳥巢者。何以異矣。又如蟻之負微物也。勢如泰山。合于眾力。極其志思。竟日不能數步。有人運土者。連蟻担之餘處。易如反掌。蟻即驚云。彼大人者具不思議神力也。能負世界過于不可思議世界。我等不知。誰能救之。夫彼起未曾有之驚。此即以為尋常之事。豈許蟻之思議可知。是豈不類不思議菩薩之神力乎。故永嘉云。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顆圓光色非色。又龐居士云。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偕。頭頭非取捨。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子所謂三昧者。一念不生。前後際斷。此即一行三昧。此是三昧王三昧。出生一切三昧也。苟能從此一念無為體上圓鑑萬機。即是海印三昧。隨機應變。事理無碍。即是獅子遊戲三昧。證此一心得決定解。一切不疑。即是師子無畏三昧。運決定法。稱機適教。巧盡三乘。即是現一切色身三昧。故法華云。妙音菩薩現一切色身三昧者。以妙音聲為能應之機也。觀音菩薩現三十二相者。以妙觀心為所應之機也。揀能非所而曰妙音者。以其不二之音稱適無虧。豈非妙乎。揀所非能而曰觀音者。本不自觀以觀觀機。豈非觀乎。群機雖異。能現之心常一。故曰現一切色身三昧。真心雖一。其所赴之機不同。故曰三十二相。群機雖多不出三十二者。三十二是總。一切是別。總別相攝。還是現一切色身三昧也。其餘三昧皆可例推。不盡舉也。

客曰。師所話及處多舉法華。謂一乘之譚無有過也。又云世尊拈花百萬人天唯迦葉一人得旨。似有過於法華。若然。法華會上諸大聲聞悟心得記不可信矣。何者。一悟之後不復再悟。一記之後豈有再記也。苟如是。何以於拈花之際皆不之知也。請師明示。

答曰。此有二義。一者為傳法故。是以百萬眾中咸推迦葉一人。知宗有所據。不相混濫。非無知也。如波離持律。目連神力。旃延論義。樓那說法等。豈餘則不能乎。如淨名以神通力示諸大眾。上方過四十二洹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今現在。乃至時彼佛與諸菩薩方共坐食。有諸天子皆號香嚴。悉發阿[少/兔]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供養彼佛及諸菩薩。此諸大眾莫不自見。時維摩詰問眾菩薩。諸仁者。誰能致彼佛飯。以文殊師利威神力故。咸皆默然。既云文殊神力使之默然。非諸菩薩無神力不能往也。意顯淨名之德耳。二者顯頓法故。是華嚴以降。中間阿含.方等.般若多說往劫積功。如法華亦云。大通下種未設本地風光。或有說之猶涉言詮。未能言外知歸。雖則身子等乃如來許以信得入。因聞生信。因信發解。解同佛心。即得受記。豈曰即證佛乘。故曰過若干劫。供若干佛。乃得作佛。明知以信得入也。如拈花之際。言語不足以載。思惟不能以至。非功行可及。非意識可知。苟不以親證其心。他孰能擬哉。所以云。如將梵位直授凡庸。實非細事。豈易知也。且如來於無量劫中艱辛難得之法。到此方稱本懷。譬如良醫力窮藥性。撮此良方。狂子無知。視為毒藥不肯服之。深可嗟也。

客曰。蒙師委曲發明。則如來出世本懷以究心為本。固無疑也。未知教門諸師亦有棄教參禪者否。彼教家皆云。依經了義。觀教明心。離此別求異端。皆名外道。師偏主禪宗。未知孰是。請為辨之。

答曰。吁是何言歟。彼所謂識教者。未必其然。虎皮羊質豈真虎耶。昔者百丈.南泉.藥山.大溈諸大老。是真識教者。何也。初則愽學三乘。終則歸心的旨。所以云。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等語。備載群書。法華亦云。是法於久後。要當說真實。豈有尚言詮不求真實者哉。苟許其言。何以亮座主見馬祖潛隱西山。孚上座即入雪峯之室。長水.良遂彼何人哉。今之所謂識教者能如彼乎。

客曰。若如是。悟心之後還許看教否。

答曰。悟心之後正須看教。何以故。未悟以前涉獵文字障自悟門。所謂所知障障正知見。故教亦遮而不許也。悟心之後執掌藏鑰。廣會權實。利生接物巧應群機。苟執認不圓。是名法執不忘。非真大乘也。雖然。學與不學。當自知時節。不在問人。思之。

客曰。悟心明宗我知之矣。未知悟心之士還念佛否。

答曰。悟心之士。念與無念皆無定計。何也。古人終日無念。不乖於念。終日念。不乖無念。無念不乖念者。如趙州.大溈等皆云。念佛一聲噪口三日。又云。佛之一字吾不喜聞。此是高提向上機關。向空劫以前與諸眾生把手共行。遊於千佛頂[寧*頁]。密示本源。非故意貶佛。如雲門呵佛之類是也。後人既不悟心。効他嚬蹙。為過非細。可不戒諸。念不乖無念者。如永明壽.芙蓉偕.天衣懷.圓照本。不廢宗門而以念佛為事者。正如洞宗挾帶通途正中。妙挾空刼今時。二皆無碍。所以云行至水窮山盡處。也須作伴做工夫。此其事也。何以故。良由末法澆漓。人多乾慧。雖得悟心。苟不假念持心。恐有微細現流習氣難以速淨。故云。理雖頓悟。事假漸脩。彼人苟執一隅。皆非圓意慎之。

客曰。悟心之後正須念佛。吾已知矣。未審還假作福否。

答曰。悟心之後正好作福。何以故。凡夫所作福田。趣果惟在人天。二乘所作福德。發心僅求小果。菩薩所作福德。事事皆名佛德。故云一色一香無非中道。所以然者。參禪悟心之士。佛慧開發。法法妙圓。如眾色歸空同為空色。百川入海咸名海水。故法華云。供佛造像乃至禮拜低頭無非佛行。且凡夫作福如蟻步。二乘作福如人行。大乘作福如雲飛。圓心作福如契虗。雲行猶有往來之狀。心契虗理則何所不該。是以圓心行人出入無相。非彼所知。豈曰悟心不必脩福也。又三乘之于六度必先布施。漸歷至于智慧。同異失准。圓心之于六度必先智慧。而攝前五度。一念圓該難易。皎然非常境界。極宜深究不可忽也。

客曰。如師所云。若悟自心無碍圓修。未知亦可生淨土否。

答曰。真正悟明。必生淨土。何以故。悟者悟自心外無土。土外無心。此界他方同歸方寸淨土。天宮總是家山。形直影端。聲和響順。大德大位理必如然。豈有悟心而不生淨土者哉。且念佛如不分證淨心。豈有決獲往生。何以故。隨聲唱和未必皆歸淨土。教有明文。所以雲棲勸人念佛以千繼計萬。今載往生者止有二三。馬祖會中眾惟五百八十餘人悟道。故知淨土之易不異參禪之易。參禪之難即是淨土之難。難易之事在人不在法。頓漸之宗在志不在得。所以云。小聖不及大凡。聖僧讚嘆仰嶠之宗。黃檗豈如羅漢破結。如世讀書。一人壯年而已職小宦。一人弱冠而頓發大心。未必定至三公。其志實為可尚。是二人較之。不啻霄壤矣。

客曰。若然。何以真如喆青草堂還轉輪迴即置而不論。且如五祖戒深獲悟明。叢林標榜。轉世還耽富貴。貪酒戀花。不得佛印提携。幾乎沈迷不返。

答曰。悟心之士得失是非曾無二致。生死涅槃豈有兩人。了達無生無死。生即無生。遊戲法海。廣作慈航。曾無有倦也。且如傅大士為彌勒化身。念法華仰山山應記。乃至豐干彌陀。般若勢至。達磨觀音。普賢拾得。諸大聖賢遞代出興。子胡不之疑而偏疑數者。子所謂不得佛印提携幾乎沉迷不返。假如彌勒元在天宮。大士曾為捕魚之叟。頭陀極陳方悟。勢至不離佛側。瓔珞還為丐食之童。遇師指授發明。世尊成佛塵點劫中。豈煩天人頻警。覩星方悟。盖表悟假因緣道有時節。豈曰沉迷不返。如是則東坡輩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未可知也。苟不然者。則圓覺銷金出鑛之喻必也徒然。佛語猶成戲論。

客曰。若然。何以永明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差路。彼為國師真子。法眼親孫。豈有不知禪外無土乎。而曰十人九差路者。何也。

答曰。彼偈目曰料揀。正揀四禪入定之徒。樂獨善寂淨佛國土教化眾生。心不喜樂者說也。豈指如來最上乘禪達磨心印亦如之耶。何者。身心一如。心外無餘。曾無心外之土。土外之心。即身即心。即禪即土。所以云。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現世作人師。來生為佛祖。所謂來生者。亦即一念也。故佛云。汝今一念亦生亦老亦死。所以永明未生淨土感閻羅王禮拜。不出娑婆為韶國師的子。故天衣云。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猶如眾器含空。千江印月。是以器成非生。器存非住。器壞非去。何以故。空非有為。故佛性亦然。寧分來去。不生不滅不來不去。經有明文。今有濫語之徒。謬引鴈過長空之語配之。違旨甚矣。且水如真心不動。鴈如六塵起滅。鴈有來去之形。水無去留之跡。元有二物。此古人喻心境交加之際。見理如是。豈可以決生不去之語配之也。彼所謂決生者。如器壞空消。似有所去。去即生也。空無方所。實無可歸。歸即去也。故如來於普光明殿入剎那際三昧。一念普觀無量劫非去非來非住。於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非心境對待之語可知也。

客曰。師之所論皆原經說。甚可知也。但如師等出家之輩。無鄉山可戀。無名利可拘。獨脫無為。參禪了達故可也。恐某在家之徒未能耳。

答曰。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彼有為法且當自強不應自屈。況乎無為本性人人本具。各各不無。但因迷悟有殊。聖凡似別。故世尊不得已權開僧俗之門。隨人力量。如龐居士.甘贄.陸釘校等未必出家而後悟道也。譬如越城四兵圍遶。危如累卵。急若噬嚌。頃刻之間命成灰燼。若也逃生。誰分僧俗男女富貴貧賤。除有甘為賊黨自棄其命者。不在此論也。人身亦然。生老病死四魔圍遶。危急過是。若論逃苦就樂。誰能不能。除有甘為魔子永輪三界者。亦不在此論也。子云不能者。但不能深厭生死之苦。樂著嬉戲。不肯出於三界。甘為火宅所燒。苟能厭之。別無方便。但於時中以何方便得出生死。如是思惟。如是究竟。如是檢點。如是訪問。日久年深忽然得悟。頓見本心。此時子來吾與汝語。僧俗跡也。男女亦跡也。生死迷也。涅槃亦迷也。誰知本地風光。祖翁田地。其來久矣。

客曰。男女乃權分之跡。生死乃迷背所成。據師所喻。某頗信矣。何云涅槃亦名迷者。寔所不預。重增迷悶。乞與決之。

答曰。佛為眾生違背自性。枉受生死尠不知止。為說涅槃。梵語涅槃。此云滅度。度生死故。苟能悟心。則知生死性空。苟知生死性空。則涅槃性亦空。何也。生死病也。涅槃藥也。若所迷之病既除。則能治之藥何有。病愈而服藥不休。返增病本。惑破而執心有得。即是迷源。故予言生死涅槃惟有其名。男女僧俗兩皆是跡。背寔迷名。豈識肇公無當之論。忘真執跡。相辜自己平等之心。所以二乘自謂身心疲懈。不能于五道利生。為厭生死。權趣涅槃。於寶所則不敢正眼相窺。于化城則自謂滿心受樂。世尊於法華會上斥彼不寔。元我化為。疲息既除。當求前進。及乎化城之執既破。乃告寶所在近而已。不言有處。若執為寔。豈不名迷。

客曰。我知之矣。經不云乎。窮子捨父逃走。久住他國五十餘年。及乎住立門側。猶生驚怖。乃至長者得病。大付家財。曾無二人。當時但謂我是聲聞。菩薩之法我等無分。誰知五道眾生同為佛子。亦猶聲聞聞般若之法。謂是菩薩之事。不敢希取。我亦然也。未知從上國王大臣在富貴之中。亦有參禪者否。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魂穿现代当网红

    魂穿现代当网红

    一位仙界公主,意外来到现代,带着空间位面您怎样的挑战呢?
  • 过完夏天

    过完夏天

    第一部分:陶倩雯和宁宇从高一的时候相恋,到高三时却因为一句半开玩笑的话真的分手了。分手以后陶倩雯不得不重新回到父母纷乱的情感关系中,与此同时她的耳朵里还时不时的灰传进一些宁宇和其他女孩子的故事。两人虽已结束恋人关系,但剪不断理还乱,两人还在各种纠葛之下深深爱着对方,却没有了在一起的理由。高考结束,陶倩雯考上了省外的一所大学。暑假里,也暂时失去了宁宇的消息。父母的感情纠葛似乎也暂告一个段落。身心具疲,陶倩雯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期待着夏天赶紧终结。然后去到另一个城市重新开始生活。可凑巧的是在离开的火车上又和宁宇不期而遇。第二部分是宁宇大学里的独白,因字限制,不加赘述,敬请期待。
  • 禁爱:冷情女神之错爱一生

    禁爱:冷情女神之错爱一生

    她是上天的宠儿,她是美丽的女神,她是智慧的象征。她向往自由,她以为抛弃一切的情感就可以得到自由。看有点冷情,有点寂寞,有点沧桑,有点圆滑的她怎样得到属于她的真正的自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生而帝王家

    生而帝王家

    生在帝王家是幸,还是不幸?如果生在摇摇欲坠的帝王家呢?
  • 我真不想娶圣女

    我真不想娶圣女

    穿越灵州大陆,正在参加圣子竞选。胜利者将可以迎娶貌美如花、高贵无比的昆吾圣女。可是,陈阳偷看圣女的时候发现,她竟然是一个吃人的妖兽,偏偏还没有人相信!陈阳现在要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要落败,一定要在圣子竞选中彻底失败。“我陈阳,就算是死,就算是吃屎,也绝对不会娶胜女的!”
  • 凯少之放过我

    凯少之放过我

    她是从韩国而来的女大学生,他是盛世集团的继承人,她和他正好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他们两人不仅是同班同学,而且还是同桌,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她和他互生爱意,他们两人自然而然的就在一起了,他们两人能否经得住后面一次又一次的误会?
  • 民国奇探之九九归一

    民国奇探之九九归一

    原创女主孟九泠,上海滩九大金刚之一,白老爷子死对头孟生的手下,巡捕房副探。【路遥】认你做大哥,你能保护我吗?【乔楚生】按江湖规矩来说,你得叫我一声四哥。【白幼灵】你既然是三土的朋友,那就也是我白幼灵的朋友了。——我本在深渊,为何要给我希望和光。禁止借梗,雷同,抄袭,转载。
  •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变迁研究

    南宋初的孔氏南渡无论在孔氏家族史还是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在近900年的历史中,孔氏南宗不仅在孔氏家族中具有特殊地位,而且积极主动地融入当地社会文化之中,孔氏南宗文化逐渐衍化为浙西南地方文化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本书在考察浙西南地区生活世界及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着重就孔氏南宗的符号特征与文化意义、政治思想与政治活动、教育思想与文化教育活动以及宗族文化与宗族活动进行了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了孔氏南宗与浙西南社会文化演变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孔氏南宗的精神内涵及文化价值。
  • 天劫降世

    天劫降世

    这是一个与世隔绝之地,同时也是被上天诅咒之地!在这里,没人可以活过三十三岁这道坎,也没人可以突破淬体桎梏,达到通灵之境!这里没有阳光,只有永恒的黑暗!这里的人有痛苦,有绝望,也有人认命,但更多的则是不甘之人,这些不甘之人,为打破诅咒,便想出一个法子,每十年送出一人,只为寻找那一丝渺茫的生机!而这承载着全族希望的外出者,则被称为逆命者! 白玉城作为其中一个逆命者,且看他在寻生之路上,如何打破诅咒,踏碎凡尘,步步登顶,最终质问诸天神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