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09600000006

第6章 名人往事(2)

7月19日,吴宓再次去赵元任家吃饭,在座的还有钱端升、张奚若夫妇、金岳霖及其美国女友。吴宓说这次饭局是AA制,他怀疑此事由杨步伟发起,“似纠众拥戴赵元任为校长,而由罗家伦暗中主持一切”的。但是吃饭时大家并未提及此事,而是由“钱、张二君述南京大学院、外交部对于清华之态度而已”。钱端升和张奚若二人都是欧美归来的学者,当时又在大学院供职,他们的话非常重要。杨步伟是赵元任的妻子,她在回忆录中说:“……北伐以后,大学院又下了几次的命令要元任做校长,元任屡辞不就并荐贤自代未准,但不久就派了罗志希来长校,好些事就一变当日的清华校风了。”杨步伟争强好胜,她这话虽然不大可靠,但是从中也可以看出大家对清华命运的关心。

罗家伦就任中央大学校长时,其实他本人当时并不十分情愿接下这一棘手的职务。当初中央大学因“九·一八”事变后学潮澎湃,面临解散危机。当时罗家伦深知其中种种困难,对教育行政工作也已有厌弃之感,所以当他得知行政院会议决定派他出任校长时,坚决力辞不就。但他的北大老师、时任教育部长的朱家骅亲自到家,一再以国家及民族学术文化前途的大义,终于说服罗家伦。

罗家伦接掌中央大学时,正当日军欺境,国难当头。罗家伦出任中央大学校长,可说是“受任于动乱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因为此时的中央大学仍漂荡在“易长风潮”的余波之中。10月,中央大学校长张乃燕由于经费等原因而辞职。这一年的年底,中山大学校长朱家骅调任中央大学校长。朱家骅身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曾任广东省政府常务委员会代主席,禀承当局旨意行事,压制学生抗日爱国运动,为师生所反感。

“九·一八”事变后,因中大学生怒打对外无能、对内傲慢的外交部长王正廷,冲击首都卫戍司令部,围攻中央党部要求出兵抗日,捣砸诋毁学生运动的《中央日报》馆,校长朱家骅引咎辞职。

1932年1月8日,国民政府任命桂崇基为中大校长,为学生所反对,月底桂崇基即辞职。于是政府改任原中国科学社社长任鸿隽为中大校长,任却坚辞不就,校务便由法学院院长刘光华代理。

6月中旬刘光华又辞代理职务,以致校政无人,陷于混乱。此时中大全体教师因索欠薪,宣布“总请假”,发生索薪事件。

6月底,行政院委派教育部政务次长段锡朋为中大代理校长,学生因反对政客式人物来当校长而对段群起殴辱。最高当局甚为震怒,为此解散了中央大学;教育部派员接收中大,教员予以解聘,学生听候甄别。

7月上旬,行政院议决蔡元培、李四光、钱天鹤、顾孟余、竺可桢、张道藩、罗家伦、周鲠生、谭伯羽、俞大维为中大整理委员会委员,整理期间由李四光代行校长职务。可见,罗家伦之所以能出任中央大学校长,固然是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与器重,可另一方面,也与他“五四”学生领袖的形象,“五四”善后处理中的个人魅力乃至其独特的留学经历有关。这样的校长客观上易为学生所接受。于是,中大这场“易长风潮”,便以罗家伦的到任而告平息。罗家伦在中央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积极而卓有成效的改革。

1934年,罗家伦认为中大发展的时期到了。当时的中大处都市中心,四面环街,车马喧嚣,不宜研讨学问,熏陶身心,校部面积仅三百多亩,湫隘狭窄,实无发展余地,且师生食宿,杂处市井,难以沟通;教学试验,分散隔离,极不经济,处处都阻碍中大的发展。于是,罗家伦打定主意,另觅新校址,要把中大建成一个能容纳5000到10000学生的真正首都大学,同时也实现他的一个玫瑰色的甜梦。罗家伦的设想,在他多方奔走努力下,不仅得到了当时教育部长王世杰的赞成,而且也赢得了蒋介石的首肯。于是,1934年1月,国民党的四中全会上便通过了“建立中大新校址”的提案,建筑费暂定240万,并由行政院1934年度按月拨付迁校建筑费8万元。随后,罗家伦派人四方勘探,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选定了中华门外的石子岗一带作为新校址,该处北对巍巍紫金,南连葱郁牛首,东倚天印方山,西眺滚滚长江,山陵起伏,曲折有致,林木茂盛,风景极佳,而且交通便利,与首都各文化学术机构,仍可收彼此合作之效,实在是从事学术研究的理想场所。后来罗家伦曾作过一首《忆南京》,抒发了他内心的美好向往与怀念:

我又想到了雨花台南,

岗名石子,桥唤铁心。

南望牛首,

东望方山,北望紫金。

山头放眼望呵,

大江雄浑,秦淮澄清。

这一水三山之间,

正是理想的学术都城!

新校址选好后,罗家伦悬赏5000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图案设计招标,经公开评定后,由兴业建筑公司绘图承建,共圈地8000多亩,预计30个月完成。倘真如愿,中大必将成为一个环境优美、格局轩昂的全国最大的近代式大学,正如罗家伦自己所认为的“本校是否能成为国家完善之学府,当视新校址是否建筑迁移而定。”可是,就在新校址动工还不到两个月的时候,卢沟桥的枪声响了。

抗战一开始,中央大学先后四次被炸。在第一次被炸后,罗家伦就开始准备迁校。那时,日军刚侵入华北,很多人认为中日会有“和”的可能,他们认为罗家伦的迁校之举是动摇社会人心,是逃兵之举,指责之辞不绝于耳。罗家伦也不解释,关于新校址,大家也意见不一。有的主张迁到南京郊外,有的主张迁至上海租界,有的主张迁到武昌珞珈山。罗家伦认为中日战争会持续很久,如果迁校就到重庆最好。因为从南京到重庆有水路可以直达,四川山陵起伏,容易防空。罗家伦对迁校之事,早有准备,在“七七事变”一年前,罗家伦就叮嘱总务处,造五百多只木箱,箱里钉上铅皮,准备将重要的图书仪器装箱,以备迁移之用。到了真正迁校时,这些箱子对于很多书籍和仪器的顺利搬迁起了很大作用。

中央大学的迁移比较顺利。学生们都坐船离开了南京,全校的图书仪器都搬出来了,不仅如此,还有航空工程系为教学用的3架飞机,医学院供解剖之用的24具尸体,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了转移。

在南京沦陷一天前,罗家伦最后一次巡视了学校本部和农学院所在的丁家桥,看到那儿畜牧场中有许多良种的鸡、鸭、猪、牛、羊等,当时已没船、没车,没办法带走了,他不得不召集员工宣布:放弃禽畜,员工转移。

这些禽畜都是学校花钱从外国进口的良种,场长不舍得放弃,连夜发动员工用船把它们运到长江北岸,取道河南、湖北数省,辗转千里,历时两年。当他们带着这些一只不少的禽畜奇迹般地出现在重庆沙坪坝时,罗家伦忍不住落泪,竟孩子一样与那些远道归来的牲畜相拥亲吻。闻知此事,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感慨道:两个大学有两个鸡犬不留——南开大学鸡犬不留,是被日本人的飞机投弹全炸死了;而中央大学鸡犬不留,却全部都搬到重庆了。

罗家伦在压力之下做出的迁校决定,实际上为中国保存了一个完整的大学。1937年11月初,中央大学就在重庆开学复课,抗战8年中,教学从未间断,损失最小、秩序最稳定,这在当时全国高校中,确实绝无仅有。

在抗战期间,罗家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抗战,是武力对武力,教育对教育,大学对大学,中央大学所对着的是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可见罗家伦的气魄和民族责任感。在抗战初期的1938年开始实行全国联考的几年中,当时全部考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将中央大学作为第一志愿来填报。中央大学在当时也是全国高校中院系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所大学。

在那个充满政治纷争的年代,中大校长一职绝不是一个美差。罗家伦处于各种政治力量争斗与牵制中,承担了很多压力。1941年夏,筋疲力尽的罗家伦辞去中央大学校长的职务。

1943年,政府积极建设西北地区,以增强抗战能力,派罗家伦为监察使,兼西北考察团长,从事陕西、甘肃、宁夏、新疆五省国防建设的考察与设计。

1947年,政府任命罗家伦为首任驻印度大使(印度脱离英国独立)。到任后,他很用心去了解印度的文化、历史、政情,并致力于中印文化交流。当时印度总理尼赫鲁之下的政要、国会议员等经常来请教罗家伦,印度的宪法有些即是仿自我国宪法。印度国旗本想以甘地革命时期纺织土布的纺纱机做图案。罗家伦建议去掉木头架子,只剩一个圆轮,表示生生不息之义,他们欣然接受了。

1949年,共产党的赤焰在国际上逐日蔓延,12月30日,印度宣布承认中共政权。罗家伦基于“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古训,发表极简短的声明:“在两年八个月以前,我带了我政府和人民热烈的希望到印度来,催促象征印度独立的及早实现。就这方面来说,我的使命是达到了。我很高兴,印度现在是自由的、独立的。”1951年1月25日,罗家伦离开新德里前夕,特携甘地的媳妇、孙儿、孙女到甘地的火葬场上,放了一个花圈,行了一个礼后,静默无言地站了一分钟,隔天即飞加尔各达转道抵台北。罗家伦自印返台后,定居台北,担任党史会主任委员。1958年,担任国史馆馆长。1968年,罗家伦记忆力急剧衰退,以身体不适请辞两项职务。

1969年,病势渐重,12月25日,因肺炎、血管硬化等症状并发,病逝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年72岁。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中国十大文豪——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郡望为昌黎,故自称韩昌黎。南阳人(今河南沁阳),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以礼部尚书致仕,死后谥“文”,世称韩文公。传见《旧唐书》卷一六○、《新唐书》卷一七六之《韩愈列传》。
  •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汉魏六朝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本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基本涵盖了从上古至清代的主要人物。这些人物至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因为他们根植于中国灿烂的文明史的肥沃土壤之中,并时时给我们精神上以营养。本书既可作为大中学生的课外读物,也可作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请记住,翻开本书,就是翻开了历史。
  •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爱因斯坦富兰克林

    本书侧重讲述爱因斯坦和富兰克林两位科学家青少年时代的家世及对其一生产生影响的人和事,有童趣,有苦难。希望这些影响人类文明史的科学家对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对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所裨益。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邹韬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邹韬奋

    邹韬奋原名思润,幼名荫书。“韬奋”最早用于1928年11月1日《喂,阿二哥吃饭》一文。他曾向人解释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不懈的奋。他的这个名字的用意是要以此自勉的。他还用过其他许多笔名,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韬奋”。
  •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张抗抗文学回忆录

    本书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张抗抗关于文学创作的反思以及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对人生、社会和历史诸问题的思考,体裁涵盖回忆性的随笔散文、创作谈、访谈、序跋等。
热门推荐
  • 学院三公主与王子的爱恋

    学院三公主与王子的爱恋

    三年前,我东方莹遇到了一个负心汉和一个背叛了自己的闺蜜。伤心失望的我与父母有个三年的约定。三年以后我与我的知心朋友白兰瑛和沐之晴回国并一起去了圣英学院深造。最后我们都有一段幸福完美的婚烟
  • 海尔兄弟之大冒险

    海尔兄弟之大冒险

    本部小说,《海尔兄弟之大冒险》剧情内容是根据国产动漫全集212集《海尔兄弟》的剧情而续编。《海尔兄弟之大冒险》是《海尔兄弟》系列动漫小说第30部。欢迎加入海尔兄弟【官方群】,群号码:389658562
  • 尊主逍遥

    尊主逍遥

    有人说他心狠手辣?因为他的敌人往往死的凄惨无比!有人说他柔情似水?因为面对心爱的女孩他的眼神能够令其融化!有人说他是圣杀者?因为每隔千年左右仙界就会出现一位绝世杀神!有人说他是新匠神?因为他的炼器手法让无数炼器宗师汗颜!故事精彩是一定的。更新稳定是必须地!主角强大是合理的。砸票是你们表扬的。太监是绝对不会地!
  • 霸道总裁征服记

    霸道总裁征服记

    他是H市的大佬,年轻有为,金钱无数,她是一介女流,氓,打架无数。无意进入总裁生活却猛然发觉自己身在总裁圈里,三个总裁,一个女流氓,女流氓的征服记。‘我是混混’‘做我的女人’‘你喜欢女人对你有企图吗?’‘不喜欢’‘我有企图,不娶我凭什么做你女人’女流氓混混征服总裁。
  • 我有一所游乐园

    我有一所游乐园

    “张扬,我要跟你决斗。”“你说什么?我没听清,麻烦再说一遍。”“姓张的,老子要跟你决斗。”“呵!这都什么时代了,还决斗,你是有多落伍?是男人就超级游乐园蹦极台见,50,100,150……高度随你挑,谁怂谁叫爹!”“爹!”
  • 人间有味是青鱼

    人间有味是青鱼

    玉城之内,唯有余古可震四海之内,帝王之身,刺客之源。数载岁月,生而为棋子,饱受人间冷暖,资深宫宅,但江湖之心骨中随,和亲之路,命中注定。
  • 张扬的生活

    张扬的生活

    张扬,一个乡里男孩,在广州找了一份工作,本想好好地工作,可是,生活中偏偏就不随人愿,发生了好多稀奇古怪的事。
  • 重生之医妃神女

    重生之医妃神女

    重生...复仇...相遇——相识——相知——相守
  • 死亡列车

    死亡列车

    爱丽丝,铁暴龙,活死人,血惊魂……黑色的列车在残骸中行进!带着幸或不幸的旅客进入一个个血腥的世界。
  • 包孝肃奏议

    包孝肃奏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