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3753700000008

第8章 天才特质:求知欲的开发与保护

保护求知欲,疏通天赋的“出口”

保持持续的求知欲是成功的保证,事物在变化发展,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更新知识,保持进步,就必须不断地学习,拥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很多父母羡慕别人的孩子是天才、有天赋,但是天才和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与生俱来的是一个人求知的欲望,天才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很多年前,在波兰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有一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认真、专心,无论旁边的人在做什么,她都不会分散注意力。有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正在院子里和同学玩耍的姐姐想逗逗她,于是就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然而玛妮雅看都没有看一眼,仍旧专心致志地看书,她们又悄悄地在玛妮雅的身后搭起了凳子想捉弄她,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的过去,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而凳子仍然竖在原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逗她了,而且以她为榜样,认真地学习。这个小女孩就是后来的居里夫人。

孩子天生就有强烈的求知欲,在小的时候,也总能让父母如愿以偿地看到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和探索之心。可是,这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并不能持续孩子的一生。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对于“学习”有发自内心的喜爱。那么父母该怎样在孩子求知欲萌生的阶段保护和激发他们这种美好的本能,让学习对他们来说始终是一件轻松的乐事呢?

1.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成为一个爱学习的人。父母往往只关注孩子做得怎么样,不关注孩子在做什么,只关注孩子能否取得好成绩,不关注他是否真的喜欢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实父母有时候无意中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也许你在看到孩子做事出现某种失误的时候,会马上去纠正,但是你忽略了孩子的想法,在孩子的眼中这样做也许没错,只不过是绕了弯路。父母不应该急着去纠正孩子的错误,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去发现,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这正是孩子需要的学习过程,并且能够更长久地鼓舞他的学习热情。

2.不以奖赏做诱饵

当孩子帮助父母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后,父母可能会象征性地给他一些奖励。但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适合用在学习上的,有关心理学家认为,通过物品或者金钱刺激孩子学习的欲望,只会减弱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会导致他把学习当做一个任务去完成,而不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惊喜的活动。只有当孩子对一件事情由衷地感兴趣的时候,才能发挥内心巨大的潜力。

3.给孩子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

父母都知道,提问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但是提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呢?并不是父母经常问孩子问题就能大功告成,有时候孩子给出的答案让父母欣喜若狂,于是就不停地重复这个问题,这样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比如孩子已经告诉过你这块积木是绿色的,如果父母还要反复测试,那么即便类似的问题他也会感到厌烦的。所以,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够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就不要总用常识性的问题问孩子。

4.用书籍包围孩子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孩子随处都能接触到书籍,那么他的求知欲就容易被激发。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在孩子的身边放一些不同种类的报纸、杂志、书籍。父母可以把书籍放在孩子随手可及的地方,比如餐桌上、床头边、沙发靠背上。只要是孩子经常玩耍的地方,都可以适当地放一些孩子爱看的书籍。让孩子经常地接触书籍是使孩子爱上读书的一个好方法,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父母就可以给他一些旧报纸、旧杂志,即使他不会去看,父母也可以随时拿起来逗他玩,试着让孩子去看。父母可以在家里确立一个看书或者讲故事的时间,让孩子养成一种阅读习惯。

多与孩子讨论问题,增加孩子的求知欲

在生活中,孩子总会提出许多令人费解的问题。即使在父母眼里看起来很平常的事,孩子也会问个不停。这时,父母应该耐心地听下去并给孩子积极的回应。孩子好问是一件好事情,说明他有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这时要尊重孩子的问题,给孩子一个认真的答复,这样不但可以让孩子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激发孩子探索知识的欲望。

父母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是激发孩子求知欲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孩子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父母不能满足或不应满足时,都不要粗鲁而简单地拒绝。当父母提出的要求,儿女不同意时,也不应简单地采用命令的方式,强制孩子去做。

卡尔·威特在对待孩子的问题时,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回答。卡尔·威特认为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为可恶的事情。当他被儿子问到不懂的问题时,总是对儿子说:“这个问题爸爸不懂。”于是他会带儿子到图书馆查资料,坚持找到问题的答案。

吃完早饭,妈妈要带孩子去幼儿园。在穿棉衣时,孩子却问:“为什么下雪了要穿棉衣?”妈妈笑了:“因为雪花落到地上,化成了水,这个时候需要吸收地面的热气。这样,你就会感到很冷,所以只有多穿衣服,才能防止身上的热气散发出去,你才会感到暖和。不信,你伸手到窗外试试冷不冷。”妈妈打开窗户,让孩子把小手伸到窗外,孩子冻得一哆嗦,赶紧把手缩了回来。

通过讨论问题,父母能够真正了解和理解孩子,孩子也能够懂得父母的希望和爱;通过讨论问题,孩子可以告诉父母他们内心的感受,能够解决心中的疑惑。父母与孩子讨论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当孩子问出“为什么”的时候,说明他在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中已经占主动地位了,孩子能够从父母的回答中学到很多知识,在这种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得到的知识在孩子脑中会形成深刻的印象。

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值得父母注意的是:

(1)跟孩子讨论问题要把握一定的时机。并不是随时随地可以跟孩子讨论问题,当孩子专心致志于自己的学习和娱乐的时候,父母的谈话便成了一种不受欢迎的干扰。父母必须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与孩子交谈。比如在孩子比较空闲的时候,孩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或是取得成功、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必须把握好这个细节。

(2)讨论问题时要注意谈话方式,更要尊重孩子。父母与孩子谈话很多时候会失败,往往不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而是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父母总认为孩子小,需要严加管教,他们习惯于要求孩子完全放弃他的想法和感受,殊不知,孩子也有他们自己的世界,父母应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看待问题,时时刻刻以孩子为主体,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

父母学会与孩子共同讨论,可以教会孩子在社会上怎样做人和与人共事,在工作和学习中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分歧。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终身学习”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父母都希望孩子早点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也好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很多父母为孩子花了不少时间、金钱,买回大量的图书和画册,可是大多数孩子并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把这些书籍放在一边,不好好地阅读。阅读的开始阶段是枯燥无味的,父母必须培养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让孩子逐渐地爱上阅读。

一个4岁的小孩子,平时爱听妈妈讲故事,一有时间总是缠着妈妈讲故事,然而对自己翻书却没什么兴趣。妈妈为了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花了很多精力买回带有孩子爱听的故事的小人书和画册,孩子不想看书时,妈妈就陪着孩子边翻书边讲解。这位妈妈就是从孩子爱听故事的兴趣入手,逐步地引导孩子自己去阅读。很多父母在孩子不愿意独立看书的时候,硬是把书本丢给孩子,企图让孩子自己去慢慢看,但孩子不喜欢一件东西时,就永远不会去碰它,这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每天放在他眼前,也是视而不见。

父母消极的等待,孩子是不会自动进步的,父母要想办法让孩子轻松、快乐地爱上阅读。如果孩子能养成爱阅读的习惯,不仅能促进他的想象力、观察力、求知的欲望,更能够提升他的整体素质,使其终身受益。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有效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父母要从实际出发,顾及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灵活把握阅读契机。在为孩子选择图书的时候,要选择故事情节简单、画面清晰、可读性强的书籍。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来阅读,在孩子看书的时候多提问孩子,以加深孩子对故事的记忆,最好给孩子多次重复他爱看的文章,让他自己能够讲出来,这样能在无形中带动孩子阅读的主动性。

其次,教育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不能让孩子长期沉浸在书海中不能自拔,这样不是良好的阅读习惯,表面看孩子很爱看书,但阅读方式是不对的,这样书籍对孩子不但起不到良好的教育启迪意义,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许多孤僻的孩子都把看书当成一种解压的方式。父母既要让孩子爱上阅读,又要防止孩子形成对书的严重依赖性。读书重在思考,父母要教育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思考,边看边思考,引导孩子多提问,写观后感等等。徐特立是毛泽东少年时期的老师,他教导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毛泽东从小就身体力行这条成功的治学经验,坚持不辍,这影响了他一生的读书习惯。

最后,让阅读带点活泼的气氛。由于小孩子识字不多,对图书的喜爱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要带动孩子的阅读兴趣。比如带孩子到公园,到河边看书就要比在家里看书好得多。阅读前,父母可以用一些“小伎俩”来引发孩子的兴趣。如拿出画册时摆摆“噱头”,可以激发孩子听故事的好奇心。在阅读中故意停下来,让孩子猜猜后面的情节会是怎么样,尽量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阅读中去。

巧设“陷阱”,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要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求知欲,不要怕孩子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父母要耐心地听下去。但有的父母会不耐烦,不愿意被孩子缠得没完没了,他们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欲的萌芽。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或者引导孩子从书本中寻找答案。父母培育孩子求知欲的一个方法是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让孩子对一些现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相反,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还要主动启发孩子发问,启发孩子思考,不要认为孩子小,听不懂,其实在他们似懂非懂的时候,也能了解许多知识。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从小时候起就表现出极高的悟性,他的接受力很强。但是在谈及教育问题时,他曾毫不避讳地抨击台湾教育,认为它过于死板,培养出的学生思想僵化,这种教育方法使得学生在生活中易向困难妥协,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们因此而缺乏追根究底的精神,养成被动的心理。

日本的广中平佑是享誉世界的数学家,他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一生生育了15个孩子。但他在自传中说,母亲对于自己所有的孩子所提的问题从没表现出不耐烦,她总是与孩子们一起思考探讨,并教导孩子要善于快乐地学习。也许正是在这位伟大母亲的指引下,让他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孩子,他在学校的成绩也不好,因此有一点自闭的倾向。但是,后来在叔叔的指导下,爱因斯坦对数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求知欲的促使下努力学习数学。后来,爱因斯坦在中学时的数学水平已超过一般的大学生。此外,爱因斯坦的父母喜爱文学和音乐,在这样家庭氛围的熏陶下,爱因斯坦一生都对于数学、音乐、文学抱有极大的兴趣。

心理学家哈维特曾经指出,一般而言,在小学接受教育遭受失败的人,其影响会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但是,如果一开始就获得好成绩,孩子就会变得爱学习,进而逐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相反,如果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学习的欲望自然就会降低。因此,在小时候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想象力、记忆力、创造力、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家长而言,如何巧妙地引导孩子,让他对学习产生浓烈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家古特奇博士说:“父母应该好好应用孩子的好奇心,建立他对书的亲切感。”法国著名的大哲学家笛卡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从小就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在他小的时候,做任何事情都会求真求实、追根究底,他的妈妈常常称他为“我的小哲学家”。孩子们在学校中的生活并不仅仅是学习,还包括游戏、劳动等,其实只要家长用心,就可以在这些和学习不相关的活动中找到激发孩子求知欲的方法。

那么,在激发孩子求知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当孩子对一件事物发生兴趣时,就让他专心去做,不要加以干涉。在这些细节中,家长需要捕捉到他的志向,多培养一些兴趣。

(2)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更能找到自己感到新奇的东西,让他在这种实践中多积累经验,不要认为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才是正统。

(3)在与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父母可以根据年龄的增长,提高对孩子提出问题的深度,给孩子留足自己思考的空间,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观察力,激发孩子的求知欲

童年时期作为求知欲最为旺盛的时期,观察力的培养非常必要。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他人之上。”由此可见,观察能力突出往往能够成就一个人的未来,所以优秀的父母应该担负起锻炼孩子观察力的任务,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

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不能打击孩子的好奇心。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是一个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他对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充满疑问,总喜欢刨根问底。有一次,爱迪生问老师:“2 2为什么等于4?”老师很窘迫答不出来,他认为爱迪生在捣乱,专门跟老师过不去,影响别的孩子听课。于是,在上了三个月的课之后,老师就不愿意教他了,爱迪生只好回到家里。但爱迪生的妈妈没有因为孩子被学校撵回家就责怪他,而认为有好奇心、能提问题是聪明的表现,反而鼓励孩子多观察生活、多问为什么,这样妈妈就亲自担当起教育爱迪生的责任,并给他一个房间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试验。伟大的母亲最终成就了伟大的孩子,长大以后的爱迪生,成为世界上鼎鼎有名的发明家。可见,好奇心是观察力的起点,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父母不能忽视或否定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在孩子的好奇心上点燃求知之火。比如遇到雾天,孩子如果问:“为什么路旁的树木花草、行人车辆都看不清呢·”这个时候不必急着把答案告诉他,应该让孩子自己观察得出结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给他一些启发。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思考,那么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自己留意去观察、去找答案。

优秀的父母会利用家庭环境诱发孩子的观察力。一般来说,孩子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并且他们对家里的环境也比较熟悉。你可以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锻炼孩子观察能力的情境和机会。比如天气转冷了,家里人穿衣有什么变化;客人来了,家里人各自采用怎样的行动招待客人,这都是比较简单的方法,但是效果也很明显,这样能够让孩子形成观察的习惯。

父母也可以利用大自然的环境对孩子的观察力进行培养。如果居住在城市,你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去公园、广场、动物园、植物园游玩,也可以在休假时带孩子参观自然博物馆、花木虫鸟展览会等。当然去农村一游,更能让孩子尽情欣赏和观察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这样孩子不仅能够体会到自然之美,加强内心的美感体验,还能锻炼孩子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各种环境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还要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孩子毕竟没有多少生活经验,也没有系统的观察能力,即使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有时也不知道怎么去做。这时就需要父母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孩子对生活进行观察。第一种是单一物体观察方法,即让孩子观察一个物体,让孩子学会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方法;也可以让孩子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引导孩子从远处、近处、正面、侧面等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第二种方法是两种物体比较观察法。比如比较爸爸和妈妈、爸爸和爷爷、鹅和鸭、小草和韭菜、雨前和雨后、日出和日落等等,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出相同和不同之处,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变得更加细心。

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能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父母帮助孩子提高观察能力,应该从小事出发,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让孩子感受现实生活的同时,提高各种认识水平。另外,启发孩子观察生活,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是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认识,最终形成本质而系统的观察成果。

兴趣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兴奋剂

在成长时期,孩子的很多兴趣和能力都处于迅速上升的阶段,父母保护和激发孩子的这种本能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孩子的兴趣是藏匿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的,需要父母自始至终的培养和捕捉,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接触外界事物,并且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自我挖掘。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只有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兴趣,才会爱学习,才能主动学习。孩子对感兴趣的事情往往容易全身心地投入,最容易取得成绩;反之,则难成大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但不幸的是,很多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都被父母的主观意志扼杀掉了。

生活中有许多父母无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强行剥夺孩子的兴趣,其结果必然会束缚孩子的发展。有一个喜欢踢足球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就迷上了足球,上初中以后,父亲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硬是不让他参加比赛,孩子试图说服父亲,但都无功而返这让孩子很苦恼,不仅没有获得好的学习兴趣,反而对学习产生了厌恶。对于孩子的兴趣,父母不能加以制止,应该正确地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处理兴趣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父母应该懂得,兴趣可以促进孩子的学习。

舟舟出生于1978年,是一名优秀的音乐指挥家,富有极大的音乐天赋,而他患有先天性愚型病症,是一个智障儿。

小时候,他生活上难以自理,上学被老师、同学看不起,那时候的舟舟极度消沉。父母面对孩子的生理缺陷也是一筹莫展,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小舟舟整日呆在家里,没有勇气面对同龄的孩子,但他的父母从没有放弃,包容了他的生理缺陷。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立意识,让他接触外面的世界,父母就鼓励孩子自己买早餐、自己洗衣服,自己上学,一切靠自己去做,小舟舟也坚持着自己动手。

一天,舟舟的母亲在一家音像店的门口,听见从人群中不时地传来一阵阵鼓掌声和喝彩声。她走近一看,看似呆板的儿子正在那儿进行音乐指挥,他的动作竟是如此得洒脱自如!突然,母亲心中一亮,既然将来不能上大学,为什么不引导孩子向音乐指挥方向发展呢?就这样舟舟从此走上了音乐的道路,在全家的支持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创造了一个残疾音乐人的奇迹,改变了他的一生。

父母不但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还要善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对新鲜事物有好感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好感远远不同于兴趣,好感完全可以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成为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孩子的兴趣是父母培养出来的,父母要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热爱。利用好感培养直接兴趣,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有效途径。如孩子喜欢玩“开汽车”的游戏,父母可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诱发孩子学习有关汽车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对汽车的兴趣。如果孩子喜欢看少儿节目,就要鼓励孩子参与;喜欢看奥运,就教他认识各个国家的国旗,可以给他买国旗玩具辅助孩子记忆。孩子具有持久性的兴趣,是掌握知识,开发智力的必要条件,只有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兴趣,才能不断积累知识、发展智力。

“放大”孩子的渴望

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心目中都有美好的愿望,而且希望自己的愿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并帮助自己实现。在孩子心目中,父母是伟大的,是无所不能的,如果父母让孩子的愿望落空,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有的孩子的愿望是父母力所不及的,但父母一定要保持孩子的这种天性,保持孩子的渴望度。孩子对实现自己的愿望越强烈,学习的动力就越大,孩子的求知欲也就越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要“放大”孩子的渴望。

一个孩子自从生病在医院里住了一段时间后,就有了自己的愿望,长大后当一个医生。此后无论是吃饭时间还是游戏时间,他都在模仿医生的行为:给爸爸、妈妈打针,喂玩具狗药片。还要举上一根棍子,一头绑着一个小红灯笼,举起来当输液瓶,把电脑的耳机当成是听诊器,听听胸前,听听背后,样子很认真。他玩得乐此不疲,看到孩子的表现父母只好“配合”他的工作。

有时候孩子的行为令父母感到欣慰,但大多数父母欣慰的同时都有一种不安和困惑,孩子的这种可喜的行为也许会稍纵即逝,对孩子来说,理想是一个遥远的事情,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脱口说出自己的很多理想,但如何来保持孩子这种持续的热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称赞孩子,鼓励孩子,把孩子心中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

孩子对自己的看法,常来自他人,父母的评价会影响他对自己的看法。当孩子把自己的愿望说给父母听的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进行及时鼓励,引导孩子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要树立孩子心目中的理想,最好的办法是激发他对理想的热切程度,所有的孩子都渴望得到大人的称赞,当你激发孩子欲望的时候,他会更加努力地做你称赞的事,使你继续认可他,久而久之,他也把它视为自己的长处。

想当医生,也许是那个孩子无数愿望中的一个,孩子的理想也许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但是父母可以把孩子对理想热切追求的渴望留下,以后无论有什么样的理想,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只要保持对学习、对工作的热情,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孩子的行为也许太幼稚,但孩子的渴望却表现出本真的人性,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以忽略孩子所犯的小错误,看到孩子的闪光点。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曾被老师讽刺为“笨孩子”。瓦特的父母知道孩子喜欢玩弄玩具,常常把新买的玩具拆开,再奇思妙想地混合组装在一起。他们凭着一双慧眼观察孩子的行为,注意孩子的兴趣爱好,抓住所有机会来激励孩子,巩固瓦特对机械学习的欲望。最后,蒸汽机发明者的桂冠落入被老师讥讽的孩子之手。正确的家庭教育,无不基于对人性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做父母的要走进孩子的世界,用一双孩子的眼睛看待孩子,理解孩子的童心之真。

好奇心是成长的翅膀

陆登庭曾是哈佛大学的校长,他在世界著名大学校长论坛上曾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孩子的求知欲非常旺盛,父母常会遇到孩子们“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之类的提问。父母常常怕麻烦不好好回答,有的还非常烦孩子问这些无聊的问题,但这却是孩子好奇心的强烈表现。孩子的好奇心是发自内心的,是孩子的天性。正是由于对事物的好奇,孩子对世界的感知才越来越多。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一天天满足好奇心的过程。

牛顿小时候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有一天,牛顿在自己的房间里看伽利略的《对话》,忽然听见“扑通”一声,像是有什么东西落在后花园,牛顿走到庭院里的苹果树下,想着刚才的问题,又是“扑通”一声,一个熟透的苹果擦着他的肩膀掉在地上,他寻思,苹果熟了为什么会掉下来呢?那月亮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呢?为什么苹果往下掉而不向上掉呢?一连串的问题塞满了小牛顿的头脑。正是这一连串的问题把他带进了思考的天堂,万有引力定律的产生也许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提问中萌芽的。

好奇心是孩子天生就有的求知欲望,是一种对知识的饥饿感,好奇心在孩子求知的道路上是一股神奇的力量,每一个孩子对新鲜事物都会感到新奇,父母要善于抓住孩子脑子中那一刹那的奇思妙想,发掘孩子有价值的发现与创新的视角或素材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好奇心能激发他们思考,促进他们参与。父母为了便于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不妨为孩子创造一些能激发他们好奇心的机会,在特殊环境下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1)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好奇心。游戏是孩子的主导活动,因此父母要抓住孩子爱玩的心理,在游戏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提高孩子的创造力。比如与孩子共同制作一件他喜欢的泥玩具,启迪孩子开展游戏情节,扮演游戏角色,创造性地为孩子制作游戏道具,有意识地帮助、启发、引导孩子。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孩子的好奇心强,什么都想摸摸,什么都想动动,比如孩子总会把玩具拆掉,父母对此不应该简单的粗暴制止,而应该对孩子的好奇心予以肯定,同时给予孩子正面的教育。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制作一些自制的玩具,让孩子进行创造性的DIY训练,这样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创造能力,还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增强其求知的欲望。

(3)与孩子交心,不要逃避孩子的问题。孩子常常由于好奇心犯一些错误使父母生气,但孩子令父母生气的时候,父母应该学会与孩子交心,经常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使他惊喜地发现,你不仅仅在斥责他,也很关注他的优点。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孩子尽管有做错事情的时候,但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时常的沟通鼓励孩子从错误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同类推荐
  • 如何赏识孩子,给其自信

    如何赏识孩子,给其自信

    本书内容包括:如何理解赏识教育、如何认识赏识教育的意义、如何掌握赏识教育的内涵、如何抓住赏识教育的关键、如何遵循赏识教育的原则、如何走出赏识教育的误区等。
  • 北大状元家长大讲堂

    北大状元家长大讲堂

    本书直面广大家长,在理念指导,在行为上示范。针对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读者们,用北大状元父母的真实案例现身说法,以揭示什么是正确的教育,有效的教育。并且通过教育专家对家长行为的深入分析、精辟点评,再现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点明家长必须具备好的良好素养及明确什么是成功的教子艺术,给家长们以行之有效、可实施性强的行为方法。
  •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高素质孩子的88个学习习惯

    在现代社会中,要想使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入手。父母不可能也不必要成为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甚至不必要成为教师,但是,父母必须承担起最基本也是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而良好习惯的核心是学会如何做人。
  •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因材施教管孩子:如何教育好个性不同的孩子

    孩子就像那稚嫩的幼苗,需要父母精心地栽培。幼苗所需要的生长条件是不同的,就像柳树要生长在水旁,松树却可以生长在岩石中一样。由于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每个孩子有着不同个性,能力也参差不齐。父母只有找到适合自己孩子个性发展的土壤,才能让孩子茁壮成长!作为父母必须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然后根据孩子的个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千万别将孩子的优势当成个性缺陷而磨蚀掉,那样,孩子就将失去原有的灵性。要学会正确区分孩子个性中的优势劣势,因势利导地培养孩子,使孩子有勇气、有力量不断完善自我,强化自己的个性优势,改善个性中的劣势,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全集

    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全集

    据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爸爸带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了十五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实践证明,日常生活小事上,孩子往往依赖于妈妈,但是在生活的关键时期、重大问题上。孩子往往依赖于爸爸。妈妈与孩子的谈话往往是细致的,而爸爸与孩子谈话往往具有哲理性。其实。相对妈妈来讲。爸爸心胸更开阔一些。实践范围更广泛一些,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相对比较理智,看得长远,而且成熟的父亲应变能力也较强。
热门推荐
  • 网游之逆天大领主

    网游之逆天大领主

    冒险vs征战,是一款兼具传统打怪升级和领地冲突两种模式的带制作虚拟网游,因为画面精美,体感真实,所以在世界范围内火热至极。而我们的主角,秦寿,一个没有重生,没有被女友甩,更没有背负血海深仇的普通魔法师,因为意外接错了游戏头盔的线路而卡出bug。领地的产出永远是负的,npc面对秦寿就会变成受虐狂……这样下去不行的,为了能继续游戏,秦寿不得不惨无人道的对待npc,顺便把罪恶之手伸向隔壁兄弟,用借的方式来弥补资源负生产所造成的空洞。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武相师

    大武相师

    当世界恢复灵气,以往的武学高手趁机更进一步,而我们的主角林易却是直接成圣!!!
  • 西天传说

    西天传说

    当他所认为的梦境,变为真实的时候,其实,他又沉浸在了另一个真实的梦境之中。当他所以为的恶梦,却正在他身上真实的发生,他很想从梦境中醒来,只是这本就是真的,众人皆为真实。虚幻与真实无数次重合,无数次碰撞,秦心的西天之路,是一场真实的逐梦,亦或只是他某日烧酒一壶,于草垛上的一场虚幻?
  • 三世爱恋,凤染三界

    三世爱恋,凤染三界

    “你,还爱我吗?”这句话仿佛说了千万遍,她又会如何选择。当经历了三生三世之后,这份爱还可靠吗?黎星大陆即将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 那一夜盛开的玫瑰

    那一夜盛开的玫瑰

    我们如何看待爱情?爱情需要物质基础吗?真爱究竟是什么?这是一部阐述爱情的小说作品,通过一系列当代青年男女的爱情经历为我们诠释了各不相同的爱情观。
  • 兵典

    兵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扶摇一剑破九天

    扶摇一剑破九天

    手握三尺剑,上穷碧落下黄泉。纵有千般妖魔,万般神佛,任你诸天法宝,亿年传承。我自一人一剑,战你,足矣!
  • 星际纯种人

    星际纯种人

    张贝贝做梦也没想到,一觉醒来,自己竟然成为了整个地球,甚至整个星际唯一一个纯种人类。看看这些随便一爪就拍山碎石的兽族变种人,看看这些智力爆表武力堪比原子弹的机械变种人,看看这些打也不知道疼不断同化同类的丧尸变种人,张贝贝心里暗暗叹气,为什么,究竟是为什么,这些强到变态的物种天天吵着让自己这个弱鸡保护地球啊!
  • 灵魂三界之逆天改命

    灵魂三界之逆天改命

    放弃年华,爱情,不管多少世,也要守护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