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7800000011

第11章 公孙胜的法术

引子

梁山,晁盖为刚刚营救上山的宋江父子举行了盛大的筵席,众豪杰把酒言欢,一时好不热闹。

只有公孙胜发出轻轻的一声叹息!

这声叹息是给他寄予厚望的晁保正的。

宋江来了,一山不容二虎,晁保正怎么也没好好想过这个问题。

看来晁盖始终不是能成大事之人。

酒过三巡,公孙胜提出要下山看望老母,“暂别”山寨数月。

顿时气氛略有些尴尬,宋江心想我才来你就要走,这是什么意思?

黑三郎还是依然露出他那友善的笑,说思念老母,何不叫两个小的把老人家接上山“享福”。

公孙胜忙说不用,家里田产颇多,老母衣食无忧且久居乡里,上山了肯定不习惯,还是兄弟去暂陪老母几月,以尽孝道。

黑三郎以孝闻名于江湖,公孙胜以探母为由下山,宋江还真不好说什么?只能眼睁睁看着公孙道人离开。

公孙胜回到久别的故乡,一身轻松,他去紫虚观看望了他的师傅罗真人,真人看了他一眼,眼中的话是回头是岸,很好。

但当宋江基本架空晁盖做了梁山的真正老大,他还是想起了这个当初不给他面子的道士,心想梁山且能是你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于是让心腹戴宗和李逵去寻公孙胜,让他“归队”。

得知二人来寻,公孙胜躲了起来。

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二人在家里不仅赖着不走,李逵拿着斧头又是拆墙又是要砍公孙老母,公孙胜被逼了出来。

他仍然不死心,抬出了自己的师傅罗真人,说师命难违不能跟兄弟们走。

公孙胜心想罗真人是河北山东一带极有名望的活神仙,你们俩怎么也不敢在活神仙面前撒野吧。

李逵说谁敢阻止我接人老子就干掉他。

他没有说大话,那晚李逵喝了很多酒,跑到了紫虚观,把后园南瓜地的南瓜砍了个遍地开花,并亲切问候了罗真人的祖宗八代。

第二天公孙胜听到小僮跑来给他报这个消息,心凉了半截,心想自己再不走,接下来被砍成两半肯定就是自己师傅的脑袋了,亦或是老母亲的。

公孙胜去向师傅告别,看了罗师傅一眼,眼中的话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罗真人叹了口气,给了他八个字“遇幽而返,遇汴而止”。

公孙胜再次上了梁山,这次他知道,其实把好汉们逼上梁山的,不是官府,而是道上的这些兄弟。

而梁山宋江需要的不是一个公孙胜,而是需要一个从官府到民间都信奉的道教人士。这是他能座上第四把交椅的唯一理由。

这一点公孙胜看得很透,也很厌倦,所以当宋江接受朝廷招安,风风火火下山时,他终于找到了离开的机会。

无论梁山还是东京,都已没有公孙胜寻求的“道”。

1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中国最传统的文化骨架(三教之一)的道教虽然尊崇老子为始祖,道系神仙也以太上老君(老子原型)为尊,但老子创立的道家学派和后世所称的道教是有很大区别的。老子创立的道,是一种哲学,一种思想流派,一种治国方略,而道教,则是一种民间宗教组织。

最原始的道教从业人员有两种,一是古代在搞祭祀活动主持活动的人员,后来周礼崩溃,这类人员从王室走向民间,通常被人们称为巫师,二是秦汉时炼神仙长生不老丸的方士(最出名的是帮秦始皇入海寻药,被疑似为日本人祖先的徐福)。?到了东汉,这两类人趋向合流,把方仙道与黄老学充分结合,形成了道教。

??第一个公认的道教组织是张道陵在蜀汉地区创立的五斗米教,五斗米教在道义上崇尚长生,修习养身术,主要业务工作是炼丹,施行会员制,入会一次性交纳五斗米。

五斗米教后来慢慢被人们称为天师道或正一教,在长期内被视为最主流的道教派系。

与五斗米教几乎是同时期诞生的还有张角创立的太平道,可惜张角创立太平教的根本目的不是修道成仙,而是为了推翻东汉刘氏政权,他后来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将东汉王朝送上了不归路。

太平道人的造反对于刚处于发展阶段的道教发展是件坏事,这让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对于推广普及道教心有余悸,他们大多更推崇同样是在东汉中后期传入中国的佛教。对比道教,佛教的教义更为系统化理论化,而其劝诫众生向善清心寡欲的基本教义更符合当权者维护自己的统治的。而反观道教,道义混乱,且道士人士通常要么心系上层,迷恋于练丹以满足上层长生的梦想或是房中的淫乐,而面对基层时则显得政治性和组织性都比较强,极易成为政治上的“麻烦”,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发展得风风火火,道教则显得清冷。

不少道教大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道教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东晋葛洪就著作了大量道教理论书籍,总结了战国以来神仙家、炼丹家的理论,并将道教的神仙系统化理论化,成为当时道教思想的集大成者,推动了道教的发展;而许多道教人士也有感于传统天师道理论的不足,勇于创新,纷纷建立新的道教派别,东晋年间杨义、许谧、许逊、魏华存等人就创立了上清派,强调“存心养性以事天、聚精会神而合道”,在兼习金丹、符咒的同时强调心性的修习,同时坚决反对传统天师道的房中术;同时北魏道长寇谦之也对传统天师教进行了改革,寇道长改革的重点是取消传统天师道政治性组织性过于严密的特点(这点最让封建统治者所忌惮而对道教加以限制),为道教重要建立一套迎合维护统治阶级的教规教仪。

寇之谦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人们称他创立的道教为新天师教,改革后的道教获得了北魏统治者的认同,魏太武帝宣布崇奉天师,成为一名道教信徒,并改用太平真君年号。

各种改革为后来道教的兴盛打下了基础。

而道教的春天,则来自于李唐帝国的到来,在魏晋门阀观念的影响之下,带有五胡血统的开国皇帝李渊得为自己找个出身高贵的祖宗,于是他宣传李唐皇室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同时宣布三教之中道教第一、儒教第二,佛教第三。他的子孙后代们都沿袭了崇道的传统,唐玄宗李隆基在公元736年更是下旨把道士视为皇室宗亲,并且可以犯法不依俗制处罚。并且设置崇玄馆,规定道举制度,以道经经典子真经开科取士,设置了玄学博士的职称。而到了唐武宗的时候更是全国范围内禁佛,推崇道教。

到了北宋赵宋王朝,道教依然深受捧,北宋帝国第三任皇帝宋真宗就是一位道教超级粉丝,被契丹人欺负得脸面无光的赵恒只有在道教神仙们那里找找寄托,于是他伪造天书,大兴祥瑞,封禅泰山,号为“大功业”,又任用丁渭为相,在全国各地广建宫观,一时间道教风声水起,好不风光。

但直到宋徽宗赵佶上台后,道教才真正迎来了巅峰时期。

有了蔡京当管家把国库的银子装满后,赵佶其中一笔消费就是广修天下道观,一时天下名观群立,上清宫、洞宵宫,崇福宫、明道宫,一个个名观在赵佶的手头得以重建或扩建。

而他的帝国的执宰们,通常都还有挂有一项虚职——提举某某宫,通常得罪皇帝的时候,就去道观当管家,蔡京、吕惠卿、张商英、韩忠彦都担任过这项职务。

道教的得势必然是另一大宗教佛教的受压制,当时道教之兴盛,到了有的小寺为了哄骗香火,就在寺庙里供点道系神仙(其实到了唐宋时期,儒道二教合流的趋势很明显,大家都在吸引对方一些有益的教义为其所用,对一些民间皆为崇拜的历史人物都纳入自己的神系),做些道场,赵佶对佛教这种卖羊头挂狗肉的行为很不满,在政和二年的时候就公开行文宣布“释教修设水陆及祈禳道场,辄将道教神位相参者,僧尼以违制论;主者知而不举,与同罪”,明确了道教神仙和各类道教活动的庄严性和专属性。随后又明文规定“道士序位在僧上,女冠在尼上。”明确了道教对佛教的压倒性优势。

而一批道家人士则成为了赵佶眼中的活神仙,倍受尊崇,魏汉津、徐神翁、刘混康、虞仙姑、王老志、王仔昔,都成为风光一时的人物。

但谁都比不过林灵素。

林灵素本名林灵,温州永嘉人,家境出身贫寒,略识文字,曾经做过苏东坡的书童(和高俅看来是同门师兄弟),据说有一次苏大胡子问小林说你有什么志向,林灵说世人时刻想生封候死立庙,我看也不过是浮云,只有做神仙,才是我一生最大的梦想,当时就把苏东坡蒙做了,另眼相看。

年轻时的林灵离开苏门后四处浪荡,在佛家的禅院道家的道观都呆过,但做和尚的经历并不愉快,经常受到师父的责罚而负气出走,后来进入道观一心修道。林本人的特点是机敏过人,口才好,特能忽悠。

政和六年,经方士徐知常的引荐,林灵受到了赵佶的召见,二人“一见钟情”,赵佶问小林会点什么道术,林灵素张口就说上知天庭,下识地府,更不用说人间万象,之后林道士给赵佶介绍起了天国的样子,说天有九宵,神宵最高,神宵宫的主人号长生大帝君,就是你老人家啊。其它臣仆有蔡京为左元仙伯,王黼为文华吏,蔡攸为园苑宝华吏,郑居中、刘正夫、盛章、王革及诸巨阉,在神宵皆有名位。而最近颇受赵佶宠爱的刘贵妃刘氏则是九华玉真安妃(以上诸人估计事前都给林道士封过红包)。

赵佶深信不疑,对林道士大行赏赐,赐名“林灵素”,封号通真先生,在皇宫旁修了座通真宫赐给林道士,充许其可以自由以入皇宫,并命天下皆建神霄万寿宫,在开封开神霄录坛,传录散符,在帝国全民皆道,将帝国修习道教推向了最高潮。

看着林灵素混得如此好,天下道徒趋之若鹜,鼎盛时期门徒竟有二万余人,还拿着政府发的工资,谁都明白,跟着林道长,美衣玉食,皆得富贵。在他的影响下,帝国依照官员的品秩,设定道官道职,内有诸殿、侍晨、校籍、授经等官,相当于政府的待制、修撰等官。林灵素的官职最高,名号最多,被赐予通真达灵元妙先生、金门羽客、大中大夫、冲和殿侍晨,上朝时位列执政官之后。

得势后林灵素想到了早年他和佛家的宿怨,于已于教,打击不识时务的佛家成了他的重要目标。

赵佶以前的北宋皇帝,虽然尊崇拜道教,但对佛教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拜完老君再供供菩萨也还不错,但在林灵素的鼓动下,赵佶看“菩萨”也越来越不顺眼,觉得佛家禁欲望、忘父母,教义实在不咋的。

当然像三武禁佛那样粗蛮的行为作为一个艺术家赵佶是不屑为之的,文化人自有文化人整人的方法,于是赵佶下诏,先为在中土流传了千年的佛家众神仙们改改名,释迦牟尼名字太洋气了,得改改,叫大觉金仙,观世音菩萨改称观世音仙人,十八罗汉称十八无漏,四大金刚称四大力士。

神仙改名字当然还不够,寺院统改名,比如大相国寺就得改成大相国宫或大相国观,对和尚的称呼也得改,僧人改称德士,尼姑称女德,出家人身体发肤也是出之于父母,不准剃头都必须蓄发带帽,入寺后取的法号也不能叫了,废除,寺院里大家见面得称张德士王德士李女德杨女德。

帝国还对管理宗教的机构进行了改革,原来只是主管道教业务的左右街道录院改为道德院,升级为主管全国宗教事务。而原来的僧箓司则改称德士司,隶属于道德院,算是降级合并。

此令一出,天下僧尼哗然,佛家改成这样,还能叫佛家?和尚还是和尚?虽非禁佛,但与禁佛无异。不仅佛教人士,当时的很多有识之士也公开表示了反对,后来的名将宗泽当时知登州,对帝国的宗教机构改革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态度,就被撤了职。而更多的寺院不忍心看着自己崇拜的佛祖神仙们被改得面目皆非,就把佛像埋藏了起来,1996年山东省青州市龙兴寺遗址就发现了一个大型佛教造像窖藏,出土了二百余尊雕刻造像,从佛像题纪纪年上看,从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到北宋天圣(1026年),包括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北宋共500余年,考古学家推断埋佛的原因和当初林素灵推动的那场改佛运动有直接关系。

佛教都让林灵素给改了,那么像赵佶为了林道士将他的家乡温州升格为应道军节度那更是小菜一碟了。

就算权倾朝野的蔡太师,宦海生涯几度沉浮,也成为了林大师的手下败将,入宫之初林道士多少还给蔡太师一点面子,在九天神宵宫上给他留了一个位置,可时间一长,林道士得宠之甚蔡太师也看不下去了,二人的矛盾逐渐激化,林道士开始为他的老东家苏大胡子等人翻案,对皇帝赵佶说那帮元祐党人在天上皆位列仙班,职务比我还高,怎么可能是奸臣,据说还题诗一首:

苏、黄不作文章客,

管、蔡反为社稷臣。

三十年来无定论,

不知奸党是何人?

徽宗时代新党专权,这样敢公开场合为旧党翻案的,也就林灵素一人,此后蔡林二人关系更加恶化。反到是蔡家的反骨仔蔡攸和林道士走得很近,二人联手,第四次搞倒蔡京和蔡绦。

一时间,林道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遇神灭神,遇佛灭佛,好不威风,看着昔日的“苏门弟子”(当然还包括高俅)如此威风,难怪大宦官梁师成要在各种公众场合哭着喊着自己是苏大胡子的私生子,以一染苏门气息为荣。

林大师到了后来真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到了皇宫中就算是遇到皇太子赵桓也不放在眼里了。

树敌太多,很快林道士就遭到报应了,宣和元年(1119年)五月,大水犯开封,林大师奉旨登城施法退水,这次老天爷没给林大师面子,水一直不退,林大师水退不了,只能张口胡说什么太乙离宫,近年开封必有大难(当然几年后林大师的乌鸦嘴真灵验了),得让皇帝迁都。

虽然迷恋道教,但作为皇帝迁都这种事不是儿戏,赵佶还是知道轻重的,此事后林大师在赵佶眼中的地位就降低了很多,此时皇太子也适时的参了林道士一本,朝中众臣也下坡羊子争着赶,纷纷出来弹劾他贬毁佛教,擅议迁都,赵佶只得打发这个在开封呼风唤雨了四年的神棍回家。

林灵素走了,他导演的这出闹剧则成为了整个帝国灭亡前的滑稽戏,让帝国的结局充满了黑色幽默。

2

林灵素只有一个,

但在北宋帝国受宠的道士却绝不止一个。

修身养性长生不老、夜夜洞房金枪不倒、呼风唤雨法术变幻,道家的绝活对一个帝王来说是有足够的吸引力。

对于北宋帝国的皇帝们来更是如此。

但是在1126年的冬天,对赵佶赵桓父子来说,他们考虑的只有一件事。

谁来帮他们退却第二次光临开封的金兵。

这一次,文无一身正气百姓爱戴的李纲,武无身经百战的西军领袖种师道,他们还能靠谁?

怎么办?赵恒问兵部尚书兼同知枢密院孙傅,帝国的最后一位军事首脑。

孙尚书给皇帝指了两条出路。

一是求和,答应金人的一切要求,要钱给钱,要地给地。

其次……孙尚书压低了声音,说臣近来读丘浚的《感事诗》悟得天机,要解此次的开封之围,必要找到郭京杨适刘无忌三个道人,臣用心去寻,皇天不负苦心人,真让臣找到了,尤其那郭京是一个道法无边的活神仙,能施六甲法,如果最后金人一定要战,由他率弟子出城迎敌,定能擒宗望宗翰二贼而归。

赵桓的眼睛放出了希望的光,说上苍见怜,降此神仙佑我大宋,天不亡我也。

皇帝给孙部长放话了,二手都要抓,对郭大师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帮郭大师把队伍组织起来。

在朝廷的扶持下,不知从哪儿窜出来的“神仙”郭京在开封召集了七千七百七十七人的道士敢死队(大多为开封城里的无赖),整日在开封摇晃,却不参加支援激烈的攻防战。

孙部长几次追问郭大师,为何还不出城迎敌。

郭道长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这支部队是要用来对金人做致命一击的。继续每日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最后孙部长找到郭大师,说守不下去了,开封只剩一两万守军,成败就看郭道长你的了。

郭京看了一眼孙傅,想问他你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最终没问,喝掉葫芦里的最后一滴酒,说好,明日神兵出击。

那天是建康元年闫十一月二十五日,围困开封的金兵发现开封宣化门城门大开,而守兵全部撤下了城墙(郭道长要求守兵全部下城不得偷窥大师作法)。

而凭他们的判断,认为是宋人守不下去了,要拼命和金人决一死战了。金人搭弓拔剑,阵分四翼,做好了与宋军决战的准备。

城中果然冲出了一支队伍,可是手中持的不是刀剑,而是拂尘。来到阵前左摇右舞,烧符念咒,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金人一时没回过神来,呆了一会,不知宋人演的是哪出戏,到后来回过神来,都笑了,说兄弟们宋人欢迎我们入开封呢!那还等什么呢?冲吧!

不费吹灰之力,金兵就将这支队伍打得唏哩哗啦,并顺势从宣化门杀了进去。

那位“神仙”郭京,早已不知逃窜到何方。

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堡,就这样被女真人的铁蹄踏破。

后世在提到北宋的沦陷时,大都叹气说帝国的皇帝当时选择了自杀。

那么赵佶赵恒父子自杀前,选择穿的一件衣服,是道袍。

同类推荐
  • 风云际会:三国战国

    风云际会:三国战国

    当东汉末年与日本战国碰撞,究竟会发生什么呢?当魔王降临,世界怎么安定下来呢?
  • 三国寻人启事

    三国寻人启事

    司徒允杰本是一个方才高中毕业之人,却在阴差阳错之下,通过一面古镜,出现在了千年前的东汉末年。一切未知之旅开启,迎接着他的又会是些什么……?
  • 那时汉朝6

    那时汉朝6

    第六部从刘秀起义写起,到名将窦宪彻底消灭与汉朝为敌三百年的北匈奴为止。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已经沦落为草根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刘秀,随兄刘縯造反,昆阳城城下,一战成名,迅速拔起。然而兄刘縯麻痹大意被杀,革命果实落入他人之手。身处绝境的刘秀,忍辱负重,北渡黄河,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从此,狂扫北方,剿灭妖孽,兵指隗嚣、公孙述,统一天下,成为一代中兴之主。
  •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中国误会了袁世凯

    宋教仁遇刺,是袁世凯下令限期破案,令凶手两天内归案,此案至今未有定论,当时唯有政敌咬定袁世凯,可我们却众口一词他是唯一的嫌疑人。效率极低的内阁让列强环伺的民国险象环生,是袁世凯一人挑起重担,顶住内外压力,在争吵声中拖着中国跨入近代,开创了中国民族产业的第一个黄金期,最后社会各界的劝进“民意”终于让心力交瘁的袁世凯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以君主立宪的国体称帝,可我们误会了他称帝是重开历史倒车。读懂了袁世凯,您也就读懂了1894年到1916年这段诡异荒诞、迷雾层层的大变局时代。
  • 22天子

    22天子

    千百年来为人们熟悉的《庄子`逍遥游》,究竟藏有什么秘密?一个普通的现代青年,如何成为乱世黑道的枭雄与王者?上海滩呼风唤雨的大亨,如何被主角玩弄于股掌之中?波澜壮阔的快意人生,乱世中的热血传奇,尽在『黑道天子』。●●●●●●●●●●●●●●●●●●●●●●青禾声嘶力竭ING,让收藏和票票来得更猛烈些吧!咦,谁扔的板砖?票票收起,板砖砸回去。本小说为另一平行世界的故事,请勿与现实世界挂勾。《黑道天子》读者群:32975412。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暴君老公套路深

    暴君老公套路深

    前世她为心爱的人挡箭,丧失生命。死后穿越到一个名叫谭妤汐女孩的身上,昏迷了两年,丧失了以前的记忆。她不知道的是她心爱的人也来到了这个世界,一直在寻找她,为她买了一座山,为她种下漫山遍野的——满天星
  • 仙道流星

    仙道流星

    仙道渺渺,吾甘愿做一颗流星……(为什么一定要够20字?)
  • 星光的颜色

    星光的颜色

    直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原来最初的相遇是让我们更好的纪念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 血尊令

    血尊令

    何为血脉?即创造生命的延续。何为血亲?与自己血脉相连。生亦为人,有何惧?有何厌?他将何去何从……
  • 寻仙之逆境之巅

    寻仙之逆境之巅

    纯正中国风,此境在寻仙!回味寻仙,尽在逆境之巅.....
  • 不屈长城

    不屈长城

    宇宙万族大战,人族惨败,至强者陨。神州大陆,乱世分起,东夷鬼族入侵……神州大半沦陷,乱世,群雄并起……一群人族新生代,应运而生,一个个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到了一起,为着种族存亡开始了各自的奋斗。万里长城,上古用来抵御妖兽,近古抵御莽荒,如今的长城挡不住敌人的坚船利炮,就让我们以我们的血肉为我们新的长城,抵御外侮……
  • 幸福找上门

    幸福找上门

    他,身价过亿,不近女色。她,初入社会,呆萌可爱。一次偶然的聚会,两人相遇,但她殊不知对方是她的顶头上司,他用尽一切方法终于将她追到手,但她得知她的男友竟然是她的仇人之子以及家里人的阻碍使得二人分离。五年后,他们在此相遇伴她的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孩子,他想尽办法求她回到自己身边,但她无动于衷。当她与回来的男友以及孩子生活时,她的亲生父母回到她身边,本以为她的好日子来了,殊不知她的好日子是他用命换来的,她后悔莫及,想重新和他来过,此时他已经不知去向。2个月后,在法国巴黎一座田园别墅中她找到了他,在她的追求下俩人重归于好。一辈子不离不弃。
  • 守护之迷雾

    守护之迷雾

    为什么?为什么大家都不认得我了?璃茉…凪彦……唯世……我不是鲤音啊!我才是亚梦!我是……亚梦………请不要…被迷雾蒙蔽了双眼……——日奈森
  • 望秋

    望秋

    在这南方一隅,在这年代一角,这些女子在时光流逝中匆匆消失,不过讲述几个女子的家长里短,琐碎闲情。它不恢弘,却也惹人几番寸断肝肠:它不辗转,却也惹人忧思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