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37800000005

第5章 晁保正与保甲法

引子

朱仝与雷横走出县衙大门,对视一眼,苦笑。

蔡太师生辰纲案取得重大突破,犯罪团伙首领已经查明为晖县东溪村保正晁盖。

县长时文彬对两位都头说这可是上天赐给我们的大鱼,破获此案,升官发财,兄弟们我们面前是一条金光大道。

但二人均觉得那条路上,铺满的不是金子,而是刀子。

朱雷二人与晁盖,有交情,但不过命,不过是和老晁喝过几次花酒,收过几个红包。老晁做下这样的案子,神仙都难保,担通匪的罪名去死保晁盖,犯不上。

拿下晁盖,升官发财立功,二人不是没想过,在晖城当个小吏,一辈子能有几次这样的机遇,县长大人说的不是没有道理。

但凭县衙里这几个一天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大腹便便酒色侵蚀的捕快,去晁家庄拿家晖县第一黑老大晁盖——朱雷二人觉得这个笑话很冷。

且不说晁家庄聚集了众多武林高手,晁盖本人身手不凡不说,就是匪首们不出手,晁家庄的保丁,那也是州府第一流的民兵队伍,军事素质之强,县衙们的捕快们也只能是甘拜下风。

真来硬的,恐怕只是鸡蛋碰石头,朱雷二人没命走上那条金光大道。

既然抓不到,那还不如卖个人情给晁保正,江湖很小,山不转水转,没准哪天又碰上,出来混,有人情压箱底,那还是好的。

其实这个人情,几小时前,一个叫宋江的小押司已经卖过了,晁盖真只想逃命,早就溜之大吉了,也轮不到朱雷二人的份。

作为晖城黑道第一大哥,走,也得走得从容不迫、腕味十足,晃保正送走十万火急报信的宋押司后,叫手下慢慢收拾好行李软细,并在晃家庄通知各家各户和保丁们,大哥要风风火闯九州,想跟哥走的,收拾行李到庄里集合。

等县衙的捕快们围做庄子,雷队长在庄前把锣鼓敲得通天响时,晁保正的队伍才集合好。

晁盖听到庄前的锣声笑了,他知道雷都头的意思——大部队在门前,走后门。

走出后门,好像没人,队伍缓缓撤出,但细心的晁盖还是发现了小树林里的朱队长,看着晁保正的人马撤离,朱队长站了出来,远远的朝晃保正来了个江湖险恶兄弟珍重的手势,并顺手在地上捡了块板砖,朝自己的门牙砸去。

晁盖心中一热,不禁感叹——江湖本无路,朋友多了,就有了路。

晁盖就这样大摇大摆的开始了他的土匪生涯,并很快坐上了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此后一切顺风顺水,产业做大做强。

但很快,那位在晖县“救”过他命的宋江来了,晁盖慢慢的发现他的老大位置有点虚,每次打仗,宋押司总是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且可轻举妄动,且看小弟领兵出山,杀他个片甲不留”。

在一次次的战争胜利中,江湖人只知梁山有宋江,不知有晁盖。

晁盖心中有火,不知向谁发,他以前有个外号叫托塔天王,现在他发现自己也被无形中的一股势力“托”得很高。

一山一容二虎,当然更不能容二主,事情总会有个了结。

于是曾头市这个名词便浮出了水面。

梁山与曾家五虎结下梁子,是因为一个段景的小弟送给了宋江一匹好马,被曾家兄弟给劫了,于是梁山情报部门(探子)便向梁山泊的一把手晁盖递交了来自于曾家市曾保正“扫荡梁山清水泊、剿除晁盖上东京、生擒及时雨、活捉智多星”的情报。

晁盖很愤怒,当保正了不起吗?老子当保正的时候,你曾家父子还不知在哪里混呢?他决定率部亲征,给不给梁山兄弟面子的曾家兄弟一点苦头吃。

宋公明这次也依然是“哥哥是山寨之主,且可轻举妄动”,但不是很坚持,看着晁大哥率部离开,和他一起留下的是梁山第一首席军事参赞吴用同志。

在曾头市,晁盖吃尽了苦头,终于知道曾头市的民兵队伍不是县衙的捕快,能如此嚣张是和他晁盖当年一样,有两把刷子的。

晁盖进退两难,这时候两个身份神秘的和尚出现了,引着晁盖夜袭曾头市,然后晁盖被一枝刻有“史文恭”的毒箭所伤,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江湖生涯。

死前晁盖仿佛是明白了什么,对手下的兄弟们说谁能抓做射杀我的人(没说是曾头市史文恭干的),谁就做梁山的老大,给宋江上位留下了最后一道障碍。

很可惜,晁老大的话,在死前便不太管用,何况人死茶凉,没人把晁盖的遗言当回事。新任老大宋江也没急着给前任大哥“报仇”,直到宋江打下大名府后,曾头市的人又一次不识时务的劫了梁山的马(这次是两百多匹),宋江不得已才动了向曾头市开刀的念头。

宋江其实并不想吞下曾头市这块硬骨头,一来难啃,二来拿下曾头市对他不重要,而曾头市那位叫史文恭的人活着且不被任何一位梁山好汉拿做,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和曾头市打到一半,梁山小胜,曾头市提出议和,宋江说议和可以,我就是来要我的马的,把先后两次劫我的马还我,我们的帐就一笔勾消,压根没提要史文恭“血债血偿”的事。

宋江想让史文恭活,但史文恭本人却找死,拒绝还第一次劫去的宝马,一点不给梁山老大面子,这仗还得必须打下去。

打了胜仗的宋江“一喜一恼”,喜的是打下曾头市,夺回宝马,恼的是史文恭竟然让新入伙不久的卢俊义给捉做了。

晁盖的遗言于是就让一向“仁义”的宋公明很尴尬,老大位置当然得让卢俊义来坐,最少姿态得这样摆。

卢俊义刚上梁山,哪里敢有此非份之想,当然不从,不敢从(李逵等人提着板斧在旁边等着哩)。

即便如此,宋江仍然觉得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和卢俊义打了个赌,下山攻城抢粮,谁成功谁当老大,变相篡改了晁天王的遗言。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赌局,结果当然是宋公明胜出。

梁山,没人再记得当初的晁保正,那是一个属于宋江的时代。

1

神宗皇帝赵顼一生都矢志不渝的推行变法,源动力非常简单,四个字就能概括——富国强兵。

想富国,是因为没有钱,财政赤字,赵顼穷得连登基大典给员工发红包的钱都没有,穷则思变;要强兵,北宋帝国养着百兵“精兵”却打不过契丹、打不过西夏人,最后还得皇帝掏腰包解决边事问题,皇帝没有面子,也心疼银子。

无论是基于富国的目的还是强兵的目的,对皇帝来说,对军队和改革势在必行。帝国近百万大军,拿着国家近六分之五的财政收入,还不能打仗,谁当老板都不乐意。

但对军队的改革又是必须谨慎的,军队是一个帝国的权力保障,改革既要替国家节省下开支,又要能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同时还不能引起部队大的动荡。

王安石要做的这道题,难度不小。

王安石交给皇帝的答题试卷里,对军队开出了二剂药方:

一曰将兵法,一曰保甲法。

王安石搞将兵法之前,帝国执行的是一套叫更戍法(又称出戍法)的兵役制度,想出这个天才办法的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第一宰相赵普,驻京禁军与外地驻军定期进行轮换,目的当然是为了防止武将坐大,让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将兵法谈不上改革,只是对帝国一直以来将兵分离而造成战斗力低下的一种改良,又变相的走回了隋唐时期的老路子,此举一定程度提高了帝国的军事战斗力,但整个帝国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决定了帝国不可能给予武将们过多的权限,将兵法也只是在局部地区实行,而在神宗时代的政治高层,一样没有武将们的发言权。

王安石的诸多改革中,将兵法也许是政敌们攻击得最少的一条,原因很简单,政敌们认为这起不了多大作用,对帝国的危害相比较其它新法来不值一提。

保甲法,才是王安石祭出的最惊艳的一招,也是被政敌攻击得最多的一条新法。

把部队缩编了,还要提高整个帝国的军事实力,王安石如何鱼与熊掌兼得。

只有保甲法。

熙宁三年北宋帝国颁行保甲法。全国各地的农村住户,不论主客,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家有两个男丁的,出一人为保丁。

保丁们农闲时集合进行军训,间进行巡查,维持治安。

每保设有保长、保正、都保正,一般由当地比较富裕的地主头头担任。

在王安石看来,保甲法既可以使各地壮丁接受军训,成为帝国正规部门的一种辅助力量,既节省国家的大量军费,又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把各地人民按照保甲编制起来,以便稳定封建秩序。

保甲法其实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天外来物,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已经实施了什伍里甲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有什长,伍有伍长。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一旦发现形迹可疑者要及时上报,使“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秦国商鞅变法继续将什伍里甲制放扬光大,后来为各代统治者所推崇。

粗看起来王安石的保甲法也是新瓶装旧酒,并没有什么新颖之处。

但对王安石来说,保甲法不仅仅是维护地方治安,加强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力这么简单,他心中的保甲法,是“足以除盗,固可渐习其兵,既人人能射,又为旗鼓变耳目,…。然后使其与募兵相参”。

撤减兵源,缺失的兵力何处补充,王安石从保甲法里给出答案——全民皆兵。

为了加强保丁的军事素质,北宋帝国进行了二大举措,一曰上番,一曰教阅。

上番就是加强保丁的军事培训工作,熙宁五年,北宋帝国先后发布了两道命令,令各地保丁到各地巡检司和县尉进行“上番”,进行军训,时间各地不等,通常为十天半月。

上番保丁人数众多,时间短,效果也顶多和现在高中生大学生军训相当,这点宋廷也有自知之明,相比较而言,他们对教阅更为重视,力度更大。

为了鼓励保丁们农闲练好武艺,保家卫国,各保可以推举出武艺高强的保丁,推举者可以获得升官或免税的资格,而宋廷在每年十月至次年一月,在州县对各保推举的精英保丁们进行军事培训,曰教阅,教阅的时间为一月。

到了元丰时期,宋廷又实行团教和集教,设置11教所,禁军教头二百七,都教头三十,对大保长进行军事训练,大保长学成毕业后,又在辖区内对保长保丁们进行军事培训。

宋帝国对加强保丁们培训工作是费尽苦心,据元丰四年的统计,开封与陕西河北河东五路参加教阅的保丁、大小保长和都保正达69万人次。

为此帝国设立了一个专门的机构,提举保甲司,专门负责保甲的教阅事宜。

到元丰年间,整个北宋帝国的保甲数达到693万人,这个数字是令王安石和赵顼骄傲的,花钱的兵少了,却多了几百万同样能“打仗”的子民,还用看西夏人契丹人的脸色吗?

打着革新的牌子,王安石其实走的是一条老路,叫寓兵于民,兵民一体。那是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前期(春秋至南北朝)的特有产物。

本质上来说就是将帝国军士的专业化慢慢退变为业余化,这注定了王安石这一军事变革失败的必然命运。

轰轰烈烈的保甲法,达到了王安石和赵顼所预期的强兵目的吗?答案是没有,帝国中后期长时间拥有所谓几百万保丁,但却从未有过一次军事行动中使用过这些“军事力量”,元丰四年帝国征伐西夏,本来开始准备在开封和陕西一带征集万余保丁参加这次西征,西征主帅之一的宦官王中正一听连忙上奏折,说就算缺兵也不能拿保丁来充数,让朝廷取消了这一疯狂的想法。

后来金人入侵,快速抵达帝国的首都,很遗憾,没有看到帝国的几百万民兵组织对金人的入侵作出任何一丝阻击作用。

王安石的如意算盘打错了,军队这东西,还真不能搞业余化。

而保甲法带来的其它影响呢?那就很多了,帝国的旧党们都把笔笔记录在案。

首先是保甲法实施的基本举措,上番和教阅,这成了保丁们背上沉重的包袱,上头的文件一下,不管你地里是不是还有粮没收,家里圈中的母猪是不是病了,都得去县里参加集训,私逃上番,杖七十;赴教阅,许小杖科阅,不过七十。农民多了一项沉重的义务,保正、保长,都保长、巡检等各级官吏则多了一项欺诈盘剥百姓的权利。

于是就有了保丁为了逃避教阅而自残身体的极端事件,还有不堪盘剥的保丁们群起反抗官府在各地群出不穷。

而拥有了一定军事实力的保正们,很多则成了地方一霸(如晁盖),为非作歹,作奸犯科,地方官府却无法对其进行惩罚和制约。

到后来帝国“盗贼横行,多保甲也”,这是变法者王安石绝对想不到的后果。

当然,这都不是最坏的结果,最坏的结果远远没有写在纸面上。

从太祖赵匡胤建立这个帝国伊始,他给这个帝国铺垫下的军事基调叫守内虚外。

不管后世对这个策略如何批评,它是有它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对于北宋帝国这个一个集权制封建帝国来说,帝国的首都是心脏,是枢纽,是灵魂,保证了首都的安全和正常,是这个帝国正常运转的一切前提。

所以赵匡胤将帝国一半以上的精锐兵力放在了开封地区,保力保障帝国的心脏。

虽然从立国之初失却幽云地区的屏障,但帝国并不惧怕北方游牧民族对边界一刀一枪的蚕食,更为恐惧的是马上民族对帝国心脏的突袭。

守内虚外的军事基调对于保障帝国的安全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至少在宋真宗时期,在辽皇太后萧绰发动的那场决定两国命运的长途奔袭战时,帝国在军事上的防御是卓有成效的,契丹人最少连开封城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而王安石与赵顼的军事改革很大程度改变了帝国守内虚外的军事格局,一方面是为了省钱对禁军的大幅度削编,另一方面是实施保甲法来部分替代原来禁军厢军。

在一番省兵并营后,原来屯集在京师数十里占全国军队总额近半的禁军,经过缩编大大减小,再加上从神宗朝开始,帝国主要的精力用于对付西夏人,帝国的大部分精锐部队都调集去了西边。

当金人入侵时,帝国的堡垒已经不再坚固,当时的西道都总管,曾经任过同知枢密院事的南阳人王襄就在他的奏议中提到,帝国自王安石变法来“创教保甲,而潜消禁旅”,在元丰年间往来于京师的道中,看到“京师延嘉以北,废营坏驿三十余里”,而到了徽宗时期,这些废置的“诸班之地”、“废营之地”,都被掌握军政大权的高俅童贯之流搞成了殿阁池台、苑亭甲地等高级休闲娱乐场所。

而这一切,很大程度是王安石的保甲法惹的祸。单从这个角度来讲,南渡的南宋遗民对王介甫恨之入骨,骂了近百年,到不是没有理由。

同类推荐
  • 宋小鱼的水泊梁山

    宋小鱼的水泊梁山

    宋小鱼不小心成了宋江……女子笔下的北宋和宋江,靖康之变只变了一半,二帝的免费牛车北国之旅没能成行……
  • 开国帝王争霸欧洲

    开国帝王争霸欧洲

    作为王朝的创建者,他们必须捉住时代的脉动,并依时代的脉动而行。他们的天纵之才必须“切合时势”。改变时代的人能转化群众初萌的情感,利用它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乘机抓住了当代的希望、恐惧、挫折、危机和各种可能性。只要有事变发生,为他们铺路,只要有正等着唤醒的群众存在,只要他们能提出井然明晰的理念,他们就能成功。
  • 三国之骑砍战争

    三国之骑砍战争

    我叫刘起,刘邦的刘,白起的起。乱世中,我只想种田,让大家都有饭吃,不想称霸天下,不想杀人如麻,只想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山路不在难行!沙漠变成绿洲!某人养活的了天下百姓!最后被吃饱喝足的人,疯狂报复的故事。(本书严格意义上来说,属于猥琐发育流。)
  • 我的民国岁月

    我的民国岁月

    一次普普通通的感冒让一名普普通通的在校大学生变成了一个清末普普通通的叫花子,初到清末的方华该如何适应这格格不入的时代,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未来?一无所有、身无长物的方华仅能凭借着对历史不太准确的把握,一点点的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未来,且看方华的民国岁月,感受其中的辛酸苦泪、失望彷徨,以及从中获得的真挚友谊、幸福感情,一切尽在《我的民国岁月》中。
  • 现在是过去的未来

    现在是过去的未来

    一个小人物回到过去,为了穿越回来一生努力的故事(第一次尝试写作)
热门推荐
  • 四十九劫剑

    四十九劫剑

    非凡灵地见雷霆,拨云开雾显剑形。神元聚顶现银发,仰头望天看星辰。心藏神剑四十九,身怀闪电化不朽。踏虚看天天不高,举手欲摘万里星。风林火山不可阻,地人天神不可侵。冠绝古今无前后,天下第一白面生。
  • 五州世主

    五州世主

    “我是唐毅,我是一个人渣”时势造英雄,乱世出无赖。砸青楼,调戏公主,这种事也就唐毅做的出来如果忍让的结果是被欺凌被践踏,乃至被消灭的话。那我令可成为一个无赖,一个可以保护自己重要之物,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无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护花密探007

    护花密探007

    密探!密探!可应该是秘密保镖的林飞,却在一进校门的时候就向自己的保护对象表白,于是天下皆知林飞的到来,这可好,你一个外来户也敢向我们学校的女神表白,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林飞开始了和护花军团的长期战斗。
  • 奇女子系统

    奇女子系统

    都说简介要给力一点,好!看第一卷是这样的:都市?哦,冷峻风玄幻!系统?专业断子绝孙?哦,轻小白文!悬疑?科幻?复仇?第二卷:宝物流?机甲?科幻入侵玄幻?刷怪升级,武学流!剑术流!言情!!!悬疑惊悚?第四卷:啪、啪!十几岁看完发笑,二十几岁看完发呆,三十几岁看完微微一笑,旋即淡淡一笑、似笑非笑这其实是一个关于超脱者,有资格成为超脱者的故事。若是厌倦了无脑刷怪升级,主角心智小学生,npc僵尸脸,又有一定科幻玄幻底子的,可以看看。本书的缺点是前期元素有点多,主线难以把握,要有点看书的底子。另外,错别字有点多,但文风不错。
  • 冲天奇传

    冲天奇传

    仙路重开,大世降临,为爱恨情仇,与人斗,与魔斗,与妖斗,与天斗,遍尝酸甜苦辣,一朝功成,却是黄粱一梦!
  •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你不可不读的中华典故

    成语,是汉语中对复杂语义的高度凝练与概括。并且大多数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或伟岸磅礴,或快乐活泼,或风情万种,或诙谐幽默,但故事背后更多的,则是意味深长的哲理和文化。本书取材广泛,着重选取实用性强,同时对读者具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引导孩子们了解每一个成语中蕴涵的道理,从而培养孩子掌握语言的能力,正确引导他们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跨越时空跨越爱

    跨越时空跨越爱

    小鱼啊,你来公司也有几个月了,工作态度很好,做事也勤恳,为人呢也很老实。。。
  • 以后的过活

    以后的过活

    自己的心意,别人是不明白的。相应的,对于别人而言,自己也是如此。有些事情,未曾经历便不懂那种身不由己年轻的刘俊不知不觉践入了一些人的内心,相应的自己也得拿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