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242800000009

第9章 扎伊尔风俗趣事

1

但凡讲故事说事儿都得从“头”说起,这就从蒙博托总统的头和总统夫人的头型发饰起个“头儿”说起。扎伊尔总统的脑袋有多金贵?回答无疑是两个字“无价”。那么总统脑袋上的头发价值几何?回答是四个字“价格不菲”。总统夫人呢?答案当然和总统一样。不知以前和以后如何,反正在我为蒙博托总统做保健按摩两年时间里,为总统和夫人理发或整理发型的理发美容师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总统的保健按摩医生来自中国河北。总统的理发师来自美国纽约。总统夫人的美发师来自黎巴嫩。当时年已六旬的总统由于常年操劳过度,早早就秃了顶,本来就不多的头顶卷发谢顶后更是没有了几多头发,只是围着耳前耳后转了一个圈。头发多少不论,基本上是一个月理一次。

总统理发并不固定日子,感觉长了有些不舒服,就转而告知远在万里之外的理发师,订机票,由美国纽约飞法国巴黎,再由巴黎转机飞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如总统正好在金沙萨,好说,来了就理,干净利索。如总统在外地,就得再次转机,总统在哪儿就找到哪儿,追着总统理发。万里迢迢奔来,包括刮脸也就顶多一个小时,干完活不休息,按原路返回纽约。有时赶上总统正忙着重要事情,理发师就待命一两天,有时和我们聊天,这才知道总统每月理发的程序。

理发师往返纽约—巴黎—金沙萨的机票费用及待遇小费等一律由总统支付,具体纯属个人隐私,无人知晓。真可谓无价的头颅,昂贵的头发,辛劳的理发师。总统夫人的理发师则是另外一种工作模式。总统夫人的美发师是一位中年男性,五十来岁,黎巴嫩人,在首都金沙萨开设有一家美容美发店,生意不错。总统夫人的头型为半个月打理一次,它包括修剪、洗头、梳理、编小辫子几道工序,较烦琐,美发一次起码得三四个小时。

等到总统夫人该美发的日子,这位黎巴嫩美发师就赶到总统夫人所在的地方服务。如总统夫人正忙着,他就先找个地方休息,待命等候。比如,正赶上早晨为总统夫人做减肥按摩时,他只好先耐心等候我做完一个多小时按摩,然后再轮到他登场献艺。这样一般就要忙乎到中午了。

美发师往往需要根据总统夫人这十几天内都有什么场合需要抛头露面的日程安排,然后再决定做什么发型。同样是费力耗时,但做出来的发型,编出来的小辫子美观漂亮极了,深得总统夫人和她周围的人喜爱,赞口不绝。

美发师编的发型一般要在头上保留十天半月,每天的保养维护则由总统夫人身边的两名女侍从负责。其实这两名女侍从做的发型也不错,也相当漂亮,只不过“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罢了。

总统夫人特别信任那位黎巴嫩美发师,就如同她与总统特别信任我们中国的按摩保健医术一样,只要有效果一切就好。下面再来看看扎伊尔人是如何生活的。生存是人类的第一大根本需要,俗话说“千里艰险为吃穿”,但吃排序在首位。这里先说扎伊尔人的“吃”文化。

扎伊尔是一个多人种和多部族的国家,分为班图人、尼洛特人和尼格罗人三个人种,共有254个部族。其中,班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4%,几乎遍布全国各地。众多部族由于所居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不同,各部族人民在饮食习惯和爱好上自然会有千差万别,但班图人在饮食习惯上有共同之处。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以木薯粉作为主食,以木薯叶作主要蔬菜。木薯是非洲产的一种块根植物,类似中国北方地区种植的麻山药,但茎根都比麻山药粗大,有一米多高的茎,茎上长枝叶,地下生长块根,成熟后可达五六斤重。挖出来后需要先放入水中浸泡数天,浸出其中的有害毒素,然后捞出来,加工粉碎、晒干再磨成面粉后呈白色,粉粒细腻,类似中国的江米年糕面。

木薯粉熟食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用开水冲拌木薯粉,边冲边 用木铲不停地搅拌,搅拌成熟面团,当地人称“福福”,类似中国北方面食常说的“烫面”,但不是十分熟,无须再蒸煮,一家人围着一块熟面团,每人用手指掐一块捻成小条,蘸辣椒鱼汤即可食用,味道和口感都不错;另一种吃法是将木薯粉和成两三个圆柱状的面团,用芭蕉叶包起来蒸熟,当地人叫“西光嘎”,吃时将芭蕉叶剥掉,可切成块再蒸一下吃,也可切成薄片,油炸吃。

木薯是班图人祖先传下来的主要食粮,含有大量淀粉和蛋白质,营养丰富。木薯叶子富含长纤维和多种维生素,把叶子切碎,加入茄子、洋葱以及辣椒、生姜、盐、棕榈油等作料,用木杵捣烂,再加上鱼肉和水,煮熟后即可就木薯或米饭食用,俗称“菲子马尿棵”。

以上就是扎伊尔一般平民百姓的食俗,大部分以木薯粉和木薯叶子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饭菜。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蒙博托总统也特别喜好这一口。一日三餐之中,最起码得有一顿饮食中有这些食物,即便是出国访问时走到任何一个国家,包括五次来到中国访问,均如此。总统的厨师长在随机托运的行李厨具食品中都不忘记带几个大铁皮柜子,保鲜箱子,里面装的全是这些食品,有半成品或成品,现吃现做。再好吃的国宴,世上再名贵的山珍海味,珍禽异兽,总统都离不开这一口,就餐餐具旁都得摆上一两盘诸如“福福”、“西光嘎”,量不大但天天得有。蒙博托总统早期访华时吃这◎以柳条筐捕鱼(扎伊尔河上游·基桑加尼)些自带来的食物,搞得中方接待人员一脸茫然,不得甚解。在美国出席联大后的一次宴会上也摆上了这种食品,起初搞得我也是一头雾水,怎么到了美国还吃这些食物?后来才知道,是蒙博托总统须臾不离。一天不吃就不舒服,老想吃。这也就不难理解厨师长为什么经常带着几个大铁皮柜子去周游世界了。

班图人大多数部族不吃狗肉,他们认为狗是看家护院的动物,与人类是好朋友,通人性。

其他如对猪肉、牛羊肉、鸡以及鱼、虾、鳄鱼等水产动物没有特殊的禁忌(当然伊斯兰教、穆斯林信徒不吃猪肉)。

在鱼类当中,鲅鱼是黑人最喜爱吃的品种,大多用番茄酱和洋葱、棕榈油烹饪。

扎伊尔少数政府上层官员和知识分子的主食则全球化了,食用牛奶、面包、蛋肉类、大米饭等。

在饮用方面,因扎伊尔人生活在热带,大多不喜欢喝白酒,而喜欢喝啤酒、矿泉水、自来水、可口可乐、汽水、橘汁等饮料。

再谈穿戴服饰习俗。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由于扎伊尔地处热带气候,全国各地的气候普遍较高,故扎伊尔人的穿戴较简单。服饰虽然简单了,但无论男女老幼,爱美意识却都表现得相当突出。

黑人女性尤其是姑娘非常注意和讲究衣着打扮,女孩儿生下一两个月,母亲就要给她穿好耳朵眼儿,带上小手镯。在扎伊尔,女孩儿不穿耳孔,简直不可思议。

国家要求中小学生必须穿校服。在中小学生中,男生要求穿短袖白上衣和蓝裤子,女生要求穿浅蓝色的短袖衬衫,下穿深蓝色裙子,全身制服。学生如不按规定穿统一整齐的校服,便不准进入校门。

国家对大学生、政府官员、公务员及其他公职人员的服装未作统一要求,但也要干净整齐。

1970年代,蒙博托总统大力推行真实性运动,政府曾对男性公务员的着装有统一规定,并为此专门设计了相应的服饰,即“阿巴科斯特”,其含义是“打倒西服”。这种服装的裤子与西裤一样,但上装独特,有点儿像中国的中山装,不过衣领样式剪裁为尖头大领。阿巴科斯特一般用深色毛料制作,作工较精细。

穿着阿巴科斯特时,脖子上要围一条小围巾,与衣领相称,上衣左上方的口袋装一块叠好的手帕,露出一小截,并佩戴有人民革命运动党标志的胸针作装饰。由于公务员绝大多数为男性,女性较少,当时没有专门为女性公务员设计的服装。男性休闲时,喜欢上身穿肥大、宽松的花布无领短袖衫,或“和尚服”式的长袍,长曳拖地。

1990年扎伊尔实行多党制后,政府不再要求公务员必须穿阿巴科斯特,穿西服上班的开始增多,但蒙博托的坚定支持者在公共场合仍喜欢穿阿巴科斯特。

蒙博托总统的比利时籍服装设计师曾为我亲手设计做了两套阿巴科斯特服装,回国后我还时常取出来穿着,以示怀念在蒙博托总统身边工作的那些日子。

◎刚果(金)国家剧院舞蹈团表演的传统舞蹈

◎班顿杜省苏库族现代舞蹈

前面提到总统夫人的黎巴嫩美发师为她修饰发型,美容美发,那么扎伊尔普通黑人妇女的发型是如何梳理成的呢?扎伊尔黑人妇女特别是姑娘们的发型服饰可谓奇形怪状,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姑娘们在追求美发上可谓费尽心机。梳头扎辫时,姑娘们互相帮忙,甚至三四个姑娘为一个姑娘梳理发型,一般需要一两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她们从商店买来一种特制的黑色细丝发线,以发线为依托,把梳理后的一簇簇头发编在每根发线上设计成各种发型。这就需要姑娘们的巧妙手工,并饰以彩带、贝壳等头饰,相当美观漂亮。

常见的姑娘发型

作者身着“阿巴科斯特服”在法国戛纳留影

有“井字型”、“丁字型”、“梯田型”、“蘑菇型”、“多辫型”、“浮云型”等等,不胜枚举,不下上百种。姑娘们每梳一种发型,一般保持一个星期或十天左右,洗头不受影响,下次梳理时必然会换一种自己喜爱的新样式。

追求发型的奇异变化,以此为美,是黑人姑娘固有的服饰审美标准。

黑人中年妇女一般喜欢戴假发或扎“包头”,比较方便,节省时间,不必像姑娘们那样梳理各种发型,费时费事。包头的布料颜色或图案与所穿衣服协调,扎结方式多种多样,形状奇异多变,别出心裁,在非洲常被视为时髦的标志之一。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黑人女性一般没有穿长裤的习惯,而喜欢穿有各种印花图案的长袍,或是称为“巴依”的传统裙子。“巴依”在扎伊尔中青年和老年妇女中最为盛行,它是由三块各种图案的花布组成,分三层,长短不齐而又十分巧妙地束在腰间。必要时可解下一块儿包住背上的孩子。白天“巴依”是◎文化联欢节刚果(金)舞蹈妇女的衣着,晚上解下来也可以作铺盖用,铺半块儿盖半块儿。“吃饭靠上树,穿衣三块布,花钱靠援助”,扎伊尔三句俗语的第二句可能由此而来。

女人们特别喜欢红白两色的服装,因为这两种颜色在充沛的阳光下能与黝黑而细腻的皮肤构成鲜明的反差对比,色彩明亮、鲜艳,可衬托出黑人女性丰满健美的特有风采。

黑人在衣着上对颜色的审美追求,引起旅非各国画家的浓厚兴趣,黑人女性成为人物画创作中最引人注目且别具风格的表现题材。

2

“你见过多大的小孩儿生小孩儿”,这句话咋一听怎么这么绕口,回答:我见过不满十岁的小孩儿生下了小孩儿。这句话猛一听又这么不可理解,但千真万确。

这是发生在蒙博托总统家乡格梅纳乡村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满十岁的小女孩儿和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小男孩儿同居生活后,早产生下一个小女孩儿。我见到这可怜的孩子时她已经有两个月大小了。

那次,我陪蒙博托总统到了格梅纳,白天医疗点的队员们都去医 院上班了,驻地只留下刘继友师傅、一个黑人帮厨和我。闲来没事,我们三人在芒果树下石板凳上闲聊,大芒果树上不时有熟透的芒果自然掉在地上,发出“嘭、嘭”的声响。我不经意地盯一眼树上的芒果怕掉下来砸在我头上,还不时地望一眼驻地大门口。这时刘继友师傅养的一条大黄狗“汪、汪、汪”地叫了起来,大门是关着的,随着狗叫声我朝大门口走去,准备开门看看门外有什么情况。

在扎伊尔有一件怪事:在黑人地盘儿上中国人养的狗从不咬中国人,生人熟人都不咬,也很少叫,但唯独咬黑人,不咬也猛叫,生人熟人也一样,就连中国人雇的黑人帮工、黑人司机也同样,狗对他们狂叫。

这狗叫得太欢实了,一听就知道来的是黑人朋友,而且是常来的人。果不其然,当我牵住了黄狗,开了大门,见门外站着一个战战兢兢、回答问话唯唯诺诺的十来岁的小男孩儿,他赤脚、穿短裤、光着脊背,肩背一个破旧编织小口袋,内装估计有一二斤重的豆类物品。我把小男孩儿引进了大门,不远处在树下的刘师傅也招呼进了大门的小男孩儿,但他不敢快走奔向刘师傅,而是躲在我身子左后侧不远处慢行,因为我右手还拽着狗哩。

来到树下,我把黄狗拴在离伙房不远处的一根木桩上,去厨房找了两块猪骨头扔给了黄狗。黄狗便不再朝来的黑人小男孩儿汪汪叫了。

我走到芒果树下,问小男孩儿:“干嘛来到中国人家里?”男孩儿答:“卖花生,你买吗?大夫。”男孩儿随口反问,倒也不认生了。这时刘师傅搭腔:“你猜他多大?”指着男孩儿问我。我回答:“十岁左右吧。”刘师傅答:“对喽,十一岁,而且是一个两个月孩子的爸爸了。”刘师傅的后一句话让我吃惊不小。我回过头来问站在一旁看我和刘师傅对话的男孩儿:“你有孩子了?”他点头称“是”。我又问家在哪儿,远不远?他手指大门外的一个方向,说不远。我说:“走,带我去你家看看。”男孩儿看了我和刘师傅一眼说道:“我还卖花生呢,用卖花生的钱买玉米面做饭吃呢。”

我说:“花生先背着走,到你家我有办法让你吃上饭。”刘师傅说:“你去吧,这小男孩儿经常来这里做‘生意’,都熟悉了,不会有什么事。”我让男孩儿在前面领路,出了大门朝他家走去。那只大黄狗又“汪、汪”叫了几声,算是送行礼。

走了约一公里路,来到一个圆形茅草棚前,草棚的四周是用泥巴垛起来的墙,顶部是用椰树、芭蕉树叶和树皮搭成的圆形顶盖,高约两米,草棚那个一米多高的小门口上吊着一块脏兮兮的半截花布帘。

泥墙的四周还开有两个脸盆大小的窗口,用两三根木棍支撑当窗棱。虽然已近上午10点,阳光强烈,但从窗口向草棚“屋”内望去,里面却有些昏暗,看不清有什么东西。男孩儿在门口轻声说了几句“林加拉语”,不一会儿从门帘处走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儿,个子比男孩儿略高点儿,怀里抱着一个用花布裹着像“猫”一样大小的婴儿!我惊呆了,问女孩儿:“你多大?”她声音有些哆嗦着答道:“十岁。”我手指她怀中的婴儿问:“多大?”“两个月。”我片刻沉默无语,心如刀绞,老天造孽!

怎么会成这个样子呢?他俩还是一对孩子啊!一对可怜无辜的孩子!

我不忍心再看下去,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儿,强忍着咽下了肚。转身想离开回医疗队驻地,这时男孩儿的童声在我身边响起:“大夫,还买花生吗?”噢,我想起来了,我还答应买花生让他赚点儿钱买玉米面糊口呢。我转过身来到这对小夫妻面前,手扶着男孩儿的肩说:“花生我不要了,你留下吃或拿到别处去卖吧。但我给你钱,给你钱买玉米面,让你俩吃几顿饱饭。”说完把我身上所带的全部“扎币”掏出来,大概数了一下,全递到男孩儿手里。这些钱估计买玉米面做成“福福”,足够这对小夫妻吃上一个月了。

对我算不得什么,一点儿零花钱而已,但可解决这一家人三十天的温饱。

男孩儿双手捧着接过了“扎币”,和女孩儿一起并肩向我鞠躬致谢,抬起头时,两人面颊已流下了泪水。女孩怀中的婴儿这时“哇、哇”的有气无力地尖叫哭出了声,我不忍心再待下去了,挥手向他俩告别。

第二天早上,我在为总统夫人做按摩时以聊天为话题引到了这件事上,并简要地用法语向总统夫人说起这件事。她静静地听完,停顿了一下语气平和地说:“是啊,大夫,这样的事在您们中国是不可能出现的,但在我们这里却很常见,尤其是农村地区。他们穷,没有办法。这里还是总统的家乡,总统时常接济他们,但有困难的人太多了,接济不过来。”

是啊,“扎伊尔公民啊,公民实在困难,但没办法。”一首扎伊尔歌谣这样唱道。

二十多年过去了,我还念念不忘格梅纳那一对小夫妻,你们还好吗?

实际社会情况在扎伊尔大多数地区又如何呢?

恋爱、婚姻自由,是扎伊尔人的普遍观念,他们不仅懂得爱情,而且都有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观。在选择配偶和婚姻问题上,不存在父母家长包办现象,甚至都不需要介绍人。黑人性发育成熟较早,一般男子十四五岁,女子十三四岁即到了性发育成熟阶段,男女一旦到了成熟年龄就独立交往,自由处事,家长不干涉、不阻拦。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至多告诉父母一声,或把情人领到家中看望一下,然后即可同居成为夫妻,但不一定要马上举行结婚仪式。黑人在婚姻观念上是以同居为主要特点的,而结婚仅仅是取得法律承认和举办的一种庆贺仪式。

黑人大多数是在男方二十四五岁、女方二十一二岁时举办结婚仪式。但这个年龄已经有了三四个孩子了,也有个别的在三四十岁才举办结婚仪式的。

实行现代文明的“一妻一夫制”是扎伊尔现代社会家庭的主流,特别是在城市,在知识分子和政府官员中间,大多数人是这样做的。

传统的“一夫多妻制”大多在农村地区常见,而且在法律上并没有明文废止。农村的男子一般不在田间劳作和操持家务,大都做些小买卖。如此以来,收种木薯、玉米等繁重的田间劳动和家务劳动都落在了妇女身上。

扎伊尔曾是比利时殖民地。由于受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在黑人家庭中男方爱情不专一、结交情妇很普遍,甚至抛妻弃子,另寻新欢的现象也是有的。从许多黑人朋友开玩笑的谈话中常听到所谓的“Deuxieme Bureau”的说法,法文意谓“第二办公室”。开始不解其意,后来才明白扎伊尔及非洲黑人喜欢借用“办公室”一词,暗指外遇或是情妇。在扎伊尔看到有不少被丈夫抛弃的妇女带着孩子,或独居或住在父母家中,已构成很严重的社会问题,尽管社会舆论给予严厉的抨击和谴责,但这种现象仍是层出不穷。

扎伊尔黑人世世代代形成了自己的爱情、婚姻和家庭观念,与其他国家种族、民族相比,既有大体相似之处,又有某些差异。

扎伊尔的丧俗,黑人大多实行土葬,无论男女老少,死后尸体需在家停放一夜,由家人守护,第二天送至山坡或坟场埋葬。

尊重死者,在扎伊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风习。在街上遇到灵车,所有行驶车辆都要停靠路边为其让道,行人伫立致哀,灵车过后,方才通行。

死者若是教徒,还要在教堂举行宗教仪式,村中所有的教徒都前去参加悼念,为死者唱圣歌,超度亡灵,之后全体教徒为其送葬。

扎伊尔政府重视和支持人民群众在“死人节”对逝者举行哀悼活 动,规定每年1月4日为“烈士日”,8月1日为“清明节”(同日又是“父母双亲节”)。节日这天放假一至两天,一些政府部长会代表政府分赴几个大的墓地和烈士英雄纪念塔,同群众一道参加“死人节”的悼念活动。

在墓地,人们没有中国人的那种习俗,不烧纸,不添土,不磕头,也没有放声号哭的。人们只是秩序井然地、肃穆安静地站在墓前默哀一两分钟,之后低声致悼词再把棕榈酒洒在坟丘或墓石上,然后再次向墓地行注目礼,随后恋恋不舍地退出墓地。

在首都金沙萨郊外,安葬着援助扎伊尔的几位中国专家。其中有两位是中国医疗队队员,一位名叫康登楷,翻译;一位名叫李敏,妇产科大夫。每逢中国的清明节,墓碑前都摆放着花圈和鲜花,有中国大使馆、中资机构、中国医疗队、华人华侨送的,也有当地政府部门和当地群众敬献的。

“生者每年可以过365天,而死者每年仅过这一天的节日。”金沙萨报纸曾这样报道。

同类推荐
  • 都邑赋史论

    都邑赋史论

    都邑赋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中一类源远流长的重要体裁,一直不乏佳作,本书是对这一文学样式的深入研究,使得这种古典文体再次进入大众的阅读视野。
  • 梁晓声文集·散文10

    梁晓声文集·散文10

    《梁晓声文集·散文》尽可能全地收录了梁晓声迄今为止创作的全部散文作品,这些作品渗透了社会历史的变迁、风俗人情的移易、人性心灵的内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史诗似的描绘了时代的全景,讨论了诸多社会热点问题。
  •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名人佳作——赠言赠诗篇

    “只是在审美状态中,我们才觉得我们像是脱开了时间,我们的人性纯洁地、完整地表现了出来,仿佛它还没有由于外在力的影响而受到任何损害。”出自于本书。书中还有更多的名人佳作,等你来领略。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爱伦堡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爱伦堡

    本丛书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形式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著名的文学作家和他们的优秀代表作品。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游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
  • 村野的温度

    村野的温度

    《村野的温度》选取了作家李新立的三十余篇散文。李新立作为打工者,以“打工谋生,业余记录窘迫的生活及精神状态”,背井离乡的经历让他笔下流泻出的文字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回忆以及爱与愁绪。他从乡村的物质和非物质两个方面,回溯到八十、九十年代,在徐缓流淌的文字中刻画了六盘山下甘肃村庄的往昔岁月。从中既可倾听个人心灵的私语,又可与时代的足音和地域的风情相遇,如《地理志》通过对重要标志地的描述勾勒出甘肃小村的地理面貌,《旧吃食》、《岁月的谣语》则聚焦物质匮乏的生活里吃的乐趣,《万物在故事中不老》娓娓道来陕甘大地上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故乡的山水、草木鸟雀、人、民俗文化、吃食、四季等等都被容纳进他所构建的回忆的乡土里,融化在他优美而质朴的文字中。
热门推荐
  • 命运使她阴差阳错

    命运使她阴差阳错

    她,是一个贫穷女孩。她,是一位千金。这两位少女长得一模一样,自从见面的那天起,两位少女便是知心的闺蜜。因为命运,另一个人的出现——那天,那位少女阴差阳错的拿走了她3年时光。
  • 赘婿天王

    赘婿天王

    论自己参加自己的葬礼是什么感觉?龙越泽就很有发言权。作为华夏国首屈一指的男星,当仁不让的顶流当他被人从高楼推下去的那一刻,本以为自己将失去一切结果,醒来却发现自己躺在重症监护室里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字和身份。他变成了韩少游,一个因为命格奇特被当红女明星选为协议丈夫的人。
  • 女巫之贴身高手

    女巫之贴身高手

    林奇医生穿越到了极像欧洲中世纪的地方,得到了一尊浮屠塔。上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他每救一人都会得到一个或多个幸运值,浮屠塔反馈给他强大的眼力、速度、力量……等等,这里为什么有龙、矮人、精灵、吸血鬼……还有女巫。女巫是什么?为什么我总和女巫扯上关系。“和女巫有任何关系都会被送上绞刑架?那我这个女巫之贴身高手要如何做呢?”林奇说。已完本作品:《炼凡成仙》、《武极破乾坤》。203393376咱自己的群,没事进来看看!
  • 重生之独白

    重生之独白

    这三生三世只为寻找那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腾

    云腾

    简介:这个大陆,低阶修仙者犹如凡人,毫无地位,任人踩踏。他,小家族的公子,先遭爱人背叛,又遇家族灭亡,仇人追杀,吃尽人间疾苦,深刻地体会到做为一个凡人的辛酸与血泪,从此坚定了修成武道至尊的心。之后,大陆腥风血雨再起,枯骨无数,一代枭雄屹立在大陆至巅。
  • 九州妖歌

    九州妖歌

    秦岭深处的神秘青铜棺,揭开一段被湮没的上古仙史,上古奇书〈山海经〉成书何人,昆仑是否是今日的昆仑,上古异兽的归宿,炎帝一脉的衰落,大夏的覆灭,商族的崛起,西王母的轮回......一曲妖歌,三世仙情,不变是我一颗苍生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为人处世一本通

    为人处世一本通

    本书内容包括:低调做人才是处世的高手、善交朋友比多交朋友更重要、先把人看坏才能跟人处好、不要小瞧你所遇到的任何人、给人留面子自己才会有面子等。
  • 青梅竹马心之初

    青梅竹马心之初

    同村不同姓的三人,从年少无知到爱恨缠是幸运还是悲剧......安小忧:我的两个大哥哥不见了!李文博:我以为的喜欢和爱最后只是我以为!付储旭:原来我的爱不过是习惯。小忧你坐在这里,看着哥哥给你掏鸟蛋烤着吃。付储旭:小忧鸟蛋不好吃,我给你摘酸酸甜甜的杏子。再充满激情的爱或恨经过岁月的洗礼,也会变得平淡,平淡才是真才是生活的真谛!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忘记了初心!!!此书主要讲平凡的农村小孩从迷失本心到回归初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