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348700000009

第9章 智者不惑

这天,几位老师在香山饭店聚会。戴先生主持今天的会,戴先生开场白说:“今天按既定程序,主要是讨论‘智’,‘智’和‘知’在古时候是通用的,无非就是聪明,有智识,有才能吧!《论语》上都只用‘知’,不用‘智’。譬如孔子说:‘知者乐(喜欢)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快乐),仁者寿。’又如《礼记·中庸》上说:‘好学近乎知’,这里的‘知’,很明显的是指的‘智’。但在春秋战国的其他诸子中,则出现了‘智’字,例如《荀子·正名篇》说:‘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意思是说:人们知道了一件事,就是‘知’;而你知道的事合乎客观规律的就是‘智’。把‘知’和‘智’分开了。《墨子》中说:‘逃臣不智其处’,出现了‘智’字,但这个‘智’明显的就是‘知’,即‘知道’,在这里‘知’和‘智’又通用了。其实‘知’、‘智’的内涵基本是一致的。我们今天的讨论既称‘智’,又称‘知’,就不作严格区分了。”

在坐诸位都说好,就照此进行吧!

戴先生接着说:“我想向计先生、尹先生请教一下,《圣经》或《古兰经》里多次提到‘先知’这个词,不知道‘先知’的确切涵义是什么?想必是他们比别人知道得早、知道得多一些吧!”

尹先生说:“阿拉伯语言中,先知也叫预言者,或者是知道隐蔽之事者。伊斯兰教所称的先知是真主安拉的使者,得到安拉恩选或启示而宣传安拉的真谛,引导人们走入正途的人。他的使命非常重要,地位也非常崇高。《古兰经》中提到先知的名字及其事迹的就有26人,穆罕默德被称为最后的先知,被奉为至圣,《古兰经》就是他从真主安拉那里得到启示而创传下来的。”尹先生一边说,一边显露出一种十分敬威的神情。

计先生说:“《圣经》中说的‘先知’,内含和《古兰经》中‘先知’的意思差不多,主要是指受上帝的启示,传达上帝的旨意或者预言未来的人。《圣经》中除了提到先知以外,还有小先知。先知的地位和权力都非常高。像早期的先知撒母耳、以利亚等,拥有封立国王的权力,后期的先知如以赛亚、耶利米等,都是具有一定政治影响力的宗教领袖。”

戴先生又转而请问符女士:“那么你们佛教中有没有先知一词呢?”符女士说:“不一定都要用同一个词汇呀!再说先知也是外文翻译过来的,不一定译成先知,译成预言家、智慧者不也可以吗?古希腊时代‘智者’是指一切才学之士和能工巧匠,后来则专指职业教师。既然是教师,那就必然是比学生先知道一些。我们佛教中的‘般若’,就是智慧的意思,‘波罗蜜多’就是到达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蜜多”,就是用你的智慧到达成佛的彼岸。

戴先生又转过身来说:“啊!茹先生,听听你的意见,凡是学说、学问,哪一样少得了你!”

茹先生习惯性地一脸惶恐,像学生对待老师似的,连声说:“豈敢!豈敢!儒家学说渊源深厚,我也只是学了一点皮毛,并不深知它的真谛,不过我倒是很欣赏,孟子说的一句话:‘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照此说法,先知也不过是比一般人觉悟早一点罢了,是不是呢?”

“啊!怪不得现在提倡先进带后进,后进促先进,古人早已有言在先,说过先知带后知、先觉带后觉的话。闻道有先后,不可能大家一般齐呀!”戴先生的学生小毛很诚恳地说。

“您听了那么多人对先知的解释,那么您是怎样认为的?”茹先生特地用了一个“您”字,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尊敬,茹先生就像当年孔子见到老子时那样诚惶诚恐,虚心就教。

“唉!我觉得什么先知、后知、都是一样的,知道了好,不知道又怎么样呢?你对世界上所有的事都知道了吗?都能知道吗?不见得吧!不知道的事比知道的事要多得多。按照圣经、古兰经的说法,先知者也并非自己能先知,也是上帝或真主啟示给你的,没有上帝、真主的啟示,你也先知不了。”

茹先生说:“你说的也有一定道理,先知无非是领悟得快一点罢了。不过,如果没有先知,大家都懵懵懂懂,时代就进步不了,你戴先生现在恐怕还住在茅草棚里,到哪里去过别墅生活呀!”

茹先生说话的口气虽然很平和,带点开玩笑性质,但也似乎太直率了一点,大家听了不觉一震,怕戴先生生气,戴先生倒没有什么,说:“住茅草房与住别墅其实并没有多大不同,不都是躺在大地上吗?现在很多人过惯了城市生活,都想着搬到乡下去住呢!你是入世之人,离不开世俗,而我是出世的人,随遇而安。”一语化解了双方的不同观点。

计先生说:“从人类社会看,先知总是少数,而后知者则是多数,先知者的责任就是带动后知者变成先知。后知者都成为先知者了,先知就不成其为先知了,于是就出现了新一轮的先知,或者说更高一层的先知,再带动后知成为更高层次的先知,先知带后知,后知变先知,后知推先知,先知更先知,这就是人类知识的递进史。”

计先生的学生小陈问:“那先知总是比较聪明一点的人,智慧比较高一点的人吧!”

计先生说:“是,也不是。说他是,聪明的人可能领悟得快一点,说他不是,聪明的人不一定都能领悟,而不聪明的人也不一定不能领悟。”

符女士说:“说的是,凡人都可以成为先知,正像一般人都能成为佛一样。聪明不是天生的,而是学习得来的。”

茹先生说:“《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相近,习相远’,就是说,人生下来,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学习或者不学习,就不一样了。”

尹先生说:“先要有知识,才能有智慧,没有知识的人是不会有智慧的,智慧是从知识中产生的,智慧是知识的结晶。伊斯兰教十分重视知识,穆罕默德把知识看作是宗教的生命,认为求知是每位穆斯林的天职。有些人不觉悟,主要是他们缺乏知识,没有理智。《古兰经》上说:‘有知识和无知识能相等吗?显然不相等,唯有理智的人才能有觉悟’。”

茹先生说:“孔子称自己不是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意思是:我并不是生来就知道一切的,我是喜欢学习,勤奋地追求得到的。孔子又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在一个只有十来户人家的小村庄上,必定会有跟我一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喜爱学习罢了。一语道破了知识从学习中来,先知从学习中产生的奥秘。”

计先生说:“所以你也不要去埋怨他能成为先知,而我不能,他聪明,我不聪明。千不怪,万不怪,就怪你不好好学习!”

茹先生说:“有的人不爱学习,所以他永远都无知,不要说成为先知,连后知也成不了。”他忽然想起前一个时期他家中的一件事,他说:“我家先前有一个小保姆,姓王,20多岁了,小学文化,一天她接到巴黎来的一个电话,说他是从巴黎打来的。小保姆说:‘什么巴黎?我不知道。’大概她对巴黎两个字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一时不知所措,无从回答。”

茹先生继续说:“平时我教她认字,学习文化,并且教她一点地理知识,东、西、南、北、中等字。那个保姆是安徽无为人,我拿出一张地图告诉她:安徽在这儿,它在河北省的南边,江苏省的西边,浙江省的北边,河南省的东边,无为在安徽省省会蕪湖的左上角。安徽省可是出了不少名人!朱元璋!……我的话还没有说完,小保姆就不耐烦了,什么猪元璋、牛元璋的,我才不管呢!我只知道干活吃饭。我回老家无为,只要买一张火车票,直达蕪湖,再换乘汽车一半天就到了,管它什么东西南北中,学这个有什么用!我听了不觉倒吸了一口冷气,说:小王呀!如果都像你这种想法,我们现在恐怕还在喝西北风呢!”

茹先生的学生小米接着说:“唉!也不能全怪那小保姆,要怪就怪我们的教育制度还有缺陷。”“不过”,茹先生的话锋一转说:“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现象有了相当大的改变,一些农村人都十分注意对子女的培养教育,认为自己这一代人已经被耽误了,再学习也已来不及了,现在我们辛苦多挣一点钱,让孩子们多受点教育,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的命运。吃一堑,长一智,智慧都是从实践中长出来的。”

计先生说:“智慧显示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判断能力。”他讲述了《圣经》中以色列王所罗门智判案子的故事。“一天,两个妓女各抱一个孩子到所罗门王前来告状,一个说:‘我和这个女人同住一室,各人怀抱着一个刚生三天的孩子,可夜间这个妇人睡着时压死了她的孩子,她竟偷偷起来到我床抱走我的孩子,却把她的死孩子放在我床上。我早晨起来才发现此事,特来请求国王明断。’而那个女人则说:‘没有这事,活孩子是我的,死孩子是她的’。两个人在王面前争论不休。所罗门王不动声色,叫人‘拿刀来。’王说:‘我把这活孩子劈成两半,你们两人各拿一半得了。’一个女人急着说:‘不要劈,不要劈,让小孩活着,这孩子归她就算了。’而另一个女人则说:劈了就劈了,反正孩子也活不成,我们都不要孩子了。所罗门见此心知肚明,当即把孩子判给了她亲生的母亲。所罗门英明破案的事传为佳话,很快传到列国,遐尔闻名。”

茹先生说:“什么叫智慧?智慧其实就是一种认识。认识正确,就是有智慧,认识不正确,就是没有智慧。一个人的认识正确不正确,认识程度的高低,是一个逐步学习提高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认识提高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就是智慧增长的过程。”

计先生说:智慧还要靠勤奋,请看所罗门国王的一段箴言:

‘懒隋人哪,

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

蚂蚁没有元帅,

没有官长,没有君王,

尚且在夏天预备食物,

在收割时聚敛粮食。

懒隋人哪,你要睡到几时呢?

你何时睡醒呢?

茹先生说:“过去有人说某某人读书过目不忘,文章倒背如流。谁亲眼见到过?我是难以相信的。这个人可能是聪明一点,记忆力强一点,但怎么能做到过目不忘、倒背如流呢?这恐怕也只是一种文学语言,形象描写而已!如果他真的是过目不忘、倒背如流,他必定也是付出了许多艰苦的劳动,不知熟读多少遍了呢!人们只是看到他现在取得的成果,而没有看到他辛勤付出的劳动,以至以讹传讹,实际不见得真是如此!”

“眼见是实,耳听为虚,传说不一定可靠。神童也是学而知之的,不是不学就能知道的,孔子也自称是学而知道的呢!”学生小丁很同意老师讲的。

符女士说:“智慧是世界上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有些时候,已经似乎是山穷水尽,然而忽然又变得柳暗花明,显出一条路来。靠什么?就是靠人的智慧。智慧是没有穷尽的,所以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永远也不要绝望,永远也不要觉得无路可走了,只要运用我们的智慧,没有路可以变得有路,路就在我们的智慧中,只要有了智慧,一切美好的愿望都能实现。”

计先生说:“一个人的智慧也不是绝对的,你这一方面智慧,似乎其他方面都智慧,你这一方面笨拙,似乎其他所有的方面也都笨拙,其实不然。有的人考大学,作文考100分,而数学考零分;有的数学考100分,而文学考零分,这已是屡见不鲜。而且你过去智慧、现在智慧,并不见得将来也智慧,永远智慧;你过去愚笨,现在愚笨,不见得将来也愚笨,永远愚笨。人是要变的,学习了,愚笨能变成智慧,不学习,智慧也要变成愚笨,这就是学习的威力。对任何事情都不要搞迷信,对智慧同样如此。”

茹先生说:“智慧并不等于认识高。这个人很聪明,但他的认识不一定正确,还往往认识错误,所以他不一定有智慧。这个人并不很聪明,但他很勤奋,日积月累,他认识事物的正确度就高,他的智慧也就高。所以,人们不要以为自己很聪明而目空一切,自视甚高,也不要以为自己很笨而自惭形秽,丧失信心。智慧和愚笨也是在不断相互能化的,关键就在于在不断的学习中增长自己的才智。”

尹先生说:“这话说的很对,智慧和愚笨是不断变化的。你聪明,有才智,但你什么也不学,你就会变得愚笨;你愚笨,但你努力学习,也会变得聪明,有智慧。所以孟子说:‘知人无务(不干事情),不若愚而好学’,‘中人可易为上智’,有中等智慧的人可以成为有上等智慧的人。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金玉良言。”

符女士说:“汉代班固有言:‘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也。’意思是说:智者,知道的事情多,积累的经验多,对于事情就不迷惑了。对事情不迷惑,看到事情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内里,就便于正确处理了。看来知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古人说:格物致知。你要对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研究,懂得了它的原理,你才能有知,才能有智慧。所以说智慧是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学习得愈深,经验愈丰富,知识就愈多,智慧就愈高,就愈能成为先知。不然,不学无术,又不知积累经验,不要说成不了先知,连后知都成不了,你永远落后去吧,而落后是要被淘汰的,你在这个世界上将无立足之地。”

“所以说,智者不惑,这是一种信心的表现。”说着说着,大家的看法似乎又一致了起来。

茹先生说:“智慧有大智小智之分,即大智慧和小聪明。大智慧深思熟虑,深谋远虑,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概括为两个字,一是深,二是远。应该说,学得越深,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别人没有看到的,他看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他想到了,于是他就能运筹帷幄,决策于千里之外。而所谓小聪明,与大智慧正相反,只看到自己鼻子底下的一点事,鼠目寸光,蝇头小利,结果必然得不偿失,聪明反被聪明误。我们要的是大智慧,而不是小聪明。有大智慧的人往往不计小功,不动声色,大智若愚,人家看了觉得这个人似乎有点傻,送上门来的利也不要呀?对啦!他的傻就是智。而一个小聪明的人,只看到一得之功,一得之利,结果是占了小便宜却吃了大亏,这是智者所不取的。”

计先生说:“耶稣基督的使徒保罗在写给希腊哥林多教会的信中说:‘真正有智慧的人往往隐藏自己的智慧’,这就叫做藏而不露。为什么你让人一眼就看穿了呢?‘只有有灵性的人才能看透一切,而没有一个人能看透他。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人,倒不如愚拙一点好,一旦你愚拙了,你就有智慧了。

戴先生说:“但是也不要以为智者料事如神,智者看事情也有失误的时候,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人有千算,天有一算。世界上想不到的事情多着呢,哪能都考虑得那么周全!所以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各种偶然因素,难以计算在内。哪一个国家能够预测到大暴风、大雨雪、海啸、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呀?它一发生就把你的预定计划全部打破。”

“是呀!人总归是人,不是神,按照《圣经》和《古兰经》的说法,只有上帝和真主安拉是神,其他众多先知,包括耶稣基督和穆罕默德在内都是人,而不是神。”计先生和尹先生同声附和。

茹先生接着说:“既然叫做‘人世间’,那么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人,而不是神,神不是存在于人世间而是在人世以外的。因为究竟有谁看见过上帝和真主呢?没有呀!可笑的是我们有些人把一些有大智慧、立了大功的人当作神,认为他所做了一切都是对的,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把这个人神化了,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以神自居,要人家都听从自己,这就完全违反客观规律和科学实践了。由于把人当作神来崇拜而产生许多大错误,造成许多大损失,发生许多大冤案,令人谈神色变,真是值得人们警惕呀!”

学生小明问:“什么叫做谋事在人,成事成天?”

尹先生说:“这是因为世界上除了按正常规律发展变化以外,还有许多偶然的因素,有许多‘突变’。这种偶然因素或者突变,你事先很难掌握,很难预防,是人类的聪明才智目前还驾驭不了的。这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来说本来也是正常的。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人们要努力工作,但努力了是不是一定能成功?不一定。因为还有许多意外,有许多偶然因素呀!人们总希望成功,但是不成功,没有关系,不要失望,不要泄气,不要悲天尤人。人世间不可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继续努力就是了,重要的是:我参与了,我努力了!我还要继续参与,继续努力,直到成功。”

符女士说:“人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纳入怀中。”

计先生说:现在世界上有一种理论叫“偶然论”,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偶然的,偶然性支配一切。这就不对了。美国的皮尔斯和詹姆斯就主张此说。偶然论否定必然论,从而导致了不可知论。这是不足取的。

尹先生说:其实,偶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带有必然性。

世界上有天灾,也是人们早就预知的,只不过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何地发生。世界上有人祸,是人们早就知道了的,只不过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何地发生。这就是必然中的偶然。如果我们对每一件事物的发生都能预知得那么准确,那我们就变成了神仙,而不是人了,我们只有到寺庙里去求神拜佛,来祈求避祸降福。那可能吗?当然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任务是使偶发性尽量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人类能尽量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不被偶然现象所困惑。

戴先生说:“不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做不利于人民的事情,现在的许多刑事案件,往往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干的。庄子就认为智是争利的工具,是凶器。如果真是那样,大家就不要智了,还是笨一点好,那时代就又不能前进了。但是做坏事,总逃不脱人民的眼睛,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目吃一目。‘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是这样的吗?不是。天是上级,地是大众,再加上你和我,这么多人都知道,众目睽睽,还怎么去掩盖呀!”戴先生在这里又谈到了利用智慧去做坏事的一面,有点忧心忡忡。

学生小米插话说:“学术界有所谓知难行易和知易行难两种观点,应该怎么看哪?”

茹先生说:“这是哲学界讨论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好妄加评论,我个人认为两者都有道理,都能说得通。在现实生活中,要是‘知’真的那么容易,那大家都成先知了,也就不成其为先知了,无所谓先知后知了。要是‘知’真的那么难,那还有谁能成为先知,先知带动后知也就成为一句空话。所以不能把问题绝对化了,绝对化看问题,永远也认识不了问题,解决不了问题,只有客观地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什么叫做客观地看问题呢?就是要因时而异,因事而异,不能一成不变,千事一论呀!有时矦,有些事,可能是知难行易,有时矦,有些事,也可能是知易行难,就看你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事了。然而不管是知难行易也好,或者是知易行难也好,千重要,万重要,集中众人的智慧最重要。集中众人的智慧,不容易知道的事也容易知道了,困难的事情也好办了。”

符女士说:“真正有智慧的人,想要认知别人,先要认知自己,即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计先生说:“智者都不是保守者,而是进取者。所谓先知,就是他能较早地发现别人还没有发现的东西,不因偱保守,所以说‘孔子时者也’,孔子就是走在时代前面的人。”

茹先生说:“当前儒家有所谓新儒家学说,基督教、伊斯兰教也不断地进行改革,佛教也在不断改革,道家也有革新,各种不同的宗教、学说在争论中取长补短,修正改善,使之更趋完善,决没有一成不变的理论,这就是所谓的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呀!”

戴先生说:“各种学说、宗教实行改革开放,你有什么好的,我向你学习,我有什么好的,你也向我学习,互相学习,不是互相揭短,互相排斥,而是互相颂扬,互相信任,这样,各个教派在宏扬了自己教义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发展了自己。默守成规,这不是爱护自己的学说、教义,而是埋没了自己的学说、教义,你愈想维持旧貌,愈是维持不下去,其结果和你的愿望正相反。”戴先生继续说:“我国二千多年前有一本书叫《周易》,书中就把改革的问题说得非常清楚。书中说:‘神农氏没,黄帝、尧、舜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神农氏就是炎帝,炎帝去世了,黄帝、尧、舜继起。沟通它的变化,使民取得进展;神妙的变化,使人民感到舒适顺宜。意思是:穷困了就要求改变,改变了就通顺了,通顺了就长久了。它把人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使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和主观努力结合起来,描述得入木三分。”

“但是,《圣经》的基本教义是不容修改的。”计先生说。

“《古兰经》的基本教义也是不容修改的。”尹先生说。

“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是不容修改的。”符女士说。

“对,基本教义是不容修改的,没有人要你去修改基本教义。但是要知道,各个宗教的经典,也并不是出自一个人的手笔,《圣经》不是一个人的著作!是经过了多少代人集体的共同的创作呀!《圣经》的创作可以经过几次三番的修饰,今后为什么就不能再作进一步的修饰了呢?《古兰经》也不是穆罕默德一个人创传的,而是经过后世多少代人陆续修补定稿的,在今后的发展中难道就不能再作一些修饰了吗?”戴先生是这么认为的。他接着说:

“其实,经过改革,只能使各种教义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充实,越来越适应时代的要求,越来越得到教徒们的认可,不能总是千年一贯制呀!事实上,千百年来宗教已经作了不少改革,以适应教徒们的普遍要求。总之是要改革那些不适应时代需要的某种教规、制度、习俗、办法,而不是去修改教义的根本理念。譬如说,伊斯兰妇女穿长袍,包裹了全部身体,只能露出两只眼睛,这是一种习俗,是不是可以改一下呢?事实上有些阿拉伯妇女已经改了。中国古时候妇女不能露出一点肉,露一点肉就是不贞,后来不是改了么!是不是可以容许穆斯林妇女穿短裤,参加各种田径活动或游泳项目?这是一种体育锻练,有利身体健康呀!又如实施体罚、绞刑,是不是也有必要呢?如果说一千年以前对罪犯处死普遍采用绞刑,那么一千年以后是不是必须要采取原来的刑罚呢?中国古时矦还有对犯人采取劓刑,宫刑等等处罚的,后来不是也废除了吗?时代不同了,改变一下某种具体做法,使之更适应现代的潮流,不是更容易为教徒们、徒子徒孙们接受吗?这就叫做古为今用,洋为我用。不过这样的改变或改革,一般人恐怕做不到,不敢做,还是需要有先知出来登高一呼的。”

在座诸位先生对戴先生的一席话,既有点被打动,又有点怀疑,不过人家既言之,则我听之,将来究竟怎么样,要看后效如何了,凡事不能勉强,主要靠自觉。

“当然,每进行一项改革,都会遇到世俗观点的阻挠,都会碰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困难不要紧,正是因为有困难,才要人去思考,用智慧来克服,解决困难,不能设想一点困难也没有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呀!一部基督教的发展史,一部伊斯兰教的发展史,一部佛教发展史,就是一部克服困难,继续前进的发展史。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也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发展起来的。什么叫智慧?克服困难就是智慧。什么叫先知,能率先克服困难的就是先知。”茹先生又补充了这几句。

小明、小路、小沈等几位同学提出:“能不能请诸位老师就与智慧有关的其他一些方面作一些表述?”

茹先生说:“好呀!你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智慧不是唯一,智慧和为人的其他许多方面关系非常密切,这些关系必须摆正,如果不摆正,你有再大的聪明才智也是白搭。”

茹先生继续说:“与聪明才智关系最密切最基本的当然就是为人的品格、品德。公正、公平、正义、正直,这是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个人为人奸诈,口蜜腹剑,欺世盗名,无恶不作,这样的人品,那怕你再聪明,再有智慧,也是被人们不齿的。人们对忠义之士都是十分敬仰,而对于奸诈小人则十分痛恨。历史上那些奸雄、枭雄,不是他们不聪明、没有智慧,而是因为他们没有人品,没有人格,虽然也留下个名,却是遗臭万年,不足为训,仅仅是被人耻笑、唾骂而已。所以,智慧与品德,品德是第一位的,智慧要服从品德,没有品德,其他什么都谈不上。中国传统上把智、仁、勇三者联系起来,看作是为人的基本伦理标准。《论语》上说:‘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中庸》上说:‘好学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一个满口仁义道德而内心险恶、男盗女娼的人,是一个最无耻、最无知(智)的人,那里谈得上什么智慧、智能!”茹先生说得振振有词,义正辞严。大家也都觉得光有智慧没有用,首先要知道怎么做人呀!

符女士说:“我说说人的智慧应该如何运用吧!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总要有所用,所谓‘天生我才必有用’,有才不用,持才傲物,都是一种浪费,非常可惜。问题就看你用在哪里?怎么用?是为自己用呢,还是为别人(人民)用?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首先要为自己用,然后才为别人用。错了,应该倒过来,先为别人用,然后才为自己用。为别人用,实际也就是为自己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天经地义。为人民服务是第一位的。俗话说:‘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说到底是先有国家,后有我呀!这不是人类学上认为的先有人,然后才有国家统治机构,而是说,没有国家,你将无法生存。犹太人丧失了自己的家园,在世界各地到处游荡,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块地方,完成了复国之梦。亡国之痛是最大的痛。再说,光靠自己一个人,是无法生存的,衣、食、住、行,哪一项离得开别人?所以为人民服务,无论从逻辑意义上说,还是从实际需要说,都是首要的,这是一个基本的理念。一个人过于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只想占便宜,不想作贡献,必然是要被淘汰的。把我的聪明才智放到全心全意为国家、为人民服务上来,这是人类的需要,也是自己的需要。”

“那么,用什么方法来运用自己的智慧呢?”小王、小陈进一步问。

“对!这个问题很重要!”符女士随即说:“概括地说,就是要以正道、正派的方式来运用自己的智慧,而不是靠歪门邪道、投机取巧来运用自己的智慧。所谓正道、正派,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公正、公平、公开,合理、合法、合情;搞阳谋,不搞阴谋。用正常的渠道来进行各种活动,而不是靠溜须拍马,投机钻营,欺行霸市,蒙混拐骗,贪渎贿赂,买官卖官,坑害百姓,心怀叵测,损人利己,寡廉鲜耻。走正道,你的智慧发挥越充分,对人民群众的好处就越大,否则,你的智慧发挥得越大,对人民的损害也就越大,是决不会长久的。”

尹先生说:“在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上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有机结合。事实上,个人再聪明,再有智慧,总不如集体的智慧呀,许多人出谋划策,总比你一个人闭门冥思苦想要有效得多。我国战国时期有一本叫《淮南子》的书就说:‘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意思就是依靠许多人的力量,没有办不成的事。众志成城,众口铄金,三个小皮鞋凑合成一个诸葛亮,集思才能广益,独木不能成林。我们搞氢弹、核弹也是集中了众人的智慧和力量,不是一两个人能搞得起来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是最懂得发挥集体智慧的人。”

尹先生又补充说:“发挥集体智慧,实际就是建立民主制度,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提高一点来说,这也是搞专制独裁与实行民主制度的分界线。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政府能够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遵循人民的意见,就是民主制度实行得最好的政府,它的领导人就是最有聪明才智的人。”

计先生说: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都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什么都懂,什么都能呀!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有通才,也要有专家,不能对某个人提出苛刻的要求,求全责备,要允许失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机智特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每个人的聪明才智都发挥出来了,整体的智慧也就有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用人之道,也是发挥智慧之道。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说:“夫运筹策于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计先生接着又补充说:“用人不能光看表面,而要看实质。有的人聪明全在脸上了,连眼睛、眉毛都能说话,眉飞色舞,说得头头是道,实际不一定有真才实学;有的人聪明不外露,不显山,不露水,外表呆滞,木讷于言,在实际工作中却显露出了他的才华。”

学生小陈说:“这也就是知人善任的意思吧!”

计先生说:“对,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知人善任,智在其中矣!”

戴先生说:“一个有聪明才智的人,常常是光明磊落、知足常乐的人。中国古时候有一句话叫做‘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岗位上的时候,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尽职尽责;不在岗位上时,我就自己继续学习,在书中寻求快乐。这种人的修养特别高,随遇而安,心安理得,无所顾虑,自由自在。”

学生小王、小朱说:“《论语》上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喜欢水,水是流动的;仁者喜欢山,山是庄严的。看来聪明的人喜爱活动,而庄严的人喜爱平静。但如果她既喜爱活动,又喜爱平静,哪怎么办?”

戴先生轻声地说:“这样的话,你们两位将来找对象恐怕就不太好找了。”一句话引得全场哄堂大笑。

大家在这样的讨论中,似乎都豁然开朗,心知肚明,就是说心往一处想了呀!

同类推荐
  • 汽车路过相思河

    汽车路过相思河

    《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百部小小说名家出版工程,旨在打造文体,推崇作家,推出精品。集结杨晓敏、许行、聂鑫森、孙方友等当代小小说最华丽的作家阵容和最具经典意味的力作新作,由100名小小说名家一人一册单行本(共100册)组成,兼容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流派不同内容不同风格,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小小说的系统出版工程,是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认识社会人生、充实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素养,增强写作能力的最佳读本。本书为“中国小小说名家档案”丛书之《汽车路过相思河》。
  • 高铁失窃案:极速狙击

    高铁失窃案:极速狙击

    天安市国安局侦查科科长陈昊文在高铁上,偶然遭遇一名老者感染不明病毒身亡,于是顺藤摸瓜,矛头指向一个叫龙帮的境外组织。为了尽快破案,天安市国安局成立了专案组,发现龙帮到天安是为了盗窃城际高铁设计技术,紧接着,城际高铁的总设计师高天在出差途中被袭击,幸亏陈昊文和同事及时赶到,但龙帮又派出了几路杀手,在敌暗我明的情况下,陈昊文率领一帮战友历经重重困难,在遭遇一次次生死交锋之后终于挖掘出龙帮潜伏在天安的杀手和境外间谍。
  • 凡尘之恋:来自星星的你

    凡尘之恋:来自星星的你

    小说描写一位来自未来的天使般的女孩来到我们这个时代的种种遭遇以及和与男主人公“我”的爱情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荒野地发现了她,那时候她看起来生命垂危,可是不一会就不可思议地恢复了体力,之后就一直跟着我;她不知道吃东西要付钱;她对周围的事物显示出十足的好奇;她有超乎寻常的听力和感觉;她身手非凡,从狂奔的汽车前将我救出……她是何方神圣?她不愿意告诉我,可是她现在成了我的恋人……
  • 衣香鬓影3:明月照人来

    衣香鬓影3:明月照人来

    一个女人的风华绝代史!四小言情天后之一寐语者民国经典系列作品!《衣香鬓影》三部曲第三部。茗谷旧宅的废墟之上,流传着一段传说,这里从前的主人是大督军霍仲亨与他那名伶出身的妻子。近百年之后,泛黄的日记本里,一个世纪前的烽火背影,因两个神秘年轻男女的到来,而摇落尘灰,重现昔年衣香鬓影的传奇。随着他们的追寻,时光倒回,真相渐渐浮现,当年从茗谷辗转香港,再到陪都重庆,霍仲亨、沈念卿、薛晋铭……一个个传奇中的名字,留下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沉浮悲欢,历史的烟云之下,又有怎样的宿命延续……
  • 女校先生

    女校先生

    医界两大神医中,以下刀精准、绝无差错闻名于世的北美第一神刀纳克。以中华武学训练十八年的绝世天才少年。这么一个有着多重身份的少年,奉从师父之命来到日本东京,做了全日本第一贵族女校樱花学园的先生。在学校和生活之中,他会和哪些美少女们展开笑料百出的缠绵爱恋呢?
热门推荐
  • 糖果不及你微甜

    糖果不及你微甜

    【快穿&男女主1V1】她是半神半魔,染着魔气的一魄被压制在忘川之下,阵法钳锁,千年未动情欲。他是受着万千宠爱的帝王之子,身份高贵不可攀,却偏偏情有独钟她一人。“情毒”深种,那日,他知晓一切,以三魂七魄换了她半魄。止不住的落泪,他不知,囚禁千年的魄,已然无法触动那颗迟动的心。帝九——若一切都还有挽回的机会,我便不惜一切代价!
  • 那个被雨淋湿的季节

    那个被雨淋湿的季节

    平静的白家,突然入住一个叫白川红的女孩子,使白家变得热闹起来。不料,刚住进来,就倒霉事连连。深夜里女同学的表白,一场惊心动魄的篮球赛,虽然得到了副校长的认可,却引来了正校长的怀疑。一边是呵护着的邻家妹妹,一边是喜欢自己的女同学。同样是两片逆鳞,那个被雨淋湿的季节,白鹭远将会如何选择?
  • 再世异界

    再世异界

    来到一个陌生世界……他什么时候做了镇上大户人家的倒插门女婿……可他还被人唤作“傻愣子”既打又骂,各种冷嘲热讽……浑身疼痛的他仰天而望无奈一笑,“既来之则安之。”
  •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中国文化名人谈读书

    书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精神文明,表现于这个民族的精神生活中,也储存于这个民族长期流传的典籍书册中。书——人类生命的灯。读书是学,学习前人的经验与知识。在学习的同时还要思,进行独立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在今日看来还是正确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勤于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参阅古今中外的名著,这是研究学问的必由之路。
  • 奇幻人生之梦的起源

    奇幻人生之梦的起源

    如果把自己的人生写作一本书,你会用什么名字......本书根据作者亲身经历而改编的励志文学作品让您在飘渺的生活中,找到自我,让迷茫的人找到方向。
  • 独世无争

    独世无争

    穿越架空坏人总是活不长久的,比如下面这位不善良且变态的女主!女主是个病娇,有病但没娇,正所谓爱人就要把他栓在自己身边,被抛弃后自己想不开挂了,魂穿到古代后,简直就是变态的代表!她这脾气,最受不了家宅争斗了,偏偏到处有人看她不顺眼,斗是不会斗,若论起折磨人的手段,那倒是排第一的。俗称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可没想到最后又栽了。她这一生,杀人无数,手上沾尽鲜血,不管到哪,都是错误的存在!至于男主嘛,收不收得了她,自行体会!????
  • 想你多年——致妈妈

    想你多年——致妈妈

    她今年大四,23;她母亲今年49,已经是满头白发。她因为许许多多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跟母亲一次又一次闹翻,即便最爱的男友劝她和母亲和好,却也无动于衷。可她从未想过,有一天母亲会先离开她……
  • 杀毒序列

    杀毒序列

    出生在轮回空间~秩序之树世界。五岁进入各个世界执行进行探索。机械,炼金,异能,功法,魔幻,魔兽,神秘。宇宙很大,秩序之树也很大。想要了解一个世界还差的远,先从杀毒开始。
  • 秋意晚夏

    秋意晚夏

    一直都觉得自己家庭幸福的城市女,和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很缺乏亲情的城市男,他们来自不一样的城市,又在另一个城市相遇,遇见对方之后,才知道世界上所有简单快乐的幸福都是那么的来之不易,最终两个人还是会为了彼此的幸福而慢慢靠拢。
  • 气风决

    气风决

    小时候家里人失踪,街头流浪被神秘人收养,做起了甜点生意。气是什么,为何练气,晴皓天从高中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的生活,日月,星辰,银河为什么从宇宙分离出来,猎人盟是给予帮助还是暗中破坏,黑耀的阴谋是什么?晴皓天的身世又是如何,事情的真相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