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400000000037

第37章 散文之用:简论马步升“乡土散文”的精神特征(1)

任东华

在当代文坛,马步升已经广受关注,不过,对于他的价值位置,却存在着相当的争议与误读。若论专业,他本来学的是历史研究,但却兴趣盎然地闯入了哲学与创作等诸多领域,并把后者当成了自己的终生选择;也许是渊博的知识储备与深厚的理论素养,使马步升在苦心经营小说之时,对散文、评论乃至学术研究等等方面都广有涉猎且成就不菲,但却又是散文才使得他获得了全国性的声誉;然而,面对着他的雄放恣肆、充满着厚重的文化哲理意味的散文而言,众多的研究者都关注到了它的“边缘”感受与地域特征、激情的智慧与人文关怀、粗粝壮美又灵动飞扬的语言艺术等等方面,却又根本忽略了它的精神方面,即它为当代散文提供的诸如苦难的历史体验、作为“人”与“民族”存在之基础的原始生命强力、现代人的生存智慧及其法则以及真善美式的生活美学等等精神资源。而这些现代性的精神质素恰恰又是马步升散文最大的价值所在,甚至还涵括着极为深刻的文学史意义。

一、苦难的历史体验

苦难是文学深度与高度的标杆,任何缺乏苦难的文学,就像缺乏脊椎的软体动物一样,永远只能伏在地上;而与苦难相生并在苦难中成长的文学,它天生的锋芒、硬度与骨气,将会潜在地成为后来者源源不断又取之不尽的精神矿藏。文学使苦难永远深刻,苦难也使文学得到了彻底升华。然而,文学与苦难之间又总是存在着巨大的、难以抹平的“鸿沟”,不同的文学者面对文学的不同态度、所付出的不同代价、所具有的韧劲和坚持等等将决定着他/她们对“鸿沟”不同程度的跨越。在古往今来的文学史上,既有对苦难进行“瞒”和“骗”、粉饰矛盾与冲突的文学,也有绝望于现实之残酷和阴暗、搞“苦难崇拜”的文学,还有消解事物的意义、进行“去苦难化”并齐是非的文学。这种文学与苦难的相互伪饰,既使苦难失去血性和历史的沉重感,也使文学成为一堆空洞无物的浮词。

面对着已有的文学和苦难的双重溃败现象,既真诚地信奉文学又真切地体验过苦难的马步升在确定自己的创作支点时,首先就选择重返历史的苦难并试图以此为根基,个人化地理清并重塑当代文学的形象与精神。因此,他大胆地、积极地深入苦难,既从苦难的曲折、艰危和沉重之中挖掘人生、世界和历史之酸甜苦辣等等百味与世态炎凉等等百相,或把苦难置入若干典型的历史情境,从既在状态去审视与拷问苦难的根源、破坏性、构成以及历史的杠杆作用等等,又以它们为参照物,返观苦难诉之于人类的尖锐和剧烈、执着与广泛、痛之深与爱之切。因此,苦难就不仅仅只是大众化的写作对象,它还是更为内在的、既忧愤深广又悲天悯人的创作精神。

从马步升散文的“苦难叙述”来看,我们可以粗略概括,他是以华夏文明的始源地——陇东的人文地理民生为原点,以历史的递变为横轴,以苦难的形式为纵轴架构并渐次推出苦难的坐标化的精神图景。首先,在《风雨周祖陵》、《浪漫的高原》、《绝地之音》、《敦煌的月亮》、《崾岘论》等等众多篇章中,马步升追流溯源,详细考证了这块土地的苦难之根:残酷、恶劣、贫瘠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干冷并雨水匮乏,草原与植被日渐稀少又导致水土大量流失,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等;由于地处战略要冲,征战频繁,各种灾害、瘟疫肆虐横行,对土地的过度开发与掠夺等等,既造成当地十分激烈的生存竞争,又形成他们嗜杀好武轻生死的强悍民风;封闭、原始化且凋敝的高原民生,使他们身在现实却总是面临着文明与愚昧的冲突,他们需要付出艰巨的甚至是血与火的代价才能褪去愚昧的面具并获取文明的烛照。马步升通过上述本土化的现象概括,轮廓性地完成了苦难的寻根造型。也许是“天将降大任于斯地也,必先苦其身并劳其筋骨”,所以每一步或大或小的历史进展,都伴随着连绵不断的苦难与灾变。在《故乡天下灾荒》中,马步升引用了袁林教授的《西北灾荒史》对西北地区在隋至民国时期的1369年中的灾荒统计,陕西发生旱灾652次,甘宁青发生旱灾601次,按比例计算,大致两年一旱,少数时期甚至三年两旱。并且,在每一次大旱灾中,还穿插着随时降临的水灾、震灾、霜灾、虫灾、风灾、雹灾以及频仍的战乱之灾。而灾害所导致的致命威胁在于维持人之生命必需的食物匮乏,它是对人的极限考验,不仅仅包括个人的心理与身体素质,还涉及到群体的协调和谐与牺牲等诸多问题,所以,它所造成的后遗症之重与深远非其他可比。其中,最让这块土地刻骨铭心的是民国十八年的灾害之“酷”自春至秋,由于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老树枯萎粮食颗粒未收,其他树皮草根采掘已尽,赤野千里;饥民日毙累百盈千,积尸梗道,甚至有碾骨掘尸、易子而食及父子夫妇互相瓜分豆剖现象,更不用说卖儿鬻女之事了。这些恐怖的灾难图景,经过亲历者的口耳相传和灾害事实化之教诲,深刻、痛楚并潜在地镌人这块土地的集体记忆并被后来者经常提及,如《大雪洋洋》、《诺言的含金量》、《在山畔松软的草地上》等文就闪过片断式的“昨日重现”。

当然,马步升的“苦难”书写,并非廉价的资本炫耀或高贵的经验化诉求,苦难也有它的消极、破坏力强等等恶魔性因素,它依据着“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既毫不留情地滤掉失败者的喘息,又刀砍斧削地烙下成功者的坚毅和挺拔。马步升以之作为”散文世界”的精神前提和基础,并以无所不在的穿透力和覆盖面,重构着“陇东——华夏”之形象及其历史变迁,并希望从中挖掘出既生生不息、又执着坚韧,支持着中华文明不颓的、与这块土地血脉相连的原始生命强力,它才是“苦难”寻根的真相与永远根柢。

二、原始的生命强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洛·梅在《爱与意志》中认为:所谓原始生命强力,是能使个人完全置于其力量控制之下的自身功能,是一切生命肯定自然、确证自身、持存自身和发展自身的内在动力,如性与爱、愤怒与激昂、对强力的渴望等等。它既可以是创造性的,也可以是毁灭性的。由于文学在本质上是“人学”,所以,在新白话文学史上,原始的生命强力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都有所表现.或如沈从文对“不受物质功利污染,不受道德规矩的羁束,不带任何放纵官能的原始情欲和性爱”之“蛮性”表现;或如路翎对“未经过民主主义启蒙和无产阶级革命洗礼的,却存在于群众之中的带原始状态和自发性质的反抗精神”与“个性解放”之“野性”表现;与之相比,马步升根源于对这块土地的苦难记忆,更多地认同了李准在《黄河东流去》所描述的,面对各种突如其来、连绵不断又难以抗拒的天灾人祸时,中华民族是如何顽强抗争并坚毅不拔地求取生存之道之“韧性”表现。

在他的散文中,尽管他是怀着沉重的使命感,为这块土地、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为被遮蔽与被遗忘的种族历史之苦难“树传”,但他却有意识地使之在精神上直指原始的生命强力所在,为它们寻找深在的力量源泉和意义根柢。因此,透过纷繁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表象,我们可以看到马步升散文对生命强力的挖掘、整合与当下表现:

一是“化刚为柔”的忍耐力。鲁迅曾尖锐地批判过中国人“逆来顺受”的奴性,但马步升在深味人类史的艰难、残酷与坎坷之后,却并不简单地循着“奴性”而至胡风式的“精神奴役创伤”,而是深入“人”的生活真实,从“人”的生老病死中去发现“逆来顺受”所包括的随遇而安、不屈不挠又识时势的生存策略与精神。它既是人类抗拒灾难的最后形式,又内存着惊心动魄的所有考验;既抑制着“毁灭性”对文明的广泛戕害,又提升着人类进化的力度、速度与水平。如在《绝地之城与绝地之人》、《旷世大井》、《最后一个石匠》、《少年阿蒙奔跑在山道上》等等篇章中,马步升努力撇开时代、运动、革命等等“宏大对象”,而是从最基本的日常活动人手,如绝地之“牧羊人”娶媳妇生儿育女,牧羊套骡子耕地,堆养麦垛打碾运粪肥;以最原始的劳动工具、最粗劣的食物与最昂扬的志气进行“打井”的精壮后生与“穿着血裤衩干革命”的铁姑娘们;老石匠以錾磨处世,但当机器终于取代石磨时,他在“整整睡了一年”之后,仍愉快地接受命运安排,做磨坊主的勤杂工。这也昭示着原始的生命强力并非总是刚猛、血腥、野蛮或者酣畅淋漓,它在经受着日常化的磨蚀或”无物之阵”的对抗时,更以不可摧毁的执着显示出它的平静、中和与协调,显示出它内在的绵延之维。

一是挑战极限的生命精神。当人类处身于灾难或其他逆境之时,压力与考验总是无限制地催生着人的潜能。面对被苦难所浸透的陇东大地,高频爆发的灾变既窒息着子民们的呼吸与生存,又在生命奇迹的创造中形成他/她们对外界条件性的调节与反应机制。每当处在灾难间隙,惯性或者生命冲动又会使他/她们主动地寻找被征服者,以对象化地印证或发现人类之“力”。又由于“人”之生存底线就是他/她们日常的处身现场,所以他/她们总是理所当然地选择“极限”作为自己挑战对象。如《残缺之音》、《与傻子谋道》、《两桩纠结在一起的事件》、《窑洞中的事情》、《极限锻炼》等等篇章,无论是“死毛老汉”在身世之痛、残疾之躯、唢呐声之伤与肩负着牛马之劳中面对生活的绝望与沧桑,还是母羊在“绝地”对羔羊的生命护持,特别是处在超限又别无选择的境地,“人”对”极限”之战,总是裹挟着献身的冲动和没有底线的付出,内蕴着无限的慷慨悲凉,又混杂着隐约的希望和乐观。当然,这种“极限”是以自己作参照物的。

一是肩住虚妄的个人化体验。鲁迅曾自喻为“肩住黑暗的闸门”以寻找光明的使者。在马步升的系列回忆散文如《往事白描》、《乡土人物列传》、《在山畔松软的草地上》等等篇章中,他以知识者的眼光重新打量过去那段浓缩数千年历史的生活状态时,他发现“人”的生活仅仅只存在着形而下的基础意义,而在生存的平均值之上则是虚妄的精神世界。所以,他在承受并体验这种无奈、懵懂和窒息之时,又以尖锐的思考撕裂着被现实阻隔的“活”的可能性。他以虚妄为“幕”,顽强地提升并投射着每种行为的形而上价值并把它筑成一级一级台阶,在失望、伤痛、忍受、进取等等精神状态中对自身与外界进行不断的超越,形成了积极的、向上的合力炬,并把它作为自己散文的意义路标。

如果按照罗洛梅的说法,马步升是深刻地表现着生命强力之创造性的内核,它去除了原始的粗鄙化而张扬为生命饱受打磨的精致,它既是生命与苦难的逻辑与积淀,无疑又更为丰富地提高着生命、生存与生活的质量。

三、生存的智慧及其策略

通观人类的进化史,仅仅依靠与生俱来的生命强力是远远不够的;尽管它起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但鲁迅所发现的“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的“进化史观”显然还涵括着更为丰富的人文质素或者其他,而生存智慧则是第一位的。所谓生存智慧,是在经验或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的“人”对世界与人生的博大圆融无限的理解,是抽象并且高度综合性的,但不是对具体事物及其演变过程作精确说明:智慧之综合既体现为概念的综合,也体现为思想与实践的合一,理性、情感和意志的统一;智慧在语言之外,更多地体现为主体的行为选择和处世态度,或体现为冯友兰所说的“境界”;但智慧的作用不在于指导操作,而在于指导人们的价值取舍,指导人类的努力方向。

同类推荐
  •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

    《老北京的传说》分为“老字号”、招幌以及市井生活三个部分。北京的老字号标志,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早期的民族商业文化、关系密切。在繁华的东四、西单、鼓楼、前门、大栅栏等处,店铺林立,各种商业字号比比皆是。许多店铺的名称、牌匾,文化品位之高,是其他城市很难比拟的。很多创业人都颇费心思,一心想给自己买卖图个好名字,这预示着生意成功的一半。
  • 宁厂古镇

    宁厂古镇

    宁厂古镇历史悠久,是川东地区长江水系人类的发源地和文化的摇篮之一,古镇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五千年以前。本书从山地人居环境学的研究角度,对宁厂古镇的历史演变、保护与发展进行研究,通过对古镇自然环境、聚居形态、建筑空间、装饰艺术、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剖析与论述,将山地环境、城镇形态、建筑空间纳为一体进行讨论。力求把握该类型山地小城镇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新的经济、文化、城镇聚居形态下的建筑学构成价值和文化发展价值,以期对古镇的保护与发展起到借鉴与指导的意义。
  • 生活之旅

    生活之旅

    了解中国的历程,不仅仅是仰视她呈现出的大国风范,更重要的还是在点滴生活中去体味她散发的内在魅力。只有生活中的亲密接触,才能让你真切地去感受和理解中国和中国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崇尚自然的茶道精神、源远流长的美酒佳酿,传承千年,折射出中国人真挚热烈的情感和平和从容的气质。中国人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更是千姿百态,而跟随天意去呵护身心,蕴含着中国人颐养天年的真谛。此刻,中国的美食准备挑战你的味觉神经,佳茗和美酒带你回到梦中的东方,千年积淀的智慧游艺即将唤醒你沉睡的心灵,而华夏的养生之道正在为你开启关爱身体的哲学之门。这一段活色生香的中国生活之旅,等待着你来尽情地领略。
  •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爱国主义教育丛书-20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简介下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热门推荐
  • 万里红尘:与君相伴

    万里红尘:与君相伴

    beyond主唱黄家驹离开世界已经22年了,该书通过穿越的形式,记录了女主角景彦从现代穿越到80年代的香港去陪伴beyond陪伴家驹,同时也记录了四子发展时期的重要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香港乐坛的情景。黄家驹一生是音乐斗士,他的精神世界强大,但大家都曾知道他一生就缺少一个陪伴。我想,哪怕只是幻想,我也想给他这个陪伴。
  • 俠

    几个大自然的宠儿,获得不同于他人的能力,为了解放而斗争,却无意卷入两个千年家族的斗争。最后,谁,才是主谋?
  • 18岁的青春时光

    18岁的青春时光

    对于大多数中国孩子来说,18岁也许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那时,他们刚刚结束繁杂的高中课程,带着希望与梦想,奔赴大学。他们对未来有着无数美丽的幻想,也期待着在大学收获浪漫的爱情。刘梦柔是幸运的,因为她在18岁那年遇到了初恋;刘梦柔是不幸的,因为她在18岁那年遇到了初恋。18岁,刘梦柔的初恋在大学悄然展开……
  • 我们都不曾好过

    我们都不曾好过

    人的表面有多风光,他的背后就有多狼狈,从出生开始,人人都不曾好过
  • 上帝的面具

    上帝的面具

    深渊的剃刀已被释放,绯红的新月从天而降。昔日的哀伤无法遗忘,罪恶的王冠加冕为王。卷轴预言,兄弟交战,黑翼铺展,天下大乱,诸王灾祸,远古阴影,吞噬大地之沉没。茵德赛瑞、黛安祖尔、托斯卡纳、虚祖神都……庞大的世界,工业与奥术的碰撞,生化与念气的对决。一个身残志坚的男人与一个反人类变态的相爱相杀。狄纫:“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罗曼斯:“知我罪我,其惟春秋!”一切尽在,上帝的面具。PS:1.警告:【未成年人即使在家长的指导下同样禁止阅读】2.警告:【极端主义者禁止阅读】3.警告:【抑郁症患者禁止阅读】PSAGAIN:本书前期的确阴暗,但后期会有惊天巨变,这是一本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小说。
  • 追梦剑仙

    追梦剑仙

    武道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大运动,少年怀揣梦想,勇敢追梦,终成一代巨星。
  • NPC见闻录

    NPC见闻录

    这是一个关于被丢进异世界的二人如何回家的冒险故事。以上(?????)
  • 终结者之东方战场

    终结者之东方战场

    “审判日”触发的年代并不确定。已知的现实是,“天网”在2018年7月14日零时觉醒并发动核战,瞬间夺去30亿人的生命,世界陷入局域核冬天,各国无力抵挡“天网”制造的超时代战争机器“终结者”,人类走到灭绝的边缘……但是“天网”在“审判日”后终止了主动使用核武,它在全球建立起“蜂巢”和“蚁穴”,用于生产“终结者”、围剿人类、研究尖端科技,“天网”甚至耗巨资“复兴地球”、并寻求终极进化——“Skyns”。而人类也在约翰·康纳的指引下,成立“人类联盟”、组建“反抗军”对抗“天网”,北美、泛欧和东方三大正面战场相继建立,人类社会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革,期间秦崇太、秦承运等人领导下的东方战场,崛起为启示录时代最重要的主战场。历经方舟、天晸、涅槃三个时代阶段49年的较量,人类文明与“天网“文明,谁将成为启示录时代最终的胜者?一切的一切都将在“终审日”那天被揭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