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2100000005

第5章 古代科举考试教育知识(2)

岳麓书院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教育主张和教育方法;其中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早在南宋乾道元年,张主张岳麓要力纠时弊,把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养放在首位,明确培养学生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治国安民;做官不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而是要“致君泽民”,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为地主阶级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服务。倘从官吏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封建国家的治乱和安危而言,张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岳麓书院还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方针和方法。首先,书院始终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放在首位。从张开始,几乎所有书院的山长都把教育看成是个伦理道德教育。宋、元、明各代,均以“忠孝仁爱”作为校训,至清代,加上“整齐严肃”和“实事求是”,就形成了岳麓书院16字校训。如果说,在元代之前,岳麓书院还偏重于道德和知识的灌输,那么,明清时期则更重道德的实践,重视行为规范。清代山长王文清制定的至今嵌在讲堂右壁的《岳麓书院学规》18条,除6条讲学习方法、态度之外,其余都是讲道德修养的。岳麓注重学生品德教育,造就了一大批勇于践行、关心民瘼的经世济国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仅为正史立传者便有26人。

重视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是岳麓书院的另一个特点。南宋时期,张就提出“徒学而不能思,则无所发明,罔然而已”的观点,认为“学思并进”才会使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焕发创造精神。清代山长李文照指出:学生要有阙疑精神。总之,在岳麓书院的教育传统中,不但重视教的方面,而且更为重视学的方面。不只强调学什么,更强调学了之后的发明刨造。

值得提及的是,岳麓书院的教育传统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虽然,书院在总体上是以程朱理学为宗,但它并不排斥对其他学派的研究。千年之中,各学派的重要人物几乎都在岳麓中传授过学术观点,其中有闽学、断王心学、汉学、乃至近代新学等,即使是对立学派,书院也能容之存在,相互切磋,从不闭门锁户。最为典型的是,清末康粱维新思想的进入。这些,不仅繁荣了岳麓书院的学术,更促进了岳麓教育的发展。岳麓学生思想活跃,见多识广,成功立业者众,是与此不无关系的。

明代的宦官学校

朱元璋于洪武十三年(1380)废除丞相制度后,集相权、君权于一身,但以一人之力日理万机是不堪重负的。于是不得不先设四辅官“协赞政事”,再设殿阁大学士以品级较低的翰林编修、检讨。讲读来协理他批阅奏章,并最终打破了自己亲手制定的禁宦官预政的制度。以后“靖难之役”朱棣曾得宦官内助,“即位后专倚宦官”,特别是永乐十八年(1420)设置东厂,以宦官提督厂事,此后宦官的权势日甚一日。当一些识字的老太监死后,小宦官们由于不识字,根本无法胜任御用图书、典籍等方面的工作,所以永乐时,不得不“听选内官人内教习”小宦官们,朱瞻基继位后,对藩王臣僚防范很严,因而更注意对宦官的培训。终于在1426年在宫内正式创立“内书堂”,作为培训宦官的专门场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所宦官学校应运而生了。

内书堂隶属于宦官首脑机关司礼监,掌司是内书堂的实际负责人,学长是掌司的助手。教师的固定编制是四名,均由翰林官员充任。从内书堂结业的宦官,最好的出路是被选派到文书房供职,次一等的出路是被选派担任宫内教书,负责教习宫女,然而绝大多数是分到十一监、四司、八局,即二十四衙门内供职。

明代内书堂的设置对整个明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是明代宦官擅权乱政得以达到登峰造极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举四宴

鹿鸣宴、琼林宴、会武宴、鹰扬宴是科举制度形成后渐成成规的四宴。

鹿鸣宴是为新科举子而设的宴会,起于唐代。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之诗。所以取名鹿鸣宴。从唐至明、清一直相沿。

琼林宴是为新科进士举行的宴会,起于宋代。“琼林”原为宋代名苑,“在汴京(今开封)城西,宋徽宗政和二年(儿12年)以前,在琼林苑宴新及第的进士,因此,相沿通称为“琼林宴”,后一度改为闻喜宴,元、明、清称恩荣宴。

鹰扬宴是武科乡试放榜后考官及考中武举者共同参加的宴会。所谓“鹰扬”,是取威武如鹰之飞扬的意思。

会武宴是武科殿试放榜后,在兵部举行的宴会。规模比鹰扬宴更大。

白发考生知多少

从隋朝开始科举考试以后,在封建社会里不知有多少知识分子象《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样,终身陷入科举场中。当唐太宗李世民见新科进士一个个列队而出时,乐不可支地说:天下英雄皆入我的掌握之中哪!赵嘏赋道: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历代白头考生多矣,下列这些例子可见一斑:

宋朝梁颗82岁才考中进士,他咏道:“也知年少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1699年,100岁的广东黄章,积极参加在京的考试。凌晨进场时,他叫曾孙提着灯在前开路,灯上写着“百岁观场”四个大字。

1736年。在参加考试的人中,80岁以上者3人,70以上者加人。1761年应试者,80以上的7人,70以上的19人。

1770年,广东张次叔94岁,江西李炜99岁,均往应试。第二年李炜满百岁,又投入了会试。

1789年乡试,80、90岁以上者94人。在第二年的会试中,90以上的4人,80以上者73人,1801年,舯、90岁以上的考生251人。次年会试,70到90的举人达180人。95岁以上的还有6人。

1826年,广东举人陆云从已104岁,会试没考上,道光皇帝钦赐他为国子监司业。

鸦片战争爆发的那一年,104岁的长沙监生余会来未考中,皇帝赐其举人。

所以人们认为,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既是封建统治者选拔、培养、任用各级官吏的主要途径,又是引诱控制知识分子的牢笼。

入学·同案·同年

入学明清两代童生经考试录取后入府、州、县学读书。称入学。入学后即归教官管教,并且必须按时参加考试。也称“进学”、“入泮”、“游庠”。

同案科举制度中同科考取秀才的人。《范进中举》:“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同年科举制度中同科考中的人称同年。汉代以同举孝廉称同年;唐代以同举进士为同年;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同时考中的人,都称同年。

喝墨水

中国历史上的北齐(550-577年)朝廷曾下过命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程度而定。梁武帝时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的要罚饮墨水一升;《隋书·仪礼志》里也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者要罚饮墨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在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滥劣”时,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后来虽不实行了,但用“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少,却保留在词汇里。

破天荒

唐代的科举制度规定,凡是考进士的人,都由地方解送入京城。每当京城会试(中央一级的科举考试),地方上总要解送一批考生赴京应试,当时荆州南部地区四五十年竟没有一个考中。于是,人们称荆南地区为“天荒”,把那里解送的考生称为“天荒解”。天荒,本指混沌未开的原始状态,或指荒远落后的地区。把荆南地区称作“天荒”,是讥笑那里几十年没能考上一个进士。唐宣宗大中四年,荆南应试的考生中有个叫刘蜕的考中了,总算破了“天荒”。旧时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现在用来指从未有过或第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最早的“座右铭”

座右铭,是谓“书于座右以自警戒之词”。首创座右铭者,是1800余年前的东汉书法家崔瑗。

崔瑗,字子玉,涿郡安平(今属河北省)人。年少时即抱负宏远,锐志好学,只是行事欠谨慎,好凭意气用事。一日,其兄崔璋被人杀死,崔瑗气冲斗牛,不顾邻人再三劝谕,手刃其仇,由此闯下大祸。按《汉律》,杀人致死者偿命。崔瑗为避官府追捕,更名易姓,只身逃亡他乡;数年中颠沛流离,后幸逢朝廷大赦,方才归回故里。痛定思痛,崔瑗悔恨不已。为从此事中吸取教训,他写下了一段自戒之辞,“尝置座右,故曰座右铭也”。现将《文选》所载崔瑗所作座右铭抄录如下: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

座右铭可明其操守,显其志趣,便于朝夕晤对,检点律己。座右铭的形式大体上有三种:一种是自题;一种是笔录经典言论或名人格言;一种是请别人题。前两种较多。座右铭一般都贴在屋子里显眼的墙上或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有的则放在桌面上。

状元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前后1000多年,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

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

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三元及第是指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

“独占鳌头”与“魁首”

唐宋时期,皇帝大殿前有一块雕刻着龙和大龟(鳌)的太石板,新考中的状元在行礼时单独站在这块石板上,故此后称获得第一名者为“独占鳌头”。明代科举制度,以《诗经》、《书经》、《礼记》、《易经》和《春秋》五经录取考生,每经之首称为魁,魁首即为第一,获得第一名者称为“夺魁”,这也是民间酒席中划拳时“五魁首”一词的来历。

“女状元”一词的来源

在历代封建王朝中,妇女因无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不会有女状元产生。直至太平天国开科考选妇女,才有傅善祥考中女状元一事。但远在太平天国之前,便已有“女状元”一词流传了。

早在五代十国时,蜀国邛州有一司户参军,名叫黄崇嘏,邛州刺史周庠见他丰采英俊,办事干练,爱他才貌出众,要把自己的爱女嫁给他为妻。黄崇嘏作了一首七律,献给周庠,后四句云:

立身卓矣青松操,挺志坚然白璧姿。

幕府若客为坦腹,愿天速变作男儿。

周庠览诗,大为惊讶,立即把黄崇嘏传来询问,才知她是黄使军的女儿,幼时父母双亡,因她献诗时,自称为“乡贡进士”,所以世俗便讹为“女状元”了。

状元别称

状头状元的别称。唐黄滔《黄御史公集》卷三《寄翁文尧抬遗》诗自注:“滔卯年冬在宛陵,梦文尧作状头及第。”郑合敬《及第后宿平康里》诗中亦云:“好是五更残酒醒,时时闻唤状头声。”

龙首宋以来称状元为龙首。古代,科举考场的正门俗称“龙门”,谓进士登科为“登龙门”,故称进士第一名为“龙首”。明章懋《枫山集》卷三《与谢木斋阁老书》之三云:“由龙首而登宰辅者,在宋则吕文穆(蒙正)、王文正(曾)、李文定(迪)、宋元宪(庠)诸公。”

龙头状元别称,参见“龙首”。宋王禹《寄状元孙学士何》云:“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欧阳原功《绝句》云:“银袍飞盖人争看,两两龙头入学来。”梁颢《及第谢恩诗》亦云:“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奈龙头属老成。”

殿元状元别称。因状元为殿试第一名,故称。元杨维桢《铁崖古乐府》卷十四《宫词》之五云:“老娥本是南州女,私喜南人擢殿元。”

鼎元状元别称。明、清殿试后分三甲发榜,一甲三名,依次称状元、榜眼、探花,如鼎之三足,统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故称“鼎元”。

殿魁状元别称。殿即指殿试,魁为第一。状元为殿试第一,故称“殿魁”。

魁甲状元别称。《宋史》卷三四七《章衡传》:“神宗曰:‘卿为仁宗朝魁甲,宝文藏御集之处,未始除人,今似之处卿。’”按章衡于仁宗嘉梧二年中进士第一名,故神宗称其“魁甲”。明、清殿试进士,分三甲发榜,一甲三人,状元居其首,故曰“魁甲”。

廷魁状元别称。科举考试,殿试亦称“廷试”,故称廷试第一名为“廷魁。”宋王《燕翼贻谋录》卷二:“旧制,进士首选同唱第,人皆自备钱为鞍马费……虽号廷魁,与众无以异也。”《挥尘录》:“本朝状元登庸者,吕文穆(蒙正)、王文正(曾)、李文定(迪)、宋元宪(庠),止四人。后李士美(邦彦)、何文缜(桌)亦以廷魁而列位鼎席。

大魁状元别称。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四方举人集京师,当人见,而宋公(庠)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然其后卒为大魁。”

殿撰状元别称。宋代集英、右文等殿修撰通称“殿撰”。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中殿试一甲第一名例授翰林院修撰,故沿称状元为“殿撰”。清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八《马章民(世俊)先生事略》:“何义门尝云:‘我朝殿撰,前刘(子壮)后韩(载),公(马世俊)居其间,鼎足而三。’”

天下第一状元别称。宋王鞠之《渑水燕谈录》卷二《名臣》:“谏议大夫陈省华,生三子皆登进士第,而伯(陈尧叟)仲(陈尧咨)皆为天下第一。”又卷六《先兆》:“元丰中,汶上梁逖,梦……‘黄裳’二字,意必贵兆也,因改名黄裳。明年,御前唱进士第,南剑黄裳为天下第一。”

独占鳌头指状元及第。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三:“俗语谓状元独占鳌头,语非尽无稽。胪传毕,赞礼官引东班状元,西班榜眼二人,前趋至殿陛下,迎殿试榜,抵陛,则状元稍前,进立中陛石上,石正中镌升龙及巨鳌,盖警跸出入之由,即古所谓螭头矣,俗语所本以此。”

夺标旧时龙舟况渡,优胜者夺得锦标,谓之“夺标”。也借以比喻科举考试得中状元。唐卢肇状元及第后返里,观竟渡,即席作诗云:“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宋孙仅继其兄孙何状元及第后,王禹以诗寄之云:“粉壁乍悬龙虎榜,锦标终属脊鸟令鸟原。”皆以夺标比喻状元及第。

八股文一例

作者: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科状元韩载题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圣人行藏之宜,俟能者而始微示之也。(破题)盖圣人之行藏,正不易规,自颜子几之,而始可与之言矣。(承题)胡特谓之曰:毕生阅历,只一二途以听人分取焉,而求可以不穷于其际者,往往而鲜也,迨于有可以自信之矣,而或独得而无与共,独处而无与言。此怠其托之寤歌自适也耶?而吾今幸有以语尔也。(起讲)回乎!人有积生平之得力,终不自明,而必俟其人发之者,情相待也。

故意气至广,得一人焉,可以不孤矣。

人有积一心之静观初无所试,而不知他人已识之者,神相告也。故学问诚深有一候焉,不容终秘矣。(起二比)回乎!尝试与尔仰参天时,俯察人事,而中度吾身,用耶舍耶!行耶藏耶!(出题)汲于行者蹶,需行者滞。有如不必于行,而用之则行者乎?此其人非复功名人也。

同类推荐
  • 西藏生死线

    西藏生死线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

    本书作者凭借兼有中、日、韩三国生活经历而具备的独特知识背景,从三国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深入到三国社会生活和风俗人情的方方面面;由三国许多称谓的不同谈到了三国语言的差异,由三国人的婚恋观、家庭观、女性观谈到了三国人的佐餐习惯、餐桌用具、代表食品,由三国地域划分的习惯谈到了三国人的日常坐卧方式、送礼观、人情观,由三国人不同的情、义、理观谈到了三国人各有千秋的国民性格。
  • 格言联璧全鉴(典藏诵读版)

    格言联璧全鉴(典藏诵读版)

    这是一部格言书,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以圣贤之智慧济世利人;以先哲之格言鞭策启蒙后人。其中不乏为人处世的智慧法则,治家教子的谆谆教诲,修身养性的至理箴言,字字珠玑,句句中肯,雅俗共赏,发人深省。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深入理解《格言联璧》,作者在本书中对原典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和悖凶类这十一个大类的内容逐句进行翻译,对难解的字词进行解释;对文中的名言名句进行了精彩解读,进一步让读者体会本书的内涵。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度量衡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度量衡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舞蹈艺术(上)

    舞蹈艺术(上)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豪门苦恋

    TFBOYS之豪门苦恋

    『男主和女主从小就相识相恋,有人嫉妒女主的家产害他们家破人亡,有人嫉妒女主和男主的感情精心设计了一场灭族,她们却没想到女主居然是夏樱皇国的公主』『为了报仇她们与他们重逢,却不知爱情的种子已经从他们的心中悄悄地萌芽了。可情敌不断,不停的制造误会,男主还会像以前那样相信女主吗?女主还会坚信小时候的那份约定吗?男主又会如何守护他们这份爱情?』〖纯属虚构,不喜勿喷;如有雷同,纯属碰巧〗
  • 希望破晓

    希望破晓

    奋起反抗的少年,最终离开了伤心之地。在命运的驱动下,他踏入了新的环境,结识了一帮好兄弟,希望可以这样过去…被誉为游戏界的新星希望在游戏开始公测没多久后,他放弃了自己一身的操作水平,来到了这个崭新的世界...而在这里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久染花季

    久染花季

    “不想祝你安好,只想陪你到老。”“你是我一个人的,这是我这辈子说过的最自私的一句话。”“别向后看,我为你挡风遮雨。”江晨染给过她许许多多的念想,哪怕只是短暂的温存。为什么,我抛下了一切。你却自私的离去......
  • 我的刀剑世界有点萌

    我的刀剑世界有点萌

    这个世界只有刀与剑。什么!玫瑰之剑竟然是一个萌妹子?!软萌软萌的吃货萝莉!红莲圣者,冷月刀锋……这里的刀与剑竟然都是,都是,萌妹子?!这叫人怎么把持的住啊!……刀与剑的故事也就此开始……
  • 成功战疫

    成功战疫

    故事发生在2020,在中国一种新的病毒传播能力极强很快整个中国就进入了抗疫,秦勤因封城回不老家,老同学镇丰刚好在街上卖刀,但因的妻子出轨店面最终经营不下去,秦勤认识了新的朋友蕊蕊并招为自己的员工,在路边卖口罩的小摊认识了小刚,小刚自己却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牺牲了。疫情期间三福和蕊蕊产生感情成为男女朋友,两人还在疫情期间发现并帮助一位无亲的感染老人并最终老人治愈出院此时中国最后一座城市也解封抗疫成功的故事。
  • 成南

    成南

    生活可能会误导我们,但不会欺骗我们。我们的故事,也许也是你们的故事
  • 吴钩月冷

    吴钩月冷

    东方玥何其悲哉,名为公主,实为弃子,六岁丧母,本该金尊玉贵,却被发配边疆,要想活下去,只能靠自己杀出一条血路。东方玥何其幸哉,少年得长辈护佑,成长为北疆战神,意气风发,身边追随者无数;而今东方玥强势回京,朝堂、后宫、天下又将如何呢?
  • 武器帝国

    武器帝国

    火龙降世,战乱纷纷。元素合一,修罗归位。法神之难,重生之苦。血洗九天,神界之乱。起死回生,亡灵圣笛。神魔之战,胜负以分。使命达成,愿望实现。
  • 孙子兵法(国学启蒙书系列)

    孙子兵法(国学启蒙书系列)

    《孙子兵法》(作者孙武)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卓越兵家的智慧结晶,是世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之一。《孙子兵法(双色注音版)》是“国学启蒙书系列”系列中的一本。在书中,编者韩震等人采用活泼插图的表现方式,编选相关的精彩故事,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青少年在诵读中轻松快乐地亲近《孙子兵法》,更直观、真切地感受《孙子兵法》的魅力,在阅读中积淀文化底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从而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