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862100000008

第8章 教育考试趣闻(1)

父子状元和兄弟状元

状元,大致上三年才产生一个,不但考上的机会极少,还受着各种偶然因素的限制。所以,即便是那些自认为文运亨通的人,也常常是把中进士当作奋斗目标,而不大敢奢望中状元。但是,一般读书人不大敢奢望的状元,有时却会被一个家门里的人连翩夺得,形成父子状元或兄弟状元的罕见现象。“封禅汾阴连岁榜,状元具是状元儿。”北宋魏野的这两句诗,就是为祝贺两对父子状元而写的。

“封禅”,指的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到泰山去举行的祭祀天地的活动。

回京后进行殿试,录取了三十一名进士,其中的状元梁固,是二十四年前的状元粱灏的儿子。“汾阴”是地名,在今天山西省的西南部,是历代帝王祭祀“后土”的圣地。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四年到汾阴祭祀后土,回京时是十一月了,又破例进行了一次殿试,也是录取了三十一名进士,其中的状元张师是五十年前北宋首次开科录取的状元张去华的儿子(见《宋朝事实类苑》卷24引《渑水燕谈》)。“连岁”科考形成了两对父子状元,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引起很大的轰动,都盛赞这是罕见的殊荣。不过,两个状元父亲都已经作古,没有见到这一殊荣。两个家庭也并没有因此而更加兴旺,尤其是梁家,父亲死于盛年,儿子更是在三十二岁时就中途夭折。这又是钦羡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这两对状元父子之前,北宋已经出现过一对,即开宝二年的安德裕和开宝五年的安守亮。这对父子虽然共享了家门的殊荣,社会上的反响却不大。这大约是因为,那时北宋开国没有多久,南唐、吴越、北汉等小朝廷仍然在割据独存,五代战乱的灾难也远远没有治愈,参加科考的人寥寥无几。

开宝二年总共只录取了七名进士,开宝五年也只录取了十五名。在这种情况下中个状元,也就不算得稀奇。在张、梁两对父子状元之后,北宋中期也曾出现过一对父子状元,即许将和许安石。但因已有三对在前例人们也就不觉得特别新奇,所以也没有引起多大轰动。

在历代的状元中,唐代数量最多,但能查到的状元父子,只有晚唐的归仁泽(成通十五年)和归黯(景福元年)一对(见唐代《登科记》)。宋代以后,历辽、金、元、明、清各代,再没有出现过状元父子。明代只出现过一对状元祖孙,即长洲(今苏州市)人彭时(正统十三年)和彭教(天顺八年)。清代则只出现过两对叔侄状元,一是浙江德清的蔡启傅和蔡升元,都在康熙年间;二是江苏常熟的翁同(咸丰六年)和翁曾源(同治二年)(以上分根据《明史纪事本末》、《清史稿》及《霞外捃屑》)。

兄弟状元,也曾被古人看成是不亚于父子状元的殊荣。

唐代的兄弟状元最多,都在中晚唐:尹枢、尹极;崔昭纬、崔昭矩;归系、归佾;杨凭、杨凝;于,于珞;杨赞禹、杨赞图。还有孔纬、孔纟熏、孔缄三兄弟,这是科举史上唯一的三兄弟状元(见《登科记》)。宋人《广卓异记》及曲阜孔府《阙里志》说,孔拯和孔振也是兄弟状元,另以前面的孔缄为孔绚。巧得很,这五孔虽不是一家人,却都是孔子的四十代孙。另外,有的书上说大诗人王维和弟弟王绪也是兄弟状元。但查《登科记》及新、旧《唐书》王缙本传,都说王缙是“文辞清丽”科第名,属于“诸科”考试,与进士科不是一回事。王维,则是名副其实的进士科状元。

宋代的兄弟状元共有两对,即北宋的陈尧叟和陈尧咨,孙何和孙仅。巧得很,这两对兄弟状元,是在太宗与真宗年间的五次科考中相继产生的,孙何与孙仅还是连科状元(见《续资治通鉴长编》)。不过,孙何那个状元,是殿试时几位高手被突然黜落才侥幸得到的,有点“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嫌疑。陈家兄弟除了两个状元外,老二陈尧佐还是大哥陈尧叟的同榜进士,而且名次也在前列。另外,陈家三兄弟及其父亲陈省华都官运亨通。

这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也更容易引起读书人的艳羡,并一再形诸文字。这就难怪,元代人创作的唯一的以兄弟状元为题材的剧本《陈母教子》,在唐宋十对兄弟状元之中,唯独注目于陈氏兄弟的事迹。不过杂剧作家的立意,与宋代人特别渲染陈氏父亲的荣耀恰恰相反,突出歌颂了陈母教子成名的功劳。这一点很了不起,是对男尊女卑观念的勇敢挑战。

父子状元、兄弟状元都属罕见,父子兄弟多人同榜或前后榜相继考中进士的现象也并不多见,因而也常常被人们传为佳话。宋仁宗庆历五年的一次殿试。在唱名(宣布名次)的过程中,随侍殿中的评议官祝谏,多次与被唱名者一起叩头谢恩,把宋仁宗弄得莫名其妙。原来,祝谏的大儿子在这一榜中高中甲科,他另外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婿也都同榜中了进士。对此,宋仁宗大为惊奇,称叹不已(见《宋朝事实类苑》卷24)。

如果把前后榜合起来计算,祝谏一家中进士的人数倒并不算多。例如,唐代的薛播,兄弟七人早丧父母,但在伯母林氏的教育之下,七兄弟都先后在开元、天宝年间考中进士,薛播的儿子也是进士,一门两代出了八个进士,实在少见(见《新唐书·薛播传》)。唐代的崔元略,本人中了状元,他的儿子、孙子及三个弟弟,都是进士,一门三代一个状元五个进士,也较少见(《新唐书·崔元略传》及《登科记》)。宋代着名政治家王安石,按照《王荆公年谱考略》的说法,是一门四代入进士,但其中包括王安石的叔祖父和堂弟,另外他的弟弟王安国是以“茂才异等”被“赐进士出身”,而不是正式考中,即使如此,一门三代五个进士,也非多见。

不过,一家门进士最多的,是清代的安徽桐城人张英,他本人在康熙六年考中进士以后,又有四个儿子、四个孙子和一个曾孙相继考中进士,并且都曾进入翰林院。一门十进士,可谓空前绝后。据记载了这一盛事的《霞外捃屑》作者统计,在清朝一代,除了张英以外,一家数代(只计直系)有五名进士的就有十四家之多,为避免繁琐、不一一列举了。

状元家庭虽然受到人们的赞叹与艳羡,他们政治上的作为与文化上的贡献,却并不比没有中过状元的人更大更多。科举史上的五对状元父子和十对状元兄弟,除了争得了一时的殊荣以外,没有一对成为着名的政治家或大学者,就是明证,这在一些既有状元又有进士的父子兄弟当中,更加明显。例如,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只是个进士;他弟弟白敏中则高中了状元。论文学成就,白敏中逊色得多。白敏中虽然当过宰相,官做得大,但没有什么建树,人品也不高,人们对他的讥刺多于赞扬,五代的寇湘,是个状元;他儿子寇准,则只是宋代的一个进士,但寇准是一代名相,寇湘却因没有多少作为而鲜为人知。明代的王华,是个状元,他的儿子王守仁(王阳明)虽然只是个进士,却是一代着名学者,政治上的作为也远远大于乃父。明代万历初期的着名宰相张居正,也只是个进士出身;他的三儿子张懋修是个状元,二儿子张嗣修也是个榜眼,据说这两兄弟的高中都有开后门的嫌疑,因而荣誉本身就有了虚假性,又追论作为(见《明史纪事本末》)。这种现象的存在,原因比较复杂,既有考试时的机遇,考试制度本身的弊端(如束缚头脑的考题、形形色色的作假行贿等),也有自身的原因,诸如短命夭折,因官场的倾轧而不能有所作为,争得了荣誉就只想钻营利禄而不肯再有作为等等。这一切,都会使得状元不如非状元,状元父子兄弟不如非状元父子兄弟。

对于这一点,晚明的袁宗道、袁宏道和袁中道三兄弟,倒是看得比较透彻。这三兄弟,老大是个会元,另两个都是进士。他们得知只中过举人的李贽学问大,见识高,就由袁宏道带头,勇敢冲破按科第高下看人的传统习俗,主动去向李贽求教。袁家三兄弟后来能够在晚明文坛上开创独树一帜的“公安派”(因他们是湖北公安人而得名)。在文学史上争得一席地位,和李贽对他们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父子状元和兄弟状元都出在唐代至北宋前期?原因很复杂,但以下几种因素显然起了主要作用。

首先,和文化的传播技术有关。唐代虽已发明了雕版印刷,一直到晚期才开始用于印刷书籍,而且数量有限,直到北宋前期,印刷书籍的技术才较为广泛应用。未发明印刷术。印刷术未广泛应用,读书主要靠手抄,文化教育就容易为较少的人垄断,少数书香之家也就占有文化优势,在科考中的竞争力就强。印刷术比较普及以后,少数家庭垄断文化就要困难得多。

其次,和考试制度有关。唐代的科考,荐举作用很大,出了状元的家庭就提高了知名度,再加上他们家庭固有的文化优势,很容易使知名度形成马太效应,使人们感到“有其父必有其子”,“兄才高弟必有才”。当成绩和别人差不多的时候。很容易把荣誉再添加上去,北宋前期开始,切断了荐举人对考试的影响,又陆续形成了一套考试的保密制度和更严格的回避制度,锦上添花的马太效应就较难在科考中对一个家门起作用。

最后,和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一些文化之家,教子较严,也比较讲究方法,就可能使一家父子兄弟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这种情况下,其中的一个争得了状元,在家庭中会有很大的榜样作用,很可能再激励出个状元来。这一点,在晚清张之洞的身上就表现得极为生动。本来,张之洞的学习水平,比哥哥张之万高得多。由于他认为水平超过哥哥,就不大用心学习了。当张之万中状元之后,他才大受刺激,发奋努力,后来以探花及第。这最后一条,在文化较普及的时代,作用更为显着。

少年状元与老年状元

五百名中第一仙,等闻平步上青天。绿袍乍着君恩重,黄榜初开御墨鲜。龙作马,玉为鞭,花如罗绮柳如绵。时人莫讶登科早,自是嫦娥爱少年。

——《坚瓠集·甲集》卷四

这首鹧鸪天词,又称少状元词,宋代即已出现。它的艺术性虽然并不高,但由于描绘了少年才子大魁天下平步青云的风流盛况,因此历代奔走于科举途中的读书人都喜欢吟咏。

说到少年状元,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传统戏曲中那些“唇红齿白”、“儒雅风流”的小生形象。例如,《破窑记》里高中状元的穷书生吕蒙正,《荆钗记》里在中状元前后与妻子有过一段悲欢离合的王十朋,都是小生造型,也都是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历史上的吕蒙正,中状元时已经三十三岁,是个中年人了。王十朋中状元时已经是四十五岁的壮年。他的两个儿子也已经是不太小的“小生”了。最有趣的还是京剧《群英会》,周瑜是小生造型,诸葛亮是挂着长髯的老生造型,他们组织吴蜀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历史上赤壁抗曹的主帅周瑜,是三十三岁,自然称得上青年将领;但诸葛亮是个参加工作才一年的农村待业知识青年,此时只有二十七岁,比周瑜更加年轻,所以,如果只是根据戏曲的造型去判断与之相应的历史人物的年龄,有时难免上当。

不过,历史上的少年状元还真不少。最年轻的,大概是唐高宗永徽七年登第的苏瑰和成亨四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十八岁(古人讲虚岁,实际上都只有十七岁)。苏瑰那一科,总共只取了三名进士(见《登科记》)。在三个人中排名第一,似乎不太稀罕。但是对照一下白居易的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九人中最少年。”白居易中进士是十七岁,仍然是同科进士中年纪最小的,苏瑰能在十八岁考上状元也就不容易。郭元振那一科,第一次考试取了十七人,因为发现考试有问题,又重考,录取了七十九人。郭元振经过重考,仍能独占鳌头,就更加不容易。郭元振虽然是个太学生出身的状元,却又少有大志,精通武略,擅长外交。他曾作为武则天的使者出使吐蕃·对加强唐与吐蕃的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嗣后,他又相继出任凉州都督、安西大都护、金山道大总管(安西都护府驻今吐鲁番附近的高昌故城,金山即阿尔泰山)。对唐政权开拓西北边疆,加强与西域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做出了贡献。

后来入朝为宰相,帮助唐玄宗登上皇帝宝座,但没多久,玄宗就利用他的小过错,把他流贬荒边之地(见《新唐书·郭元振传》)。

十九岁的状元也有好几个。其中有唐长庆四年的李群,是个风度翩翩的少年。他从外地赶到京城应试时,考生已经入场完毕,考院大门也上了锁。

他敲了半天的门,才把大门敲开。主考听说他远道赶来,浑身尘土·满头大汗,十分感动,允许他人院应试。不料想,他敲开的竟是龙门,并且后来居上,独占鳌头。北宋天圣八年的状元王拱袁也是十九岁,他有别的状元所没有的运气,女婿李格非是宋代着名学者,外孙女李清照更是历代罕有的女词人。明代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费宏,也是十九岁,费宏自幼聪明,十六岁时参加会试因缺乏经验落第。父亲带他进国子监读书,监丞(副校长)夫人邹赛真以善于出巧对子着称,老监生们对她又敬又怕。她听说新监生费宏是个聪明少年,特地备了一桌酒,考一考费宏。酒刚斟满,她就出了个上句:

“金杯春泛绿”,费宏不假思索地对了一句:“银烛夜摇红”。即景成趣,工整贴切,浑然天成。邹赛真大为称奇,立即把自己掌上明珠般的女儿许给费宏为妻,并四处吉扬费宏是个神童,引动得着名学者丘也极关心费宏的学习。在名师指导下苦学三年,一举考上了状元。后来费宏官至吏部尚书,政绩也不错(据李赞《续藏书》卷12)。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的书上说他是二十一岁中状元,但也有的书上说他中状元尚在“弱冠”之年,即不满二十岁。即使是二十一岁吧,也称得上是少年状元。更主要的是,他在二十岁之前,就写下了不少着名诗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他十七岁的作品。

年满二十岁的少年状元,数量就比较多了,南宋着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一。武则天时的宰相娄师德也是一个。娄师德告诫出守代州的弟弟要以宽厚退让待人,弟弟问,假如有人向我脸上吐唾沫,我不和他争,只把唾沫揩去,像这样退让行不行?娄师德说,这还不够;你一揩,就违反了人家发泄愤怒的原意,要做到让唾沫自己干掉。“唾面自干”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娄师德也因此广为人知。以“唾面自干”为处世之道,自然不可取,娄师德的为人却有值得称道之处。他中状元后不久,出使吐蕃,对于改善唐与吐蕃的关系起了很大作用。当唐政权招募勇士讨伐吐蕃时,他又放下监察御史这一官职,头上系上红带子,主动报名应征。武则天时期,他已官至左金吾将军,兼任丰州都督(丰州在今内蒙河套地区西北部),率军守边。

没有战争的时候,他就换上一身劳动服,率领士兵屯田,连连获得丰收,免去了以往从内地运粮支边之劳。他还善于选拔人才,着名宰相狄仁杰就是他推荐给武则天的。他与同僚相处,也能宽厚待人。有一次他和李昭德一起上朝,他身高体胖,走得慢。因为两人都是宰相,不好一个人先上朝,李昭德一次次等他,等得不耐烦了,就发火说:“你这乡巴佬拖累得我不能快走!”

同类推荐
  • 北大授课

    北大授课

    本书是作者为北京大学不同系科授课的课堂记录,副题为“中国文化四十七讲”。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的是,它由教授和学生一起完成。课堂上北大学生的活跃、机敏、博识、快乐,体现了当代年轻人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可程度,颇具学术测试价值。作者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对文化哲学的思维路线作整体引导。此书从初版至今,已几度再版,在海峡两岸受到远远超乎预料的热烈欢迎。
  •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中国青年100种生存状态

    阳光是上天的礼物,无论春夏秋冬,阳光的品格就是普照大地万物,不会给你多照一点,给他少照一点。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在享受阳光,可谁又会在意阳光?无论人们是否在意,阳光总是一种最朴实最可贵的存在。再说,我们什么时候会想起来感谢阳光?生活中,除自己之外,都是他人。他人即阳光。我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我,我们相互都应该是各自的阳光。
  • 最具悬念的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最具悬念的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本书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探索中国历史,主要选取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最受关注的一些未解之谜。通过文章的深入解析,将人们感兴趣的历史疑点与谜题全方位地展现出来。同时,本书将引领读者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去探究事件真相,以期获得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为刺激的阅读快感。
  •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国人性格文化常识

    中国人性格有什么特点?东方人和西方人的性格有什么差异?本书精选鲁迅、周作人、张爱玲、明恩博、内山完造等名家的论述,对国人性格文化做了全方位的透视和介绍。
  • 从“物化”到“异质性”

    从“物化”到“异质性”

    本书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立项,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本书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经过近80年发展中经历的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为出发点,经过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和启蒙批判和在60年代经历的分化而形成的消费主义的历史,探讨其中经过物化观念到异质性的消费主义时代逻辑转换的内在机制。
热门推荐
  • 雨中异手

    雨中异手

    行走于世间,有太多的东西是藏匿起来的,庆幸的是有一群人一直在默默的守护着这个世界。
  • 被迫起跳的明星

    被迫起跳的明星

    因没钱放弃仗剑走天涯的姜辰:我只想做个与世无争的垃圾。心里年龄可以放祖宗的云妙萱:就算你是个垃圾,我也要回收重铸二次利用。人类智慧担当的姜恒:老爸,你到现在都不明白吗,老娘不开心,我们全家都别想开心。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

    天下没有哪一个父母不盼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的,但无数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的打骂中成才的。棍棒威吓可能会起作用,但只是暂时的,不会持久。只有父母会说也会听,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父母的一句话,可以照亮孩子的一生,让孩子的人生充满阳光和快乐;同样,父母的一句话也可以让孩子受到伤害,产生心理阴影。既然父母的态度和语言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所以作为父母,应当在孩子面前充当爱神和智者。《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大全集(超值金版)》围绕“如何说”、“怎么听”两个主题,结合现代家庭教育中父母容易碰到的难题设置场景再现,并进行深度诠释。
  • 全能小姐和万能先生

    全能小姐和万能先生

    一个是游历各地的旅行体验师,一个是看尽历史的考古学家;一个冰冷不近人情,一个却坏痞散漫偏偏看上了她……当他们之间,因为一场已经过去数年的文物贩卖而牵扯起来,又将擦出怎样的火花?--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武神话

    天武神话

    天地三界,浩瀚无尽,百族林立,群雄争霸。热血激烈的天骄对决,绚丽多彩的武术碰撞,一位位天之骄子,强势掀起,如星辰般绽放光辉。一位来自星尘大陆重生于天界的青年,能否在这个乱天动地,却精彩绝伦的热血世界,谱写出一曲属于他的神话之歌?天之道,武之极,动乾坤,创神话…………武道之路,谁主浮沉?
  • 都市超凡圣医

    都市超凡圣医

    仙界第一仙医渡神劫失败,重生五百年前。表面上看似小人物,实则却是翻云覆雨的牛人。左手治病,右手取命,怒发冲冠只为红颜...
  • 远古战神赤帝篇

    远古战神赤帝篇

    他是赤帝祝融:红衣战甲-衣炔翻飞,流光金瞳-狂魅冷漠,左手凝聚烈焰真火,右手祭现赤霄宝剑,征战九天无可匹敌。九天上的诸神怕他,惧他,只因他杀不得,灭不了……且战无不胜。他是十六国倾国倾城的第一人-慕容冲,他同样狂魅冷漠,貂毛红袍,淡金眼瞳,出生即为中山王,十岁拜为大司马,十二岁跌入人生谷底,隐忍十四年登上西燕帝位。当他历劫归来时,一切都已改变……神又如何?尝尽人间辛酸悲苦,他又怎会还是他?谁道是九天万年如一日亘古不变呢?世上总有许多人看不清自己的心,等到真正看懂的时候又无可挽回了,悲哉,悲哉……
  • 老大今天花钱了吗

    老大今天花钱了吗

    ”作为一名合格的bug,我深知自己肩负重任嗯,我的任务就是……是……是什么来着?二炮,给个提醒啊!””作为一个宇宙超级无敌美少女,老大,你的任务就是作天,作地,作男女主,还要时不时地搞搞事情哦。””是吗,(一个和蔼可亲的微笑)狗子再说一遍!””哦哦哦,是我记错了。像老大你这么仙气飘飘无与伦比,貌美如花,天姿国色的小仙女怎么可能会做那种低级又简单的二货任务呢?我们的任务当然是花钱,喝酒,看美男。(作为一个高智能的系统,完美的求生欲)”“嗯,好的”
  • 苏雨默

    苏雨默

    在经历了亲人的离去,友情的背叛。她以为世界都灰暗了,就在他的出现,带来了希望,两人经历种种磨难最终能否在一起??
  • 星际云暖

    星际云暖

    本文是一篇发生在星际的宠文,女主佛系,还是一个吃货,云暖一个21世纪的某研究院的研究员,灵魂投胎成为北宇星一名公民,从小随遇而安的她在星际过的挺好的,就是有点过于平淡了,直到要订婚的前一周……